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經濟自主創新

發展經濟自主創新

發布時間:2021-01-27 09:44:45

⑴ 什麼叫科技自主創新,它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如何

那就要用完全不延時的、靈敏度超前、手感空前的下一代鍵盤,國際市場上還沒有商品,終將要出現!
如果你能將其送上2010年上海世博會、每年的德國漢諾威信息展覽會、每年8月份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IFA,可以借用。
中國人在1982年提出的,本人下崗,就不堅持了,昨天還有西洋人來參觀過,向他展示了核心圖紙,全模擬計算機控制的,關鍵材料國產。
這就是宣傳奧運,展現中國的實力!

這個鍵盤吧
http://..com/question/57263068.html
樓上說的是1980年時期的IBM公司286型、386型號計算機用的鍵盤,是機械鍵盤,當時都是原裝進口,後來國內基本未生產過,現在有少量走私的舊機械鍵盤,比普通鍵盤要貴很多,其結構合理,製作成本高,舊的可以是50元一個,新的一般要上千元為公道。
相比之下,現在的鍵盤都是低成本製造,就普通的花膠(指的是透明或半透明和軟的膠,硅橡膠就是其中一種,薄膜接觸鍵盤內部用的結構鍵,產生鍵向上復位彈力,將所有的鍵結構連接在一起)而已。
昨天,一個有長期工作經驗的斯坦福大學畢業的碩士到本人家裡來作客,這個西洋人能明白本人的下一代鍵盤的性能。
你上網路檢索就是了。
國際上還沒有商品,其造價一萬元還下不來,作為奢侈品合適,是中國創新核心價值的體現,是創意設計和產業結構轉型的範例,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獨立創新的象徵,具有明確的和不可替代的政治含義。
打的是品牌,就是要強勢展現,要做高端市場。
國內的聯想、騰訊、新浪等等CEO自己不做,本人也不會認真做這些活,點到就可以了。
如果有人能將其送上2010年上海博覽會、每年的德國漢諾威信息展覽會、每年8月份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IFA,本人可以自費製造,國內的專用鍵盤製造商和普通鍵盤製造商都參加這些展覽會,他們只關心訂單,無所謂企業文化,本人何必認真?
那個西洋碩士能當場看懂本人的鍵盤控制模擬計算機的局部單元部分,現在國內名牌大學的對口專業博士後卻不懂,本人何必較真?
如果毛澤東、周恩來在世,一定有生機。現請示僑辦主任。

http://..com/question/61675798.html
西洋人的精髓,亞洲人能吃透嗎?
他宣傳了中國在鋼琴上的創新了嗎?
他將中國人製造的原型帶到國際音樂會上和國際樂器展覽會上了嗎?
是否愛國、是否堅持原則、有無民族氣節,一測試就暴露無遺了!
這要產生鍵盤完整的標准、新的演奏方法、律制、音效的變革等等。
本人對到中國的外國樂器人士、工程技術人員面對面地宣傳中國的獨創,叫板歐美人士!

http://..com/question/70238496.html
鋼琴的質量主要取決於哪個零件的質量
這是整體質量所決定的。
各部分的木材處理的工藝、費用。
基本結構就決定了音質,例如音板、琴弦、鋼骨架、梁的結構方式,這就是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工業基礎、文化積淀,企業的核心技術,不是實行各種技術標准,花上2萬元一天請西方的鋼琴技師就能學到的,例如,國際上有鋼琴技師協會,那裡的技師都花錢請來,而真本事是學不到的。
中國人都在國外鋼琴企業見到人家的擊弦機構、鍵盤是在消聲室內調整的,國內就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技師也沒有這個水平和耐心,而且中國加工質量也犯不著再修整。
就算是國外生產的鋼琴,你踩下踏板,壓制弦的振動,都能聽見擊弦機構、鍵盤的沖擊噪音,你平時不在意而已。而且,不同的擊鍵力度和擊鍵方式,這個噪音的特點和大小也在變化之中。
現在中國的琴錘國家標准就十分簡單,更不要提擊弦機構、鍵盤的標准了,如何制定完善的標准,研製出完整的檢測儀器,這就要看××××****洋&&&&同志的改革魄力了。

