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媒體全球化帶來的經濟影響

媒體全球化帶來的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09 03:49:19

1.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世界的經濟活動超越了國際,各種生產要素,比如商品、服務、技術、資金都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整個世界形成親密聯系的整體。
(1)表現(主要考點):有很多,主要記住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①生產全球化:一個東西不單在一個國家生產,全球各地都有其生產基地,比如耐克美國的公司只負責開發、營銷,不負責生產;還有蘋果手機,其零部件都會有「made in China」「made in India」等標語,意味著中國生產、印度生產等,這就是生產全球化的表現。
②貿易全球化:生產之後需要賣,賣就是進行國際貿易,賣到全球各地。
③資本全球化:錢不僅可以在國內流動,還可以整個世界范圍內流動。比如中國的錢到美國、越南等國家投資。
(2)經濟全球化其實是一個不公平的事情,因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主導,像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無論在經濟還是技術上都有優勢,因此很多游戲規則都是他們制定的,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不公平的,因為發展中國家本身落後,全球化之後,發達國家的工業製品就會流入發展中國家去,發展中國家會更難發展,因此經濟全球化對整個社會發展是不公平。雖然經濟全球化有好處,但考試會考查經濟全球化的弊端/局限性,
即兩極分化,會出現「馬太效應」,即發達國家越來越有錢,財富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需要從兩個角度評價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有數據佐證,1980 年到 2016 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經濟雖然都在增長,但差距越來越大,原來是 36.6 倍,現在是47 倍以上,確實會影響公平,因此一般評價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

2. 經濟全球化對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全球貿易往來增多、資金在國際間流動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正在推倒各國的經濟壁壘,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目前,經濟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轉之勢,並對世界政治、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正面的積極作用,又有反面的消極作用。在看到經濟全球化可能帶來的機遇,並敢於抓住這個機遇,使中國經濟進入世界經濟主流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它帶來的巨大挑戰。如果不能正視這個挑戰,那麼經濟全球化就很有可能帶來風險,而不是機遇。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這些風險
已經造成對金融業的沖擊、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減弱以及經濟結構調整過快帶來大量失業等嚴重的現實經濟問題。只有積極地應對挑戰,採取適當的政策措施,才能避免被全球化發展拋棄的"邊際化"趨勢。

第一,經濟全球化使得中國經濟的對外依賴度大大提高,這一方面意味著中國企業進入世界市場的獲利機會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國的國內市場成為各國企業紛紛搶占的制高點。

始於1978年的對外開放使中國把握住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大好時機,利用國內勞動力的成本優勢,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對外開放前後經濟實績的天壤之別充分證明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已經日益與世界經濟融合成一個整體,對國外市場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參見表4)。

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進程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產品在國外市場的准入程度將提高,但同時國內市場的全方位、大幅度開放也是大勢所趨。中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比較優勢將使中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出口大幅增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在中國不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則由於本國企業的競爭力不強,很可能遭受外國同類進口產品的巨大沖擊,使經濟增長受阻,並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特別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國內市場規模龐大,又加之近年來經濟增長強勁,購買力旺盛,各方面的經濟環境正日趨改善,因此已經成為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推動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穩步增長的重要目標市場。因此,面對國外無論在價格還是非價格方面均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進口產品,國內企業可能要受到較大的沖擊。

為了分享經濟全球化利益,又要避免其不利影響,中國在現階段應充分注意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地
積累財富,推動經濟增長,同時也應積極利用世界性資本、技術和產業大轉移的有利時機,通過開展貿易、利用外資等途徑,實現比較優勢的動態轉移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本國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整個經濟的發展。因為,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中國的勞動力要素逐漸變得相對短缺,而資本和技術等要素則逐漸相對豐富起來;同時先進國家的某些產業由於喪失了比較優勢,也不得不向更高層次的產業轉移,其喪失優勢的產業將逐步轉向發展中國家。這樣,發展中國家就可以利用國際產業轉移的機會,逐步實現本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而且由於發展中國傢具有後發優勢,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現成經驗,避免發達國家走過的彎路,從而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在這方面,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就是典型的例子。總之,長期國際經濟的實踐表明,發展中國家要謀求經濟的發展就必須遵循比較優勢原則。

第二,經濟全球化推動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大舉實施兼並,這在提高中國企業經濟效率的同時,也將對中國國內產業造成較大的沖擊。

