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如何發展農村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為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經濟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公益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社會保障也已開始起步。但同時也看到,從近幾年我市309個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看,村級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增長不快,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礎不同,這就形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相差懸殊的情況。有的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業難以興辦,村級服務功能也難以發揮,大大削弱了基層黨支部對廣大村民的凝聚力與號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體經濟還是一片空白或發展的路子不寬,又無資金的「空殼村」,這樣不但會影響「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而且將會影響干群關系的改善,農村幹部隊伍的穩定,基層政權的鞏固。
一、當前一些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發展集體經濟觀念弱化,氛圍不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基層幹部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逐漸淡薄,認為黨的政策是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已經過時,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也有人認為現在國有企業都改制了,各級都在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再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走回頭路,不合時宜,在思想素質方面,由於保守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對村的集體經濟建設漠不關心,積極性不高,存在嚴重的「等、要、靠」思想,這些錯誤認識嚴重製約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2、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盡管有些村的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進和完善,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並未得到根本性的觸動,這種模糊的制度不僅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導致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好壞不關心;二是管理難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現集體資產流失現象,使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由於集體經濟在體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導致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同時村幹部領導水平低下,思想作風不正,素質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傷了幹部群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三是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財會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而且往往只負責核算,不履行監督職能,村幹部的行為失去了監督。
3、村幹部思路不活躍,認識不足。有的村幹部只會怪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難做,幹部難當,他們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思路未激活,「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方面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對發展集體經濟束手無策,領導無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難混。殊不知,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優勢可找、都有潛力可挖。
二、加快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山林資源優勢明顯的村,可發揮現有的速生林等主導產業優勢,使之上規模;田地資源較豐富的村,須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引導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區域特色,提高農業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財,築巢引鳳」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建工業園區,大力招商引資辦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村工業化;三是開展物業租賃等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按照科學利用的原則,發展物業管理等有償服務業?熏對那些集體閑置的土地、林場、漁塘、房產等實行租賃經營,積極實施項目開發,興辦各類集體經營項目,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合水鎮高河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較好的經驗,他們充分發揮本村交通便捷,地理條件優越等優勢,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高河村集體經濟原來比較薄弱,兩年前年收入僅1.9萬元,針對這一情況,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幹部千方百計想辦法,切實把壯大村集體經濟,盡快脫貧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為改變高河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近年來,駐村工作組和村黨組織根據本村實際,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使村級集體經濟步入良性發展階段,促進了村集體經濟較快發展,主要包括:(1)大力招商引資辦廠,現在高河村高流河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總面積是2500畝,首期開發1250畝,已完成征地300畝,目前已有4家企業先後落戶高河工業園區。其中有投資1200萬元的豪庭傢俱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雲板業有限公司、投資1600萬元的志廣鋼業有限公司,還有投資1500萬元的順聯肉類加工廠項目。(2)發揮高河千年古墟的效應,每年農歷五月初四成集日的高流河圩,其富有神奇色彩的傳說招惹萬人趕集,中外遊客慕名而來,觀光購物,打造以高河的風姜雞、艾頭雞湯等主要飲食品牌,擬建高流河飲食服務一條街,村委會建飲食商鋪12個單元間,以出租形式發包給商人,把高流河地帶建設成為一個具有文化品位,以飲食、休閑、商品流通於一體的繁榮集市,以全力打響高流河旅遊品牌,使高流河墟成為全市旅遊文化產業的一面旗幟。(3)利用閑置的房屋、地皮,以集體所有的山林、水體、河灘等通過租賃、改造等形式,實行業主經營,集體一次性或分年度收取土地租金,盤活資產,提高利用率,增加集體收入。高河村通過市建設局掛點的「十百千萬」幹部穿針引線,立足本村豐富的蠶桑資源,多方爭取資金建了高河蠶繭收購站,該項目不僅方便了周邊群眾賣蠶繭,而且為村集體帶來1.9萬元/年的收入。現又通過工作組和村委會向上級政府爭取資金,在離舊村委會不遠的地方興建一幢新辦公樓,新辦公樓已經啟用,將村委會舊辦公樓出租,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8萬元,目前高河村主要的集體經濟收入有:魚塘、山地、廠地、花卉場、舊辦公樓、蠶繭站等出租項目,預計2007年村集體經濟增加到7.2萬元。
