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
未來的世界格局能會逐步發展為以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為主義,歐盟,俄回羅斯,印度的區域性強國為輔答的世界新格局,當今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多極化的趨勢正在逐步形成,未來十年內,中國經濟會快速發展,逐漸經驗總量的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的第一大經濟體
『貳』 當代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和發展的基本趨勢是怎樣的
當前的世界經濟格局朝著全球化發展(經濟全球化)
『叄』 下列不屬於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發展變化趨勢的是
答案D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發展變化趨勢ABC明顯可確定,而D項不符合當前特徵,應是宏觀調整取代自由競爭。
『肆』 如何看待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和趨勢
僅供參考:
現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是世界各國、各地區互相影響和互相制約的格局,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超脫於國際經濟、政治的基本格局之外。如海灣地區的局勢與海灣戰爭,影響著世界的石油價格,這不僅影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存,也影響到世界各國的利益,因此,海灣地區局勢的變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原南斯拉夫地區波黑共和目的戰亂,不僅影響巴爾於:半島的局勢,也影響到西歐的經濟與政治的穩定。也必然影響列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從而引起世界各國的矚目。 在世界趨於多極化的過程中,中國將成為多極世界的重要一極, 這是由下列基本特點決定的:第一,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文明古國。中國是亞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物產豐富,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水利資源。中國對人類的進步作出過重要員獻。第二,中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雖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還不夠完善,但三十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巳充分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特別是中國的改革,對世界具有吸引力。第三,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第三世界中緝怠光干叱妨癸施含漸唯一的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中國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提出符合世界人民利益和符合歷史發戰向的建議和方針,成為世界人民可以信賴的朋友。第四,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不屈服於任何超級大國,任何時候也不稱霸,更不去欺凌任何小國,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能夠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 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決定著它的作用主要是:首先,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重要力量。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經濟力量的不斷增長和國防建設的現代化,能夠制約兩個超級大國分割世界,謀求霸權的趨勢,對以美蘇為核心的東西方關系的發展起著獨特的制衡作用,成為美蘇爭霸世界,發動世界戰爭的最大障礙。從而在客觀上起到穩定世界局勢,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其次,中國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將保中國發展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巨大的經濟潛力將成為強大的經濟實力。強大的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高速度發展的堅實基礎,而且對亞太地區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發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從而能夠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關系統的改善,促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再次,中國是第三世界的堅強後盾。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屬於第三世界。不僅同第三世界各國有著相同的歷史命運,而且面臨看共同的戰斗任務。中國任何時候都把維護第三世界國家的權益作為自己的國際義務,堅決支持他們維護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的斗爭,努力加強同他們的合作。中國的發展道路也為第三世界國家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伍』 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趨勢怎樣
歐美繼續保持優勢,金磚四國引領全球發展,日本落後,亞非拉美發展中國家以較快速度增長,佔世界比重增大,成為一支重要力量,並逐漸擺脫西方經濟控制。
