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二五規劃全文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全文)
目 錄
第一篇 轉變方式 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第一章 發展環境
第二章 指導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標
第四章 政策導向
第二篇 強農惠農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五章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第六章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第八章 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
第三篇 轉型升級 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第九章 改造提升製造業
第十章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十一章 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
第十二章 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 推進海洋經濟發展
第四篇 營造環境 推動服務業大發展
第十五章 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第十六章 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第十七章 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環境
第五篇 優化格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健康發展
第十八章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第十九章 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
第二十章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第六篇 綠色發展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二十一章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第二十四章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進生態保護和修復
第二十六章 加強水利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第七篇 創新驅動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第二十七章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發展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第三十一章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第三十二章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 標本兼治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第三十七章 創新社會管理體制
第三十八章 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
第三十九章 加強社會組織建設
第四十章 完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
第四十一章 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
第十篇 傳承創新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
第四十三章 推進文化創新
第四十四章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第十一篇 改革攻堅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十五章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第四十六章 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第四十七章 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第四十九章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贏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第五十章 完善區域開放格局
第五十一章 優化對外貿易結構
第五十二章 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
第十三篇 發展民主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第五十四章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進法制建設
第五十六章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第五十八章 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
第十五篇 軍民融合 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第五十九章 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第六十章 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
第十六篇 強化實施 實現宏偉發展藍圖
第六十一章 完善規劃實施和評估機制
第六十二章 加強規劃協調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由於規劃全文太多,這里僅發布了《十二五規劃》目錄,網路知道回答有字數限制,請通過此鏈接查看全文:http://www.gov.cn/2011lh/content_1825838_2.htm】
Ⅱ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第一章 規劃背景
「十一五」期間,我國海洋經濟快速發展並取得顯著成就。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海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綜合考慮未來海洋經濟發展趨勢,確定「十二五」時期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海洋經濟總體實力進一步提升。海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015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海洋經濟對就業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新增涉海就業人員260萬人。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海洋領域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穩步提升。2015年,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0%以上,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程度進一步提高,海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氮、磷等主要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初步控制,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長江、黃河、珠江等重要河流入海口和渤海等重點海域的水質有所改善。新建各級各類海洋保護區80個,2015年海洋保護區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比重達到3%。海洋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海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海洋傳統產業升級加快;海洋新興產業實現突破性進展,2015年增加值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海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在海洋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繼續提高。海洋經濟調控體系進一步完善。海洋經濟的政策指導和調節能力不斷增強,監測與評估能力逐步提升,標准制度日益健全,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管理體制與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間海洋經濟發展主要預期指標 指標名稱 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長經濟發展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 8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9.910新增涉海就業人員(萬人) 〔260〕52科技創新海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 1.482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 >50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 54.5>60結構調整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 1.6>3海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 9環境保護新建各級各類海洋保護區(個) 〔80〕16海洋保護區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比重(%) 1.13註:〔〕內為五年累計數。到2020年,我國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海洋經濟發展空間不斷拓展,海洋產業布局更為合理,對沿海地區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沿海居民生活更加舒適安全。
Ⅲ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第三章 優化海洋經濟總體布局
根據不同地區和海域的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容量、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按照以陸促海、以海帶陸、陸海統籌、人海和諧的原則,積極優化海洋經濟總體布局,形成層次清晰、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的海洋經濟空間開發格局。充分發揮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個經濟區的引領作用,推進形成我國北部、東部和南部三個海洋經濟圈;結合落實國家關於沿海區域發展的部署,著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經濟增長極。加大海島及鄰近海域保護力度,有序推進重要海島開發建設,扶持邊遠海島發展,加強海島地區生態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北部海洋經濟圈由遼東半島、渤海灣和山東半島沿岸及海域組成。該區域海洋經濟發展基礎雄厚,海洋科研教育優勢突出,是我國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區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遼東半島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全國先進裝備製造業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生態環境優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大力發展....
渤海灣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以及全國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依託天津港、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
山東半島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著力培育海洋漁業特色品種,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建成全國重要的海水養殖遺傳育種中心、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和海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東部海洋經濟圈由江蘇、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組成。該區域港口航運體系完善,海洋經濟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區域、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江蘇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的工業基地,重要的土地後備資源開發區,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實行江海聯動,加快打造以連雲港港為核心的江蘇沿海港口群。積極發展灘塗農林牧業,改良和培育耐鹽鹼農作物,營造沿海灘塗防護林帶,因地制宜發展灘塗....
上海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上海港國際地位,統籌規劃集疏運體系,提高碼頭泊位的大型化和專業化水平,形成以深水港為樞紐、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沿海港口和現代物流體系。加強國際航運中心軟環境建設,大力發展航運物流、航運金融、航運信息等服務業... 浙江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海洋海島開發開放改革示範區、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示範區、海陸協調發展示範區、海洋生態文明和清潔能源示範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著力構建大宗商品現貨交易... 南部海洋經濟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兩翼、北部灣、海南島沿岸及海域組成。該區域海域遼闊、資源豐富、戰略地位突出,是我國對外開放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區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也是我國保護開發南海資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基地。
福建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加快發展遊艇帆船等高端旅遊,積極拓展閩台旅遊合作,共同打造「海峽旅遊」品牌。積極開展閩台漁業協作,建設生態型海水養殖和海產品精深加工基地,打造全國重要的海水養殖優質品種制種和遺傳育種基地...
