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中國宏觀經濟現狀和發展趨勢
2015年前兩個抄季度各關鍵經濟襲指標增速均低於去年同期水平,這主要是由於我國經濟繼續處在「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內部需求疲弱。其中,截至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10.4%,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1.7個百分點,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下降11.4%,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5.9個百分點。貿易方面,前六個月出口累計同比增長1.0%,而進口累計同比減少15.5%,雖然較上個月有所改善,但依然處於歷史低位。
2. 最影響中國2015年經濟發展的大事件及其原因
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大事件
1、2015年3月中旬的《政府工作報告》
回2、雙創
3、中國製造答2025
4、創新驅動發展策略
5、優進優出政策
6、互聯網+
7、十三五規劃
8、供給側改革
9、金融創新。利率市場化和鼓勵消費金融發展
10、股市將融資成本
11、匯率政策
12、人民幣加入SDR
主要原因:經濟下行壓力,政府通過一些列的經濟政策調控經濟,並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逐步實現中國經濟從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
簡單地說就是以資源和要素驅動發展模式向創新和質量、效益驅動為核心轉變。
進而實現中國經濟的穩增長,保民生,保效益。
3. 2015有什麼國家宏觀經濟政策
2015宏觀政策內涵將有重大調整
大公報: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政策基調會否延續,會有哪些創新變化以適應「新常態」?您如何評價2014年「定向寬松」和貨幣政策工具創新的收效,貨幣政策「戲份」在2015年是否會加大?
陳雨露:2015年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基調雖然將延續2014年的基本基調,但內涵將發生重大的調整。
對於貨幣政策而言,將延續穩健貨幣政策的表述,但內涵將發生以下調整:一是貨幣政策將在「微刺激」常態化的作用下採取相對寬松的取向,以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二是與「穩健定位、積極操作」的貨幣政策相匹配的是「強監管」「金融改革」;三是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利率的預期管理,加大利率調控的政策效果;四是進一步採取「定向寬松」政策,強化貨幣向實體經濟的滲透。
對於財政政策而言,將繼續延續積極財政政策,但積極的方式將作出調整:一是總體財政赤字率將進一步提高,預計赤字率可能提高到2.5%左右;二是通過全面推行「營改增」,使結構性減稅得到全面實施;三是在財稅體制改革的全面實施進程中加大對於地方資金的扶持。
金融改革將是2015核心改革之一
大公報:金融改革會否成為2015年重點改革之一,推出整體改革方案,若推出,優先順序怎樣?金融改革怎樣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
陳雨露:金融改革將是2015年改革的核心之一。從目前所拉開的序幕來看,其順序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1)以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和建設為基礎,進一步推進利率的市場化;2)以資本市場的「股票發行注冊制」實施為起點,逐步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並進一步推進資產證券化等「去杠桿」措施;3)以「滬港通」的實施和「自貿區」政策的落實為基礎,逐步拉開資本賬戶開放的改革。4)以城投債的治理為起點,全面建設統一開放的債券市場;5)以地方債的全面發行,進一步豐富中國的國債市場及其無風險的基準利率形成機制。
只要金融改革能夠形成良好的金融市場,能夠有效的發現風險、分散風險,並對風險定價,那麼各種資源就能夠有效地流向其投資價值最高的地方。金融也就自然而然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當然,健康的金融市場必須要有有效的監管體系,能夠防止投機化和泡沫化的發展。因為過度投機和經濟泡沫化必定帶來使金融脫離實體經濟。
所以,金融改革的核心依然是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市場化的改革;二是監管體系和安全網體系的構建。
人民幣國際化處加速期
大公報:2014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在投資產品和走向儲備貨幣的道路上都有所突破,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在全球金融中心取得了重大進展。有專家認為全球經濟正向「人民幣化」方向發展。您是否同意這個觀點?未來的人民幣國際化道路會怎樣?
陳雨露:這種判斷有一定的道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經濟無論是GDP佔比還是全球經濟聯系度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必定會引起全球化趨勢和格局的變化。目前中國正從「貿易全球化時代」向「資本全球化」和「生產全球化時代」邁進,這必定要求中國金融必須全球化,貨幣全球化也是這一發展趨勢的必然產物。
但是,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一個國家貨幣國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往往會隨著一個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實力的變化而發生不同的變化,往往會因為一些格局性的變化而發生波動。例如19世紀末期的美元、80-90年代的日元以及目前的歐元。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從總體來看處於其起步期和加速期,未來前景很好,但未來也必定會面臨眾多的起伏和曲折。
目前中國對外貿易中,通過互聯網進行的交易增長迅速。人民幣國際化未來會利用互聯網交易加速展開,互聯網就是加速機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大有加快之趨勢。
「一帶一路」用歷史情感激活
大公報:2014年,中國在國際和地區舞台積極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下,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有評價說這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您是否同意?您認為中國應秉持何種理念主動參與塑造全球治理新格局和國際政經版圖?
