A.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什麼區
截至2019年6月,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
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掛合肥出口加工區牌子,轄省級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目前管轄面積258.57平方公里, 其中產業聚集區面積42.34平方公里、城市建設面積62.88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153.35平方公里。
全區設有高劉、海恆、錦綉、蓮花、芙蓉、臨湖6個社區,共有村(居)53個。另,區縣合作開發的新港工業園10.4平方公里,下轄居委會4個。轄區戶籍人口301669人(其中高校學生112545人 )。
2010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千億元產值開發區;2012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兩千億元產值開發區,安徽省首個綜合財政收入過百億元的開發區。
合肥經開區是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家電)」、全國首個政府引導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並獲准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2014年上半年,入圍首批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
(1)安徽省集道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合肥經開區的歷史沿革: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國務院批准了合肥市為對外開放城市,實行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同年8月,國務院特區辦在合肥召開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座談會。年底,合肥市上報省政府要求批准設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3年1月8日,經市委研究決定,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成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協調服務領導小組的通知》,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市長鍾詠三為組長的協調服務領導小組。
1993年2月—5月,開發區組織7支測繪隊伍,完成53平方公里1:1000地圖測繪工作。1993年3月18日,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成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幹道建設指揮部的通知》,總指揮由市委副書記、市長鍾詠三擔任。
1993年4月3日,10.8公里的框型大道建設隆重開工,省、市領導盧榮景、王太華、鍾詠三等出席開工典禮,開發區建設正式啟動。1993年4月15日,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同意設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批復》。
1993年7月,框型大道建成通車,省市領導王太華、鍾詠三等為繁華大道通車剪綵。開發區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僅用88天建成10.8公里框型大道。
1993年7月6日,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了《關於同意成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批復》,管委會正式成立。
下設一室三處四公司,即辦公室,計劃項目財務處、建設工程管理處、土地規劃管理處,工業發展公司、建設工程公司、公共服務公司、社會化服務公司。1993年11月4日,1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建設啟動。
1994年1月20日,管委會下發了《關於下達明珠廣場建設計劃的通知》,明珠廣場建設啟動。明珠廣場已成為合肥十景之一。
1994年3月31日,管委會下發了《關於合資興辦「兆峰陶瓷(合肥)原料有限公司」的批復》,同意兆峰陶瓷原料公司入區,此後,兆峰安泰、兆峰凱撒、兆峰唐彩、兆峰夢彩、兆峰銀壁公司相繼入區。
1994年8月28日,管委會下發了《關於同意安徽佳安輪胎有限公司進區的批復》,佳安輪胎項目入區,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全面啟動。1994年8月30日,管委會成立社會化服務公司,現已發展壯大成為海恆置業集團公司。1994年11月23日,合肥正大有限公司入區建設。
1995年5月23日,合肥日立挖掘機有限公司入區建設。1995年7月,上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視察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5年8月23日,合肥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入區建設。1995年12月11日,合肥明珠保齡球館開工建設,開發區第三產業開始啟動。
1995年12月28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特區辦公室下發《關於確定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單位的通知》,批准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單位。
B. 安徽有幾個國家級開發區
12個
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作為安徽省僅有的兩家縣域國家級經開區之一,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勢頭分外引人矚目。
安徽桐城經濟開發區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經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審核保留的省級開發區。規劃控制范圍為68平方公里,轄10個社區(村)。自2002年建區以來,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水平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一期規劃面積為10平方公里,已實現了「六通一平」。2007年,進區項目達120餘家,建成投產企業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4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5億元,財政收入1.17億元。
