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80年代東德經濟發展水平

80年代東德經濟發展水平

發布時間:2021-02-07 16:58:07

1. 德國統一馬上30年,為何東德西德的經濟相差如此之大

其實這是因為很多原因引起的,比如東德和西德的社會性質不一樣,而且貨幣改革政策上西德也要更穩定,還有很多改革原因。

後果可想而知,東德這樣生搬硬套最後也就把自己國家的經濟搞得越來越差,而且本身經濟就有弱勢。

而西德非常的靈活,借用吸取了很多國家的改革經驗,因此也是非常的成功。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一直到現在,就產生了兩個國家貧富差距巨大的局面。

2. 前東德地區的生活水平現在怎麼樣

經濟比前西德差遠了 不過生活水平還是可以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

3. 東德和西德二戰時的經濟狀況對比.

東德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是一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當於今日民主德國范圍內的東部,工業有一定基礎,工業產值約佔全德國的1/4強。戰爭期間工業設備的45%(其中重工業設備的70~80%),遭到破壞,農業生產還不及戰前水平的一半。戰後德國分裂,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嚴重脫離鋼鐵、煤炭等原料基地,國民經濟部門結構極不平衡,統一的國內市場遭到嚴重破壞。建國後,實行基本生產資料國有化,著手土地改革,恢復經濟,1950年工農業生產基本上達到戰前水平。1951年起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30多年來,國民經濟發展較快,1950~1970年國民收入翻了兩番,每年平均增長7.2%。進入70年代後,整個生產從粗放為主的類型向集約化為主的類型轉變,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放慢,但比較穩定。按1980年可比價格計算,1970年國民收入為1174億馬克,1984年增加為2225億馬克,年平均增長速度為4.6%。發展速度高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高於蘇聯和東歐其他國家。1980年國民生產總值按人口平均計為7180美元,是東歐國家中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國民經濟部門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工業比重上升,農業比重下降,成為比較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
像其他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樣,民主德國實行計劃經濟(CPE),跟前蘇聯相似,與實行市場經濟或混合經濟的多數西方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國家建立全面的生產計劃、生產目標、價格,並根據計劃調撥資源。生產方式幾乎完全由國家所擁有。如在1985年,國營企業或集體生產所得產值占國民凈收入的96.7%。居民按照固定的價格購買產品,由國家提供80%的基本供應費用,從食品到住房價格均固定。
德國統一社會黨管理和控制國家的經濟以及社會的各方面,擁有最高的領導地位。在採納總書記的報告並制定了未來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草稿)後,德國統一社會黨開始在國會正式行使它的領導角色。民主德國也存在極少量私營部門,但並非毫無意義。
1985年,約2.8%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私人企業。私營部門包括私有農夫和花匠;獨立工匠、批發商和販商等。個體經濟受「自由職業者」(如藝術家、作家等)的管理。雖然是個體經營,但被政府嚴格調控。1985年在私營經濟中,個體經濟所佔比例第一次有了少量增加。根據民主德國統計,1985年有大約176,800位私有企業家,增量超過1984年。
某些私營部門的運作對德國統一社會黨和整個社會體系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例如,鼓勵私有經濟,提高私有經濟的主動性成為國家用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的努力方向。
民主德國創下了東歐集團中最高的工業產值以及最高的生活水準,在短短41年內曾崛起於世界,躋身於世界十大發達工業國家的行列。但是,民主德國的現代化事業,很大程度上是「依憑」著蘇聯的興盛而興盛,蘇聯的衰退而衰退。
西德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德國遭受了最慘重的失敗:大多數城市變成廢墟,1/4的住房被毀壞或重創,經濟和交通癱瘓,生活必需品十分匱乏。 幾百萬人做了俘擄,幾百萬人無家可歸,還有幾百萬人被驅趕出國境。在德軍於1945年5月8日宣布投降後,盟國美、蘇、英、法根據1944年倫敦會議紀要,將德國分為4個佔領區。4個戰領區的軍事司令官共同組成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掌管德國最高權力。其中西方三國對德國將來社會制度的基本設計是:議會民主、法律保障、公民自由、私有財產和私有經濟,這些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蘇聯則主張用社會主義原則建設德國,在這個模式里國家掌握著起決定作用的生產資料。
