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模式是什麼
總體來講,目前關於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研究成果。
1.C模式
1)A、B、C模式介紹
諸大建等人定義了經濟發展的A、B兩種模式,並且通過對生態效率的情景分析,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即C模式。
A模式是指當前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也稱增物質模式。這種模式與以往中國經濟發展存在類似的規律,遵循傳統的發展模式,即GDP的增長依賴資源投入總量的增加;GDP的增長伴隨污染排放總量的增加;如果繼續保持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所需的資源投入與污染排放將隨經濟同步增加。
B模式是指當前發達國家所沿用的發展模式,也稱減物質模式。這種模式屬於綠色的發展道路,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可以通過一系列革命性的改革計劃得到解決。從增物質化到減物質化的兩種選擇如圖6.9所示。
圖6.9從增物質化到減物質化的兩種選擇
顯然,A模式屬於危險的發展道路,可能帶來社會的不穩定和環境的退化,我國迫於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不能繼續遵循傳統的A模式。然而,從我國當前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來看,也不可能沿用B模式。
通過對生態效率進行情景分析,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C(China)模式。C模式也稱1.5~2倍數發展戰略,即我國到2020年經濟總量翻兩番的同時,允許資源消耗和污染產生(但是污染排放需要嚴加控制)最多增加1倍左右,用不高於2倍的自然資本消耗換取4倍的經濟增長和相應的社會福利。該模式將給予我國GDP增長一個15~20年左右緩沖的階段,並希望經過15~20年的經濟增長方式調整,最終達到一種相對的減物質化階段。
2)C模式的實現需要技術和政策的雙重保障
產品層面上,生態效率的提高有四個階段,見表6.1。配合四個階段在技術方面提高生態效率有四種途徑。
圖6.11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貴陽市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準的我國首座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也是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進行跨越式戰略轉型的首次嘗試。貴陽市提出了「一個目標、兩個環節、三個核心系統和八大循環體系」戰略框架,建立和採取了「政府主導、規劃先行、制度建設、立足生產、轉變觀念」的循環經濟建設和推進體系。
推行循環經濟模式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並結合我國區域發展的特點以及循環經濟發展的趨勢,設計了工業生態園整合模式、虛擬仿生循環模式、企業內部的清潔生產模式、工農業融合模式、農戶群的共生網路模式、以可再生資源利用為核心的區域循環經濟模式、商業化專業化的回收處理模式等特色區域發展模式。
❷ 循環經濟的「3R」原則,3R是指什麼
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
1、減量化(rece)原則:它要求在生產過程中通過管理技術的改進。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和能量。減量化原則要求產品的包裝應該追求簡單朴實,而不是豪華浪費,從而達到減少廢棄物排放的目的。
2 再使用(reuse)原則:通過再利用,人們可以防止物品過早成為垃圾。在生產中,要求製造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復利用,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鼓勵再製造工業的發展。
3、再循環(recycle)原則:要求盡可能地通過對「廢物」的再加工處理(再生)使其作為資源,製成使用資源、能源較少的新產品而再次進入市場或生產過程,以減少垃圾的產生。
(2)循環經濟發展的內力是指市場機制擴展閱讀
循環經濟實施方法:
1、建立激勵機制。在稅收、政府采購、股票上市等方面給發展循環經濟成績突出的企業以優惠和傾斜,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機制、生態恢復補償機制和環境價格體系,實行排污總量有價分配製度,鼓勵企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培育技術支持。循環經濟模式在各地在推進循環經濟過程中,普遍遇到缺少實用技術的制約。有關部門和地方應組織專門的課題攻關,有針對性地開發、儲備一批成熟技術,並建立暢通的成果轉化機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循環經濟
❸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什麼模式
試題答案抄:1.
D2.
