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今中國 的三大熱點問題是什麼 關於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5月抄29日,央行副行長陳雨襲露在2016金融街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金融領域存在三大問題,第一,貨幣供給與杠桿率的問題。第二,金融業快速發展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問題。第三,現代金融發展的趨勢與有效監管問題。
其中,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在不斷增多,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加速暴露,民間借貸和互聯網疊加的風險不斷顯現,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各個市場之間的相互聯動和傳染的狀況在上升,這些都表明現行的監管框架存在著不適應當前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
對於金融改革,陳雨露認為金融改革的體制性目標是建立有效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的現代金融體系。金融改革的中期任務是切實建立有利於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管理框架。
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貨幣政策體系和金融監管框架,消除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維護金融穩定。特別是對於那些可能會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因素應及時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的框架,妥善加以管控,牢牢守住底線,為經濟的穩定發展和結構性改革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不斷提高貨幣政策和宏觀金融管理的有效性。
⑵ 求一篇關於中國社會熱點問題的論文,經濟、政治方面的都行,3000字以上,不要網上有的
《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困境及其影響因素 》
摘要:國家和政府一直關注農民工的養老保險問題,但是在實際的運行中仍呈現出一系列的問題。其中以參保率低、退保率持高不下為主要的困境。本文通過對政府、企業、農民工三方責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的具體分析,找出造成這些困境的原因,相應地提出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民工;養老保險;困境;影響因素。
農民工是我國的制度變遷與社會轉型期間所出現的特殊群體,特指具有農村戶口身份卻在城鎮務工的勞動者。
[1]農民工是一個被邊緣化的群體,盡管農民工「亦農亦工」
「非農非工」的特殊身份使他們一直處於尷尬的境地,但他們為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他們的權利卻得不到相應的社會保障。
一、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狀況。
對農民工養老保險模式探索,最早是深圳於1987年建立農民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擴大到廣州(1998)、北京(1999)、浙江(2001)、上海(2002)、南京(2002)、成都(2003)、福建(2005)、青島(2005)等地,這些探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在實際運行中仍出現一系列問題。
(一)參保率低。
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的比率普遍偏低。據原勞動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2007年赴深圳、上海實地調研的最新情況顯示:深圳全市共有400萬人參加養老保險,其中,農民工約250萬人,農民工實際參保率不超過50%。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民工統計監測調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2 542萬人。在這個龐大的人群中,只有4 942萬人參加了工傷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的總體參與率僅為15%,並且參保者中能夠達到15年以上繳費並工作到退休年限享受養老待遇的人數更少。根據2009年9月16日統計局發布的報告,農民工參加保險的人數有所提高,但是參保比例仍然偏低。截至6月底,外出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為2 380萬人。
(二)退保潮來勢洶涌,退保率持高不下。
據深圳社保中心統計,2008年,深圳近500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但當年退保的人數多達83萬人。2009年,深圳共有493.97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退保的人數多達83萬人。1月份,蘇州民工退保也達600多萬人。2009年12月31日當天,深圳退保達到2萬人左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09年3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當年2月底,已經有97萬農民工退出了養老保險。
二、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產生困境的原因。
(一)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限制。
由於我國長期形成的二元戶籍制度影響深遠,乃至形成二元勞動力市場、二元社會結構、二元經濟結構、二元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體系的城鄉二元體製造成的一個後果便是社會公正之理想與現實的脫節,人為地拉大城鄉之間的差距,造成管理上的不便[2]。對城鄉居民的區別對待,分別管理,割裂了城鄉的聯系,雖然現在對戶籍的管理適當的放鬆,但是長期形成的制度影響已經根深蒂固,短期之內很難改變。
