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怎麼發展綠色經濟

怎麼發展綠色經濟

發布時間:2021-02-09 05:52:39

⑴ 如何加快發展綠色經濟

綠色發展的理念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實踐證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步入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推動形成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的良好態勢。正如《建議》指出的那樣,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首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共享發展,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劃定農業、生態各類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支持綠色清潔生產,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真正建立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⑵ 論述題 達到綠色經濟主體的要求,企業應該怎麼做

我國政府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並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等具體部署。本文作者對綠色經濟概念進行梳理和辨析,並提出了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政策。本版將於近期陸續刊登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觀點文章,以饗讀者。 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等多重危機的重要對策,這一點已經獲得了世界各國的認同。我國政府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並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等具體部署。目前,人們對於發展綠色經濟已經發表了大量的論述,這對於我們建立對綠色經濟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啟蒙作用。為了推動綠色經濟發展,下一步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工作,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對綠色經濟概念進行梳理和辨析,建立一個比較清晰的綠色經濟概念體系;二是從主要闡述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意義,轉換到提出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安排。這些工作是由表及裡、去粗取精的過程,有利於把綠色經濟變成現實的成果。 明晰綠色經濟概念 綠色經濟是指那些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綠色經濟具有兩項外延:一是對原有經濟系統進行「綠化」或生態化改造;二是發展對環境影響小或有利於改善環境的產業。 綠色經濟就是生態經濟,它包含了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綠色經濟,就是發展循環經濟等這些具體的經濟運行方式,我國過去出台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 綠色經濟的兩種含義 現在,人們在大量使用綠色經濟這個概念,並把它看做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如果不作特別解釋,這樣理解有時會使人感到不易把握。如果綠色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那麼相對應的原來老的經濟形態是指什麼(是黑色經濟或褐色經濟嗎)?綠色經濟究竟是指在原來老經濟形態之外新出現的經濟活動,還是指原來老經濟形態換成了一種新的面貌?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實際上,人們在使用綠色經濟概念時,都是按各自的理解去使用的,也就是說人們雖然都在使用同一個詞,內心裡卻在指向不同的內容。如果這些問題不澄清,就無法把握綠色經濟的外延,也就無法制定針對性政策。 直截了當地看,綠色是環保的代名詞,經濟是指人類進行的盈利活動,那麼綠色經濟就是與環保有關的人類盈利活動。從這個性質上引申,我們可以看到綠色經濟具有兩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是指經濟要環保,即要求經濟活動不損害環境或有利於保護環境。在這里,綠色是對經濟活動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經濟活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或不付出過大的環境代價。在這個意義上,綠色經濟並非單指某些產業活動,而是對整個經濟體系的要求,它實際上是指要把原有經濟體系的面貌由非環保型轉到環保型,因此,此時綠色經濟又可稱為環保型經濟或環境友好型經濟。舉例說,鋼鐵、化工、建材、造紙等產業,在粗放型發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綠色經濟的,而在清潔技術、循環利用和節能減排的生產方式下,就是環保型的,就屬於綠色經濟。應該注意,這時候綠色經濟強調的重點是環保,即為了環保的目的,哪怕放棄一部分經濟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證經濟是綠色的。 第二種含義是指從環保要經濟,即從環境保護活動中獲取經濟效益。美國耶魯大學丹尼爾·埃斯蒂教授和安德魯·溫斯頓教授在《從綠到金——聰明企業如何利用環保戰略構建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為什麼通用電氣、索尼、豐田、沃爾瑪這些世界最大、最強硬、最追逐利潤的企業現在都在談環境保護?(因為)聰明的企業會通過對環保挑戰的戰略管理取得競爭優勢」。他們認為:「以全新視角觀察事物,會帶來實際收益。過去40年間,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了靈活管理綠色浪潮帶來的壓力所能獲得的潛在效益。未來的企業將既創造業務利潤,又創造一個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我們可以把這個意義上的綠色經濟稱為「從綠掘金」,也就是說,環境保護可以成為經濟利潤的一個來源,成為一個經濟增長點。舉例說,環境污染治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開發、綠色食品研發等,都可以帶來新的利潤,使這一部分活動改變環保只賠錢不賺錢的形象。可以看到,這個時候綠色經濟強調的重點是經濟,即通過政策調節和定向開發使環境保護也有利可圖。 以上兩種含義分別強調了綠色和經濟兩個方面,他們的共同要求是追求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二者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綠色經濟的定義:綠色經濟是指那些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 綠色經濟的兩項外延 按照綠色經濟是能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的定義,可以看到,綠色經濟的外延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對原有經濟系統進行綠化或生態化改造。它包括開發新的生產工藝、減少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高效和循環利用原材料、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對污染物進行凈化治理等。這些活動都能減輕對環境的壓力,並通過節約資源而獲得經濟效益,對傳統產業都是適用的。實際上,現代工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所以盡管產業是傳統產業,但屬性上已屬於綠色經濟。我國政府部署的「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等」就屬於這個范圍。 二是發展對環境影響小或有利於改善環境的產業。它包括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有機食品、可再生能源、服務業、高新科技、植樹造林等,稱為綠色產業,其特點就是天生對環境友好,不必投入過多資源進行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這些產業並不都是新興產業,有些是屬於傳統產業的,而且有些產業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例如我國傳統的農耕生產方式中有些做法充分運用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原理,充滿了生態文明的智慧。目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倡導的綠色投資主要是要求各國把資金投入到這些既能增加就業、拉動消費又減少排放的經濟活動中去,包括清潔技術、可再生能源、生態系統或環境基礎設施、基於生物多樣性的商業(如有機農業)、廢物及化學品管理、綠色城市、綠色建築和綠色交通等,可以看到與上述綠色產業也是基本一致的。我國政府部署的「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屬於這個范圍。 明確了綠色經濟的外延,就找到了政策的著力點。為了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我們需要在兩個方向上制定政策:一是促進經濟體系綠色化的政策;二是鼓勵綠色產業發展的政策。 建立綠色經濟概念體系 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等都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概念,釐清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很有必要,這樣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層面和語境下使用,避免概念之間互相干擾而擾亂認識。 