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2年8月,是中部地區最早的開發區之一,1993年經省政府批准為全省首批省級開發區,2010年3月21日正式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至此,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躋身國家級開發區行列。總體規劃面積54.9平方公里。一、二期12.4平方公里現已基本完成。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蕪湖市東部和北部,是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內設有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國家級汽車電子產業園。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開發區已經發展成為蕪湖市對外開放的窗口、體制創新的先導區、先進製造業的先行區、對外開放的示範區。現規劃面積121.68平方公里。下轄龍山、萬春兩個街道,常住和就業人口超過20萬。
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徽省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於1995年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6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系「全國百佳科學發展示範園區」、「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開發區」、「浙商最佳投資開發區」和「蘇商全國首選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開發區位於池州市主城區東北,全區總體規劃控制面積115平方公里,分為東部園區和西部拓展區兩部分。
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
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園區現有企業55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2家,億元企業22家。2007年以來,開發區先後被評為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園區」、「浙商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粵商最適宜投資地區」、「全國十大誠信開發區」、「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全國百佳科學發展示範園區」等榮譽稱號。2009年,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31.4億元,完成財政收入5.3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000萬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1.2億元。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掛合肥出口加工區牌子,轄省級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目前管轄面積258.57平方公里, 其中產業聚集區面積42.34平方公里、城市建設面積62.88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153.35平方公里。全區設有高劉、海恆、錦綉、蓮花、芙蓉、臨湖6個社區,共有村(居)53個。另,區縣合作開發的新港工業園10.4平方公里,下轄居委會4個。2010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千億元產值開發區;2012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兩千億元產值開發區,安徽省首個綜合財政收入過百億元的開發區。
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
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7月,1993年5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全省首批省級開發區, 1995年2月,省政府批准了一期8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皖政秘199518號)。目前,8平方公里區域已經基本開發完畢,規劃中的3縱4橫,計20公里主幹道已全面開工建設, 2004年年內全部完工,全面實現「七通一平」。近年來,開發區堅持「三為主、一致力」的方針,力求規劃高起點、建設高速度、經濟高效益。目前,開發區基本實現了「以銅材深加工和電子信息材料為主導,紡織和精細化工為特色」的產業定位目標。
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2年,1993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3月2日正式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位於六安市東部,淠河總乾渠橫貫其中,312國道穿區而過,寧西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滬陝高速公路沿區而行,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40分鍾車程,區位優勢明顯,水、陸、空交通便捷。園區控制面積43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4.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為「工業園、科技園、生態園和新城區」。
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馬鞍山經濟開發區是1995年設立的省級開發區,1999年6月啟動建設。經過新世紀以來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汽車及零部件製造、食品及乳製品、機械深加工及成套設備製造、新材料及環保產業等特色產業群體,美國KKR、蒙牛乳業、江蘇雨潤、達利食品、廣東科達等一批知名企業先後入駐並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開發區累計引進企業近500家,總投資摺合人民幣300多億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連續8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新增產值對全市工業的貢獻率達50%以上,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安徽省開發區前列。