(二)各地實踐模式的差異性造成農民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困難。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的農民工養老保險模式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是以廣東和深圳為代表的擴面型。該模式的主要特徵是把農民工的社會養老保險納入「城保」制度的框架下予以安排,通過「城保」的擴面,實現農民工的社會養老保障,這一模式也被稱為「融入型」。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公平,使農民工和城市市民享用同等的待遇,但繳費標准可能會超出農民工的承受范圍。
第二種是以北京為代表的仿城型。該模式的主要特徵是參照「城保」制度的做法,為農民工設計了獨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這種模式堅持雙低標准即「繳費基數低,待遇水平低」,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個人的繳費負擔相應有所減輕,充分體現了「低門檻進入,低標准享受」的雙低原則;這種模式考慮到農民工的群體特徵,短期內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這種人為增加農民工養老保險體制,勢必會形成農民、農民工、市民的「三元格局」,因此,該模式只能作為過渡期的權易之策不能作為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的最終選擇。
第三種是以上海和成都為代表的綜合保險型。該模式的主要特徵是將農民工的養老、醫療、工傷等多種風險放在一個制度框架之下統一承辦的一種社會保障方式。該模式引入商業化運作機制,雖然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難的問題,但是與城市社會保險制度脫節,不利於我國社會保險的長期發展。
第四種是以山西省為代表將農民工納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體系,形成「大賬戶、小統籌」的特色。這種模式考慮到農民工最終會回鄉的群體特點,該模式實質上也是「融入型」的一種。該模式只考慮到第一代農民工的群體特徵,忽略了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他們對融入城市的願望更加強烈。如果只簡單地將農民工的養老保險納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也是不現實。
由以上的模式可以看出來,目前,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在實踐探索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各個模式之間互相獨立,各個省市之間相互分離,導致統籌層次低,從而降低了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性。
(三)農民工的特殊性與養老保險制度之間的矛盾。
之所以會造成農民工養老保險參保率低、退保率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從理論層面上看,根本的原因是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下農民工群體的特殊性與養老保險的固有屬性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矛盾。[3]
1.農民工的收入低與養老保險高費率之間的矛盾。
農民工進城務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掙錢,他們進城大都從事一些重、累、臟、險的粗活,收入普遍低於市民的平均工資。據湖南、四川和河南三省的抽樣調查,農民工月實際勞動時間超過城鎮職工的50%,但月平均收入不到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的60%,實際勞動小時工資只相當於城鎮職工的1/4。據調查,沿海有的地區農民工工資過去十年年均提高不到10元錢,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上是負增長。[4]農民工大都肩負家庭的重擔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基本生活所需還要支付子女的教育、老人的贍養。如果讓他們拿出工資4%~8%來繳納並非他們目前最需要的養老保險,必然會產生抵制情緒。
2.農民工的流動性強與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長之間的矛盾。
流動性強是農民工的一個重要特徵,而且這一特徵短期內不會消失。農民工在城市主要是從事餐飲業、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等行業工作,但是農民工在餐飲業、工廠企業的平均務工時期是3~5年,從事建築等純體力工作的農民工在同一個地方工作的平均務工期限是2~3年,他們往往都達不到15年這個最低的繳費年限,從而形成「參保-退保-再參保-再退保」的惡性循環。
(四)農民工對制度缺乏相應的了解,參保意識薄弱農民工和國家政府間信息的不對稱極容易造成制定的制度與農民工對制度認知程度之間的斷層,實際執行過程中困難重重。從制度層面來講,目前,已經形成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大多是從宏觀層面考慮,對農民工自身的特徵考慮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所以導致制定的政策法規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從農民工的角度來說,農民工思想很單純,只要幹完活能順利拿到他們的工資就很滿足了,很少考慮到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等一系列本該享受的社會保障權利。尤其是養老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最迫切的需要,加之對國家的政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受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影響,他們往往把養老寄託在養兒防老以及依託在土地上的家庭養老保險,尤其是近些年政府不僅取消了農業稅而且對土地實行補貼,更加深了農民工與土地之間割捨不斷的聯系。
在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間,加之一系列不確定的因素,農民工往往會選擇眼前可以看得見的利益,對社保的期盼與現實的博弈使他們最終選擇放棄養老保險。
