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整體發展

經濟整體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6 13:42:57

❶ 宏觀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1、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是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版和人均收入的權持續增長。它包括:一是維持一個高經濟增長率;二是培育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能力。
2、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是指包含勞動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都以願意接受的價格參與生產活動的狀態。充分就業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指除了摩擦失業和自願失業之外,所有願意接受各種現行工資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種經濟狀態,即消除了非自願失業就是充分就業。二是指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都按其願意接受的價格,全部用於生產的一種經濟狀態,即所有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3、穩定物價
物價穩定是指物價總水平的穩定。一般用價格指數來衡量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價格穩定不是指每種商品價格的固定不變,也不是指價格總水平的固定不變,而是指價格指數的相對穩定。
4、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具體分為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自主平衡與被動平衡。靜態平衡,是指一國在一年的年末,國際收支不存在順差也不存在逆差;動態平衡,不強調一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而是以經濟實際運行可能實現的計劃期為平衡周期,保持計劃期內的國際收支均衡。

❷ 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特點是什麼

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創新,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要求。在實踐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幾個涉及全局的重大關系,提高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開展群眾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從理論上看,反映事物內在聯系,體現事物本質特點的關系也就是規律。從實踐上看,把握了客觀規律就能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
十六大提出了我們黨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戰略部署。「全面小康」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須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與2000年我國達到的「總體小康」相比,「全面小康」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面小康」包含了「社會更加和諧」的內容。 有的同志提出,有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什麼還要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呢?我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清醒認識和准確把握我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針對當前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而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國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實現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這種轉型不是細枝末節的變動,而是經濟體制根本性的變革。這種變革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國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適應經濟體制的這種深刻變革,社會體制正在發生轉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社會出現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形式多樣化,推動著我國社會體制的轉型。對外全面開放是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在這樣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顯得特別重要而艱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什麼關系?一方面,如前面所提到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種價值目標,又是一種不斷推進的現實的社會歷史過程,是價值目標和社會歷史過程的統一。從這個角度看,「構建和諧社會」與「實現全面小康」兩者的現實起點一致,目標一致,實踐過程一致。另一方面,和諧是一種社會狀態,我們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過程中,通過解決當前發展階段存在的突出問題,促使全面小康的目標在和諧的狀態中實現。如果說,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階段性目標,那麼,逐步消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不和諧因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實現這個目標所要完成的重要戰略任務。「和諧社會」是對「全面小康」的堅持和發展,是對「全面小康」中關於社會更加和諧要求的進一步展開和豐富,使得「全面小康」在理論形態上更加完整、系統。當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具體的、歷史的,需要長期奮斗,不斷推進,逐步實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諧社會建設有不同的具體目標。我想,我們完全能做到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協調方面,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方面,比現在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做得更好,從而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證明社會主義能夠獲得成功。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總結國內外關於發展問題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提出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把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統一於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實踐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發展,是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日益豐富。貧困是產生社會不和諧的重要原因,而發展則是消除貧困的根本途徑。當然,富裕不一定和諧,但貧困肯定會導致不和諧。馬克思指出:「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奪必需品

❸ 經濟到底如何發展

誰說的啊 經濟的增長是創造出來的物品的增長 是GDP的增長 二樓的說的經濟學研究的是配置稀缺資源這個沒錯 但你配置它幹嘛 當然是要更有效率地生產 你說經濟沒有增長那如何解釋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 不要說和唐宋時比了 就是在10年前 家有電腦的坐在這上網的也是少數呀

一國生活的水平取決於它所生產的物品和勞務 那兩個人並不是把貨幣換來換去 而是在生產交換物品和勞務 就是創造國內生產總值GDP GDP越高生活水平越好 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勞動創造了價值
貨幣只是一般等價物 國家印刷的 沒有國家的法律規定貨幣只是廢紙一張
所以你要理解經濟的增長是因為生產創造出來的東西多了

