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信用經濟發展環境

信用經濟發展環境

發布時間:2021-02-07 15:35:18

A. 信用經濟的特點是什麼

信用經濟是貨幣經濟的一種形式。在西方國家通常被籠統地稱為貨幣經濟信用是商品和金融交易的一種交易方式,在這種方式下,交易者通過債權債務的建立來實現商品交換或貨幣轉移。人類社會交易方式經歷了實物交換、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和靠信用完成交換三個發展階段,因此,信用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所產生的一種經濟現象。
信用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含義。經濟學意義上的信用即借貸活動,是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存在的條件下,債權人以有條件讓渡的形式貸出貨幣或賒銷商品,債務人則按約定的日期償還借款或償付貸款,並支付利息。
商業信用是信用發展史上最早的信用方式,人們通過所謂「賒賬」,即債權債務關系的建立和消除實現商品的交換,商業信用在生產和流通的連接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加速了商品的生產和流通。隨後信用超出了商品交易的范圍,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本身也加入了交易的過程,產生了以貨幣為借貸對象的信用活動,資本借貸市場即是貨幣信用發展的產物。
貨幣不僅為普通商品交易提供了一種准確的衡量手段,同時也使借貸活動得以簡化,並通過借貸活動將貨幣資本化。貨幣借貸在社會發展的多數時期都存在,但是只有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它才成為資本家擴大再生產的主要手段,成為資本形成和資本積累服務的關鍵力量

信用經濟
。隨著社會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創造自身需求的均衡格局被打破,特別是經歷了經濟大蕭條之後,需求增長對整個社會產出的增長和經濟發展更加關鍵,生產投資越來越取決於人們對未來需求條件的預期,基於人們對經濟生活的預期性,產生了投資的意願。
資本借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的發展,為物質資本及相應的技術開發和研究的投資提供了資本來源,將投資意願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生產和進步,從而突出了信用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隨著資本借貸在經濟發展中重要性的提高,信用已成為連接生產、交易、分配和消費諸環節的紐帶,市場與以貨幣為核心的信用關系更為密切。信用的擴張與收縮推動著經濟的擴張與收縮。
「信用經濟」一詞由德國舊歷史學派代表人物布魯諾?喜爾布蘭德(Bruno Hildbrand)提出,他以交易方式為標准,把社會經濟的發展劃分為三個時期,即物物交換為主的自然經濟時期、貨幣媒介交換的貨幣經濟時期和信用為媒介的信用經濟時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信用經濟是社會經濟的高級形式。馬克思不以交換方式為標准,而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發,以資本主義信用為研究對象,將信用經濟看作貨幣經濟的一種形式,其信用的含義即為資本借貸。
根據馬克思的分析,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再生產過程的全部聯系以信用為基礎,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因此信用經濟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主要特徵。

