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緣的地緣經濟
地緣經濟(Geo-Economics),或稱「區域經濟」、「地區經濟」,依照地理對經濟回歸類。它是指答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它以一定地域為范圍,並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地緣經濟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系。區域的范圍指獨立政治實體內部經濟圈,經濟圈下面劃分為城市群(都市群),國際區域經濟組織框架下的合作等。
B. 地緣政治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有哪些
地緣政治對黃金價格的影響:
1、政治不穩定
當某地區或者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發生劇烈震盪,會導致貨幣的吸引力下降,市場資金會大量流向商品市場,黃金作為防範國際經濟政治風險的最後防線,無疑會導致黃金價格上漲;
政治的不穩定也會導致生產業的急劇下降,資源供給也會極其不穩定,社會的運行狀態也會被打亂,國家和機構都會選擇擁有避險功能的黃金作為戰略儲備物質,進而引起黃金價格的上漲。
2、戰爭
一般來說,戰爭或區域爆發沖突都會使得黃金價格的上漲,在戰爭過程中,戰局發展也可以預測到黃金價格的變化,如果戰局越發強烈,金價上漲概率和幅度就越大;戰局被抑制或者進入尾聲至結束,金價則可能會下跌。如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金價短期快速飆升,但是戰爭結束後,金價就逐漸會跌。
3、世界性突發事件
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會在短時間內打亂社會經濟運行機制,同時政府的穩定也會受到動搖,受影響國家的貨幣信用將會受到質疑,市場會迅速轉向具有避險功能的黃金進行保值。導致黃金價格上漲,如突發性恐怖襲擊等。
4、核心國家安全戰略
核心國家安全戰略調整將會形成國際地緣政治不穩定的預期,同時也是地緣政治中對黃金價格影響最深遠的一個因素,中長期的黃金走勢也會根據戰略調整的不同做出相應的走勢反。如美國、中國等國家的政治變化部署都會成為黃金價格上揚或者下跌的重要因素。
C.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原則
你這個問題理論性好強~我從實用角度來給你分析吧:
1.對於中東、中亞、北非。美國國家安全其思想首先是要消除政教一體的國家,從根源上鏟除宗教的影響力,其次從經濟上給予互惠貿易,幫助親美國家工業化進程,對極權國家或是需要"開展工作"的國家開始以武力干預,後期轉變為反對黨武裝支持亦或是貿易禁運,(武裝干預以周期性體現,且時間較長,這是考慮國內的政治穩定因素),與其他發達或是發展中國家扶持中東、中亞等地區的經濟發展,使其成為穩定因素。
2.對於歐盟採取互惠貿易,對於俄羅斯採取"一唱一和"式的對抗與貿易,其實歐美和美國的政見比較相似,同時對俄羅斯在軍事上對抗,所以在經濟上互惠,軍事上對抗是因為軍火貿易的原因。
3.對於非洲,獲取其原材料,給予一些"不做聲"或是親美國家以經濟援助,加以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其實聯合國很多資金都來自於美國,由於非洲的情況還比較欠發達,且恐怖主義主要來自於伊斯蘭教的中東地區,所以雙邊關系比較平淡,美國所需要的原材料已經滿足其國內市場了,有一部分也來自非洲,所以跟非洲比較平淡,但是開采資源也是有的、尤其是投資石油開采比較多。
4.對於澳洲、加拿大、加勒比和周邊國家、南美洲,採取互惠貿易為主,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加拿大政見趨同,因為美國跟他們經濟聯系緊密,加勒比除古巴外經濟貿易也在逐步加深,尤其是哥倫比亞、宏都拉斯周圍的這些國家更是產品傾銷的地方(這些國家我都統一歸類到加勒比沿岸國家)。
5.對於南亞,採取互惠貿易,且進行軍火貿易,阿富汗、巴基斯坦這些國家不說了,大家都知道。
6.對於東亞,日本由於沒有宣戰權,經濟命脈都掌握在國際市場,跟美國人經濟貿易緊密手裡,所以倚老賣老,韓國則是因為國家分裂,又有韓美同盟關系,經濟跟美國、日本、中國也比較緊密,所以態度跟印度有些類似。中國跟美國是軍事上對抗,經濟上互惠貿易,也有一定經濟依賴性,但是軍火貿易的原因,所以軍事上需要對抗,在經濟上中國又需要美國,包括其世界貨幣地位、國際話語權和與這兩個相關的需要其他國家市場,原材料等原因。
D. 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不明朗,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增加,對投資會有什麼影響呢
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不明朗,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確實會對投資有一定的影響,主要會影響一定的市場投資。
E. 地緣經濟學
1、基於上述的討論,我對地緣經濟學的定義是:地緣經濟學是以國家為行版為主體,以地權緣因素為基礎,通過在特定空間范圍內政治和經濟的互動來謀求國家利益的科學.