陳雨露: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確切。因為中國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都是在「自願、互助、合作」的新理念下的產物,基礎設施銀行的份額、使用的方向、資金購買的內涵都與美國馬歇爾計劃存在很大的差別,沒有任何附加的條款和大國綁架的做法。
絲綢之路的形成是歷史的客觀存在,有其內在邏輯,「一帶一路」戰略就是用歷史情感將其激活。中國在電力、電信、高鐵、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技術先進,可向沿線發展中國家縱向傳遞,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彌補中國對資源的依賴,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共贏。
在目前全球增長乏力、基礎設施短缺、互聯互通能力分布嚴重不均衡的時代,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新興大國應當在「自願、互助、合作」的原則下,全力推動世界經濟彌補上述各類短板,參與全球公共品的提供和治理規則的制定之中。
和平崛起需破「修昔底德困局」
大公報:中國已取得2016年G20主辦權。您認為中國在APEC、G20、FTAAP等國際平台上,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如何將國禸改革和走向世界更好結合?
陳雨露:世界格局在後危機時代必定發生巨大的重構,這給予中國這個新興大國和平崛起的機遇。世界需要中國提供全球經濟新增長的動力,需要中國在危機後的世界經濟格局中提供短缺的公共產品,並參與建設新的國際經濟秩序。
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是如何克服「修昔底德困局」,即在中國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如何協調與傳統核心大國的關系,以形成良性的國際治理新模式;二是如何克服「地緣政治困局」,即如何在新一輪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如何拉動周邊國家共同發展,形成「共贏」的局面,而不陷入國強必霸的傳統困局;三是深度全球化和積極參與國際治理新格局進程中,如何克服新興大國「意願」強於「能力」的困局,以避免使全球化進程超越本國能力可控的范疇,導致擴張中的停滯。
因此,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必須與全面深化改革相結合,中國進一步的參與全球化必須與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相一致。要從傳統的「以外促內」轉向「以內促外」,逐步定位於「內外平衡」.
4. 2015年有哪些經濟大事
2015年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到期的一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是指聯合國全體191個成員國一致通過的一項旨在將全球貧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為基準)的行動計劃,2000年9月聯合國首腦會議上由189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千年宣言》,正式做出此項承諾。 四月 4月14日——沉痛悼念青海玉樹地震5周年祭! 五月 5月12日——第七個中國防災減災日。 5月12日——沉痛悼念四川汶川地震7周年祭! 5月25日——在董存瑞烈士陵園內舉行「董存瑞犧牲67周年紀念會」。 七月 7月1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4周年。 7月1日——紀念香港回歸中國18周年。 九月 9月11日——沉痛悼念美國9·11事件14周年祭! 十月 10月10日——辛亥革命104周年。 十二月 12月20日——紀念澳門回歸中國16周年。 12月25日——蘇聯解體24周年。 大事記 中國昆明至越南海防高速公路預計2015年全貫通。 2009年11月6日,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舉行的泛美體育組織投票中,加拿大的多倫多在首輪投票中就擊敗哥倫比亞的波哥大和秘魯的利馬,獲得2015年泛美運動會的主辦權。 2015年,第27屆綜合型世博會將在義大利米蘭舉行。
5. 中國2015年的gdp總量是多少
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2015年GDP增速為25年新低。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四季度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長8.3%。
國家統計局局長認為,2015年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
(5)2015年國家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590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實際增速比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5%。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縮小0.02。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
6. 2015國家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5年在中國發生的8大事件
第一: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藍圖——一三五計劃的制定和逐步發布或許是2015年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想要知道你的公司、品牌、產品、投資將會在什麼環境中運營,那麼你就必須讓專家來解讀這項計劃,並且相應地給予策略指導。