B. 信用缺失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答:一、信用缺失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長期以來,信用缺失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事實和日趨嚴重的問題,它以經濟領域為輻射中心,向其它領域擴散,並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經濟領域,集中表現在有的生產經營者對消費者的欺騙上,他們採取偷梁換柱、偷工減料等種種手法以次充好、以假當真,不惜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換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生產,以牟取暴利。同時有的銷售者,為了拓展銷售利潤空間,實現自身經濟利益,在經濟活動中放任假貨通行,甚至知假賣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從而造成假煙、假酒、假葯等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漠視人民生命安全的惡性事件屢屢發生。在金融領域,惡意貸款和有意拖欠不還或故意逃債等現象造成金融秩序混亂。虛假廣告,不履行承諾,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 政治領域,存在著政治造假,瞞上欺下,貪污腐敗等為官為利不為民的現象。具體表現在,有的當權者不為民造福、謀利,喜歡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摻水數字」、「面子項目」、「政績工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浮誇造假的工作作風日趨嚴重,一些官員實事做得少,缺乏基本的求實精神。政治領域的信用缺失與政治腐敗相互助長,成為政治腐敗的一大症結。 文化領域也存在信用缺失現象。不少書商和出版社為牟取暴利而置法律道德於不顧,肆意抄襲、剽竊、盜版他人作品,造成文化市場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混亂局面。學術界也凈土不再,學術腐敗。學術界誠信求真精神面臨挑戰。在名利的誘惑和驅動下,各種假文憑,假證書也隨處可見。 二、信用缺失對我國經濟的消極影響 信用:多是指在生產、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中所有市場主體必須遵守的誠實無欺和社會生活中的言行一致,不危害他人,不正當獲得的道德規范。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我們不能設想,沒有了商業票據、銀行票據、政府債券和信用卡及按揭等,現實中的市場經濟仍能正常進行。 1.信用做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極大削弱,使經濟運行受阻 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以契約為基礎的信用經濟,人們之所以能有序地進行商品交易,是基於經濟人之間的彼此信任。但是面對大量的失信現象,為了防範風險,越來越多的企業僵持在「錢不到帳不發貨」,「收不到貨不給錢」的尷尬局面,許多企業寧願放棄大量的訂單和客戶,也不採取信用結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現金交易,以貨易貨的方式退化,極大地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 2.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經濟運行效率。 在市場經濟活中,由於各部門、各企業生產不同商品的周期長短不一,資金周轉的情況各不相同,客觀上產生商品賒購賒銷以及資金借貸要求。此外由於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商品日益豐富,住宅等不動產以及耐用消費品,如轎車,大家電的銷售,客觀上也要求消費信用的出台。信用關系的不斷擴展,是市場經濟運行效率的內在要求,藉助信用網路的作用,經濟活動的效用才能提高,流通費用才能減少,社會福利才會增進。但在一個信用缺失的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的當事人為了對信息進行甄別,考察對方信用度等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時間、資金。同時,對經濟活動的當事人來說,打經濟糾紛官司,查處假冒偽劣產品也同樣需要精力、時間和資金。這自然導致交易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低下。 3.信用的缺失損壞了市場經濟的信譽 由於少數企業和個人採取違法、背信的手段暴富,不僅損害了市場經濟的信譽,也造成了人們的不滿情緒,如顧慮重重、互不信任、互存戒心,認為市場經濟處處是陷阱,處處怕上當,處於不安全的消費環境中,從而阻礙經濟的發展。 4.信用的缺失,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消極影響 一是信用缺失會危及企業和國家的國際生存空間,不利於中國產品開拓國際市場。上世紀80年代初,不道德的中國「倒爺」將劣質的「阿迪達斯」運動服、運動鞋倒到俄羅斯市場,使物資匱乏的俄羅斯人欣喜後大呼上當,然後拒絕中國貨進入市場,中國貨成為偽劣的代名詞,致使我國痛失黃金般的市場。二是信用的缺失會嚴重降低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效率。在西方發達國家,90%的貿易是以信用方式結算的,而我國這個比例只有20%。不採用信用交易對企業就意味著不能獲得短期融資,在世界市場上難以擴展市場份額。 三、重建社會信用的措施 1.大力加強信用道德的宣傳與教育,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識 長期以來,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比較重視信用(信譽)的,誠信看作是成業、修身、立政之本。但它僅僅是民間所崇尚的道德倫理,並未形成一種普遍的、濃厚的國民意識,更不是與市場經濟相聯系的信用文化。也幾乎沒有經濟學和法理學上的含義。而信用意識只有具有了經濟學特別是法理學上的含義,形成為一種全民族的進步文化,才能在全社會牢固的樹立。我們必須大力加強信用理念的培養,以市場經濟的城信特徵為核心,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培養,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識,通過各種宣傳輿論工具,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大力宣傳信用道德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和對推進社會進步,維護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意義。通過宣傳教育,讓人們認識信用的經濟價值和倫理價值,從而使誠實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並逐漸轉化為每一個公民的自覺行為,真正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守信獲得受敬,不守信則寸步難行的氛圍。 2.加強政府信用建設,抓好領導、幹部的率先垂範 「政令信者強,政令不信者弱」,政府信用問題對整個社會信用具有引導和示範作用,它直接影響和左右社會的信用環境。改革開放以來,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的滯後,使政府行為出現的某些失范,如執法過程的權力濫用、權錢交易、執法不公等失信行為,嚴重損害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導致整體社會信用的滑坡。所以信用道德建設應從政府抓起。各級政府部門的領導和幹部要深刻認識信用道德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樹立自覺尊重並恪守信用的意識,做誠實守信的表率。同時,政府要制止自己打「白條」行為和亂收費行為,克服官僚主義、懲治腐敗,杜絕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行為,通過依法行政、公正執法的信守承諾和實干精神,來維護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取信於民。特別要完善和建立對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全程監督和全方位監督機制,讓那些說假話、吹大話而不做實事的人自食惡果,並加大對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失信的懲罰。 3.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當前社會信用意識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個完整配套、行之有效的社會信用體系,因此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迫在眉睫。首先應建立全國聯網的企業信用檔案和個人信用檔案;二是建立科學公正的社會信用評估機構,任何人都可以向社會信用評估機構征詢任何一個准備與之交易的企業或以何種方式交易;三是建立社會公示制度。 4.加快產權制度的改革,明晰產權,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石 在經濟學意義上,信用從廣義上講是信守合約,從狹義上講是指借貸活動。借貸活動是使用權有條件的讓渡,即以到期還本付息而讓渡使用權。這當然以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為前提的。而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客觀上要求明晰產權,要求產權能夠自我轉讓,也就要求構建起一個有效產權制度。產權是信用的基礎,它實質是利益的體現。通過合理的產權制度設計使產權明晰化,物歸其主。人們就會有追求長遠利益的恆心。當人們享有完整的產權,就會自覺克服短期效益,不講信用的行為。我國長期以來存在著產權模糊和產權保護不夠等產權設置不合理的問題,這對於增強社會信用意識十分不利,只有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才能以此為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 5.加強法制建設,切實保障社會信用秩序 重塑社會信用不僅需要強化誠信觀念,加強道德建設,更要強化法制建設,通過法律手段整治社會信用。一是立法方面:立、改、廢多管齊下,以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首先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法,使信用建設有法可依。其次修改現行有關法法律,使其對信用建設更具有針對性。如完善破產制度,維護債權人利益;完善代理制度,預防各種欺詐行為的發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交易透明度;對我國現行法律、規章進行清理,凡是與市場經濟規則相抵觸,與現行基本法律相沖突以及對相關領域信用建設不利的,要堅決廢止。二是執法方面:各部門轉變理念,嚴格執法,維護法制的權威和尊嚴。要認真解決執行難這一頑症,使法律真正起到懲罰失信者,警示欲違約者,保護守信者效果,維護法律尊嚴。三是加強各級政府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反腐力度,建立科學有效的機制,確保依法行政和執法的落實到位,切實維護法律的信譽。