跨國公司通過兼並收購的方式進入中國國內市場,進行直接投資,一方面給中國企業帶來了雄厚的資金支持、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遍布全球的外銷渠道,這對於提升中國企業的運行效率,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技術水平提高、培養高層次的管理人才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在兼並國內企業後,外資將在國內形成生產能力,對國內原有的同類產品生產企業將造成較大的沖擊,引發國內市場份額的激烈競爭和重新組合。此外,發達國家大型跨國公司間的兼並收購之風形成了規模更大、競爭力更強的巨型跨國公司,它們往往擁有大部分國際市場份額,國際市場的集中度日益提高,發生壟斷的危險也在不斷增大。對於未被跨國公司兼並的中國企業來說,其出口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別是跨國公司在其他與中國經濟結構類似的發展中國家,通過兼並收購形成的有競爭力的出口企業,由於其產品與中國企業的出口產品屬於同類產品,因此會對中國企業的出口造成更大的競爭壓力。

第三,經濟全球化將促進中國的資源配置優化,為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趕超發達國家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參與經濟全球化,面對發達國家的激烈競爭,發展中國家完全可以利用後發優勢,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並後來居上。亞洲"四小龍"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貿易戰略愈開放、參與國際經濟的程度愈深,經濟實績就愈優。反之,貿易戰略愈封閉,與國際經濟的隔離程度愈深,經濟實績就愈糟。1996年5月7日,世界銀行發表的題為《世界經濟前景與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報告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程度這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因果關系。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反之,面對經濟全球化裹足不前,必然影響經濟順利發展。

經濟全球化為企業利用最有利的地點和資源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國際分工的大發展、產業的大轉移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大流動,對於中國彌補國內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缺口,利用幾乎是不付費的後發優勢,以及迅速實現產業演進、技術進步、制度創新乃至整個經濟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為了加快經濟發展,趕上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中國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充分發揮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優勢,以及向發達國家輸出勞務的機會,具體地說就是可以從發達國家獲得更多的發展援助、資金融通、直接投資和技術轉讓等,以解決資金不足和技術水平低的困難;與發達國家經濟接軌,推動發達國家的勞動密集型工業,甚至資本、技術密集型工業向中國轉移,盡快提高中國的工業化水平。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經濟總量的增長,更重要的是表現為產業結構演進、技術進步、制度創新的不斷產生和現代經濟結構的不斷變革。而現代經濟結構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外生的,中國要建立現代經濟結構,必須積極從外部引進;否則,單純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成功的。目前,由於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以及新技術開發和應用的速度大大提高,中國如果不積極從外部引進技術而只靠自己閉門造車,不僅難以縮小同先進國家的差距,而且還可能繼續擴大,永遠停留於落後狀態。

第四,經濟全球化帶來了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也加大了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金融機構的監督職能和預警機制也尚不完善,很可能誘發國內金融風險。

國際上有人稱亞洲金融危機是"21世紀危機",也可以說是"全球化危機"。目前,世界各類資本市場(包括貸款市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總規模估計高達35000億美元。國際金融市場向全球化方向發展,有助於在世界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但是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風險也越來越大,而且一旦發生,其持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波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近年來,由於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和迅猛發展,國際金融市場的投機因素日趨加大。金融衍生工具作為一種商品,既為金融自由化提供了空前繁榮的市場,極大地擴大了業務領域,同時也為過度的投機活動創造了條件。面對國際金融體系日益全球化,許多國家建立了防範保護機制,以免金融體系因個別金融機構的不測事件而受到震盪。但是,應該說這種監督保護機制尚不健全,特別是缺乏國際間的應急預防機制。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後,國際上也呼籲及早建立金融管理的"早期預警系統"。

對於中國來說,經濟全球化可能誘發國內金融風險。在金融國際化的浪潮中,國際資本流動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短期資本即"游資"佔有很大的比重,其特點是投機性強,並以"光速"出入於各國的資本市場,在給各國帶來巨大的資金供給的同時,也可能給各國的金融和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如果短期國際資本突然大規模撤出本國市場,本國將不可避免地發生貨幣和金融危機。近年來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和巴西金融危機就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只有加快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盡快建立合理和完善的金融預警和防範機制,克服資本市場的不完全,才能將發生國內金融危機的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否則,一旦將來中國開放資本市場,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國際"游資"的沖擊;而且即使不開放資本市場,在加入WTO後,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及其人民幣業務的開展,短期游資同樣會通過國內外資金調動,影響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穩定。