⑵ 談談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理解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科
學發展是我國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科學
發展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當
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時期的一次廣
泛而深刻的變革,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的
核心和主線。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意義再析
從社會發展倫理的角度,人是自然界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自然存在
物」。雖然人的本質是人的社會性,但人的
社會生活不能脫離與自然界的聯系,對自
然界資源和環境無休止的破壞,結果反而
導致人類自身發展的困難。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本質上是一種
集合創新。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始終面
臨著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應對挑戰中,
人類通過創新實現了有別於其他生物進
化的文化進化,創造了不斷進步的文明。
人類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正
面臨著由一系列科學新知識、新技術、新
機制推進著的新的產業革命和社會變革,
一個新的文明形態正初露端倪。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生產力的
進步和生產關系的變革起著決定的作用,
形成了不同歷史條件下不同國家和地區
個性鮮明的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方式
是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在一定歷史發展階
段,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
物質財富積累的主流方式。經濟發展方式
不僅涵蓋了通過不同要素的投入和技術
組合獲得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還對經
濟發展的理念、戰略和途徑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包括產業結構的優化、經濟增長與
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成果合理分配等主
要內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目的是適應
新需求,實現新價值,本質是改變多種生
產要素原有的組合,重建經濟發展函數的
集合創新行為。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可持續發展
的現實要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人與人
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達到一種安定、和
諧的境界。而和諧首先表現在對公平的認
識上,對公平問題的討論包括代內公平和
代際公平,代際公平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
衡量標准之一。代際公平強調當代人必須
為後代人的利益而保存自然資源的需求,
當代人有責任保護地球環境,並將它完好
地交給後代人。
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具有強烈
的短期傾向,市場機制最大的缺陷是,它
無法考慮後代人的利益,甚至也無法考慮
現有市場之外的人們的利益。人類對自然
的掠奪,還不能通過經濟學的語言充分表
達出來。目前,我國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單位國內生
產總值的能耗明顯高於發達國家水平和
世界平均水平。2011 年我國國內生產總
值佔世界總量的9.5%,而我們消耗的能
源佔世界的15%,其中鋼材佔30%、水泥
佔54%。這表明,我們的經濟結構和產業
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有
待提高,人口、資源和環境的瓶頸制約十
分突出。如果不轉變原有經濟發展方式,
資源能源將難以支撐,生態環境將難以為
繼。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現階段我國
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以
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
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當前的
問題是,在生產領域我們不是物質財富生
產能力不足,而是在經濟領域的許多行
業,生產目的不是為了滿足社會大多數人
的物質需求,而是嚴重背離,一方面物質
財富高速生產,高度集中;另一方面生產
能力嚴重過剩,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我國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究其原
因在於,長期以來我們採取的是粗放型經
濟發展方式,片面追求社會生產總量的增
長,過度依靠生產要素的擴張實現經濟發
展,這種以「物」為發展的最終目的,以犧
牲發展質量來獲得發展速度,以犧牲長遠
利益來獲取短期利益的發展理念和發展
方式,與科學的發展方式、以人為本的發
展方式的背道而馳。黨的十七大明確提
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
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
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實現這一根本性的
轉變,關鍵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
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由主要依靠要素
投入和物質資源消耗轉向創新驅動、科學
發展的軌道,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提升管理層自主創新能力是推動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管理層面一般泛指在一個地區、一個
部門、一個單位、一個組織、一個企業等位
居領導地位的上層群體。我國當前社會經
濟發展中的管理層,一般指在社會經濟發
展的全局或局部中,具有決策影響或核
作用的群體或組織,具體包括行政事業單
位領導人、央企或私企負責人以及社會團
體負責人等。
1、提升管理層自主創新能力本質是
一種管理創新。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
點,構成生產方式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
間是辯證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
產關系又反作用於生產力。管理層面的領
導與自主創新能力,是生產關系方面上層
建築的重要構成部分,上層建築有其創新
的變遷範式,其本質是一種管理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的是有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是「摸著石頭