C. 為什麼說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

應主要從三個方面理解。
1、這是由現代經濟的運作特點決定的。
首先,現代經濟從本質上看專是一種具有擴張性屬質的經濟,這個經濟體需要藉助負債去擴大生產規模、更新設備、改進工藝、推銷產品。
其次,現代經濟中債權債務關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經濟關系。絕大多數企業和個人在有絕佳投資機會的情況下,不會因為缺少資金而坐等機會喪失;相反,有資金盈餘的企業和個人也不會因為沒有上好投資機會便認可資本損失。經濟地尋求投資與籌資渠道,是現代經濟的基本觀念。經濟越發展,債權債務關系就越緊密,就越成為經濟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
再次,在現代經濟中,信用貨幣是整個貨幣群體中最基本的形式。它通過資產與負債將銀行同各個經濟部門、行業、企業緊急聯系在一起,信用關系成了無所不在的經濟關系。
2、從信用關系中的各經濟部門來分析,任何經濟部門都離不開信用關系。不管是個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還是國外部門都概沒能外。說明信用關系成了社會生活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關系。
3、從信用對現代經濟的作用來看,雖然有時會有副作用,但主要還是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些作用由於其不可替代性,使信用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D. 社會信用對經濟發展哪個更重要

社會信用是國家信用管理體系。而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走向成功。

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一,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要求。對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品德;對企業而言,誠信是黃金資產;對社會而言,誠信是公序良俗;對國家而言,誠信是重要軟實力。