2、大膽創新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發展局面。切實加強村級事務監督管理,把工作的側重點放在完善和落實各項制度上?熏嚴格村級各項管理制度,促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一些發展項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項,須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成立村民議事會,全體村民參加,使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財務制度,嚴防挪用集體資金,建立議事機制,提出並公開討論村事務,提交村黨支部研究決定,同時,監督村集體資產運營情況。大力宣傳新形勢下帶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先進典型,形成良好創業氛圍,共同營造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寬松環境,以項目促發展,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3、選准村級領導班子和幹部,強化培訓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真正選把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二是注重優化班子結構,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優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實現村領導班子的最優搭配,達到知識互補、性格相容,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三是開展系統性培訓,培訓對象要覆蓋村幹部、村黨員和全體村民,並根據不同對象量身定製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培訓內容要涵蓋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藝技能等,並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確定內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培訓主體可邀請黨政領導、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作培訓,地點可在村委會、田間地頭等,增強培訓的吸引力。
總之,村集體要「有錢辦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這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解決了「有錢辦事」問題,才能調動幹部積極性,達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證,確保村集體經濟及各項工作健康發展,三者互為一體,缺一不可。其中,「有錢辦事」是實現「三個有」目標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農村發展後勁,推動「三農」工作健康發展置於農村工作的首位,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通過扎實有效的抓發展、抓創新,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從根本上改變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的現狀。
B. 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
村土地和林地資源比較豐富的村可以對機動田、機動山進行統一開發,既可以對外承包、租賃,也可以本村自己組織經營,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對於有豐富礦、灘等資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開發的前提下,制定長遠規劃,開發利用,變資源為效益。
二是開展服務創收。
村級組織可以根據本地的生產特點舉辦社會化的服務產業,如農產品流通經營服務實體,農業科技服務實體等,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既為農業生產提供後勤保障,又為集體經濟創造收入。
三是通過工業強村。
一些地理位置較好、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勞力等資源,通過招商引資、集體參股經營的形式,引進資金和技術,在環境保護允許的前提下興辦中小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強村。
四是創新管理機制。
嚴格規定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切實履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
五是配好村級領導班子,強化培訓提高。
嚴格按照注重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選出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優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
拓展資料:
農村集體經濟亦稱「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我國憲法第八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關繫到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繫到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大局,而且關繫到中國廣大農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根本問題。
C. 誰知道集體經濟、國有經濟蓬勃發展的實例
華西村又稱「中國第一村」。位於江蘇省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華西於1961年建村,最初面積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來,在吳仁寶老書記的帶領下,華西人努力發揚「艱苦奮斗,團結歸口,服務分配,實績到位」的華西精神,建設了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近年來,華西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化典範村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工業園」等殊榮。並被國內外各界人士,贊譽為 「天下第一村」!華西金塔是它的標志性建築,七級十七層,高98米。 華西村,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動搖。目前,村民家家住400到600平方米的別墅,有100到1000萬的資產,有1到3輛小汽車。2005年,華西實現銷售收入307.8億。全村還建有塔群、隧道、龍西湖、橋文化、天安門、山海關、世界公園、農民公園、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長龍、萬米長廊、萬米長城等80多個旅遊景點。自改革開放以來,已接待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來考察、訪問。現在,每年遊客接待量在100萬人以上。 「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華西富了,堅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左鄰右舍及經濟欠發達地區)。2001年6月份以來,通過「一分五統」的方式,將周邊16個村納入華西共同發展。目前,一個面積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萬人的大華西,人心所向,一呼就應,文明富裕,穩定和諧。