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俄羅斯經濟危機對中國影響

俄羅斯經濟危機對中國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11 22:14:09

A. 經濟危機對中國有影響嗎

這次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現在,中國這個最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大國肯定也會受到沖擊和影響。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美國不敢再借錢,也沒人願意借更多的錢給他們。所以有人預測,美國消費的增長率在這幾年裡要減半。當美國的消費開始急速下降的時候,原來的國際經濟結構就會發生很大改變。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中國向美國的出口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目前中國的出口已經比較困難。東莞四分之一的出口企業已經垮台。問題剛剛開始,下一步可能更嚴重。

直接影響:

主要是對資本市場的沖擊;對我國外匯儲備縮水的影響,進而影響國內部分金融機構的業績。如果我國持有的一些美國公司的債券並且該美國公司面臨倒閉,不言而喻,這部分借款面臨無法收回的風險,畢竟有一些債券是無抵押債券,因此,相關部門就該相應地計提相關損失。

同時,國內一部分銀行也持有的美國此類公司債務。因此,目前我們需要了解國內外匯儲備中的債券所佔比率以及外管局所持有的債務類別等情況以及國內部分銀行所持有的美國乃至歐洲國家的債券數額和債券的屬性。

另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如果國外投行的倒閉清算時,畢竟會將其全球投資組合中的資產頭寸進行結算,如果我國的金融資產是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那麼這部分金融資產的拋售勢必又加劇了國內資本市場的緊張局勢,最近港股市場的大跌就應該於此有很大的關系。值得慶幸的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相信受此影響不會很大,多為心理上的沖擊而已

間接影響:

主要是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沖擊;美國次債危機演變成美國的經濟危機,而且號稱「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對美國這樣一個國家經濟的沖擊是非常巨大的。同時,歐元區經濟體經濟同樣會受到嚴重沖擊。而我國雖然金融市場並未全面開放,但我國的經濟目前對外依存度高達60%,而國內出口最大的就是歐元區和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如果對外出口國家經濟出現大幅下滑,其國際需求的大幅下降勢必影響到我國的出口,而國內月度出口數據正說明此趨勢。然而,我國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出口拉動國內投資,從而推動國內GDP高速增長,如果出口出現了問題,那麼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必定會受到影響,國內經濟毫無疑問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表面上看,我國GDP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因為我國內需還尚未充分激活,未來通過擴大國內消費來刺激經濟發展的潛力還很大。但是目前看這一經濟發展趨勢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這次危機可以對中國來說是一次發展的機會,可能會進一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但要趕超美國有點不現實,畢竟美國現在是全球的唯一的超級大國,而且現在發生的金融風暴嚴格意義上來說還不能說是經濟危機而只是發生在金融領域的危機,還沒有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在一段時間內,美國還是老大,中國不可能超越。
希望採納

B. 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對俄羅斯帶來了哪些影響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17日公投最終結果顯示高達近97%的人支持加入俄羅斯。克里米亞議會隨後宣布「獨立」,並申請加入俄羅斯。3月18日,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簽署入俄協議。隨著克里米亞公投結束宣布「獨立」,美歐正式啟動對俄羅斯的制裁。美歐近期將採用哪些手段進行制裁,制裁的影響如何,對國際經濟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的金中夏、李良松對此做了分析。
3月17日,克里米亞公投結果公布,96.6%選票贊成加入俄羅斯,美歐不承認公投結果,並宣布制裁俄、烏多名高官。俄羅斯態度及下一步行動至關重要。若緊張局勢升級,制裁措施可能會升級,按嚴重程度分三類分析,一是名義上的制裁;二是一定程度的貿易限制措施;三是凍結金融資產等全面經濟封鎖。俄羅斯對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利益完全不同,歐美採取的制裁措施可能會有差異。
第一類措施包括限制簽證、抵制G8峰會、將俄踢出G8、暫緩俄加入經合組織(OECD)等。該類措施對各方經濟利益傷害較小,歐美各國較易取得一致。限制簽證也可能只能針對高官,而非普通民眾;即使美國採取更為嚴格的簽證限制,歐洲也不太可能,畢竟歐洲每年從俄獲取了大量的旅遊收入。抵制峰會或將俄踢出G8,對俄影響較小;暫緩俄加入OECD雖會影響俄長期經濟發展,但短期影響也較小。第一類措施對俄傷害較小,俄可能會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如對歐美收緊簽證,退出G8、放棄加入OECD等。
第二類措施包括限制進口俄羅斯油氣、限制對俄羅斯出口製造業產品和農產品等。美與俄貿易聯系較少,可能傾向於採取相關措施。美宣稱增加石油出口抑制油價,打擊俄出口收入,同時降低歐洲對俄油氣依賴。但美很難如願,因為油氣價格受地區局勢影響更加顯著,非美能主導;另外,打壓油價也不符合中東主要產油國利益。歐洲會非常謹慎,歐盟進口石油中有1/3來自俄羅斯,即使美國及中東增加油氣出口,也很難彌補歐洲的缺口。而一旦油價上漲,歐洲必須要通過對俄出口製造業產品和農產品、服務貿易以減少對俄赤字。若歐洲減少進口,會對俄天然氣出口造成較大影響,但俄可能會增加對亞洲的油氣出口並加快連接亞洲的管道建設。歐美對俄限制農產品、製造業產品出口,雖然會在短期內對俄造成較大影響,但俄可能會將需求轉向中國等國。
第三類措施包括凍結金融資產、限制金融交易、經濟封鎖等。該類措施不亞於經濟戰爭,對雙方傷害很大。歐洲與俄金融聯系密切,尤其英國及英屬離岸金融中心與俄羅斯存在廣泛的金融聯系,俄羅斯金融資產對維護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歐洲和俄羅斯在直接投資領域也存在密切聯系,如英國BP石油公司通過在俄建立合資公司大量參與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因此,英國可能不會對俄採取過於苛刻的經濟金融制裁。歐美在俄羅斯的證券投資規模近2000億美元,一旦歐美採取嚴厲的金融制裁措施,俄羅斯也可能會凍結這些金融資產,這遠高於俄對歐美的證券投資。此外,俄羅斯還可能沒收歐洲在俄直接投資或停用美元,以反制歐美的制裁。
總體看,歐美對俄採取嚴厲制裁措施的可能性較低,若經濟制裁升級演變為地區軍事沖突甚至其他地區動盪,局勢更難掌控,各方應該會非常謹慎。
歐美更有可能在俄金融市場採取多種措施,甚至是以經濟制裁的預期或少量制裁手段打擊在俄外國投資者信心,引導國際資本逃離,造成俄金融市場動盪,觸發經濟危機。
3月3日,俄央行臨時大幅加息150基點並加大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力度,以維持匯率和金融穩定,對抑制盧布貶值起到一定作用。2月末,俄國際儲備4933億美元,比上月末低56億美元,短期內應該能夠應對外匯市場波動。若歐美在俄大量拋售證券,則俄也可能拋售其持有的包括美債在內的歐美國家金融資產,雖然對美影響有限,但對英國、愛爾蘭、盧森堡和荷蘭等國影響較大,可能會影響歐洲的經濟復甦進程。此外,俄還可能從宏觀審慎角度出發,對大規模跨境資本流動進行限制。
短期內,烏克蘭局勢仍將是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風險。一旦歐美對俄羅斯採取經濟制裁措施,不論程度大小,俄羅斯都會反擊,這將會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和農產品市場的劇烈波動,國際金融市場避險情緒上升。俄羅斯和歐美股市有很大可能會經歷明顯的下跌、國際油價和稀有金屬價格走高、農產品價格尤其是糧食價格可能會快速大幅上升,形成通脹壓力。