(五)企業對農民工養老保險的消極態度嚴重影響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為了提高競爭力必然會盡可能地降低成本。企業為員工繳納12%的養老保險費勢必會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企業主不願意參保,他們想方設法逃避繳納保險費責任,瞞報參保人數時有發生。[5]
三、構建適合農民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對策和建議。
(一)政府作為社會保障的最主要的責任主體,不僅要盡快出台相關的法律制度,而且應在財政上給予適當的支持。
1.政府在制度上的保證。
政府應該盡快建立健全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只有立法先行,才能為執法提供相應的法律依據。
(1)建立多層次、分類別、低繳費、廣覆蓋、強制性的養老保險制度。
對於農民工養老保險,有必要設計兩個以上的方案供有穩定職業的農民工(有較長時期的勞動關系和穩定的工作崗位)和無穩定職業的農民工(經常處於流動狀態)自主選擇,並作為全國性的政策出台。[1]
目前的農民工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以務農為主,外出打工為輔。這類農民工最終的歸屬地是農村,可受益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第二類是常年在外務工,工作很不穩定,對於最後的歸屬地並不明確的這類農民工,可以建立暫時過渡性的獨立的養老保險制度;第三類是已經在城市很多年基本上已經市民化的群體以及新生代的農民工,這類群體對城市的認同感比較強而且基本已經融入城市,可納入城鎮社會養老保險體系。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並沒有強制規定企業和農民工必須參加養老保險,從而導致很多企業和農民工游離養老保險體系之外,國家通過立法強制規定能有效地制止參保率低的問題。
(2)在解決轉移難的問題上,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社會保障號碼的做法。
在美國,每個公民自出生起就必須注冊一個屬於自己的社會保障號碼,它記錄了個人的各種信息,包括工作、居住、納稅、信譽、獎懲情況等等,存儲社會保障號信息的電腦系統在美國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聯網,各個地區、行業、部門都能通過社會保障號去查核一個人的個人情況。
[6]這種社會保障號碼跟我國的居民身份證有些近似,可以擴大身份證號的功能,除了證明身份外,可以用來當做社會保障號碼使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解決養老保險關系異地轉移難的問題。
2.政府在財政上給予支持。
政府在財政上給予支持,一方面可以通過政府對養老保險進行補貼,農民工是社會轉型期形成的,政府應該擔負起轉型期的轉製成本;另一方面給予那些積極為本企業的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企業以稅收優惠,以便於提高企業參與養老保險的積極性。
3.加強宣傳力度,讓廣大的農民工群體對養老保險制度有基本的了解。
農民工在城市中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這就需要政府積極組織人員向農民工宣傳養老保險相關的知識,讓農民工知道我們國家建立養老保險的目的、作用以及意義,而且要讓他們熟悉參加養老保險的途徑、方式以及領取的方式。
4.建立相應的配套措施。
要想實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號碼的使用就必須盡快實現管理服務的網路化,加快網路的普及范圍。加強社會保險金的透明度,讓農民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繳納的錢都到哪裡去了,讓農民工也參與到對社會養老保險的管理中來,以便提高他們的主人翁意識。
(二)企業作為社會保障的一方主體應履行自己的繳費義務。
企業要改變傳統的觀念,不要把為企業職工繳納社會保險金視為一項沉重的負擔,企業的生存發展更應該站在長遠的立場上來對待員工。人力資本是企業最為重要的資本。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不僅僅只看重工資,對文化論文" target="_blank">企業文化及福利待遇的重視程度也逐步加深。
(三)農民工作為養老保險的最終受益者也應承擔相應的義務。
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原則。農民工只有在承擔前期的繳費義務才能享受到最後的權利,農民工應該改變觀念加強認識,提高參保的意識,積極參與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來。
政府要負擔起農民工養老保險大部分的責任,通過政策和財政的雙重支持,企業和農民工積極的配合,只有在政府、企業和農民工三方責任主體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
⑶ 求一篇關於中國社會熱點問題的論文,經濟、政治方面的都行,3000字以上,不要網上下的,先謝過了
任理軒:正確認識和有效解決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
發布日期:2011-05-10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又邁上了新的征程。「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內外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許多復雜的矛盾和問題。
兩會前夕,在人民網推出的「你最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調查中,社會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個人收入、房價調控、醫療改革、物價調控、環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位列其中。兩會期間,這些問題也成為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話題,許多議案提案對此都有涉及。網友的關注、兩會的熱議,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重大關切,體現了人們對過上更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也凸顯了科學對待這些熱點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重大課題