珠江口及其兩翼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提升我國海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區、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的集聚區、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區、推進海洋綜合管理的先行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加強粵港澳郵輪航線合作,打造世界郵輪旅遊航線重要節點,積極發展新興旅遊項目,重點建設南澳島、惠東巽寮、紅海灣等一批海洋綜合旅遊區,建成國際高端旅遊目的地...
廣西北部灣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商貿、先進製造業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大力推廣生態養殖,鼓勵發展珍珠、海水名貴魚等特色品種養殖...
海南島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十二五」時期建設重點是:加快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積極開發濱海度假、海洋觀光、海島休閑、郵輪遊艇、海上運動等特色旅遊項目... 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認真實施《全國海島保護規劃》,統籌海島保護、開發與建設,嚴格規范海島開發利用秩序,強化海島分類管理,實現海島的合理開發與可持續利用。
重點開發三大海(群)島。根據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統籌考慮海島的區位條件、發展潛力和生態環境容量,重點開發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和廣東橫琴島。浙江舟山群島新區重點發展港口物流業、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業、現代海洋漁業和海洋旅遊業,集中建設戰略性資源儲備中轉基地、大宗商品國際物流基地,將其打造成為我國大宗商品國際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範區、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海洋產業、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開展兩岸產業合作,加強兩岸關鍵產業領域與核心技術聯合研究開發,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海洋經濟示範基地和國際知名的海島旅遊休閑目的地,將其打造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示範區、兩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區、海峽西岸科學發展的先導區。加快廣東橫琴島開發建設,重點發展商務服務、休閑旅遊、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等產業,建設粵港澳地區的區域性商務服務基地、與港澳配套的國際知名旅遊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區域性科教研發平台、融合港澳優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將其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發展的新平台。合理開發近岸海島。以保護為核心,集約利用近岸海島資源,控制海島及周邊海域的開發規模和開發強度。因島制宜,科學發展以生態養殖、休閑漁業、生態旅遊等產業為主的海島經濟。嚴格限制圍填海等改變海島岸線的行為,嚴格限制填海連島工程建設。支持缺水海島建設海水淡化、中水回用、海水直接利用以及大陸引水、蓄水等工程。鼓勵在有條件的海島利用風能、太陽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扶持邊遠海島發展。在強化保護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海島發展特色產業;重點支持邊遠海島交通、能源、飲水、環保、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利用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勵邊遠海島建設集雨、儲水設施以及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工程;加強邊遠海島基礎教育、公共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著力解決邊遠海島居民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嚴格海島資源保護和開發管理。加強海島資源和生態、開發利用狀況調查評價,建立海島監視監測系統,全方位跟蹤和監測海島開發利用情況和海島資源及生態狀況,推進海島生態修復等工作。海島新建工程項目要符合海島保護規劃,對不符合海島保護規劃的項目要提出停工、拆除、遷址或關閉的時間要求。嚴格規范無居民海島利用活動。
Ⅳ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前言
海洋是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也是支撐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我國海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海洋經濟取得顯著成就,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進一步提高海洋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對於提高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海洋經濟加快調整優化的關鍵時期,要准確把握海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堅持陸海統籌,科學規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為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有關精神,編制《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作為「十二五」時期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本規劃涉及的區域包括我國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其他管轄海域以及海洋經濟發展所依託的相關陸域(未包括港、澳、台地區)。本規劃涉及的海洋產業及海洋相關產業包括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鹽業和鹽化工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葯物和生物製品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業、海水利用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遊業、海洋文化產業、涉海金融服務業、海洋公共服務業等。規劃期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
Ⅳ ( 26 分)國務院發布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吹響了海洋經濟發展的步伐
(1)①涉海文物、遺址是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對於弘揚海洋文化,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作用。(3分)②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充分挖掘以海島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等為特色的民俗文化,能使我國海洋文化在植根於本土文化土壤的基礎上不斷發展。(3分)③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各種文化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通過辦好各種海洋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各類媒介,廣泛傳播海洋文化,可以增強我國海洋文化的影響力。(3分)④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積極培育以海洋為主題的文化創意產業,有利於推動我國海洋文化產業繁榮。(3分)
(2)①正確認識客觀規律,按照以陸促海、以海帶陸、陸海統籌、人海和諧的原則,積極優化海洋經濟總體布局。(2分)②科學把握客觀規律,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根據不同地區和海域的自然資源票賦、生態環境容量、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著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經濟增長極。(2分)③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積極優化海洋經濟總體布局,在強化保護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海島發展特色產業。(2分) (3)①統籌海島開發與保護,正確把握了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關系。(2分)②重點開發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等,合理開發近岸海島,扶持邊遠海島發展,堅持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3分)③根據不同地區和海域的自然資源票賦等,分類保護和開發近岸海島和邊遠海島,堅持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分) Ⅵ 國家十二五規劃全文
國家十二五規劃概要 Ⅶ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第四章 改造提升海洋傳統產業 通過技術創新,加快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鹽業和鹽化工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財政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事業領域的支持力度。探索通過相關措施加大對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開發、海洋工程裝備設計、深海資源勘探開發、海洋葯物與生物製品研發、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海洋產業節能減排、海洋環境保護等的支持力度。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加大對邊遠海島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重點支持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領域建設。投融資政策。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海洋產業發展。盡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擴大直接融資比重。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海洋漁業和海洋新興產.... 與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全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