2、所謂地緣經濟學是指冷戰後時代在西方發達國家興起的以地理要素為基礎,從經濟地位和經濟關系角度去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的新學科.
F. 地緣經濟理論的角度是什麼
地緣政治就是外交戰略與地區安全戰略,外交戰略是基本,地區安全是根本,何如何在地緣政治中扮演角色,軍事和經濟是決定因素,而外交戰略則是體現國家的訴求。 _
一、地緣經濟的興起
冷戰時期,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為標志的兩極對抗成為國際關系的主要特徵,當時地緣政治因素在美蘇兩國的國家安全和對外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最明顯的莫過於劃分勢力范圍和組建區域性軍事集團。伴隨著20世紀末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國際政治體系正處於重構與改組之中,呈現出許多不同於冷戰時期的新特徵,最顯著的方面就是世界經濟的政治效用空前強化。具體地說,經濟安全已構成當今國際安全形勢的重要內容;經濟手段成為實現國際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經濟力量的多元化成為推動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的主導因素。國際關系重心從政治和軍事領域向經濟領域傾斜,各國均把以經濟與科技為首要目標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放在對外戰略的首位,力爭在21世紀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冷戰結束,地緣政治的兩極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純粹為爭奪生存空間而進行的領土擴張觀念日趨過時,一種以經濟利益和經濟關系取代政治關系與軍事對抗的態勢不斷發展。用美國加州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羅斯克蘭思的話說就是:在資本、勞動力與信息處於流動並上升為主導地位的經濟中,土地至上觀無立足之地,發達國家更願去開拓世界市場而不是攫取領土。(1)
世界各國由軍事對抗轉向「經濟戰」的爭奪預示著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准不再主要是國土疆域的大小,而是綜合國力,是其經濟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的份額以及在國際分工與協作中所處的地位。國家的對外影響力或控制力轉而可以通過經濟行為或經濟手段向國外延伸和運作來實現。經濟因素和經濟外交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顯著提高。
「21世紀將是『經濟第一』的世紀。各國謀求經濟利益的需要將優先於政治、軍事和意識形態方面的考慮,世界舞台上的重頭戲由『軍事爭霸』轉向『經濟角逐』,經濟振興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賽的主戰場。」(2)競相增強本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將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國家實力的綜合指標體現。
二、地緣經濟的特徵
21世紀的經濟全球化初期更多的表現為一種經濟的區域化。全球化和區域化並存的局面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作為一種新興的概念,「地緣經濟」有以下基本內容:(1)國際關系中經濟發展和經濟量的時空關系、分布狀況及其運行機制和運行軌跡。(2)世界經濟現象與地理關系、地緣區位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規律。(3)地理現象、地緣關系對國際社會經濟文化的互動作用和影響。(4)為當代各國國際戰略、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戰略提供理論依據,為經濟、文化開發、設計、規劃提供全方位的理論依據。(3)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地緣經濟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1. 地理因素是地緣經濟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緣經濟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個國家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會對國家的發展、國家經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地緣經濟正是研究如何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在國際競爭中保護國家的自身利益。人類在地球上活動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在國家的經濟活動中,總是選擇臨近地區的合作。地域上的連接產生的經濟關系稱之為地緣經濟關系。這種關系通常表現為或者是聯合和合作即經濟集團化,或者是對立乃至是遏制、互設壁壘等,前者1稱之為互補關系,後者稱之為競爭關系。
2. 地緣經濟最明顯的表現為區域經濟集團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尚不具備充分條件的情況下,區域經濟一體化則是地緣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和內容。 地緣經濟學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認為世界正在變為三個相互競爭的經濟集團:(1)日本和中國率領的環太平洋經濟區,包括韓國、東南亞等地區;(2)美國領導的西半球經濟區,今後將包括拉丁美洲在內;(3)以法德為中心的歐洲經濟區,將逐漸覆蓋前蘇聯和東歐地區,也許還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團誰能獲得較大優勢,主要取決於各個集團的規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這三大經濟區域的比較優勢在於,歐洲經濟區到目前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體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處也最充分;美洲經濟區實力最雄厚資源也最豐富,美國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經濟勢力范圍的同時向太平洋和大西洋兩面擴展;亞洲經濟區(主要是東亞)的經濟水平相對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動多樣,而且在冷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該經濟區的發展速度最快。