綠色經濟的適用性 根據綠色經濟是指那些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個關於綠色經濟的圖示: 從中看到,第Ⅰ象限是綠色經濟的境界,是最理想的狀況;第Ⅱ象限是有經濟無環保的狀況,這是經濟發展早期階段容易出現的情況;第Ⅲ象限是既無發展也無環保的情況,反映了有些地方破壞了環境結果經濟也無法發展的「雙輸」局面;第Ⅳ象限是限制開發、保存原始環境的特殊情況。 在以上圖景中,第Ⅰ象限(綠色經濟)是最值得追求的境界,但不等於說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境界。第Ⅱ象限(先污染後治理)雖不如人意,但在付出一定環境代價的同時獲得經濟發展,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人們往往要在經歷了這個階段後才能到達綠色經濟的境界。第Ⅳ象限(限制開發保存原始環境)對於特殊的生態系統是完全必要的(例如自然保護區),在這里環境是唯一的,並不必強調綠色經濟的意義。所以發展綠色經濟要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去理解,發展綠色經濟也是有前提的,有時候即使不是綠色經濟也要去發展,而有時候即使是綠色經濟也不能發展。不應不分條件地總是把綠色經濟置於很高的位置,它畢竟是一種經濟活動,為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放棄經濟利益。 與其他相關經濟概念的關系 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等都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概念,釐清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很有必要,這樣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層面和語境下使用,避免概念之間互相干擾而擾亂認識。 中科院原副院長孫鴻烈院士對這些概念做了一個結構性定位:綠色經濟是最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生態經濟,其中循環經濟主要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低碳經濟主要是針對能源結構和溫室氣體減排而言的,生態經濟主要是指向生態系統(例如草原、森林、海洋、濕地等)的恢復、利用和發展的(例如發展生態農業等)。 這種劃分有其合理性,大致上使每個概念各歸其位,清晰有序。但其中對生態經濟的理解可能偏窄。筆者理解生態經濟中的生態並非生態系統中的那個生態,而是指環境或綠色,就像生態文明中的生態是泛指自然(環境)一樣,所以生態經濟應該等同於綠色經濟,而不是從屬於綠色經濟。這樣,綠色經濟與生態經濟是同一的,綠色經濟就是生態經濟,它包含了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那麼,孫鴻烈院士所提到的針對生態系統的恢復、利用和發展的那類經濟活動,如果不用生態經濟來概稱的話,用什麼來指代比較好呢?這里建議用生物經濟來概稱。這樣,上述幾個概念就形成了以下關系: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分清了這些概念的層次,也可體現各概念適合使用的特殊場合。發展綠色經濟,就是發展循環經濟等這些具體的經濟運行方式,從而說明我國過去出台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並非因為現在提出了綠色經濟的概念而不再適用。 綠色經濟發展環境政策 環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經濟更綠化,經濟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環保更賺錢,這兩者相互配合,可相得益彰,獲得共贏。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政策,是針對綠色經濟的兩項外延,從促進傳統經濟綠化和鼓勵綠色產業成長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這些政策包括規劃、環評、監管、減排和考核等。 由於綠色經濟具有綠色和經濟的雙重特性,所以,積極促進綠色經濟發展需要從環保和經濟兩個方面制定政策。一般來說,環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經濟更綠化,經濟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環保更賺錢,這兩者相互配合,可相得益彰,獲得共贏。 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政策,也是針對上述綠色經濟的兩項外延,從促進傳統經濟綠化和鼓勵綠色產業成長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這些政策並非完全是新生的,而是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已經使用的一些手段,例如規劃、環評、監管、減排、考核等。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高環境准入門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要根據環境容量、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把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制定不同的區域發展政策。根據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並以此為基礎制定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在一些特殊的地區,要實行環境優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的要求,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濟政策、建設項目等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容量不足和污染物排放超過總量控制計劃的地區,嚴格限制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的新建和擴建。 第二,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和執法。依法關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對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損失的企業和個人依法追究責任。圍繞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城市環境保護、農村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和推動解決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等重點任務,嚴格執法。 第三,強化環境與經濟綜合決策機制,實行環境保護問責制。把環境保護前置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階段,在經濟決策過程中強化環境保護的把關和引導作用。從環境保護方面提出對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建議。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決策,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論證,必要時實行環保「一票否決」。把環境保護作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主要標准和重要手段。改革幹部考核和任用制度,使那些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開展環境保護方面成績突出的幹部得到重用。 第四,把環保要求納入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全過程。廣泛推行清潔生產,鼓勵節能降耗,防範和應對污染事故,構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現代生產體系。實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流通方式,積極治理鐵路、水運等運輸污染,保障危險化學品運輸和儲存安全,限制高污染產品貿易,完善資源再生回收利用,建立清潔、安全的現代物流體系。大力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綠色采購和生產者責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類和消費品回收,建立綠色、節約的消費體系。 第五,制定和實施環境經濟政策,創設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激勵機制。出台綠色信貸、污染責任保險、綠色投資等環境經濟政策,把產品消費後的處置責任前移到生產者,從而激勵生產者按照環境友好的理念進行產品設計,優化生產過程。通過制定引導性的財政和價格政策,引導企業走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之路。通過調整水、電、煤等資源價格促進企業採取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工藝。完善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生態省(市)、生態示範區、環境友好型企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使那些在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融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的地區獲得榮譽和實惠。 從總體上說,綠色經濟屬於經濟范疇,所以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應主要從經濟領域來制定,其中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最為重要。 (作者為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⑶ 如何促進經濟綠色發展

