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發展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加快世界經濟格局變遷,有助於我國話語權的提升
金融危機爆發前,美英德法意日加組成的七國集團(G7),由於囊括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協調經濟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對發達國家,也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國際金融危機作為分水嶺,二十國集團(G20)首腦峰會為標志,G20逐步取代G7,開始在協調全球應對金融危機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以前,G7成員國的財政部長、中央銀行行長們坐在一起就可以對全球經濟「發號施令」,如今不行了,越來越多的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已經緊密地融入到全球國際分工鏈條當中。傳統發達國家的經濟地位在相對減弱,新的力量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越來越突出,沒有這些新興力量的參與和支持,很多全球經濟問題根本就解決不了。
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的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比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重要機構的一些高級職務由中國人來擔任;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股東。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和發言權已有較大躍遷,基本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外圍到核心、從配合討論到參與決策的角色轉變。當然,這一過程是比較曲折艱難的,需要經過不懈努力,才能繼續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二、大宗產品價格走低有利於我國改革發展
近期,黃金等貴金屬價格出現大幅暴跌,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了穩中趨跌的態勢,這裡面固然有國際游資炒作、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美元指數變化等因素的作用,但從基本面來看,剛需不足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增速普遍放緩,暫時告別了高增長期,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全球經濟的低迷,必然造成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價格回落應該是遲早的事兒。由於我們是石油、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東西便宜了,我們進口開支節省了,企業的能源原材料成本隨之降低了。
過去幾年,新興經濟體出現嚴重通脹,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的,當前價格下降也使過去飽受困擾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緩和。另外,長期以來,在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下,我國資源性產品的價格被壓低,雖然在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改革沒有到位。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降低,國內的通脹也相對溫和,為加緊推進這方面改革提供了較好的空間。我國應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切實推進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手段在資源配置和淘汰落後產能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三、外需收縮和摩擦增多等因素直接沖擊我國出口
世界經濟復甦動力明顯不足,國際機構一再下調經濟增長預期,包括寄予厚望的美國經濟,增速從1.9%下調到1.7%。一直以來,信用卡和與之伴隨的借貸消費模式風靡美國,而金融危機則給美國民眾的消費理念帶來巨大沖擊,3年內約有500萬個美國家庭關閉了信用卡賬戶,再加上失業率居高不下,美國人還不敢大筆消費。歐洲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各國財政緊縮,如希臘,過去3年,經濟萎縮了1/5,民眾生活水平下降了1/3,一半的年輕人沒有工作。美歐是我國主要貿易夥伴,他們的日子難過了,買我們的東西就少。以前我們出口增長一般都是每年20%多,現在很難保持兩位數,去年是7.9%,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力爭增長8%左右就不錯了。
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之間是相互關聯的,經濟增長快,貿易增長也快,經濟增長降下來,貿易增長也降下來。2012年全球貿易的增速只有2.5%,低於過去2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根據WTO預測,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也只有3.3%。最關鍵的是,每當世界經濟處於擴張期,主要發達國家就會積極倡導自由貿易,而當世界經濟處於低迷不振的時候,主要發達國家就會祭出貿易保護的大旗。2012年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就比較猛,我國共遭遇21個國家發起的77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27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6%和369%。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市場需求減弱、競爭加劇,各國貿易政策愈加「以自我為中心」,各種貿易投資壁壘明顯增多。今年以來,我國遭遇的貿易保護更是由傳統製造品擴大到光伏等新能源領域,使得我國新能源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當前以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呈現常態化、復雜化趨勢,貿易摩擦將貫穿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全過程,應對貿易摩擦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四、熱錢大進大出加大我國金融風險
熱錢,又稱游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是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熱錢為了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牟取暴利,它在國際市場上興風作浪,翻雲覆雨,快速進出市場,製造狂熱氣氛,然後在高價位時悄然出貨套利而走,掠奪巨額財富,甚至引發金融乃至經濟危機。