第五,經濟全球化正在給國內經濟改革帶來新的壓力,使國內經濟波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並對國內產業和市場將造成一定的沖擊。

經濟全球化必然帶來游戲規則的全球化,中國要參與經濟全球化,就必須遵循國際游戲規則,按照游戲規則來改革國內的貿易和經濟體制。例如,中國"復關"的程序首先就是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對中國貿易和經濟體制的審查和認可。70年代末以來,中國一直在進行著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革。改革的道路是漫長的,改革的過程是痛苦的。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20餘年,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遠沒有完成,目前還遇到了許多深層次問題,改革已經到了攻堅階段。在這一階段,改革的任務本來就已經很繁重,再按照國際規則來重塑經濟體制,勢必增加改革的困難。同時,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外來沖擊也惡化了改革的外部環境,對改革也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經濟全球化使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每天都發生著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大規模流動。通過這種日益密切的經濟聯系,中國在影響著世界,世界也在影響著中國。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國內經濟的穩定將不僅取決於國內因素,而且也受到國際因素的巨大影響。隨著國際交換規模的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在宏觀經濟平衡中的影響力越來越顯著,進出口貿易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將直接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國際性的經濟波動如通貨膨脹、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等現象將通過國際經濟的傳遞機制影響到國內經濟發展,如果國內經濟結構存在某些類似的隱患,這些現象不可避免地要在國內出現。即便不存在這些隱患,由於心理因素的作用,也可能發生一定程度的波動,只不過程度較低和時間較短而已。1997年7月1日以來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由於資本市場沒有開放等原因而使中國避免了發生類似危機,但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

經濟全球化正在把中國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聯結為一體,通過封閉市場來保護國內產業的做法已不可能。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湧入,中國的國內產業將面臨外國競爭力的沖擊。過去,中國通過貿易保護的辦法建立了門類繁多、體系齊全的國內產業,這些產業中的大多數至今仍不具備足夠的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開放國內市場後所受到的外來沖擊將是巨大的。現在,中國仍然存在較多的貿易壁壘,所以國內產業所受到的外來沖擊並不大。但是,那些繞過貿易壁壘、通過投資方式進入中國國內市場的大批外國企業,它們生產的商品對國內其他同類產品生產企業造成巨大的沖擊,甚至威脅到國內同類企業的生存。目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已經到了最後階段,在談判的過程中和談判結束以後,隨著中國國內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將越來越大。

(羅小明 紀昀,《經濟全球化》之四)

3. 全球化經濟帶來了哪些影響

全球化經濟帶來全球分工,可以讓世界各地融入一盤棋中,使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和技術交流變得更加暢通,同時也能很好的解決全球經濟不平衡現象,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滿意請採納謝謝!

4. 什麼東西使媒體走向全球化。從文化。社會,經濟等影響分析下

早在19世紀末就已誕生。但是,現在的集團化有著很多新特點:
(一)它不僅僅是報業集團,而是在先進的信息技術基礎上與廣播、電視和網路等媒體融為一體的跨媒體集團。
(二)它不僅僅滿足於國內的並購擴張,而且瘋狂地向全球有利可圖的任何地方滲透。
(三)媒體集團之間既展開激烈競爭,又尋求合作共贏。
(四)媒體集團既重視眼前利益,又重視培養潛在受眾。
二、分眾化媒體分眾化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在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其意義更加突出。分眾就是對受眾進行分類,使用數字技術等傳播途徑把信息直擊目標受眾的一種傳播模式。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同的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並促成了當代受眾的不同需求。同時,開始出現了媒體從滿足大眾需求向滿足部分人、滿足某方面需求的轉變,從「大眾」向「分眾」的轉變。這就是媒體的分眾化現象。
三、對象化近年來,以「上班一族」為讀者對象的免費報紙迅速興起,風行歐美。免費報紙的新聞稿來源以新聞社為主,短小精悍,基本不刊發深度報道和評論,以適應快速閱讀,一般可在20~30分鍾讀完。免費報紙有自己一套不同於其他報紙的獨特規則:
(1)低成本:每天的版面,廣告和新聞比例為一比一。
(2)短新聞:對記者采寫的新聞字數有嚴格規定,頭條新聞在l800個字以內,短新聞不超過400字,且數量每天不少於日報容量。
(3)中立者:沒有政治言論版,但有自由撰稿人專欄,大多是服務性內容。每日有3O多個版面。四、地方化在美國,幾乎所有的日報都有區域化指向。也就是說,他們只面向報紙所在的城市和緊靠城市的郊區讀者發行。只有少數報紙真正面向全國發行。
五、網路化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世界主要媒體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實現了媒體的電子化、網路化。據統計,全世界有5000多家報紙在互聯網上落戶。網站報道不是原有媒體的簡單復制,而是比原有媒體內容更詳盡,時效更快捷,因而受到讀者歡迎。
六、小型化報紙小型化,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報紙用小開張紙印刷,
二是指內容上通俗化。這樣報紙不再顯得那麼嚴肅,讓人覺得更親切,閱讀時心理也更輕松,而且攜帶方便,這些變化對年輕讀者很有吸引力。整份報紙在式樣上「小報化」,但在內容上依然秉承著大報的報道風格,與我們日常說的「小報」有著質的區別。

