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綠色發展理念
不要認為政府的介入就一定是強制性的。環保是人類的共同責任,是所有人努力的方向,那麼環保事業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能量,從長遠來說,參與其中的國家以及企業將會從中獲益,這是一種新的理念。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多次呼籲發達國家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並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他認為全球變暖的威脅不亞於一場戰爭。並為此提出「綠色新政」概念,呼籲全球領導人在投資方面,轉向能夠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環境項目,以修復、支撐全球經濟的自然生態系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08年10月推出了全球「綠色新政」的概念,目的是應對當前的經濟危機。然而,如果明智地使用,這些經濟刺激計劃就會帶來影響深遠及變革性的趨勢,為21世紀所急需和更可持續的綠色經濟奠定基礎。
聯合國環境署在2009年2月召開的第二十五屆理事會上鄭重地提出了「實行綠色新政、應對多重危機」的倡議。根據這一倡議,綠色新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1)多重危機需要全球范圍和廣泛領域的政府領導力。所謂政府的「領導力」就是政府引導和激勵社會朝某一目標努力的行為組合,既包括提振信心,更需要採取行動的措施和綜合能力。無論從這次金融危機是自由市場經濟「惹的禍」的事實出發,還是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物品屬性看,強有力的政府領導力都是應對多重危機的關鍵。
(2)綠色新政需要全球協調的、大規模的刺激計劃和政策措施。這些計劃和措施的近期目標是要復甦全球經濟,保證並增加就業,保護弱勢群體;中期目標是減輕經濟對碳的依賴,減輕生態系統退化,使經濟走上清潔、穩定的發展軌道;長期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的和開放的增長,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在2050年消除絕對貧困。
(3)要實現上述目標,聯合國環境署建議在綠色經濟部門投入3萬億美元的資金,投資重點應包括7個領域:高能效建築、可持續能源、可持續交通、淡水資源、生態基礎設施、可持續農業,以及諸如廢物循環利用等其他領域。
「可持續農業」逐漸成為世界農業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綠色新政的投資重點之一(4)改革國內政策架構,確保綠色投資在國內經濟發展中的成功。
(5)改革國際政策架構和國際協調,支持各國的努力。
可以看出,在綠色新政中,政府的「綠色領導力」是基本要義,「綠色經濟」是基本目標,「綠色投資」是基本方法,「綠色政策改革」是基本保障。
從影響的猛烈程度看,金融危機的危害更加猛烈;從影響的深刻性和長期性看,要數資源環境危機。解決多重危機,毫無疑問必須先從金融危機下手;但緩解資源環境危機,應對金融危機為其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所以,這就是綠色經濟發展成為綠色新政的基本目標的原因。
綠色經濟是一個宏觀層面的、廣義的概念。凡是朝著有利於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向的經濟活動都是綠色經濟。從資源開發、到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再生產全過程是經濟活動的永恆主題。然而,從不同發展目的出發可以對這一主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為了強調知識和技術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倡導知識經濟;為了降低經濟增長過高依賴化石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緩解氣候變暖,提出發展低碳經濟;針對傳統經濟發展對資源的線性利用方式問題(從資源到廢物),要發展循環經濟。這些都是實現綠色經濟的途徑和方法。當然,綠色經濟還要求培育新的清潔產業,發展清潔技術等。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全球「綠色經濟」已處於萌芽階段。氣候變化正在改變企業家、金融家、各國政府甚至聯合國機構領導人的思維方式,促使他們制定新的政策和採取新的行動,但發展道路上仍面臨很多障礙,各國更傾向於為石化燃料而非更清潔的能源提供補貼,現有的關稅和貿易體制導致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相對更高,很多金融機構在為團體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提供貸款業務時害怕承擔風險等。
Ⅱ 綠色發展道路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什麼
綠色發展道路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是( 宏觀調控)。
供參考。
Ⅲ 什麼叫綠色發展,綠色發展的意義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
從內涵看,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
綠色發展的意義
1、綠色發展是破解我國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要求。我國的資源總量豐富,多項資源儲量在世界排名領先,但人均資源佔有量低,貫穿工業發展的石油、天然氣人均佔有量僅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與此同時,工業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保持較高的增長,給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壓力。
2、綠色發展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主要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創新型技術產業少。經濟結構不合理,第一和第二產業發展迅猛,第三產業發展和配套服務跟不上。
3、綠色發展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當前,世界各國紛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將其作為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重點,企圖占據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也必須發展綠色經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主動和一席之位。
4、綠色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近幾年來,原本只在京津冀地區嚴重的霧霾天氣也延伸擴展到全國多地,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安心的生活生產環境勢在必行。在此種情況下,綠色發展成為順應生態環境建設的一道屏障。
(3)綠色發展的經濟機會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積累了許多生態環境問題。可以說,生態環境污染已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突出短板。
從發展方式看,過去很長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規模粗放擴張和高能耗高排放產業,造成資源和環境不堪重負,對美麗中國建設構成嚴重威脅。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資源環境保護力度,生態環境狀況明顯改善,但粗放發展方式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尚未根本解除,建設美麗中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從生活方式看,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稟賦不足,環境承載力有限。近些年,我國居民消費持續擴大升級。2013—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3%,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
與此同時,過度包裝、浪費性消費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領域的資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廢棄物產生量快速增長,成為建設美麗中國必須破解的瓶頸約束。