『陸』 當前全球經濟空間格局及其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美國次貸危機始於2007年下半年,到現在已過一年有餘,其效應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短期效應;第二階段為中期效應;第三階段為長期效應。按照次貸危機階段劃分,全球經濟目前正處在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過渡。圍繞這一問題,講一講次貸危機各階段的主要特徵,穿插分析全球經濟的現狀及前景,以及對中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短期內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和嚴重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一)次貸危機在短期內顯現出的主要特徵
1.政府幹預使金融市場恐慌得到初步遏制
次貸危機發生之初的主要表現是在金融市場上出現嚴重的流動性短缺。為了遏制流動性短缺波及到整個金融市場,造成金融危機,發達國家政府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干預。首先是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其次是降息,再次是減稅。美國政府甚至進行了二戰以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系列行政干預。政府的一攬子干預,基本上把次貸危機最初階段的流動性危機化解。
2.防止金融危機成為優先目標
貨幣管理當局在控制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物價穩定等目標時,首要的應是遏制通貨膨脹,維護物價穩定。但是,在次貸危機第一階段,遏制通貨膨脹成為次要目標,防止整個經濟滑入金融危機成為首要目標。
3.房地產市場持續惡化
2005年,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調整,到2007 年下半年誘發了次貸危機。截至今年7月,房屋開工率在繼續下降,房屋的銷售情況繼續惡化。國內國際對於房地產市場走勢的判斷分歧非常大,大多數國際機構和私人商業機構認為,今年底或明年初有可能觸底,但觸底不一定反彈。
4. 短期內發生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次貸危機第一階段對實物經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金融渠道向實體經濟的傳遞,最直接表現為金融市場上的信貸緊縮。衡量市場信貸緊縮的諸多指標中,重要的是公司債券收益率和政府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差別。差別越大,表明公司債券風險越高;公司債券的收益率和政府債券收益率繼續擴大,表明金融市場緊縮趨勢仍然在繼續惡化。但去年10月作出 「短期內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和嚴重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不大」的結論,現在來看仍可堅持。
(二)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的短期影響
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出現了負增長。今年,繼第一季度出現0.9%的低速增長後,二季度又出現3.3%的高增長。這主要是美聯儲在背後干預的結果,其中減稅是最主要的促進因素。減稅使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進而刺激了消費,這是美國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短期的經濟刺激,尤其像減稅,一般持續6~8個月,如果這一點成立的話,到第三季度減稅效應有可能消失,私人消費投資在第三、第四季度會進一步下降。
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家庭可支配實際收入急劇上升。7月份開始有下滑趨勢。實際上美國通過金融渠道投資為經濟增長的貢獻,1~3季度一直為負數。而促進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度高速增長主要基於兩個因素:一是出口高速增長,達到3.1%;二是消費。鑒於減稅效應將逐步消失,美元匯率出現了觸底,對歐元、對日元匯率正在回升,因此美國經常賬戶貢獻度會減少。今年三四季度和明年初,仍然不排除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
與實物經濟相比,在虛擬經濟方面,首先表現為金融流動性短缺、信貸緊縮,現已波及到證券市場出現下降,但和我國股市相比幅度不大。
二、次貸危機將使通貨膨脹風險加大
次貸危機中期,突出特徵是通貨膨脹的風險加大。今年7月,美國消費價格指數達到5.5%,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扣除能源、農產品核心消費物價指數並沒有出現大幅度下降,說明美國的通貨膨脹主要來自外部的傳遞,包括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引發的。其他國家的通貨膨脹也是這樣,歐洲中央銀行認可的歐元區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是2%,超過2%就會危害整個經濟的發展。
日本經濟受長期以來通貨緊縮的困擾,最近也出現了上漲,雖然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剛剛過零,但截止到今年6月,名義消費物價指數已接近1.9%。因此,目前和下一階段全球通貨膨脹趨勢將會繼續加強。原因有多種,一是經濟自身,更主要的是和全球農產品、大宗商品以及能源價格上漲緊密聯系。因此,防止通貨膨脹將是發達國家的首要政策目標,有可能提高利率。
究竟是經濟衰退的風險大、還是通貨膨脹的風險大。如果能確認經濟衰退的風險不大,治理通貨膨脹也就是維持物價穩定。在過去20年間,發達國家中央銀行的首要政策目標是維護物價穩定。正是基於這一點,才使低物價保持下來。如果各國中央銀行把通貨膨脹目標放在次要地位,便有可能出現成本上升,由此,就會像上世紀70年代能源價格上漲或者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時,公眾為保證利益要求提高工資。各國中央銀行決不會冒此風險把過去20年來所建立的信譽毀於一旦,當實物經濟處在穩定狀態,治理通貨膨脹就會是優先目標。
