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民族的經濟發展
1912年到1919年,中國民族工業進入短暫的春天.
形成的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專建立了中華民國,為資屬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
2.辛亥革命後,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此起彼伏,「實業救國」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基礎。
3.北洋軍閥政府較為寬松的經濟政策,使資本主義工商業得以繼續發展。
4.民國初年,一戰爆發,歐洲列強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對華輸出的資本和商品有所減少;同時因為出於戰爭的需求,它們的工業生產主要轉為戰爭服務,減少了某些輕工業品的生產,為中國民族工業拓展國內市場,進而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契機。
當時涌現了一批著名實業家:張謇建立大生紗場,榮德生、榮宗敬建立保興麵粉場,周學熙建立啟新洋灰公司,方舉贊、孫英德建立發昌機器場,陳啟源建立繼昌隆繅絲廠,劉懋賞、馮濟川建立保晉礦務公司.
特點(或是弱點):當時的民族工業大部分都是輕工業,重工業依然把握在外國人手裡.主要分布在沿海,內地很少.
❷ 黨和國家發展少數民族經濟的方針 政策有哪些
黨和國家發展少數民族經濟的方針、政策
1.堅持改革開放,積極穩妥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堅持「五個統籌」,堅持因地制宜。
3.堅持國家幫助和少數民族自力更生相結合的方針。
4.在國家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開發利用少數民族地區自然資源的時候,必須堅持國家利益和當地民族的實際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5.根據國家的總體發展布局和規劃,民族地區依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和措施。
6.實行「對口支援」,幫助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7.採取有利於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❸ 如何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
1、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2、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3、 支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4、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結構調整。
5、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
6、妥善解決生態建設和資源開發的補償問題。
7、 突出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的貧困問題。
8、大力推進興邊富民行動。
9、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
10、扶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和科技事業。
11、扶持民族地區發展文化事業。
12、扶持民族地區發展衛生、體育事業。
13、突出抓好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
14、 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
15、 進一步加強各族幹部的團結。
16、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7、 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
18、切實加強城市和散居地區的民族工作。
19、正確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
20、 堅決維護祖國統一。
21、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2、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
23、加強和改善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
24、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民族工作。
25、完善民族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26、加強民族工作部門建設。
(3)民族經濟發展政策PPT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引導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確認56個民族成份,實現了各族人民共同當家作主、管理國家事務。
建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現了空前的民族大團結。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實現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國家統一領導下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的權利。
支持和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生產力,實現了少數民族群眾生產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歷史性飛躍。
大力發展民族地區社會文化事業,實現了少數民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全面提高。
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密切了黨同少數民族群眾的聯系。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也是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功。
參考資料:河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❹ 什麼是少數民族經濟政策
一、幫助和支持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政策
1、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和內容決定必須幫助發展規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
2、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各類法規明確規定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3、在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嘗試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幫助。
二、發展規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
1、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2、指導思想和根本任務: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搞活的基本國策,緊密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實際,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進步、相互學習、共同致富出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發展少數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斷鞏固社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系,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3、方針、原則和政策:
(1)必須進一步改革開放,積極穩妥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
(2)要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優勢,搞好沿邊開放,抓住機遇,大力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規律。
(3)必須堅持國家幫助和少數民族自力更生相結合的方針。
(4)在國家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開發利用少數民族地區自然資源的時候,必須堅持國家利益和當地民族的實際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5)根據國家的總體發展布局和規劃,民族地區依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本地區經濟建設的方針、措施。
(6)實行「對口支援」,幫助民族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
(7)要採取有利於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a、要完善財政補貼政策; b、要適當規定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中央企業的產品、利稅分成比例; c、要優惠貸款條件和利率; d、共同投資,按股分紅; e、幫助民族自治地方開辟經濟特區或開發區。
❺ 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黨和國家都採取了哪些方針政策
1、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民族地區發展後勁。
國家將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進一步完善投資政策,引導各類投資更多地投向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要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國家建設資金投入民族地區的比重,提高對公路、鐵路、民航、水利等建設項目投資補助標准。
2、不斷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國家將採取有力措施,支持民族地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形成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3、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支持民族地區保障和改善民生。
國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區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優先發展教育。加大中央財政對民族地區農村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
積極穩妥地推進農牧區和偏遠地區適當集中辦學。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逐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准。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加大對民族地區支持力度。
