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傳媒對經濟的影響

傳媒對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07 14:28:50

⑴ 簡要論述大眾傳媒對經濟的影響

大眾傳媒是抄主導輿論的主要襲因素,而輿論導向會直接影響到大多數人的消費觀念,比如說之前的核輻射時期輿論說碘鹽可以防輻射,造成群眾哄搶食鹽,鹽價一夜暴漲。還有之前的非典時期的板藍根事件等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房地產行業受輿論影響更嚴重,由於近段時間輿論偏向於房價又將暴漲,於是今年十一月份以來,樓市出現了罕有火爆景象,成交量環比增加了近200%。
這就是大眾傳媒對經濟的影響的一些具體體現

⑵ 新型傳媒對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

沒有影響,

新型傳媒只是一個形式,是一個載體,

而不是什麼新的思想,不是什麼新的內容,不是什麼新的表現.

⑶ 傳媒經濟學

傳媒經濟學實際上是很不錯的專業,如果你把這個專業學習好了,那麼你將來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

⑷ 大眾傳媒與經濟法的關系

大眾傳媒產業的發展承載了重要的社會功能,對其予以規制符合經濟法的價值理念.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傳媒業在產業化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經濟法應在其產權的清晰界定上為其提供製度支撐,完善傳媒機構的市場准入與退出機制,轉變政府職能,平衡市場調節與政府調節的關系.
一、大眾傳媒在金融監管中的積極作用

伴隨著金融市場的日益發展,對金融市場進行專門報道的大眾傳媒也日漸增多。它們與金融市場共生共榮、相互影響,已經構成金融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1、大眾傳媒傳遞的金融信息以及發表的金融市場評論,是金融監管部門進行決策時的重要參考

目前,大眾傳媒已成為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必備的信息來源和重要參考。其影響力不僅表現在其所提供信息的及時、全面等方面,而且表現在其所擁有的強大的信息分析隊伍,以及社會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和金融投資者對現行金融監管政策所發表的詮釋、評論和政策建議。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透過大眾傳媒,及時、廣泛地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反應,從而提高金融監管決策的准確性。

2、大眾媒體以不同方式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直接進行輿論監督,有助於發揮其對金融監管部門的輔助監管作用和強化市場機制的約束作用

由於金融市場上金融機構為數眾多,投資者甚眾,因此,僅僅依靠政府金融監管部門有限的人力物力顯然是不夠的,需要藉助社會力量,藉助市場的力量。其中,大眾傳媒作為各類行為主體披露和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能夠影響和反映廣大投資者和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市場的方方面面,因此,提高金融市場的透明度,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既能夠輔助金融監管部門實施有效監管,又能夠強化市場機制的約束作用,從而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3、大眾傳媒可以對金融監管部門及其官員進行監督,促使金融監管部門及其官員依法行使監管權力,防範腐敗的產生

金融監管部門擁有對金融市場的發展進行規范、制訂政策和實施監管的權力,於是就產生了「誰來對監管者進行監管」的問題。國外有研究表明,增加對中央銀行行長的曝光力度,使其「明星化」,對於端正中央銀行行長的行為效果甚佳。此外,在許多發達國家,法律上都允許大眾傳媒對公職人員的行為宣布發行股票時給我3萬法郎,我能把可以想像的最糟的企業的所有股票賣出去。」一些記者便為了金錢,不顧職業道德進行欺詐性報道。

在我國,過去發生的多起重大非法集資事件,大都或多或少有賴於個別新聞記者的「鼎力協助」。而近年來在我國股市上,也時常有少數新聞記者,與股市「莊家」 沆瀣一氣,進行串謀,攜手「造勢」,給廣大股民「下套」。

三、改善管理、加強自律,更好地發揮大眾傳媒在金融監管中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大眾傳媒不僅可以對金融監管起到巨大的積極作用,同時如果缺乏規范,也有可能產生一定的消極負面影響。就我國現狀而言,改善對金融市場上大眾傳媒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大眾傳媒的自律機制,更好地發揮其在金融監管中的積極作用,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1、改善對金融傳媒的監督管理

嚴格禁止大眾傳媒從業人員從事金融內幕交易,防止因個人利益誤導社會輿論

金融市場本身的一大特點就是信息的嚴重不對稱性,這在發展中國家尤顯突出。而大眾傳媒從業人員由於工作性質等原因,對於重要的金融信息往往比廣大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知道的要多,經常能夠做到先知先覺,且擁有大量的不能見諸報端的「內幕消息」,因此,如果他們在股票市場上進行投資,炒賣股票,其獲利或避險的機會也就會比其他投資者大得多;如缺乏應有的道德操守和制約機制,有些人甚至可以利用手中的傳媒工具,參與「坐莊」、「下套」,欺騙股民百姓,妨礙甚至對抗金融監管,以一己私利左右社會整體利益。