C. 俄羅斯的崛起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我認為俄羅斯無論經濟還是軍事崛起對中國的影響都不是很大,甚至還會帶來一些機專遇。先說經屬濟,俄羅斯主要外貿出口方向是歐盟國家,中國在中俄貿易進出口上一直保持順差優勢,俄羅斯的經濟崛起還會一定程度上帶動東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繼而對中國振興東北老工業經濟帶來益處。再說軍事,中俄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兩國軍事一直保持隱形的軍事同盟關系,另外俄羅斯現在仍是中國主要高尖端軍事技術的來源國,中國軍事會在一定程度上快速發展,中俄軍事的快速發展會對東亞的軍事格局帶來影響。所以,我認為就現在局勢來說俄羅斯的崛起對中國的影響是利大於弊。

D. 經濟危機對俄羅斯的影響

界經濟危機對俄羅斯造成的影響
責任編輯:wangds 日期:2008-10-26 17:57:00 來源:中俄經貿合作網

據俄羅斯電視台新聞網報道:俄羅斯聯邦副總理兼俄羅斯聯邦財政部部長阿列克謝.庫德林在出席在華盛頓召開的由國際金融研究所組織的投資者見面會時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9年俄羅斯經濟的增長將達到5.5%,這是一個非常樂觀的預測。

庫德林還指出,包括巴西和印度在內的其他發展中市場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其經濟增長所作的預測也持類似觀點。庫德林說:「我們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於我們這幾個國家的預測是樂觀的。我們相信在最近幾周,由於世界經濟的影響,甚至是我們幾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會降低。」

早些時候俄羅斯聯邦政府曾預測,2009年俄羅斯經濟增長將降至5.7%。

庫德林指出,俄羅斯並非和世界局勢相隔絕。庫德林說:「發展中的市場被完全捲入世界金融危機的漩渦中,俄羅斯並非置身事外,俄羅斯並沒有收到世界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們仍然是這場危機的受害者之一。」

庫德林表示,俄羅斯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將和其他國家對俄羅斯商品需求量的減少有關。比如,庫德林預計歐洲國家將減少其對能源產品的需求,而發展中國家將會減少對俄羅斯商品的需求。

同時庫德林並未給出准確的2009年俄羅斯聯邦經濟增長預測值。庫德林說:「在最近兩個月我們將制定出更為完整的藍圖。」

在談到世界金融危機對俄羅斯聯邦中小型銀行的影響時,庫德林表示,盡管發生了世界金融危機,但是俄羅斯聯邦的中小型銀行還是非常穩定的。

庫德林說:「我認為俄羅斯不會有太多銀行倒閉。」俄羅斯國內正在運營的銀行共有約1200家。庫德林表示,俄羅斯聯邦政府將密切關注這些銀行的狀況和穩定性。

庫德林表示:「似乎有一些荒誕的說法,說中小型銀行不穩定。」

庫德林提醒大家,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那場金融危機中,俄羅斯所有大型銀行都倒閉了,而中小型銀行卻挺了過來。

庫德林指出,這些中小型銀行和大型信貸機構所不同的是,它們沒有大量的股票。他們向中小型企業發放的貸款沒有像大型銀行所持有的股票那樣貶值。

同時庫德林保證,俄羅斯聯邦政府將對私人銀行予以支持,向它們注入流動性,並將向任何一家私人銀行發放次級貸款時,其條件是這家銀行的其他股東也提供相同數額的次級貸款。

E. 俄羅斯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

盧布貶值在俄華商排隊換美元 稱寄錢回國已不順暢

俄羅斯盧布的不斷貶值,已沖擊到俄版羅斯的華商群體,權損失一方面來自直接匯率損失;另一方面,危機之下華商的生意也不好做。

有在俄羅斯從事服裝貿易的華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華商紛紛搶著去兌換美元,拋掉手裡的盧布以避免貶值帶來的更大損失,不過,他們發現自己手裡的外匯按以往的渠道匯到國內已經有些困難。

