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經濟開發區具備哪些條件。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暫停審批各類開發區的緊急通知》(國辦發明電[2003]30號)規定,自 2003年7月18日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一律暫停審批新設立和擴建各類開發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旅遊度假區、商貿開發區、工業園、創業園、軟體園、環保產業園和物流產業園等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國家級開發區確需擴建的,須報國務院審批。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2.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要具備什麼條件
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
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興辦高新技術產業,必須具備國家科委《關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辦法》中規定的條件。認定工作由省、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科學技術委員會主管。興辦高新技術企業的手續是,興辦者向開發區辦公室提出申請,經核定後報省、市科委批准。高新技術產業享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性政策。如享受進出口貨物的關稅優惠,為生產出口產品而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領進口證,經批准可設立技術進出口公司,享受外貿經營權,可通過銀行發行債券以籌集資金,基本建設投資可優先納入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可以免購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可以自行制定產品試銷價格或自行定價,可以對用於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的儀器、設備實行加速折舊,五年內企業交稅收新增部分可用於開發區建設,安排勞動就業和招收職工時可得到優先考慮等,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採取優惠政策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成立高新技術開發區,也會成立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負責統籌管理及招商等。
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 特點
1、占城市的GDP總量大,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貢獻大;
2、GDP增長率遠高於國家平均水平。2003年增長率為34.56%;
3、合同外資總額增幅、進出口總額增幅等數值均遠高於國家平均水平。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China 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所設立的國家級現代化工業園區。1984年到1986年,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首先設立了14個國家級經開區。2006年初,中國大陸已經有49個國家級經開區,以及5個享受國家級經開區政策的其他類開發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2007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
全國54家國家級開發區當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95.96億元,佔全國比重5.15%;工業增加值9199.70億元;稅收收入2036.77億元,佔全國比重4.12%;累計高新技術企業數4093家,佔全國23.21%;年末全區從業人員535.04萬人。
3.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具備什麼條件
4. 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發展條件的比較
1.產業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珠三角是在承接港澳加工貿易產業轉移中發展起版來的,珠三角經濟發展權的軟肋是自主創新相對不夠,其產業科技含量整體上比不上長三角。2.經濟對外依存度相對較低。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長三角受到的沖擊明顯比珠三角輕。反過來說,就是長三角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往來更為密切。3.國家重視。尤其表現在政治上,原因就不說了,這可為長三角發展贏得資源。
5. 長江三角洲城市 各方面有利條件
地理抄位置:位於長江三角襲洲,有良好的駐港條件。
自然條件: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物產豐富,光照條件好。
工農業基礎:農業歷史悠久,有農業種植經驗;工業發展較早,區域經濟發展成熟。
交通條件:有利的地形、地勢使該地區交通便利,水路、陸路、航空發達。
政策條件:較早的經濟開發區,政策扶持。
6. 長江三角洲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地處江海交匯之地,交通便利,可依託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聯系廣大內陸地區,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可以通過遠洋航線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
7. 長三角和珠三角發展經濟共同的不利條件是什麼
