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的特點

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2-10 14:44:48

『壹』 戰後日本經濟模式的特點及其影響

一、模式特點:
1、財政方面日本大部分財權由中央所掌握
從原則上講,各地方自治體負有自主經營財政的責任。行政上必需的支出,由各地區負擔。但由於各地方政府不可能都具備與所需經費相適應的稅收財源,而中央稅收額通常要佔稅收總額的70%,所以中央通過「下撥地方稅」、「讓與地方稅」及「國庫支出款」等,把中央收入的大部分撥付給地方政府。
2、金融方面
日本銀行的建立,始於1868年。1876年修改了國民銀行條例,1881年建立了日本中央銀行,同年又頒布了「日本銀行條例」。因此,日本銀行系統的發展及日本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有其悠久的歷史。戰後,日本重建了金融體系。日本現有兩套金融機構,一套屬於政府系統,另一套是在日本銀行監督下的各類私營銀行。
3、企業特點:

日本產業政策的成功是與日本企業獨有的特點相聯系的。日本企業間競爭的目標,不是尋求短期利潤的最大化,而是追逐市場佔有份額的擴大與維持。競爭結果,導致單位產品利潤及產品價格的不斷降低。企業還必須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並積累經驗,以不斷地改進產品質量,求得在競爭中獲勝。生產經驗的積累又形成了日本工人隊伍的穩定(終身僱傭制)及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資制。這兩種制度促進了有經驗工人對低級工人知識和經驗的傳授。政府也鼓勵私營企業對青工的教育和訓練進行投資。
二、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 10.9%,同期聯邦德國為5.7%,法國為4.2%,美國為4%,英國為2.5%。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占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為13.3%,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從第7位躍升到第 2位,僅次於美國。西方有些學者把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稱為20世紀的「奇跡」。

『貳』 日本戰後經濟增長經歷了幾個階段及其特徵

小日本該死

『叄』 簡述戰後日本經濟的主要特徵

戰後的日本經濟以70年代中期為界大致可以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半期是日本由回後發展經濟向工答業化經濟過渡的轉變時期,這一時期經濟技術環境基本穩定,日本經濟體制對經濟趕超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後半期是日本完成了由後發展經濟向工業化經濟的轉變,進入工業化經濟的成熟期.

『肆』 2. 戰後日本經濟模式的特點及其影響

特點:
1、戰後的民主化改革.
2、企業的積極投資.
3、豐富的優質勞動力.
4、高儲蓄率.
5、積極的技術引進.
6、高質量的教育水平.
7、較輕的軍費開支.
8、勞資關系、社會及政治上的穩定等
戰後的影響:
二戰後日本經濟在戰爭的廢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被稱為「日本經濟奇跡」。然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以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 10.9%,同期聯邦德國為5.7%,法國為4.2%,美國為4%,英國為2.5%。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占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為13.3%,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從第7位躍升到第 2位,僅次於美國。西方有些學者把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稱為20世紀的「奇跡」。
戰後,日本為醫治戰爭的創傷,把戰時工業改組為平時工業,大體上花了10年時間。一般認為,1945―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復興期」,即國民經濟恢復和改組的時 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發布無條件投降的停戰詔書,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於宣告結束。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 戰爭末期,包括慘遭原子彈 襲擊的廣島、長崎在內,全國共有119個城市化為廢墟,毀於戰火的住房達236萬棟, 900 萬人流離失所。近一半的工業設備、道路、橋梁、港灣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工礦業生產急劇下降,如果以戰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為 100,1945年的工礦業生 產指數僅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農業歉收,大米產量只有常年的六成, 釀成了嚴重的糧食危機。由於物資極度缺乏,貨幣發行量激增,通貨膨脹日甚一日。

『伍』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狀況

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

日本經濟現代化的實現,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外部條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戰後初期日本實行的民主改革,推動其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也對社會生產關系作了局部調整,建立起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有利於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從而將國民中蘊藏的勞動智慧和創造力激發釋放出來,成為推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動力。

戰後國際形勢的演變給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日本在憲法中被迫放棄戰爭權,以後又以允許美國駐軍為代價,換取美國的「核保護傘」,致使其軍費開支相當少,能夠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經濟的發展。朝鮮戰爭爆發前後,美國開始大力扶植日本,不僅給了它約36億美元的「特需」訂貨,而且將沒收的850家軍需企業歸還給日本政府,並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援助,美國私人資本也大規模湧入日本。美國的扶植,使日本獲得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金和技術。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就一直非常重視教育,1872年政府頒布了全國統一的學制,強制推行小學義務教育。1947年又進行教育改革,將義務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國25歲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達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經費支出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達到7.2%。在人才結構方面,政府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調整教育重點。在經濟恢復時期,為了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把普及初等義務教育作為重點;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國家大力發展重化工業,就把培養中級技術人才作為教育發展的重點;70年代以後,日本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政府又把培養能自主開發新技術的高級人才和熟練運用新興技術的中級人才作為教育的重點。由於日本長期堅持「教育先行」的戰略,為經濟發展保證了人才資源。

