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青島在環渤海經濟圈內的發展地位

青島在環渤海經濟圈內的發展地位

發布時間:2021-02-11 21:24:28

㈠ 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是我國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屬於東北\華北\華東的接合部,改革開放以內來,環渤海已經形容成了發達便捷的交通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教育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密集的骨幹城市群等五大優勢.這些優勢同時集中地表現

㈡ 關於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優勢

你應該了解這三個經濟圈的一些內容。
環渤海應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大連,還有威海煙台等重要城市。
優勢:北京是政治中心,工業基礎好,首都機場通世界各地,又有眾多旅遊勝地,企業有首鋼,聯想,現代汽車,燕京等;天津依靠的是天津港(現在發展很快)濱海新區,一汽豐田,諾基亞等;唐山市重工業基地,有煤礦資源。大連環境優美,是中國兩大造船中心之一,是東北亞的重要出海口。秦皇島主要靠輸出山西煤礦。
總體優勢:位於中國政治中心,有資源優勢(煤石油都主要在北方),工業基礎好,主要以重工業為主,自主性強
發展方向:綜合性發展,有政策基礎(近幾年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上近幾年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都有利於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未來中國要發展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外資和出口,環渤海在這方面都要比長珠三角的自主性強。從今年上半年金融危機就可以看出,大部分廣東浙江等依靠出口的企業都倒閉或裁員,另外,中國500強的公司總部大部分在北京
長三角的劣勢:沒有統一產業發展模式(上海洋山港和寧波港之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環渤海則能很好的協調產業分布(首鋼搬遷到唐山);長三角依靠外資強,一旦外資撤走,大部分企業都難以維持經營;另外長三角珠三角靠台灣近,一旦台海戰爭爆發,都難免會受到影響(這很重要,為什麼現在福建沒浙江廣東發展這么好,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珠三角劣勢:它的發展主要是依靠外資和出口,這是它的一個優點,但同時更是一個劣勢,沒有基本上沒有形成大的自有品牌和產業,靠香港和台灣近,競爭壓力大,近幾年中國的廉價勞動力逐步失去優勢,珠三角的優勢也將失去,而現在有沒尋找出好的出路,就像去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廣東的GDP增長率最低
上海深圳雖然是中國兩大證券交易所所在地,但在國際上影響有限。而北京有央行和財政部等眾多經濟金融重要部門。從世界大公司的駐華總部數量就可以看出北京才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㈢ 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有怎樣的趨勢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出現了兩個高速成長點,第一個經濟快速成長點是廣東,第二個成長點是上海浦東。而環渤海經濟圈將是今後10多年裡中國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的第三個區域支撐點,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環渤海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將從佔全國的25%(2000年),提高到2010年的佔28%,到那時,北起大連,南至青島環渤海灣地區將與華東、華南沿海一起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海岸」。目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已呈現出兩大明顯的趨勢:其一是,世界經濟的發展正在向「東移」,即由西歐移向東亞,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其二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北上」,既由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上到中部的長江三角洲,再進一步北上到北部的環渤海地區,或稱之為「四河」(即黃河、海河、灤河、遼河)三角洲。上述兩大經濟發展趨勢的交匯點,正好是環渤海經濟圈;這種世界經濟發展的「東移」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北上」,兩者交匯的時機,是環渤海經濟圈快速發展千載難逢的極好良機。 因此,環渤海經濟圈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熱點地區,而且也是世界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經濟總量約佔全中國的1/5,所以它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正在形成中國經濟的第三個區域經濟支柱,成為拉動中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狹義上的環渤海經濟圈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可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中東部。其陸地面積51.4萬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積7.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15億,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2%和人口的20%。目前這里的經濟總量和對外貿易佔到全國的1/4,在環渤海地區5800公里的海岸線上,近20個大中城市遙相呼應,數千家大中型企業虎踞龍盤,包括天津、大連、青島、秦皇島等中國重要港口在內的60多個大小港口星羅棋布,以京津兩個直轄市為中心帶動的兩側扇形區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業群、港口群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一) 新興產業發展快速 伴隨著中國近20多年經濟的快速發展,環渤海經濟圈已經成為中國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之後的第三個大規模區域製造中心。