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問題,人類社會正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前進的。我國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是伴隨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而逐步產生並日益凸顯的,是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一個現實國情。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30多年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日中國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就沒有人民生活日見紅火的生動景象。
然而,發展是一個過程,它不僅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而且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正如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新問題更是層出不窮。而隨著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評判標準的深刻變化和民主意識、法制意識、權利意識、公平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這些問題帶來的困擾、造成的壓力感受更明顯,對盡快解決這些問題、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和期待更強烈。因此,我國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凸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發展到一定水平的伴生現象。
問題是一種現象,因一定的客觀條件而存在,隨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徵的具體體現,是社會客觀實際和人們主觀認識相互作用的直接結果,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數量明顯增多,表現更加復雜。我國在30多年的時間里走過了發達國家數百年才走完的歷程,任務的疊加必然帶來矛盾和問題的疊加,有的問題在多年發酵以後逐漸顯現出來,有的問題在客觀條件形成之時自然產生出來。尤其是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問題不僅數量多、表現在方方面面,而且形態多樣、十分復雜。而現代科技和傳播手段特別是互聯網的廣泛運用,大大強化乃至放大了這些問題,使之顯得更加突出。
關系改革發展大局,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熱點問題帶有普遍性、綜合性、代表性。分析一下人民網的調查結果不難發現:無論是社會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個人收入、房價調控問題,還是醫療改革、物價調控、環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問題,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都關系和影響大局。同時,這些問題都與人民群眾工作生活、切身利益緊密相連,關系著每一個人的心理感受和幸福指數。
不同問題相互交織,解決難度明顯加大。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形態多樣,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既有長期積累的,也有新近形成的;既有經濟領域的,也有社會領域的;既有不同特點,也有共同之處。從總體上看,不同社會熱點問題之間的關聯性強,它們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還有不少屬於「兩難」問題,它們彼此依存、彼此牽扯,往往「按下葫蘆浮起瓢」。
容易引發對立情緒,甚至造成社會沖突。從一定意義上說,社會熱點問題是公眾利益和情緒的集中體現與表達。有的社會熱點問題「熱」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加以妥善解決或者進行必要的降溫。如果應對和處理不及時、不妥當,就很容易引起群眾的不滿和對立情緒,甚至演變成群體性事件。2010年,全國群體性事件呈高位運行狀態,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由於對熱點問題處理不當而引起的。
社會熱點問題凸顯及其新特點表明,我國改革發展又到了一個新的關口,難得機遇和嚴峻挑戰並存,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同在。科學對待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已經成為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重大課題,成為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面前的突出任務。而科學對待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歸結起來不外乎正確認識和有效解決,也就是要弄清「怎麼看」,明確「怎麼辦」。
在「怎麼看」上增進共識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清才能方向明。我國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十分復雜,正確認識並不容易,特別需要堅持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立場、觀點、方法正確,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形成正確認識;立場、觀點、方法不對,必然陷入主觀和片面,造成認識偏差。面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我們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唯物辯證法這一銳利思想武器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不斷增進共識,為有效解決問題奠定堅實的思想認識基礎。從這個前提出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呢?
