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附圖)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的主要變化:
武漢軌道交通
2000年,中國批准長春、大連、武漢和重慶4個城市為首批輕軌建設示範城市之後,武漢軌道交通公司(現為武漢地鐵集團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底具備試通車條件,2004年7月投入試運營。由於線路短、票價高、換乘不便、路線不合理等原因,在試運營期和正式運營初期,武漢輕軌載客量都較低。其後雖然武漢軌道交通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採取降價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並不明顯。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軌道交通網由7條線路構成,總長222.8公里。除一號線吳家山至堤角30.5公里為輕軌外,其餘6條線路都是地鐵。分別為:二號線,常青花園至流芳,39.8公里;三號線,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號線,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號線,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號線,老關村至堤角,25.3公里;七號線,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這7條線路中,二、三、四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一、五號線分別貫穿漢口、武昌的東西方向;六號線溝通漢口、漢陽舊城及後湖新區;七號線則把漢口北部與武昌東南部聯為一體。2006年11月16日,武漢地鐵二號線的范湖站動工,二號線預計於2012年建成。
武漢過江隧道
武漢長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於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調試運行通車。之後,逐步完善隧道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整理竣工驗收有關資料,「長江第一隧」於2011年方可正式通車運行)。
武漢長江隧道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長約3.6公里(含匝道),漢口越江點位在江灘公園附近,勝利街設右進隧道匝道、天津路設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點位於和平大道,友誼大道設4條匝道連接。該工程為左、右道隔離的雙向4車道公路隧道,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級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當時,由於市容環境不佳、城市建設無序,武漢被戲稱為「中國最大的縣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中國 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總部、東風有限汽車總部、東風本田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建於1862年的武漢江漢關。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車都」。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里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20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區投資數百億建立光電子和數碼產業帝國,還有中芯國際投資百億元的晶元廠為高新區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體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體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等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它們已經成為武漢光谷軟體園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有利促進光谷軟體園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
武漢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湖北省內其他的城市,尤其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加快,GDP總額占湖北省的比重穩步提升。2001年,武漢的GDP總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漢市GDP總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達到34.5%。
❷ 簡述一下湖北經濟發展狀況.
武漢可以佔三分之一強;接下來就是宜昌和襄陽,都是發展蠻快的;再往下都差不多了(黃石、荊門、荊州、孝感、黃岡等),還有仙桃、潛江、天門這三個省直管發展的相對來說也還不錯,可能就恩施和神龍架林區那邊相對來說總量小點!
❸ 湖北省經濟發展情況
根據初步核算的結果,2008年,湖北GDP總量首次過1萬億元,達到11,330.38億元,按可比價格比較,GDP總量居全國第十位,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1,780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4,963.61億元,增長16.6%;第三產業4,586.77億元,增長12.4%。人均GDP達到18,796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33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10.24億元,增長20.3%,稅收收入537.14億元,增長23.8%。與其他省份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湖北的發展速度屬於中等偏後;同時湖北農業經濟數量大,所佔比重高,屬於農業大省。1979-2007年29年,按絕對數比,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蠢仿60.6倍;根據全國平均物價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長率9.3%,增長速度次於重慶、天津等22個省份居23位,低於全國9.8%的平均水平。1978年-2008年,湖北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在第9位至第13位間輪替,1978年位居全國第10位,1990年第滑改9位,1995年第11位,2004年第13位,2007年第11位,2008年居第10位。根據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1978-2007年30年湖北經濟的年增長率,有9年低於當年全國平均水平,21年高於當年全國平均水平;30年間有15年年增長率低於10%,15年高於10%。GDP總量的發展,1992年突破1千億元,2004年突破5千億元,2008年突破1萬億元。人均GDP的發展,1987年首次突破1千元(全國1987年突破1千元),1998年突破5千元(全國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萬元(全國2003年突破1萬元)。2007年,湖北GDP總量(最終核實數)達到9,150.01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4.5%,佔全國的比重達到3.3%;其中第一產業1,422.80億元,佔GDP比重15.55%;第二產業3,633.02億元,佔44.75%;第三產業3,632.39億元,佔39.71%;人均GDP為16,064元,次於新疆、山西等15省份居第16位[5]。湖北經濟結構中三次產業的比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78年為40.5:42.2:17.3(同期全國為28.2:47.9:23.9);2007年為15.5:44.7:39.7(同期全國為11.1:48.5:40.4),從1978年-2007年經過30年的發展,經濟結構漸漸趨向信檔判於合理,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舊佔有較大比重,第三產業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7年,第一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河南、吉林等12省區居全國第13位;二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新疆、吉林等20省居21位;三產業佔GDP比重次於天津、湖南等9省份居第10位。按絕對數比較,一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江蘇、湖南等7省居第8位;二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四川、福建等10省居第11位;三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遼寧、四川等11省居第12位。