經過長期發展和慘痛教訓,目前在發達國家,一些著名的財經類媒體對此都制訂有嚴格規定。例如,美國道瓊斯公司及相關媒體,在自己的行為准則和員工手冊中,就對公司員工買賣股票進行了明確而詳細的規定:「嚴禁利用道瓊斯的財產、即將發布的新聞、消息、廣告作為投資決定的依據;嚴格禁止任何職員在知道即將發布的材料後,直接或間接根據這一材料買賣證券。這一限制的有效期,至該文章或廣告在道瓊斯出版物或新聞服務中出現的第三天為止」。

又如,日本最大的財經類報紙《日本經濟新聞》,多年來一直在不斷強化有關的社內規定,對其報社職員從事金融交易活動進行種種限制,嚴格禁止其公司職員進行內幕交易。此外,新加坡在其《證券法》的第五部分「證券股權登記」一章中對「財經記者」亦有專門的明確規定。

從理論講,在金融證券類媒體(尤其是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從事宣傳報道工作的記者和編輯人員亦屬於「證券從業人員」的范疇,原則上講也不應允許其投機炒賣股票和其他金融產品,更不準其進行內幕交易。因此,有關大眾傳媒或傳媒業協會應學習國外經驗,盡快對金融證券類傳媒的從業人員持股炒股和其他金融交易行為做出限制性規定,明確處罰措施,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貫徹執行。

3、在改善管理、強化自律的基礎之上,大力發揮大眾傳媒在金融監管中的積極作用

在改善對金融財經類大眾傳媒的管理和自律的基礎上,有必要採取一系列積極措施,更好地發揮大眾傳媒在金融監管方面的正面作用,使之能夠真正代表廣大投資者和協助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實施有效監管。

首先,應允許金融財經類大眾傳媒積極參與國家金融政策的決策過程,包括收集相關信息、徵求各界意見、參與政策咨詢以及實施效果的反饋與監督等。在進行重大金融決策時,應當充分聽取金融財經類大眾傳媒從業者的意見和建議,因為他們對金融市場的情況最了解,對投資者的心理需求最理解,對政策實施效果也最為清楚。發揮金融傳媒的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其次,應注意發揮金融財經類大眾傳媒的「雙刃劍」作用,既讓其積極協助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秩序進行監督,又使其能夠對金融監管者進行有效監督,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最後,發揮金融財經類大眾傳媒的溝通作用,使之成為監管者與被監管者之間、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之間、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與投資者之間的橋梁和信息中介,使金融市場相關信息能夠更加及時、更加准確地傳遞和傳播,為進一步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透明度和維護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作出其應有的重要貢獻。

⑸ 傳媒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改變。

傳媒的影響

1、首先,在人們平日的生活中,人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大眾傳播媒介,成為人們的娛樂消遣對象,人們正因此而改變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使得人們減少了選擇各種文化的機會。大眾傳媒不知不覺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時間安排,干擾了人們對其他文化的選擇。

2、其次,大眾傳媒由於傳遞單一的文化元素,削弱了人們的思考能力。大眾傳媒的即時消費性致使它不可以深度闡釋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它把原先的理念和觀點模糊掉。

3、大眾傳媒作為新時代的一種文化形態,對人性的重新結構產生重要的影響,使得個體得到充分發展,從而可以促進流行文化的合理發展。因此,把握大眾傳媒對流行文化影響的整體脈絡,不僅有利於文化的共榮,更有利於人類文明的進步。

(5)傳媒對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傳媒發展現狀

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傳媒業開始與世界接軌,一些國家的大型媒體試圖通過各種渠道入駐我國局部地區,許多跨國傳媒集團迅速形成。

在傳媒子行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之下,集團化融合使各傳媒產品重新包裝,相互轉化,融合發展,這不僅可以使整個傳媒業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也促使傳媒市場趨於集中,衍生出許多大型跨媒體傳媒集團。在我國傳媒業實行集團化改革過程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集團化過程中,打通各傳媒行業的交叉點,基於大數據平台的聚合,結構布局的調整加快了傳媒資源整合的步伐,趁勢發掘優勢資源和潛在資源,並形成強強聯手的資源優化配置,尋找到了新的價值拓展維度,為傳媒業開拓了新的發展前景。

⑹ 新媒體對經濟 文化 社會生活的影響及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新媒體為我們的學習 工作和生活服務

注重對人文素質的培養
當代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和專業素質。其中道德素質包括政治立場、個人品質和職業操守;身體素質包括生理、心理的健康狀況;專業素質特指在各自專業領域內的水平和能力,這些一般都能為人們所重視。而人文素質則往往被視為抽象的概念而被忽略。
其實,人文素質在人才的綜合素質中具有靈魂的作用,它對人才的人格、人品鍛造,乃至於形象氣質的陶冶,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新聞傳播工作者而言,因其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巨大,人們對其關注的程度也尤為深刻,所以在人文素質的要求方面,比其他社會成員要求更高。②
新媒體因其傳播方式的互動性與快捷性、傳播內容的龐雜性和開放性,對從業人員的人文素質修養要求更高。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網路上許多內容,甚至是大的網路媒體所報道的新聞、傳播的信息,涉及當事人的隱私,醜化甚至妖魔化當事人,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這有職業道德缺乏的因素,但人文素質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過於強調對技術的掌握與運用,培養出來的人才對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缺乏了解、毫無感情,缺乏對人文社科知識的廣泛涉獵,沒有鍛造健全的人格體系。這樣的人充斥的媒體,必定是一個沒有深度、沒有發展前途與發展潛力的媒體。