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位於滁城南郊,北接城市中心區,西靠琅琊山腳下,東連京滬鐵路線,南接京滬鐵路安徽滁州站,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區內基礎設施完善,道路、供排水、供電、供熱、天然氣、通訊等均能滿足投資者需要。2011年4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目前共審批進區項目170多個,總投資規模近百億元。
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
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88年,1993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一期10平方公里,現已開發5.7平方公里。201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淮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開發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規劃面積2萬平方米,現已建成 4000平方米,並入駐高新技術型企業10餘戶,成為淮南市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基地和高新技術項目的孵化器。
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位於宣城市西部新城區,行政管轄面積169.47平方公里,規劃總面積80平方公里,包括位於主城區西部的核心區和產業承接集中區。開發區管委會內設四局四室:經濟發展局、社會發展局、財政局、建設局、辦公室、總工程師室、征地拆遷安置辦公室、紀檢監察審計室。直屬事業單位一個:開發區投資服務中心。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市招商局和開發區招商局合署辦公。
C. 安徽淮北有五個經濟開發區,分別是哪幾個具體位置在什麼地方
分別是:
1、杜集經濟開發區
杜集經濟開發區位於淮北市北郊、環抱淮北、徐州兩大工業重鎮,立足淮海經濟圈,北靠歐亞大陸橋,東臨京滬大動脈,西接京九大通道,連霍、京台、泗許高速縱橫交錯,徐阜鐵路、311國道貫穿其中,合肥、徐州兩大機場近在咫尺,形成上下一體的立體交通網。
2、淮北鳳凰山經濟開發區
淮北鳳凰山經濟開發區2006年啟動建設,於今年5月份被省政府正式批准籌建。全區概念性規劃25平方公里,啟步區規劃11.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6平方公里,產業發展定位為食品工業。
3、淮北龍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淮北龍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淮北市東部,佔地總規模11.5平方公里。龍湖高新區規劃建設面積9.7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機械加工製造、電工電氣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加強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
4、濉溪經濟開發區
濉溪經濟開發區始建於1993年3 月,1998 年9月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開發區位於濉溪新城西側,規劃面積14.6平方公里,分為工業園區、商貿區、教育園區、政務辦公區和社會綜合服務區。開發區轄兩個管委會七個居委會。
5、烈山經濟開發區
烈山經濟開發區位於淮北市烈山區境內,合徐高速公路淮北出口處和101省道兩側,主要發展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高新技術等產業,規劃面積為11平方公里。
D. 安徽省霍邱經濟開發區吳集街道拆遷一拖再拖,請問啥時候拆遷
您好,如來果要拆遷的話,會有相自關文件的下發,比如城市裡是房屋徵收決定、徵收補償方案等;農村是征地批文、征地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也可以申請信息公開,其拆遷的具體時間,拆遷後的規劃等都會有詳細說明。或者你可以咨詢當地拆遷辦。
E.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蜀山區。
F. 合肥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合肥經濟開發區屬於:蜀山區。
蜀山區,安徽省合肥市轄區,是合肥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位於合肥市區西南部,東以金寨路與包河區為界,北以環城西路和南淝河與廬陽區為鄰,西南兩面與肥西縣接壤。全區總面積663平方千米,實際管轄面積約為317平方千米,轄8個街道、3個鎮,2019年常住人口為131.2萬人。
截至2019年,蜀山區下轄3個鎮、8個街道:稻香村街道、南七里站街道、三里庵街道、琥珀山莊街道、西園新村街道、五里墩街道、荷葉地街道、筆架山街道、井崗鎮、南崗鎮、小廟鎮。
(6)安徽省集道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掛合肥出口加工區牌子,轄省級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目前管轄面積258.57平方公里, 其中產業聚集區面積42.34平方公里、城市建設面積62.88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153.35平方公里。
全區設有高劉、海恆、錦綉、蓮花、芙蓉、臨湖6個社區,共有村(居)53個。另,區縣合作開發的新港工業園10.4平方公里,下轄居委會4個。轄區戶籍人口301669人。
G. 合肥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截至2019年月,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
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掛合肥出口加工區牌子,轄省級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目前管轄面積258.57平方公里, 其中產業聚集區面積42.34平方公里、城市建設面積62.88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153.35平方公里。
全區設有高劉、海恆、錦綉、蓮花、芙蓉、臨湖6個社區,共有村(居)53個。另,區縣合作開發的新港工業園10.4平方公里,下轄居委會4個。轄區戶籍人口301669人(其中高校學生112545人 )。
2010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千億元產值開發區;2012年,成為安徽省首個兩千億元產值開發區,安徽省首個綜合財政收入過百億元的開發區。
合肥經開區是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家電)」、全國首個政府引導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並獲准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2014年上半年,入圍首批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