第二,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礎。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規范市場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必須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打造良好的市場信用環境。

第三,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社會信用體系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提供一種有效手段。通過褒揚誠信,懲戒失信,不斷提高社會公共生活的透明度,可以有效降低社會交往的風險和成本,減少社會生活中的矛盾、摩擦和沖突,為社會治理奠定良好的微觀基礎。

第四、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手段。

國家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在減少事前審批的同時,必然要求加快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加強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確保市場規范有序運行。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對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調動凝聚社會力量,增強社會資本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E. 市場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信用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與信用經濟的有機統一。「守法」與「誠信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屬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不能健康發展」。誠實信用是法制社會的道德規范,同時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可以有效促進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必須遵從法律法規,企業經營行為按照游戲規則處理,政府經濟部門把經濟管理活動納入法制化軌道。

F. 舉例說明信用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以我的理解,在進行經濟建設時,應該首先考慮經濟利益、其次是考慮環保利益。我國確實實施版「可持續發展權」戰略,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人口控制和人口素質提高、社會進步等因素相結合、協調,反對「殺雞取卵」式的、不顧環境保護、引起環境惡化和生態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和道路。
但是,必須同時看到,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並不是並駕齊驅的。經濟建設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的主要矛盾決定的,除非發生外族大局入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決不動搖的!
再者,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經濟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歷史使命!

G. 針對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的信用問題,有關政府積極推進社會信用環境

答案D
政府職能是否轉變應根據客觀情況決定,而不是為了轉變而轉變,①錯誤。有關政府推進信用環境建設,不能斷定它必定是堅持了依法治國的原則,但確實是對人民負責的表現,有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H. 談談你是如何理解信用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從經濟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實際上是指「借」和「貸」的關系。信用實際上是指「在一段限定的時間內獲得一筆錢的預期」。你借得一筆錢、一批貨物(賒銷),實際上就相當於你得到了對方的一個「有期限的信用額度」,你之所以能夠得到了對方的這個「有期限的信用額度」,大部分是因為對方對你的信任,有時也可能是因為戰略考慮和其他的因素不得已而為之。從經濟的角度理解信用有著豐富的層次,至少可以從國家、銀行、企業、個人幾個層次來理解。國家信用至少包含著這樣的兩層意思,首先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借貸關系,即所謂的主權債務,如著名的布雷迪債券、美國20世紀80年代對拉美國家的貸款、我國對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低息貸款、日本的海外協力基金貸款、世界銀行貸款等。其次表現在國家政府與本國的企業與居民之間的借貸關系,政府發行國債,由企業和居民購買,這實際是政府先向企業和居民借到一筆錢,然後進行投資,並在到期時償以本息。銀行與企業、個人之間得信用是相互的。銀行要從企業與個人取得信用,也就是要向企業與個人借到錢,這是它們的生存之根基。同時,企業與個人也需要向銀行取得信用,企業可用它解燃眉之急,或投資擴張等;個人可用它應不時之需,提高生活質量等。企業與企業、個人之間的信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商業信用(也稱交易信用,即tradecredit),或者可以稱之為B—B的信用,它主要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非現金交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賒銷,我們不要簡單地將賒銷對象只看成是一些有形的商品,如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提供的一批零件;它實際上也可以是一個工程,比如建築公司完成了一幢大廈的建築,工程款尚未完全收回,這時該建築公司賒出去的不僅是在這幢大廈建築中的預墊的資金、材料,同時還有在建築過程中的勞動;甚至還可以是一些無形的服務、智力產品等,比如管理咨詢公司提供的咨詢服務等。二是企業與個人之間的信用,也可以稱之為B-C信用,這種形式的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我們的手機消費通常都是一種信用消費,我們總是在本月繳納上個月的費用,中國移動甚至可以允許你拖欠2個月的話費。