依託該地區原有的工業基礎,環渤海地區不僅保持了諸如鋼鐵、原油、原鹽等資源依託型產品優勢,同時新興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迅猛發展。 (二) 外來投資日益密集 環渤海經濟圈是中國北方外來投資最為密集的區域,且持續成長。目前全球82家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有119家,其中有49家設立在北京,佔41.2%;同時,有87家外埠大企業在北京設立了103家研發機構,另有8家即將建立駐京研發機構,這一數量還在繼續成長。在北京建立研發中心和運營總部,把生產基地建在天津、山東等地,正成為更多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戰略布局。天津目前擁有外商投資企業1萬余家,其中全球500強企業在此設有200餘家生產性投資企業,大連的外商投資企業也超過8,000家,累計外商投資達到120多億美元,是東北地區外商投資最多的城市。外商投資帶來的管理、技術和營銷等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將在環渤海地區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釋放,加速啟動老工業基地的能量,提升舊產業並同時形成新興製造業。 (三)城市聯合初現端倪 環渤海經濟圈內城市發展必須集聚區域優勢,方可保持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目前,環渤海經濟圈內城市的聯合起飛已初現端倪。2001年10月,由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主持100多位學者完成的「京津冀北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被建設部審定。專家認為,京津兩地加強合作將大大增強地區的向心力和輻射力。2002年10月,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聯席會在濟南召開,29個成員城市達成經濟合作項目30個,合作金額33.6億元。自1992年來,聯席會議共達成1,400多個合作項目,合作金額近300億。 (四)經濟互動迅速發展 環渤海經濟圈的經濟互動,使其長期的「諸侯經濟」格局被打破。通過區域內資源互補、優勢整合,環渤海經濟圈已經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電子、汽車、機械製造業產主導的產業集群,各具特色的產業帶開始形成。北京有中國最大的中關村電子信息產業科研、貿易、生產基地,集中了軟體開發及信息技術的優秀人才;天津開發區已成長為環渤海沿海經濟活躍度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IT製造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這里還是全國最大的電子通訊設備、液晶顯示器等生產基地;經過10多年的建設,河北省目前已形成海運產業、制葯業、生態農業等特色經濟發展區域,外商投資地區和領域不斷拓寬;而山東半島也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家電、電子生產基地。環渤海地區已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術產業帶,為中國5年來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產值年均成長20%作出了貢獻。 (五)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環渤海經濟圈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從軟硬體方面加速展開。這一區域逐步形成了連接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國際物流中心。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機場實現了中國民航跨區域的機場首次聯合後,2002年10月,北京與天津港口岸開始直通,兩市實現了港口功能一體化互動;天津港保稅區建立了中國首家空港國際物流區,目前這里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貿易窗口和國際物流綠色通道。首都國際機場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聯合,率先實現了中國民航跨區域的機場的整合;而北起山海關、南至山東煙台的環渤海經濟圈鐵路大動脈,目前已經完成約2/3的建設。 總之,中國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成就及巨大的發展潛力正吸引著衆多目光,以環渤海經濟圈為中心輻射開去,將形成一個重要的世界商業市場。 環渤海經濟圈發展之優勢及前景 (一)環渤海經濟圈發展之優勢 地緣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環渤海經濟圈面對東北亞和太平洋地區,具有地域上的整體性,擔負著開拓東北亞,走向全世界的任務。同時,環渤海地區地處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四大經濟區的交匯處,是中國北方通向全世界最直接、最便捷的海上要沖,又是內陸連接歐亞的要塞,還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擴展,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紐帶。由於這一地區正處在西連中俄蒙,東通中日韓的中間地帶,所以還具有發展本地區經濟的得天獨厚的腹地基礎和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加快這一地區的發展對於中國西部大開發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帶動意義亦很大。 加入WTO將進一步打破經濟發展瓶頸。由於受中國傳統計劃經濟及行政區劃影響,環渤海地區始終未能形成一個經濟圈,一體化程度很低,良好發展潛力遠未得到釋放。在東部各大經濟區中,環渤海地區國有經濟比重最高,企業整體市場意識相對淡薄,政府對企業干預比較大,區域發展缺乏明顯的產業分工。中國入世無疑將加速打破這些制約經濟起飛的「瓶頸」,同時擴大開放可使這一地區更多地利用國外資金、技術及市場,打破對外經濟相對較弱的狀況。 企業制度創新將形成新的生態鏈。作為老工業城市密集、老企業集中的環渤海經濟圈,隨著改革深化、民營資本的加入、新政策的不斷出台,強勢國企的重組以及企業制度創新的「內生性」, 將形成新的生態鏈,釋放出巨大潛力 環渤海經濟圈的「老樹發新芽」類傳統製造業的伸縮空間十分廣闊,舊的經濟發展包袱將逐漸被甩掉,而新的發展機遇即將來臨。在一定意義上,這一地區製造業的發展比主要靠外部動力刺激的廣東更有基礎和優勢。

