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如何理解國內生產總值(GDP)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所包括的經濟意義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
對這個概念還須進一步作幾點說明:
(一)國內生產總值是SNA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
(二)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
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為:
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為消費、I為私人投資、 CB為政府支出、X為凈出口額。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2. 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區別,所反映的問題哪些不同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等於 國內生產總值 除以 人口
就拿我國來說,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內值已經是世界第三容位了,很快就要超過日本了,說明我國的綜合國力很強大,所以我國有飛船火箭原子彈,在世界上說話也擲地有聲,政治影響力大。
但是我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上只能排100位左右。說明我國的國民的素質還有待提高,生產力還需要發展,生活水平也不高。
和老百姓關系密切的還是人均水平,像歐洲的小國,他們國內生產總值和我們差一個數量級,國際影響力差遠了,可是中國人還是擠爆了頭去移民,因為生活水平高嘛。
3. 為什麼說人均GDP是一個國家衡量經濟發展的最佳指標
第一,GDP指標是反映國民經濟發展變化情況的重要工具。首先,GDP增長率是描述經濟增長情況的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世界上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不關心經濟增長,國為沒有經濟的適當增長,就沒有國家的經濟繁榮和人民生產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國政府的統計部門都把GDP增長率作為描述經濟增長情況最重要的綜合性宏觀經濟指標。 第二,GDP指標是描述經濟規模的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是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當然,經濟規模與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並不是對等的。在同樣的經濟規模下,國為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以及經濟增長的潛力不同,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存在較大差距。但是,沒有一定的經濟規模,就談不上有經濟實力,也很難在國際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GDP指標是描述經濟結構的重要標志。經濟結構始終是經濟發展中的關鍵環節。許多重要的經濟結構,如產業結構、消費需求、地區經濟結構等等,都是通過GDP來描述的。目前,我國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地區經濟結構都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如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比重偏低,需求結構中消費需求比重偏低,地區經濟結構中中西部地區比重偏低,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通過GDP反映出來的,它們是制定經濟結構調整戰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第四,GDP指標是描述價格總水平變化的指標。國際上通行的描述價格總水平變化的指標有兩個,一個是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描述的是用於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另一個是GDP縮減指數,它描述的是所有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即除了用於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外,還包括用於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存貨變動和進出口的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CPI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GDP縮減指數也很重要,因為它反映的價格變化更全面。 第五,GDP指標是對外交往的重要指標。一個國家承擔國際義務的輕重,享受優惠待遇的多少,以及在國際社會發揮作用的大小,往往和這個國家的GDP有密切的聯系。例如,GDP和人均GDP是聯合國確定其成員國承擔聯合國費用、維和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世界銀行確定其成員國享受優惠待遇的重要指標。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確定其成員國發言權時也要重點考察這一指標。 客觀地說,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之一」的經濟總量指標GDP在歷史上曾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這三個主要的宏觀經濟運行指標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是一國經濟及其景氣周期、經濟健康與否的最重要依據,因而它至今都是國際上用來衡量所有國家與地區經濟表現的通用標准。 但是,當人類邁入了21世紀後,以GDP作為衡量經濟運行狀況的標准卻日益顯現出其片面性和滯後性。GDP指標只考慮經濟總量的增長,而沒有將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使用狀況考慮在內,並且沒有剔除對環境和生態破壞這一因素。目前很受關注的由美、德兩國作者合著的《四倍躍進》一書,對GDP曾這樣描寫道:「鄉間小路上,兩輛汽車靜靜駛過,一切平安無事,它們對GDP的貢獻幾乎為零。但是,其中一個司機由於疏忽,突然將車開向路的另一側,連同到達的第三輛汽車,造成了一起惡性交通事故。『好極了』,GDP說。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救護車、醫生、護士,意外事故服務中心、汽車修理或買新車、法律訴訟、親屬探視傷者、損失賠償、保險代理、新聞報道、整理行道樹等等,所有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職業行為,都是有償服務。即使任何參與方都沒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還蒙受了巨大損失,但我們的『財富』———所謂的GDP依然在增加。」 在GDP日益顯現其不足的情況下,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推出新的經濟運行指標,力求將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率等因素考慮在經濟運行狀況中。然而在中國,GDP增長率目前依舊是考核官員的最重要標准。各地官員為了提高GDP以實現政績,很多時候不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上馬各類所謂的「開發區」、「工業區」等項目,不僅造成了濫佔耕地等環境問題,而且經濟效益也微乎其微。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GDP的「虛假繁榮」,但就其質量來說,很可能出現《四倍躍進》中所描述的情況。 在世界各國紛紛採用更加合理的經濟運行指標的情況下,依舊堅持「唯GDP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且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唯GDP論」的第一個危害在於,它沒有意識到,GDP的增長在一些情況下還會帶來社會財富的減少。比如說,當年的大水災引發了巨大災後重建需求,推動了GDP增長,但實際上社會財富卻是絕對的減少。再比如,在許多地方是一任領導,一任工程。班子一換屆,工程可能就沒人收尾,投入了資源,增加了GDP,卻沒有任何收益。而農村征地和城鎮拆遷中發生的許多問題,實際在很大程度上也與當地政府官員在這方面的觀點錯誤有關。「唯GDP論」的第二個規律在於它為短期目標往往犧牲長期利益,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根據一份對蘇州引資情況的調研通報,這些年蘇州由於外資大量進入,經濟發展很快,而代價是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消耗4000畝土地,以目前14%的增長率發展速度來看,到2020年蘇州工業用地就沒有餘地了。這實際上就是將當前的GDP建立在透支未來的基礎上。「唯GDP論」的第三個危害在於:在追求總量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往往就容易忽視結構的平衡。 國內湖州市就率先取消GDP指標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它摒棄了幾十年來「唯GDP論」的片面做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多考慮到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 人均gdp說明了什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內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容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5. 1.如何理解國內生產總值(GDP)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所包括的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
對這個概念還須進一步作幾點說明:
(一)國內生產總值是SNA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
(二)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
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為:
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為消費、I為私人投資、 CB為政府支出、X為凈出口額。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6. gdp總量人均gdp gdp增長率反映著什麼
GDP總量反映著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人均 GDP則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而GDP增長率反映的是一個時期到下一個時期GDP百分比的變動。
(一)GDP總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GDP是指一個國家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GDP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所以,GDP總量大小,反映著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品和服務產出能力的大小,反映著一國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二)人均 GDP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人均GDP狀況,決定著國內每個居民的平均購買力,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所以常常作為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
(三)GDP增長率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同年度總體經濟狀況變動的情況。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可以說,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變化的一個晴雨表。
7. 人均 GDP 能反應真實生活水平嗎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小編覺得GDP可以說反應了人民的真實水平,也可以說沒有,畢竟每個人的真實水平是不同的,細小的誤差也是有,只能說GDP只是籠統的說出了現在社會的生活水平,真實性是稍微低點,但是還是可以顯示的出來生活的真實性。
8. 人均GDP是什麼意思
人均復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制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9. 什麼是人均gdp 人均gdp的意義作用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人均GDP的意義:
一、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二、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三、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