(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通過實施各種環境經濟激勵政策,推動技術創新和進步,促進產業部門的「綠色化」,增加綠色就業的崗位;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環保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綠色產業,盡快形成門類齊全、裝備先進、富有活力的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科技,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構建節約資源能源的技術支撐體系,支持能源資源循環利用和可持續使用,突破能源、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
(二)優化經濟發展指標
我國承諾,到2020年力爭做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摒棄很長時間以來以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准,將循環經濟中的單位GDP的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總量控制等減量化指標;產品循環利用率、廢棄物質回收利用率等再利用指標;可再生能源比重、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等資源化指標,納入考察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性指標體系中;以資源產出率為目標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完善節能減排指標,使經濟朝著「綠色化」方向發展。
(三)積極加強制度建設
積極研究綠色投資政策,促進重點產業的「綠色化」生產,加強對環保領域的金融服務和境外投資的引導;完善綠色信貸、綠色稅收、生態補償和綠色貿易政策;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組織制定環境政策配套綜合名錄,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和相關指導意見,配合有關部門適當提高排污費、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標准,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改革垃圾處理費徵收方式,適當提高垃圾處理收費標准和財政補貼水平,有序推進環境立法相關工作,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
(四)加強各級部門行政管理水平
各級政府應繼續發揮主導作用,重視綠色領導力建設,把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納入戰略發展層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年度計劃、日常工作;中央政府加強對跨區域綜合性環境事務的宏觀調控;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綠色發展和生態質量負責;各部門對本行業和本系統綠色發展負責。建立統一立法、統一標准、統一監管,環保部門依法負責、相關部門分工配合的環境監管體系,提高環境監管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水平。
(五)倡導公眾綠色消費
發展綠色經濟,必須重視可持續生產體系與可持續消費體系的建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能力正處於升級轉型階段,為此倡導可持續消費和綠色消費的意義尤為重要。要以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為重要手段,以政府綠色采購為重要的推動力量,有針對性的采購綠色產品,引導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采購綠色產品、節能產品、環境友好型產品。
(六)完善公眾參與機制
完善環境宣傳教育體系,加強面向不同社會群體的環境宣傳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加強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完善新聞發布和重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徵集、分析環境輿情動態並積極應對。推進城鎮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重點城市飲用水水質、企業環境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推進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施,試行職業資格化管理。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和宣傳,提高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意識。擴大公眾參與的透明度,推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更持久、穩定、健康的向前發展。
(七)積極開展綠色經濟國際合作
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要實現綠色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環境保護的諸多問題,就必須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一要加強綠色經濟發展的對外交流,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經濟發展道路;二要與發達國家建立先進綠色技術的轉讓機制;三要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經驗與有關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流、共享。我們主張,國際社會應當把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作為發展綠色經濟的助推器,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制定並實施鼓勵綠色經濟發展的貿易政策,促進各國綠色經濟成長壯大。