今後五年內,華西還要投入資金5.2億元,搬遷村民2700戶,在「山北」建設一個「萬畝農林科技示範園區」。這樣,既可以通過「拆老廠房建新廠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別墅『修修補補』)」的方式,節約土地2500畝,又能建成一個以「糧、果、樹、漁」匯聚的生態旅遊觀光園。 千百年來,從中國農村裡只走出去過零星的暴發戶,一個區域的整體富裕則是從未有過的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絕大多當數農民終於告別了飢寒的威脅,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更有些地區,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堅持集體經濟,實現了共同富裕。典型的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這類明星村的共同特徵是,都有一個願意幫助群眾集體致富、團結有效率的黨支部和村委會,都有一個目光長遠且有威望的領頭人,都拋棄了單一的農業經營,有一個或幾個具有相當規模的龍頭產業。在物質方面得到較好滿足的同時,這些村莊的精神文明建設情況如何,採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積累了什麼樣的經驗?帶著這些問題,我參加了北京大學研究生赴華西村學習考察團,用一周的時間,對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了解。華西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組建的,現有380戶人家、1500多人。70年代,華西村開了間小五金廠,從此沖破單一農業經濟,走上了農副工綜合發展之路。1995年,該村為中國鄉鎮企業最大經營規模第三名,最高利稅總額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勞動力投入了工業生產。村民收入來源有基本工資、超產增效獎金和公共福利。村裡沒有一個暴發戶,也沒有一個貧困戶。 黨支部和村委會是華西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者,村裡保持著"一套班子、幾塊牌子"的組織結構,下屬"精神文明開發公司"負責具體策劃實施。華西村黨支部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由來已久。華西村是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運動的典型,當年的不少模範人物,今天仍在村領導班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今起著精神文明宣傳教育作用的設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陸續建造的。這些設施主要包括:展現創業歷程的華西之路農民公園;貫通全村、彩繪畫棟的萬米長廊;作為華西村象徵建築的華西金塔;功能齊全的體育,天下第一村"的氣勢,又兼顧了教育與實用的功能。如華西之路農民公園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時也是休憩場所;多少年來在農民心目中視為神聖之物的寶塔,現在成了華西人接待親朋、飲食購物娛樂的賓館;而匯集了各國代表性建築的世界公園,則不僅是只供觀賞的建築模型,還是可以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所有這些,都體現出華西人講求實際、不務浮華的農民的智慧。
滿意請採納
D. 通過盤活閑置資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有哪些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盤活資產,選准發展方向
1982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後,僅有原老大隊時期借用楊家田、當嘎村民小組120畝的一片山進行造林和佔地約1.1畝的村企業1個。1998年隨著猴橋鎮集鎮第一期開發,社區兩委積極支持配合鎮黨委政府的工作,完成集鎮建設涉及本村98畝土地的征地工作,鎮政府撥給我村相應的工作經費,劃撥給村委會2.03畝土地。如何使用這一筆資金和這塊地,成為下街社區當時討論的重點、熱點內容。為利用這筆資金和土地,發展一項村級長期有收入的產業,村兩委對相關的產業進行了多次調查研究,多次召開村兩委會議討論發展思路,最後形成決議,調整村企業經營內容,以村企業原有的土地為基礎,再加上上級劃撥的土地,建設一個農貿市場,招租承包,村委會收取租金。我們的發展思路得到了黨委政府的同意和支持,進一步盤活和增加了村集體資產,使土地資產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搶抓機遇,率先進行商場規劃建設
根據黨委政府原來的規劃,商場由其他相關單位籌建,經我村多次向黨委請求,黨委政府最終同意下街村委會籌建農貿市場,商場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屬下街村集體所有。2000年對商場進行設計規劃,預算投資50萬余元。當時,村集體資金只有幾百元,如何籌集商場建設資金,又是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為解決籌資問題,社區及時組織召開村兩委擴大會及村民代表大會,對農貿商場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經會議充分的討論後決定:一是成立商場籌建領導小組;二是招標拍賣120畝村集體借山造林的地表林木,籌集14萬元;三是以私人的名義向信用社貸款20萬元;四是不足資金採用預招經營戶的方式籌措。
(三)規范程序,商場建設按質按時完工
在商場建設領導小組及成員的辛勤工作下,商場建設有序推進,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商場建設以邀標的方式進行開標,中標單位,按照合同進行施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施工任務。商場建設領導小組對施工的全程進行監督管理,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商場西大門有7格兩層磚混樓房一幢,其中一層中間1格用作大門;東大門有7格兩層磚木結構樓房一幢,其中一層中間1格用作大門。商場建成後有卷簾門商鋪44個、菜攤位30個、肉攤位28個,在商鋪面中磚木結構商鋪6個,磚混結構6個,累計完成總投資137.84萬元。
(四)加強管理,商場內生意紅紅火火
商場建成前期,個體商戶主要在臨街擺攤經營,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村兩委通過合理定價,幫助經營戶拉菜搬運物品等服務方式,引導個體商戶到商場內規范經營。隨著邊貿的不斷發展,外來租戶增多,人員復雜等特點,我們下街社區兩委著力加強商場的管理,一是每年年初公開競價一次;二是合同管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三是聘請一人維護市場秩序;四是及時做好維修,確保安全。由於管理到位,到商場內經營的人越來越多,有很大一部分經營者,從商場建成到現在都沒有離開過,生意一直做得很好,商場內非常熱鬧。
二、壯大集體經濟取得的成效
(一)增加集體積累
商場建成至今,年收取租金由12.4增加到18.6萬元,通過增收節支,不僅還清了貸款本息,而且消滅了「空殼村」,目前已擁有集體資產227.84萬元,貨幣資金余額44.99萬元,增加了集體積累。
(二)增強了凝聚力
村集體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小組長的報酬和工作經費保證了,村兩委開會有人來,布置工作有人做,平時工作有人管,形成了有錢辦事、有人辦事的工作機制,2011年補助村組幹部報酬8.11萬元,確保了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增強了社區黨支部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密切黨群關系
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是全村人民努力的結果,村集體資產是全村人民的物質財富,我們下街社區每年利用七一期間對困難黨員和老黨員進行慰問;對困難農戶和貧困學生給予補助,累計支出4.72萬元,體現了合作經濟組織的內生力量,密切黨群了關系。
(四)投資設施建設
我們下街社區在經濟上雖然有了一些積累,但不買高檔車,而是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一是上下聯動投資72.8萬元,修建村內戶外道路6條;二是出資96萬元用於教育事業硬體建設;三是投資50餘萬元建成村委會辦公樓一幢;四是補助村民小組經費5萬元,興建文化活動室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