F. 經濟危機對中國出境旅遊的影響

金融危機會從多個層面上影響中國的旅遊經濟發展。

1金融危機對旅遊投資方向的影響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浙江寧波舉辦的中國旅遊投資洽談會上表示,「中國旅遊業正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實現由世界旅遊大國向世界旅遊強國的歷史性跨越。由『大』變『強』雖是一字之差,但其內涵有質的差別」。我國旅遊業要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從產業發展角度講,需要把握好三個重要的環節,即滿足不斷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建立規范有序的旅遊市場,加快建設一批高品位和高質量的旅遊設施。其中旅遊設施建設直接與旅遊投資相關。而金融機構尤其是投資金融機構是各國旅遊業的投資主要渠道,它不僅影響著旅遊經濟的正常運行,也會影響旅遊業的長遠發展。

1.1外資進入中國旅遊業的規模縮小。

此次金融危機已經導致14家金融機構破產,其它金融機構也是舉步維艱,損失慘重。據報道,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等七家中國最主要的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債券達3億多美元。當這些債券成為一文不值的廢紙時,中國的銀行業將直接損失數十億人民幣,明顯地影響公司的盈利業績。近幾天多數銀行股跌幅超過20%。旅遊業是服務產業,其提供的產品是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可以預見,金融危機首先影響的就是對旅遊的投資。如菲律賓光華集團香港投資公司,1993年在大連金石灘購買土地4.1萬平米,1996年立項成立「光華度假村」,注冊資金750萬,項目擬建五星級度假村酒店,1997年動工建設,但因東南亞金融危機停工至今。同樣,東盟許多國家也相繼停建了一些旅遊設施項目,如泰國同緬甸、寮國合作修建交通旅遊設施項目大部分處於停建或緩建狀態。

根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的測算,近五年來,中國旅遊投資總量的年均增幅為12.2%,若保持這一速度,到2010年,中國旅遊業投資總量將累計達到19000億元,但是,12.2%的增長速度是考慮了國外企業和金融機構投資旅遊業的。金融危機會使得國外金融機構控制資金流出,這必然影響未來五年中國旅遊業的升級換代,資金將再度成為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2中國旅遊業進入外國市場契機顯現。

中國傳統旅行社基於不同業務種類的水平分工體系,存在承包、掛靠等不符合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求的經營管理模式,最終造成了旅遊市場 「散、弱、差、小」的頑症。「春秋」每年大約有20億的營業額(不含機票業務)。錦江是十幾億,雲南旅遊產業集團大概有7.8億。市場規模都是在20億以下,整個旅遊產業缺乏集中度。當中國一些有規模的旅行社分別達到50億營業額時,才有可能比肩國外旅遊企業。把握機會完成從「小而全」向「大而專」的轉變是旅遊業當前發展關鍵。

發生金融危機的區域會產生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危機區內的旅遊企業也將是經營慘淡。這將是中國旅遊企業進行國際化拓展的良機。中國的旅遊企業規模較小,競爭力較弱。但在歐美金融危機爆發期間,國內旅遊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力會大幅度減少,旅遊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時間進行自我整合、完善,聯手進入國際市場。

2金融危機對旅遊市場的影響

從營銷學的角度看,旅遊市場就是現實的和潛在的旅遊者集合,學者通常把旅遊市場劃分為國際旅遊市場(包括入境旅遊市場、出境旅遊市場)和國內旅遊市場。金融危機會使中國的入境旅遊市場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

2.1中國入境旅遊市場規模、結構變化

金融危機必然會影響中國入境旅遊規模和引發市場結構的變化。

2.1.1入境旅遊市場規模縮小。

金融危機造成的貨幣貶值和失業人數的增加會導致可自由支配收入的總規模下降。而旅遊產品並非是生活必需品,因此,收入下降時,人們首先會減少非必需品的購買,旅遊產品就首當其沖,客觀上導致出境旅遊的願望會降低。

一方面,金融危機區域的貨幣會發生較大幅度的貶值。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泰國銖對美元的匯率貶值40%(1:43);馬亞西亞貨幣貶值20%左右; 新加坡貨幣也下跌了7%以上;1997年12月10 日美元對韓國元的匯率跌到1:1719;美元對日元的匯率也突破了1:130;1997年12月10 日美元對印度尼西亞盾的比值為1:4575,比年初貶值60 %以上,新加坡元對美元的比率為1.633:1,菲律賓的比索對美元也降到35.585:1。本國貨幣的貶值使國民在境外的購買力大大降低,出國旅遊費用相對升高,不利於本國公民的出境旅遊,許多人可能會改變出境旅遊的時間和地點。如亞洲金融危機前泰國人去歐洲旅遊只需4萬泰銖,後來則要花8萬。泰銖的暴跌以及收入的減少,使許多泰國人對出境旅遊裹足不前;同時,金融危機又會產生大量的失業人員。根據美國勞工部2008年9月初公布的數據,美國8月份失業率飆升至近五年來的高點,就業人數連續第八個月下降。8月份非農就業人數減少84000人。就業人數減少的行業極為廣泛,其中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及服務業。修正後的6月份和7月份非農就業人數減幅均有所擴大,6月份修正後的減幅擴大至減少10萬人,初步數據為僅減少51000人。8月份失業率飆升0.4個百分點,至6.1%,創下2003年9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最近一次失業率低於5%是今年2月份。紐約州政府官員18日預測說,金融危機可能令該州在未來兩年內損失高達4萬個工作崗位。貨幣貶值使得危機區旅遊者的財富大量縮水。