我們認為,次貸危機中期對實物經濟的影響將逐漸從投資領域,即金融領域擴展到私人消費。因為,次貸危機的影響在第一階段更多是流動性短缺,到第二階段隨著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下跌,個人的消費支出,個人的收入,證券市場的下跌,通過財富效應將會影響到個人收入,以及個人預期的收入,進而將使個人的消費慾望降低,私人消費放慢,進而通過這個渠道影響到實體經濟。美國經濟是由70%私人消費拉動的,因此,一旦私人消費出現了問題,美國經濟放慢或者衰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今年7月,美元匯率走強,人們似乎看到美元觸底,但又很難判斷美元已經由此出現上升周期。這種情況與美國、日本、歐元區三大經濟體走勢相關。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度高達3.3%的情況下,歐元區經濟和日本經濟出現了負增長。經濟增長率的差異以及美國次貸危機風險初步遏制的預期,使得人們開始看好美元。但是,由於美國發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所以美元走強的趨勢能否順利出現V字形反轉,現在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次貸危機中期效應,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會向這方面發展。
總體來看,在未來一年到一年多中期階段中,整個發達國家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實體經濟的走勢不容樂觀,最直接的邏輯是說,發達國家要治理通貨膨脹就必然提高利率、緊縮貨幣,這對實物經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三、影響未來全球經濟走勢的主要因素
次貸危機與亞洲金融危機、泡沫經濟所不同的是,基於市場經濟自身發展,次貸危機亦逐步地發展、演變形成。從房地產市場的最初繁榮誘發信貸緊縮,信貸緊縮逐漸波及到證券市場,再波及到實物經濟,這是典型的、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危機,因此,它的恢復必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導致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是和20年前發達國家放鬆金融業管制密切相關的。由於放鬆管制,使得銀行以所謂金融創新作為在國際金融市場賺錢的主要手段,從而使得銀行通過資產的證券化,人為地把風險壓低。相應的信用評級機構把房地產貸款發行風險級別提高,顯然是和該機構行為無人監管或是監管不利聯系在一起的。
做企業的都知道,風險在金融市場上和價格連在一起,風險降低了,也就是風險定價低了,如果回到正常的價格水平上,風險定價上融資成本就會上升。過去20年來,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之所以能夠實現通過負債消費,很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市場融資成本非常低。目前,全球的融資成本正在上升,如果使金融自由化風險回歸到正常水平,由此有可能會影響到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負債消費模式。過去20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就是美國強勁的國內需求。我國的大量出口就是靠美國經濟需求拉動的,即使出現微小的變化,對全球經濟增長,對中國的經濟出口增長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勢,除了受次貸危機影響外,還有幾個因素值得高度關注。
第一,房地產與次貸危機向歐洲國家蔓延。近年來,歐洲國家最具有增長活力的英國、冰島、愛爾蘭、西班牙,背後的支撐都是靠房地產。今年第二季度以後,原來房地產價格上漲特別瘋狂的歐洲國家,已經出現了調整的趨勢,會不會重蹈美國次貸危機覆轍?這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如果重蹈美國次貸危機覆轍,歐洲經濟就有可能出問題。然而,這些國家的房地產並不像美國靠資產證券化發展,更主要的是歐洲國家,如德國沒有太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問題。所以,只要德國經濟不出大問題,歐洲經濟、房地產和次貸危機蔓延的風險就不會太大。
第二,全球利率呈緩慢上升趨勢。次貸危機中期後,發達國家將會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首要的目標,為此,將會提高或至少不再降低利率,緊縮型的貨幣政策將會是全球性的金融利率走勢。到現在為止,一切新興市場經濟體,包括印度、韓國,已經開始進入體系過程中,歐洲中央銀行已經提高一次利率,只有美聯儲在觀望。總體來說,全球利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呈緩慢上升趨勢。
第三,未來高油價走勢仍呈常態。目前,國際上對於油價走勢的看法分為兩大陣營,且分歧很大。油價從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從100美元以下上升到147美元的瘋狂上漲。對此,發達國家成員將其歸結為供求失衡。從供給方來看,歐佩克供給不足,因此國際能源組織一直讓歐佩克增加產量;從需求方來看,中國、印度等國家需求過於旺盛,正是由於供求失衡,導致這一輪油價的上漲。而發展中國家和歐佩克成員認為,主要是由於金融市場投機造成的。7月份,油價從147美元跌到110多美元,跌幅高達20%,全球供給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顯然金融市場投機論更有說服力。
在未來很長時期內油價有可能下降,但絕不可能回到最初狀態,高油價仍然是常態。只要跌破100美元,歐佩克國家有可能出現限產措施,考慮到目前歐佩克全球能源價格控制越來越強、供求差額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如果出現限產,完全可以主導未來油價的走勢。所以,有可能在未來還維持在100美元,或在100美元上下繼續波動。
四、次貸危機對中國企業可能產生的影響
1. 出口增速放慢
使出口增速放慢的因素有國際與國內兩種。國際因素與美國、歐洲、日本經濟增長率放慢有關系。但是,還要關注國內因素。最新海關統計,前不久中國在一些主要貿易市場上的份額出現下降趨勢,這是值得高度關注的現象。因為,僅僅是周期性的下降不用擔心,待走出低谷,增長率自然就回升了,這是無法干預的。但是,份額下降說明出口競爭力出了問題,而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出口退稅率在降低,《最低工資法》使工資水平上升,治理污染、降低能耗等措施疊加在一起正在對中國企業出口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圍繞出口增速問題,更需要關注國內問題,即國際外部需求變化出現下降,是我們控制范圍之外的事,但企業如何應對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競爭力,這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在全球經濟低速增長的情況下,出口競爭力出現下降,即使在未來經濟復甦過程中,仍然有可能面臨非常被動的局面。