要區分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范疇。。。考察現金的流動是在家庭和企業之間循環的 家庭向企業提供勞動力 企業向家庭支付工資 共同生產了物品 然後這些物品又被企業賣給家庭 家庭向企業支付貨幣購買物品
要注意的一點是企業也是由家庭組成創立的 市場上無數個企業和家庭共同生產了物品構成了整體宏觀經濟 用來交換的錢的總量是不變的 但是家庭和企業生產的物品多了 這種情況下一單位貨幣所能購買的物品多了 也就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不足 通貨緊縮 所以國家有必要每年根據多生產的物品(GDP)增發相應的貨幣 (當然要准確衡量GDP是不可能的,一不小心發多了就通膨了^-^ 不過現實的經濟比我說的復雜多了,通膨的原因沒那麼簡單)

所以說我們的社會是個專業化分工的社會 在自然經濟的時代每個家庭都是自給自足一個家庭要生產供整個家庭要用的全部物品:食物,衣服。。。但形成企業分工合作後,有的人專門生產食物有的人專門生產衣服 這樣比所有的物品都由自己生產的效率要高 創造的GDP就更多 當然這些多生產出來的就以貨幣這種一般等價物的形式來交換 大家的生活也就更好了。。

至於一樓理解的那個分工合作的觀點沒錯 但是空出來的人並沒有去挖黃金 現在大部分國家都廢除金本位了 也就是說在以前你拿多少單位的貨幣到國庫去可以兌換多少單位貨幣 但是現在貨幣就是法定貨幣國家不讓你兌換了 為什麼呢 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進行宏觀調控 他想印多少貨幣就可以印多少了這樣可以實行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和緊縮 這在金本位的制度下是不可能的

本來國家大部分的人都是從事農業的但因為分工只要一小部分人就可以養活全國人口 那麼空出來的這些人到哪去了呢 就是到第三產業服務業去了 所以在發達國家的第一產業比重是很小的第三產業的比重是很大的 這就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呀~~~
你說的 人人都有很多存摺,但卻沒有足夠的黃金來提取 應該改成沒有足夠的物品來提取 這樣才是通貨膨脹的真正原因~^-^

❹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整體形勢 知乎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一□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二□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與此同時,受融資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三□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當前,應從兩方面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一是要處理好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與增強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的關系。當前,穩定物價總水平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宏觀調控的取向不能變。與此同時,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必須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使貨幣信貸增速逐步降下來,為穩定價格總水平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二是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在控物價、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當前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採取有效措施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好勢頭。第一,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努力把物價漲幅降下來。當前,要繼續採取綜合措施,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力爭使物價漲幅在後幾個月降得多一些,為今後一個時期穩定物價創造條件。第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增強內需的拉動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增加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經濟增長速度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經濟自主增長力量,完善促進消費政策,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鼓勵發展新興消費領域和消費業態,促進民間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同時,要高度重視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採取措施穩定外需,避免出口大幅回落對工業生產、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第三,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力求取得更大進展。調整經濟結構,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先決條件。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等突出困難,改善小企業發展環境。要遏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第四,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激發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動力。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完善有利於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要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積極構建居民收入和國民經濟同步增長的機制。穩中趨緩,是中國經濟進入今年以來的態勢,三季度這一態勢繼續延續。業界普遍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幅度尚屬溫和。盛來運判斷,從增長動力和先行指標來看,中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尚屬溫和的回落幅度打消了眼下「硬著陸」的擔憂。增速回落有利於調結構穩物價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對經濟增速不要過於追求,對增速放緩要提高容忍度,要主動把速度適當降下來,才有利於調結構穩物價;對物價上升不能提高容忍度,通脹對經濟運行和社會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經濟增速的適度放緩,為穩物價創造了寬松的外部環境。8月份以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已連續兩個月出現小幅回落。外部風險加大內部困難增多國內外經濟形勢都在發生新的變化,中國社科院分析報告認為,歐美債務危機會通過三個渠道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通過出口影響中國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渠道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悲觀的預期將影響投資和消費信心。9月份中國出口數據敲響了警鍾,當月出口環比出現了2.1%的負增長。考慮到外需的不景氣傳遞到出口訂單上通常需要4到6個月,以及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趨勢,未來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外有出口不景氣,內有成本不斷升高、融資困難,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面臨很多困難,三季度我國企業家信心和企業景氣指數雙雙回落。政策穩中應變積極防範風險當前,國家正在採取對小微型企業貸款實行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比具體應對措施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宏觀政策的總體走向。「下階段宏觀調控既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又要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進一步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盛來運強調。專家們普遍認為,在物價上漲過快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不宜放鬆;但在企業融資出現困難的背景下,也不宜進一步緊縮。在「兩難」局面中,貨幣政策更應當增加一些結構性、定向性措施,同時更加發揮財政政策作用,比如減輕中小企業稅負等。中國社科院報告認為,當前的宏觀調控既要有效抑制通脹,又要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宏觀調控以穩為主,政策搭配要審慎靈活。