C
試題解析:試題分襲析:1.本題較為簡單,通過圖示可知圖甲表示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圖乙表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有利於資源的循環利用。2.循環經濟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不可降解包裝材料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不符合循環經濟的原則。考點:本題考查循環經濟模式。點評:本題屬知識理解識記型,就較為簡單。學生明確其含義即可。循環經濟就是在物質的循環、再生、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原則是資源使用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再循環。其生產的基本特徵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❹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模式是什麼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模式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本質是一種「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物質閉環流動的生態經濟。
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注重從不同層面協調發展。即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加上資源再生產業(也可稱為第四產業或靜脈產業)。
小循環——在企業層面,選擇典型企業和大型企業,根據生態效率理念,通過產品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等措施進行單個企業的生態工業試點,減少產品和服務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實現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中循環——在區域層面,按照工業生態學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業間形成共生關系,建立工業生態園區。
大循環——在社會層面,重點進行循環型城市和省區的建立,最終建成循環經濟型社會。
資源再生產業——建立廢物和廢舊資源的處理、處置和再生產業,從根本上解決廢物和廢舊資源在全社會的循環利用問題。
發展資源再生產業對於我國資源消耗大、需求大的現狀尤其具有迫切意義。
循環經濟模式是針對傳統的線形經濟模式而言的,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本質是一種「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物質閉環流動的生態經濟。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即物質循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
❺ 循環經濟產業具體指什麼
循環經濟(來cyclic economy)即物質閉自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
❻ 循環經濟的發展歷程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興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國生態學家蕾切爾·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類所面臨的危險。「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其「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可以作為循環經濟的早期代表。大致內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開發資源、破壞環境,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因此,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一種新的發展觀:第一,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增長型」經濟為「儲備型」經濟;第二,要改變傳統的「消耗型經濟」,而代之以休養生息的經濟;第三,實行福利量的經濟,摒棄只著重與生產量的經濟;第四,建立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能循環使用各種物資的「循環式」經濟,以代替過去的「單程式」經濟。
20世紀90年代之後,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成為國際社會的兩大趨勢。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引入了關於循環經濟的思想。此後對於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不斷深入。
1998年引入德國循環經濟概念,確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從可持續生產的角度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整合;2002年從新興工業化的角度認識循環經濟的發展意義;2003將循環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確立物質減量化的發展戰略;2004年,提出從不同的空間規模:城市、區域、國家層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在日前召開的2015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趙家榮告訴媒體:經過近10年發展,循環經濟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促進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2013年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指數為137.6%,比2005年提高了37.6個百分點。「十二五」前4年,我國資源產出率提高10%左右,單位GDP能耗下降13.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4%。「2014年,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1.5萬億元,從業人員2000萬人,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棄物和再生資源近2.5億噸,與利用原生資源相比,節能近2億噸標准煤,減少廢水排放90億噸,減少固體廢物排放11.5億噸。」
與此同時,循環經濟技術創新取得突破。在清潔生產、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資源再生利用、再製造、垃圾資源化、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開發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一些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並迅速實現產業化。
「十三五」要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到循環經濟,一是評價循環經濟發展本身成效的指標體系,比如資源產出率等;二是評價循環經濟對經濟發展綠色化程度貢獻的指標。相關的研究工作已經開展。可以預見,「十三五」期間,伴隨價格和收費、財政、稅收、金融、產業政策等的深入改革,循環經濟發展的市場化機制將加快形成,催生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❼ 新聞經常說的「循環經濟」是指什麼來源是哪裡
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
循環經濟在本質上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知道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具有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特點。所有物質能源可在不斷循環中得到持久利用,將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循環經濟需要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大原則,缺一不可。減量化是從預防階段就開始減少廢棄物,而不是在廢棄物產生之後再採取措施;再利用是過程性技巧,盡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過早造成垃圾,資源化是將廢物利用,將廢棄物再次轉換成資源進行利用,能夠減少廢棄物。
(7)循環經濟發展的內力是指市場機制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必須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循環經濟觀,這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前提在整個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必須改變觀念,樹立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理念,要著眼於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各個方面作為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加以考慮。
2、正確看待整個生態鏈中的物種和資源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能隨意破壞資源,無節制的利用和浪費資源,要將自然作為賴以生存的基礎,維持其良性循環,否則必然會威脅到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3、要合理利用科學技術,一方面要考慮對自然的開發能力,另一方面要考慮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