2.通貨膨脹輸入壓力加大
過去幾個月,中國通貨膨脹在迅速上漲,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國際因素。這對西方國家來說,他們不太擔心,因為他們更關注的是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在經濟學中,只有核心消費物價指數過高,才真正體現經濟過熱,如果僅僅是名義上的CPI過高,只是外部沖擊,待周期性的回落之後就正常了;但是中國不一樣,因為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不管是什麼樣的因素造成的,只要漲價老百姓就反對。因此,中國政府面對CPI和國外政府面對CPI的困境完全不一樣。我們面對的通貨膨脹,即使是輸入型的,壓力亦非常大。未來一段時期內,如果再考慮到國際經濟過熱的雙重壓力,宏觀經濟政策的壓力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3.對資本市場的心理沖擊
中國的資本項目、資本流動沒有和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股票市場在過去幾個月中出現股災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股票市場的跌幅,美國不到15%,而我國是60%多,全球第一,很顯然這和心理沖擊是有關系的。之所以造成心理沖擊,這和改革開放30年期間經濟沒有遇到大的沖擊有關系。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由於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很低,我們很容易應對過去了;而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的波動在全球經濟互動的格局下,使人們突然間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因此對中國的沖擊更多地是心理上反映過度的現象。
4.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與熱錢流動
在早期,我們更多的擔心是源源不斷地熱錢流入,而近期開始擔心熱錢流出怎麼辦?如果熱錢大量流出,要看是持續性的還是短期的,如果是持續性的,短期內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比熱錢流入還要可怕,如日本經濟當初就是因為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出,即以熱錢流出為導火線,導致資本泡沫崩潰,形成長達15年的經濟衰退。
在美元匯率和熱錢流出的大環境下,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仍然存在。盡管國際上認為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大致已經接近均衡匯率,人民幣兌日元、歐元,尤其兌歐元升值的幅度並不大,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了百分之二十幾,這對歐盟壓力越來越大。未來一段時期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不大,兌歐元不排除繼續升值的可能。
5.外匯儲備保值和升值的風險在加大
目前,有10餘萬億人民幣投資的保值和升值已成為中國宏觀經濟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過去兩年中,很多人提出面對全球資產價格泡沫的崩潰以及全球經濟衰退低迷的狀況,可以利用有利時機把資產投出去賺大錢、抄底,實際運行的結果,抄底的風險仍然非常大。最明顯的是兩房投資,美國公布了中國在兩房債券投資中高達3000多億元,但到現在說不清是在美國房地產調整前進入的,還是2007年次貸危機前後進入的,這反映出我們對全球經濟以及全球經濟金融風險估計還有很大問題。更重要的是,像對黑石的投資,以及正在進行中的投資,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必須有充足的風險意識。
換句話說,即使在全球經濟低迷、全球經濟泡沫崩潰的情況下,投資海外也並非遍地是黃金,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這是外匯儲備增值和保值的重要內容。此外,在運用外匯儲備進行大規模對外投資時,我們還可能面臨著來自發達國家的制度約束。雖然他們在喊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但真正到中國大規模主權基金對外投資進入時,他們將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且不說金融領域會限制,即使進入實物領域,仍然會有非常多的限制,如何應對保值升值的風險,這是新時期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的問題。
(本文摘編自作者在2008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暨中國大企業高峰會上的講話)
『柒』 當前世界格局發展趨勢有何特點
因此像中國、印度,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的終極地位開始松動、巴西內等經容濟活力比較旺盛的國家,經濟影響就意味著話語權,對世界經濟的復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由美國產生的經濟危機波動全球,在國際上,目前新興經濟體的發展,美國的單極世界難以維系
因此像中國、印度,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的終極地位開始松動、巴西等經濟活力比較旺盛的國家,經濟影響就意味著話語權,對世界經濟的復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由美國產生的經濟危機波動全球,在國際上,目前新興經濟體的發展,美國的單極世界難以維系
由一超多強向多極格局轉變
當今世界格局呈現什麼特點? …… 當今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即一個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逐漸被動搖。美國之所會被稱為超級大國,主要是由於它...