日本政府利用國內外各種條件,確定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這方面,日本的國家干預方式和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特點,都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據日本的特點,一方面採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針,另一方面確立「貿易立國」的戰略,積極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進出口貿易,加強資本輸出。在引進先進技術方面,政府重視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動向,甚至利用產業間諜來獲取科技情報資料;同時在50年代實施審批制度,對引進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導,以避免重復引進,節約外匯。進入60年代以後,日本的經濟實力和外匯支付能力加強,政府在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鬆。日本引進技術是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實際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國家處於經濟恢復時期,主要引進電力、鋼鐵、汽車、造船、機械製造等基礎產業部門的傳統成套設備和技術。50年代中期以後,尤其是60年代初開始,逐漸轉向以購買專利為主來引進新興技術。從7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實現從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變,又以引進尖端技術為主。為了對引進技術進行吸收改造,日本企業不惜花費巨額資金,吸引優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礎上博採眾長,改革創新。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1955年進出口貿易總額不過45億美元,1960年就達到近85億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億美元,1970年躍升至近382億美元。資本輸出1970年累計達67.9億美元。

長期堅持推行高積累、高投資和強化資本積累的政策,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的運行機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內容之一。高積累的基礎是高剝削率、高儲蓄率和低福利。戰後日本工人的工資水平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最低,而且增長速度遠遠低於勞動生產率。相反,受文化傳統的影響,日本民眾的家庭儲蓄率(即家庭儲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卻是最高的,由家庭儲蓄形成的投資約占社會投資總額的1/3。此外,政府也進行巨額投資,60年代政府投資佔到國內投資總額的24%左右,70年代上升到約30%。私人投資和國家投資兩者相加,使全國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從1955年的17 030億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 610億日元,30年內增長50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長期保持在1/3左右,高於其他發達國家。資本的投資效率也一直高於歐美發達國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劇增長的投資推動了日本經濟迅速發展。

我的補充:看到188052422的答復了吧!這就是中國某些人的特點。正事不幹(體現在這里正事就是回答樓主的問題),專門吹著浮土找裂紋;我國有些人就擅長於扒別人的豁子、告別人的黑狀,並以次作為陞官發財的職業,看到這位老弟可謂「後生可畏」呀,日後必定前途無量。不過,他到沒有說錯,我這篇文章就是轉載的,此文就來自於白度搜索,我看後感覺不錯,先下到了我的文檔,爾後又奉獻給了樓主。至於是不是侵權我不如這位老弟學術淵博(建議他先搞清侵權的定義),我只能等著打官司了,不知道最後能判幾年刑。可我現在嚇的心臟病都犯了,事已如此,只能聽天由命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建議樓主選擇這位老弟為最佳答案。我要分也沒用,我有8000多分了您說有什麼用。按網路用語,我其實就是一個「菜鳥」是初學者,眼下打字還不熟練。再說,他說的也不全錯。好了,反正是練打字,188052422別介意。

『陸』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呈現了什麼特點

(1)根據材料一,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作一個大致的描述回。並試分析答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發展或繁榮(或年增長率在5.6%以上),70至80 年代經濟衰退(或出現負增長),到90年代,美國一方面進行社會經濟改革,同時加大科技教育投入,轉變經濟結構,進入信息化、全球化的新經濟時代,美國經濟又有了持續穩定的發展。

(2)根據材料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呈現怎樣的特徵?試簡要分析主要原因。
(2)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主要原因:美國的扶植;適當的經濟政策和大力發展技術和教育。

『柒』 日本的經濟特點是什麼

日本的經濟特點是:

1、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

日本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2、普通商品價格比較高。

日本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名意為「日出之國」,位於亞洲東部,是一個有名的島國,領土由7200多個小島和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國內資源有限,主要依賴進口,導致日本國內的普通商品價格比一般國家高出不少。

3、近幾十年經濟發展甚是緩慢。

2017年底,日本GDP總量48675美元,是中國的GDP總量的1/3左右,同比增漲率為1.6%,增速緩慢,早在1994年日本GDP總量已達到49070億美元,可以看出近二十多年日本經濟總量沒有很大變化。

日本自從上世紀九十代初爆發了泡沫危機之後,GDP增速一直持續低迷,並且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出現了GDP負增長。那麼日本經濟到底有什麼特點和優劣勢。

4、容易受其他經濟影響

除了豐富的森林和漁業資源,日本的自然資源貧乏,基本大部分都依賴進口,通過國外進口的自然資源有石油、鐵礦石、銅礦石等。日本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主要依靠國際市場。

日本主要出口的產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美國、韓國、德國等國家。日本經濟主要依賴大量進口原材料和出口成型的工業產品,導致日本的經濟受全球經濟影響很大,一旦爆發全球經濟危機,日本經濟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7)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的特點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的大致發展:

回顧日本的經濟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從「成功」轉向「失落」的曲線。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率先復甦,突飛猛進,曾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010年被中國超越)。