3. 跨國公司是地緣經濟中最活躍的要素
跨國公司是資本國際化、科學技術革命和國際分工深化的產物,是生產國際化的主要載體,跨國公司具有壟斷優勢、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以及對外直接投資選擇的區位優勢,其分支機構遍及全球,生產、銷售、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形成一體化網路。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當代跨國公司具有以下積極的影響:
第一,當代跨國公司的發展深化了區域經濟一體化。跨國公司開展的跨國經營,加強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發展和深化了國與國之間的生產、交換、流通、消費、技術產品開發研究方面的協作關系。
第二,跨國公司促進了商品、勞務、資本和其他經濟資源在區域范圍內更有效的流動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國公司有全球完備的生產體系和銷售體系,商品、勞務、資本、信息、人才等生產要素或生產成果能暢通的流動和合理有效的配置。近年來,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和內部貿易大規模增加,能充分說明這一點。
第三,跨國公司開拓了區域貿易的新領域,擴大了國際貿易的流通量。
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經營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內部化貿易。跨國公司通過其內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間的相互生產要素,生產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國際貿易中,跨國公司的區域貿易佔世界貿易總額的1/3左右。跨國公司的全球經營,促進了區域貿易的發展,繁榮了區域經濟。
非常重要
今天如何在地緣政治與國家利益之間找出最佳的平衡點,現實的擺在了共和國的決策者面前。但發展仍然是我們的核心任務,絕不能動搖。但在規定的時間內,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發展國防力量,確保在領土主權,霸權主義侵略、干涉、威脅面前立於不敗之地,是保障發展的根本。
G. 地緣經濟的概念源於什麼時候a.1945年
地緣經濟學是冷戰結束後在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化的國際背景下出現的頗有新意回的國際關答系理,主要代表人物是前美國華盛頓戰略和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地緣經濟學項目主任愛德華·盧特沃克。
地緣經濟學理論的要義在於,冷戰後世界政治力量出現了重新組合,原先的地緣政治被地緣經濟所取代,原先的軍事集團競爭讓位於經濟集團競爭,當今國際關系的焦點是三大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實力競賽,而不是兩大陣營之間的軍事對抗。三個相互競爭的經濟集團是:以日本為主導的環太平洋經區;以美國為主導的西半球經濟區;以德國為中心的歐洲經濟區。
源於冷戰後期。1960年前後
H. 什麼叫做地緣性客戶
地緣性客戶是指以地域,如自然村落、街道等空間距離較近,對於現居住環境、設施以及家人、朋友關系的依賴,喜歡在習慣區域選購產品滿足自身需求的客戶。
以購房為例,購房者對於現居住環境、設施以及家人、朋友關系的依賴,是造成本地置業就近趨向的主要原因,而在地緣性影響因素中,居住習慣和工作單位是影響最大的兩大因素。更多人會選擇自己居住習慣的地方去購房,這就是購房地緣性客戶。
(8)地緣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購房地緣性客戶選購需求:
地緣性客戶主要是婚房需求和改善型需求。據領跑房產網調查分析,這兩類需求受購房資金限制不同,因此選擇板塊的類型也不同。
地緣性客戶以婚房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人群為主,由於受購房資金的影響,這兩類需求所選板塊的類型也不盡相同。部分婚房置業者出於方便生活及照顧父母的考慮,會選擇父母居住區域,即現居住區域購房。
由於資金相對受限,如果現居住片區的房價可以承受,會首選在此置業;如果居住片區總價稍高,則會選擇現居住地周邊、價格稍低的板塊,此類板塊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但是有可能小區房齡較長、距離地鐵站較遠,或者周邊無學校、醫院等獨立配套。
I. 世界地緣政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主要影響
影響原油價格
70年代後國際政治大事件影響黃金價格走勢圖
受美元貶值、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08年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 「地緣政治」發端於瑞典地理學家克節倫,意指「國家所處的地理環境與國際政治的關系」,它根據各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預測世界或地區范圍的戰略形勢和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地緣政治已經成為各國制訂國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項重要依據。各種地緣政治理論的研究雖然都是以地理環境作為基礎,但依據重點有所不同。過去多從歷史、政治、軍事等方面考慮,而近年來對經濟、社會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視。20世紀,由於全球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發展,出現了各種地緣政治理論。A.T.馬漢強調海權對國際政治的影響,認為誰能控制海洋,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而控制海洋的關鍵在於對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峽的控制。他的理論被稱為海權論。H.J.