過河」。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無不與管理創新有著
密切的聯系。事實上,社會生產生活中的
已解決的所有關於發展的問題,都有著歷
史的影子在內。從人類社會生產發展的歷
史來看,秦朝的「商鞅變法」、趙武靈王的
「胡服騎射」、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日本
的「明治維新」、歐洲工業革命、美國的信
息革命等史實一再證明,管理層面的管理
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作用。
2、提升管理層創新能力,注重的是理
性的「頂層設計」。在當前改革開放向縱深
發展而面對錯綜復雜矛盾的情況下,在充
分吸收基層鮮活的改革創新經驗智慧的
基礎上,更加註重理性的自上而下的「頂
層設計」,從全局的角度統籌謀劃整體戰
略和總體規劃,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和經
濟轉型的體制機制,形成即有激勵又有約
束、更有活力的制度安排,是加快經濟方
式轉變的有力保障。
3、提升管理層創新能力是推進轉變
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十二五」規劃
綱要明確提出:「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
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
撐」。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的發
展中大國,發展中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
不可持續性等多層次的復雜問題需要破
解,也面對著諸多可以預見和不可預見的
風險去應對挑戰,因此需要多層次的管理
層幹部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通過創新深
化改革,提高經濟轉型的決策力和執行
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中央決策精神
與當地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廣大
幹部群眾的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的創新
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
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
和管理創新。
三、提高管理層自主創新能力的具體
措施
管理層的創新能力是管理者獨立地
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做
出新成績的能力。它體現了知識、技能、智
慧的統一與綜合,是管理者實現卓越領導
的動力源泉。提升管理層面的創新能力作
為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對
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
大的推動和引領作用。
1、從對世界經濟發展歷史規律的認
識上,提升管理層引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的洞察力、決策力。世界經濟是世界范圍
內各國或地區的經濟通過世界市場及其
各個紐帶聯結而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在人
類經濟發展史上,最初出現的真正意義上
的世界經濟,是在18 世紀中葉至19 世紀
中葉,歐美少數先進國家相繼發生的工業
革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後,資本巨
大的對外擴張性導致了國際分工和世界
發展的不平衡性,迫使經濟落後國家日益
捲入到國際分工、國際交換和世界市場中
來。國際分工、國際交換、國際貨幣和世界
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進而推動了資本主義
世界經濟的形成。
經歷了幾百年的滄桑歷史,世界經濟
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和平、發展、合
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世界多極化,經
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全球經濟治理出現新
變革,世界各國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正
確分析和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具備「國際
化視野」,已經成為我們制定國內政策和
對外政策的基礎。國際化視野,是用「知己
知彼」的眼光去看待這個變化中的世界,
以此來互補長短,洞察力是管理者對事物
本質的認識能力。各級管理層,必須培養
和鍛煉世界眼光,堅持用寬廣的眼界觀察
世界,提高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和進行戰略
思維的洞察力和決策力,善於觀察世界發
展的大勢,善於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善
於遵循運用市場規律。這要求管理層必須
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分析,了解
和把握事物的能力,引導並推進我國經濟
發展方式的轉變。
2、從對人類歷史關於科技文化發展
的認識上,提升管理層引導經濟發展方式
轉型的包容力、判斷力。創新是建立在既
有認識成果(知識)基礎上的。縱觀人類社
會生產力的發展歷史,從舊石器時代、新
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一直到
18 世紀六十年代至19 世紀中期的以蒸
汽動力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9 世
紀七十年開始的以電力為標志的第二次
工業革命,20 世紀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
術、航天技術以及微電子技術應用為代表
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 世紀七八十年代
以來,以信息技術為群體標志的知識經濟
和新興高技術產業開始興起,無一不是人
類知識與經驗的積累、技術的進步、文化
的傳承。
在知識經濟社會,人類的知識朝著兩
個方向發展,一方面在爆炸性地積累和增
長,另一方面又在急劇地更新和老化。歷
史上,科技進步所引發的每一次產業革命
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進步,引發了社
會制度更迭。面對這種情況,要求管理層
不斷提高引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包容
力、判斷力。要敢於突破思維定勢和傳統
經驗的束縛,不斷尋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要預測判斷人類科技文化發展對社會制
度的影響,對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引領。
以科學發展觀為根本理念,加強制度創
新,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有利於科技創新
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制度環境。
3、從對人類可持續發展規律的認識
上,提升管理層引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
意志力、執行力。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
委員會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把可
——引自網路

