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未來10年最具潛力24城市有哪些
(一)一線城市
北京: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全球格局變化,中國迅速崛起。北京以首都地位對內匯聚全國資源,對外有廣泛的國際聯系。目前北京城鄉差距較大,環渤海城市群尚未形成整體聚焦效用,未來發展空間大。另外,政府立足現實,戰略高遠。
上海:借重中國崛起,建設世界中心。開放的國際市場拓寬了上海獲取資源的途徑與潛在的發展空間,其全球戰略地位日益突出。長三角城市群實力強勁,上海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將崛起成為世界級大都市。此外,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進一步提升上海的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天津:機遇優勢集於一身,北方中心指日可待。京津都市圈的形成和京津同城化的趨勢緊密了天津與京城的通力合作。加之天津舊有的工業基礎雄厚,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發展勢頭強勁,為天津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重慶:老樹逢春發新花,邁向國際大都會。國家將重慶定位為西部的重要增長極,使重慶獲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沿海工業梯度轉移及重工業加速的雙重機遇下,重慶將依託雄厚的基礎進行產業升級。此外,城鄉統籌發展,拉動了強勁的內需。
(二)二線城市
台中:把握產業轉移機遇,營造優質文化新都。地理區域位置居中,台灣本土出現產業空洞化現象,產業轉型出現端倪。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和璀璨奪目的多樣性文化,為台中高科技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積累了人力資本。政府對台中進行行政區劃的戰略性調整,將台中提升為台灣第三大縣級市,為台中的經濟轉型和發展創造了機遇。
成都:昔日「中華天府之城」,明日「世界田園之都」。成都提出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全球定位和長遠目標,並繼續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成都的歷史文化濃郁,生態環境優越。信息技術發展,贏得了與沿海地區城市相近的發展機會。
沈陽:借振興東北機遇,展「東方魯爾」雄風。沈陽的基礎條件良好,城市環境優美。國有企業改革率先完成,民營企業與國際接軌。國際投資和國內產業轉移,為騰飛提供硬體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為沈陽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南京:科教發達奠基礎,制度優勢促活力。南京基礎堅實,現代化交通體系完善。市場化改革空間巨大,城市活力即將激發。地處上海都市區輻射邊緣,聯動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整體發展。
合肥:承接轉移高歌猛進,全面創新破浪前行。合肥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在沿海向內陸產業轉移的框架下,將成為承接轉移的戰略要地。合肥引領自主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同時,推動體制創新,實現了政府效能革命。
武漢:乘國家多重戰略之勢,展黃鶴青雲直上之翼。武漢交通網路快捷發達,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工業基礎實力雄厚,城市集群效應顯著。引領中部整體崛起,「兩型社會」和諧發展。打造科教文化中心,人力資本無限增值。
長沙:集約發展助升級,兩型都市佔先機。長珠潭一體化趨勢明顯,社會形態轉型獲得國家支持。區位優勢明顯,是兩個三角洲至西北、西南的必經之路。工業基礎雄厚,具有較為成熟的裝備製造業。
南昌:產業轉移促增長,綠色生態謀崛起。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臨近,南昌的自然生態環境對低碳產業和高端人才產生了較大吸引力。此外,南昌地理位置卓越,產業梯度轉移。政府著眼發展戰略,目標定位較高。
寧波:港通天下添虎翼,書藏古今奠基石。寧波民營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創新投資與創新實踐走在全國前列。寧波港是天然的良港,杭州灣大橋進一步凸顯了其交通腹地優勢。政府力推寧波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的戰略轉型,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投資力度加大。
蘇州:官民齊心促發展,古韻今風新姑蘇。蘇州人文底蘊深厚,創新意識強烈。外資和民企發展創新、充滿活力,內生增長動力強勁。蘇州的五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前十名。此外,政府管理不斷完善,力求中心與周邊均衡發展。
(三)三線城市
三亞:瞄準國際旅遊市場,爭創國際旅遊城市。三亞濱海風光優美獨特,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隨著亞太中國經濟起飛,休閑旅遊市場擴大。中央「海南國際旅遊島戰略規劃」的高定位,為三亞經濟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台。
東營:而立之年黑金城,高效生態增長極。東營油區產業聚集效應與地方開放引資效應,持續提升了東營的經濟實力。《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賦予東營新的發展機遇。此外,資源雄厚,加工製造業成本比較優勢突出。
