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

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1-01-28 06:48:14

⑴ 二戰後世界經濟格局是怎樣演變的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第一階段,即戰後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的階段。美國正是憑借經濟上的巨大實力和強大優勢,一步一步地奪取世界經濟霸權之基本步驟:第一,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第二,建立以貿易自由化為基本原則的貿易體制,成立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計劃,如馬歇爾計劃以及通過提供「兩個安全網」(「軍事安全網」和「經濟安全網」),加強對歐洲、日本經濟的控制;推行「第四點計劃」,對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實行新殖民主義政策。第四,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經濟和技術封鎖。
2.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發展的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進入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國際金融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沖擊,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兩次宣布貶值,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第二,發展中國家石油鬥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打亂了國際貿易舊有的價格體系。第三,美國逐漸陷入了經濟增長緩慢和通貨膨脹、失業嚴重的困境,日本、西歐的經濟發展比美國快,美、日、歐各國的經濟實力消長明顯。
伴隨著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衰落,歐共體和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兩大新的經濟中心,世界經濟中美國一國獨霸的局面開始向美國、歐共體、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過渡。
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經濟實力也有很大的增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這個時期,在拉丁美洲和亞洲出現了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並且形成了一支新興的經濟力量。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興起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進一步加強了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3.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歐洲聯盟。相比較而言,歐盟是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區域性集團,現有25個成員國,其一體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2004年5月1日,歐盟成員國擴大到25個。擴大後的歐盟整體國內生產總值增加5%,擁有4.55億人口,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實體。10月29日,歐盟正式簽署歐盟第一部憲法條約。這部憲法的通過有利於加快歐盟的決策過程和提高歐盟的國際地位。同時,歐盟加快建設快速反應部隊,並接替了北約在波黑的維和任務。
北美自由貿易區。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經濟集團,具有重大意義。根據協議,貿易區將用15年時間,分三個階段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勞務、資本等的自由流通。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已承諾以多樣化為前提,不推行一種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結構並行的辦法,在促進地區經濟貿易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其成員已增加到21個。
當前,世界經濟正朝著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統一市場、亞太經濟貿易區這三大地區集團化方向發展。21世紀初,以美日歐三大經濟中心為核心的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歐洲聯盟三大區域化組織加快發展的態勢將繼續深化。

⑵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是怎樣演變的

一、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與基本趨勢
1、世界經濟及其主要行為主體
世界經濟及其主要行為主體:世界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指國際關系行為主體超越國境進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的總和,是世界各國的
經濟在相互聯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圍內的有機整體。
主要世界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組織的功能與特點。
世界主要經濟組織有: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3)、世界貿易組織。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佔主導的世界經濟中,這些世界經濟組織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現在這些組織被發達國家所控制,因此在運作中較多地向發達國家的利益傾斜,有時甚至被少數國家用來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約束和限制。
區域性經濟組織:
(1)、亞洲開發銀行;
(2)、石油輸出國組織;