東西方之間的分歧是根本性。它導致了四個大國在德國的合作實際於1947年底到1948年初解體。1948年初夏,西方三國就擬議成立一個德國西部國家,1949年5月24日隨著基本法的生效, 標志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了。隨後,前蘇聯佔領區也於1949年10月7 日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從此,東、西德國作為兩個不同的國家實體,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西德,1948年8月14日舉行的聯邦議會選舉中, 公民把絕對多數票投給支持基本法的各政黨,使基本法事後得以民主合法化。接著成立了聯邦機構(此時尚未獲得完全的主權,最高權力仍歸佔領軍當局。以後佔領制度逐漸消除,到1955年巴黎條約生效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才收回了全部主權,從一個戰敗國變成了西方大國的夥伴,9月15日, 康拉德·阿登納被選為第一任聯邦總理。
阿登納總理的執政,確立了德國發展的西方路線。阿登納認為,聯邦政府成立後進一步的目標就是要為新的德意志國家取得行動自由,而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盡可能廣泛地加入正在形成的西方共同體。他不僅努力靠近西方聯盟體系,於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而且任用西德新自由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路德維希·艾哈德充任聯邦經濟部長,從而在組織上保證了西德沿著經濟自由主義的道路前進。
當然,西德的經濟奇跡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如,美國在馬歇爾計劃范圍內給予的經濟援助起了引動作用;聯邦共和國在開始時沒有軍費開支也為經濟發展節約了資本;大批願意辛勤勞動的被驅趕者和逃亡者的湧入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2〕等等, 但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當首推艾哈德博士極力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在戰後西德經濟的恢復階段,美國作為西方盟國的首領就試圖通過佔領和援助等形式來宣傳自由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美國佔領軍司令部也做了大量工作致力於建設美國模式的經濟制度。1947年7日, 美國佔領軍司令部就被告知:美國無意將它自己歷史形成的民主和社會組織形式強加在德國身上,但應「給予德國人民以機會,了解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和優越性」。〔3 〕雖然美軍司令部受命除了確保德國人民「自由作出支持或反對公有制的決定,遵循正常的途徑進行民主治理外」,對德國企業公有制問題「不應進行干預,但輿論導向卻很有傾向性,美軍新聞處於不僅強調西方民主的優越性,而且特別譴責東方的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化的消極影響。」〔4 〕再加上美軍司令部的有意無意的干預和影響,最終把西德引向建立市場經濟的道路上去。
為了密切配合美國建立政治聯邦方案和保證經濟中央集權制,1948年初,作為新自由學派代表人物的艾哈德出任美英雙占區經濟署署長後,便全力推行「社會市場經濟」。
二、新自由學派的基本觀點和政策
「社會市場經濟」無非是新自由學派所主張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型最完美的體現。新自由學派的基本觀點是:市場經濟不僅能夠有效地配置資源,而且能為防止喪失政治自由提供最好的保護,因而是一種優越的經濟組織形式。通過建立自由的市場經濟,並且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就可以防止產生專制、國家計劃化、經濟管制以及由於工業卡特爾化而造成的私人壟斷。一般而言,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是由「三大支柱」支撐起來的,這就是私有制、自由競爭和社會保險。
首先是私有制。這是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所在。聯邦憲法規定,自由競爭、社會保險只有與私有制結合起來才能夠存在下去。在這一點上,新自由學派和19世紀主張自由放任的自由學派之間並無根本的區別。兩者都堅持私人佔有資本手段,因而主張私人有投資的自主權,在價格、工資、利率等方面有達成協議和簽訂合同的權利,主張私人生產、私人消費以及靠稅收資助的政府都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行事。
其次是在私有制基礎上實行自由競爭。艾哈德博士的名著《來自競爭的繁榮》,書名就已點破競爭的重要作用。全書不僅反映出他對自由競爭的重視和追求,而且記錄著他為實現自由競爭而奮斗的歷程。他說:「競爭是獲得繁榮和保證繁榮最有效的手段。只有通過競爭才能使作為消費者的人們從經濟發展中受到實惠。它保證著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俱來的種種利益,終於歸人們享受。……循著競爭的道路,經濟發展與企業利潤的社會化(指這個名詞的最好意義而言)才能完全實現。此外,為提高生產力的個人刺激將能得到保持。讓所有勞動人民能從提高生產力中得到日益增多的工資,這是通過競爭來有效地促進繁榮這一信念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4〕在談論「德國奇跡」的說法時, 艾哈德認為,西德在過去幾年中發生的一切,「絕不是奇跡,而是全體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他們在自由的原則下,有機會來發揮個人創業的精神和能力。如果德國這個例子對別國有些價值的話,其價值只能是向全世界讓實個人自由和經濟自由所帶來的幸福。」

