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黑龍江旅遊業資源的優勢是什麼
近年來,來黑龍江不斷強化旅源游業的發展地位,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旅遊業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冬季已成為全國的旅遊熱點區域,旅遊接待量和旅遊收入的增長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詳見表4-1)。
表4-1黑龍江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黑龍江憑借全國最大面積的森林、眾多的江河湖泊、獨特的火山地貌及豐富的冰雪旅遊資源,已培育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品牌。「哈爾濱—亞布力—雪鄉」等精品冰雪旅遊線路已成為海內外知名的黃金旅遊線路,避暑、生態、休閑、文化等旅遊產品不斷推向市場,對俄邊境旅遊、北方少數民族風情旅遊等系列產品也深受人們喜歡,基本形成了以哈爾濱為中心、向周邊區域市場輻射的良好發展格局。哈爾濱的文化旅遊、齊齊哈爾扎龍的濕地旅遊、五大連池的火山地貌、伊春的森林旅遊、鏡泊湖的高山堰塞旅遊、亞布力與雪鄉的冰雪旅遊已成為全國聞名的特色旅遊項目。
⑵ 黑龍江自治區在經濟發展方面有何優勢
不是自治區
但黑龍江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優勢 只是再有優勢也不可能真發揮
⑶ 黑龍江地域上的優勢 黑龍江以後有發展嗎。怎麼比別的省發展很慢呢。愁死看到自己家鄉這樣
不可能有發展 再過十年還是這樣 這是註定的 除了地域的問題 還有別的原因
⑷ 黑龍江發展綠色農業的優勢條件
東北地區開發較晚,人口密度較低,開發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因而生態環境相對較好,有利於綠色農業的發展.
故選:C.
⑸ 哈爾濱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1、地理優勢
哈爾濱市位於中國東北平原東北部,黑龍江省南部,東北亞中部。它版是第一座歐亞權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哈爾濱東與牡丹江市、七台河市接壤,北與伊春市、佳木斯市接壤,西與綏化市、大慶市接壤,南與吉林市接壤。長春市、吉林市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相鄰。
2、水文優勢
哈爾濱市境內的大小河流均屬於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蘭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螞蜒河、東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圖河、少陵河、五嶽河、倭肯河等。
(5)黑龍江經濟發展優勢擴展閱讀:
哈爾濱受地形、氣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為活動的影響,哈爾濱市土壤類型眾多,包括9個土壤類型、21個亞種和25個土壤種類。黑土為城郊和12個縣(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廣、最豐富的土壤類型。
哈爾濱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天長,夏天短。年平均降水量為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為11月至明年1月。
⑹ 黑龍江省工業經濟的主要特點
總的來說黑龍江還是以農業為主 全年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內充分挖掘和容發揮電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產業優勢,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積極主動推進區域的經濟貿易合作,打造面向東北亞、輻射亞歐大陸的經濟貿易開發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快發展特色產業、生態產業等替代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形成以生態經濟為主的產業格局。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突出抓好農業基礎建設、農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著力打造銷售收入千億元以上龍頭企業集群,創出一批知名品牌。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積極開發建設具有國際性、地域性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旅遊精品和品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對內對外開放的戰略升級逐步加快。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發揮高新技術集聚效應增強,服務外包產業、動漫基地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⑺ 哈爾濱市經濟概況和地理位置優勢