❹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是怎樣的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
武漢軌道交通。2000年,中國批准長春、大連、武漢和重慶4個城市為首批輕軌建設示範城市之後,武漢軌道交通公司(現為武漢地鐵集團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底具備試通車條件,2004年7月投入試運營。由於線路短、票價高、換乘不便、路線不合理等原因,在試運營期和正式運營初期,武漢輕軌載客量都較低。其後雖然武漢軌道交通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採取降價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並不明顯。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軌道交通網由7條線路構成,總長222.8公里。除一號線吳家山至堤角30.5公里為輕軌外,其餘6條線路都是地鐵。分別為:二號線,常青花園至流芳,39.8公里;三號線,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號線,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號線,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號線,老關村至堤角,25.3公里;七號線,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
這7條線路中,二、三、四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一、五號線分別貫穿漢口、武昌的東西方向;六號線溝通漢口、漢陽舊城及後湖新區;七號線則把漢口北部與武昌東南部聯為一體。2006年11月16日,武漢地鐵二號線的范湖站動工,二號線預計於2012年建成。
武漢過江隧道。武漢長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於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調試運行通車。之後,逐步完善隧道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整理竣工驗收有關資料,「長江第一隧」於2011年方可正式通車運行)。
武漢長江隧道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長約3.6公里(含匝道),漢口越江點位在江灘公園附近,勝利街設右進隧道匝道、天津路設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點位於和平大道,友誼大道設4條匝道連接。該工程為左、右道隔離的雙向4車道公路隧道,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級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
當時,由於市容環境不佳、城市建設無序,武漢被戲稱為「中國最大的縣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
中國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總部、東風有限汽車總部、東風本田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建於1862年的武漢江漢關。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車都」。
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里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20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區投資數百億建立光電子和數碼產業帝國,還有中芯國際投資百億元的晶元廠為高新區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的活力。
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體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體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等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它們已經成為武漢光谷軟體園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有利促進光谷軟體園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
武漢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湖北省內其他的城市,尤其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加快,GDP總額占湖北省的比重穩步提升。2001年,武漢的GDP總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漢市GDP總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達到34.5%。
❺ 湖北未來發展會很好嗎
湖北省未來發展趨勢解析
1、武漢在改革開放頭20年內是中國沒落最快的城市,最近幾年稍有起色,應該說未來10年是武漢發展的關鍵期。就地理位置、科教優勢來說,武漢是中西部最好的。但長江和京廣線交匯的這個特大城市的發展卻總是不如人意。武漢的湖泊很多,49年後很大面積的湖面卻被填了,嚴重破壞了環境,現在連東湖的魚都不能吃了。那麼多的高校好象沒有對武漢的發展有突出的作用,光谷矽谷之類的詞依然還停留在口號。現在的武漢好象78年的中國,這個巨大的城市已經站起來了,但是還沒有站穩站直,百廢待興。
2、武漢未來的優勢在於長江上的巨型港口、在於未來的大型物流空港、在於大規模的高校集群中的知識分子群體、在於造船業和汽車製造業的復興、在於新興高科技產業的崛起。說芝加哥太遙遠,20年後能發展到神戶或名古屋的水平就很不容易了。總體上說,武漢過去五年的發展確實可圈可點,讓湖北的一把手都去上海高就了。
3、黃岡鄂州黃石都在江邊,除了發展成為武漢製造業的下游產業基地,還可以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的部分中間層次的製造業轉移。這三個城市都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不完全適合廣東的那種製造服裝鞋子的低端產業轉移過來。還有,中國的軍用造船業大多位於沿海,從國防角度考慮戰時容易遭受襲擊,而內陸地區除了長江,其他的江河都受通航噸位的限制不能製造大型軍用船舶,因此長江中上游的軍用船舶工業必將有巨大的商機。例如象武漢青山船廠之類的企業即將進行大規模船舶製造業擴張,但武漢的長江岸線資源已經很緊張;黃岡鄂州黃石三個城市必將成為青山船廠未來的生產基地。
4、宜昌和荊州是另一個關注點。這里的交通不如鄂東方便,但都緊鄰長江,通航能力也不受三峽大壩的船閘制約,是未來湖北省的另一個經濟重心。十堰和襄樊受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影響,未來只能走環保經濟和軟型產業的路子,大規模製造業的發展已經不可能,對經濟會有些影響。
5、荊門隨州在國內確實沒什麼人知道。恩施州比湘西州甘南州楚雄州要好,但比不上延邊州大理州紅河州,在民族自治州里算中等吧。咸寧孝感除了並入武漢經濟圈,沒有其他出路。天潛仙是省直管縣的活生生例子,但經濟發展也不行。神農架林區就發展發展野人旅遊經濟吧。
6、武漢和長沙不是一個類型,就象游泳池裡的白人和田徑場里的黑人,總體上說,武漢的先天條件要遠遠好於長沙,但後天的機遇和條件卻未必強於長沙,至於將來誰也說不清。這種比較沒有什麼意義,以後盡量少爭論吧!