理性地看。就是客觀承認、積極面對。問題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不會因為人們不承認而消失。事實上,世界上不少國家在特定的發展階段都曾經出現過這樣那樣的社會熱點問題,我國在經過30多年的深刻變革和快速發展後社會熱點問題凸顯並不奇怪。因此,面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我們應當客觀承認、積極面對。那種對問題視而不見、漠然置之的態度,那種聞問題而色變、視問題為洪水猛獸的態度,是不理性、不可取的,既不利於正確認識問題,更不利於有效解決問題。
嚴肅地看。就是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看問題應堅持實事求是,不放大,也不縮小;不言重,也不看輕。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都是大問題而不是小問題,切不可掉以輕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領導幹部卻把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看小了、看輕了、看淡了:或者認為它們同其他社會問題一樣都是「問題」,沒什麼了不起;或者認為它們既然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就是「正常的」;或者認為「虱子多了不癢」、問題多了不愁,用不著太在意。這些認識需要及時改變。
全面地看。就是系統分析、整體把握。同其他事物一樣,問題都是普遍聯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復雜問題更是如此。要正確認識問題,就要對它全面地看:既要瞻前顧後,也要左顧右盼;既要總體把握,也要分清主次。如果「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就很容易導致「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比如,對於「看病難」問題,就可以從多個層面尋找原因——政府投入不足:2009年衛生總費用中政府投入僅佔24.7%,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75%的平均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家55%的平均水平;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本應為「金字塔」型的醫療衛生體系,在我國卻呈現為「倒金字塔」型,高新技術、優秀人才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的大醫院,從而導致了「全國人民上協和」的現象;人們的心理因素:有些人的病在社區診所和一般醫院就能看好,卻非得去找大醫院的名專家,導致原本稀缺的優質醫療資源更加緊張;等等。所以,出現類似「看病難」的問題,很難說只有哪一個方面的原因。只有堅持從總體上進行把握,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進而推動問題的有效解決。
具體地看。就是區別對待、「就事論事」。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在性質、成因、形態上有某種相同和類似的方面,但不可能完全一樣;即使是同一個問題,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表現。這就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是什麼問題就說什麼問題,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范圍內的問題就在什麼范圍內解決,不能搞「一人生病,全家吃葯」。比如,對於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和收入分配不公這兩個問題,有的人簡單地把它們都歸結為體制機制不合理的結果。其實,這兩個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並不一樣:社會保障總體水平不高,固然有制度設計相對滯後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高,不具備實行「高福利」的現實條件;收入分配不公固然也有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在於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到位,收入分配關系還沒有完全理順。把這兩個問題的成因等同起來,勢必難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發展地看。就是看到變化、面向未來。社會熱點問題與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相聯系,必然隨社會發展階段的變化而變化;因一定的客觀條件而存在,也會因客觀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從總體上看,我國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都是前進和發展中的問題,必將在前進和發展的過程中得到解決。特別應當看到,黨和政府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有著清醒而深刻的認識,並在不斷加大解決的力度。當然,解決任何問題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面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我們應保持良好的心態,既不能動搖信心、看不到希望,也不能盲目樂觀、不下大力氣解決。
在「怎麼辦」上凝聚力量
行動是認識的指向,重行動才能出實效。對於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既要正確認識即弄清「怎麼看」,更要有效解決即明確「怎麼辦」。弄清「怎麼看」,最終是為了明確「怎麼辦」;明確了「怎麼辦」,又有利於進一步弄清「怎麼看」。面對社會熱點問題「怎麼辦」?總的來說要靠發展、靠統籌、靠實干、靠群眾。
加快改革發展。社會熱點問題凸顯,從根本上說是發展不充分、不科學導致的。有效解決社會熱點問題,根本途徑就在於加快發展、科學發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努力「做大蛋糕」,不斷增加社會財富,才能為有效解決問題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切實「分好蛋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能為有效解決問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做大蛋糕」,應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分好蛋糕」,應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保障人民權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注重統籌兼顧。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數量多、涉及廣,性質、表現、成因復雜多樣,解決難度也大。