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主要

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主要

發布時間:2021-01-26 06:04:55

㈠ 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扶持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先後在少數民族地區建設了一大批大中型現代工業企業。近年來又優先在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中西部地區安排水利、電力、交通、環境和資源開發項目,並實行投資傾斜,引導國內外資金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

2、加強民族地區農田基本建設和草原基本建設,採取各種措施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並通過無償發放農具、發放生產資金、減免農業稅、發放無息或低息貸款等措施,扶持少數民族農村經濟的發展。

(1)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主要擴展閱讀:

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發展是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是中央的一項基本方針,也是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首要任務」。

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僅是一個全局性的戰略問題,更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必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努力實現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樹立新的思想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科學發展觀是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所必須遵循的指導方針,是我們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所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已證明,凡是思想解放,勇於創新和開放的國家和地區,都能把握時代脈搏,變機遇為動力,促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當前,由於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黨員幹部對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認識還存在片面性,有的只注重經濟增長,單純追求GDP指標;有的過分強調任期內的「顯績」,片面追求短期化發展目標等。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轉變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科學制定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思路和發展規劃。

從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實際出發,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財政收入增長和農民收入增加為目標,既注重經濟增長,又注重以人為本的社會和諧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積極扶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生產、改善基礎條件、發展社會事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發達地區同步推進。

二、夯實加快發展的基礎,大力扶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它不僅對帶動相關產業和行業發展,助推經濟騰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

目前,由於受歷史和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一些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特別是一些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難以適應新型農業發展的要求;社會公共設施欠缺、陳舊,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等。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作為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眾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認真做好項目規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通過實施「安居工程」、「暢通工程」、「水利工程」、「能源工程」等一系列惠農工程,著力抓好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基本生產建設。

抓好以鄉村道路、通訊、能源、飲水、廣播、電視為重點的基本生活建設;抓好以植樹、種草、改水、改廁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抓好以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為重點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三、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不僅是經濟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的重要環節,而且是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快速、持續、協調發展,縮小欠發達與經濟發達地區差距的重要戰略舉措。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如何,對提高社會的整體經濟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由於一些民族地區地處偏僻,自然條件惡劣,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大,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不快等,直接影響和制約了民族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各級黨委、政府必須緊緊抓住產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大力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優勢的產業,特別是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讓各族群眾在經濟發展中得到實惠。

要繼續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不斷促進民族地區比較優勢的發揮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拉長農業產業鏈條,促進農民穩步增收。

要大力發展立足於民族地區的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改善城鄉結構,盡快縮小城鄉差距。

㈡ 我國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採取的政策或措施有哪些

一、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制定和實施了哪些保障各民族平等權利的方針政策、措施:

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②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

③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

④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二、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原因

1、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2、有利於為鞏固團結平等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

3、有利於增強我國的民族凝聚力,提高我過的綜合國力。

4、有利於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

5、有利於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

(2)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主要擴展閱讀:

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必須做到:

①民族團結、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

②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所以,民族地區繁榮發展,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

③堅持民族平等原則,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④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⑤實現民族團結,還必須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反對民族分裂主義。

㈢ 我國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主要依靠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少數民族地區的力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充分利用民族地區優勢。