注重對新聞專業素養的培養
與人文素質一樣,專業素質也是培養新媒體人才必須重視的一個方面。
作為新聞教育機構,當前各個新聞院系對於新聞專業素養的培養是十分重視的。
目前,大部分新聞教育機構的新聞專業教育,基本上是建立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之上。雖然媒體都有相通之處,傳統新聞理論對於新媒體也有指導意義,但新媒體畢竟是新興事物,有著與傳統媒體不盡相同的特點,自然,對於新聞專業素養的培養也有區別。當前,必須要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繼承傳統新聞專業培養模式,又符合新媒體特點的新型新媒體專業素養。

注重對職業道德、黨性原則的培養
新媒體,首先是媒體,要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而由於我國傳媒的特殊性,還要堅持黨性原則。
新媒體有開放、便捷、匿名等特性,這些特點,決定了新媒體的獨特魅力和作用,但與此同時,也使得媒體從業人員更要堅持媒體職業道德,做好把關人,防止大量的垃圾信息甚至有毒信息流行。
由於新媒體的這些特點,加之媒體間競爭的慘烈,新媒體紛紛採取各種手段搶占傳媒市場,吸引受眾眼球。其間,不可避免地會「擦槍走火」,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有的媒體甚至會主動炮製出一些不良信息,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與傳統媒體相比,國家對於新媒體的管制較為開放,許多新媒體也具有民營及外資背景,因此,裡面的許多人員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淡漠,不能夠用正確的輿論來配合黨和政府的工作。這些現象雖然只是出自個別媒體從業人員,但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新媒體教育過於側重技術培養,而對職業道德培養關注不夠。

注重對多種新媒體應用的培養
所謂新媒體,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並不是指一種媒體。除了網路以外,還有手機媒體、高清電視、數字廣播、圖文電視等各種新媒體類型。
但當前,我國的新媒體教育,基本上局限於網路新聞教育,人們一說起新媒體,也基本上把它與網路畫等號。缺乏對於其他類型的新媒體的了解與體認。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網路媒體方興未艾,其他新媒體形式也是蒸蒸日上,比如手機電視,隨著3G的全面鋪開和CMMB的商用,手機電視開始一步步為大家所熟識,顯示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但目前,基本上還沒有哪家新聞學院開設有關課程,涉足此類媒體的傳媒人多是半路出家,此類媒體對於專業人才需求較大,因此,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注重對新媒體人才的長期培養和知識更新
新媒體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媒體類型集合。當前的新媒體人才培養過於注重對人才的一次性培養,學生畢業後,便與己無關了。實際上,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和不斷變動,使得媒體從業人員剛學到的知識,不長時間就落伍了,必須不斷學習,跟上媒體發展的步伐。
新聞教育機構應該採取靈活多變的形式,根據當前新媒體的發展特點,把握媒體發展的最前沿,積極開辦各種新媒體培訓班,為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
上面所提的這幾個問題,都是當前新媒體人才培養中所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妥善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會有利於媒體教育機構的進一步發展,而且會促進整個新媒體行業的大發展與大繁榮。

⑺ 媒體對經濟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體現在 1 媒體對經濟具有指導性 引導性的作用
2 媒體對經濟有監督性 制約性
3 媒體可以宣傳經濟 可以讓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4 媒體互補經濟
5 經濟也可以促進媒體的健康發展

⑻ 如今的經濟形勢對媒介的發展會有什麼影響呢

金融危機:新媒體與數字營銷機構
@2008-10-31 14:29:39 分類:行業觀察專欄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已逐漸轉化為金融危機並進而發展為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引發了全球性的恐慌。到目前為止,危機更已從金融領域向實體經濟擴散,經濟衰退也正在逐漸向新興市場蔓延,可以說,金融危機已轉化為經濟危機。危機的陰影已經影響到各個國家的金融、房產、汽車、媒體等各個行業。危機的浪潮撲面而來,已經將你我裹挾其中,不能夠正視這場危機,並預做准備,我們將陷入危機而不能自拔。

我們針對本次經濟危機對於中國新媒體及網路廣告代理商等數字營銷機構的影響,對北京新意互動高級策略分析師焦向軍進行了采訪。

一、經濟危機與新媒體

本次經濟危機的影響已經涉及到各個行業,就媒體行業而言,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無法獨善其身。僅在網路進行簡單搜索,就可以看到危機相關資訊比比皆是:

1.摩根大通公司的分析人員預測,美國經濟放緩之後,哥倫比亞公司的廣播業務收益有可能下降2%至6%,而伯恩斯坦公司的經濟專家則估計,一旦經濟衰退,哥倫比亞公司每股股票的收益可能遭受20%的重創。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已經削減了部分經營項目支出,一些燒錢的項目經費也被壓縮。