中國目前已形成三大都市經濟圈, 分別為珠江三角洲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其中,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和長江三角洲(簡稱長三角)是中國沿海戰略中發展最快的兩個經濟區域。 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至今尚無統一認定的區域范圍,提取兩經濟圈內各較普遍使用的口徑,即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指包括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 揚州、鎮江、泰州、杭州、寧波、嘉興等地的一大片區域。 兩個三角洲人口只佔全國的12.23%,卻創造了全國國內生產總值26.22%,珠三角由南向北,長三角由東到西,兩個經濟區的經濟起飛對於我國全國以至內地中西部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輻射作用和示範作用。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珠三角地區一直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目前,中國真正能夠稱得上是發展的珠江三角洲作為華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1980年到成熟的大都市帶的地區,珠三角就是其中 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之一。 17.8%,不僅高於全省14.5%、全國9.7%的同期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高於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階段的平均增長速度。 珠江三角洲地區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和僑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條件,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國內市場為依託,推動外向型經濟高水平、快速度發展。 在珠三角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珠三角的高速公路網、鐵路網以及主要的港口、航空線路和高新技術區等也是珠三角的重要經濟發展指標。 珠江三角洲的交通設施 目前,珠三角各城市之間主要靠高速公路、國家干線公路網以及京廣、京九、廣深、 廣茂等四條鐵路連接。高度集中的城市群、快速發展的國民經濟與便利的交通環境是分不開的,珠三角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各個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 形成了顯著的大都市區化經濟特徵。這直接影響到區域內的產業布局、市場分布、消費結構等經濟要素,並對區域內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新的 珠江三角洲的主要港口珠三角也有黃埔港、 深圳港、惠州港、珠海港、 南沙港、香港港等諸多大型海港, 無論是貨物吞吐量, 還是港口數量上「與長三角」相比都有過而無不及。在空運方面,在珠三角香港、廣州、澳門、珠海、 深圳都有大型國際機場;在陸路方面,廣州是華南地區鐵路、公路交通樞紐, 香港是國際交通樞紐, 廣東省內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 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珠三角發達的交通網和相應的基礎設施(港口、航線鐵路等)打破了人流、 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不同城市之間流通而產生的地域上的阻礙。從而使得珠三角內部甚至外圍的產業聯系密切,促進了經濟聯系和發展。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 長江三角洲北起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西至鎮江, 東到海邊,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鄰近海域。面積約為九萬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約 7500萬,是我國重要的自然和經濟地區。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交通布局 長江三角洲地區處於我國「T」字型生產力結合部,通江達海,產業密集,在交通布局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高速公路以滬、寧、杭三個中心城市為結點,構成一個大三角, 三個中心又各自成為放射狀向 外延伸,伸向各自的引力范圍, 中心城市之間經濟聯系緊密, 形成一種中心城市聯網輻射的發展格局。 長江三角洲的主要港口 長江三角洲主要港口有: 上海港、舟山港、 嘉興港、台州港、 南京港、杭州港、 紹興港、寧波港、 湖州港、泰州港、 南通港、鎮江港、 無錫港、常州港、 揚州港、蘇州港等。 長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 長江三角洲是全國開發區最集中的區域之一,三省市的開發區大部分布局在沿江、沿滬寧高速公路、滬杭甬高速公路等交通資源周圍。以江蘇為例,沿江和沿滬寧線有以下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京化學工業園區、儀征經濟開發區、 揚州經濟開發區、鎮江經濟開發區、泰州經濟開發區、揚中經濟開發區、中國精細化工(泰興)開發園區、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靖江經濟開發區、江陰經濟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等。 長三角 交通的大發展得益於經濟的大發展,反過來,交通的發展要為經濟發展、產業布局服務。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是現代化經濟的催化劑,它不可避免地要伴隨產業群體的聚集並沿軸線方向擴散,形成快速發展的產業帶,使得公路的建設和運營對沿線地區乃至更大范圍經濟都會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長三角與珠三角一個很大的區別在於,珠三角隸屬於廣東省一個行政建制,政策統一性、一貫性、變通性優於長三角。 而長三角是三省市分離格局、諸侯經濟,對內在資源開發、共享不利。但是行政區域與經濟區劃不整合的因素目前正通過三省市間相互合作、溝通,在夷平鴻溝,合作浪潮越來越超過競爭。 而合作的發展態勢在珠三角也存在。目前,省港合作建大珠三角態勢已經提出,打造新珠三角格局。珠三角曾經的政策優勢現在已經淡化弱化平均化,但其各方面機制以及經濟運行方式比長三角靈活高效,符合國際慣例。