❽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如何體現聯系觀點的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及發展的必要性
循環經濟一詞是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仿生生態經濟,大自然生長本來就是一個完美的循環,在工業社會化之後,人為的改造嚴重地破壞了原有的自然循環。在可持續發展觀及節約型社會的引導下,人們為了節約社會資源或者說是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從而發掘出來的一種經濟模式,尊重生態原理。循環經濟就是按照生態學的規律,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通過資源「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理,最大限度地經濟運行中質量和效率。
我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利用進入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物質在經成為一個資源消費大國,經濟發展所需資源、能源的已經部分依靠從國外進口,就如目前的能源石油,因為國內生產不能完全滿足需要,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度增長,從而導致我國能源供應及能源價格一度上漲。其次,我國的大量生產、大量廢棄、大量消費的社會經濟模式帶來了諸多的環境問題。目前我國的廢棄物處理壓力日益增大,廢棄物處理的社會成本不斷加大。再次,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使然。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在一國或地區的發展過程中,環境質量存在先惡化後改善的U形過程。我國提出循環經濟,發展節約型社會的戰略完全符合環境庫茲涅茨曲。
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一)傳統經濟模式。大多是一種由「資源生產(污染物排放)消費(產生丟棄包裝物和其他廢物)」構成的物質單項流動的線型經濟。在這種經濟模式,人們通過機械化技術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開采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環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這樣最終導致了許多自然資源的短缺與枯竭,並導致了社會環境污染,其嚴重程度已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
(二)以「先污染,後治理」為特徵的治理模式。這種模式的進步表現在已意識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但這種事後治理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價。它是一種犧牲資源與環境為代價而換取經濟繁榮的道路,在工業化初期大多國家都是採取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為了追求利潤採取低成本工藝,把大量有用資源當作廢物排泄到自然環境中,使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三)循環經濟模式。這是一個「資源生產(減少污染)消費資源再生(廢棄物充分回收再利用)」的物質不斷循環流動的過程,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模式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轉的過程,使得整個經濟體系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上不生產或者只生產很少的廢棄物。循環經濟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可以使資源在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中得到利用。
三、循環經濟發展的原則及現狀
(一)減量化原則。減量化原則是指通過重新設計生產工藝或轉變消費觀念等方式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在生產中,製造過程中可以通過減少每個產品的物質使用量、通過重新設計製造工藝來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排放。在消費中,消費者應通過轉變消費觀念來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再利用原則。再利用原則是指通過盡可能多次以及盡可能多種方式使用物品以減少資源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例如:熱電廠生產過程中生產出產品電及蒸汽,但是生產中同時產生了污染廢氣煙塵的排放、污水的排放、廢熱的排放。還有廢渣的排放等等一系列的廢棄資源,每個資源在恰當的地方都是有價值的資源。
(三)資源化原則。資源化就是充分利用廢棄的資源,變廢為寶,能夠減少人們對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的壓力。從循環經濟的運行原理看出,減量化原則屬於節能的方法,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再利用原則屬於過程性方法,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資源化原則再生資源的方法,通過把廢棄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輕經濟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
循環經濟的現狀:一般來說,廢棄原材料均可以再生利用,但再生一定要消耗能源,其中不僅有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能源,而且還有運輸過程中消耗的能源,就是說,即使原材料再生利用也要付出代價。在有的情況下,單就回收運輸而言,所消耗的能量甚至會超過生產原材料所需的能量。例如,污水的凈化就要耗費大量能源,廢塑料包裝的回收,僅運輸一項就是耗能頗巨的工作。所以目前所謂的循環經濟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節約資源的程度,並非像自然界生態鏈流轉那樣縝密有效。 第二,在原材料的利用過程中,由於受物質本身特性的限制,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回收再生,其中總有一部分會散落到自然環境中,無法再生利用。第三,即使是能夠再生利用的原材料,由於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也不得不降低層次使用。例如,玻璃、塑料、纖維等再生以後,使用價值就會顯著下降。當然,技術水平並不是不可以提高的,但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因為存在比較效益的問題,於是再利用時所付出的再利用成本往往讓生產者望而卻步。 四、對策和建議
(一)開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倡導節約型社會,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各級政府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運用各種手段和輿論傳媒加強對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的宣傳教育,大力宣傳循環經濟的理念和重大意義,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讓循環經濟的理念存活於人民群眾之中,把節能、節水、節材、節糧和垃圾分類回收等活動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逐步形成循環型社會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二)用利益機制驅動企業實現「循環經濟」。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也是環境污染的主要源頭,循環經濟應從企業抓起。從本質上說,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與企業效益最大化原則是相同的,尤其是減量化原則,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生產目的,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顯然與企業的經營目標是統一的,企業是有動力開發新技術發展循環經濟的。
(三)建立和完善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體系,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
循環經濟是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實現社會經濟和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而資源的利用涉及社會、經濟、環境各個層面,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機制,進行科學和嚴格的管理。在不同的工業和企業、不同類別的產業之間形成類似於自然生態鏈的關系,從而充分利用資源、盡量減少廢物產生、物質循環利用、減少環境破壞、提高經濟發展規模。對垃圾的排放進行採用收費,如目前的排污費及排污指標可轉讓的措施等,迫使企業改變生產方式,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參考文獻
[1]諸大建主編,《中國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科學出版社,2007年2月
[2]北京現代循環經濟研究院編,《產業循環經濟》,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年1月
[3]黃賢金等著,《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評價》,2006年8月
❾ 循環經濟發展是以什麼為先導的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即抄物質循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