唐山:「北方深圳」助飛躍,環渤中心展新顏。唐山市具備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地理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焦煤產業,為唐山實現區域工業化、城市化的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平台。
吉林:內部基因借殼發展,工業基地重振雄風。長吉一體化規劃為吉林更好地融入東北產業分工和區域協作體系。雄厚的產業基礎使其具備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和綜合配套能力。此外,吉林省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專業技術人才多。
柳州:天然盆景市,宜居工業城。柳州人文、自然環境獨特,發展現代服務業空間巨大。工業發展基因優良,產業發展集聚凸顯。良好的政府機制,保障了多元化的發展。
東莞:以轉型再促發展,以升級再塑輝煌。東莞受益《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同時,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經濟基礎雄厚,製鞋、塑膠等30多個行業集群,有助於區域內行業穩定和企業的轉型升級。
開封:乘天時地利之勢,再現古都之繁華。開封地處城市群中心區,產業布局優化,成本窪地優勢明顯,一體化進程加速。此外,全省工業化提速,開封乘勢而起。
嘉興:昔日璀璨富庶地,明朝美麗創新城。嘉興市區位優勢卓越,良好的環境成為高端企業、人才、財富等要素的重要積聚磁力。濱海新區的高速完善建設將推動城市跨越發展,同時,創新推動嘉興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上行,城鄉統籌和諧發展。
佛山:激發民企創新精神,盡顯空間發展優勢。佛山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空間廣闊。民營企業實力強勁,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在政府堅持發展實業理念的指導下,產業轉型成功在望。
咸陽:千年古城逢新機,敢比誇父試逐日。咸陽區位優勢明顯,是關中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多條公路和鐵路干線的匯合處。工業體系完善,紡織、電子、煤炭、石油化工機械等產業強強組合。雖然咸陽經濟發展起步晚,但地方政府以國際化標准謀發展,打開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良好局面。
B. 中國未來十年最具發展潛力城市
西安正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目前已經基本完成西咸一體化
,目前正著手打造路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可謂是商機不限,西安的商品可以從「西安國際港務區」直達中亞四國。2020年西安面積將擴大10000平方千米以上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人,2030年常住人口基本達到國際化標準的1300萬人,14000平方千米。西安將成為即北京
上海的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和中國第一個田園化試點城市。
西安的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曲江池遺址公園,漢城湖遺址公園,漢城牆遺址公園,大雁塔北廣場{全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不要門票)}大雁塔南廣場(休閑運動廣場)大唐不夜城.....等等不在一一例舉了有時間來玩可以慢慢玩(千萬不要坐黑車,西安的黑導游很多不過現在正在治理)
西安目前年接待外國遊客學者以突破1000萬人次,而大雁塔已突破日接待遊客100萬人(包擴國內遊客)。
西安的高新產業園
,也在加速發展晶元製造研發(不知道能不能超過日本),新型材料產業。
我的祖籍地青島也很不錯,新型的海濱城市,活力十足,非常美麗的城市雖然長在西安但是
每年都回去。未來發展絕對不錯。青島在未來也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區。2020年青島人口超1200萬
將建超大城市成龍頭和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達的國際性港口城市和國際性海濱旅遊城市。
山東半島城市群是由濟南.
青島.
煙台.
淄博.
威海.
濰坊.
東營.
日照等8個設區城市構成的城市地域空間組合,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重心,城市分布的密集區,對外開放的門戶。(是中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新興力量)目標直逼東亞與太平洋
青島的環境比內陸城市如西安.成都.蘭州.西寧.太原要好不止一點.風沙小.季節分明日夜溫差不大.街道非常整潔.(其實就是土少)。
成都也不錯
我外婆家就是成都
,首先,成都在中國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掂量的:成都是中國西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其GDP,城市人口,城市質量,生活水平,科研教育能力等,在西部都是數一數二的。成都的大戰略是要著力成為整個西部的上海。成都正在瞄向南亞四國:越南,泰國,寮國,柬埔寨,把自身的文化,教育,金融等影響力輻射到這四國去。
成都20到30年左右的時間成為全球重要的一線城市之一。
成都的環境也是不錯的我反正在成都玩的很嗨!適合居住
。
(和西安的環境差不多四月份都有著迷人的花香)
如今而言西安有了國際港務區可以連接。成都
以及以濟南青島為主山東半島城市群將形成中國未來經濟,
旅遊的金三角
西安
青島
成都
都不錯
都是很有前途的
(其實我都不知道那裡最好,一個是家鄉
一個是祖籍地,另一個是外婆家以及國寶熊貓的樂園,我都糾結住在哪裡在那發展。過幾天去下太原看看然後西寧和蘭州)
C. 未來中國最有發展的城市有哪些
這一年,哪個城市的跨越最大?年,誰最有可能迎來爆發?