麥金德則提出陸心說,認為隨著陸上交通工具的發展,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成為最重要的戰略地區。他的理論被稱為陸權論,對世界政治的影響很大。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強調邊緣地帶的重要性,提出陸緣說,為陸權論中的另一派地緣政治理論。50年代,塞維爾斯基根據空軍在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國、蘇聯空軍控制范圍重疊的地區,提出北極地區對美國爭奪制空權十分重要的理論,被稱為空權論。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緣政治戰略模型,將世界分為海洋貿易區和歐亞大陸區兩個地緣戰略區。 關於地緣政治學的定義,英國政治地理學家傑弗里帕克認為是,「從空間的或地理中心論的觀點對國際局勢背景進行研究,整體的認識。」這也可以說是從全球的空間背景上來觀察其政治的格局及各國或國家集團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這種從全球的地理空間尺度上,從各種復雜的相互關系的總體上,來研究各主要國家間或各集團之間政治上的相互關系與格局的地緣政治學,簡言之,即是全球的地緣戰略學。地緣政治學已成為表達全球大國間政治戰略上的對抗與競賽的通俗術語。
影響黃金價格
70年代後國際政治大事件影響黃金價格走勢圖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前,由於國際上通行金本位(金匯兌本位),黃金價格受到管制,因此不存在價格上的劇烈波動問題。但伴隨著越南戰爭把美國經濟拖入低谷和隨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信用本位制度地位得以不斷強化,黃金作為商品和貨幣的集合體,其價格開始出現劇烈波動,特別是1973-1980年和2001-2007年間世界黃金價格出現兩次大幅上漲。究其原因,重要事件的發生是一次次引導金價波動的重要助力,而這些事件都與地緣政治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舉例:1973-1974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黃金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其後隨著事態的逐漸平息而大幅回落。1979-1980年,伊朗伊斯蘭革命、蘇聯入侵阿富汗和兩伊戰爭爆發等國際重大地緣政治事件的密集發生,支撐起黃金價格於1980年年初創下了870美元的歷史高點。 2007年伊朗核危機對黃金價格也產生了影響。
主要作用
高加索地區的地緣政治游戲2007年伊朗核危機對黃金價格的影響
地緣政治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舉兩個例子:德國正是因為地處中歐,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才吃盡了苦頭,永遠擺脫不了兩線作戰的危險,這也是它兩次大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與它在西半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關系極大,在戰略上首先就處於不敗之地,因為沒有人能越過太平洋或者大西洋之後還能擊敗美國。在地緣政治學中流派很多,但很多論斷在現在已經不適應國際局勢的發展了。沒有什麼地區再是「新月地帶」「心臟地帶」,也不再是所謂的「陸權」「海權」或「空權」時代。現代戰爭是立體戰爭,是高技術戰爭;競爭也不是資源競爭,而是技術競爭,綜合國力競爭。那些資源特別豐富的地區並不一定產生強國,而那些地理位置險要的國家也難以逃過「高、精、尖」武器的法眼。既然如此,地理因素的影響總的來說,體現在三個層面:從人的層面來說,地理因素會影響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從國家層面來說,地理因素會影響到國家的綜合國力,例如由海權向陸權轉換時期導致的權力轉移;從國際層面來說,地理因素一旦和當時的國際格局的影響結合在一起,就會對國家的外交格局(外交的取向、難度)產生重要的影響。
J. 什麼是地緣政治,地緣經濟有那麼重要麼
地緣政治就是外交戰略與地區安全戰略,外交戰略是基本,地區安全是根本,何如何在地緣政治中扮演角色,軍事和經濟是決定因素,而外交戰略則是體現國家的訴求。 _
一、地緣經濟的興起
冷戰時期,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為標志的兩極對抗成為國際關系的主要特徵,當時地緣政治因素在美蘇兩國的國家安全和對外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最明顯的莫過於劃分勢力范圍和組建區域性軍事集團。伴隨著20世紀末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國際政治體系正處於重構與改組之中,呈現出許多不同於冷戰時期的新特徵,最顯著的方面就是世界經濟的政治效用空前強化。具體地說,經濟安全已構成當今國際安全形勢的重要內容;經濟手段成為實現國際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經濟力量的多元化成為推動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的主導因素。國際關系重心從政治和軍事領域向經濟領域傾斜,各國均把以經濟與科技為首要目標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放在對外戰略的首位,力爭在21世紀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冷戰結束,地緣政治的兩極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純粹為爭奪生存空間而進行的領土擴張觀念日趨過時,一種以經濟利益和經濟關系取代政治關系與軍事對抗的態勢不斷發展。用美國加州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羅斯克蘭思的話說就是:在資本、勞動力與信息處於流動並上升為主導地位的經濟中,土地至上觀無立足之地,發達國家更願去開拓世界市場而不是攫取領土。(1)
世界各國由軍事對抗轉向「經濟戰」的爭奪預示著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准不再主要是國土疆域的大小,而是綜合國力,是其經濟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的份額以及在國際分工與協作中所處的地位。國家的對外影響力或控制力轉而可以通過經濟行為或經濟手段向國外延伸和運作來實現。經濟因素和經濟外交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顯著提高。