⑷ 中國如何發展綠色經濟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我們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遠遠超過氣侯變化所產生的,這個劇變除了經濟之外環境也很大,我們的環境不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還有生產和生活的方式也是在發生變化。我們自己都親身體驗,生活條件好了,生產提高了,但是我們的生產還是處於價值鏈的相對低端。 第三個問題,瓶頸,現在誰為巨大的透支買單?國際是爭論不休的,到底誰付錢?中國也提出一個,今後減少40%的能源強度,各個地方各個部門都要制訂規劃,將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來有可能是瞄準三個目標實施。第一地方政府第二行業,第三有可能落在企業身上。現在要明確一下今後減排行動誰買單?是政府出資還是企業出資?這個利益格局沒有確定之前,可能誰都在觀望。所以我覺得在「十二五」規劃中這個問題已經開始納入,共同都有責任。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也要參與。我希望你們及早的瞄準綠色發展有關的動向,早下手提前准備會佔領優勢。 第四個問題綠色經濟的技術支撐。我們現在談到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很多了,這些經濟混在一起內容有些交叉,通過梳理到底怎麼看待?我覺得總體來說瞄準可持續發展,我們提出綠色經濟這么一個基本的理念,它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在綠色經濟下有三個基本的技術支撐,一個是循環技術,第二是低碳技術,第三是生態技術。這三大技術支撐 綠色發展綠色經濟,這是我們通過很多研究之後,最後一個歸納。 所以在綠色發展過程中沒有技術的支撐是不行的,所以技術快速發展。那麼就提出五個問題,既然需要技術,我們技術儲備好了嗎?我的回答是我們還沒有做好前期准備。中國習慣於做規劃,有很多的規劃。「十一五」節能減排,有方向和目標,但是怎樣實現?技術路徑沒有明確下來。我們推發達國家他們做能源規劃,他們做了。但是他們的優點也要借鑒和學習,美國有一個新能源計劃,剛剛出台不久。這個新能源計劃後面有一個詳細的技術清單,有哪些技術需要發展?需要推廣,對企業對社會都是一個很好的指導。瞄準這些前瞻性的技術發展。 在日本有一個簡單目標,後面又提出來有21項技術清單。技術清單是指導它今後的發展,可是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拿到我們的技術清單,技術預測工作技術政策的工作我們沒有做好。現在的很多企業可能沒有這個願望做,但是你怎麼得到這些技術?這些成本怎麼樣?現在不清楚。所以咱們綠色經濟協會召開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提出問題提前做准備,對地方發展有利對企業發展也有利。 第六個問題,既然談到技術清單,後面有個技術標准,技術標准非常重要,行業要有技術清單而且有技術標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的技術標准還沒有制訂出來,還有一個技術規則。最近一段時間從去年我們請清華大學,根據八大行業整理的詳細的技術清單。各個行業針對不同的問題採取了什麼技術,不同的技術它的先進性和落後性怎樣?有些技術應該淘汰有些技術應該推廣應該加強。這個清單做完之後我們看到耳目一新,使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參照系。拿這個再對照一下我們的國家發展的大項發現一些問題,有一些新上來的技術已經落後了,但是我們過去並不知道。有些保留下來的大企業沒有技術優勢,有些在中小企業中並不全是落後技術。所以我們就是說一個問題,技術標准。 國際有標准,中國也要有標准。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它既有國內的基礎也有國際的交往,我覺得國際經濟協會在這個方面也可以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二點技術經濟可行,而系統不可行。比如新能源,新能源有些成本並不太高,但是它進不了國家電網,國家電網具有一些壟斷。它可能更注重大規模的以煤發電的這些,它又有關系網。所以假如系統沒有運作好,即便技術可行也會影響推廣。 再有技術轉移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技術進入產業這個中間環節真正沒有建立起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還有技術和經濟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磨合,特別需要建立一種機制,這種機制是第三方的評估和認證。還有動員社會力量進行技術評估的體系,這個遲早要建立起來。 技術推廣要通過市場機制,那麼要有市場機制。技術市場中國已經建立了,到了98年政府改革的時候,認為技術就是市場行為,政府就不管了。有些做的還很好,有些做的不好的,假冒偽劣的比比皆是技術市場是一種無序的狀態。中國現在這個體系沒有建立起來,中國沒有技術評估師也沒有技術評估的第三方的機構,中國沒有,中國2.2萬家的技術誰做?基本是發達國家的技術評估機構在中國做,因為它有國際資質。中國人的技術在中國出售,要由美國人來評測,我們自己沒有。 這樣出現的一個結果,很多中國企業對於技術市場不太了解。但是發達國家對於中國技術市場很關注,發達國家或者中國的企業,在中國購買技術的企業增加的非常之快。再用一句白話來講,發達國家在中國用廉價購買技術的增長趨勢,是越來越高。這是一個 基本情況,我在這兒呼籲,中國能夠真正使綠色技術與市場能夠很快接軌。 最後一個小結,我們的技術發展是技術加政策還有商業模式。 綠色技術是循環加低碳加生態。 最後是發展綠色經濟過程軟實力薄弱可能我們最大的短版。最後我提幾點建議: 根據國際的談判形式,根據中國所處的瓶頸提幾點建議。 第一點我們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這是我們提倡的基本理念。 第二個真正發展綠色經濟,要在科技創新下下工夫,要真正解決技術本身的問題,解決技術政策的問題,同時也要技術進入市場的問題。 第三技術的產業政策通過技術的發展,通過政策的導向,最後落腳點在企業上,企業也是主體。中國的綠色發展必須魂要附體,一方面發展傳統產業一方面發展新興產業。從國家層面上,西方可能制訂新的規定,發展新的碳經濟,他們要做什麼要清楚。我們通過中國的努力通過中國的實踐,積極參與到國際制訂之中去,我們參與到碳市場碳金融,以及新的制訂當中去。我也特別以綠色經濟為橋梁,能夠介紹更多的國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前期工作和他們已經進行的工作,實際上這些工作已經有些開展。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科技要進行支撐。為了解決綠色經濟問題,科技體系自身也要進行大的改革。要能夠使科學本身有影響,就是有支撐。 在整個綠色發展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一點,中國不能閉門自守。要注意發達國家他們的策劃和想法,同時也要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國有信心在不遠的將來綠色經濟發展的目標。最後總結一下,氣侯變化問題可能要引發世界范圍內碳排放有關的貿易。解決能源問題,解決技術問題不能夠完全解決發展問題,同時要注重解決中國的軟實力問題。我們最後要走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

⑸ 中國是如何發展綠色經濟

綠色節能

⑹ 如何堅持綠色發展

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⑺ 如何發展綠色經濟奠定發展綠基底

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的普洱市,與越南、寮國、緬甸三國接壤,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州市、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和茶馬古道的重要站點,境內分布著16個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68.83%,有「綠海明珠」「林中之城」的美譽。

普洱近年來的統計數據發現,該市綠色GDP從2014年的375.40億到2015年的470.17億元再到2016年的527.98億元,逐年走高。當前,普洱市綠色GDP佔比達92%以上。發展綠色經濟,讓普洱經濟增速更快:2017年,普洱全市GDP實現624.6億元,增長10.5%,分別高於全國、雲南省3.6、1.0個百分點……

來源:中國新聞網

⑻ 如何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經濟

我國政府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並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等具體部署。本文作者對綠色經濟概念進行梳理和辨析,並提出了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政策。本版將於近期陸續刊登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觀點文章,以饗讀者。

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等多重危機的重要對策,這一點已經獲得了世界各國的認同。我國政府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並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等具體部署。目前,人們對於發展綠色經濟已經發表了大量的論述,這對於我們建立對綠色經濟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啟蒙作用。為了推動綠色經濟發展,下一步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工作,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對綠色經濟概念進行梳理和辨析,建立一個比較清晰的綠色經濟概念體系;二是從主要闡述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意義,轉換到提出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安排。這些工作是由表及裡、去粗取精的過程,有利於把綠色經濟變成現實的成果。