7、湖北人是九頭鳥,優點缺點都很明顯。心計較多但容易寫在臉上,反而顯得挺可愛的。湖北人的聰明才智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希望今天的九頭鳥能成為明天的九頭鷹九頭龍,就象當年辛亥革命一樣為中華復興再立新功。
❻ 湖北最近幾年發展最快的是哪幾座城市
就比如說宜昌,宜昌應該僅次於武漢,宜昌最近幾年由於旅遊業的發展,經濟增長特別快。
❼ 湖北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武漢在改革開放頭20年內是中國沒落最快的城市,最近幾年稍有起色,應該說未來10年是武漢發展的關鍵期。就地理位置、科教優勢來說,武漢是中西部最好的。但長江和京廣線交匯的這個特大城市的發展卻總是不如人意。武漢的湖泊很多,49年後很大面積的湖面卻被填了,嚴重破壞了環境,現在連東湖的魚都不能吃了。那麼多的高校好象沒有對武漢的發展有突出的作用,光谷矽谷之類的詞依然還停留在口號。現在的武漢好象78年的中國,這個巨大的城市已經站起來了,但是還沒有站穩站直,百廢待興。 武漢未來的優勢在於長江上的巨型港口、在於未來的大型物流空港、在於大規模的高校集群中的知識分子群體、在於造船業和汽車製造業的復興、在於新興高科技產業的崛起。說芝加哥太遙遠,20年後能發展到神戶或名古屋的水平就很不容易了。總體上說,武漢過去五年的發展確實可圈可點,讓湖北的一把手都去上海高就了。 黃岡鄂州黃石都在江邊,除了發展成為武漢製造業的下游產業基地,還可以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的部分中間層次的製造業轉移。這三個城市都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不完全適合廣東的那種製造服裝鞋子的低端產業轉移過來。還有,中國的軍用造船業大多位於沿海,從國防角度考慮戰時容易遭受襲擊,而內陸地區除了長江,其他的江河都受通航噸位的限制不能製造大型軍用船舶,因此長江中上游的軍用船舶工業必將有巨大的商機。例如象武漢青山船廠之類的企業即將進行大規模船舶製造業擴張,但武漢的長江岸線資源已經很緊張;黃岡鄂州黃石三個城市必將成為青山船廠未來的生產基地。 宜昌和荊州是另一個關注點。這里的交通不如鄂東方便,但都緊鄰長江,通航能力也不受三峽大壩的船閘制約,是未來湖北省的另一個經濟重心。十堰和襄樊受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影響,未來只能走環保經濟和軟型產業的路子,大規模製造業的發展已經不可能,對經濟會有些影響。 湖北人是九頭鳥,優點缺點都很明顯。心計較多但容易寫在臉上,反而顯得挺可愛的。湖北人的聰明才智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希望今天的九頭鳥能成為明天的九頭鷹九頭龍,就象當年辛亥革命一樣為中華復興再立新功。
❽ 湖北哪個城市經濟最具發展潛力
襄樊復...
一.襄樊人多..
二.交通便利..是南北交制通的樞紐.
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名勝古跡多..
四.水資源豐富..襄樊全境大大小小600多條河流..
五.適合居住..依山傍水說的就是襄樊拉..
六.在二汽「最適合開第二家工廠的20座中國城市」評選中,襄樊排名全國第四
❾ 為什麼近幾年湖南與湖北的GDP差距越來越大
1、湖南省,簡稱「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長沙,界於北緯24°38′~30°08′,東經108°47′~114°15′之間,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連湖北,總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湖南地處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地勢呈三面環山、朝北開口的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構成,地跨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2、湖北省,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地處中國中部地區,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94%。最東端是黃梅縣,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來鳳縣,最北端是鄖西縣。湖北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佔56%,丘陵佔24%,平原湖區佔20%,屬長江水系。湖北省地處亞熱帶,全省除高山地區屬高山氣候外,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應答時間:2020-10-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❿ 湖北未來幾年內經濟的發展方向如何
堅持以武漢城市圈建設為核心,西部地區以宜昌,荊州,襄樊,十堰形成四城聯動發展區,實現中部崛起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