現在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都在想方設法救助經濟,推出量化寬松甚至超級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釋放出的貨幣在全球大規模流動。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一改2012年相對平穩的態勢,出現急劇攀升,其背後有大量國際熱錢流動的因素,特別是造成短期內人民幣快速升值,給我國出口行業等帶來巨大壓力。2013年1至5月,我國有4000億元左右來自於境外熱錢流入。熱錢大規模流入使得我國外匯占款被動投放壓力大增,前五個月我國外匯占款投放高達1.58萬億元,是上年全年的3.2倍。熱錢主要為追逐利差、匯差,人民幣1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5%,大大高於近乎零利率的美元,或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近2%,特別是前5個月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高達5.6%。
熱錢「有進就有出」,近來對美國提前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預期逐漸增強,熱錢開始從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撤退。這意味著投放到市場上的人民幣規模相應減少,6月底所謂的「錢荒」,與此也有很大關系。熱錢的快進快出,不僅造成較大金融風險,而且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造成了很大壓力。熱錢來時有沖擊,走時也有風險。
五、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帶來嚴峻挑戰
在WTO的日程表中,多哈回合談判始終是一項重要工作。但原定3年的談判期限一拖再拖,如今已進入第12個年頭,而且由於各方不願妥協退讓,多哈回合幾乎成為「雞肋」,談判前景不被看好。
與多邊談判陷入僵局相比,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雙邊談判大有取代多邊之勢。奧巴馬政府已經在全面推動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談判,近期又啟動了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談判。無論TPP,還是TTIP,其目的是重塑新的貿易規則,重掌國際貿易領導權,談判排除的都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其咄咄逼人之勢溢於言表。TPP協定對我國經貿的影響已經非常明顯,如果歐美之間達成協議,將成為史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美歐關稅降至零、覆蓋世界貿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將改變世界貿易規則、行業標准,挑戰新興國家,尤其是金磚國家間的准貿易聯盟。那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將被徹底邊緣化。這樣對我們來說,在制定新的投資、貿易等規則的時候,我們無法參與,歐美貿易和投資標準的提高,促使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不得不進一步進行新一輪改革。
六、創新競爭力有被拉大的風險
金融危機後,為了重振本土工業,美歐等發達國家將「再工業化」作為重塑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推出了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鼓勵科技創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和措施。然而,面對全球以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我國創新能力不足,與歐美發達國家在高端技術領域的差距面臨再次被拉大的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外資帶來了大量中低端技術,促進了我國技術進步。由於當前我們製造業的一些傳統比較優勢在喪失,比如,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力成本呈顯著上升趨勢;隨著房價的飆升和城市建設的大規模推進,土地成本大幅提高;近年來人民幣累計升值超過30%以上,我國出口價格優勢不再;霧霾天氣等使得老百姓對環保的要求日益提高,製造業環保成本大幅增加等等,一些跨國企業開始從我國迴流到本土,或轉戰東南亞等地尋找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市場,外資流入我國速度開始放緩,技術引進步伐也相應放慢。當然,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中低端技術,需要更多的高端技術,而高端技術歐美國家從來都是嚴格封鎖的,我們引進不了,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
2. 海運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海運的吞吐量特別的大,而且成本特別的低,對於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非常有利,可以增強我們的進出口貿易交易量。
3. 河流對我國的經濟影響
(一)我國水資源的基本情況
我國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60000億m3,佔全球陸地降水總量的4.7%,摺合降水深為629mm,小於全球陸面降水平均值(834mm)。其中消耗於蒸發的散發的降水佔56%,約有44%的降水形成徑流,據統計,全國大小河流有6000多條,河流總長度為43萬多km,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26 500億m3,佔世界河川徑流總量的5%以上,在世界各國中居第六位(包括原蘇聯)。全國地下水總補給量為7700億m3,其中有6200億m3補給河流,長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區地下水約4 800億m3,北方地區約2900億m3。
(二)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所面臨的問題
1.總量多,人均少
按人均計算,我國平均每人每年佔有水資源量不足2600m3,只相當於全世界人均佔有量10800m3的1/4,是水資源量低的國家之一。居世界各國中的第87位。按耕地每畝平均佔有水資源量計算只有1 750m3,相當於世界平均數2400m3的2/3左右。
2.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分布不平衡
我國陸地水資源的總的分布趨勢是東南多,西北少,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全國淡水資源中,黑龍江、遼河、海灤河、黃河、淮河及內陸諸河等北方七片總計5493億m3,長江流域為9600億m3,珠江流域為4739億m3,浙閩台諸河為2714億m3,西南諸河為4648億m3。南方四片合計為4701億m3。南方多數地區年降水量大於800mm,北方及西北地區中大多數地方降水量少於400mm,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青海的柴達木盆地中部,年降水量不足25mm。
水土資源配置很不平衡。全國平均每公頃耕地徑流量為2.8萬m3。長江流域為全國平均1.4倍,珠江流域為全國平均值的2.42倍,黃淮流域為全國平均的20%,遼河流域為全國平均值的29.8%,海灤河流域為全國平均值的13.4%。黃、淮、海灤河流域的耕地佔全國的36.5%,徑流量僅為全國的7.5%: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耕地只佔全國的36%,而水資源總量卻佔全國的81%,佔全國國土50%的北方,地下水只佔全國的31%。
3.年內、年際變化大
我國降水受季風氣候影響,年內變化很大,一般長江以南(3~6月份或4~7月份)的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長江以北地區6~9月的降水量常常佔全年的80%,冬春缺少雨雪。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降水量往往集中在一二次歷時很短的暴雨中降落。由於降水量過於集中,大量降水得不到利用,使可用水資源量大大減少。