4. 德國統一之前,東德與西德的經濟狀況差距很大嗎

有著非常大的差距,東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西德。

據不完全統計,東德好幾十萬的人都逃往西德。從這些嚴格的數據中,不難發現,在同一背景下,東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西德。時期冷戰期間,東德和西德實際上是蘇聯和美國的代理人。 蘇聯和美國的戰略決策分別對東西德產生重大影響,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大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沒有遭受太多損失。因此,戰後制定了馬歇爾計劃,以協助西德提供大量資金。與西德相比,東德缺乏大師。盡管它依賴於蘇聯,但其軍事實力不如美國。

5. 東德的經濟總量曾只有西德的十分之一,冷戰時期東德是如何被拉開差距的

東西德雙方之間的巨大差距一直都是被人們所爭議的,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西德的國家總是富裕而自由的,而東德的國家卻是頹廢落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但同時也存在著其他很多方面的原因。

從各個方面的因素綜合來看,東德自身本來就不如西德。在二戰期間又受到了盟軍的野蠻的掠奪和破壞,這些因素都嚴重製約了東德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6. 二戰後的德國分裂成了東西德,合並後東德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嗎

二戰時的德國給歐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盡管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但最終還是抵擋不住世界人民發法西斯的意志,最終作為戰敗國投降。二戰之後,最為著名的政治事件就是美蘇冷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蘇爭霸進入尾聲,蘇聯以及華約集團逐步陷入下風,最終在90年代初,蘇聯解體,美蘇爭霸到此結束。在這期間,東德和西德也完成了統一,也可以說是西德主導下的統一。那麼,德國統一後,東德人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不僅如此,東德地區人民擁有醫生數量、私人汽車和大家電擁有率目前都已與西德持平。本世紀以來,德國經濟再度實現了騰飛。