㈣ 如何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中西部地區則由於各種因素發展緩慢,其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東部相比差距更大。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則多數居住在較為偏遠、自然環境相對比較復雜的西部地區。像貴州的岩溶山區和高寒山區,甘肅和內蒙古的沙漠化地區等。在這些偏遠的地區,信息滯後,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發展難度較大,較為貧窮落後。但是凡事都有好壞兩方面的因素,少數民族雖然地處偏遠,但是偏遠的地理環境也使得他們居住的自然環境保護的較好,人文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多彩,自然資源豐富,有待開發,發展潛力巨大。如何根據少數民族自身特點,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
豐富的文化底蘊,美味的特色食品,優美的自然風景,瑰麗的民族傳說,照理說這應該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地區,但是位於貴州省的平正仡佬族卻十分的貧困,沒有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沒有便捷的交通環境,人均收入少,這就是少數民族的地區普遍存在的情況。平正仡佬族鄉位於貴州省遵義縣西北邊錘,據歷史名城遵義70公里;是全國建制最早且至今冠名單一的仡佬族鄉,有中國仡佬族第一鄉之稱。平正仡佬族鄉的少數民族主要有仡佬族、苗族、彝族等,其中仡佬族佔得比重最大。
一、現狀及面臨問題
(一)現狀
平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著豐富的石灰石、鐵礦等礦產資源;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籽、茶葉、油桐等。由於遠離較發達的中心城鎮,其民族文化及民族生活習俗、民族建築等保存相對完好。仡佬族傳統民居、民風民俗、傳統菜餚、干壁仡佬懸棺、李村「天奇溶洞」、盤龍山踏腳寺、天寶山佛教文化、黑腳崖紅軍洞及瀑布群、盤水河風光、千年銀杏等旅遊景點也令人耳目一新。
平正仡佬族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如春節前後有供粑迎送老祖、亮燈、初三拜樹及梓潼願燈;三月初三祭山、七月吃新節、九月初九煮酒節、十月仡佬節、等。本民族文化中的圖騰崇拜(竹王)與祭祀、語言、歌舞、服飾等有較完整的傳承記載。為了開發這些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遵義市計劃將平正仡佬族鄉規劃為仡佬族文化村寨旅遊示範點。平正仡佬族鄉地勢起伏大,山高坡陡,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區,依地勢特徵自然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分散居的人口分布特點。平正仡佬族鄉人均純收入只佔遵義縣平均人均純收入的50%,是典型的老、少、邊、窮鄉,於2003年列入貴州省100個重點扶貧鄉。
(二)存在問題:
1.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落後的基礎條件制約著經濟發展:平正仡佬族鄉位於遵義縣西部,距遵義縣城100多公里,是全縣較為典型的貧困鄉鎮。該鄉團結村有210戶農戶,分別散居在方圓十幾公里的陡坡上,地理位置封閉且錯綜復雜,往往存在著地形的天然阻斷,地處偏遠,信息閉塞,山高地貧。而且,缺少中心城鎮的輻射帶動,各種封閉造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阻塞,加大了對該地區的建設難度。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1)平正仡佬族鄉配套水利設施不完善,耕地石漠化嚴重,且耕層薄,跑水、跑肥、跑土嚴重,各農作物的單產較低,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
(2)學校文體活動設施和現代教學設施嚴重缺乏,學校師資嚴重不足,教育水平提高緩慢。而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落後同時也導致了他們思想觀念的守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的發展。;
(3)很多村的道路除通鄉公路和即將修建的高速公路外,全是泥石路面,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村民用不上自來水,電力設施不齊全,部分村莊仍未進行低壓線路改造。
3、科技水平與農業化水平較低:農業生產以傳統的糧食、油料種植為主,綠色食品生產、循環農業發展所需技術支撐能力不足,缺乏產後加工處理,無產業鏈,產品以自產自銷為主。村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術的難度大。大部分村莊缺乏集體經濟來源,所需經費基本上靠上級政府撥款。
二、解決措施
1、以仡佬文化、區位氣候為優勢,傾力打造黔北特色鄉村旅遊。