I. 現代經濟是信用經濟,如何構建信用體系促進經濟發展

你豬頭。。

J. 如何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

十六屆三中全會把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一項重要目標和任務寫入了決議之中,這預示著中國的市場體系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和成熟時期,而能否真正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信用氛圍和健康的社會信用環境顯得日趨重要。
一、信用秩序混亂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開放,我國經濟已基本上步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道,市場機制開始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信用交易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主要交易方式。近年來,我國商品的「買方市場」初步形成,為刺激市場需求的擴大,各種信用交易方式不斷推出,銀行信用貸款、企業賒銷賒購和個人信用消費行為日趨增多。然而,在信用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社會信用秩序混亂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失信現象不僅普遍,而且相當嚴重。大量銀行貸款逾期收不回來,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不斷增加,金融的系統風險加劇;企業之間三角債務鏈久拖難解,甚至拖垮、拖死了部分企業;商業交易中大量的欺詐行騙、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屢禁不止;資本市場中欺騙瞞報,虛假信息披露和惡樁炒作不乏其例;個人消費信貸中的一些惡意欠債行為也不斷暴露出來。
信用秩序混亂已對社會經濟生活造成嚴重危害,不僅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場交易成本,降低了經濟運行效率,而且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市場機制配置資源作用的正常發揮,使政府啟動投資、擴大內需政策的效用大打折扣;大量的失信行為還破壞了經濟主體之間以合同契約為基礎的正常信用關系,造成了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水平滑坡等社會問題。在加入WTO之後,信用秩序混亂還嚴重損害了我國的國際信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開放的質量和進程。
二、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必須解決的幾個重要問題
(一)、如何正確認識失信行為與信用體系之間的關系
近年以來,我國連續爆發「月餅失信事件」、「上市公司失信事件」、「注冊會計師幫助造假事件」等失信事件,信用體系與失信行為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政府、企業和各界人士對樹立信用觀念、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信用環境等達成了高度共識。但是,前年底,號稱市場經濟最發達和信用體系最健全的美國也爆發了「安然」、「安達信」等失信事件。似乎,就有人「洋洋自得」、「夜郎自大」甚至「幸災樂禍」起來。這些情況暴露了我們在認識中的兩個極端問題。一個極端是:過去講,我們是失信行為比較嚴重的國家,於是就有人認為我們國家是非信用國家、非誠信國家、非徵信國家。另一個極端是:去年底在美國爆發了信用危機,出現了「安然」、「安達信」等失信事件,於是就有人認為美國人比中國人還不講信用。兩個極端認識引出一個問題:失信行為與信用體系之間的關系問題。
一個國家會不會發生失信行為?可以講,一個有著最嚴格和最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國家,也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失信現象。中國仍在發生失信現象,美國也在發生失信現象,這兩個國家的失信問題有什麼特點和不同呢?我想最大的區別在於美國發生失信行為以後,整個社會信用體系會迅速的加以反映,及時地披露和揭露失信問題,然後通過法律制裁失信行為。包括美國司法部之所以起訴失信者,不是說失信者做錯了,而是失信者違法了,是失信者銷毀了證據,是失信者造了假。如果是因為客觀原因做錯而成為失信者(如經營失敗而申請破產),社會是會原諒這種失信者的,但是對於犯罪的失信者,社會和法律是不會原諒的。
在信用方面,我們國家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當我們的市場主體發生失信行為的時候,我們的政府、中介機構和社會各界往往不能夠馬上加以反映和揭露。比如說2002年「忠信」這家知名的上市公司引發嚴重的失信行為,那麼多的銀行、那麼多的社會中介機構和那麼多的投資者,都沒有迅速地做出判斷並披露失信問題,反而讓一個大學老師在進行案例分析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可以說這個失信現象充分反映出我們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需要加快建設速度,需要盡快完善。
(二)、制約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幾個實踐問題
1.是統一信用代碼問題。統一信用代碼有兩個方案可以選擇,一是政府強制的政務代碼(如個人身份證代碼、組織機構代碼等),二是社會自願的商務代碼(如銀行貸款證號碼、鄧白氏企業編碼、中誠信編碼等)。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是採用政府強制的政務代碼,還是採用社會認可的商務代碼,或者兩者結合起來使用。對此,各界認識很不一致。我想首先要界定社會信用活動是政務行為,還是商務行為,在社會生活和市場交易中,信用信息的披露與其主體的法律地位密不可分:政府機關是公民選舉產生的公共管理者,所以,必須強制要求政府部門依法公開披露所掌握的信用記錄;市場主體(個人和企業等)是市場交易的當事人,應按照自願簽定的合約依法進行信用記錄的披露;信用中介機構是特殊的市場主體,其從事的信用調查、信用徵集、信用評價、信用擔保、信用咨詢等經營活動是特殊的信用行為,所以,應按照國家的特殊規定和商務合約依法提供信用服務。不論是政府部門、市場主體,還是信用中介機構,在披露信用記錄時,既要提高透明度,又要注意保護商業秘密。