2、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

戰後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表現在:
(1)、領導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2)、按照美國的意志建立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使之成為戰後初期美國經濟擴張的工具;
(3)、實施「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和援助日本,並以此控制日本和西歐;
(4)、實施「第四點計劃」企圖通過技術援助和投資向亞、非、拉滲透,控制受援助國;
(5)、實施兩個「安全網」(經濟安全網、軍事安全網),保證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
(6)、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技術和經濟封鎖。
20世紀 7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表現為:
(1)、美國喪失了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2)、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三大經濟中心形成(美國、西歐、日本);
(3)、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出現。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1)、歐洲共同體發展到歐洲聯盟;
(2)、北美自由貿易區;
(3)、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多樣化為前提,不推行一種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結構並行的辦法,在促進地區經濟貿易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世界各國在經濟方面,打破國界,實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調節,使各國在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向著結成一體的方向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動力: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
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
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新科技革命的影響加深,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世界各國不斷調整經濟結構。跨國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當代世界政治的發展變化與基本趨勢
1、當代世界政治行為主體
當代世界政治行為主體: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盟;阿拉伯國家聯盟。
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區域性組織的地位和作用。
2、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雅爾塔體制的主要內容。兩大陣營的形成、對峙,使兩極政治格局成為現實。美蘇爭奪世界霸權,國際力量的分化與改組。兩極格局的終結。世界進入格局轉換的新時期。
3、冷戰後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世界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穩
定,局部戰亂、緊張、動盪。大國關系深入調整。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加強。經濟因素對世界政治的影響日益增大。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
三、當今時代主題與建立國際新秩序
1、時代主題的轉換
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全面理解提出時代主題轉換的依據和意義。
2、和平與發展的相互關系
世界和平是促進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和平與發展兩大課題至今一個都沒有解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正確途徑。和平與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南北問題。
3、建立國際新秩序
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的基本特徵與實質。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等。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不同構想。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四、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1、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
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其原因。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體制和社會政策的調整。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對的現實困難和深層矛盾。
2、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及其實質。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的重大變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臨的社會、政治問題。
3、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關系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關系的特徵和本質。冷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關系的調整。美國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的演變。西歐、日本的外交政策。
五、戰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與經濟
1、第三世界的崛起與發展
第三世界的形成與發展。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與作用。
2、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其經驗。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及面臨的嚴峻問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制度、政治進步與存在的問題。
3、發展中國家的對外關系
發展中國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南北關系。南南合作。
六、戰後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1、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探索
戰後,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的發展及其在20世紀對人類進步的巨大貢獻。蘇聯經濟政治體制的特點。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體制的改革與探索。戰後蘇聯對外政策的變化。
2、蘇聯、東歐國家的變化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及其原因與歷史教訓。
3、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社會主義的發展是曲折性與前進性的統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探索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七、獨聯體成員國與冷戰後東歐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1、獨聯體成員國與冷戰後東歐國家的概況
獨聯體成員國與東歐國家經濟、政治轉型基本完成。獨聯體及東歐國家的對外政策。

2、俄羅斯的經濟、政治與外交
經濟轉軌及其巨大代價。政治轉型過程及三權分立政治體制的確立。外交政策的調整。普京政府致力於振興經濟、加強中央權力和提升大國地位的全方位外交。
八、中國對外關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與作用
1、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與調整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進程。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調整和對外關系的新局面。
2、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原則和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及其新發展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標。獨立自主是中國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處理同一切國家關系的基本准則。加強和鞏固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中國外交政策的立足點。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的主要內容。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對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3、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與作用
新中國成立的世界意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不斷擴大。

⑶ 二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

每個國家都進行戰後從建!主要以歐洲為主!各國紛紛實行干預經濟的回政策,並實行答社會福利政策在加上美國的援助,社會和經濟恢復的很快。特別是聯邦德國更快更強!成為歐洲的經濟大國!而美國已完全成為世界經濟的霸主!並建立以美元為首的「布雷森體系」來控制世界的經濟!而前蘇聯也只能在軍事方面和美國平起平坐,別的連人家三分之一都不到。日本也受到美國的扶植也快速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強國!

⑷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是怎樣發展演變的簡答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戰後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的階段
2.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進入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兩次宣布貶值,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第二,發展中國家石油鬥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打亂了國際貿易舊有的價格體系。第三,美國逐漸陷入了經濟增長緩慢和通貨膨脹、失業嚴重的困境,日本、西歐的經濟發展比美國快,美、日、歐各國的經濟實力消長明顯。
3.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正朝著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統一市場、亞太經濟貿易區這三大地區集團化方向發展。
三、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1. 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這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趨勢。
2.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3.新科技革命的影響加深,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4.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5.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6. 國家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
7.世界各國不斷調整經濟結構
8.跨國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⑸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是怎樣演變的

1,戰後美國獨霸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格局(二戰後到20世紀六十年代末專)
2,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屬義經濟體系的形成與發展(20世紀四五十年代)
3,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五十年代中期開始,美國經濟霸主地位逐漸放慢,西歐日本逐漸發展起來,
七十年代末,發展中國家經濟開始明顯增長。

自己總結的,我不知道對不對哦

⑹ 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

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變化迅速,體現出的特點是:

1、國際金融體系和貿易體系的形成。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3、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更為迅速。

二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共同特性 :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進作用。