⑶ 為什麼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

因為如果沒有主動的創新那麼經濟發展的方向將會永遠墨守陳規,只有主動改變當前回的經濟體系或者答說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實現一個轉變,但是這種轉變是具有兩面性的,有可能轉變是積極的轉變也有可能轉變是一種消極的轉變。舉個例子,清政府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這就是一種經濟發展方向,最後導致的結果是與世界脫軌,經濟發展情況非常緩慢。這就是一個不好的經濟發展方式,後來由於列強的入侵,導致中國不得不停止閉關鎖國的經濟政策,外界的經濟發展方式進入中國國內,影響了清朝時期人民的思維模式,引發了自主創新的概念及思維動向,最後的結果是清政府雖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及侮辱,但是得到的卻是經濟發展方式的180°轉變,逐漸的跟上了世界的步伐。 每一次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都將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但得到的往往大於損失。

⑷ 自主創新的含義和內容

自主創新是指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再創新。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
自主創新從內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義:一是原始性創新,即通過科研和開發,努力獲得更多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二是集成創新,即通過各種相關技術成果融合匯聚,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三是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即在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設備的基礎上,進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原始創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原理性主導技術等創新成果。原始性創新意味著在研究開發方面,特別是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領域取得獨有的發現或發明。原始性創新是最根本的創新,是最能體現智慧的創新,是一個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的重要體現。
集成創新是指通過對各種現有技術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者新興產業。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指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學習、分析、借鑒,進行再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發展中國家通過向發達國家直接引進先進技術,尤其是通過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方式獲得國外先進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實現自主創新,不僅大大縮短了創新時間,而且降低了創新風險。

⑸ 如何理解中國的發展必須自主創新,擁有自主產權,掌握核心技術

自主創新是指來通過擁有自主知識自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

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是自主創新的內容而非內涵。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國家競爭力越來越體現在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科技實力上,經濟競爭力、文化影響力最終取決於自主創新能力。它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是支撐一個國家崛起和發展的筋骨,是一國持久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也是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對於國家來說,自主創新能力就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意識地促進科學技術知識的生產、流動和應用並在此過程中創造財富從而實現價值增值的能力。

所以,中國的發展,必須自主創新,擁有自主產權,掌握核心技術。這樣才能讓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5)發展經濟自主創新擴展閱讀:

國家自主創新面臨的問題

1、慣性技術領域成為自主創新的「瓶頸」

2、中國的大多數企業尚未成為技術開發與創新的「主體」

3、中國傳統文化對自主創新的「阻滯」

4、缺乏有效支撐自主創新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

⑹ 自主創新的作用

自主創新是相對於技術引進、模仿而言的一種創造活動,是指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今時代,創新越來越成為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標志,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長遠發展的內在需要。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就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加快科學技術發展,關鍵在於自主創新;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關鍵也在於自主創新。實踐證明,在一定條件下科學技術可以引進,但自主創新能力永遠不可能通過引進獲得。

(2)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技術構成發生了重大變化,勞動力素質也有了相當提高。但總的來看,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變革,面對日益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面對以創新和技術升級為主要特徵的激烈國際競爭,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的問題已經日益成為發展的瓶頸制約。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十一五」時期引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具有以下重要的現實意義:

①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利於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只有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才能為保持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只有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和開辟新的科技產業,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才能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供重要支撐。

②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利於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地位的根本途徑。

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利於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當前,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全球性的科學技術革命,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多地體現在自主創新能力的較量。一些主要國家為了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都把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如果我國跟不上科技進步的步伐,就會拉大與其他國家的差距,難以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利於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只有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自主開發能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突破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爭取更為有利的貿易地位和競爭優勢,才能為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提供重要支撐。

必須看到,沒有科學技術創新的發展是難以持續的,僅靠較低技術的產業基礎也成不了經濟強國,靠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成不了貿易強國。我國已經進入到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才能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⑺ 自主創新有什麼經濟意義

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②是調整經內濟結構、容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的重要支撐;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④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