東北振興是黨中央為促進東北地區經濟提速,社會和諧,保證國家安全的宏觀戰略部署。自2003年中央實施一系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扶持政策以來,東北三省經濟社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三省的副省級城市也展開了振興博弈。據2006《福布斯》中文版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揭示東北四個城市的排名是:大連第7名,沈陽18名,長春40名,三年跨越17位;哈爾濱51名,與2005年的40名相比下降了11位;中國社科院2006《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0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大連17名,沈陽25名,長春38名,哈爾濱41名。
進入2007年乃至「十一五」期間,隨著東北振興規劃的完成,三省發展態勢基本明朗,老工業基地振興概念漸行漸遠,可利用的政策層面和輿論效應也越來越少。哈爾濱既要承受與大連、沈陽發展距離拉大的壓力,又面臨長春後來居上的緊逼局面。可以說,哈爾濱又處在時間和空間這樣一個重要的關節點上。只有研究謀劃好哈爾濱大發展、快發展,才能牽動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只有全省經濟大發展,才能邁上東北地區同步振興的階梯。
一、研究哈爾濱的著眼點
近年來,對哈爾濱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據我們所能看到的資料顯示,哈爾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市專顧委的專家、市統計局、市委政策研究室以及省委省政府財經領導小組等部門,都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哈爾濱發展問題。這些研究,提升了對哈爾濱研究的層次,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重要啟示:
(一)研究哈爾濱要用歷史眼光分析區域地位與所擔負的政治責任
用歷史的眼光,並非是落後的視覺,也不是簡單的介紹和重復,而是分析歷史過程中能夠啟迪我們思考的東西。
第一,建國前哈爾濱已是北方地區經濟、軍事中比較重要的城市。哈爾濱歷史悠久,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有人類活動,是金、清兩代王朝發源地;從1898年起,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至1903年,一座現代城市的雛形已形成;20世紀初,哈爾濱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匯集這里,16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中國民族資本在哈爾濱也有了較大發展,初步奠定了制粉、榨油、釀酒等民族工業基礎,在開放與民族資本崛起的「合力」作用下,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19世紀末,沙皇俄國政府利用1896年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俄密約》,取得了在中國修築中東鐵路特權,並把哈爾濱作為鐵路總樞紐和管理中心,以便實現對東北地區的掌控;日俄戰爭後,日本將哈爾濱等東北16個地方辟為國際商埠;「9.18事變」日本侵華戰爭時,將哈爾濱列為重要的軍事要地和直轄特別市。這些都使哈爾濱成為舊中國最具矚目的城市之一、中國北部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
第二,計劃經濟時期,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在資源配置上對哈爾濱傾斜,建立重工業基地,確立了對俄發展的門戶地位。建國初期,新中國對哈爾濱在國有經濟資源配置上進行了重點投放。撘晃鍞期間,有30多個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放在哈爾濱,奠定了哈爾濱國家重要工業基地的基礎地位,也促使哈爾濱由一個消費城市向社會主義新興工業城市轉變。改革開放以後,哈爾濱曾被列為計劃單列市,1993年又被列為全國僅有的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多年的發展建設,哈爾濱已形成了邊疆工業城市的風格和具有異域風情特點的城市,也正是這一時期,哈爾濱再一次引起全國注意。
第三,改革開放後國家在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區域格局擺布中仍然將其定為中俄經濟貿易的重要城市。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對哈爾濱的發展一直很重視,特別是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提出,更是加大了哈爾濱作為工業城市的分量,大項目改造、招商引資、改善經濟環境等無不體現了工業基地的特質和對俄貿易的先導城市。在中俄關系持續向好的情況下,一直是以哈爾濱為主要交流地來進行推進。這一時期,哈爾濱以老工業基地的形象引起各方關注。
(二)研究哈爾濱要用辯證分析方法看待其區域優勢
前面分析可見,哈爾濱無論在建國前和建國後都是根據區域優勢來進行經濟布局,到底哈爾濱區位優勢是什麼,如何認識和利用區位優勢是一個關鍵性問題。
第一,哈爾濱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哈爾濱處於東北亞中心位置,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的重要樞紐,是國家批準的唯一的一類內陸口岸,還是路海聯運大通道的轉換地,它的牽制、服務、防禦和連接東北亞的門戶作用不可忽視。