我國年際降水變化也很大,僅新中國成立以來就發生數次全國范圍的特大洪水災害。有些地方還出現連續的枯水年。這給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利用帶來很大困難,加重了一些地區的水資源危機。
4.水污染問題嚴重
以1996年為例,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5.9億t,預計生活污水的排放量150億t左右,由於污水處理進展緩慢,達標排放率不高,我國的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少數水系支流和部分內陸河流外,水污染總體上呈加重趨勢,城市河段中78%不適宜作飲用水源,五類水質以下的佔58%;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湖泊普遍受到總磷、總
圖3-12-3 河水污染導致魚類大量死亡
氮和有機污染,富營養化、耗氧有機物污染問題嚴重。南方城市中有60%是因為水源污染造成缺水。最令人難忘的是1995—1996年淮河流域由於水污染造成的數百萬人飲水困難的事件。水污染進一步減少了可用水資源量。
5.河流含沙量大
我國平均每年被河流帶走的泥沙約35億t,年平均輸沙量大於1000萬t的河流有115 條,其中以黃河為最。黃河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t,黃河水平均含沙量為37.6kg/m3,居世界之冠,長江水含沙量也有增無減,以至有人警告要保護長江流域植被,否則長江有成為第二條黃河的危險,河流含沙量大會造成湖庫淤積,河道淤塞,使水利設施壽命降低,洪災頻繁,泥沙也加重水污染。1998年長江洪災原因中就有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和中遊河道、湖泊泥沙淤積等因素。
6.水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
目前全國水的利用系數僅0.3左右,水的重復利用率約50%,農業用水由於灌溉工程的老化以及灌溉技術落後等原因,利用率不到40%,與發達國家的80%相比差距太大,研究表明,黃河近年來的嚴重斷流問題除了流域降水量偏少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沿黃河地區春灌用量大幅度增加,用水浪費所致。
7.地下水開采過量
由於地下水具有水質好、溫差小、提取易、費用低等特點,以及用水增加等原因,人們常會超量抽取地下水,以致抽取的水量遠遠大於它的自然補給量,造成地下含水層衰竭、地面沉降以及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惡果。如我國蘇州市區近30年內最大沉降量達到1.02m,上海、天津等城市也都發生了地面下沉問題。有些地方還造成了建築物的嚴重損毀問題。
地下水過量開采往往形成惡性循環,過度開采破壞地下水層,使地下水層供水能力下降,人們為了滿足需要還要進一步加大開采量,從而使開采量與可供水量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加大,破壞進一步加劇,最終引起嚴重的生態退化,如美國得克薩斯州西部一些地區因抽水過量含水層衰竭,成為了經常遭受乾旱和沙塵暴襲擊的地區。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http://www.gdepb.gov.cn/stbh/stwt/t20051013_8769.htm
4. 夜經濟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拉動消費,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反映城市發展水平。夜經濟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是體現一個城市文化特色和發展成就的鮮活窗口,滿足消費需求、創造就業崗位。
夜經濟不僅是城市發展水平和品位的一個縮影,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好方法。政府如果充分挖掘夜經濟的潛力,可以使內涵和魅力更加豐富,可以吸引人們來城市進行發展,從而讓城市的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商氣火起來、財氣旺起來。
(4)對我國的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部分的夜間經濟從業者並沒有經歷過持續的行業統一規范、政府嚴格監管的過程,這也導致了從業者良莠不齊,同時政府的監管也沒有那麼成熟完善,這需要兩者共同努力,提升。
其次夜間經濟需要多元化發展,相應的也就需要相應適當的統一規范,而這些工作,政府牽頭,相關行業、從業者參與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
5. 當前世界經濟對我國經濟有哪些影響
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發展的影響:一、金融危機加快世界經濟格局變遷,有助於我國話語權的提升金融危機爆發前,美英德法意日加組成的七國集團(G7),由於囊括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協調經濟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對發達國家,也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國際金融危機作為分水嶺,二十國集團(G20)首腦峰會為標志,G20逐步取代G7,開始在協調全球應對金融危機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以前,G7成員國的財政部長、中央銀行行長們坐在一起就可以對全球經濟「發號施令」,如今不行了,越來越多的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已經緊密地融入到全球國際分工鏈條當中。傳統發達國家的經濟地位在相對減弱,新的力量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越來越突出,沒有這些新興力量的參與和支持,很多全球經濟問題根本就解決不了。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的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比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重要機構的一些高級職務由中國人來擔任;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股東。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和發言權已有較大躍遷,基本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外圍到核心、從配合討論到參與決策的角色轉變。當然,這一過程是比較曲折艱難的,需要經過不懈努力,才能繼續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二、大宗產品價格走低有利於我國改革發展近期,黃金等貴金屬價格出現大幅暴跌,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了穩中趨跌的態勢,這裡面固然有國際游資炒作、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美元指數變化等因素的作用,但從基本面來看,剛需不足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增速普遍放緩,暫時告別了高增長期,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全球經濟的低迷,必然造成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價格回落應該是遲早的事兒。