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中的特色亮點

經濟發展中的特色亮點

發布時間:2021-01-27 02:26:31

『壹』 四大區域發展經濟亮點開始頻現了嗎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區域發展由競爭關系轉變為競合關系,更加註重構建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西部地區保持較快增長。今年以來,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加快推進,交通、水利、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一批重點工程開工建設,脫貧攻堅取得積極成效,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上半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4%,高於東部地區0.6個百分點。貴州、西藏、雲南等省區經濟增速超過9%,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

東部地區引領作用增強。東部地區繼續發揮對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和「穩定器」作用,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實施順利,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與港澳台合作平台創新發展。上半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相當,較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廣東、浙江、江蘇等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貳』 在經濟新常態中,經濟發展呈現出的鮮明亮點是包括什麼

亮點一:經濟結構不斷升級,隨著技術的變革與需求的升級,我們的生產及流通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在互聯網的助推下,大眾需求與企業生產的互動也日益緊密,構築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亮點二:民生得到持續改善,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亮點三:創新驅動日益強勁,民生的改善需要經濟發展作支撐,而高質量增長離不開創新。

拓展資料:

經濟新常態就是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經濟新常態是強調「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經濟新常態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

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經濟新常態是強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經濟新常態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

網路_經濟新常態

『叄』 長江沿江地帶在經濟發展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亮點,目前已形成「工業走廊」雛形的工業部門是()A

長江沿江地帶的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等構成了回「鋼鐵工業走廊」的答雛形;長江沿江地帶有上海、南京、武漢汽車工業基地、以及重慶汽車摩托車基地,構成了沿江「汽車工業走廊」的雛形.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肆』 在經濟新常態中,經濟發展呈現出的鮮明亮點包括

1、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年均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仍將保持在7%—8%的中高速。與中國改革開放前32年年均增長9.9%的高速增長階段相比較,年均增長速度大概回落2—3個百分點。但與世界其他國家或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相比,這一增長速度仍處於領跑狀態。

2、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吃資源飯、環境飯、子孫飯的舊發展方式正在讓位於以轉型升級、生產率提高、創新驅動為主要內容的科學、可持續、包容性發展。中國經過前一個階段的高速發展,資源、環境、社會保障問題的制約日趨嚴重,吃資源飯、環境飯、子孫飯的舊發展方式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經被迫展開,告別不顧資源短缺、竭澤而漁、破壞性開採的粗放型發展,忽視環境保護的污染性發展,透支人口紅利、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後的透支性發展,正在逐步轉入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3、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服務業發展及創新驅動

經濟增長結構發生變化。生產結構中的農業和製造業比重明顯下降,服務業比重明顯上升,服務業取代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4年前三個季度,這一比例繼續上升到46.7%。

需求結構中的投資率明顯下降,消費率明顯上升,消費成為需求增長的主體;內需與外需結構發生變化,內需佔比增加。

視環境保護的污染性發展,透支人口紅利、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後的透支性發展,正在逐步轉入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4)經濟發展中的特色亮點擴展閱讀

經濟轉型中的四大陣痛決定了中國正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面臨四大陣痛:

1、鋼鐵、水泥、造船電解鋁等製造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製造業要「去產能化」;

2、中國地方政府負債率較高,金融要「去杠桿化」;

3、房地產調整陣痛;

4、環境的要求,環境要「去污染化」

『伍』 目前中國經濟有哪些方面是正在增長的亮點

經濟危機快來了,馬克思已經說過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過剩,現在中國生產全面過剩,除非有外星人來,否則危機必然爆發。
但是危機不是崩潰,只是淘汰掉僵屍企業,剩下的才是有競爭力的。

『陸』 在經濟新常態中,經濟發展呈現出的鮮明亮點包括

亮點一:經濟結構不斷升級,隨著技術的變革與需求的升級,我們的生產及流通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在互聯網的助推下,大眾需求與企業生產的互動也日益緊密,構築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亮點二:民生得到持續改善,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亮點三:創新驅動日益強勁,民生的改善需要經濟發展作支撐,而高質量增長離不開創新。

(6)經濟發展中的特色亮點擴展閱讀:

經濟新常態起因:

中國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

「新常態」在彰顯中國共產黨人對現實問題和未來挑戰的清醒認識中、在彰顯中國共產黨人對現實機遇的從容把握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把握中、在彰顯中國共產黨人對自身使命的擔當精神,彰顯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實力智慧和意志的背景中形成。

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中國GDP增速從2012年起開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別為7.7%、7.7%、7.4%,是經濟增長階段的根本性轉換。中國告別過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長。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使中國政治生活進入新階段,中國政治呈現出新常態,拿下周老虎徐老虎。