01
深圳
深圳,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明星城市。
這一年,深圳拿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桂冠,將特區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高規格的「示範區」之下,深圳的政策利好紛至沓來:
其一,廣東省提出舉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無論是政治高度還是支持力度,都超出以往。
其二,深圳與雄安新區一道被納入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隨即,深圳提出打造「國家鐵路樞紐」、「國際樞紐機場」、「全球交通科技創新中心」的全新目標。
在過去,深圳一直被認為是「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屬於名副其實的「經濟特區」,而廣州則是集海陸空於一體的華南門戶中心。
這一次,深圳在交通領域的發力,意味著要在綜合門戶領域有所作為。
具體而言,深圳要完善京廣深港、贛深、貴廣-南廣、沿海(廈深)、珠江-西江五大鐵路走廊;同時,構建跨江稀缺性戰略通道體系,推進深中通道建設,籌劃伶仃洋通道(深珠通道);推進寶安機場擴容,同時開發惠州第二機場功能等。
其三,深圳與河源互動頻繁,「飛地」模式有望復制。近日,河源出台文件重點謀劃「深河特別合作區」,繼「深汕特別合作區」之後,深圳又一「飛地」或將出現。
2018年底,深汕合作區正式揭牌。不僅居民全部轉為深圳戶籍,而且這一位於汕尾的「飛地」將由深圳直接管理,升級為深圳第「10+1」區。
飛地經濟的意義在於,它不僅為土地空間緊張的大城市尋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區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樣板:既能將產業留在省域內部,而且還能帶動落後地區的發展,相關GDP數據還能兩地所共享,此為多贏之舉。
顯然,這一次,藉助示範區的東風,深圳已不滿足單純的經濟中心,要在綜合門戶城市上有所作為。
同樣,深圳追求的不只是大灣區內部的影響力,更是向粵東西北、長江中游、大西南乃至長三角的戰略縱深。
有句話說得好:這一次,深圳全都要。
02
上海
這幾年,在一線城市裡,上海受到的爭議僅次於廣州。
前兩年,上海淪為「環杭州城市」的說法不絕於耳。然而,最近的一系列政策,再次說明了上海在國內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近一年,上海完成了四件大事:進博會、科創板、自貿區擴容和長三角一體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發布的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中,上海的龍頭地位再次鞏固。規劃明確提出:「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要知道,大灣區以廣深港澳四個城市為中心城市,京津冀也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城市,而長三角的龍頭有且只有一個:上海。
在此基礎上,上海提出的「五大中心」定位只會愈發突出: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科創中心。
顯然,上海不會淪為「環XX城市」,上海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地位,只會提升,而不會有任何弱化。
03
澳門&珠海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對於澳門來說,這兩年是風雲際會之年。
先是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接著澳門證券交易所被提上日程,隨後澳門獲得對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的管轄權。
就金融而言,這個以博彩娛樂著稱的特區城市,將會獲得超級金融地位的加持,在離岸市場將與香港形成兩足鼎立之勢。雖然在短期內仍然無法與香港相匹比,但只要第一步邁出去,前景不是一般可期。
就發展而言,澳門與珠海將會高度融合。澳門土地資源緊張,發展空間不足,無論打造金融產業、旅遊產業還是會展產業,都離不開珠海在背後的支持。
因此,澳門-珠海可以視為一個整體,而這恰恰也是大灣區規劃中的三大增長極之一(另兩個為港深、廣佛)。
D. 中國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二十個城市
漢中、綿陽、安慶、岳陽、荊州、襄樊等等吧
我選的都是偏南的城市(北方暫不說),這些地方經濟比較欠發達,但是生態環境真的很好!