7. 東德當年的經濟狀況到底如何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是社會主義國家中最多的

經濟狀況不能單純看經濟,而要看社會福利等等的隱形數據。當年東德的醫療、教育、住房等都有很多福利,是現在的德國都不能比的。

8. 現在東德人的生活水平怎麼樣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被阻隔數十年之久的德意志民族再度牽手,整個德國一度陷入極其興奮的狀態。這一備受世界矚目的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冷戰的結束與德國的再統一。如今,統一之後出生的一代已然長大,東西德分裂四十多年的歷史傷痕是否已經癒合?
從最近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尚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積極的回答。
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德國政府在統一之後雖然在東部建設中投入了巨資,例如修建住房、高速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提高人們的工資和退休金。但是,東部並沒有像科爾總理許諾的那樣成為「繁榮之地」。東部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雖然翻了兩番,但仍比西部低30%。東部的平均工資比西部低19%。東部的養老金比西部低7.8%。東部人均繳納的稅款是每人937歐元,遠低於西部的1837歐元。東部比西部高的,可能只有失業率——目前東部的失業率是10.3%,盡管已是自統一以來的最低值,但仍高於西部的6%。不僅如此,因為大量人口流向西部,東部人口數量自統一以來已經減少11%。近年來,東部在經濟上追趕西部的步伐越來越慢,近乎陷入停滯,追上西部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
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自然會影響到人們的認知。有意思的是,因為受到歷史遺產的影響,東西德人對統一進程的認知和感受有所不同,在有些方面甚至截然對立。根據民意調查機構(infratest dimap)今年9月24日公布的調查結果,認為德國統一利大於弊的原西德地區民眾(以下簡稱「西德人」)僅為48%,26%的人甚至認為德國統一弊大於利。與「西德人」相對消極的評價相比,原東德地區民眾(以下簡稱「東德人」)對德國統一的評價顯得較為積極,75%的人認為德國統一的利大於弊。盡管如此,不少「東德人」仍表現出明顯的「懷舊情結」,覺得原東德在許多方面做得比今日的聯邦德國更好。例如,78%的人覺得原東德的學校體制更好。75%的人認為原東德的社會保障更好。超過五分之三的人認為原東德在男女平等、醫療保障方面做得更好。甚至還有近五分之一的「東德人」覺得原東德的政治體制更加優越。而在1995年,持這一看法的受訪者比例僅為6%。
這一調查反映出的兩個問題,值得人們進一步思考。第一,為什麼「西德人」對德國統一的評價那麼保守和消極?第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東德人」懷念原東德?當年無情拋棄這個「專制國家」的不正是他們自己嗎?
「西德人」對統一的消極評價,可能與德國耗費巨資建設東部、並且讓他們掏腰包有關。根據柏林自由大學教授施羅德的計算,在1990年至2014年間,建設東部花費了納稅人大約兩萬億歐元。這近乎是個天文數字。因為政府原有的財政收入不足以支撐東部建設,所以,德國政府在統一之後違背了科爾總理當初不加稅的承諾,開始額外徵收一種「團結稅」(最初占個人收入所得的7.5%,後改為5.5%),並計劃一直徵收到2019年。雖說團結稅是面向全國徵收的,但是,因為西德人口佔多數,而且只有收入超過一定水平才需要繳納(目前是持1級稅卡每月收入超過1444歐元或者持3級稅卡每月收入超過2726歐元才須繳納),因此,這項稅負主要還是落在了「西德人」的肩上。這讓不少「西德人」認為是他們在為德國統一埋單,雖然從道義上難以推卻,但也難免會心存不滿。2013年9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6%的西德人希望廢除團結稅。
德國政府計劃到2019年將東部的養老金提高到西部水平,為此每年需增加45億歐元的投入。「西德人」覺得,政府這樣做不公平,是在拿他們的錢補貼「東德人」,因為「東德人」繳納的養老金遠比「西德人」少,最終拿到的養老金卻和他們一樣多。
此外,德國政府專門針對東部的資助,也讓西部的政府和民眾感到不公,因為西部同樣也有經濟發展薄弱的地區,但卻沒有得到同樣的資助。每當政府遇到財政危機,開始討論增稅或削減社會福利時,「西德人」的不滿情緒就會上升,並把這筆賬算到「東德人」的頭上。