5. 媒介全球化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

宏觀上,新媒介的發展促使受眾所處的媒介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微觀上,新媒介對受眾生活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受眾對政治民主的參與、提高受眾應對危機傳播的能力以及建構新的日常生活方式等。

6.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主要有哪些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主要的影響:

1、西方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佔有更多的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

2、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

3、有利於加速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工業化進程。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及出口商品結構,強化經濟競爭力。

(6)媒體全球化帶來的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其他影響

1、全球范圍內的通用標準的數目的增長,例如版權法;

2、國際貿易的增長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

3、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上升;

4、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

5、更多的國際間的文化影響,例如通過好萊塢電影的出口;

6、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7、貧富差距確實擴大;

8、國際旅遊業的發展;

9、各種文化的融合及創新;

10、通過諸如互聯網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

11、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7. 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小哦昂湖聯系的趨勢。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生產全球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的一個環節。
貿易全球化。隨著各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國都被捲入國際商品交換之中,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從一般商品到各類服務都進入了交易范圍。
資本全球化。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資本的觸角伸向全球,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速度不斷加快,投資者只要在計算機上敲幾個鍵,大量資金就可以短時間內從全球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
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這種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是的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有趣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8. 經濟全球化及其影響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影響

一、不同資本主義國家

由於世界各國在自然資源、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經濟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對不同的資本主義國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二、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

2、有利於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

3、有利於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

4、可以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三、跨國公司產生的影響

跨國公司是當今世界經濟中除國家以外最活躍的國際行為主體,是當今世界經濟活動的主要組織者。

1、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生產的全球化;

2、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資本的全球化;

3、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貿易的全球化;

3、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技術的全球化。

(8)媒體全球化帶來的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意義

1、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經濟全球化,可以實現以最有利的條件來進行生產,以最有利的市場來進行銷售,達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提高經濟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

2、促進國際分工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區域統一,使國際分工更加深化,各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事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比較優勢的產品的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

3、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優化

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和生產力的較大提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了在全球化范圍內的科技研究和開發,並使現代科學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迅速傳播,現代科技創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國家的科學技術活動,都必須也只能以世界上現有的科技成果為前進的基礎。

4、促進經濟多極化發展

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復雜,它使以往的國別關系、地區關系發展成為多極關系和全球關系,推動了處理這些關系的國際協調和合作機制的發展,並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全球性經濟規則的產生,使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國家出讓或放棄部分主權,形成和遵守這些經濟規則。

5、促進發展模式創新

全球化促進生產、資源、人員、貿易、投資和金融等生產要素全球優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6、促進國際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現在經濟領域,又表現在其他領域;既表現在雙邊領域又表現在多邊領域。國家間經濟相互依賴逐步深化,俱榮俱損局面開始形成。

7、促進安全內涵擴展

安全已從傳統安全領域擴展到非傳統安全領域。恐怖主義、經濟安全、環境惡化、氣候變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威脅增大,涉及到經濟、民生、社會和自然等廣泛領域。

8、促進國家主權轉移

全球化促進了國際組織的發展。僅1990至1998年,國際組織就從26656個增至48350個,其中政府間國際組織250多個。

9、推進國際體系轉型

今後幾十年內新的國際體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徵:一是世界格局多極化。二是西方與非西方國家共同主導。

10、推進人類文明進步

人類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問題、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礎上,形成人類新的共同價值觀念和新的人類文明,打破西方在人類文明中的主導地位,實現對西方文明的總體超越。

9. 全球化對經濟的影響

1.各國間經濟發展的依賴性增強,使各國經濟處於一個更加復雜多變的環境中。
2.能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3.加劇世界經濟遭遇動盪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與媒體全球化帶來的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