2.經濟專家認為,迪斯尼公司的股價在經濟放緩後可能收縮12.3%,原因在於迪斯尼公司21%的經濟收益來自廣告收入,另有約25%來自主題公園營業額,而這兩項收益隨時會受旅遊產業效益波動影響。花旗投資的分析師近日則將迪斯尼股票定級為「售出」。

3.瓦喬維亞證券本月發布的報告中預計,2009年投向雜志的廣告支出將減少2%,投向報紙的廣告支出將減9.8%,較此前預期有所惡化。

4.10月13日,俄羅斯記者聯盟發言人稱,此次經濟危機最受打擊的是俄羅斯媒體行業,廣告投放量正在急劇縮減。

5.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最新的調查顯示,由於各國企業都削減了IT及廣告開支以應對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在線廣告業務在經過連續五年的高速發展後,有可能在2008年停止增長。

6.據報道,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上半年英國廣告市場整體支出同比下降0.7%,美國金融服務業的廣告支出同比下降27%。

7.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明年將不再增加全球廣告預算。

8.WPP Group旗下傳立媒體(Mindshare Asia)首席執行長阿舒托什斯里瓦斯塔瓦(Ashutosh Srivastava)說,縮減下來的支出將流向數字廣告、直銷和店內促銷等廣告途徑。在廣告開支受到限制的低迷時期,人們就會將資金轉向更直接、也更為可測的領域。

簡要分析:

1.本次危機起源於金融危機,對金融行業的影響更深,從源頭上減少了新媒體獲取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部分盈利模式尚不明確、尚未獲得盈利、運營成本較高的新媒體面臨生存危機。與此同時,經濟危機背景下,未來各行業整體營銷推廣預算將呈大幅萎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新媒體廣告收入將受到影響,新媒體行業將面臨洗牌,優勝劣汰不可避免。

2.本次危機對於不同行業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由此,相對應的媒體所受影響也不同,例如,主要廣告來源為金融、房地產、汽車、乳品等行業的媒體,所受影響就比較大;反之,主要廣告來源於醫葯、醫療等行業的媒體所受影響則較小。

3.不同媒體因自身特性的不同,所受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網路、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媒體所受影響都是有差異的。就金融風暴爆發後月數據資料顯示,網站點擊率、電視收視率均有上升,媒體的不同表現將影響到廣告主媒體投放的變動。

二、經濟危機與網路廣告代理商等網路營銷機構

本次危機對於網路廣告代理商等機構的影響也已經在全球范圍體現出來,就中國來說,已經有不少廣告主表示2009年度將壓縮營銷推廣費用,而壓縮的比例高達20%-30%,這必然對網路廣告代理商等網路營銷機構帶來極大影響。在互聯網搜索到的幾條簡要資訊如下:

1.俄新社10月13日報道稱,俄羅斯記者聯盟組織及媒體與民眾社會發展中心負責人伊格爾•雅克文科接收采訪時說:「通過廣告市場,傳媒領域被波及得最快也受打擊最嚴重。數百家公司已經破產,主要都是從事廣告業務的。」

2.實力傳播7日公布的報告預計,今年和明年全球廣告市場的增幅在4.3%和4%,今年6月份其預計增速還分別為6.6%和6%。金融危機對發達國家的沖擊在廣告市場上有直接的反映,增速放緩幅度最大的地區在北美和西歐。

3.業界人士稱,盡管全球各大網路廣告主仍在增加廣告開支,但相應增速已經開始放緩,這種現象在美國、英國表現尤為明顯。英國市場研究公司 Enders Analysis分析師伊恩•莫德(Ian Maude)對此表示:「美國金融危機對網路廣告的影響超過了人們預期。與數年前相比,全球網路廣告產業將面臨嚴峻挑戰。」以英國為例,在該國每年廣告支出中,20%為網路廣告,該比率居全球第一。以收入為標准,英國每年網路廣告銷售額約相當於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三國的總和。莫德認為,盡管英國今年網路廣告收入增速仍有望達到18.5%,但該增幅卻不及2007年的一半。他表示,在英國今年新增長網路廣告收入中,絕大部分將流向文本搜索廣告。換句話說,顯示廣告業務將受到重大打擊。

4.高林斯特(Collins Stewart Plc)稱,美國互聯網廣告產業未來兩年將因金融危機損失67億美元銷售額。包括從通用汽車到Simplexity在內的大小客戶都削減了廣告預算,美聯銀行等一些金融機構甚至「人間蒸發」了。

5.對亞洲廣告客戶的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大多數企業預計他們的廣告預算明年將會下降,其中四分之一預計將比今年下降20%以上。在這項調查中,咨詢機構北京勝三公司(R3)調查了50名營銷經理,他們負責的年廣告支出總額超過了30億美元。勝三公司負責人格雷格保羅(Greg Paull)說,上兩周發生的事件重創了廣告客戶。即使在典型的成長型市場,如中國大陸和台灣,明年的廣告支出也將大幅下降。