2.是倡導信用觀念問題。公民、企業、各種組織特別是政府的信用觀念,是決定一個國家能否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礎和前提。倡導信用觀念和加強信用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全社會成年人特別是各級公務員必須首先「從我做起」,必須把講信用作為每一個人最起碼的和最低的社會道德底線。倡導信用觀念,必須要首先形成社會風尚,同時要把信用觀念作為一個道德價值,作為一個商品價值,或者資本價值來看待。
3.是培育信用需求問題。我國社會信用問題從1990年隨著清理「三角債」工作開始萌芽,在經歷了信用評價、信用擔保兩個發展階段並進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階段的時候,社會信用中介機構仍然處於步履艱難的窘境。究其根源在於全社會缺乏信用觀念與政府缺乏信用法制而伴生的整個市場的信用需求嚴重不足。特別是在結束計劃經濟體制之後,我們還是習慣於操作政府信用需求,不自覺地導致政府信用需求擠出企業特別是個人信用需求。其表現就是企業離不開銀行貸款,銀行個人儲蓄居高不下和幾乎沒有真正的信用卡(借記卡)。因此,如何淡化政府信用需求,穩定企業信用需求,啟動個人信用需求,就成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一個重要關鍵。
4.是加強信用管理問題。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和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企業自身的信用管理不僅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也關系著整個社會的信用狀況。企業有效的授信管理不僅有利於開拓市場和擴大需求,更有利於控制自身的信用風險。企業嚴格的獲信管理不僅可以獲得供應商的信任和信用額度,也有利於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費用開支。加強信用管理是企業自身的管理活動,但是,政府有責任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加強信用管理,幫助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信用能力。目前,各地政府大力推動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對於提升中小企業信用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5.是發展信用中介問題。社會信用體系的主體是社會信用中介機構,包括信用調查公司、信用徵集公司、信用評價公司、信用擔保公司、信用咨詢公司等。社會信用中介機構立業的根本是以自身的信用和必要的資本承擔經營責任,獨立、公正、客觀、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為社會各界提供信用產品或服務。所以,決定了社會信用中介機構的舉辦者不應是執法者身份的政府機構或在市場中居壟斷地位的利益團體,應由民間投資者聯合出資組建。各類社會信用中介機構由於各自的業務屬性不同,所以,也必須明確各自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服務定位。
6.是形成信用體系問題。 在上述五個方面工作基礎上,必須首先將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定位於:健全信用法制、培育信用需求和提高政務信用信息透明度,並推動四個信用體系的建設步伐:一是以各級政府為主體和電子政務為基礎的政務信息公共披露體系、二是以行業協會為主體和會員單位為基礎的自律維權同業信用體系、三是以企業自身為主體和風險管理為基礎的自我內控獨立信用體系、四是以信用中介為主體和市場運行為基礎的社會商務服務信用體系。只有政府、協會、企業、中介同步發展各自信用體系,才能最終形成我們國家的「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社會信用體系。
三、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形勢與存在問題及前景
(一)、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面臨的形勢
中國已經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已經融入經濟全球化,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也必須借鑒國際通行的慣例和經驗。為此,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面臨以下形勢:一是按照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政府退出市場競爭領域,專司社會公共管理者職責已成大勢;二是WTO要求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和實行國民待遇,國外信用中介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已成定局;三是中國本土社會信用中介機構已有十年融入市場經濟的發展史,培育了一支兼具國內外從業經驗的信用職業隊伍,繼續提升能力並參與市場公平競爭已成大局;四是國際知名信用中介機構自美國誕生以來,已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歐洲模式也在總結經驗,日本模式也在反思不足,客觀要求我們不能再「從零做起」和重復別人的錯誤。
(二)、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模式判斷