1985年,日本經濟進入泡沫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來。

1868年~1945年屬於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

經過1894年的甲午海戰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並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資源類產品,成為西方國家中的後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56.8%,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機中,日本同樣受到巨大打擊,工業生產降幅超過35%。

在此背景下,日方開始宣揚對外擴張理論,並走上了擴軍備戰之路。

從1931年入侵我國東北到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的戰爭費用直線上升,國債余額從1930年的62億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億日元。戰爭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1946年~1985年屬於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946年~1955年為戰後經濟復興時期。戰後,日本在美國佔領當局的「間接統治」下,推進了解散財閥、農地改革、勞動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從戰時統治經濟向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轉變,這被稱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採取的「傾斜生產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方式將經濟重建重點放在煤炭、鋼鐵的擴大生產上,通過兩者的循環增產,階段性地帶動其它產業發展

1951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為日本經濟起飛帶來了機遇,大量的戰爭特需使日本工礦業明顯活躍起來,經濟觸底反彈。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宣告美國對日本全面軍事佔領時期的結束,日本取得主權國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55年又加入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以二戰戰敗國身份回歸國際社會。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經濟指標已全面恢復或超過戰前水平。

『捌』 戰後日本經濟分幾個階段,每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一.日本經濟的改組和恢復階段(1945年-1955年) 從1947年開始,在麥克阿瑟的主持和美同政府的扶植下,日本開始進行戰後經濟的重建工作。這種經濟重建,是從實行「傾斜生產方式」開始的。所謂「傾斜生產方式」,就是在資金和原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復和發展煤炭生產,用生產出來的煤炭重點供應鋼鐵業,再用增產的鋼鐵加強煤炭業。目的是努力造成煤和鋼鐵擴大再生產的能力,並以此為杠桿,帶動整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根據這個經濟發展戰略,日本政府專門設立了「復興金融公庫」。在1947-1948年中, 日本即向煤炭業發放了475億日元貸款,占據該公庫全部貸款總額的36%。1946 年日本產煤2274萬噸,而1947年則達2932萬噸,增長近30%;同期的鋼產量也增長了21 %。到1948年,日本即出現了初步的經濟好轉跡象。與此同時,日本的經濟恢復得到美國的大力扶植。二戰結束後,美國對日本實行了單獨軍事佔領。之後,按照波茨坦公告的精神,美國對日本推行了旨在鏟除其軍國主義社會經濟基礎的民主改革。如在政治和軍事上,修改了日本憲法,廢除了「天皇制」,並規定日本不得保持陸、海、空軍及其它進攻性軍事力量,軍費開支不得超出國民生產總值的1%。 經濟上也施行了三大改革,即「農地改革」、解散財閥和勞動立法。同時,在朝鮮戰爭中,美國還向日本提供了巨額的軍需訂貨。因此到1955年,除「外貿」一項外,日本的主要經濟指標基本達到或超過了戰前最高水平。這10年時間(即1945年-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改組和恢復階段。 二.日本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1956年-1973年) 1956年-1973年,日本進入其經濟高速發展時期。1956年,日本進入以趕超先進工業國家為目標、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這一時期,日本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10%以上,工業增長率則平均達13.6%。這種長期、持續的高速增長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是罕見的。在此時期,日本工業生產增長8 .6倍,對外貿易從1965年開始出現順差,到1973年8年中增長3.5倍。這 18年時間( 即1956年-1973年),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成功實現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遠航」。所謂「經濟奇跡」主要是指日本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
三.經濟穩定增長時期(1974-1990年)
但進入70年代中期以後,從1974年開始至今,日本經濟進入低速、穩定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由於同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使日本的經濟危機、生態危機和能源危機交織迸發,因此不得不在經濟政策和產業結構上進行適當調整。盡竹這一時期日本的經濟增長率下降到5%左右,並一度(1993年)山現負增長, 但其經濟總量卻一直處於美國一國之下,在發達國家中居於第二。
七八十年代, 全球范圍內發生的幾件大事嚴重影響了日本的經濟發展。 一是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 引發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 二是 1973年底到1975年,西方世界爆發了戰後最嚴重的普遍經濟危機;三是 1979 年到 1982年西方世界再次爆發的經濟危機。經過這「兩次經濟危機」和「一次石油危機」 ,日本經濟發展的速度急劇下降。八九十年代,由於受全球經濟形勢不景氣以及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日本經濟繼續下滑,並引起日本內閣的頻繁變更。為了扭轉本國經濟低靡狀態,近年來,在新的國內國際形勢下,日本開始對其產業結構進行根本性改造,即用消耗資源少、附加產值高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取代大量消耗資源、消耗勞動和產生公害的重、化工業。同時,在經濟政策上也作了相應調整,即一方面鼓勵壟斷資本擴大資本輸出,把能耗高、污染環境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另一方面大力扶植汽車、電子、精密機械、航空、原子能等工業部門的發展。另外,不斷加大科研投資力度,堅持「科學技術立國」,努力邁向「自立自主技術時代」。預計,在新世紀初期若干年裡, 日本在新興產業領域將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並在較長時期內穩居於「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上。

閱讀全文

與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