這就要求我們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以戰略思維、系統觀念和全局視野進行通盤考慮,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主攻方向、重點任務、先後順序、實施步驟、有效措施等,制定路線圖,列出進度表,確保穩步、協調推進;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充分考慮社會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准確把握人民群眾的願望、呼聲、要求,把解決社會熱點問題與推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防止顧此失彼;把科學精神和負責態度有機統一起來,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既統籌規劃又突出重點,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哪些問題已有解決的可能、可以盡快解決,哪些問題尚不具備解決的條件、需要逐步解決,防止急於求成。
堅持真抓實干。解決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是實打實、硬碰硬的工作,不能靠拍胸脯、喊口號,也不能「等等看」、「慢慢來」。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應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乾的精神和作風,主動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掌握全面信息,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考慮群眾的感受和感情,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雷厲風行、少說多做,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實,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在這個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急事先辦、小事快辦,著力化解各種矛盾糾紛,避免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為此,需要健全必要的工作機制、形成有力的工作措施,細化任務、明確責任,做到該哪個部門和崗位管的就歸哪個部門和崗位來管,誰出了問題就追究誰的責任。同時,把解決社會熱點問題的成效納入幹部業績考核評價體系,獎優罰劣、導向鮮明,切實改變迴避矛盾、只說不練的現象。
緊緊依靠群眾。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和根本動力。解決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不能僅僅依靠一個、幾個部門或一部分人,而需要依靠廣大群眾共同努力。為此,各級黨委、政府應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著力做好引導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的工作,特別要適應人民群眾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的新形勢,暢通和拓寬渠道,搭建和豐富載體,健全和完善機制,方便人民群眾反映意見和表達訴求;多做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的工作,把有關政策、所作努力講清楚,把實際狀況、面臨困難講明白,讓人民群眾深入了解問題的成因與實質,贏得人民群眾對解決社會熱點問題的理解和支持。最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樹立人人有責、人人有權、人人共享的觀念,積極建言獻策,自覺履行義務,協力推動社會熱點問題的有效解決,共同譜寫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⑷ 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的熱點問題有哪些
08年到09年的熱點有以下幾個:僅供參考 1 國際油價大起大落 2 緬甸遭風暴襲擊 3 泰國政局內動盪容 4 朝核問題一波三折 5 格俄戰爭 6 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 7 奧巴馬當選美總統 8 印度爆發恐怖戰爭 9 索馬裏海盜 10 H1N1 11 中美南海對峙 12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 13 鐵礦石談判 14 中美艦艇相撞 15 宏都拉斯
⑸ 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當前中國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寫一篇學習心得,不少於1500字
文章的主要寫作思路是一定要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寫出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心得。
範文: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擴大了視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師的教導下,能夠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處理生活實踐中的問題,對於我個人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看待各種現象和問題時,學著去理性思考,並通過現象看到本質,讓我了解到事物客觀真實的一面。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讓我受益匪淺。
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首先要准確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並非每個人的世界觀都形成了理論體系,都是系統化、理論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論體系的世界觀或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才是哲學,並非一切世界觀都是哲學。
沒有理想與追求,人生便會碌碌無為,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對我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的思想越來越成熟,我們要對我們的所作所為負責任。我們必須保證自己的思想是正確的,學習馬克思主義正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指導了我們正確的人生航線。
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的人才,作為今後幾十年社會各行業的骨幹,更加需要有正確的思想,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強大。