E. 在中國未來十年哪些城市發展最迅速,哪些行業,最具發展潛力
(一)一線城市
北京: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全球格局變化,中國迅速崛起。北京以首都地位對內匯聚全國資源,對外有廣泛的國際聯系。目前北京城鄉差距較大,環渤海城市群尚未形成整體聚焦效用,未來發展空間大。另外,政府立足現實,戰略高遠。
上海:借重中國崛起,建設世界中心。開放的國際市場拓寬了上海獲取資源的途徑與潛在的發展空間,其全球戰略地位日益突出。長三角城市群實力強勁,上海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將崛起成為世界級大都市。此外,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進一步提升上海的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天津:機遇優勢集於一身,北方中心指日可待。京津都市圈的形成和京津同城化的趨勢緊密了天津與京城的通力合作。加之天津舊有的工業基礎雄厚,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發展勢頭強勁,為天津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重慶:老樹逢春發新花,邁向國際大都會。國家將重慶定位為西部的重要增長極,使重慶獲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沿海工業梯度轉移及重工業加速的雙重機遇下,重慶將依託雄厚的基礎進行產業升級。此外,城鄉統籌發展,拉動了強勁的內需。
(二)二線城市
台中:把握產業轉移機遇,營造優質文化新都。地理區域位置居中,台灣本土出現產業空洞化現象,產業轉型出現端倪。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和璀璨奪目的多樣性文化,為台中高科技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積累了人力資本。政府對台中進行行政區劃的戰略性調整,將台中提升為台灣第三大縣級市,為台中的經濟轉型和發展創造了機遇。
成都:昔日「中華天府之城」,明日「世界田園之都」。成都提出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全球定位和長遠目標,並繼續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成都的歷史文化濃郁,生態環境優越。信息技術發展,贏得了與沿海地區城市相近的發展機會。
沈陽:借振興東北機遇,展「東方魯爾」雄風。沈陽的基礎條件良好,城市環境優美。國有企業改革率先完成,民營企業與國際接軌。國際投資和國內產業轉移,為騰飛提供硬體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為沈陽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南京:科教發達奠基礎,制度優勢促活力。南京基礎堅實,現代化交通體系完善。市場化改革空間巨大,城市活力即將激發。地處上海都市區輻射邊緣,聯動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整體發展。
合肥:承接轉移高歌猛進,全面創新破浪前行。合肥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在沿海向內陸產業轉移的框架下,將成為承接轉移的戰略要地。合肥引領自主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同時,推動體制創新,實現了政府效能革命。
武漢:乘國家多重戰略之勢,展黃鶴青雲直上之翼。武漢交通網路快捷發達,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工業基礎實力雄厚,城市集群效應顯著。引領中部整體崛起,「兩型社會」和諧發展。打造科教文化中心,人力資本無限增值。
長沙:集約發展助升級,兩型都市佔先機。長珠潭一體化趨勢明顯,社會形態轉型獲得國家支持。區位優勢明顯,是兩個三角洲至西北、西南的必經之路。工業基礎雄厚,具有較為成熟的裝備製造業。
南昌:產業轉移促增長,綠色生態謀崛起。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臨近,南昌的自然生態環境對低碳產業和高端人才產生了較大吸引力。此外,南昌地理位置卓越,產業梯度轉移。政府著眼發展戰略,目標定位較高。
寧波:港通天下添虎翼,書藏古今奠基石。寧波民營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創新投資與創新實踐走在全國前列。寧波港是天然的良港,杭州灣大橋進一步凸顯了其交通腹地優勢。政府力推寧波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的戰略轉型,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投資力度加大。
蘇州:官民齊心促發展,古韻今風新姑蘇。蘇州人文底蘊深厚,創新意識強烈。外資和民企發展創新、充滿活力,內生增長動力強勁。蘇州的五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前十名。此外,政府管理不斷完善,力求中心與周邊均衡發展。