從文化角度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傳統,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出豐富的生態文化,形成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然而,受西方工業文明和消費主義文化的沖擊,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的發展方式逐漸打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狀態,過度和奢侈的消費文化正在銷蝕簡約、適度的消費文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中國,必須繼承和發展優秀生態文化、培育和踐行綠色文化。
Ⅳ 綠色出行為經濟轉型帶來哪些機遇
以綠色產業助推綠色發展,要引導綠色消費成為支點。產業要發展,只有供給沒有消內費是不行的。綠色容產業要在供需兩側共同發力,從民生需求出發,讓綠色走進民生,讓綠色關聯每一個人,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提升群眾生活質量的發力點,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發掘可以大力發展的綠色產業。在這方面其實可以大有作為。諸如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村危舊房和城市舊城區改造、農村改水改廁、地下管網建設等,都有巨大潛力和消費需求。同時,要引導群眾消費朝著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鼓勵綠色出行、推廣綠色建材,讓群眾理解並接受新能源產品,共建智慧城市、綠色城市,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的習慣與自覺。
Ⅳ 綠色環保企業有哪些發展機會
有現實發展機會:現在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所謂轉型,就是向綠色環版保轉型,向綠色環保進軍權。國家大力倡導、支持、扶持,這就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有未來的發展機會,未來地球一次性能源的枯竭,是在所難免的,所以,計劃和謀略未來的替代能源,是當今世界的重要課題,建設未來能源生產基礎和基地已迫在眉睫;綠色環保企業有長遠的發展機會,正因為人類地球不看重負,大規模人類搬遷外星球只是遐想,為了人類能與地球長期共存,綠色環保企業是唯一希望,也是長期發展的必然。
Ⅵ 綠色經濟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什麼的經濟
綠色經濟從根本抄上講是襲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我們就能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
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6)綠色發展的經濟機會擴展閱讀: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調整區域產業布局,發展清潔生產,推進綠色發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Ⅶ 如何促進經濟綠色發展
(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通過實施各種環境經濟激勵政策,推動技術創新和進步,促進產業部門的「綠色化」,增加綠色就業的崗位;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環保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綠色產業,盡快形成門類齊全、裝備先進、富有活力的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科技,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構建節約資源能源的技術支撐體系,支持能源資源循環利用和可持續使用,突破能源、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
(二)優化經濟發展指標
我國承諾,到2020年力爭做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摒棄很長時間以來以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准,將循環經濟中的單位GDP的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總量控制等減量化指標;產品循環利用率、廢棄物質回收利用率等再利用指標;可再生能源比重、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等資源化指標,納入考察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性指標體系中;以資源產出率為目標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完善節能減排指標,使經濟朝著「綠色化」方向發展。
(三)積極加強制度建設
積極研究綠色投資政策,促進重點產業的「綠色化」生產,加強對環保領域的金融服務和境外投資的引導;完善綠色信貸、綠色稅收、生態補償和綠色貿易政策;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組織制定環境政策配套綜合名錄,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和相關指導意見,配合有關部門適當提高排污費、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標准,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改革垃圾處理費徵收方式,適當提高垃圾處理收費標准和財政補貼水平,有序推進環境立法相關工作,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
(四)加強各級部門行政管理水平
各級政府應繼續發揮主導作用,重視綠色領導力建設,把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納入戰略發展層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年度計劃、日常工作;中央政府加強對跨區域綜合性環境事務的宏觀調控;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綠色發展和生態質量負責;各部門對本行業和本系統綠色發展負責。建立統一立法、統一標准、統一監管,環保部門依法負責、相關部門分工配合的環境監管體系,提高環境監管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水平。
(五)倡導公眾綠色消費
發展綠色經濟,必須重視可持續生產體系與可持續消費體系的建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能力正處於升級轉型階段,為此倡導可持續消費和綠色消費的意義尤為重要。要以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為重要手段,以政府綠色采購為重要的推動力量,有針對性的采購綠色產品,引導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采購綠色產品、節能產品、環境友好型產品。
(六)完善公眾參與機制
完善環境宣傳教育體系,加強面向不同社會群體的環境宣傳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加強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完善新聞發布和重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徵集、分析環境輿情動態並積極應對。推進城鎮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重點城市飲用水水質、企業環境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推進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施,試行職業資格化管理。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和宣傳,提高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意識。擴大公眾參與的透明度,推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更持久、穩定、健康的向前發展。
(七)積極開展綠色經濟國際合作
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要實現綠色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環境保護的諸多問題,就必須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一要加強綠色經濟發展的對外交流,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經濟發展道路;二要與發達國家建立先進綠色技術的轉讓機制;三要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經驗與有關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流、共享。我們主張,國際社會應當把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作為發展綠色經濟的助推器,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制定並實施鼓勵綠色經濟發展的貿易政策,促進各國綠色經濟成長壯大。