簡要分析:轉危為機——網路廣告代理商生存之道

1.經濟危機將導致相當部分企業銷售不暢、競爭加劇、企業間的並購等,部分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由此,廣告代理商將面臨失去部分客戶、企業壓縮營銷推廣預算的困境,廣告代理商之間的競爭將加劇,競爭格局也將產生變化,優勝劣汰不可避免,部分廣告公司將從市場消失。

2.網路營銷機構面臨營銷的「危機」。危:企業整體營銷預算勢必壓縮,這也會波及到網路投放。機:但與此同時,企業更需要將有限的預算花到更有效、更精準、更便於測量的方向,由此,網路營銷機構需要強化對於網路媒體與消費者,以及對於新的媒體和營銷手段的研究和分析,主動適應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市場變化,贏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3.傳統廣告、網路廣告等營銷手段的應用會相對減少,搜索引擎營銷等能夠更加精準鎖定目標受眾的營銷手段將獲得市場機會,網路廣告代理機構需要抓住市場機遇,主動予以適應和調整。

4.未來一年,受制於市場競爭、產品銷售壓力,以及企業營銷預算的壓縮,企業廣告投入的重點將側重於能直接帶動產品銷售的產品促銷類廣告等。

5.從整體而言,企業營銷推廣預算將會被壓縮,在此前提下,網路營銷機構從單一客戶處所獲得的收入將會減少,同時,由於企業整體投放萎縮,即使企業將投放方向更側重於在精準營銷、產品廣告等方面的投入,營銷機構所獲得的銷售額同樣也會降低。所以,網路廣告、公關公司等營銷機構需要重新審視自身與外部環境,調整經營策略,強化客戶開發,由策略調整及客戶的增加等方向增加營業額,保證自身發展。

⑼ 求「WTO對傳媒經濟的影響」

傳媒經濟是經濟學科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當前,傳媒業戰略性改組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正處於關鍵時期,如何使媒體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推動傳媒產業戰略性布局調整與媒介集團組建,加速產業結構的順利調整升級,協調解決我國國民經濟運行與媒體發展面臨的體制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是當前經濟理論界、政府部門和媒體自身十分關心的重要課題。近幾年來,國內媒介集團在對外開放壓力和時代挑戰的大背景下發展十分迅速,並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僅概略闡述傳媒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傳媒經濟的影響因素,傳媒經濟的擴散與經濟增長的互動等採用經濟計量模型,利用媒介產業1980~2000年的數據對傳媒領域和GDP的關系建立經濟計量進行實證分析。

[關鍵詞] 媒介 經濟 增長

ABSTRACT: Media economics is a new study field of social economical knowledge. In resent years, there are many studies about it and rapid progress of content in civil. Because of the short study time, there are not only many immature science opinions on demonstrational studies, but short of the extent on aspect of theory. This article has no intention of involving all fields of media economics, just expound several issues about the procing process of the media economics, the driving source of economics progres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a economics, the pervasion of the media economics, the instrial structure of the media instry, the instr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 on. It aims to get the superficial understand on the media economics, and to activate the more studies and analysis.

KETWORDS: Media Economics Growth

傳媒經濟及其影響因素

信息產業作為21世紀的主導產業和世界經濟走向的決定力量,正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改變著世界經濟發展的面貌和發展模式。事實表明,隨著我國現代化的發展,作為信息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媒介傳播產業的規模在不斷壯大,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媒介產品亦成為當代人們消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媒業的發展狀況代表著傳媒經濟的變化規模,從1990年到2000年,媒介規模連年增長,媒介產業經濟收入由150億元增加到2031億元,從占國內國民生產總值的0.9%遞增到3.1%。傳媒產業已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成為促進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把傳媒經濟在整體上作為宏觀經濟分析的主題,使我們有點超越目前國內宏觀經濟分析的立場。其時,傳媒經濟作為我國特殊產業領域的經濟形態,在近期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已發展成為宏觀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媒經濟的產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鏈,是一個有組織的過程,這個過程產生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傳媒經濟比起任何屬於特定社會群體經濟形態來看,更為擴散又更為復雜。它是以社會經濟周期在穿越不同的市場層次時所塑造的經濟模式為特點的,傳媒經濟在媒體的內部與經濟實體外部起作用。二十世紀40年代,申農的資訊理論(1948年)、維納的控制論(1948年)和貝塔朗菲的系統論(1968年)確立了現代信息傳播工業的經濟理論。以報紙為代表的印刷媒介和以電視為代表的電子媒介使生產領域發生了巨大變革,極大提高了生產率,促進了經濟增長。

西方文化工業理論提出作為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之一的文化工業,大眾傳播是經濟增長和現代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但究竟是何種媒介因素影響經濟發展,一直是國內外學者關心並努力探索的問題。圍繞著傳媒經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問題,國內外學者們提出了三種基本模式:

技術推廣模式 這種模式將傳媒經濟發展的動力歸結為傳播技術的發明,認為近現代科學發現和傳播技術發明創造了社會新需求。傳播技術推廣創造新的社會需求,同時推動著經濟活動的發展,該模式無論是從歷史發展角度上,還是從社會實踐的表徵上都是正確的。

市場拉引模式 市場拉引模式將媒介市場的動力歸結為市場的需求。 社會的習慣、消費水平及消費結構決定著媒介產品的方向,從市場消費結構方面向媒體提供信息,媒體便根據市場需求信息來研究製作新的媒介產品。

N-R關系模式 社會需求(N)與媒介資源(R)作為決定傳媒經濟發展的兩個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主題,傳播活動刺激社會需求,社會需求的增長使媒介經營資源緊缺,此時,就會刺激傳播活動解決媒介市場資源創新的緊缺問題。一旦成功,經濟便會得到促進和發展。樊綱教授提出了用體制結構系數——社會需求和媒介資源的產出比——來表示市場化的過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由此可以認為,社會需求與媒介資源這兩個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主題是引起媒介發展的客觀動力源,同時也是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

傳媒經濟對經濟的內推和牽引

媒介傳播是有組織的和制度化的系統安排,是為有用信息的生產和交換而創造出來的,將經濟思想延伸到媒介領域是對信息傳播現象從其物質和社會表現上做出的經濟過程,這個過程排列在至關重要的經濟活動關聯與擴散中。

因為,社會發展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各種各樣潛在的消費慾望凸顯出來,社會各種需求也在激增。在原有龐大的消費群中,這些需求顯露不足或暴露不明顯,但如果一旦媒介引出人的意義欲求,並把滿足某種需求的可能性顯示出來的時候,媒介傳播意識的需求便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推動力,甚至是社會日常產品「流行趨勢」的「助推器」,是經濟發展的「內推力」,二者對經濟都起著巨大的助力作用。

圖:信息傳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年度 實際GDI 改變 實際IT 改變 IT對實際增長的貢獻率

1991 6069.1 -48.7 359.2 12.2 --

1992 6199.7 130.6 392.7 34.0 26.0%

1993 6338.2 138.5 421.9 28.9 20.9%

1994 6596.5 258.6 472.8 47.6 18.4%

1995 6768.2 171.4 554.1 70.3 41.0%

1996 6982.7 214.5 679.9 74.4 34.7%

1997 7448.0 265.3 775.4 75.2 28.3%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1999年)

影響傳媒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包括政府的傳播政策導向與對建立意識形態的控製程度;社會大眾文化的狀況;社會資源的緊缺程度;市場化程度;競爭狀況;規模的大小和創新能力的強弱,這些都是影響媒介經濟的重要因素。

實現傳媒經濟利潤最大化的途徑也很多。但若從長遠發展和媒介運營擴展實力的角度來看,發展媒體集團,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人員成本、跨媒體經營、開發新媒介和新的消費市場是擴大傳媒利潤的基本途徑。在媒介市場投入資源強度的速度達到一定程度後,創造了社會需求,伴隨而來的是信息資源流動帶來的效益。

在我國,政府的支持(獲得政府對宣傳部門採用各種優惠政策)對傳媒本身發展起很大的作用,例如稅收政策,財政支持政策,產業調整政策,媒介集團化政策,這些無疑都起到鼓勵和發展傳媒經濟的作用。這種政府資源的條件,是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的表現,也是經濟發展的結果。

傳媒領域的市場結構與市場競爭的狀況直接影響媒介發展的速度。在西方傳媒經濟學中,媒介市場的格局有自由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但哪一種市場形態對媒介市場起積極作用,眾說紛紜,並且觀點各異,有的甚至大相徑庭。據我國現實的媒介市場情況分析,認為不同的市場形勢對媒介市場傳播有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完全靠國內經濟市場和產業屬性所決定。但我國不同特點的媒體,也存在某些特殊情況,但作為一個產業構成,應該適當集中,從而有利於這個行業提高應對外部力量,得以盡快發展。

媒介刺激與經濟增長

媒介刺激對經濟增長的核心是為社會帶來高附加值。通過理解媒介對經濟的推動與宏觀波動的影響,其漸進式過程:一是傳媒經濟發展也是「經濟極」延伸。二是表現刺激資源的多級延伸,包括必要的政策功能和滿足程度的調整。三是擴展新的媒介功能,也包括媒介產業化、集團化程度的提高,有效刺激如全面放開媒介市場的製作,市場覆蓋,控製程度的措施等等。

在知識經濟時代,大眾傳媒將扮演著多重角色: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載體之一,大眾傳媒是信息傳播的主力軍,並且大眾傳媒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大,對社會生活的參與程度將達到一個更新的層面,成為人們獲取和傳遞新聞的最主要渠道;大眾傳媒又是信息產業的生力軍,傳媒走產業化、集團化道路,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