由於我們是石油、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東西便宜了,我們進口開支節省了,企業的能源原材料成本隨之降低了。過去幾年,新興經濟體出現嚴重通脹,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的,當前價格下降也使過去飽受困擾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緩和。另外,長期以來,在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下,我國資源性產品的價格被壓低,雖然在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改革沒有到位。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降低,國內的通脹也相對溫和,為加緊推進這方面改革提供了較好的空間。我國應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切實推進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手段在資源配置和淘汰落後產能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三、外需收縮和摩擦增多等因素直接沖擊我國出口世界經濟復甦動力明顯不足,國際機構一再下調經濟增長預期,包括寄予厚望的美國經濟,增速從1.9%下調到1.7%。一直以來,信用卡和與之伴隨的借貸消費模式風靡美國,而金融危機則給美國民眾的消費理念帶來巨大沖擊,3年內約有500萬個美國家庭關閉了信用卡賬戶,再加上失業率居高不下,美國人還不敢大筆消費。歐洲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各國財政緊縮,如希臘,過去3年,經濟萎縮了1/5,民眾生活水平下降了1/3,一半的年輕人沒有工作。美歐是我國主要貿易夥伴,他們的日子難過了,買我們的東西就少。以前我們出口增長一般都是每年20%多,現在很難保持兩位數,去年是7.9%,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力爭增長8%左右就不錯了。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之間是相互關聯的,經濟增長快,貿易增長也快,經濟增長降下來,貿易增長也降下來。2012年全球貿易的增速只有2.5%,低於過去2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根據WTO預測,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也只有3.3%。最關鍵的是,每當世界經濟處於擴張期,主要發達國家就會積極倡導自由貿易,而當世界經濟處於低迷不振的時候,主要發達國家就會祭出貿易保護的大旗。2012年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就比較猛,我國共遭遇21個國家發起的77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27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6%和369%。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市場需求減弱、競爭加劇,各國貿易政策愈加「以自我為中心」,各種貿易投資壁壘明顯增多。今年以來,我國遭遇的貿易保護更是由傳統製造品擴大到光伏等新能源領域,使得我國新能源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當前以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呈現常態化、復雜化趨勢,貿易摩擦將貫穿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全過程,應對貿易摩擦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四、熱錢大進大出加大我國金融風險熱錢,又稱游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是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熱錢為了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牟取暴利,它在國際市場上興風作浪,翻雲覆雨,快速進出市場,製造狂熱氣氛,然後在高價位時悄然出貨套利而走,掠奪巨額財富,甚至引發金融乃至經濟危機。現在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都在想方設法救助經濟,推出量化寬松甚至超級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釋放出的貨幣在全球大規模流動。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一改2012年相對平穩的態勢,出現急劇攀升,其背後有大量國際熱錢流動的因素,特別是造成短期內人民幣快速升值,給我國出口行業等帶來巨大壓力。2013年1至5月,我國有4000億元左右來自於境外熱錢流入。熱錢大規模流入使得我國外匯占款被動投放壓力大增,前五個月我國外匯占款投放高達1.58萬億元,是上年全年的3.2倍。熱錢主要為追逐利差、匯差,人民幣1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5%,大大高於近乎零利率的美元,或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近2%,特別是前5個月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高達5.6%。熱錢「有進就有出」,近來對美國提前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預期逐漸增強,熱錢開始從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撤退。這意味著投放到市場上的人民幣規模相應減少,6月底所謂的「錢荒」,與此也有很大關系。熱錢的快進快出,不僅造成較大金融風險,而且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造成了很大壓力。熱錢來時有沖擊,走時也有風險。五、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帶來嚴峻挑戰在WTO的日程表中,多哈回合談判始終是一項重要工作。但原定3年的談判期限一拖再拖,如今已進入第12個年頭,而且由於各方不願妥協退讓,多哈回合幾乎成為「雞肋」,談判前景不被看好。與多邊談判陷入僵局相比,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雙邊談判大有取代多邊之勢。奧巴馬政府已經在全面推動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談判,近期又啟動了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談判。無論TPP,還是TTIP,其目的是重塑新的貿易規則,重掌國際貿易領導權,談判排除的都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其咄咄逼人之勢溢於言表。TPP協定對我國經貿的影響已經非常明顯,如果歐美之間達成協議,將成為史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美歐關稅降至零、覆蓋世界貿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將改變世界貿易規則、行業標准,挑戰新興國家,尤其是金磚國家間的准貿易聯盟。那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將被徹底邊緣化。這樣對我們來說,在制定新的投資、貿易等規則的時候,我們無法參與,歐美貿易和投資標準的提高,促使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不得不進一步進行新一輪改革。