刑可上常委,給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奢侈消費、公款旅遊、迎來送往等戴上「緊箍咒」,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深入;「新常態」也不僅僅是指中國社會建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中國社會建設呈現出新常態,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包括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等一大批社會組織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倡導社會風尚,促進和諧社會幸福社會建設;「新常態」使中國文化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文化發展呈現出新常態。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經濟新常態


『柒』 在經濟新常態中,經濟發展呈現出的鮮明亮點包括哪些

1、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年均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仍將保持在7%—8%的中高速。與中國改革開放前32年年均增長9.9%的高速增長階段相比較,年均增長速度大概回落2—3個百分點。但與世界其他國家或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相比,這一增長速度仍處於領跑狀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4年10月的最新預測,2014—2019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將為3.9%,其中發達國家為2.3%,新興經濟體為5%。

2、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吃資源飯、環境飯、子孫飯的舊發展方式正在讓位於以轉型升級、生產率提高、創新驅動為主要內容的科學、可持續、包容性發展。中國經過前一個階段的高速發展,資源、環境、社會保障問題的制約日趨嚴重,吃資源飯、環境飯、子孫飯的舊發展方式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一是資源消耗大,資源約束日緊。

總之,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經被迫展開,告別不顧資源短缺、竭澤而漁、破壞性開採的粗放型發展,忽視環境保護的污染性發展,透支人口紅利、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後的透支性發展,正在逐步轉入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發展的主要動力正在逐步轉向依靠轉型升級、生產率提升和開拓創新。

(7)經濟發展中的特色亮點擴展閱讀:

在認識新常態上,要准確把握內涵,注意克服幾種傾向。

其一,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要用好或壞來判斷。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並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

其二,新常態不是一個筐子,不要什麼都往裡面裝。新常態主要表現在經濟領域,不要濫用新常態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態」,什麼文化新常態、旅遊新常態、城市管理新常態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現象都歸入新常態。

其三,新常態不是一個避風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難做好的工作都歸結於新常態,似乎推給新常態就有不去解決的理由了。新常態不是不幹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是要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有創造精神地推動發展。

『捌』 如何理解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三個關鍵詞及特點和亮點

「十一五」規劃即將結束,近期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引人注目。通過學習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我更加深刻理解了科學發展觀。
當前國際環境復雜,世界處在後經濟危機時期,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時期,不可能不受國際形勢的影響。當前中國與以前相比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沒有變,我國仍有眾多的任務沒有完成。
我覺得,「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全會深刻認識並全面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研究和提出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對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對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要想繼續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不行的。我們都知道西方的發達國家在資本主義初期是靠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而我國30年來經濟增長則主要依靠資源的過度消耗。現在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非常強,我國的許多核心技術則需要依靠進口。中國被世界列為金磚四國之一,中國製造散落世界各地,表面上被稱為世界工廠非常風光,但實際上中國得到的往往是一點點蠅頭小利。這是因為核心技術被發達國家所掌握,中國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國外看重的是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和總體上豐富的資源,想讓中國永遠處於為他們勞動生產的地位,而不是中國與其一道促進世界經濟的繁榮。
認識到這個現實而嚴重的問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十二五」發展規劃必須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自從「一五」計劃開始實施工業化戰略以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就是一場拼體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賽,而此時的「十二五」更是關鍵的一程。只有把握過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來。然而,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成為「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們面臨的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在「十二五」期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核心任務,要推進我國工業化的關節點,拆除農民工市民化障礙的根本出路,擴大居民消費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十二五」體現了以人為本,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在集約型經濟增長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包括產業優化升級、節約能源資源、保護改善環境、分配合理、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內的經濟發展總體方式的歷史轉型。
總之,通過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認識到未來五年「十二五」規劃是以堅持轉變經濟方式為主線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讓我們為建設人民美好的家園而奮斗吧!

『玖』 在經濟新常態中,經濟發展呈現出的鮮明亮點包括

  1. 由過去靠投資驅動現在轉化了消費成為了發展的第一動力

  2. 第三產業超過工業成為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產業

『拾』 中國分享經濟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有什麼亮點

1、決勝小康戰略布局與政策分析;
2、分享經濟在全球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
3、分享經濟如何在推進全面小康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4、分享經濟——推動雙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5、推進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平台經濟,推動商品生產、流通及配 套服務高效融合、創新發展的新型經濟形態;
6、決勝 2019,實現 2020 全面小康目標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階段。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中的特色亮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