正如社會生產里可以強制生產關系發生變革一樣,任何一項有效的經濟增長極,都不同程度地改變人們的認識,乃至觀念和行為,如何實現增長的有效共享,要組織推進媒介集團化與多媒體優勢互補的聯合、並購、股份制方式的重組,以期適應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組織結構與方式。因為,不論怎樣方式,凡超越了媒介產品的初始階段就一定刺激經濟,並被視為經濟成果,因此,也就表明媒介活動已經有了商品或者經濟行為。而且是成功的商品和經濟行為。這里沒有其「資本運營」對傳媒經濟環境的直接作用和加速,但也是商品和信息有效流動對傳播經濟行為的推動手段。

媒介刺激對經濟增長為社會帶來高附加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支配收入中媒介消費(c)、媒體資產(s)、媒體總量(d)之間的比例。最上面的線是消費,中間的線是總量,最下面的線是資產。

首先,社會消費結構中文化(精神)生活消費在國有經濟成長總需求下呈膨脹性的增長;

其次,放鬆媒體管制對媒體市場造成沖擊,圖書、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機構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市場效應,這種效應是擴張性的;

第三,目前,媒體部門在投融資管制的情況下進行體制外資本運作,導致媒體部門的資本積累和資本效率升高,媒介集團的擴張能力隨之加強。

媒介集團對經濟刺激的有效性,是傳媒經濟研究媒體產業化、集團化研究的基本構築。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發動機」,國內消費需求旺盛,再加上我國經濟多年持續的經濟增長並加入世貿組織所帶來的樂觀的經濟前景,使得傳媒經濟在近年持續在整個國民經濟增長中位居前列。

中國對於傳媒行業在涉外政策上,有諸多限制,外資傳媒並不能明目張膽以直接投資控股方式,介入國內媒體市場,但加入WTO,意味著中國在5到10年間將會更開放,媒體產業的適度放開,令海外媒體集團蠢蠢欲動。國內媒體開始警醒並進行改組改革,境外媒體也躍躍欲試,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布局的機會。

中國傳媒蘊含巨大發展機遇。國際最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知名的管理顧問機構普華永道預估,全球娛樂與傳媒產業未來5年內將以每年7.2%的速度增長,而中國未來5年傳媒產業的成長速度,約是世界增長率的3倍。根據著名的媒體研究機構AC尼爾森公司的調查,中國內地2001年媒體廣告總量達112億美元,在亞太地區列第一,是澳大利亞總廣告量的3.7倍,年成長率為15.8%。

媒介傳播與經濟發展

任何一個產業組織都具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媒介傳播價值的外在表現是為社會提供有效信息服務,並在服務中獲得利益。

傳播活動提供有效服務的提法是市場法則的作用,媒介產品不只是為政府提供了有效服務,任何有效形式都必須由接觸媒介信息的市場來認定。通過對經濟、文化、政治的有效服務與媒介價值的認證,這也是現階段媒介產品商品化和產業化的理論認定。

推測媒介傳播與經濟發展的動態關系,把握當前我國傳媒經濟和經濟走勢,根據數量經濟學理論模型可以得出:

這里,K和Y分別代表媒體存量和產出水平。下標t表示即期,t-1表示前期。符號「 ^ 」代表「增長率」。上面的計算公式可以幫助我們來探討我們所估計出的經濟增長率與傳媒經濟-產出比率增長率之間的那個經驗方程對傳媒經濟形成速度的含義。

信息化社會期待傳媒經濟創造更高的社會需求,並成為基礎產業。目前以媒介資源滿足需求的能力會同經濟規模所獲得產業協同,考慮到媒介傳播的國際化發展,媒體間的差異也可以因文化或者資本力量進行區域組合,有利於媒介產品的因勢利導,利用更廣泛的資源進行合作,打破原有媒介傳播形態,以利於更大范圍內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媒介產業化是媒介產品商品化的全過程。媒介產品的有效傳播,可能是區域媒體之市場搏奕,更可能是區域經濟之搏奕。因此如果WTO規則促使實現本土媒介國際化的國際資本及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的實現時,就不僅僅是媒介產品受益,媒介產品商品化、產品化、國際化的未來道路,亦對媒介產業發展、媒介產品有效實現商業化、產業化、國際化方向作出貢獻。

通過媒介產業化和「資源整合」這一過程,其不再強調某一媒介產品的轉化過程,而是商品化的媒介產品推向成熟,穩定,大批量工業化生產以滿足文化、經濟、政治等屬性的過程。因為媒介產業化採用了「主動」的市場經濟規則,強化了主動競爭中保持市場位置的選擇。產業化的核心仍然是文化商品的使用價值,隨著社會經濟由生產向營銷的轉變,物質商品的文化價值也大比例的增加。

媒介產業化在我國的基本實現,是積極響應社會需求的積極表現,通過媒介產業促進其經濟發展,並形成一支強大的產業隊伍,構成國家經濟不可分離的部分,其結果,是經濟「增長波」持續產生,進而得以延伸。產業化需要媒介產品商品化帶來的高附加價值,而逐漸具備單靠產業化形成有極大推動的有效擴散,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型和軌道的重要體現。