明晰綠色經濟概念

綠色經濟是指那些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綠色經濟具有兩項外延:一是對原有經濟系統進行「綠化」或生態化改造;二是發展對環境影響小或有利於改善環境的產業。

綠色經濟就是生態經濟,它包含了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綠色經濟,就是發展循環經濟等這些具體的經濟運行方式,我國過去出台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

綠色經濟的兩種含義

現在,人們在大量使用綠色經濟這個概念,並把它看做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如果不作特別解釋,這樣理解有時會使人感到不易把握。如果綠色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那麼相對應的原來老的經濟形態是指什麼(是黑色經濟或褐色經濟嗎)?綠色經濟究竟是指在原來老經濟形態之外新出現的經濟活動,還是指原來老經濟形態換成了一種新的面貌?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實際上,人們在使用綠色經濟概念時,都是按各自的理解去使用的,也就是說人們雖然都在使用同一個詞,內心裡卻在指向不同的內容。如果這些問題不澄清,就無法把握綠色經濟的外延,也就無法制定針對性政策。

直截了當地看,綠色是環保的代名詞,經濟是指人類進行的盈利活動,那麼綠色經濟就是與環保有關的人類盈利活動。從這個性質上引申,我們可以看到綠色經濟具有兩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是指經濟要環保,即要求經濟活動不損害環境或有利於保護環境。在這里,綠色是對經濟活動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經濟活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或不付出過大的環境代價。在這個意義上,綠色經濟並非單指某些產業活動,而是對整個經濟體系的要求,它實際上是指要把原有經濟體系的面貌由非環保型轉到環保型,因此,此時綠色經濟又可稱為環保型經濟或環境友好型經濟。舉例說,鋼鐵、化工、建材、造紙等產業,在粗放型發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綠色經濟的,而在清潔技術、循環利用和節能減排的生產方式下,就是環保型的,就屬於綠色經濟。應該注意,這時候綠色經濟強調的重點是環保,即為了環保的目的,哪怕放棄一部分經濟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證經濟是綠色的。

第二種含義是指從環保要經濟,即從環境保護活動中獲取經濟效益。美國耶魯大學丹尼爾·埃斯蒂教授和安德魯·溫斯頓教授在《從綠到金——聰明企業如何利用環保戰略構建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為什麼通用電氣、索尼、豐田、沃爾瑪這些世界最大、最強硬、最追逐利潤的企業現在都在談環境保護?(因為)聰明的企業會通過對環保挑戰的戰略管理取得競爭優勢」。他們認為:「以全新視角觀察事物,會帶來實際收益。過去40年間,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了靈活管理綠色浪潮帶來的壓力所能獲得的潛在效益。未來的企業將既創造業務利潤,又創造一個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我們可以把這個意義上的綠色經濟稱為「從綠掘金」,也就是說,環境保護可以成為經濟利潤的一個來源,成為一個經濟增長點。舉例說,環境污染治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開發、綠色食品研發等,都可以帶來新的利潤,使這一部分活動改變環保只賠錢不賺錢的形象。可以看到,這個時候綠色經濟強調的重點是經濟,即通過政策調節和定向開發使環境保護也有利可圖。

以上兩種含義分別強調了綠色和經濟兩個方面,他們的共同要求是追求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二者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綠色經濟的定義:綠色經濟是指那些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

綠色經濟的兩項外延

按照綠色經濟是能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的定義,可以看到,綠色經濟的外延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對原有經濟系統進行綠化或生態化改造。它包括開發新的生產工藝、減少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高效和循環利用原材料、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對污染物進行凈化治理等。這些活動都能減輕對環境的壓力,並通過節約資源而獲得經濟效益,對傳統產業都是適用的。實際上,現代工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所以盡管產業是傳統產業,但屬性上已屬於綠色經濟。我國政府部署的「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等」就屬於這個范圍。

二是發展對環境影響小或有利於改善環境的產業。它包括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有機食品、可再生能源、服務業、高新科技、植樹造林等,稱為綠色產業,其特點就是天生對環境友好,不必投入過多資源進行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這些產業並不都是新興產業,有些是屬於傳統產業的,而且有些產業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例如我國傳統的農耕生產方式中有些做法充分運用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原理,充滿了生態文明的智慧。目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倡導的綠色投資主要是要求各國把資金投入到這些既能增加就業、拉動消費又減少排放的經濟活動中去,包括清潔技術、可再生能源、生態系統或環境基礎設施、基於生物多樣性的商業(如有機農業)、廢物及化學品管理、綠色城市、綠色建築和綠色交通等,可以看到與上述綠色產業也是基本一致的。我國政府部署的「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屬於這個范圍。

明確了綠色經濟的外延,就找到了政策的著力點。為了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我們需要在兩個方向上制定政策:一是促進經濟體系綠色化的政策;二是鼓勵綠色產業發展的政策。

建立綠色經濟概念體系

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等都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概念,釐清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很有必要,這樣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層面和語境下使用,避免概念之間互相干擾而擾亂認識。

綠色經濟的適用性

根據綠色經濟是指那些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個關於綠色經濟的圖示:

從中看到,第Ⅰ象限是綠色經濟的境界,是最理想的狀況;第Ⅱ象限是有經濟無環保的狀況,這是經濟發展早期階段容易出現的情況;第Ⅲ象限是既無發展也無環保的情況,反映了有些地方破壞了環境結果經濟也無法發展的「雙輸」局面;第Ⅳ象限是限制開發、保存原始環境的特殊情況。