❺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處在什麼狀態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第三季度的GDP增長數據——

名義增長率7.6%,實際增長率6.0%。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2019年過去的3個季度的GDP增長速度,是中國199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都沒有這么低過(見下圖紅線)。

而且,這個數據也是中國經濟在2017年底以來連續下降的第7個季度。

1992年,中國開始公布季度GDP數據,此後一直到現在,每個季度都公布數據,2009年1季度是此前中國GDP增長的最低值,當時是6.6%。

數據看起來很糟糕,歷史對比也的確很糟糕,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有兩個:

1)中國經濟短期內已經觸底了么?

2)中國經濟現在整體到了什麼狀態?

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雖然數據很糟糕,但短期來看,中國經濟基本已經觸底——也就是說,1-2年之內,中國GDP增長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不會更糟糕了。

為什麼這么說呢?

我曾經告訴大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有個經濟領先指標(Composite Leading Indicator,CLI)。一個經濟體的CLI指標,與6個月之後該經濟體的GDP季度增長率,存在著0.99以上的相關性——接近100%了。

下面就是2017年1月份到最新的2019年8月份,中國和美國CLI數據的對比。

中國上一輪的CLI數據在2017年7月到達頂點,然後就進入了為期一年半的下降期,一直下降到2019年4月份開始回升;而美國上一輪的CLI數據頂點則一直延續到2018年6月份,然後才開始進入下降周期,目前美國仍然處於下降周期。

最新的中國8月份CLI數據回升到了99的水平,這確認了中國的CLI數據已經在持續回升,中國的CLI最糟糕的階段是2018.12-2019.4,按照其領先GDP增長6個月的情況,這預示著中國GDP增長最糟糕的階段,應該是出現在2019年第三季度。

國內投資界最喜歡用的經濟領先指標,是廣義信貸增速(一般採用廣義的社融增速,即人民銀行發布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加政府債減財政存款),這個指標,與國際上通用的信貸脈沖(credit impulse)指標接近,這兩個指標均於2018年底和2019年初見底。

信貸脈沖,是德銀經濟學家 Michael Biggs 在2008 年提出的概念,是指新增信貸佔GDP比例的變動。其含義也非常明確:經濟中的支出(尤其是投資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新增借貸,因此和 GDP 變動相關的,應該是債務(信貸)增量的變動,實證數據均表明,歐美信貸脈沖對GDP增長具有顯著影響,而且是一個非常顯著的領先指標(大約領先經濟2-3個月)。

中國的信貸脈沖與GDP的相關性沒有信貸增速好,而且信貸脈沖領先GDP的時間偏長,原因可能是歐美經濟中的私人部門比重大,一旦私人部門信貸脈沖起來之後,也就意味著支出活動增強和經濟上行,而中國的廣義政府部門(含國有企業)獲取信貸的能力更強,在很大程度上肩負著穩定經濟發展(即對沖經濟波動)的職能,因此往往是在經濟面臨顯著下滑壓力的時候才增加信貸投放和擴大支出,但這個投放不足以立刻令整個經濟回暖,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傳導到就業、居民收入和消費層面,這導致了更長的時滯。

其實,還有一個與實體經濟直接相關的數據,更是可以驗證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回升——那就是珠三角和長三角這兩個中國經濟敏感區域的發電量。這兩個區域的發電量同比增速,均在2019年第二季度以來持續上升並於第三季度離開負增長區間。

第一個問題回答完了,第二個問題嘛,需要跳出當前時期來觀察。

我剛才說,短期來看中國經濟已經觸底,那長期看呢?