㈣ 環渤海經濟區發展經濟的地理優勢

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位於中國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國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沿海發展戰略中,占重要地位。
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及遼寧、河北、山西、山東和內蒙古中部地區,共五省(區)二市。全區陸域面積達1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億人。環渤海地區共有城市 157個,約佔全國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區人口超百萬的城市有13個。
環渤海地區與全國其他經濟區相比,具有五大比較優勢:一是地理區位十分優越。環渤海地區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向南,它聯系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區和東南亞各國;向東,它溝通韓國和日本;向北,它聯結著蒙古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這種獨特的地緣優勢,為環渤海區域經濟的發展、開展國內外多領域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成為海內外客商新的投資熱點地區;二是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環渤海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礦產資源、油氣資源、煤炭資源和旅遊資源,也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基地,耕地面積達2656.5萬公頃,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之多,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3%以上;三是海陸空交通發達便捷。環渤海地區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環渤海地區是中國交通網路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是我國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通訊網路的樞紐地帶,交通、通訊聯片成網,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陸海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成為溝通東北、西北和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四是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雄厚。環渤海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密集區,是中國的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基地,有資源和市場的比較優勢。環渤海地區科技力量最強大,僅京津兩大直轄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就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優勢與資源優勢必將對國際資本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五是形成了一個實力較強的骨幹城市群。環渤海地區以京津兩個直轄市為中心,大連、青島、煙台、秦皇島等沿海開放城市為扇面,以沈陽、太原、石家莊、濟南、呼和浩特等省會城市為區域支點,構成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經濟、文化、國際交往和外項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國和區域經濟中發揮著集聚、輻射、服務和帶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本地區特色經濟區域的發展。在國際經濟中心不斷向亞太地區轉移的大趨勢下,環渤海地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㈤ 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重大意義有哪些

第一、環渤海地區屬資源型經濟區域,自然資源豐富,且分布相對集中,易於開發利用。其中,能源儲量居全國首位,原油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43%,煤炭探明儲量佔全國煤炭總儲量的60%以上,在中國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對國民經濟有重要價值的礦產資源達100多種。環渤海經濟圈還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漁業資源,同時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畜牧業基地,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3%以上,牛羊養殖居中國之首。
第二、該地區海陸空交通發達。區域內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線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成為溝通東北、西北和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以京津為中心,以沿海開放城市為扇面,以五省會城市為支點的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市群。
第三、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凸現新的優勢,金融環境正在改善。京津冀已經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汽車、紡織、食品等八大支柱產業,同時以優勢的教育、科技資源帶動了高科技產業發展,新興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等已成為這一地區的主導產業,天津濱海新區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金融區,並對國際金融改革提供嘗試。
第四、該區域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高度聚集,教育資源堪稱中國最優,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北京的重點高校佔全國的1/4,天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國家級研究中心。全區擁有高等院校376所,佔全國的27%,高等院校教師約佔全國的1/3,高校學生數約佔全國的1/4以上。從1990-2006年,該地區普通高校數和在校生規模所體現出的整體培養能力一直很強,五省市在中國的比例穩定在22%~24%,超過「珠三角」、「長三角」兩經濟圈的總和。