由於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我們不僅缺乏社會信用中介機構,更缺乏國家的信用制度、公民的信用觀念和企業的信用管理,特別是政府公務信用的透明度和由此形成的信用記錄的公開披露問題更為突出。為此,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須首先要解決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定位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按照不同主體探索以各級政府為主體和電子政務為基礎的政務信息公共披露體系;以行業協會為主體和會員單位為基礎的自律維權同業信用體系;以企業自身為主體和風險管理為基礎的自我內控獨立信用體系;以信用中介為主體和市場運行為基礎的社會商務服務信用體系。所以,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目標模式應是在政府、協會、企業、中介同步發展各自信用體系,最終形成不同層面的、互聯互通的、信息共享的社會信用體系。
(三)、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情況與存在問題
2002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的要求以後,各地對信用環境和信用觀念的改善大大推進了一步,有以下幾個特徵:第一,政府信用信息披露的程度大大提高。從課題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各地都在建立相應的信用網路、信用平台、信用檔案,甚至建立信用懲戒機制,比如失信黑名單制度,使得失信者無法在市場繼續生存。第二,對加強信用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方面的認識和觀念也在逐步形成。第三,信用市場的競爭機制大大增強,在過去一定階段中,有一些政府特許的業務,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壟斷。這種情況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推進,這方面的現象會越來越減少。第四,信用機構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大大改善,信用機構的法律地位正在逐步形成。在中國人民銀行組織起草的《徵信條例》已對信用機構的法律地位作出了界定。由於政府、社會各界重視信用,倡導信用觀念,為信用機構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但是,一些地區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歸納起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突出問題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信用建設形勢熱火朝天、二是信用業務操作政企不分、三是信用機構行業難以自律、四是信用服務行為缺乏保護、五是信用產品市場需求不足。
(四)、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前景展望
由於深受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目前,要求突出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甚至以政府行為取代市場行為,以政府機構代替市場信用中介機構,起碼在推動工作的初期由政府出資組建信用機構並壟斷信用服務市場的個別聲音,還是非常強烈的。由於,政府部門與社會信用中介機構、民間投資者不是處在平等的地位,因此,在一些地方乃至全國范圍內出現一定時期的政府部門對信用服務市場的壟斷現象,是十分有可能或是無法難免的。但是,如果出現上述結果,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社會經濟代價與歷史上屢屢發生過的沉痛教訓。但是,不論決策者做出何種判斷和決斷,不論出現何種曲折和挫折,市場對社會信用中介機構而言,總會發揮基礎性配置作用並做出客觀選擇。從世界各國的歷史經驗與未來發展看,上述社會信用體系發展的目標模式將接受歷史的驗證。
四、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目標及近中期的政策建議
(一)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基本目標
所謂社會信用體系,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由一系列與信用有關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又相互影響的信用道德文化、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規范、組織形式、技術手段、運作工具和運作方式而構成的綜合系統。對建立健全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目標建議如下:
近中期目標:借鑒國外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這一體系框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社會信用道德和文化環境;二是在法律規范下,建立起社會化的社會信用信息的共享機制,努力減少社會信用信息的不對稱性;三是完善信用的法律體系並嚴格執法,健全失信懲罰機制,加大失信違規成本;四是健全和完善信用監管體系和相關制度。
遠期目標:在完成上述目標的基礎上,再用大體上8-10年左右的時間,到2020年前後,形成比較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使社會形成良好的信用環境,形成比較規范的市場信用秩序。
(二)近中期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政策建議
1.普及現代市場經濟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意識