2、各國推行壟斷資本主義,加強政府對經濟的領導。

3、注意發展科學教育事業,提高國家科技水平。

(6)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

二戰後的國際貿易取得了迅速的發展。但在不同的階段里,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並不一致。戰後國際貿易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大階段:

(1)國際貿易迅速發展階段(1973年以前)

1950—1973年的23年間,國際貿易從600 億美元增加到5740億美元,增長了8.5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0.3%,這一增長速度超過了國際貿易歷史上增長最迅速時期的水平。戰後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是國際貿易迅速增長的基本原因。

(2)國際貿易緩慢發展階段(1973年以後——1900年)

1973年以後,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減緩。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的高通貨膨脹率所致。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首先,世界經濟的低速增長

其次,能源危機的爆發

再次,貨幣制度危機的爆發

(3)1900年以後國際貿易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放在12章中介紹)

戰後初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總的變化趨勢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不斷下降。

社會主義國家所佔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從個別國家來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始終是佔世界第一位的進出口國家但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呈明顯的下降趨勢。50年代起,德國、日本所佔的比重迅速提高。

⑺ 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兩大趨勢。

二戰後,全球經濟發展呈現兩個明顯的趨勢:一是區域經濟集團化,專二是經濟全球化。屬

區域經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都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產物,但二者是矛盾的統一體,既相互促進又彼此制約,經濟全球化是自然形成的,而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為保護本地區的利益通過特殊安排實現的;目前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在具體區域表現,其發展趨勢是經濟全球化;雖然區域經濟集團化具有排他性,但從總體上看也促進著世界經濟中的相互依賴關系,並沒有遏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⑻ 戰後世界經濟有哪些特點和趨勢

世界格來局一般是指世界自各主要國家或國家集團基於相互間的力量對比關系和安全利益,而在客觀上形成的安全結構及與之相關的其它戰略關系的總和。在世界格局中,世界經濟是國際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物質基礎,是影響和決定世界一切問題的最終根源。世界經濟格局是指構成世界經濟整體的各個國家和地區,因經濟上相互依賴和聯系與相互矛盾和斗爭的形成的一種經濟結構和相對穩定的態勢。了解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演變和特點,正確估計和開拓世界經濟格局發展的趨勢,對科學地認識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⑼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是怎樣演變的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戰後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7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80年代末以來世界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總之,在戰後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經濟格局經歷了從一極到多極的演變過程。
(一)戰後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
1.原因:經過二戰,戰敗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的經濟完全被破壞;英、法等戰勝國經濟實力大大被削弱;蘇聯在戰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唯獨美國經濟在戰爭中不僅未受到破壞,反而大大地膨脹起來。
2.美國經濟在戰後初期具有絕對優勢的表現。
(二)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進入70年代,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國際金融體系在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沖擊,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兩次宣布貶值,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②發展中國家石油鬥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打亂了國際貿易舊有的價格體系 。
(三)80年代末以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80年代,在世界經濟不穩定、低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普遍進行經濟調整和改革,促使世界經濟格局進一步發生變化。80年代末以來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歐洲聯盟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正朝著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統一市場、亞太經濟貿易區這三大地區集團化方向發展。

⑽ 二戰後世界經濟格局是怎樣演變的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戰後初期到陸0年代末的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漆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吧0年代末以來世界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總之,在戰後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經濟格局經歷了從一極到多極的演變過程。 (一)戰後初期到貳0世紀陸0年代末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 依.原因:經過二戰,戰敗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的經濟完全被破壞;英、法等戰勝國經濟實力大大被削弱;蘇聯在戰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唯獨美國經濟在戰爭中不僅未受到破壞,反而大大地膨脹起來。 貳.美國經濟在戰後初期具有絕對優勢的表現。 (二)貳0世紀漆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進入漆0年代,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國際金融體系在漆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沖擊,依9漆依年依貳月、依9漆三年三月美元兩次宣布貶值,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②發展中國家石油鬥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打亂了國際貿易舊有的價格體系 。 (三)吧0年代末以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吧0年代,在世界經濟不穩定、低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普遍進行經濟調整和改革,促使世界經濟格局進一步發生變化。吧0年代末以來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歐洲聯盟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正朝著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統一市場、亞太經濟貿易區這三大地區集團化方向發展

閱讀全文

與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