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國1901年左右的歷史
1901年左右的歷史左右,也就是十月革命前
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有如下一些特點:(1)資本主義經濟有了一定發展,但仍然相對落後。20世紀初,俄國雖然是號稱世界第五的工業國家,但是,它與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相比,無論是工業技術水平、工業規模,還是工業產量,各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中等發展水平的資本主義國家。就國家經濟格局來說,農業人口仍佔全國人口的80%,工業產值也約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42%。按人均計算,1913年,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英國的1/6,法國的1/4,國民經濟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1/7,英國的1/5,法國的1/5。國民經濟中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特別是農村地區仍然保留著貴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形式,嚴重約束著社會經濟的發展。(2)壟斷組織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3)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嚴重依賴外國資本,特別是法國資本。據統計,1900年,俄國全部股份資本的47%以上是外國資本,其中,電氣工業總資本的90%由外國控制。1901年,西歐資本家向俄國工業和銀行業的總投資達10億盧布,幾乎控制了當時俄國所有最重要的工業和金融業部門。同時,由於政府財政經常入不敷出,沙皇政府不得不向外國大舉借債,1903年,沙皇政府舉借外債超過30億盧布,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達1.3億盧布。1914年,俄國的外債總額高達60億盧布,俄國的經濟發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1905年1月16日,也就是俄歷1月3日,俄國首都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廠的一萬多名工人為反對工廠主開除4名工人舉行罷工。其他工廠的工人也群起響應,幾天內罷工工人人數達到15萬人。1月22日,這一天是星期天,14萬罷工工人和他們的家屬前往冬宮廣場,准備向沙皇呈遞請願書。請願書中提出了言論出版自由、八小時工作制、土地歸農民、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召開立憲會議等要求。他們幻想著「至高無上」的沙皇能體恤下情,接受他們的要求。然而,事與願違,在遊行隊伍的前進途中,早已埋伏好的軍警野蠻地向和平請願的工人們開槍射擊,一千多人遭到殺害,數千人受傷。歷史上把這一慘劇稱為「流血的星期天」。
軍警的暴行激起了人們更大的憤怒,莫斯科等許多城市的工人也舉行總罷工。到這一年的8月,全國的罷工人數達到80萬人。在罷工斗爭中,工人們日益成熟,出現了工人代表蘇維埃這一組織形式,工人運動迅速發展。在工人運動的推動下,全國有一半以上的縣出現了農民反對封建地主的斗爭。同時,士兵中的不滿情緒增加。6月,俄國黑海艦隊的裝甲艦「波將金」號的水兵自發舉行起義,擊斃反對起義的軍官,把軍艦開到正在舉行總罷工的敖德薩。10月20日,莫斯科—喀山鐵路司機開始罷工,全俄政治罷工開始。25日,全俄有75萬鐵路工人參加罷工。此後罷工逐漸發展為各行各業的政治罷工,二百多萬工人參加罷工。沙皇見勢不妙,頒布詔書,答應了工人的一些要求。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號召人民把革命推向深入,舉行武裝起義,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12月20日,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莫斯科工人代表蘇維埃舉行政治總罷工,成立了工人義勇隊。工人們武裝起來,同軍警進行斗爭,一度佔領了幾乎所有的車站。其他許多地方也發生了武裝起義。由於缺乏統一指揮,起義力量比較分散,起義很快被沙皇政府鎮壓下去。在1905年革命中,俄國的工人階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鍛煉。這次革命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一次「總演習」。
俄國歷史大事年表1891_1910
1891年
開始興建西伯利亞大鐵路。
黑土地帶的20個省發生飢荒。
1893年
頒布限制農民村社土地重分的法律。
1894年
實行酒類專賣。
1894-1917年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
1895年
列寧在彼得堡組織「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
1897年
第一次全俄人口普查。
謝•尤•維特進行貨幣改革,實行金本位制。
1897-1901年
修建中東鐵路。
1898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在明斯克舉行了第一次代表大會。
俄國迫使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強祖旅大25年。
1899-1903年
工業危機。
1900年
《火星報》創刊。
1901-1902年
社會革命黨成立。
1902年
自由派的《解放》雜志創刊。
1902年6月
莫斯科地方自治局代表會議,通過了溫和的自由主義改革綱領。
1903年
南俄工人總罷工。
1903年7-8月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於布魯塞爾、倫敦召開。在代表大會上黨分裂為`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和以馬爾托夫為首的「孟什維克」兩派。
1903年8月
謝•尤•維特辭去財政大臣之職,被任命為大臣委員會主席。
1904-1905年
俄日戰爭。
1904年1月
俄國自由派組織「解放聯盟」成立。
1905年1月3日
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廠大罷工。
1905年1月9日
「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國革命開始。
1905年10月12-18日
俄國最大的自由派政黨-立憲民主黨成立大會。
1905年10月17日
尼古拉二世頒布《整頓國家秩序宣言》即《十月十七日宣言》,賜予公民自由,賦予國家杜馬以立法職能。俄國開始向立憲君主制過渡。
1905年10月19日
成立了以維特為首的大臣會議。
1905年10月
極右翼政黨-俄國人民聯盟成立。
1905年11月
頒布了縮減農民贖金的詔書。
1905年11月10日
右翼自由派政黨-「"十月十七日聯盟」(也稱「十月黨」)成立。
1906年2月20日
將國務會議改組成與國家杜馬並列的上院。
1906年4月16日
維特辭職,任命戈列梅金為大臣會議主席。
1906年4月23日
頒布了新版的《俄羅斯帝國國家根本法》,規定了沙皇、國家杜馬和國務會議的許可權,沙皇的權力開始受到法律的限制。
1906年4月27日
第一屆國家杜馬開幕。
1906年7月8日
戈列梅金辭職,內務大臣斯托雷平被任命為大臣會議主席。
1906年7月9日
第一屆國家杜馬被解散。
1906年7月10日
182名國家杜馬代表在芬蘭的維堡發表了《維堡宣言》,號召居民不納稅,不服兵役。
1906年8月12日
刺殺斯托雷平未遂。
1906年8月19日
成立戰地軍事法庭。
1906年11月9日
沙皇政府頒布法令,允許農民帶著份地推出村社。斯托雷平農業改革從此開始。
1907年2月20日
第二屆國家杜馬開幕。
1907年6月3日
解散第二屆國家杜馬,頒布新的選舉法。
1907年11月1日-1912年6月9日
第三屆國家杜馬。
1909年
薩拉托夫大學建立。
1910年6月14日