中國政府的發展方向將決定你的發展方向。
第二:中國人走向世界——明年,中國公民在全球房地產、教育、醫療和小型企業方面的投資將會進一步增長。
富裕的中國人將繼續推動增長,改變國外市場的格局。與此同時,他們將多元化配置自己的投資組合、保持健康、給予子女雙國教育和培養。「中國人在全球的人口分布」將變得比以往更加明顯和重要。
第三: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中國的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將會加大在全球市場上的投資。
預計我們將會在食品飲料、醫療、電子商務、消費類產品和自然資源等領域看到大量合並和收購行動。2015年,中國還會加大在全球范圍內打造中國品牌的力度。
第四:旅遊——中國的旅遊業正在蓬勃發展,這種趨勢不僅正在改變旅遊、觀光和商務旅行等行業的面貌,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也正在造就或毀滅企業和景點。
相關數字的增長速度已經快於預期(2014年出境遊人數達1億),而中國和美國之間簽訂的十年期簽證協定還將進一步加快中國旅遊業的增長步伐。
第五:消費和服務——中國政府和中國老百姓將會繼續從上下兩個方向分別發力,進而推動改革,從而讓金融、保險、房地產和醫療服務行業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的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會繼續增長。
十二五規劃說得很清楚,中國的未來取決於服務類和消費類GDP的增長。相應制定計劃吧。
第六:阿里巴巴——這家電子商務巨頭將會繼續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電子商務和科技公司,並且將開始邁上成為世界重要的電子商務和科技公司之一(甚至是首位)的軌道。
預計阿里巴巴會在海外的科技企業、中國的供應鏈基礎設施以及平台方面做出重大投資,幫助各式各樣的外國公司接觸到中國消費者。在中國。電子商務以及促進電子商務的移動技術將會在各方面繼續發展。
第七:娛樂、移動技術和社交媒體——中國的這三個行業現在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
它們與商業發生關聯的方式都是以往在世界其他地方未曾見過的。如果你正在試圖銷售產品、進行投資並且在中國建立公司,那麼進軍或擴張到這些領域幾乎會是萬無一失的決策。
第八:政治——預計明年中國會在世界舞台上非常積極地採取地緣政治策略。
7. 2015年中國經濟是什麼狀態
新常態: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總結:
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8. 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是怎樣的
我們預測2015年的全年GDP增速為7.2%,其中消費、投資與凈出口的貢獻率分別為3.4%、3.1%和專0.7%。我們認為,屬盡管經濟再平衡仍在持續,但基本的增長推動因素在短期內不會發生顯著變化。積極的推動因素包括相對穩定的服務業增長,以及中國經常賬戶盈餘的增加。
我們認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阻力是房地產投資增速的持續下滑,以及製造業部分領域持續的產能過剩問題。關於按季增長的趨勢,我們預計,由於國內需求持續疲軟,2014年第4季度與2015年第1季度的GDP增速將分別保持在7.0%與6.3%的溫和水平,隨後由於政策寬松影響逐步顯現,將從第2季度開始復甦。2015年第2、3、4季度的GDP增長分別為7.1%、8.0%與7.3%。
我們預計中國經濟政策在2015年會面臨各種挑戰,而且不確定性很大。在財政政策方面,我們預計中央財政赤字將會增加,但緊縮地方債的政策會抵消這一財政擴張。地方債處理過渡期的豁免政策、以及社會資本參與是否能替代被削減的公共投資方面,仍存在不確定性。
9. 2015年最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5大事件
第一: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藍圖——一三五計劃的制定和逐步發 布或許是2015年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想要知道你的公司、品牌、產品、投資將會在什 么環境中運營,那麼你就必須讓專家來解讀這項計劃,並且相應地給予策略指導。中國 政府的發展方向將決定你的發展方向。
第二:中國人走向世界——明年,中國公民在全球房地產、教育、醫療和小型企業方面的投資 將會進一步增長。富裕的中國人將繼續推動增長,改變國外市場的格局。與此同時,他 們將多元化配置自己的投資組合、保持健康、給予子女雙國教育和培養。「中國人在全 球的人口分布」將變得比以往更加明顯和重要。
第三: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中國的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將會加大在全球市場上的投資。預計 我們將會在食品飲料、醫療、電子商務、消費類產品和自然資源等領域看到大量合並和 收購行動。2015年,中國還會加大在全球范圍內打造中國品牌的力度。
第四:旅遊——中國的旅 游業正在蓬勃發展,這種趨勢不僅正在改變旅遊、觀光和商務旅行等 行業的面貌,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也正在造就或毀滅企業和景點。相關數字的增長速度已 經快於預期(2014年出境遊人數達1億),而中國和美國之間簽訂的十年期簽證協定還將進 一步加快中國旅遊業的增長步伐。
第五:消費和服務——中國政府和中國老百姓將會繼續從上下兩個方向分別發力,進而推動改 革,從而讓金融、保險、房地產和醫療服務行業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的消費占國內生產 總值(GDP)的比例將會繼續增長。十二五規劃說得很清楚,中國的未來取決於服務類和消 費類GDP的增長。相應制定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