另一方面,我國貨幣匯率近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但由於危機國家貨幣貶值,會相對的使人民幣大幅度升值,間接導致國內旅遊產品價格上升,客觀上抑制了國外消費者的旅遊需求。因此,歐美旅遊者的入境旅遊規模必然減少。

金融危機會促進危機區域的國家政府會採取許多相關措施限制出境旅遊,鼓勵國內旅遊,保護本國利益,控制資金外流。

如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泰國政府立即恢復了1991年取消的出境稅,並建議將出國人員的出境稅提高到每人每次2000銖(約合57美元),而且還提高了辦理出國護照的手續費,由原來的1000銖增加到10000銖。另外還要將國際航班機場稅由現在的250銖增加到500銖。政府雖然尚無勸阻國民出國旅遊的行動,但大大加強了國內旅遊的宣傳,動員國人在國內旅遊和度假。馬來西亞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增加了出境稅和提高了護照手續費。12月初政府又頒布了新的緊縮措施,「要求國民在國內度假」,並提出「為員工提供國內休假便利的公司可以享受免稅優惠」。馬來西亞總理還發起「購買東盟」的行動,「敦促東盟國家間相互購買商品,不買較貴的外國貨,以自救方式共渡金融危機」。韓國政府制定了《克服經濟難局對策》,提出「杜絕消費、節省外匯」的號召。為了節省外匯,政府要求全面禁止一切無關緊要的海外出差;將普通公務員和領導人員的出國培訓計劃壓縮15%至50%;必須出國時,須乘坐韓國民航班機;並要求適當減少舉辦國際活動的次數。同時,韓國還將強化海關管制,通過提高出國稅和提高對出國留學、研修人員的審查條件,控制出國外游和留學的過猛的增加。韓國消費者團體等民間組織和普通市民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自發組織集會、遊行,宣傳節省外匯、購買國貨,控制外游,並呼呼所有的家庭和個人為克服危機貢獻力量。大量的市民放棄了出國觀光的打算,不少新婚夫婦把出國度蜜月改在國內……毫無疑問,這些政策和宣傳一定會影響來華旅遊的人數。

歐美金融危機對我國入境旅遊規模的影響已經顯現。2008年1-8月累計,我國入境旅遊人數為8673.34萬人次,同比增長0.35%。其中外國人1646.94萬人次,下降2.00%。經測算,1-8月累計,全國實現旅遊(外匯)收入266.86 億美元,同比下降2.21%。根據重慶新世紀游輪公司分析和歐美市場信息,2009年三峽游境外客源可能減少五成。金融危機導致消費意願和能力下降是客源減少的主要因素。

2.1.2入境旅遊市場結構變化。

在入境旅遊市場規模變化的基礎上,中國入境旅遊市場結構也會發生改變。2007年的入境旅遊市場結構為亞洲佔62%,歐洲、北美洲佔33%(見圖1),其他國家和地區僅佔5%。危機後歐洲、北美洲客源市場會大幅度減少,相應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客源市場會擴大。

盡管中國國際入境旅遊人次數與國內旅遊人次數相比不大,但其收入所佔的比例卻較大。如2007年,入境旅遊人數為13187.33萬人次,相當於國內旅遊人次數的8.2%,比上年增長5.5%。但實現的旅遊收入達419.1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900億元),相當於國內旅遊收入的37.76%,比上年增長23.5%。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亞洲入境人次數變化不大,但結構去有所變化,很多地區、企業將市場開發重點轉向歐美國家,歐美入境旅遊人次數穩定上升。由於歐美多為遠程旅遊,因此,平均每人旅遊支出較大,抵減了亞洲入境旅遊人次數增長緩慢的而帶來的收入減少。而本次經濟危機爆發於歐美,根據歐美旅遊消費者的行為特徵分析,出境旅遊規模會大幅度降低,盡管我們可以依靠強力增長的亞洲入境旅遊(見圖1、圖2),但旅遊市場的結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從入境旅遊歐洲市場分布看(見表1),主要是俄羅斯,大約佔48%,其次是英國、德國和法國,大約佔26%。英、德、法是金融危機重災區,俄羅斯也捲入歐美的金融危機,因此,歐洲市場上英、德、法分額將會大幅度減少,俄羅斯也會有一定的下降。

2.2中國出境旅遊市場結構變化

自1993年以來,中國出境旅遊的規模不斷擴大(見圖3),從374萬人次增加到4095.4萬人次,增長了近11倍。2008年1-8月份累計,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為3067.42萬人次,同比增長15.54%。出境旅遊已成為中國旅遊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市場。2008年後,金融危機導致貨幣的貶值會使歐美國家的旅遊價格相對下降,對中國旅遊者來說,目的地貨幣貶值越大,到這些國家旅遊的費用相對越低。貨幣貶值的結果有利於這些國家的國際旅遊業的競爭力,促進這些國家入境旅遊的發展。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8年夏天來美旅遊的國際遊客增長15%,同一時間,消費增長了20%。
但從出境旅遊的目的地國家分布來看,中國處境旅遊多數集中在亞洲國家,歐美旅遊相對較少,美國僅對中國部分區域開放了旅遊市場。2007年出境第一站按人數排序,列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香港、澳門、日本、韓國、越南、俄羅斯、泰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美國和歐洲國家將會因金融危機而迅速成為中國出國旅遊的重要目的地國家,亞洲國家相對的會有一定比例下降。現有的出境旅遊格局會發生較大的改變。