㈥ 環渤海工業地帶發展的優勢和不足

中國經濟界正在形成一種共識:上世紀80年代看珠江三角洲,主要看深圳;90年代看長江三角洲,主要看浦東;新世紀前十年看環渤海地區,主要看天津濱海新區。天津地處環渤海中心,是華北、東北、西北三大區域的主要出海口,也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區,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這個重要的地緣,也賦予了天津「區域龍頭」的城市新定位。
這個新定位,高瞻遠矚,也任重道遠。龍頭地位的含義是多方面的,不僅表現在經濟總量和市場規模上,也表現在對周邊地區的經濟拉動作用上。如何以更好的戰略規劃來使環渤海圈加快步入區域經濟良性發展的軌道?如何將天津建設成為現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帶動並提升整個京津冀都市圈的競爭力?全球經濟危機給中國帶來的警醒與啟示是必須拉動內需,那麼天津又如何在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住房、交通、人才、收入、社會保障、城市建設等諸多方面作出努力,以適應新定位的戰略要求?
我國自從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出現了兩個高速成長點,第一個經濟快速成長點是廣東,第二個成長點是上海浦東。而環渤海經濟圈將是今後10多年裡中國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的第三個區域支撐點,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環渤海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將從佔全國的25%(2000年),提高到2010年的佔28%,到那時,北起大連,南至青島環渤海灣地區將與華東、華南沿海一起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海岸 」。(根據地區經濟發展關聯性的觀點,要談天津未來的發展趨勢,就必須結合環渤海經濟圈來做定位、研判、預測)
目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已呈現出兩大明顯的趨勢:其一是,世界經濟的發展正在向「東移」,即由西歐移向東亞,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其二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北上」,既由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上到中部的長江三角洲,再進一步北上到北部的環渤海地區,或稱之為「四河」(即黃河、海河、灤河、遼河)三角洲。上述兩大經濟發展趨勢的交匯點,正好是環渤海經濟圈;這種世界經濟發展的「東移」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北上」,兩者交匯的時機,是環渤海經濟圈快速發展千載難逢的極好良機,這也是天津經濟快速發展的良機。
因此,環渤海經濟圈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熱點地區,而且也是世界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經濟總量約佔全中國的1/5,所以它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正在形成中國經濟的第三個區域經濟支柱,成為拉動中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狹義上的環渤海經濟圈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可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中東部。其陸地面積51.4萬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積7.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15億,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2%和人口的20%。目前這里的經濟總量和對外貿易佔到全國的1/4,在環渤海地區5800公里的海岸線上,近20個大中城市遙相呼應,數千家大中型企業虎踞龍盤,包括天津、大連、青島、秦皇島等中國重要港口在內的60多個大小港口星羅棋布,以京津兩個直轄市為中心帶動的兩側扇形區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業群、港口群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一) 新興產業發展快速
伴隨著中國近20多年經濟的快速發展,環渤海經濟圈已經成為中國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之後的第三個大規模區域製造中心。依託該地區原有的工業基礎,環渤海地區不僅保持了諸如鋼鐵、原油、原鹽等資源依託型產品優勢,同時新興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迅猛發展。
(二) 外來投資日益密集
環渤海經濟圈是中國北方外來投資最為密集的區域,且持續成長。目前全球82家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有119家,其中有49家設立在北京,佔41.2%;同時,有87家外埠大企業在北京設立了103家研發機構,另有8家即將建立駐京研發機構,這一數量還在繼續成長。在北京建立研發中心和運營總部,把生產基地建在天津、山東等地,正成為更多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戰略布局。天津目前擁有外商投資企業1萬余家,其中全球500強企業在此設有200餘家生產性投資企業,大連的外商投資企業也超過8,000家,累計外商投資達到120多億美元,是東北地區外商投資最多的城市。外商投資帶來的管理、技術和營銷等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將在環渤海地區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釋放,加速啟動老工業基地的能量,提升舊產業並同時形成新興製造業。
(三)城市聯合初現端倪
環渤海經濟圈內城市發展必須集聚區域優勢,方可保持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目前,環渤海經濟圈內城市的聯合起飛已初現端倪。2001年10月,由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主持100多位學者完成的「京津冀北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被建設部審定。專家認為,京津兩地加強合作將大大增強地區的向心力和輻射力。2002年10月,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聯席會在濟南召開,29個成員城市達成經濟合作項目30個,合作金額33.6億元。自1992年來,聯席會議共達成1,400多個合作項目,合作金額近300億。
(四)經濟互動迅速發展
環渤海經濟圈的經濟互動,使其長期的「諸侯經濟」格局被打破。通過區域內資源互補、優勢整合,環渤海經濟圈已經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電子、汽車、機械製造業產主導的產業集群,各具特色的產業帶開始形成。北京有中國最大的中關村電子信息產業科研、貿易、生產基地,集中了軟體開發及信息技術的優秀人才;天津開發區已成長為環渤海沿海經濟活躍度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it製造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這里還是全國最大的電子通訊設備、液晶顯示器等生產基地;經過10多年的建設,河北省目前已形成海運產業、制葯業、生態農業等特色經濟發展區域,外商投資地區和領域不斷拓寬;而山東半島也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家電、電子生產基地。環渤海地區已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術產業帶,為中國5年來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產值年均成長20%作出了貢獻。
(五)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環渤海經濟圈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從軟硬體方面加速展開。這一區域逐步形成了連接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國際物流中心。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機場實現了中國民航跨區域的機場首次聯合後,2002年10月,北京與天津港口岸開始直通,兩市實現了港口功能一體化互動;天津港保稅區建立了中國首家空港國際物流區,目前這里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貿易窗口和國際物流綠色通道。首都國際機場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聯合,率先實現了中國民航跨區域的機場的整合;而北起山海關、南至山東煙台的環渤海經濟圈鐵路大動脈,目前已經完成約2/3的建設。
總之,中國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成就及巨大的發展潛力正吸引著?\多目光,以環渤海經濟圈為中心輻射開去,將形成一個重要的世界商業市場。
環渤海經濟圈發展之優勢及前景
(一)環渤海經濟圈發展之優勢
地緣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環渤海經濟圈面對東北亞和太平洋地區,具有地域上的整體性,擔負著開拓東北亞,走向全世界的任務。同時,環渤海地區地處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四大經濟區的交匯處,是中國北方通向全世界最直接、最便捷的海上要沖,又是內陸連接歐亞的要塞,還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擴展,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紐帶。由於這一地區正處在西連中俄蒙,東通中日韓的中間地帶,所以還具有發展本地區經濟的得天獨厚的腹地基礎和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加快這一地區的發展對於中國西部大開發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帶動意義亦很大。
加入wto將進一步打破經濟發展瓶頸。由於受中國傳統計劃經濟及行政區劃影響,環渤海地區始終未能形成一個經濟圈,一體化程度很低,良好發展潛力遠未得到釋放。在東部各大經濟區中,環渤海地區國有經濟比重最高,企業整體市場意識相對淡薄,政府對企業干預比較大,區域發展缺乏明顯的產業分工。中國入世無疑將加速打破這些制約經濟起飛的「瓶頸」,同時擴大開放可使這一地區更多地利用國外資金、技術及市場,打破對外經濟相對較弱的狀況。
企業制度創新將形成新的生態鏈。作為老工業城市密集、老企業集中的環渤海經濟圈,隨著改革深化、民營資本的加入、新政策的不斷出台,強勢國企的重組以及企業制度創新的「內生性」, 將形成新的生態鏈,釋放出巨大潛力
環渤海經濟圈的「老樹發新芽」類傳統製造業的伸縮空間十分廣闊,舊的經濟發展包袱將逐漸被甩掉,而新的發展機遇即將來臨。在一定意義上,這一地區製造業的發展比主要靠外部動力刺激的廣東更有基礎和優勢。
環渤海經濟圈工業經濟發展的不足之處,集中一點,就是各行各業之間、本行業的上下游之間的關聯度不夠,協調性不足,沒有形成和力。