(三)三線城市
三亞:瞄準國際旅遊市場,爭創國際旅遊城市。三亞濱海風光優美獨特,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隨著亞太中國經濟起飛,休閑旅遊市場擴大。中央「海南國際旅遊島戰略規劃」的高定位,為三亞經濟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台。
東營:而立之年黑金城,高效生態增長極。東營油區產業聚集效應與地方開放引資效應,持續提升了東營的經濟實力。《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賦予東營新的發展機遇。此外,資源雄厚,加工製造業成本比較優勢突出。
唐山:「北方深圳」助飛躍,環渤中心展新顏。唐山市具備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地理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焦煤產業,為唐山實現區域工業化、城市化的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平台。
吉林:內部基因借殼發展,工業基地重振雄風。長吉一體化規劃為吉林更好地融入東北產業分工和區域協作體系。雄厚的產業基礎使其具備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和綜合配套能力。此外,吉林省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專業技術人才多。
柳州:天然盆景市,宜居工業城。柳州人文、自然環境獨特,發展現代服務業空間巨大。工業發展基因優良,產業發展集聚凸顯。良好的政府機制,保障了多元化的發展。
東莞:以轉型再促發展,以升級再塑輝煌。東莞受益《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同時,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經濟基礎雄厚,製鞋、塑膠等30多個行業集群,有助於區域內行業穩定和企業的轉型升級。
開封:乘天時地利之勢,再現古都之繁華。開封地處城市群中心區,產業布局優化,成本窪地優勢明顯,一體化進程加速。此外,全省工業化提速,開封乘勢而起。
嘉興:昔日璀璨富庶地,明朝美麗創新城。嘉興市區位優勢卓越,良好的環境成為高端企業、人才、財富等要素的重要積聚磁力。濱海新區的高速完善建設將推動城市跨越發展,同時,創新推動嘉興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上行,城鄉統籌和諧發展。
佛山:激發民企創新精神,盡顯空間發展優勢。佛山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空間廣闊。民營企業實力強勁,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在政府堅持發展實業理念的指導下,產業轉型成功在望。
咸陽:千年古城逢新機,敢比誇父試逐日。咸陽區位優勢明顯,是關中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多條公路和鐵路干線的匯合處。工業體系完善,紡織、電子、煤炭、石油化工機械等產業強強組合。雖然咸陽經濟發展起步晚,但地方政府以國際化標准謀發展,打開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良好局面。
這份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是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的第八次年度報告,報告主題前瞻、評述客觀、內容豐富、數據翔實,報告對各級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門、國內外企業、有關研究機構、社會公眾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意義和研究借鑒價值。
保險業 人才急缺 目前,我國境內有54家保險,保險中介機構170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7萬多家。巨大的市場仍然為保險行業提供了無限的發展機會,而外資保險公司的介入使中國的保險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市場對保險的專業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專業背景的理賠、核保人員供不應求,而具有專業資質的保險精算師、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更是奇貨可居,如保險精算師,我國獲得國際認證的僅有43多個,而需求卻在5000以上,使之成為高居各職業排行榜的金領人才,對人才的競爭呈現白熱化趨勢,保險公司之間互挖牆角的事情也不斷見諸報端。