在以上圖景中,第Ⅰ象限(綠色經濟)是最值得追求的境界,但不等於說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境界。第Ⅱ象限(先污染後治理)雖不如人意,但在付出一定環境代價的同時獲得經濟發展,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人們往往要在經歷了這個階段後才能到達綠色經濟的境界。第Ⅳ象限(限制開發保存原始環境)對於特殊的生態系統是完全必要的(例如自然保護區),在這里環境是唯一的,並不必強調綠色經濟的意義。所以發展綠色經濟要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去理解,發展綠色經濟也是有前提的,有時候即使不是綠色經濟也要去發展,而有時候即使是綠色經濟也不能發展。不應不分條件地總是把綠色經濟置於很高的位置,它畢竟是一種經濟活動,為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放棄經濟利益。

與其他相關經濟概念的關系

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等都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概念,釐清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很有必要,這樣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層面和語境下使用,避免概念之間互相干擾而擾亂認識。

中科院原副院長孫鴻烈院士對這些概念做了一個結構性定位:綠色經濟是最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生態經濟,其中循環經濟主要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低碳經濟主要是針對能源結構和溫室氣體減排而言的,生態經濟主要是指向生態系統(例如草原、森林、海洋、濕地等)的恢復、利用和發展的(例如發展生態農業等)。

這種劃分有其合理性,大致上使每個概念各歸其位,清晰有序。但其中對生態經濟的理解可能偏窄。筆者理解生態經濟中的生態並非生態系統中的那個生態,而是指環境或綠色,就像生態文明中的生態是泛指自然(環境)一樣,所以生態經濟應該等同於綠色經濟,而不是從屬於綠色經濟。這樣,綠色經濟與生態經濟是同一的,綠色經濟就是生態經濟,它包含了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那麼,孫鴻烈院士所提到的針對生態系統的恢復、利用和發展的那類經濟活動,如果不用生態經濟來概稱的話,用什麼來指代比較好呢?這里建議用生物經濟來概稱。這樣,上述幾個概念就形成了以下關系: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分清了這些概念的層次,也可體現各概念適合使用的特殊場合。發展綠色經濟,就是發展循環經濟等這些具體的經濟運行方式,從而說明我國過去出台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並非因為現在提出了綠色經濟的概念而不再適用。

綠色經濟發展環境政策

環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經濟更綠化,經濟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環保更賺錢,這兩者相互配合,可相得益彰,獲得共贏。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政策,是針對綠色經濟的兩項外延,從促進傳統經濟綠化和鼓勵綠色產業成長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這些政策包括規劃、環評、監管、減排和考核等。

由於綠色經濟具有綠色和經濟的雙重特性,所以,積極促進綠色經濟發展需要從環保和經濟兩個方面制定政策。一般來說,環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經濟更綠化,經濟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環保更賺錢,這兩者相互配合,可相得益彰,獲得共贏。

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政策,也是針對上述綠色經濟的兩項外延,從促進傳統經濟綠化和鼓勵綠色產業成長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這些政策並非完全是新生的,而是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已經使用的一些手段,例如規劃、環評、監管、減排、考核等。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高環境准入門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要根據環境容量、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把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制定不同的區域發展政策。根據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並以此為基礎制定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在一些特殊的地區,要實行環境優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的要求,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濟政策、建設項目等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容量不足和污染物排放超過總量控制計劃的地區,嚴格限制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的新建和擴建。

第二,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和執法。依法關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對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損失的企業和個人依法追究責任。圍繞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城市環境保護、農村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和推動解決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等重點任務,嚴格執法。

第三,強化環境與經濟綜合決策機制,實行環境保護問責制。把環境保護前置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階段,在經濟決策過程中強化環境保護的把關和引導作用。從環境保護方面提出對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建議。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決策,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論證,必要時實行環保「一票否決」。把環境保護作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主要標准和重要手段。改革幹部考核和任用制度,使那些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開展環境保護方面成績突出的幹部得到重用。

第四,把環保要求納入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全過程。廣泛推行清潔生產,鼓勵節能降耗,防範和應對污染事故,構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現代生產體系。實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流通方式,積極治理鐵路、水運等運輸污染,保障危險化學品運輸和儲存安全,限制高污染產品貿易,完善資源再生回收利用,建立清潔、安全的現代物流體系。大力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綠色采購和生產者責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類和消費品回收,建立綠色、節約的消費體系。

第五,制定和實施環境經濟政策,創設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激勵機制。出台綠色信貸、污染責任保險、綠色投資等環境經濟政策,把產品消費後的處置責任前移到生產者,從而激勵生產者按照環境友好的理念進行產品設計,優化生產過程。通過制定引導性的財政和價格政策,引導企業走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之路。通過調整水、電、煤等資源價格促進企業採取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工藝。完善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生態省(市)、生態示範區、環境友好型企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使那些在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融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的地區獲得榮譽和實惠。

從總體上說,綠色經濟屬於經濟范疇,所以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應主要從經濟領域來制定,其中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最為重要。