⑻ 為什麼說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一、自主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1979~2007年,我國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9.8%,比同期世界經濟平均發展水平快6.8個百分點。我國GDP佔世界GDP的比重從1.8%上升到6.0%,提高了4.2個百分點,GDP總量躍居世界第四位,進出口貿易上升為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國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資金、勞動力和自然資源這些生產要素的高投入實現的,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高,僅佔30%。

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並對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帶來威脅,要改變過度依賴物質投入和資源消耗的經濟增長方式,必須通過創新來驅動。自主創新,對於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來說,就如同汽車的發動機,有了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才能更具動力和活力。

創新能使經濟保持更高的增長速度,並促進經濟的繁榮穩定與不斷發展。以索洛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派認為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並提出政府在促進技術創新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必將制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可以增強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增加科技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降低勞動、土地、資本等要素的投入比重,改變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僅能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利的科技支撐,而且能夠為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成長模式看,第一次產業革命主要是資本驅動經濟發展,而第二次產業革命卻是科學技術的創新驅動了經濟的增長。發達國家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都把技術進步當作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並靠它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增長。日本用科技引進與創新支撐的「速度效益」型經濟增長方式,使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韓國以「科技+外向」型經濟增長方式,僅用40年就成為世界第五大創新強國。這些國家的發展經驗給我們一個啟示: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自主創新就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從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的關鍵時期,創新技術、提高效率、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是這一時期經濟發展方式的現實選擇。

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實現途徑。

世界科技發展的實踐表明,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過去我們一直強調以市場換技術,但是並沒有換來真正的核心競爭能力,況且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也是換不來的,必須依靠我們自主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發展創新文化,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為自主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1、要明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東南亞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在其創新體系中,都把企業作為主導力量。在自主創新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企業是自主創新的重要主體。企業貼近市場、了解市場需求,不但具有市場競爭所賦予的從事技術創新的壓力和動力,而且具有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優勢。

因此,我們要強化企業的創新意識,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通過完善機制體制,加快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有條件的企業或企業集團可以成立技術中心,逐漸改善企業的研發條件,提高企業原始性創新的能力。鼓勵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支持企業開發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技術水平的自主品牌產品,爭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世界名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要加大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我國對創新資金的投入在國際上處於劣勢,發達國家科技投入的30%用於扶持企業創新,而我國科技投入的90%用於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真正用於企業的經費所佔比例很少。加大研發經費投入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基本保障。

一是提高企業研發經費比重。一方面,政府應採取財政稅收優惠政策,以吸引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企業要切實轉變發展觀念,重視自主創新工作,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使研發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確保研發資金。另一方面,要轉變政府職能,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吸引社會資金,組建各類創業投資公司;政府還可以通過建立擔保機制、支持風險投資等手段提高企業及其他研發機構的創新效率。

二是增加政府投入企業的研發經費。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科技投入,把企業作為經費投入的主體,確保研發經費投入的增長,不斷提高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

3、要大力凝聚和培育創新型人才。人的素質或質量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人才聚,事業興」,人才既是企業競爭的焦點,也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更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所在。如果一個企業對創新人才不重視,那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只能是紙上談兵。

著名的豐田公司,將員工視為珍寶,為了尋找到優秀的人才,公司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IBM公司能長期在IT界保持領先地位,主要緣於公司「全民創新」的理念,公司鼓勵每一個員工都參與到創新中來,並在全球員工中開展「即興創新大討論」。凝聚和培養創新型人才,一要創造各種有利條件,解決科技人才的後顧之憂,為那些創造性人才最大程度地發揮創新能力提供有利平台。二要提倡創新教育,重點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能夠學以致用、具備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終生學習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4、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培育創新文化。文化氛圍對科技創新有直接的重大影響。創新文化孕育創新事業,創新文化激發創新精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發展創新文化,充分發揮文化的激勵作用。

首先要培養創新意識,鼓勵「敢為天下先、敢於冒險」的創新精神,倡導敢於創新、勇於競爭、誠信合作、寬容失敗的精神,以便為創新提供精神支持。其次要在全社會大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最大限度地鼓勵和支持科技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特別是要為年輕人施展才幹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台,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和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閱讀全文

與發展經濟自主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