Ⅷ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我國實現綠色發展的經濟學依據是什麼
我國的能源及資源不僅人均佔有量很低,而且利用率一直不高,近年來資源約束問題凸顯,資源供給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些都決定了我國必須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要不斷地解決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達到綠色經濟快速發展的目的,最終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目標。
從內涵看,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要點:一是要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二是要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三是要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只有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才能有效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在經濟社會長遠發展中占據主動和有利位置
伴隨著對傳統工業化和城市化模式所存在問題的不斷質疑,綠色理念的提出已經有五十多年。這是人類對自身生產、生活方式的反省。
1962年,美國人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對傳統工業文明造成環境破壞作了反思,引起各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了《增長的極限》,對西方工業化國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提出了嚴重質疑。
但在當時,綠色理念主要集中在污染的末端治理方面。1987年,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強調通過新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降低污染排放;1989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等人在《綠色經濟藍圖》中首次提出了綠色經濟的概念,強調通過對資源環境產品和服務進行適當的估價,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兩年,在實現經濟復甦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雙重壓力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紛紛提出了綠色發展戰略,實施「綠色新政」,綠色經濟發展迅速,代表著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國同樣在作出發展戰略抉擇
綠色經濟以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為支撐,以發展綠色新興產業為導向,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促進技術創新,創造就業機會,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一是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消化,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以及重點工藝流程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資源生產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制定更加嚴格的環境、安全、能耗、水耗、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標准,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業規模。依法關閉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的落後產能。採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二是節能產業。據測算,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准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推動節能產業發展,一要加大節能關鍵和共性技術、裝備與部件研發和攻關力度,重點攻克低品位余熱發電、高效節能電機、高性能隔熱材料、中低濃度瓦斯利用等量大面廣的節能技術和裝備。二要採取財政、稅收等措施,促進成熟的技術、裝備和產品的推廣應用,繼續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三要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
三是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我國累計堆存工業固體廢棄物近70億噸,大量的廢舊資源沒有得到回收利用,隨著蓄積量的不斷增加,產業發展空間很大。一要組織開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和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城市礦產」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重點工程。二要大力推動再製造產業發展。三要加強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盡快建設完善以城市社區和鄉村分類回收站和專業回收為基礎、集散市場為核心、分類加工為目的的「三位一體」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四要推動再生資源國際大循環,增強國際再生資源的獲取能力。
四是新能源產業。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潔的特點,目前幾乎供應著世界電力的1/5。其中風能發電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太陽能增速超過40%,有關機構預計,到2050年清潔能源佔一次能源結構的比重將達到32.2%。我國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每年可再生能源資源可獲得量達73億噸標准煤,而現在開發量不足5000萬噸標准煤,提升空間巨大。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太陽能集熱面積居世界首位;2009年風電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建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在建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已達19台;國內第一個兆瓦級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已經開展。生物質能利用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五是環保產業。研究表明,環保投資對GDP的投資乘數約為1.4,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約為3.1萬億元,增加GDP約為4.34萬億元。一要加強水環境保護。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推動嚴重缺水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二要加強大氣環境保護。深入推進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耗能行業二氧化硫綜合整治;加快實施燃煤電廠和機動車氮氧化物控制示範工程;實施城市空氣清潔行動計劃;三要加強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垃圾焚燒發電場建設,大力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和醫療廢物及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加強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
此外,綠色經濟還包括大力發展電子技術、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政策措施
Ⅸ 為什麼綠色GDP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綠色GDP
概念的基礎是:只有當全部的資本存量隨時間保持不變或增長版時,這種發展途徑才權是可持續的。
就是有種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感覺
像煤礦石油這些就不屬於了
是不可再生資源
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
所以可以促進經濟有好又快的發展
政治書上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