國家杜馬通過了斯托雷平的農業改革方案。
② 1914到1920俄國發生的事件
1914年到1918年,俄國參加一戰
1918年俄國十月革命。
③ 19世紀中葉俄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第一,19世紀中期,在歐洲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了一定發展,但受到農奴制度的嚴重阻礙。農奴沒有人身自由,工廠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勞動力;農奴收入微薄,購買力很低,使得工業發展缺乏廣闊的國內市場。
第二,殘酷的封建剝削激起廣大農奴的反抗,農奴暴動接連不斷,動搖了沙皇和貴族地主的統治。
④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的經濟發生怎樣的變化對比你有什麼認識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復1914-1945年俄國經歷了社制會制度的劇變由沙皇專制政體的帝俄變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俄國在轉變為十月革命後的社會主義和軍事共產主義混合的蘇俄最後轉變為斯大林模式社會主義制度的蘇聯。
經濟方面:從所有制看由小私有制逐步轉變為公有制,最後大公有制一統天下。從經濟形態上看由農業-工業國轉變成為工業-農業國。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強大的工業國。
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大大促進了俄國生產力的發展,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輝煌,但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過於僵化,民主法制不健全。
⑤ 1871年俄國經濟的發展對近代史國際關系產生了哪些影響
為向國際社會輸出革命打好了基礎
⑥ 俄國的發展歷程
15世紀末,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
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建立了沙皇俄國,並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稱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俄羅斯帝國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張。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蘇聯的最大加盟國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其絕大部分軍事力量,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而且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
(6)1914俄國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1697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歐洲各國游歷和學習。歸來後,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從穿衣、吃飯,到科學教育、商業活動、軍隊建設,彼得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他甚至親自審訊反對改革的太子。
在打敗了強敵瑞典之後,彼得下令建造起一個面向歐洲的新首都聖彼得堡。繼承彼得改革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引進歐洲的啟蒙思想,重視教育,並試圖起草法律,但改革無法觸動農奴制。
女皇的業績最終只能表現在領土擴張上,在18世紀後期,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美的大國,並成為歐洲事務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後於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在戰爭—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復中,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俄國國家經濟生活中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十月革命前(一戰期間),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有如下一些特點。
(1)資本主義經濟有了一定發展,但仍然相對落後。20世紀初,俄國已經是號稱世界第五的工業國家。但是,它與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相比,無論是工業技術水平、工業規模,還是工業生產產量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中等發展水平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中,半數以上的工業企業集中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即彼得格勒)兩大城市。就國家經濟格局來說,農業人口仍佔全國人口的80%,工業產值也僅約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42%。按人均計算,1913年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英國的1/6,法國的1/4,國民經濟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1/7。國民經濟中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特別是農村地區仍然保留著貴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形式,嚴重約束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2)壟斷組織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3)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嚴重依賴外國資本,特別是法國資本。據統計,1900年俄國全部股份資本的47%以上是外國資本。其中,電氣工業總資本的90%由外國控制。1901年,西歐資本家向俄國工業和銀行業的總投資達到十億盧布,幾乎控制了當時俄國所有最重要的工業和金融業部門。同時,由於政府財政經常入不敷出,沙皇政府不得不向外國大舉借債。1903年,沙皇政府舉借外債超過30億盧布,1914年高達60億盧布,俄國的經濟發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所以,A的表述不科學,農村地區仍然保留著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很多農奴為了生存,歸附到大地主處並受到剝削,小農經濟並不明顯。
B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就地位更低了
CD有可能,但鑒於上面第二項的表述,答案還可能是C。
因為此時俄國已是帝國主義國家,壟斷組織占統治地位可以理解。如果D對的話,恐怕俄國就不是帝國主義了,而是「殖民地」了。所以,雖然西歐資本家幾乎控制了當時俄國所有最重要的工業和金融業部門,但我覺得應該說是「國內外壟斷資本(帝國主義)在俄國國家經濟生活中的起決定作用」。所以本題目還值得商榷。只能選一個,就選C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