黨和國家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藍圖,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要在實現這一偉大藍圖的實踐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刻苦努力,打下扎實的理論和專業基礎,不斷提高和拓展自身的創新能力,為將來在祖國各個崗位上發揮骨幹作用做好准備。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不能僅僅為了考試而學習它,我們要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爭取最大限度的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諦。
⑹ 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選擇並研究其中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政治或經濟方面的案例均可)
國際經濟形勢的現狀與未來
經濟全球化經過調整後,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深入發展,全球經濟依存性不斷上升。全球資本與生產技術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帶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有七個特點。
(一)世界經濟迅速增長,美國、歐元區國家、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得以繼續維持較高增速,發展中國家經濟呈相互帶動、梯次發展的態勢。
2007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近4%的增速。美國經濟穩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額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標不及北歐,次貸危機使美經濟優勢不斷被侵蝕和分解,其負面影響還在擴大。主要西方國家面臨工業化以來最強烈的外部競爭。歐亞大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舞台。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歐亞大陸經濟總量佔全球的62%,累積財富總量是美國的一倍,2006年「新歐洲」國家國內生產總值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時,佔世界人口80%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進入較快增長期,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分工體系中地位得到加強,對世界經濟影響力進一步增大,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增長格局。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佔全球的2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30%。
(二)隨著金融創新,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和推廣,金融一體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業呈「爆炸式增長」。
巨額國際資本的無序流動和投機,不僅給發展中國家經濟造成很大損害,發達國家也難獨善其身。據美國麥肯錫公司的最新報告,全球金融業的核心資產總額已達140萬億美元。資本市場進一步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主體。銀行資產佔全球金融資產總額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資產進一步向發達國家集中。發達國家的金融資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躍升至330%。「經濟金融化」趨勢一方面促進了全球資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投機性和風險性。
(三)國際資本市場和勞動市場流動性增強,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形成全球市場。
國際資本市場更加成熟,資本流動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程度日益提高。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未來10年,發展中國家將有7億人口進入全球勞工市場。全球產業鏈的形成和資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進一步顯現,不均衡的全球增長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經濟格局。從總體看,國際貿易、投資金融市場的自由化進程使生產要素流動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最佳配置」。從國別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會成本分布嚴重失衡,窮國與富國的差距在擴大,輸家與贏家的兩極分化加劇。資本回報連創新高,勞動回報則越來越低,導致國家間不平等。發達國家主導當前的國際貿易、投資、金融和國際分工體系,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人口佔世界3/4,經濟總量只佔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脫貧。在北方陣營,美歐日是國際經濟三大支柱,但由於美國奉行經濟單邊主義,企圖壟斷國際經濟決策,三方經濟利益摩擦時有發生。南方陣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對經濟發展問題的基本訴求和利益關注點發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現象明顯,南南合作呈現高度復雜性。
⑺ 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談談你對資源配置的認識
舉例:當前我國各大中城市房價不正常上漲的熱點問題。
資源配置,回涉及有限的人力物力與財力等經答濟資源的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當市場的某一種物品需求增加的時候,自然會有跟多的人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進行這種物品的生產。當某種物品的需求減少時,人民會紛紛撤資,減少其生產。
可實際上,國家在經濟出現滯緩時,釋出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期扶持鼓勵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但市場的自發性,逐利本性,這些經濟資源湧入房地產行業,導致房價泡沫膨脹。現在人們對房地產的需求較大,所有的大型企業都開始涉及房地產行業,投入跟多的資金和人力來進行房產開發。房地產業不正常繁榮,重復建設,過度投機,最終泡沫破裂。