經濟增長迅速的發達國家也強調密集的傳媒經濟的重要性,以至於這些經濟有時被認為代表了一種新形式的「媒體資本主義」。我國傳媒經濟面臨緊要解決的問題,是需要能夠打破意識形態分界的觀念,傳媒經濟研究為這種表面上的經濟趨同提供了更加深刻的概念基礎。然而,真正的經濟發展需要的不是膚淺的陪襯,而是具有強大說服力的基礎和理性預期。這種挑戰依然存在著。

結 論

●傳媒經濟正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從更多的靠政府政策主導和財政撥款的發展階段向由政府的政策和市場活力共同推動的傳媒經濟增長的階段跨越。

●只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並抓好落實,同時順應經濟形勢發展,適時適度微調,進一步搞活媒介集團,發揮市場積極作用,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傳媒經濟就可以保持目前的良好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The Centr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World Development: Trades and Prospects",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New York, 1988.

〔2〕The Centr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World Development: A Re-Examination",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1978.

〔3〕The Centr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World Development: The Third Survey",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1983.

〔4〕(英)尼爾·胡德、斯蒂芬·揚:《跨國企業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4年。

〔5〕雷蒙德·弗農、小路易斯·T·威爾斯(1986):《國際企業的經濟環境》,上海三聯書店1990年。

〔6〕羅伯特·希爾:《尼克松以後的美國:多國公司時代》,商務印書館1977年。

〔7〕Roy Hofheinz, Jr. & Kent E.Calder: The Eastasia Edge, American Basic Book Corp.1982.

〔8〕P.J.Sheehan, Nick Pappas & Enjiang, Cheng(1994) :The Rebirth of Austrialion Instry, Centre for Strategic Economic Studies, Victoria University, September 1994.

〔9〕R·J·格里克曼、D·P·伍德沃德(1989):《新競爭者:外國投資者正在如何改變美國的經濟》,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

[10]stephenLacy,Ardyth B.Sohn《Media Management:A Case book Aproach》。

[11]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Publishers, Mahwah ,New Jersey, London

[12]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3]《世界傳播概纜》洛特非.馬赫茲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99年9月。

[14] The mass audienc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5] Media Management Review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6]《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馮建三著, (台)遠流出版公司。

[17]《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G.COMSTOCK著,鄭明椿譯,(台)遠流出版公司。

[18]謝千里、羅斯基和鄭玉歆,1995,「改革以來中國工業生產率變動趨勢的估計及其可靠性分析」,北京:《經濟研究》,第12期,第10-22頁。

[19]A.Young, 2000, 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ssachusett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CXV, Issue 4(Number).

⑽ 媒體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媒體被譽為是國家三權分立之外的第四種權力,它由以下四個信條構成:(1)新聞媒介擺脫外部干涉;(2)新聞媒介為實現「公眾知情權」服務;(3)新聞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4)新聞媒介客觀公正地報道事實。毋庸諱言,這種以新聞自由為核心的新聞價值觀是為現存社會秩序服務的。
新聞媒體與社會共生並相互促進,媒體的作用在於樹立公共意識、宣揚自身所代言的政治勢力的的基本立場、監督政府、代表公眾發聲、倡導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對全社會的思想碰撞做基本的導向(抑惡揚善)等等。
通過媒體,社會發展的問題才得以充分暴露,使其被決策者提上議事日程並獲得解決的機會;
通過媒體,決策者和智囊團的意見最終傳達到千家萬戶,而近幾年來流行的民意測驗則可以將民眾關於決策項目的建議和意見反饋給政府和管理者,政策通過這樣的博弈更加趨於雙贏,每個人都能為自己代言,這對於形成一個持續性、高效型的政策很有裨益;
通過媒體,政府被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預算、績效等各項指標都更加公開透明,極大地遏制了官僚化、平庸化、低效率、高貪腐等行政弊病,改善了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同時約束政府更加偏重於服務而非管制;
通過媒體,可以將一個社會最終極的價值理想加以大肆的宣傳,如美國側重於宣揚民|主、自|由等價值觀,而中國側重於宣揚共|產|主|義、和諧社會等意識形態,當一個國家面臨空前的信仰危機的時候,就會開動媒體這架宣傳機器,將聲音放大、放廣,媒體的這一作用需要區別對待,利弊都是有的。
通過媒體,某些利益集團藉此渠道實現自己的目的,各種財團、聯合會藉由資助媒體,使得媒體被染上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派別,如台灣的泛|藍和泛|綠兩大陣營,各有自己旗下的媒體,他們當然也都具備著媒體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和職業熱忱,但是一旦扯上政|治這個話題,就會各為其主,殊死搏鬥;
通過媒體,將黑暗的事件、人民所遭遇的各種不公的待遇訴諸報端和影音媒體,更多的人了解事實,並向主政者施加壓力,以求改進和革新,盪滌社會的污垢,使人們的思想煥然一新,督促人們熱愛思考,鼓勵獨立和創新的意識,致力於在全社會培養有擔當、有抱負、有思想、有能力的公民,最終形成良性發展的公民社會。

希望我的答案另您滿意!

閱讀全文

與傳媒對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