令人尷尬的是,當「西德人」以金主的心態強調自己對統一的貢獻時,「東德人」因為對統一的期待落空而陷入失望之中。當「西德人」因為要為統一埋單而心有不滿時,「東德人」也在抱怨自己成了聯邦德國的「二等公民」,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這種認知差異,成為東西部德國人相互之間存在偏見、互相不滿的一個根源。根據阿倫斯巴赫今年10月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67%的「東德人」認為「西德人」傲慢,51%的「西德人」認為「東德人」不知足。人們甚至還發明了專門的綽號來調侃對方,如「自以為是的西德佬」(Besserwessis)和「牢騷滿腹的東德佬」(Jammerossis)。雖然這被視為是偏見或定型觀念,不過,倒也能恰如其分地刻畫出部分德國民眾的心態。這說明,現實中的柏林牆雖然已被推倒25年了,但人們心中的柏林牆尚未消失。
說到「東德人」的懷舊心理,人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每當現實境遇不佳時,人們就喜歡回憶起以往的「幸福時光」。這是人之常情,「東德人」也不例外。東德曾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經濟發展水平最好的國家,被原蘇聯國家領導人赫魯曉夫稱作是「社會主義的櫥窗」。雖說落後於西德,但「東德人」推倒柏林牆,並不完全是因為走投無路,而是出於對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統一之後,東德民眾受到規模浩大的社會轉軌的沖擊。在政治上,原東德的國家機器被改組,黨政機關被解散,近百萬公務人員被解聘,包括高校里的馬列主義研究人員。與此同時,大量西部官員在東部掌權。在經濟上,國營企業被私有化,大量工廠被西部企業收購或者關閉。在社會文化方面,以往的意識形態遭到否定,西部的價值觀成為正統。「東德人」的生活可以說遭遇到全面的沖擊,社會問題也接踵而至:失業率上升,生育率下降,人口流失,社會治安惡化,等等。轉型初期的陣痛,讓不少「東德人」感到自己成了德國統一的輸家。這種歷史記憶深深地刻在了人們的腦海之中。
如今,東德人逐漸認識到,想要完全追上西德已不現實。他們同時也認識到,西德的制度並非樣樣都比原東德好。這讓不少「東德人」感到失落。「西德人」在物質和道德方面的優越感,也常常讓「東德人」感到生氣和反感。此時,當初對原東德政府的不滿已經淡去,人們更多的是懷念原東德時期那種穩定而簡單的生活、有保障的工作和住房、免費的教育和醫療。雖然當時自由受到限制,但是生活卻很安穩。懷舊總是難免會帶上一種「玫瑰色」,這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東德人」的懷舊不僅僅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同時也是對當前生活現實的一種抗議,還有維系自我認同與尊嚴的心理夾雜在裡面。「東德人」的懷舊現象早已被人注意到,人們還為此發明了一個新單詞「Ostalgie」,由東部(Ost)和懷舊(Nostalgie)兩片語合而成。
無論是「西德人」對統一的不滿,還是「東德人」的失望與懷舊,都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的得失,而沒看到完整的畫面。德國統一雖然耗費巨資,但卻不是一筆賠本買賣——它讓德國重新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主權國家,成為歐洲和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雖然「東德人」對統一的期待沒有完全實現,但是,東部的發展和進步卻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默克爾總理在紀念德國統一20周年時曾說,「統一尚未完成」,這句話在今天仍然不過時。東部的社會經濟發展仍然落後於西部,兩地人的心理隔閡仍未消除。德國的經驗表明,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已屬不易,在經濟上融為一體更加艱難,但最難的,恐怕還是精神和心理層面的統一。德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長期分裂的歷史傷痕仍未癒合,而且,要彌合東西部德國之間的鴻溝,要走的路還很長。

9. 德國統一之前,東德與西德的經濟狀況有多大差距

有著非常大的差距,東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西德。

據不完全統計,東德好幾十萬的人都逃往西德。從這些嚴格的數據中,不難發現,在同一背景下,東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西德。時期冷戰期間,東德和西德實際上是蘇聯和美國的代理人。 蘇聯和美國的戰略決策分別對東西德產生重大影響,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大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沒有遭受太多損失。因此,戰後制定了馬歇爾計劃,以協助西德提供大量資金。與西德相比,東德缺乏大師。盡管它依賴於蘇聯,但其軍事實力不如美國。

10. 八十年代時,我國和東德的人均生活水平誰更高

當然是東德

閱讀全文

與80年代東德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