答案是,長期看沒那麼樂觀。

原因是中國整體債務水平實在太高。

在「2019,中國的債務水平到底怎麼樣?」和「20年前的日本,與現在的中國有多像?」兩篇文章中,我曾經詳細對比了中國與美國、中國與日本、中國與發達國家整體、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整體的債務/GDP數據,結論是:

從2008年到2017年,短短的10年時間,中國的整體債務/GDP比例迅速從一個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跨入發達經濟體的水平。

目前的中國,雖然債務分項結構上,還類似於一個新興國家(企業債務佔比最高),但實質上總債務之高,已經與其他發達經濟體達到同一個水平。

接下來,中國經濟要走的路,就是債務結構逐漸向發達國家演化(特別是日本)。看看過去20年的日本經濟,你就知道,即便是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速已經觸底,但接下來最好的情況,GDP也不過是在5-7%這樣的增速范圍內波動——中國的GDP,再也回不到2013年之前那些動輒10%、8%的增速的年代。

當然,我必須要強調的是,在純粹的信用貨幣體系之下,如果能夠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一個國家的負債水平越高,說明這個國家內部的信用利用越充足,也意味著經濟發展的階段越高級。

對比下面的數據,除了中國之外,是不是只有那些發達經濟體,才有資格負擔這么高的債務,像印度尼西亞、奈及利亞、俄羅斯等,你想負擔這么高的債務還做不到呢!

不過,債務是一把典型的雙刃劍,在債務負擔很低的時候,如果有能力增加負債,那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但一旦債務水平上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反過來會拖累經濟發展——想想看,你什麼時候聽說一個大型的發達經濟體GDP出現過5%以上的增長?

所以,對第二個問題更好的回答就是:

中國經濟已經換擋,以後,5-7%的增長速度才是中國經濟的常態。

鑒於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非常龐大,如果接下來真的能一直保持5-7%這樣的速度持續個10-20年,那依然是不得了的事情,這意味著10年後、20年後,中國經濟總量很可能超越美國,佔到世界總量的1/4左右。

❻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整體趨勢是 ( )。

朝多級化方向發展

❼ 經濟發展的整體性是什麼意思

經濟發展的調整性是什麼意思?是說經濟發展可以按調整上來發展

❽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整體上處於什麼狀態

一、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加劇
這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最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處於新一輪上升周期,勢必加大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方式,必將加劇自然資源的供求矛盾,導致經濟運行成本上升。我國人均資源緊缺,而資源消耗量卻排在世界前列,礦產資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見附表)。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環境代價過於高昂,環境質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於「局部有改善、整體在惡化」的狀態。
資源和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本質上是技術含量低和經濟效率差的問題。我國科技發展不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需要,技術水平低制約著經濟效率的提高和增長潛力的發揮。由於缺乏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環境的產業技術,或是有了這些技術而又缺乏推廣應用的動力,致使我們難以走出粗放型增長的怪圈。
二、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體制性根源日益凸顯
投資體制改革明顯滯後。政府投資范圍過寬,習慣於藉助預算內投資來調控經濟運行,而不善於通過政府消費來提供公共服務。在市場准入方面偏重經濟性

❾ 經濟發展包括哪些方面

經濟發展包括三個方面: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版構成了經濟發展的權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9)經濟整體發展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的度量

經濟學家們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GDP)來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於度量經濟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用若干個具體指標組成的綜合指標體系來衡量和評價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如:物質生活質量指數(PQLT)、人類發展指數(HDI)和購買力平價(PPP)。

閱讀全文

與經濟整體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