⑼ 怎樣理解綠色經濟概念

編者按 我國政府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並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等具體部署。本文作者對綠色經濟概念進行梳理和辨析,並提出了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政策。本版將於近期陸續刊登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觀點文章,以饗讀者。 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等多重危機的重要對策,這一點已經獲得了世界各國的認同。我國政府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並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等具體部署。目前,人們對於發展綠色經濟已經發表了大量的論述,這對於我們建立對綠色經濟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啟蒙作用。為了推動綠色經濟發展,下一步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工作,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對綠色經濟概念進行梳理和辨析,建立一個比較清晰的綠色經濟概念體系;二是從主要闡述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意義,轉換到提出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安排。這些工作是由表及裡、去粗取精的過程,有利於把綠色經濟變成現實的成果。 明晰綠色經濟概念 綠色經濟是指那些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綠色經濟具有兩項外延:一是對原有經濟系統進行「綠化」或生態化改造;二是發展對環境影響小或有利於改善環境的產業。 綠色經濟就是生態經濟,它包含了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綠色經濟,就是發展循環經濟等這些具體的經濟運行方式,我國過去出台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 綠色經濟的兩種含義 現在,人們在大量使用綠色經濟這個概念,並把它看做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如果不作特別解釋,這樣理解有時會使人感到不易把握。如果綠色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那麼相對應的原來老的經濟形態是指什麼(是黑色經濟或褐色經濟嗎)?綠色經濟究竟是指在原來老經濟形態之外新出現的經濟活動,還是指原來老經濟形態換成了一種新的面貌?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實際上,人們在使用綠色經濟概念時,都是按各自的理解去使用的,也就是說人們雖然都在使用同一個詞,內心裡卻在指向不同的內容。如果這些問題不澄清,就無法把握綠色經濟的外延,也就無法制定針對性政策。 直截了當地看,綠色是環保的代名詞,經濟是指人類進行的盈利活動,那麼綠色經濟就是與環保有關的人類盈利活動。從這個性質上引申,我們可以看到綠色經濟具有兩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是指經濟要環保,即要求經濟活動不損害環境或有利於保護環境。在這里,綠色是對經濟活動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經濟活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或不付出過大的環境代價。在這個意義上,綠色經濟並非單指某些產業活動,而是對整個經濟體系的要求,它實際上是指要把原有經濟體系的面貌由非環保型轉到環保型,因此,此時綠色經濟又可稱為環保型經濟或環境友好型經濟。舉例說,鋼鐵、化工、建材、造紙等產業,在粗放型發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綠色經濟的,而在清潔技術、循環利用和節能減排的生產方式下,就是環保型的,就屬於綠色經濟。應該注意,這時候綠色經濟強調的重點是環保,即為了環保的目的,哪怕放棄一部分經濟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證經濟是綠色的。 第二種含義是指從環保要經濟,即從環境保護活動中獲取經濟效益。美國耶魯大學丹尼爾·埃斯蒂教授和安德魯·溫斯頓教授在《從綠到金——聰明企業如何利用環保戰略構建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為什麼通用電氣、索尼、豐田、沃爾瑪這些世界最大、最強硬、最追逐利潤的企業現在都在談環境保護?(因為)聰明的企業會通過對環保挑戰的戰略管理取得競爭優勢」。他們認為:「以全新視角觀察事物,會帶來實際收益。過去40年間,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了靈活管理綠色浪潮帶來的壓力所能獲得的潛在效益。未來的企業將既創造業務利潤,又創造一個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我們可以把這個意義上的綠色經濟稱為「從綠掘金」,也就是說,環境保護可以成為經濟利潤的一個來源,成為一個經濟增長點。舉例說,環境污染治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開發、綠色食品研發等,都可以帶來新的利潤,使這一部分活動改變環保只賠錢不賺錢的形象。可以看到,這個時候綠色經濟強調的重點是經濟,即通過政策調節和定向開發使環境保護也有利可圖。 以上兩種含義分別強調了綠色和經濟兩個方面,他們的共同要求是追求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二者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綠色經濟的定義:綠色經濟是指那些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 綠色經濟的兩項外延 按照綠色經濟是能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的定義,可以看到,綠色經濟的外延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對原有經濟系統進行綠化或生態化改造。它包括開發新的生產工藝、減少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高效和循環利用原材料、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對污染物進行凈化治理等。這些活動都能減輕對環境的壓力,並通過節約資源而獲得經濟效益,對傳統產業都是適用的。實際上,現代工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所以盡管產業是傳統產業,但屬性上已屬於綠色經濟。我國政府部署的「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等」就屬於這個范圍。 二是發展對環境影響小或有利於改善環境的產業。它包括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有機食品、可再生能源、服務業、高新科技、植樹造林等,稱為綠色產業,其特點就是天生對環境友好,不必投入過多資源進行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這些產業並不都是新興產業,有些是屬於傳統產業的,而且有些產業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例如我國傳統的農耕生產方式中有些做法充分運用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原理,充滿了生態文明的智慧。目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倡導的綠色投資主要是要求各國把資金投入到這些既能增加就業、拉動消費又減少排放的經濟活動中去,包括清潔技術、可再生能源、生態系統或環境基礎設施、基於生物多樣性的商業(如有機農業)、廢物及化學品管理、綠色城市、綠色建築和綠色交通等,可以看到與上述綠色產業也是基本一致的。我國政府部署的「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屬於這個范圍。 明確了綠色經濟的外延,就找到了政策的著力點。為了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我們需要在兩個方向上制定政策:一是促進經濟體系綠色化的政策;二是鼓勵綠色產業發展的政策。 建立綠色經濟概念體系 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等都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概念,釐清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很有必要,這樣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層面和語境下使用,避免概念之間互相干擾而擾亂認識。 綠色經濟的適用性 根據綠色經濟是指那些同時產生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人類活動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個關於綠色經濟的圖示: 從中看到,第Ⅰ象限是綠色經濟的境界,是最理想的狀況;第Ⅱ象限是有經濟無環保的狀況,這是經濟發展早期階段容易出現的情況;第Ⅲ象限是既無發展也無環保的情況,反映了有些地方破壞了環境結果經濟也無法發展的「雙輸」局面;第Ⅳ象限是限制開發、保存原始環境的特殊情況。 在以上圖景中,第Ⅰ象限(綠色經濟)是最值得追求的境界,但不等於說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境界。第Ⅱ象限(先污染後治理)雖不如人意,但在付出一定環境代價的同時獲得經濟發展,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人們往往要在經歷了這個階段後才能到達綠色經濟的境界。第Ⅳ象限(限制開發保存原始環境)對於特殊的生態系統是完全必要的(例如自然保護區),在這里環境是唯一的,並不必強調綠色經濟的意義。