而作為朝陽行業的保險業,人才的匱乏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電信業 發展最快收入最高電信是中國發展最快的行業,據信息產業部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2年底,我國電話普及率達到33.74%,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16.19%。2002年,電信行業的薪資水平依然雄居各行業榜首,行業年薪均值達到了52677元,而在管理層,電信、通信業的經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佔35.7%。隨著國家在電信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電信業發展依然後勁無窮。 IT業 人才價格堅挺IT業屬於高投入、高產出、高回報的高新技術行業,雖然受網路泡沫的影響,近兩年人才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落,但行業優勢及國家經濟大環境的發展必然會使IT業的發展走勢強勁,人才價格堅挺。目前IT行業的中高級人才年薪跨度也較大,可以從20萬元左右到幾百萬元不等,新經濟中專業人才「錢」景看好。業內專家普遍認為,IT類(計算機、通信、電子等)專業人才需求雖不如從前火爆,但IT業人才價格會依然位居行業榜首。銀行業 高校應界生最好之選擇隨著銀行數量和業務的增多,對人才的需求持續看漲,2002年,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招聘2003屆高校畢業生達到135人,而經濟效益相當不錯的工行北京分行招聘2003年應屆畢業生規模則達到400餘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金融將逐漸對外資開放,金融人才的短缺將更為明顯,對投資銀行、資產證券化、計算機軟體開發與應用、咨詢評估、國外商業信貸分析、風險管理的人才產生迫切的新需求。 教育業 缺口116萬我國目前仍處於教育欠發達國家行列,未來50年教育的發展任重道遠。與龐大的教育市場相比,師資力量卻明顯單薄。據教育部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國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師資缺口達 120多萬人,按照「十五」計劃的發展要求,高中階段教育要達到 60%的毛入學率,按照學生老師比18:1測算,2005年教師隊伍的缺口仍將達到116萬,而大量的民辦、私立學校的出現,使教師更是供不應求。從數量上不敷所求的同時,對現階段教師的水平也急待提高,大量的高學歷人才將成為教育行業最急需的人才。 管理咨詢業 目前僅有專業人才1000人在我國,咨詢業屬於新興行業,但發展勢頭不可低估。而在未來的10年中,中國管理咨詢行業需求將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國管理咨詢行業的有效需求總額將達到100億美元。市場的龐大需求使咨詢業成為創業板最青睞的六大產業之一,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強勁的發展勢頭相比,我國現階段管理咨詢行業的人才卻明顯不足,目前國內管理咨詢人才僅有1000人,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市場的需求,而有國外大企業工作背景的成熟的咨詢人員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人才的不足和市場的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 旅遊業 急需旅遊產品營銷人員2002年,中國旅遊業收入超過200億美元。中國旅遊人數達1375萬人次,比2001年增長了22%,中國旅遊業收入增長了14.6%。由此可見旅遊業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旅遊業發展的步子將會更大。預計未來10年內中國旅遊業實際收入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5%,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據統計,目前全國旅遊業從業人員600萬人,隨著中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實際需要專業旅遊人才800萬以上,旅遊業人才缺口至少在200萬以上。旅遊高峰時,各大賓館酒店爆滿,旅行社應接不暇,盈利背後卻潛伏巨大的人才危機。建築業 今年人才需求是去年的5倍 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和對基礎建設的投入,建築業的發展有目共睹,與此同時,對建築業人才需求喊「渴」喊「缺」之聲音不絕於耳。最需引進人才的專業有:工民建、給排水、暖通、強電、工業電氣自動化、通訊工程、工程監理等。而在上海,對建築業人才的需求也同樣旺盛,通曉國際慣例、具有國際認證資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將更緊俏,海外優秀建築設計人才和監理人才將更多地進入申城建築行業人才市場.