當今世界格局發展的趨勢是什麼啊? …… 首先保證經濟穩定,當然肉弱強食也是會有的,在經濟條件保證的情況下,發展工業軍事等等領域,就是再次的工...
當今國際戰略格局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 以美國為首資本主義圍堵社會主義中國,中國以反圍堵,突破勢力范圍主導世界。
『捌』 下列哪項不是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發展變化的趨勢
答案D
解析:注意抄關鍵詞「經濟格襲局」,既包括各種經濟力量對比情況如A項,也包括從各種經濟力量中體現出的經濟發展趨勢。D項明顯不符合史實。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考生正確認識歷史現象的能力。「世界經濟格局」主要指世界各國經濟實力對比情況,而從這種對比中,從各國經濟發展中,又能體現出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兩極格局中,就已經蘊含著經濟力量的多極化趨勢,如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現;兩極格局解體後,這種多極化趨勢更加明朗。而且,經濟力量的多極化也奠定了世界政治力量多極化的基礎。在當今世界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各種區域性經濟集團紛紛組建,體現出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同時也由於科技、生產力的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加深,從而一體化趨勢也非常明顯。在這種發展趨勢當中,我們更要把握的是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過程,它從新航路開辟以後,就已經開始,後來逐步發展,隨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一體化趨勢就已經非常明顯。當今世界,這種趨勢更加加強。
『玖』 當今世界經濟格局是什麼
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格局是以美國、西歐和日本三足鼎立為主導並向多極化的趨勢發展.但是,多極化並不意味著各個極的地位和力量是大體相當的.它們的經濟力量不僅有著差別,而且有的差別還很大,因此是很不平衡的,從而它們在世界經濟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在當今的世界經濟新格局中,西方發達國家仍然處於主導地位.在現階段及其以後的一段時期,世界經濟多極化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一超多強,即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其經濟實力要高出其他各極,與此同時,其他許多經濟上的大國和強國與之並存,而且它們在一些經濟領域里已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優勢和強項,足以同美國相抗衡.因此,美國盡管在世界經濟中仍具有最大的影響力,但卻又無法像過去那樣統帥整個世界經濟.從現在的發展趨勢看,這種多極化下一超多強的局面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還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世界經濟新格局下,總體上可以講,國際經濟關系中的競爭與合作,日益取代軍事對峙、政治結盟和意識形態分歧,不同力量、不同地區在統一的世界市場上既進行競爭,又進行合作,力圖在競爭與合作中求得增長和發展.世界經濟新格局下的國際競爭日益表現為以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國家間的關系日益反映為經濟實力的對比,經濟競爭成為國際競爭的主戰場.另一方面,競爭中的合作,又構成當今世界經濟新格局的另一主要特點.經濟上的互補與互利則是這一合作的現實基礎.無論是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還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或者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無不是為了謀求各自或共同的經濟利益.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各國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避免在競爭中兩敗俱傷,也努力尋求某種程度的合作與協調,政府之間的談判、對話與接觸日益增多,但合作的目的依然是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當今世界經濟的合作集中體現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建立與發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