㈦ 什麼是環渤海經濟發展圈

環渤海經濟發展圈:狹義上的環渤海經濟圈是指以京津冀為中心、遼東半島、山東專半島為兩翼的環渤屬海濱海經濟帶,京津冀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包括河北、山東、遼寧、山西以及內蒙古中東部五個省區加上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了中國重要的工業密集區和密集城市帶。

㈧ 青島的軍事重要性在哪裡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位於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圈內,扼守著我國京津塘經濟圈的水上咽版喉要道—渤海權海峽。扼至著從水上從山東半島向中原地區的通道。該地區還與遼東半島一起形成觭角之勢,共同守衛京津門戶,保衛首都北京的安全,消除其海上威脅。僅此就凸顯出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另外,它還是我國重要的軍事港口之一,渤海艦隊就駐扎於此。我國的核導彈潛艇也常出沒於此哦…………

㈨ 從地理學科的角度簡要分析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區位優勢

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可輻射到山西、內蒙古。整個大的范圍占據中國國土的12%和人口的20%。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大展活力之後,環渤海經濟圈正加速崛起,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為中國經濟板塊中乃至東北亞地區極具影響力的經濟隆起地帶。
環渤海地區在我國參與全球經作及促進南北協調發展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將使加快啟動該地區發展成為必要選擇。位於太平洋西岸的環渤海地區是日益活躍東北亞經濟區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國歐亞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新時期中國北方經濟結構調整集中在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將與日本、韓國產業繼續向外轉移形成互動,其聯合趨勢將為環渤海經濟區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日本經過十餘年的經濟結構調整,仍未完全擺脫困境。當前日本更加註重把國內結構調整與中國華北結合,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把開發西海岸的列為本國21世紀的戰略目標。韓國盧武鉉總統上任後,經濟上提出重大經濟舉措之一就是把中國作為它的第二內需市場,同時重點開發與中國鄰近的西海岸地區。中國、日本、韓國新的開發計劃同時集中於該環渤海地區,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國的相近城市在經濟上存在著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關系。因此,可以預見,中、日、韓之間在環渤海區域的經濟合作將呈加速趨勢。

㈩ 在壞渤海經濟圈中,山東的地位如何

這個問題很專業的樣子....
其實也不好回答
你問這是為了做報告的吧?

閱讀全文

與青島在環渤海經濟圈內的發展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