2.3中國國內旅遊市場結構變化

據世界旅遊組織(WTO)估計,在每年全世界參加旅遊活動的總人次中,國內旅遊人次約佔90%以上。我國有著5000年的文明歷史,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各地興建了一大批人造旅遊景點,國內旅遊市場無疑是我國旅遊業最大的市場。據統計,2007年,我國國內旅遊繼續強勁增長,出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維持兩位數的增長。國內旅遊人數達16.1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城鎮居民6.12億人次,農村居民9.98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7770.6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4.7%。其中:城鎮居民旅遊消費5550.39億元,農村居民旅遊消費2220.23億元。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482.65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906.93元,農村居民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222.47元。

由於國民經濟發展基本面依然良好,因此,國內旅遊發展趨勢不會受到大的影響。但結構有可能發生變化。受金融危機國家貨幣貶值的影響,中國出境旅遊人數會增加,部分高收入群體會增加出國尤其是歐洲、美國旅遊動機,相應減少國內旅遊。但是,國內旅遊的農村市場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農村經濟改革的重大決策,會帶動農村經濟飛速發展,農民收入有可能大幅度提高,從而引發農民旅遊的積極性,彌補出境旅遊帶來的市場空缺。

3金融危機對旅遊支柱產業的影響

酒店業、旅行社和國際航空業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金融危機不可避免的對這三大支柱產業產生影響。

3.1金融危機對酒店業的影響

旅遊酒店是發展旅遊產業的主要基礎設施,旅遊酒店數量、規模大小和服務質量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旅遊產業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但與景區相比,酒店與其他住宿設施的替代性更大。而且如果經濟不景氣,旅遊預算的下調可能直接反映到住宿預算的下調,企業的差旅預算也將下調,因此高星級酒店的需求相對會受到抑制。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由於客源減少,東盟國家的酒店入住率降到了最低點。新加坡酒店入住率由1997年的79%降到1998年的71%。越南酒店過剩現象更加嚴重,在危機爆發之前入住率僅有30%~40%,到1998年第一季度降至20%。印度尼西亞酒店客房的開房率也從危機前的75.8%降到1998年的35%。

2008年10月,史密斯旅遊調查公司(Smith Travel Research)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全球星級酒店在8月都經歷了客房入住率下降。2008年廣交會期間,廣州部分五星級酒店預訂率較低。已往交易會房價飛漲、一房難求的景象不再,各大酒店的報價也繼今年的春季交易會以來,創交易會價格新低。2006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如家,最高估價達到50.08元。近52周來,最低股價只有9.50美元,股價遭遇腰斬後再遭腰斬。近半年以來,如家的股價也從20多美元直線下落至10美元左右。這說明消費者對酒店業的預期大幅度下家。據了解,2008年5月開始,三亞酒店業遊客接待量明顯下滑。三亞旅遊產業發展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三亞各酒店接待境外遊客量為34.7萬人次,同比減少了7.39%,僅完成了全年計劃的55.43%。

在美國和歐洲,每間客房收入增長率在2008年8月已減緩到1.0%,而去年同期為12.6% ,2008年第2季度的亞太區消費者信心指數為56.0,而去年同期為69.3。

3.2金融危機對旅行社的影響

旅行社是旅遊六要素的組織者,是聯通旅遊目的地和遊客之間的橋梁。相比景區和酒店,旅行社由於無法控制資源,議價能力比較低,可替代性也最高。危機對入境旅遊的影響已毋庸置疑,因此,旅行社為爭奪客源的競爭會十分激烈。大型旅行社有的因實力較大,在與航空公司、酒店的討價還價中佔有一定的優勢,能夠以較低的團費吸引遊客,實行薄利多銷,擴大市場佔有率。而一些中小型旅行社競爭實力較弱,往往難以為繼,生存空間受到極大威脅,不少旅行社在競爭中被無情淘汰。例如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印尼雅加達一個大型旅行社由於業務急劇減少,營業額下降60%~80%,被迫關閉了16個分社,出國旅行服務部裁員多達94%,由85人減至5人。

據悉,東莞光大交通旅行社已於2008年9月中旬停業,這也是在這場金融危機中首家關門的東莞旅行社。目前廣東的小旅行社已有1/10處於歇業狀態,員工或被終止合同,或被遣散回家待崗。一些大的旅行社也只能通過調整產品線路等應對困境。首旅股份2008年10月15日暴跌9.07%,以8.22元收盤,最低價達到8.20,這一價格距離62.44元的最高價縮水86.87%。由此可見旅行社經營的「嚴冬季節」已經帶來。

3.3金融危機對航空業的影響

危機對國際航空業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由於受到高油價和市場需求下滑的雙重打擊,全球航空業正面臨著自「9.11事件」以來最惡劣的生存環境,而金融危機無疑是雪上加霜。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由於資金緊張,一些國家紛紛取消了原有購機訂單。馬來西亞就被迫取消了購買24架波音飛機(包括新型B747)的訂單,泰國也將購買寬體遠程客機的計劃改成租賃。已成立57年的菲律賓航空公司遭受打擊最大,1998年8月菲航負債超過20億美元,被迫於9月23日午夜宣布倒閉。此外,在整個旅遊業的降價風潮中,各國航空公司也被迫應戰,為爭奪客源競相降價。如馬來西亞機票價格比危機前下降30%,菲律賓和印尼的機票價格都下降了50%。