F. 中國未來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
首先得找未開發的,才有潛力,說到最具有,這個誰也不敢說的這么絕對,總之,西部大開發,會帶動相關地區的快速發展,所屬地區的城市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G.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城市有哪些
未來中國最有潛力城市如下 :
1.上海 潛力指數10
有江,有海,長江,錢塘江和浦江三角排開,面朝大海,南北適中,絕對的中國最優城市,加上政策扶植和中國發展趨勢等預測。
2.北京 潛力指數10
中國的首都和法國的巴黎似乎定位更相似一些,建築追求經典,總部經濟明顯, 文化,歷史,環渤海經濟發展等,未來都無可厚非的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絕對名都。缺少大江使得北京少了上鏡的大氣,但城市本身卻相當恢弘大氣。
3..香港 潛力指數 9.8
香港目前優勢明顯,得益於先天的環境優勢,和世界最公認的優良港口,考慮到腹地有限,香港暫時排到這里,這里只是潛力,短期內還沒有城市能超越香港。
成為未來大三角(北京,上海,香港)無可厚非。
4.天津 潛力指數 9.5
北方經濟中心,海洋經濟潛力巨大,優良的港口和區位,以及北京的優勢互補,成為中國第一城似乎都有可能。天津和北京的位置和區位,像美國的紐約和華盛頓。
5.廣州 潛力指數9.4
華南經濟中心(香港外),有江有海,但是江似乎伸張性有限,隨著國家華南政策的導向以及廣州目前各基礎設置的定位,為未來做好充分准備。
6.南京 潛力指數9.0
軍區和文化以及歷史,教育等等,南京都擁有中國很多城市無法復制的城市,長江第一大港,沿海深向內陸第一個接點,南京潛力指數將非常值得去驗證。
7.青島 潛力指數8.9
名牌之都,一個只聽名字就讓人神往的城市,現在還不具備特大都市的氣魄,但是其良好的區位和港口,以及企業的長遠爆發力,有望改寫中國經濟版圖城市。
8.寧波(杭州) 潛力指數8.8
杭州和寧波潛力基本相同,杭州有先天的文化和配套優勢,寧波有號稱中華第一優良的港口,海洋經濟是當今經濟和未來經濟的制高點,所以寧波和杭州有望合作崛起。
9.武漢(鄭州)潛力指數 8.7
武漢和鄭州無可厚非成為中國中部的雙子星,武漢得長江之利,但是南京長江大橋的低高度,讓武漢成為了半條長江的城市。武漢擁有著水域的大,卻是陸地的小,擁有本身經濟的大,卻周邊經濟的小和鄭州比兩者潛力可以基本一樣。鄭州的優勢是位置乃是中國正中心,擁有人為無法改寫的交通優勢,歷史優勢,南北東西,在這里才真正成為交點。短暫40於年的現代建成史,速度可以與任何一個城市比擬。
10.沈陽(大連)潛力指數8.5
中國東北的標塔,老工業基地和新港口都市互相合作,相信能給東北帶來未來的亮點。
H. 中國未來發展最快的城市都有哪些
雲南省可能劃分成三個省嗎?省政府分別設在哪裡?
I. 未來5年中國最有發展潛力的城市
1.上海 潛力指數10
有江,有海,長江,錢塘江和浦江三角排開,面朝大海,南北適中,絕對的中國最優城市,加上政策扶植和中國發展趨勢等預測。
2.北京 潛力指數10
中國的首都和法國的巴黎似乎定位更相似一些,建築追求經典,總部經濟明顯,文化,歷史,環渤海經濟發展等,未來都無可厚非的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絕對名都。缺少大江使得北京少了上鏡的大氣,但城市本身卻相當恢弘大氣。
3..香港 潛力指數 9.8
香港目前優勢明顯,得益於先天的環境優勢,和世界最公認的優良港口,考慮到腹地有限,香港暫時排到這里,這里只是潛力,短期內還沒有城市能超越香港。成為未來大三角(北京,上海,香港)無可厚非。
4.天津 潛力指數 9.5
北方經濟中心,海洋經濟潛力巨大,優良的港口和區位,以及北京的優勢互補,成為中國第一城似乎都有可能。天津和北京的位置和區位,像美國的紐約和華盛頓。
5.廣州 潛力指數9.4
華南經濟中心(香港外),有江有海,但是江似乎伸張性有限,隨著國家華南政策的導向以及廣州目前各基礎設置的定位,為未來做好充分准備。
6.南京 潛力指數9.0
軍區和文化以及歷史,教育等等,南京都擁有中國很多城市無法復制的城市,長江第一大港,沿海深向內陸第一個接點,南京潛力指數將非常值得去驗證。
7.青島 潛力指數8.9
名牌之都,一個只聽名字就讓人神往的城市,現在還不具備特大都市的氣魄,但是其良好的區位和港口擴張,以及企業的長遠爆發力,有望改寫中國經濟版圖城市。
8.寧波(或杭州) 潛力指數8.8
杭州和寧波潛力基本相同,杭州有先天的文化和配套優勢,寧波有號稱中華第一優良的港口,海洋經濟是當今經濟和未來經濟的制高點,所以寧波和杭州有望合作崛起。
9.武漢(或鄭州)潛力指數 8.7
武漢和鄭州無可厚非成為中國中部的雙子星,武漢得長江之利,但是南京長江大橋的低高度,讓武漢成為了半條長江的城市。武漢擁有著水域的大,卻是陸地的小,擁有本身經濟的大,卻周邊經濟的小和鄭州比兩者潛力可以基本一樣。鄭州的優勢是位置乃是中國正中心,擁有人為無法改寫的交通優勢,歷史優勢,南北東西,在這里才真正成為交點。短暫40於年的現代建成史,速度可以與任何一個城市比擬。
10.沈陽(或大連)潛力指數8.5
中國東北的標塔,老工業基地和新港口都市互相合作,相信能給東北帶來未來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