(7)安徽省集道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合肥經開區的歷史沿革: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國務院批准了合肥市為對外開放城市,實行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同年8月,國務院特區辦在合肥召開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座談會。年底,合肥市上報省政府要求批准設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3年1月8日,經市委研究決定,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成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協調服務領導小組的通知》,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市長鍾詠三為組長的協調服務領導小組。
1993年2月—5月,開發區組織7支測繪隊伍,完成53平方公里1:1000地圖測繪工作。1993年3月18日,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成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幹道建設指揮部的通知》,總指揮由市委副書記、市長鍾詠三擔任。
1993年4月3日,10.8公里的框型大道建設隆重開工,省、市領導盧榮景、王太華、鍾詠三等出席開工典禮,開發區建設正式啟動。1993年4月15日,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同意設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批復》。
1993年7月,框型大道建成通車,省市領導王太華、鍾詠三等為繁華大道通車剪綵。開發區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僅用88天建成10.8公里框型大道。
1993年7月6日,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了《關於同意成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批復》,管委會正式成立。
下設一室三處四公司,即辦公室,計劃項目財務處、建設工程管理處、土地規劃管理處,工業發展公司、建設工程公司、公共服務公司、社會化服務公司。1993年11月4日,1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建設啟動。
1994年1月20日,管委會下發了《關於下達明珠廣場建設計劃的通知》,明珠廣場建設啟動。明珠廣場已成為合肥十景之一。
1994年3月31日,管委會下發了《關於合資興辦「兆峰陶瓷(合肥)原料有限公司」的批復》,同意兆峰陶瓷原料公司入區,此後,兆峰安泰、兆峰凱撒、兆峰唐彩、兆峰夢彩、兆峰銀壁公司相繼入區。
1994年8月28日,管委會下發了《關於同意安徽佳安輪胎有限公司進區的批復》,佳安輪胎項目入區,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全面啟動。1994年8月30日,管委會成立社會化服務公司,現已發展壯大成為海恆置業集團公司。1994年11月23日,合肥正大有限公司入區建設。
1995年5月23日,合肥日立挖掘機有限公司入區建設。1995年7月,上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視察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5年8月23日,合肥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入區建設。1995年12月11日,合肥明珠保齡球館開工建設,開發區第三產業開始啟動。
1995年12月28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特區辦公室下發《關於確定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單位的通知》,批准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試點單位。
H. 安徽省有哪幾家高新技術開發區
5月17日從省科技廳獲悉,省政府近日正式下文,同意設立安徽馬鞍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版和安徽銅陵高新權技術產業開發區,同意籌建安徽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上原有的合肥、蕪湖、蚌埠高新區,我省高新區的數量已增至6家,其中合肥為國家級高新區。
馬鞍山、銅陵和淮南三市均屬對礦產資源依賴性比較強的城市,近年來,三市政府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在三市設立和籌建省級高新區,既是我省推進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標志我省高新技術產業進入新一輪大發展時期,對全省和三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省政府在批復中要求馬鞍山等三市政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加強科技攻關和產學研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構建共享服務平台,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不斷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I. 安徽省哪裡經濟開發區最多
安徽全省共有85家省級開發區
2009年安徽省省級開發區綜合競爭力十強排行榜是:合肥版瑤海經權濟開發區、安徽馬鞍山經濟開發區、蚌埠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徽安慶經濟開發區、安徽銅陵經濟開發區、安徽寧國經濟開發區、安徽肥西桃花工業園區、蚌埠市新城綜合經濟開發區、安徽蕪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安徽馬鞍山慈湖經濟開發區。
我省開發區建設與發展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經歷上世紀80年代的起步、90年代的蓬勃發展後,如今已進入全面提升發展水平的階段。目前全省共有85家省級開發區,進行開發區研究有利於擴大我省開發區的對外知名度、方便各開發區對外招商,還可以增強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示範效果。此次研究報告從經濟實力、投資環境、發展質量、產業集群、成長潛力等5項指標評價各開發區的競爭力情況,指標選擇比較科學、全面、公正、客觀,順應了開發區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總體趨勢,能夠反映開發區競爭力的總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