六、創新競爭力有被拉大的風險金融危機後,為了重振本土工業,美歐等發達國家將「再工業化」作為重塑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推出了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鼓勵科技創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和措施。然而,面對全球以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我國創新能力不足,與歐美發達國家在高端技術領域的差距面臨再次被拉大的風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外資帶來了大量中低端技術,促進了我國技術進步。由於當前我們製造業的一些傳統比較優勢在喪失,比如,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力成本呈顯著上升趨勢;隨著房價的飆升和城市建設的大規模推進,土地成本大幅提高;近年來人民幣累計升值超過30%以上,我國出口價格優勢不再;霧霾天氣等使得老百姓對環保的要求日益提高,製造業環保成本大幅增加等等,一些跨國企業開始從我國迴流到本土,或轉戰東南亞等地尋找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市場,外資流入我國速度開始放緩,技術引進步伐也相應放慢。當然,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中低端技術,需要的高端技術,而高端技術歐美國家從來都是嚴格封鎖的,我們引進不了,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
6. 消費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居民的消費需求是創造一切經濟活動的重要條件內,從根本上對生產的容性質和數量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新一輪技術和科技的應用,居民的消費觀念、方式等必然會隨之改變,進一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對我國行業群體產生深刻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產業結構的變化和調整需要適應當前消費結構的變化,進而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這樣才能夠實現供給的增長。
7. 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哪些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1、「一帶一路」有利於構築對外開放新格局
我國對外開放歷經由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沿江沿邊開放、最後走向全面開放等幾個階段。受地理區位、資源條件、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對外開放發展不均衡,總體呈現東快西慢、海強陸弱格局。
一帶一路可以解決很多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城鄉市場互補問題、東西部區域市場發展不平衡問題、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問題、沿海發達城市與內陸欠發達地區差距問題、市場中的就業問題等。
2、「一帶一路」有利於優化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一帶一路」計劃有利於我國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優化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由要素引入為主轉化為要素輸出與輸入平衡發展,即在加大資本、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和相關產業「走出去」力度的同時,也加強資源、能源和高新技術引入。
3、「一帶一路」有利於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提高本國商品質量和完善服務體系,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能夠有效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一帶一路」為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化解過剩產能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推動低端製造業的區域轉移;拉動中西部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帶動沿海地區優化外貿結構;擴大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增強電力、高鐵、工程、機械、汽車產業等相對成熟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最終在與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與經濟交流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穩步促進我國經濟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4、「一帶一路」有利於創新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合作的方式
「一帶一路」通過漸進式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全方位貿易服務往來等合作方式,為我國資本市場帶來多產業鏈、多行業投資機會。
通過建設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投行及絲路基金,可以進一步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乃至世界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提高我國金融業務國際參與度和話語權。
這樣既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拓展空間、擴大迴旋餘地,也減少與發達國家間的貿易摩擦,更有利於沿線各國在互利共贏理念下的優勢互補,最終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穩步發展。
8. 。。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類的題應從哪幾方面回答
政治:是來我國更多的參與國際競源爭,參與國際貿易,體現大國形象,這不經有利於提升自身競爭力,還對我國的經濟結構的轉變、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騎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經濟:有利於加快國內經濟轉型的步伐,增加出口,促進經濟向外向型轉變,有利於調整我國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社會:使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質的轉變,人民更多的參與國際貿易,由此帶動的社會福利、保障、公平、市場開放的變化,是極為可觀的。
若需更加詳細的解答可上網路搜啊,很多的
9. 我國經濟新變化對我國國內經濟的積極影響
我國的新經濟變化來說對我國就目前而言,給我國未來的變化,在經濟發展方面同時在以後給我們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在我國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