一是現實優勢。在我國經濟發展區域版圖上,我們常說的長三角地區是長江黃金內陸水道的起點,處於中原最富裕的地區;珠三角地處東南亞海上航道要沖,也是嶺南最富裕地區;環渤海是母親河——黃河的入海之地,是中原地帶與東北地區的連接點;東北則是東連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西連中亞乃至歐洲,南連中原,處於東北亞的核心地區。哈爾濱雖然沒有邊境線和出海口,至今出口貿易水平仍然比較低,但是相鄰俄羅斯遠東地區,哈爾濱是一個最大的綜合性城市,有著很好的接壤互利條件,這也是我們一直津津樂道的優勢所在。
二是未來優勢。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已經爆發了兩輪區域經濟沖突。第一輪是在20世紀80年代,第二輪是在20世紀90年代。區域經濟沖突主要表現為重復建設、能源原材料爭奪、地方保護。而第三輪區域經濟沖突主要表現為部分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與產品結構性失衡並存;外國資本大舉進入,使得區域經濟沖突趨於復雜化;重復建設由傳統和耐用消費品行業逐漸向高新技術行業蔓延;大規模的重復建設,造成產品生產能力的迅速擴張,必然導致能源原材料的緊缺。我省和哈爾濱資源相對富集,在新一輪區域經濟沖突中既是消耗者,又可能是受惠者,我們還有俄羅斯方面的資源可以利用。
俄羅斯經濟發展重心在歐洲,科技實力很強,即使在轉型時期也保持了它自身的完整性。2000年俄對本國的整體科技實力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在目前世界102項頂尖技術中,俄有52個項目保持領先地位,27項居世界一流水平。俄羅斯在亞洲地區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不太強大,需要一定的補充;俄羅斯資源豐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一個「能源沙皇」,而中國可能是俄羅斯能源的一個重要買家,哈爾濱無疑是這個買家的最直接受益者;俄羅斯有望在2008年加入世貿組織,其經濟在10~20年內可能復甦。從國家安全形度考慮,最重要的境外資源基地應該優先選擇鄰國,一旦發生緊急事態,不會出現海上封鎖的被動局面。因此,中國和俄羅斯協調與合作有很大機會。
第二,哈爾濱的區位劣勢。哈爾濱處於中國版圖的北部,從經濟地理位置來看有一定的缺陷。一是地理位置不佳,東北振興政策輻射受限。處於中國最北方的哈爾濱,與經濟發達地區運距遠、生產交換的交易成本較高,與東南沿海的合作、與外商合作的機會成本幾乎沒有;以北京政治中心為軸心,隨著向北地理位置的延伸,城市受惠於國家的政策也依次處於漸變弱勢地位(如關於摱
⑻ 為什麼黑龍江的發展相比之下這么慢
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相對較慢,在全國甚至東北地區都處於落後狀態,主要原回因是黑龍江省對會展答經濟認識不足、缺乏管理、主體弱小。所以,加快發展黑龍江省經濟需要有正確的思路、准確的定位以及政府的促進政策。
其中也不乏中央的政策傾斜,基本沒給黑龍江什麼震動性政策。這是省委省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黑龍江的地理,氣候,農工商人口比例,性格因素對黑龍江的市場經濟發展有相當影響。
⑼ 東北三省有什麼優勢
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和糧食主產區,具有綜合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雄厚的科教人力資源等優勢,是一片極具潛力的富饒之地。土地總面積78.7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8.2%,人口10715.4萬人,佔全國的8.4%。東北三省是中國對東北亞地區開放的窗口,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華北是東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有豐富的資源和技術力量,同時還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是東北經濟發展的大後方。
東北三省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布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東北老工業基地中的裝備製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製造業,曾經為我國做出很大貢獻,現在仍具有產業優勢、科研優勢和產業技術工人等「基礎性技術群體」的優勢和產業實力,而這些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所不具備的。如遼寧省的機床佔全國的11%,吉林省的汽車佔全國的11.5%,黑龍江省的大型火電和水電裝備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3%和50%,東北三省的輸變電設備佔全國的40%,對國家的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2001年,東北三省的工業增加值4682.6億元,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1.0%。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10955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90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