根據IATA預測,2008年全球航空業將虧損23億美元。此外,2008年上半年全球一共有25家航空公司宣布倒閉或運營終止。預測報告稱,繼2008年7月份國際旅客數量下降0.5%後,亞太地區航空公司8月份國際旅客數量再度減少了3.1%。2008年南方航空8月份的整體運載率為62.75%,同比下降5.48%;客座率為71.69%,同比下降8.73%。最後一個公布數據的東方航空,其8月份的整體運載率為61.71%,同比下滑3.84%,客座率為69.43%,同比下滑8.63%。

歐美金融危機還將延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危機的影響正在逐步擴散,消費者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期逐步下降。這將是國際旅遊業前所未有的一次災難。清醒的認識金融危機可能對中國旅遊業產生的影響,有利於中國政府未雨綢繆,果斷決策。危機可能帶來旅遊業的巨大損失,但也會為中國旅遊企業提供海外擴展的機會。及時調整經營戰略、抓住國際拓展的機會,中國的旅遊業會在危機中壯大、成長;中國的旅遊經濟也會在危機中健康發展。

G. 俄羅斯現在的經濟危機是什麼意思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貨幣貶值必然通貨膨脹。
盧布貶值,是中國用人民幣和美元估價的商品,在用盧布結算時變得非常昂貴,使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H. 高分!!經濟危機對中國產業經濟造成了什麼影響

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摘要: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已全面爆發,不僅引發了全球金融動盪,而且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隨著股市暴跌和信貸收縮,投資者信心崩潰,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陷入衰退,世界經濟步入停滯甚至衰退的風險明顯上升。

關鍵字:經濟危機,影響,就業。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目前,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在全球經濟危機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是必然的,但在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下的「急剎車」會是一大批企業倒閉和就業的困難,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放鬆貨幣政策又使已經比較嚴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濫成災。15日宣布的「兩率」下調市場並不領情就是證明。同樣,人民幣對美元是繼續升值或是貶值也是「兩難」選擇。就在最近兩天,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各顯神通,為金融體系注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聯儲過去兩天連續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資1200億美元,這是「911」以來最大規模的注資行動。在美國之後,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瑞士等多個央行也連續採取注資措施。在亞洲,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先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或是貸款利率,印尼則宣布下調隔夜回購利率。但各國央行的努力沒有馬上收到成效,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歐洲股市、倫敦股市全線下跌滬深A股金融股拋壓沉重,滬指的十年成本線也岌岌可危。在投資者的信心跌到「冰點」之後,任何的救市措施都會在沉重的拋壓之下,變成「曇花一現」的「綠色風景」。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稅單邊徵收就是較好的救市行為。在投資者信心喪失後,最好是徹底取消印花稅。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趨勢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真正「冬天」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末與2009上半年開始顯現。未來房產業的成交量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減弱和持幣觀望、空房率持續增加與毛利率下降,將導致開發商遭遇現金流的困擾,銀行業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大為提高。
根據高盛從銀行向65家房產商貸放記錄分析來看,從去年10月樓市調整以來,開發商現金流不足現象,就已逐漸暴露出來;但開發商仍以較高的利率,從國內外的私人投資者吸引了資金。為了籌集現金,國內大牌明星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恆大等都在競相降價銷售,明顯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價已陷入下降趨勢,尤其是同比下降較多的三個城市是深圳、廣州與惠州。中國政府機構在16日表示,8月追蹤70個城市的房價指數首度較前月下滑,上海地區下跌了0.2%。目前,中國各地房價下跌現象越來越普遍,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萎縮。此外,曾踴躍投資上海房地產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卻要拋售部份最頂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將兩棟上海豪宅標售,包括新天地超過100間的商務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興趣買下上海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層,而後也作罷。結合美國的「經濟危機」來看,大摩標售中國房地產有可能是為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做准備,它可能也預示著部分外資開始准備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將對本在嚴冬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先是開發商面臨償付能力危機,其後是實力不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倒閉,進而殃及國內銀行。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鋼市的影響
就以剛剛發生的金融事件來說,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統注入超過1800億美元的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然而緩解畢竟只是緩解,危機已經發生,其對世界經濟的消極影響卻正在擴大化。以房地產為首的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生產和需求的下滑,對鋼材需求將會出現極大的萎縮。統計顯示,作為全球第一大鋼材生產國和鋼材出口國,2006年中國的鋼材出口量達到了4300萬噸,2007年達到了6264萬噸,而2008年1-8月份,鋼材出口4184萬噸,同比減少325萬噸,下降7.2%。一旦鋼材出口受到世界鋼材需求極具萎縮影響,必將會把中國國內鋼材產能「供過於求」的程度推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屆時國內鋼材行業將會面臨一個長期的下滑局面。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鋼材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打擊出口,在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的經濟也越來越全球化。世界經濟的衰退,也必將極大的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政府的政策是收緊貨幣流動性。而在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抑製作用越來越大的的時候,政府又開始逐漸放寬貨幣政策。幾乎是在美國三大投資銀行一個被收購,一個宣告破產,另一個則出現破產告急,引起美國政府800億美元的注資同時,國內央行的「加息行動」終於因勢而變。9月15日,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按照短期多調、長期少調的原則作相應調整,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9月25日起,除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與以往一樣,政府政策的調整隻是因應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動是為了防止經濟過熱,此次降息將是為了防止經濟出現衰退。短短半年的時間,政策變化的如此明顯,可見中央已經預感到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巨大影響。所以筆者斷言,既然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巨大,而中央需要通過數次上調兩率才能一直經濟過熱的發生,那麼也必將需要數次下調,才能度過愈演愈烈的經濟危機。
對於中國國內鋼材的生產、銷售和需求來說,「兩率」的下調無疑是一件利好。但由於下游房產、家電、機械製造等等鋼材需求行業的萎靡,「兩率」的下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眾所周知,近期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市場信心,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中國國內無論是開發商、炒房客,還是購房百姓,都會對房產投資再三審慎。那些整天嚷嚷著救市的開發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繼續追加投資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很有可能造成中國房地產業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低迷。除了房地產行業以外,中國的出口型經濟也會受到相當嚴重的影響。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國的「出口拉動型」經濟轉變為「內需拉動型」經濟,但畢竟目前中國是「出口拉動型」經濟。可以預見到,如果目前國際正在發生的經濟危機真的演變成1923年的「大蕭條」,那些以出口為主中國企業必將受到沉重打擊。我們都知道,鋼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業,幾個主要行業的萎縮對鋼材需求的影響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筆者認為,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之下,中國鋼鐵業將會面臨一到兩年的蕭條時期。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航運業的影響
航運業整體為周期性行業,近些年航運市場高點使得船東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訂單,即使不考慮需求下降,都足以讓航運業進入下行周期,而基於中金宏觀組對中國和全球經濟未來更加看淡,我們認為航運市場的盛宴已經過去,08年將為周期的頂點。干散貨市場:由於訂單量巨大,將面臨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預計09-10年平均BDI為5000和3000點。油輪市場:未來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會有所反彈,成品油輪運價下行幅度將略好於原油輪。集運市場:在09年將繼續低迷,2010年是否能夠走出低谷尚取決於歐美經濟走勢。給予航運股整體「跑輸大盤」評級,未來建議「迴避強周期,區間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節性旺季帶來股價反彈將是出貨機會。我們將中國遠洋、長航油運、中海發展和中海集運盈利預測不同程度下調,同時將中海發展和中遠航運評級從「推薦」下調至「審慎推薦」,中國遠洋和長航油運評級分別從「推薦」和「審慎推薦」下調至「中性」。