8.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對外開放地區的組成部分。在開放城市劃定的一塊較小的區域,集中力量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創建符合國際水準的投資環境。通過吸收利用外資,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結構,成為所在城市及周圍地區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重點區域。
9. 長三角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條件
在山東省北部古黃河入海處,有一片153000公頃的灘塗濕地;洶涌的河水奔騰呼嘯地從中穿過,匯入大海。這就是1987年建立的,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黃河三角洲,以墾利縣寧海為軸點,北起套爾河口,南至淄脈河口,向東撒開的扇狀地形,海拔高程低於15米,面積達545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年輕的陸地。現代黃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來,黃河沖積作用形成的沖積扇。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距東營市僅60公里,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年平均降水量為551.6毫米。這片三角洲是黃河挾帶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陸地的海相沉積平原。現代黃河三角洲上地貌有河灘高地,坡地,大型窪地等。黃河尾閭擺動新成的陸地帶地勢寬闊低窪,面積逐年擴大,生態類型獨特,海河相會處形成大面積淺海灘塗和濕地,成為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繁殖地。區內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據初步調查有8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文昌魚、江豚、松江鱸魚等。有野生植物上百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廣泛,各種鳥類約187種,列為中日候鳥保護協議受保護的達10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丹頂鶴、白頭鶴、白鸛、金雕、大鴇、大天鵝、小天鵝、灰鶴、蜂鷹等32種,各種鷺類、雁鴨類水禽不但種類多,數量也極為豐富。
現代黃河三角洲上景觀獨特,土地年輕遼闊,林木,草場及野生動物等自然景觀新穎,野趣濃烈,奇麗的「金濤」刺入碧藍的海中,形成世界罕見的奇觀.這里油氣資源豐富。勝利油田井架林立,東營大橋,防潮大堤等現代工程宏偉壯麗,以及新興的石油工業城東營,豐富的自然資源等,是祖國的一塊寶地,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黃河是一條善淤,善決,善徙的河流,每年攜帶約16億噸的泥沙奔流而下,約有12億噸的泥沙沉積在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區。平均每年向渤海推進1.5-3公里,每年新造陸23-28平方公里,使3-4萬畝海域被淤積成為新的土地資源。「昨日滄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實現。這一優勢給保護注入了新的生機。它不論作為珍稀鳥類的停歇地和越冬棲息地,還是作為獨特的河口生態系統,都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生態意義。
----------------------------------------------
紅三角地區是廣東、江西與湖南三省交界的一個極富旅遊資源優勢的地區,這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里有過革命的光輝歲月,這里更留下了大片的森林,是華南地區生態保護的示範區。
紅三角地區位於北至北緯 27 °,南至北緯 24 °,東至東經 117 ,西至東經 111 °的粵西北,贛西南以及湘東南地區,行政區劃含三省的韶關、清遠、贛州、吉安、郴州和衡陽等市。
紅三角地區是自然地理上的南嶺山脈地區,也是三省主要幹流的源頭,粵北是北江的源頭,贛州是贛江的源頭,郴州是湘江的源頭。紅三角地區莽莽蒼蒼的森林孕育了珠江水系,贛江水系和湘江水系,是自然生命之源,是三省萬物之源,是三省的母親河之所在。
------------------------------------------------
長三角是一個具有三重意義的概念。
地理概念:長江入海的地方,由於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斷淤積,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於形成坦盪、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工業經濟概念:以上海為龍頭的蘇中南、浙東北工業經濟帶。這里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2004年度統計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佔全國土地的1%,人口佔全國5.8%,創造了18.7%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2%的財政收入和18.4%的外貿出口。
城市經濟概念:就是蘇浙滬毗鄰地區的17個市組成的都市群。長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8個市:南京、蘇州、揚州、鎮江、泰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個市:杭州、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紹興、台州。
10. 長三角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簡述長三角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有利條件:1、勞動力豐富2、技術先進3、經濟腹地和市場廣闊4、交通便利5、地理位置優越不利條件:資源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