所以發展綠色經濟要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去理解,發展綠色經濟也是有前提的,有時候即使不是綠色經濟也要去發展,而有時候即使是綠色經濟也不能發展。不應不分條件地總是把綠色經濟置於很高的位置,它畢竟是一種經濟活動,為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放棄經濟利益。 與其他相關經濟概念的關系 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等都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概念,釐清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很有必要,這樣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層面和語境下使用,避免概念之間互相干擾而擾亂認識。 中科院原副院長孫鴻烈院士對這些概念做了一個結構性定位:綠色經濟是最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生態經濟,其中循環經濟主要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低碳經濟主要是針對能源結構和溫室氣體減排而言的,生態經濟主要是指向生態系統(例如草原、森林、海洋、濕地等)的恢復、利用和發展的(例如發展生態農業等)。 這種劃分有其合理性,大致上使每個概念各歸其位,清晰有序。但其中對生態經濟的理解可能偏窄。筆者理解生態經濟中的生態並非生態系統中的那個生態,而是指環境或綠色,就像生態文明中的生態是泛指自然(環境)一樣,所以生態經濟應該等同於綠色經濟,而不是從屬於綠色經濟。這樣,綠色經濟與生態經濟是同一的,綠色經濟就是生態經濟,它包含了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那麼,孫鴻烈院士所提到的針對生態系統的恢復、利用和發展的那類經濟活動,如果不用生態經濟來概稱的話,用什麼來指代比較好呢?這里建議用生物經濟來概稱。這樣,上述幾個概念就形成了以下關系: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分清了這些概念的層次,也可體現各概念適合使用的特殊場合。發展綠色經濟,就是發展循環經濟等這些具體的經濟運行方式,從而說明我國過去出台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政策措施仍然是有用和有效的,並非因為現在提出了綠色經濟的概念而不再適用。 綠色經濟發展環境政策 環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經濟更綠化,經濟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環保更賺錢,這兩者相互配合,可相得益彰,獲得共贏。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政策,是針對綠色經濟的兩項外延,從促進傳統經濟綠化和鼓勵綠色產業成長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這些政策包括規劃、環評、監管、減排和考核等。 由於綠色經濟具有綠色和經濟的雙重特性,所以,積極促進綠色經濟發展需要從環保和經濟兩個方面制定政策。一般來說,環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經濟更綠化,經濟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環保更賺錢,這兩者相互配合,可相得益彰,獲得共贏。 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環境政策,也是針對上述綠色經濟的兩項外延,從促進傳統經濟綠化和鼓勵綠色產業成長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這些政策並非完全是新生的,而是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已經使用的一些手段,例如規劃、環評、監管、減排、考核等。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高環境准入門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要根據環境容量、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把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制定不同的區域發展政策。根據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並以此為基礎制定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在一些特殊的地區,要實行環境優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的要求,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濟政策、建設項目等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容量不足和污染物排放超過總量控制計劃的地區,嚴格限制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的新建和擴建。 第二,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和執法。依法關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對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損失的企業和個人依法追究責任。圍繞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城市環境保護、農村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和推動解決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等重點任務,嚴格執法。 第三,強化環境與經濟綜合決策機制,實行環境保護問責制。把環境保護前置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階段,在經濟決策過程中強化環境保護的把關和引導作用。從環境保護方面提出對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建議。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決策,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論證,必要時實行環保「一票否決」。把環境保護作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主要標准和重要手段。改革幹部考核和任用制度,使那些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開展環境保護方面成績突出的幹部得到重用。 第四,把環保要求納入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全過程。廣泛推行清潔生產,鼓勵節能降耗,防範和應對污染事故,構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現代生產體系。實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流通方式,積極治理鐵路、水運等運輸污染,保障危險化學品運輸和儲存安全,限制高污染產品貿易,完善資源再生回收利用,建立清潔、安全的現代物流體系。大力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綠色采購和生產者責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類和消費品回收,建立綠色、節約的消費體系。 第五,制定和實施環境經濟政策,創設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激勵機制。出台綠色信貸、污染責任保險、綠色投資等環境經濟政策,把產品消費後的處置責任前移到生產者,從而激勵生產者按照環境友好的理念進行產品設計,優化生產過程。通過制定引導性的財政和價格政策,引導企業走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之路。通過調整水、電、煤等資源價格促進企業採取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工藝。完善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生態省(市)、生態示範區、環境友好型企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使那些在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融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的地區獲得榮譽和實惠。 從總體上說,綠色經濟屬於經濟范疇,所以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應主要從經濟領域來制定,其中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最為重要。 (作者為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⑽ 如何發展綠色經濟,這是20分大題

堅持經濟模式
綠色經濟是一種融合了人類的現代文明,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能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是市場化和生態化有機結合的經濟,也是一種充分體現自然資源價值和生態價值的經濟。它是一種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有機結合的良性發展模式,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產物。綠色經濟的范圍很廣,包括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環保產業、綠色服務業等。

閱讀全文

與怎麼發展綠色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