4、繼續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優先解決特困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
深入推進開發式扶貧,逐步提高扶貧標准,有序開展移民扶貧,逐步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支持少數民族比較集中的牧區、邊境地區開展扶貧開發,積極推進游牧民定居和農村牧區危房、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工程,切實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5、加快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補償機制,促進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
加強民族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關國家的生態安全。國家將抓緊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補償機制,促進民族地區生態環境整體趨好。著力推進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區、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區、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養區、西南石漠化防治區、重要森林生態功能區建設,基本形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
6、進一步加快人才資源開發,為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發展,人才是關鍵。國家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支持民族地區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制定實施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規劃。繼續實施東部城市對口支持西部地區人才培訓、公務員對口培訓、西部地區管理人才創新培訓等重點人才開發工程。
繼續實施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計劃。加快民族地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提升人才開發和人才吸引服務能力,推進人才服務工作。
7、切實加強民族團結,為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
8、加快建立健全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保障機制。
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是中央的一項基本方針,也是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首要任務。各級政府要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相關制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5)民族經濟發展政策PPT擴展閱讀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人口一億多,民族自治地方占國土總面積的64%,西部和邊疆絕大多數地區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
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國現階段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任務,不僅關系我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而且關系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落實「兩個大局」戰略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
這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作為一貫方針,重點在政策、資金、體制機制上採取有力措施,務求在促進科學發展、改善民生上取得明顯成效。
❻ 如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促進少數民族地復區經濟社會發展制,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讓做好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攻堅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學校、醫院、居住環境、道路、水利、供電、通訊網路等建設。三是因地制宜,開發當地的特色優勢產業和項目,促進當地群眾的增收致富。四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政府的財政專項轉移支付和各種補助資金,重點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
❼ 黨和國家發展少數民族經濟的方針,政策有哪些
1、樹立新的思想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科學發展觀是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所必須遵循的指導方針,是我們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所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已證明,凡是思想解放,勇於創新和開放的國家和地區,都能把握時代脈搏,變機遇為動力,促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2、夯實加快發展的基礎,大力扶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它不僅對帶動相關產業和行業發展,助推經濟騰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
目前,由於受歷史和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一些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特別是一些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難以適應新型農業發展的要求。
社會公共設施欠缺、陳舊,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等。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作為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眾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
3、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不僅是經濟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的重要環節,而且是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快速、持續、協調發展,縮小欠發達與經濟發達地區差距的重要戰略舉措。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如何,對提高社會的整體經濟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由於一些民族地區地處偏僻,自然條件惡劣。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大,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不快等,直接影響和制約了民族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4、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水平
扶貧幫困工作是一項「德政工程」,更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一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都十分關心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扶貧幫困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一些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總量小、速度不快、質量不高,其中資金不足是制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
5、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民生即「人民生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幹部群眾團結奮斗,艱苦創業,群眾生活顯著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但由於受經濟發展條件等因素制約,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發展方面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民族教育力量薄弱、醫療衛生事業落後、通訊能力低下、人才隊伍匱乏等。
❽ 什麼是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
輯錄韋伯學術早來期的四篇主要論作源,是為以往韋伯研究所忽視,現今則受到學界特別重視的文本。展示出韋伯在最初轉向經濟學研究時的問題意識和獨特方法。韋伯在此階段思考的中心問題,乃是由當時的社會背景所引發,即德國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時所面臨的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困境。編者整理的韋伯生平著述年表,是一份了解韋伯的重要文獻資料。馬克斯・韋伯(MaxWeber1864-1920),德國政治經濟學家,著述有系列專著《宗教社會學論集》(其中《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由三聯書店1987年出版),《經濟,諸社會領域及權力》(三聯書店即出)。
❾ 哪些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的政策與措施
(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深入把握跨越式發展戰略的涵義
(二)建立版多層次、多元化的權發展模式, 實施和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三)大力發展教育和人力資源是和田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核心
(四)思想解放、觀念創新是和田地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先導
(五)以高新技術進步為支撐, 是和田地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要條件
(六)大力發展和田地區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 努力把潛在的優勢轉化為實際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