美國經濟危機中國紡織行業的影響
生產所用原、輔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等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美國次貸危機和國內市場持續疲軟的共同影響,2008年1-6月,公司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70%。2008年下半年受國內、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眾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對公司經濟效益影響較大。這是德棉股份半年報中的一段表述。受次貸危機等因素的影響,類似的表述見諸於諸多紡織企業的公開資料。紡織行業困難重重。 「前7月出口價格上漲對出口額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呈現節節下滑的態勢,也就是說,我國紡織出口提價能力正在逐漸趨於衰竭。」日前,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公開對紡企出口提價能力表示擔憂。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開始,我國出口價格增幅開始加速回落,致使前7月我國紡織出口綜合價格指數升幅減緩至3.52%,數量增長幅度降至5.21%,而同期紡織出口額增幅也降至8.92%,價格對於出口的貢獻率顯著低於量。行業不景氣還嚴重影響了投資者信心。第一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完成投資1534.10億元,同比僅增長13.14%,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了13.15%,紡織投資實際已經回落到10年均值以下。據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行業分析師劉欣介紹,從分行業投資情況來看,除了棉紡行業的投資規模較上年同期有所萎縮,其他行業均呈繼續增長之勢,但絲綢、製成品、針織、服裝、化纖、紡機等行業的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都有不同水平的回落。其中投資增速回落最為突出的就是紡機行業,其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了30.9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眾多紡織服裝企業開始進行人力成本的裁減,目前,已經有30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中報顯示,「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同比下降。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旅遊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及其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必然會對我國入境旅遊收入、旅遊企業投資和國內旅遊消費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首先,入境旅遊可能滑坡。我國入境旅遊客源主要來自於香港、澳門、台灣、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周邊地區和國家。目前香港、台灣、韓國、日本等均已深受沖擊,股市暴跌,經濟放緩。目前這些國家股市低迷,企業投資缺乏信心,私人消費普遍縮減。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公務旅遊還是消遣旅遊都將受到影響,而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奧運給我國旅遊業帶來的拉動效應,從而使得入境旅遊增長放緩,甚至出現絕對量的減少。

其次,價格優勢受到削弱。在國內經濟持續衰退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大量發行美元藉以刺激經濟,從而導致美元大幅貶值。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信貸緊縮問題嚴重危及歐洲,並拖累各國經濟步入衰退,歐元、英鎊貶值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加速盡管我國的金融體系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貨幣的持續升值,將削弱我國入境旅遊長期以來所保持的價格優勢。

再次,國內旅遊支出消減。一方面,金融危機加劇了我國A股市場的下滑,使投資者資產縮水,減弱了部分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存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也使得人們風險厭惡程度普遍上漲,對未來的就業狀況和收入預期不甚樂觀,當居民收入預期不佳時,首先壓縮的就是旅遊等非必需性消費。因此,國內旅遊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最後,企業融資趨於困難。目前全球金融體系處於動盪之中,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為避免風險,銀行普遍惜貸。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華爾街模式」受到嚴峻挑戰,暴露了現代金融業在產品創新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嚴重漏洞,有鑒於此,我國政府必然會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緊縮銀根。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和物價過快上漲,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觀調控政策,一「控」就決定了貨幣政策短期內不可能明顯放鬆。即使不久前出台的「兩率」下調,也僅僅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問題,對度假村、主題公園、旅遊房地產等大型項目建設融資的影響極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此類企業融資將趨於困難。

總體來說,在消費方面,此次金融危機將給我國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和市場,其影響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業而言,酒店業、航空業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就分層而言,定位於中、高端市場的企業所受影響更大,而低端市場影響相對較小。在投資方面,將導致大型旅遊項目的融資更加困難。

結論:

金融危機雖然不是在中國產生,但是其影響是波及全世界,中國也不利外,中國的許多行業受到其影響。首當其沖的是金融行業。原本風光無比的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等金融機構,幾乎都大幅削減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而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的外資銀行也放緩了發展步伐。同時,地產、汽車、廣告等實體經濟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礦產、出口貿易、物流類也前景不明。與此同時,美國由於經濟的惡化而大幅縮減了進口,使中國進出口貿易開始呈下滑態勢,未來的形勢也不明朗,預計明年情況將進一步惡化,貿易物流類企業的招聘需求將有所下降。由於市場萎縮,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業今年也縮減了招聘計劃,尤其是硬體和軟體外包、晶元製造等行業。同樣,通訊和互聯網企業也放緩了擴張的腳步。
等等這些影響都會左右中國人民的生活,這些行業的受損使得更多的企業倒閉,使得更多的人下崗。所以就業市民生之本!中國經濟的確應早實現由外需主導向內需拉動,中國企業也應該著力於產業升級換代,即使這種轉型導致一些企業的死亡。不過,面對失業人口可能激增的情形,只有保證就業才能為調整贏得必要的穩定的環境。當此艱難局面,幫助國民保住他們的工作,正是政府應盡的最大職責之一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信息網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I. 經濟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

主要是外需下降,沖擊了國內大量出口導向型企業,很多倒閉或停產,使大量人員(主要是農民工)失去工作,並減緩了經濟增速。東莞就是例子,已經不復當年繁榮了。

J.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網上找的
西方經濟學誕生之初,節儉是一個重要的命題,美國社會起初也接受了這一觀念。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繁榮,國家擁有巨大的生產力並積累了雄厚的物質財富後,這種節儉寡慾的心理動力就逐漸枯萎衰竭了。自上個世紀以來,以凱恩斯為代表的一些經濟學家所持有的「儲蓄增加將導致消費減少,並最終減少投資和社會財富」的觀點更是日益成為發達國家的主流,並對美國現代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數據顯示,在紐約,20%的市民根本沒有任何積蓄,另有45%的人其積蓄只夠維持3個月的生活。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於海指出,「美國模式」有其文化的原因,即商業資本主義的邏輯。「商業資本主義就是不斷地製造出產品,激發消費的慾望,然後再反過來刺激生產。美國是個消費主導的社會,為了拉動消費,美國創造出許多方便消費的手段,如信貸、郵政業務等都是它的首創。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制,則讓個人無需太多的儲蓄」。

然而在危機面前,被西方奉為推動經濟之圭臬的「寅吃卯糧」的消費方式卻遭受到很大質疑。於海說,「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在於美國人花錢花得太過火了,不僅用了明天的錢,更把下一代人和外國人的錢都花了」。

那麼,消費和儲蓄之間究竟應該保持怎樣的一種平衡?上海市美國學會秘書長潘銳表示,美國是信用社會,它通過過度透支來支持消費,而消費又是推動美國經濟的主要引擎,但是這種消費方式其實是在走極端,「最好的平衡應該是適度消費、適度儲蓄」。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徐以驊也認為,消費是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但是刺激不能過度。「人們常說美國人舉債消費,其實大多數美國人還是很有理財觀念的,其收入一般劃分為股票、保險和日常消費三大塊。美國人喜歡信貸消費,這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對他們有利。次貸危機的問題在於,低信用階層獲得了過度不受監管的權力,他們利用住房抵押貸款的再融資來獲得更多貸款,但他們根本就沒有還款能力,這就加大了風險。」

在危機面前,美國人正在悄悄改變原有的一些生活方式,這種改變是短期應急性的,還是觀念性的?「在我看來,這是短期行為,人大多是健忘的,而且對於現在的美國經濟而言,拉動消費對於經濟復甦是至關重要的。不過,我相信美國今後在制度上會有調整,比如提高貸款門檻,加強信貸審核等。」徐以驊說。潘銳也基本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現在「現金為王」的局面在金融危機後就會消失,美國人還是會故態復萌,「信用消費對美國來說是一種很難改變的觀念,而且其社會保障體系也相對比較健全,因此可以預見,消費將仍是美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於海則認為,金融危機會成為一種強制的力量,促使美國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人類文明的成長進步,不完全有賴於個人的覺醒,關鍵還是離不開制度的改進
失業、貧困人口增加、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激化是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後必然會出現的結果。當年阿根廷的金融危機原先還停留在經濟層面,後來卻演化成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從社會層面而言,金融危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但卻具有更深遠的影響力。

今年11月份美國的失業率已達到6.7%,為15年來最高點。令人擔憂的是,金融危機對構成美國社會「主心骨」的1.5億中產階層的生活也產生了嚴重影響。隨著生活成本的增加,美國中產階層的生活水平開始下降,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少。

美國「棗核型」的社會結構是否會受到影響?對此,徐以驊表示,大蕭條時期,失業率達到三分之一,而11月份美國失業率為6.7%,也就是說,大部分中產階級還不至於失業,因此,金融危機對美國社會結構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任何經濟危機都不是『社會平等器』,即危機對社會各階層都造成了影響,從絕對值上說,富人的損失更大。但是由於富人的損失並不影響其基本生活,因此對中下層民眾來說,金融危機更有『切膚之痛』。」潘銳則表示,由於次貸危機所涉及的人群絕大部分是低收入、低信用階層,相對富人、窮人,中產階級的問題不是獨有的,也不是最嚴重的。

於海說,從短期來看,還很難判斷美國的社會結構會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會發生什麼新變化,但是美國的產業結構可能會出現一些調整。「上世紀以來,美國服務業一直處於高度發達的水平,然而製造業卻在不知不覺中落後。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第二產業比例或許會有所上升。」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經濟危機對中國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