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普及信用文化,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文化環境。一是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方式,利用學校、企業、社區、行業協會等組織機構廣泛開展行之有效的信用道德培養和教育。二是提高社會主體的守信意識和維權知識,並能自覺參與監督和抵制失信行為。三是引導和培養市場主體重視自身信用程度的社會評價,努力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級。
2.引導企業健全內部信用管理制度
通過各種方式促進企業內部加強信用管理,減少因授信不當導致的企業信用風險和損失。在對企業的各種考核和評價體系中,應將是否建立健全了內部信用管理制度作為評價企業治理和管理狀況的重要指標。可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和企業管理人員,研究分析國外企業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的經驗,為國內企業提供信用管理方面的咨詢,幫助企業建立起規范的信用管理制度。
3.健全並完善社會信用信息的透明和開放制度
社會基本信用信息的公開和開放、減少信用信息的不對稱性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前提。在這方面的政策建議是:
(1)建立社會基本信用數據的開放制度
應立即著手制定和出台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公共信息、徵信數據的開放、傳播和使用程序。應明確規定政府、企業哪些信用數據必須開放以及開放的范圍和程度。在信息開放方面,特別要強調政府的相關政務信息的開放,對於應公開而未能及時向社會公布信息的行為,有關政府部門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建立「問責制度」。金融機構掌握的社會成員的部分信用信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也應通過合法的渠道和方式向有關機構提供並允許合法傳播。
(2)鼓勵和支持在重要行業內部建立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
支持和鼓勵一些重要行業內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在行業內部開展聯合徵信活動。通過對行業內相關信息的收集、更新和規范傳播,大大提高行業內的信息對稱度,減少行業內的失信行為。在這方面應更多地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以協會為主,通過市場化方式建設信息資料庫,並建立一套規范的更新、檢索和使用程序。
(3)促進和規范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一,明確我國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的發展模式和市場准入規則。根據我國國情,建議信用中介行業應採取民營化、市場化的發展模式,政府原則上不參與投資和經營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在市場准入方面,對個人徵信機構的市場准入和資質條件應有比較嚴格的規定,防止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而對企業徵信機構可設定相對較低的准入門檻。對資信評級機構的准入和管理應更加嚴格和規范。第二,在促進信用信息開放的同時,鼓勵徵信中介機構建立覆蓋面大、信息內容完整的資料庫,在建庫初期政府應在貸款等方面予以支持。還應加強對徵信和資信評級行業的代碼和評級標准問題研究,以促進信用信息的社會共享。第三,著力解決信用服務需求不足的問題,如對涉及證券市場的一些金融工具、品種應過渡到強制評級,如對欲上市發行的債券、對上市公司信用等級必須進行評估等;第四,建立對信用中介機構的有效監督和管理制度。
4.加強信用方面的立法和執法,健全失信懲罰機制
近中期立法的重點應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盡快制訂與公平信用信息服務有關的法律和法規。建議我國盡早出台《政府公共信息開放條例》、《個人徵信管理條例》、《企業徵信促進條例》、《商帳催收管理辦法》等法規。第二,著手修改與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有沖突的部分現行法律和法規,例如,應著重研究《合同法》、《商業銀行法》、《企業破產法》、《擔保法》、《檔案法》、《保密法》、《統計法》、《民法通則》、《公司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對其中與建立信用體系有沖突的部分條款進行必要的修改或重新解釋。第三,應盡快研究並完善失信懲罰機制,應明確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失信懲罰機制設計的出發點和重點、失信與犯罪的區別及法律邊界、失信的懲戒形式和制裁程度、失信懲罰機制的操作和執行效果等等。對失信企業「黑名單」公示制度應有法定的徵集、傳播途徑。
5.完善政府的信用監管體系和制度
第一,應明確政府的監管部門及其監管職能。二是明確監管部門的監督處罰權力和職責。例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負責受理消費者對信用中介服務機構服務內容的投訴,對在信用服務中侵害消費者的行為有權進行查處等。三是建立成體系的制度化的監管制度,避免「運動式」的監管方式。
6.發揮行業協會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行業協會的工作重點是強化會員的守信和維權意識,引導行業內企業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制訂行業信用發展規劃,創造條件建立行業信用信息資料庫,並開展行業內的聯合徵信活動;提出有關的立法建議;建立行業內的失信懲戒機制,合法地對嚴重失信者施以懲罰,改善行業內的信用秩序。

閱讀全文

與信用經濟發展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