結論,市場配置資源也有失靈的情況,需要將市場配置資源與政府宏觀調控結合起來。
⑻ 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的論文
當代體系下政治對經濟的影響
摘要:根據當代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形式,討論政治對經濟的影響。 關鍵詞:經濟全球華、經濟危機、政治與經濟 正文:
首先,關於經濟全球化。
1.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動因
(1)經濟體制障礙逐漸清除。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開放的市場機製得到了世界多數國家的認同,各國政府對經濟管制逐步放鬆,國際貿易中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不斷減少,「無疆界市場」正在形成。
(2)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隨著科技進步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縮少了經濟活動的空間距離,消除了不同資本市場的時間差和地域差,傳統「原產地」與「消費者」之間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義,商品、服務、資金和信息的流通將比過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經濟逐漸成為現實。
(3)跨國公司快速發展。憑借其獨有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設置生產基地和銷售機構,建立國際商務信息網路,構建全球研究開發體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成為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2.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1)生產國際化。經濟全球化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經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跨國公司日益成為世界經濟活動的主宰力量,商品生產環節分布於不同國家,各國間的經濟依存性明顯加強。
(2)貿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貿易的基礎,國際貿易障礙逐步消除,貿易量迅速增長;同時,WTO多邊貿易體制框架使得世界貿易進一步規范和公平,極大地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現是各國放寬了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本國金融市場的限制,自
⑼ 以大學生關心的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熱點問題為內容寫一篇3000—5000字的文章
同學,嘿嘿嘿...「縱論天下事」論壇徵文吧~嘿嘿嘿嘿嘿~~~
⑽ 結合當前的國際熱點問題,分析當代世界政治的主要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國際安全形勢總體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
首先,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促使各國人民下定決心維持和平,以使後代免除戰 爭的浩劫。其次,核 武器的大規 模殺 傷力和威懾力足以將地球毀 滅很多次,因此誰也不願意因打核 戰爭與地球同 歸於盡。再次,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使世界各國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領域擴大,進一步減小了爆 發世界性大 戰的可能性。
二、傳統安全領域中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並有新的表現
首先是局部沖突與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尤其是這些熱點問題都發生在國際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敏感地帶,直接或間接牽動世界主要國家在這些地區的戰略利益,導致大國利益關系的復雜化,更增添了大國關系中的隱患和變數。其次是各國的國防開支逐年增長。這種狀況意味著各國仍然把軍事發展作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國家之間發生戰爭的威脅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 大國進一步加強戰略力量,全球核 武擴散問題依然嚴重,這對世界安全構成了極大隱患。
三、非傳統安全構成的威脅甚至超過戰 爭
首先是國際恐 怖主義問題。2012年以來,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的反彈,打擊恐怖主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襲擊頻率增加,活動范圍及襲擊規模擴大;恐怖襲擊方式令人防不勝防;國際反恐斗爭中雙重標准問題使得國際反恐陣線有破 裂的傾向。其次是環境安全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引發世人對環境安全的極大擔憂。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氣候災害頻發,甚至使部分小島嶼國家生存面臨威脅。再次是金融安全問題。這次金融危機不僅重創了發達國家,也嚴重打擊了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虛擬經濟及實體經濟,並引發了諸多社會及政治問題。最後還有愈演愈烈的販 毒走私、嚴重傳染性疾 病擴散、肆無忌 憚的海 盜活動,以及日益嚴重的非法移民等問題,這些都對國際安全產生了很大負面影響。當前國際形勢對中國的影響
四、中國的傳統安全環境面臨嚴重挑戰和 重大威 脅。 奧巴馬上台後,美國政府明顯加大了對亞太地區的關注和投人,力圖推動美國戰略中心向亞太轉移。美國在這一地區頻頻進行軍 事演習,在強化日韓同盟與美印關系的基礎上拓展與泰國、菲律賓等國的同盟關系,努力使雙邊同盟向三邊和多邊同盟進行有力延伸。為了推進「重返亞 洲戰 略」,奧巴馬政府還全面參與亞太事務,積極加人《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高調介人中國南 海問題,對中國的領 土問題指手畫腳,試圖遏 制中國日益強大的影響力,維持其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和領導力。目前,美國在中國周邊加緊構築針對遏 制中國的「C』』 型軍事包 圍圈,美軍在中國周邊地區的基地密度已比冷 戰時期針對蘇聯的還要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