「21世紀將是『經濟第一』的世紀。各國謀求經濟利益的需要將優先於政治、軍事和意識形態方面的考慮,世界舞台上的重頭戲由『軍事爭霸』轉向『經濟角逐』,經濟振興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賽的主戰場。」(2)競相增強本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將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國家實力的綜合指標體現。
二、地緣經濟的特徵
21世紀的經濟全球化初期更多的表現為一種經濟的區域化。全球化和區域化並存的局面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作為一種新興的概念,「地緣經濟」有以下基本內容:(1)國際關系中經濟發展和經濟量的時空關系、分布狀況及其運行機制和運行軌跡。(2)世界經濟現象與地理關系、地緣區位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規律。(3)地理現象、地緣關系對國際社會經濟文化的互動作用和影響。(4)為當代各國國際戰略、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戰略提供理論依據,為經濟、文化開發、設計、規劃提供全方位的理論依據。(3)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地緣經濟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1. 地理因素是地緣經濟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緣經濟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個國家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會對國家的發展、國家經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地緣經濟正是研究如何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在國際競爭中保護國家的自身利益。人類在地球上活動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在國家的經濟活動中,總是選擇臨近地區的合作。地域上的連接產生的經濟關系稱之為地緣經濟關系。這種關系通常表現為或者是聯合和合作即經濟集團化,或者是對立乃至是遏制、互設壁壘等,前者1稱之為互補關系,後者稱之為競爭關系。
2. 地緣經濟最明顯的表現為區域經濟集團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尚不具備充分條件的情況下,區域經濟一體化則是地緣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和內容。 地緣經濟學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認為世界正在變為三個相互競爭的經濟集團:(1)日本和中國率領的環太平洋經濟區,包括韓國、東南亞等地區;(2)美國領導的西半球經濟區,今後將包括拉丁美洲在內;(3)以法德為中心的歐洲經濟區,將逐漸覆蓋前蘇聯和東歐地區,也許還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團誰能獲得較大優勢,主要取決於各個集團的規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這三大經濟區域的比較優勢在於,歐洲經濟區到目前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體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處也最充分;美洲經濟區實力最雄厚資源也最豐富,美國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經濟勢力范圍的同時向太平洋和大西洋兩面擴展;亞洲經濟區(主要是東亞)的經濟水平相對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動多樣,而且在冷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該經濟區的發展速度最快。
3. 跨國公司是地緣經濟中最活躍的要素
跨國公司是資本國際化、科學技術革命和國際分工深化的產物,是生產國際化的主要載體,跨國公司具有壟斷優勢、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以及對外直接投資選擇的區位優勢,其分支機構遍及全球,生產、銷售、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形成一體化網路。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當代跨國公司具有以下積極的影響:
第一,當代跨國公司的發展深化了區域經濟一體化。跨國公司開展的跨國經營,加強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發展和深化了國與國之間的生產、交換、流通、消費、技術產品開發研究方面的協作關系。
第二,跨國公司促進了商品、勞務、資本和其他經濟資源在區域范圍內更有效的流動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國公司有全球完備的生產體系和銷售體系,商品、勞務、資本、信息、人才等生產要素或生產成果能暢通的流動和合理有效的配置。近年來,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和內部貿易大規模增加,能充分說明這一點。
第三,跨國公司開拓了區域貿易的新領域,擴大了國際貿易的流通量。
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經營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內部化貿易。跨國公司通過其內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間的相互生產要素,生產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國際貿易中,跨國公司的區域貿易佔世界貿易總額的1/3左右。跨國公司的全球經營,促進了區域貿易的發展,繁榮了區域經濟。
非常重要
今天如何在地緣政治與國家利益之間找出最佳的平衡點,現實的擺在了共和國的決策者面前。但發展仍然是我們的核心任務,絕不能動搖。但在規定的時間內,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發展國防力量,確保在領土主權,霸權主義侵略、干涉、威脅面前立於不敗之地,是保障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