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通海安的房價泡沫什麼時候破!縣級市的房價真的可以和二線城市一樣嗎
南通海安的房價泡沫的話,應該會到6月份的時候會破了,遜尼式的房價應該是和安全城市的差不多的,因為現在房價的話都還沒有下跌,而且房價還是那個樣子。
⑵ 江蘇省一縣級市,人口超90萬,建縣歷史超1500年嗎
江蘇省,簡稱“蘇”,省會南京,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同時,江蘇擁有中原、江淮、金陵、吳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截至2018年底,江蘇省下轄13個省轄市。其中,就縣級海安市來說,人口超90萬,隸屬於江蘇省,由南通市代管。在歷史上,該地區於南北朝時期建縣,名字取“海水安寧”之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四
最後,南宋時期,今縣級海安市一帶屬泰州。元朝時期,該地區屬江淮等處行中書省揚州路總管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該地區屬揚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今縣級海安市一帶屬江蘇省揚州府。到了1912年,該地區屬泰縣。1943年1月,建立紫石縣(即海安市)。1948年3月,紫石縣更名為海安縣,境域無變化。2018年5月,撤銷海安縣,設立縣級海安市。縣級海安市由江蘇省直轄,南通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縣級海安市總面積達118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93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⑶ 2018年中國已有多少地方「撤縣設市」
8月7日報道,近日,從安徽省內多個權威人士處確認,安慶市潛山縣「撤縣設市」獲批,撤銷潛山縣,設立縣級潛山市。至此,2018年全國已有7地成功「撤縣設市」,超越去年一年獲批的總數6個。
5月18日,在第三屆中國(京山)網球節開幕式上,時任湖北京山縣縣長魏明超宣布京山正式撤縣建市。
6月,黑龍江省漠河當地官方消息披露,漠河已撤縣設市,以原漠河縣的行政區域為漠河市的行政區域。
7月31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聽取關於懷仁縣撤縣設市有關問題的決定(草案)的說明。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懷仁縣,設立縣級懷仁市。撤縣設市後所涉及的人大屆次、代表資格和國家機關名稱變更等事項,需由省人大常委會依法決定。」
動靜貴州微信公眾號8月6日消息,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復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興仁縣,設立縣級興仁市,以原興仁縣的行政區域為興仁市的行政區域,興仁市人民政府駐城北街道民主路20號。興仁市由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⑷ 海安什麼時候會升級為縣級市
這個升級制度已經取消了十餘年了,我也是海安的。也希望能升級啊
以前我們還是蘇中貧困縣哪。不過最近幾年發展的不錯,升縣級市,這個制度已經停止了。
撤縣設市的條件
一、設立縣級市的標准
(一)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 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合同工、常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不低於十二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八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十五萬。
2.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十五億元(經濟指標均以一九九○年不便價格為准,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十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的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一百元,總收入不少於六千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 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二)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至四百人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 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十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七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5%,並不少於十二萬。
2.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70%,並不低於十二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八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八十元,總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 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0%,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5%,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三)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以下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
1. 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八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六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0%,並不少於十萬。
2.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60%,並不低於八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六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六十元,總收入不少於四千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指出任務。
3. 城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5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四)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設市時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1. 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
2. 鄉、鎮以上工業產值超過四十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二十五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超過一億元,上解指出超過50%,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縣。