(1)竹文化自古以來便備受我國文人雅士的推崇,正所謂: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也。可見竹在人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貴州平正仡佬族鄉正是竹文化傳承的有力代表。可以打造其圖騰崇拜(竹王)的文化底蘊,藉助平正仡佬族鄉黑腳岩瀑布群、仡佬石頭城、盤水河風光、天奇洞、峽谷景緻、干溪溶洞和馬廠千年銀杏等景觀,大力挖掘獨特的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服飾、風俗習慣,一方面弘揚仡佬族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為旅遊開發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撐。
(2)加大旅遊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把鄉村旅館改造升級旅遊賓館:加大景區周圍的餐飲服務,並對本鄉的民眾進行導游知識的培訓,促進本鄉居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就業,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3)加大對旅遊景點的宣傳力度,藉助電視、網路等進行廣告宣傳。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應從本鄉的基層組織建設活動著手,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
(1)加強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村村通」工程,改變鄉村道路的泥石路面狀況,完成以網路電話為主的通訊基站的建設。
(2)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加大教育水平,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才能為本民族的發展與未來奠定基礎。
(3)興建水庫,解決平正鄉缺水問題。為了本鄉的長遠發展,擬決定建一座水庫,請水利局的技術人員進行勘察設計,解決人畜飲水問題。
綜上所述:以平正仡佬族鄉為例,可知由於受社會、經濟、歷史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少數民族及其地區發展速度滯緩。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水平,在最大化開發旅遊等文化資源的同時,努力維護好自己的生活環境等已經迫在眉睫。少數民族是我們大家庭的重要一員,俗話說:只有最平衡的木板才能走出最精彩的表演。我們只有把少數民族及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好,平衡東西部、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差距,努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少數民族精神,才能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㈤ 發展少數民族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第二節 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

一、幫助和支持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政策

1、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和內容決定必須幫助發展規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

2、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各類法規明確規定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3、在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嘗試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幫助。

二、發展規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

1、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2、指導思想和根本任務: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搞活的基本國策,緊密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實際,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進步、相互學習、共同致富出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發展少數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斷鞏固社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系,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3、方針、原則和政策:

1)必須進一步改革開放,積極穩妥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

2)要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優勢,搞好沿邊開放,抓住機遇,大力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規律。

3)必須堅持國家幫助和少數民族自力更生相結合的方針。

4)在國家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開發利用少數民族地區自然資源的時候,必須堅持國家利益和當地民族的實際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5)根據國家的總體發展布局和規劃,民族地區依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本地區經濟建設的方針、措施。

6)實行「對口支援」,幫助民族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

7)要採取有利於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1)要完善財政補貼政策;

(2)要適當規定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中央企業的產品、利稅分成比例;

(3)要優惠貸款條件和利率;

(4)共同投資,按股分紅;

(5)幫助民族自治地方開辟經濟特區或開發區。

㈥ 國家從哪些方面幫助各少數民族加快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事業

1.支持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編制特色農產品發展規劃,優先推進「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指導和幫助用好省扶貧產業發展子基金。

2.優先扶持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建立健全農產品定向直通機制,加快建立農產品定向采購配送平台,支持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農產品定向直供學校、企事業單位食堂、直銷餐飲酒店、經銷企業和交易市場。

3.支持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加大旅遊產業發展基金對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的傾斜力度,挖掘民族鄉生態文化優勢,優先支持民族自治縣建設一批民族特色鮮明的特色小城鎮、民族鄉建設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支持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

4.省、市(州)加大對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針對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制定差異化信貸支持政策,在貸款准入、利率、期限等方面,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扶貧產業項目、貧困村提升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提供優惠政策。

5.民族自治縣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支持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開展民族節慶、歌舞、傳統手工藝等民族文化傳承活動,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繁榮。支持編制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加大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的傾斜力度。

㈦ 當代大學生如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

這個問題有意思,首先為什麼要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
難道你不促進人家就不版建設了?權
然後,促進的主體「當代大學生」能夠拿什麼來促進人家呢?
這兩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好回答了。
值得肯定的是,在當今社會人人自以為是,喜歡「引導」「倡導」別人的時代,提問者用了「促進」這個詞,體現的是平等和尊重。
我理解的「促進」就是提供機會、搭建平台,由當地人作為主體自我抉擇、自我發展,內生式的發展,這很好。

㈧ 怎樣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

一是高度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好支持政策措施。
二是加內大少數民族容地區改革力度,大力培育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後勁。
三是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調整產業結構要堅持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優勢產業,培育支柱產業。
四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優先解決特困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地區貧困問題。
五是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六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㈨ 國家從什麼等方面幫助各少數民族加速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

國家從財政、物資、技術等方面幫助各少數民族加速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事業。

閱讀全文

與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主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