3. 沿海、沿江、沿邊境重要的港口和貿易口岸,以及國家重點骨幹工程所在地。
4. 具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
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地方設市時,州(盟、縣)駐地鎮非農業人口不低於六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四萬。
(五) 少數經濟發達,已成為該地區經濟中心的鎮,如確有必要,可撤鎮設市。設市時,非農業人口不低於十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八萬。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五百元,上解支出不低於財政收入60%,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產值高於90%。
(六) 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確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財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
(七) 設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體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質、地理環境條件。
(八) 縣級市不設區和區公所,設市撤縣後,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
再貼個我轉來的
關於海安為什麼這么晚才搞撤縣建市,以至於錯過了末班車,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海安沒有100萬人,因此一開始不符合條件,到1997年人口終於自然增長到100萬了,那幾年海安的人口還是正增長,可是張家港、揚中、靖江、崑山、太倉、句容這些地方人口不都沒有100萬嗎,特別是揚中那可不是差一點的問題啊,可是人家早就設市了;又有人說海安城區太小了,誠然,就海安鎮的規模與如城這樣的傳統大縣城比那是比不上的,可是比起當時的張家港市楊舍鎮還是要大不少的,可人家設市比如皋早多了;還有人說如皋是古城,剛才我說到了如皋是個傳統縣城,古代有縣才有城(城牆),而叫市的地方一般指集鎮、集市,如果古城就應該設市,不是古城就不能設市那不就成了古代的縣全部改成市,而古代不是縣的地方規規矩矩做縣,豈不是正好與歷史相反了,因此我認為不應該扯到歷史上來;還有種說法海安一開始想改蘇中市但是上頭不同意,又要改海陵市結果泰州不樂意,結果左一搞右一搞延誤了時機,我當然不覺得「海安」這個地名有什麼不好或者說老土的,不過這種說法我只是聽說,不好妄加評論;總而言之,海安是錯過了撤縣建市的大好時機了。
國家之所以會在1997年無期限的暫停了撤縣建市工作與當時各地一擁而上紛紛撤縣建市,很多地方根本不具備條件也通過各種手段實現了撤縣建市不無關系,有人提出來: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穩定的行政區劃單元,應該繼續保留,但像這樣搞下去,中國就快沒有縣了。我們當然會因為某些地方不符合條件但是設了市就把我們這些明明符合條件的地方拒之門外而感到憤憤不平,不過這沒有用,中國向來就是這樣,上了的不可能下,撤縣建市皆大歡喜,撤市建縣恐怕就沒有人願意了,不搞一刀切,什麼標准都是假的,中國人實在太聰明,這樣下去,還不早晚把縣都改光。看來一些人的擔心還是不無道理的。
操心中國會沒有縣在我看來純屬沒事瞎操心,中國還沒有郡、府、道、州了呢,歷史在發展,有些東西自然會消失,這是無法抗拒的,但也沒什麼好可惜的。過去有人操心鎮多了而鄉沒了,現在海安周邊還有多少鎮?縣在中國穩定存在了兩千多年,有些人據此以為應該盡量保留縣這一區劃,這些人恰恰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兩千年以來中國一直是農業社會,農民是大多數,而現在中國已經進入了高速工業化、城市化的階段,將來城市化率可能會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更高,發達國家甚至許多不發達國家早就到了這一步,中國人口密度大,更有理由讓更多的人住到城裡去,一個地區明明已經高度城市化了,非不承認他是城市而保留縣的稱號這合理嗎?有人提出來應該切塊設市,哪裡城市化了,就分出一小塊來設市,中國過去就是這么操作的,假如這樣的話就是海安鎮一帶設市而其他地方保留縣,且不說這么一搞憑空增加了一個縣級單位平添許多吃飯的人,就說一個海安縣被一分為二了,這就不合理,這樣一來豈不是我們這些海安鄉下的人就不是海安人了。縣成為中國最穩定的行政單元有他的必然因素,大部分中國人對家鄉的認同感也是建立在縣這一級的,整縣設市,維持了縣的地域穩定而僅僅是改個區劃通名,這才是對縣的歷史傳承的最好尊重。
我的意見,沒有必要糾纏於中國有縣沒縣這樣的問題,城市化到了一定的程度,縣的消失是合情合理的。現在中國的城市化被大大的低估了,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工俗稱民工,這些人的數目十分巨大,但是他們的身份仍然是農民,而在大多數國家這些人毫無疑問屬於城裡人。此外在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統計標准上中國的規則與國際慣例還有很多不同,這里不做詳細討論,保守估計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了50%,而江蘇這樣的地方應該更高(外來務工人員應該計入本地城鎮人口)。就海安而已,官方公布的數據已經不低,而向我們這個年齡斷甚至我們的上一輩還有多少人常年在農村務農呢,農村的家真的只不過是個逢年過節休假的地方而已。
城市化的潮流不可阻擋,我認為國家應該放開設立縣級市甚至是地級市,一個縣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城市化佔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設市,沒有什麼名額上的限制,而一個縣級市發展壯大到一定的規模就自然升格為地級市分區劃片便於管理。至於地級市應不應該管縣,這里先不討論。
總而言之:目前不應該是一刀切的停止撤縣建市而應該明確標准,有標准也好有個奮斗目標。當然了這個標准一旦制定出來,只要現有的縣級市能有一半達到標准,我想我們海安就要超過標准了。
這么說來海安撤縣建市還是能夠看到希望的,我們發現這件事合理,而合理的事情早晚會被人接受,國家也總來沒說過以後永遠不搞撤縣建市了。2004年9月11號,民政部行政區劃司的司長戴均良到海安來了一趟,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我不清楚,不過隨行的張新民「贊揚海安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多年來堅持富民強縣的戰略不動搖,精神可貴,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國家政策許可時撤縣建市創造了較好的條件」。這說明當時在場的人肯定有人提到了撤縣建市這個話題,表明海安的領導還是很重視這個問題的,並且大家都覺得政策的松動是早晚的事情。
再來談點題外話,海安撤縣建市顯然不只是海安領導和人民面子上好看,或者招商引資時更有說服力這么簡單,現階段的中國政治區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有人認為因該把行政區劃跟經濟問題分開討論,這太理想化了,過於理想化是要壞事。在行政區劃方面,江蘇一向比廣東保守。八十年代廣東的一些縣撤縣建市沒多久即升格為地級市,比如東莞,到目前為止面積常住人口也就是一個大縣的規模,但是其經濟規模,江蘇的崑山、江陰、張家港這些地方只能望其項背。如果沒有升格為地級市,東莞發展到現在充其量也就是另一個崑山而已。
以上是我這幾天來胡思亂想的一些東西,還沒有理清頭緒,因此條理性比較差,錯誤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海安網友多多指正。
本文為丁晶晶(haianese)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