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徽歷史不輸江蘇,為什麼經濟發展遠不如江浙一帶
同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江南省,為何安徽經濟遠遜於江蘇?一個地方經濟發展得以崛起有很多原因,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至關重要,安徽恰恰在這方面乏善可陳,無論是歷史上的安慶、蕪湖還是今天的合肥,安徽在3座城市之間的徘徊以及最終省會合肥的確立,無一不反映了安徽以前在中心城市布局方面的無奈和尷尬。
『貳』 安徽歷史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與江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安徽的歷史沿革
夏商周安徽分屬不同的部落(揚越、百濮)和諸侯國。西周出現了吳國、六國、舒國3個諸侯國。
東周出現了越國、楚國、吳國、蕭國、桐國5個諸侯國。春秋期間(前770年-476年),分屬宋國、楚國、蔡國、徐國。秦代實行郡縣制,境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屬泗水郡、碭郡、陳郡。
秦末至楚漢相爭期間,增置鄣郡、衡山郡、廬江郡,並為九江、西楚、衡山等諸侯國分領。西漢,安徽先後分屬為淮南國、廬江國、衡山國、六安國、荊國、淮陽國、梁國。東漢,省境長江以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豫州。
三國鼎立期間,分屬孫吳、曹魏二國。東晉時期,淮北地區分屬「五胡十六國」中的劉漢、後趙、前燕、前秦、後秦、後燕等國,常守舊制,仍為徐、豫(含東豫)2個州分領。
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均先後收復過淮北地區,領有江南地區,並長期以江淮地區為南北紛爭的戰場。陳朝後期則以長江為限,江淮及以北地區分屬北齊、北周。南朝後期,安徽長江以北先後分屬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
隋唐隋統一中國後,境內分置廬江、譙郡、汝陰、淮南、鍾離、戈陽、同安、宣城、新安、歷陽。唐分中國為十道,安徽分屬河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淮北地區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區)先後分屬吳國和南唐國。宋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屬江南東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淮南西路、淮南東路5個路。宋室南渡,宋金對峙,金人據有淮北,南宋據有淮南、江南。
元代實行行省制,安徽先後分屬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明朝,屬南直隸,安徽分屬廬州府(合肥)、鳳陽府、安慶府、太平府、池州府、寧國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廣德府。鳳陽府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初滅南明,廢南京,以南京原轄區域改設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撫衙門駐安慶)轄廬州府(今合肥)、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鳳陽府、徐州府、廣德府、和州府、滁州府。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慶、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簡稱「皖」。
太平天國在安徽境內佔領區建政是採取省、郡(州)、縣三級管理體制,改清代的府為郡。
(2)安徽經濟的歷史與發展擴展閱讀:
安徽古代著名人物: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鳳陽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4、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5、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叄』 安徽的歷史與發展
http://bk..com/view/4380.htm
很詳細的
『肆』 安徽經濟的內容簡介
孫自鐸主編的《復安徽經濟》一書制結合歷史與現實兩個方面,對安徽經濟發展的過去、現在和趨勢做出客觀描述,讓人們感受到當前安徽處在厚積薄發的最佳時期並發揮著巨大的發展潛能。《安徽經濟》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重點突出江淮兒女在農業、工業、商貿服務業、文化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等經濟發展領域中所取得的驕人成就,展示皖地皖人的風采風貌,使讀者能多視角深入地了解安徽、認識安徽。
『伍』 安徽經濟發展有哪些優勢
安徽經濟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的恢復和增長,主要得益於泛長三角發展戰略實質性推動。隨著安徽與江浙滬三地區域聯合與分工日漸加深,其先發效應與示範效應也將日益顯現!
『陸』 安徽的歷史是什麼
安徽省在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地跨淮河和長江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主要分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
安徽於清朝康熙六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這就是安徽名稱的由來。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安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距今約二三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被稱為「和縣猿人」的能夠直立行走的古人類在這一地區活動。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潛山縣的薛家崗又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痕跡,後來又在本省多處發現了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商朝的開國君主湯曾經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當時安徽大部份居民並非華夏族,而是後來逐步同化入漢族的東夷、山越人等。
戰國末期,前278年,楚國的郢都被秦國攻佔,於是遷都壽春。前224年,楚國大將項燕被秦國的王翦60萬大軍擊敗,前223年,壽春陷落,楚國滅亡。前221年,秦國完成征服六國、統一天下的計劃。安徽大部分地區屬於九江郡,北端屬於泗水郡和碭郡。秦末楚漢相爭,項羽在今安徽固鎮縣歷垓下之戰敗給劉邦,自刎於烏江。劉邦建立漢朝。
漢武帝時東甌國舉國遷到廬江郡。漢朝末年,壽春成為軍閥袁術的基地。袁術後來自稱皇帝,但不久病死,壽春歸屬軍閥曹操。
隋文帝在位時代的開皇之治促使這一地區經濟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隋煬帝大業六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經過短暫的混戰,唐朝統一天下,並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和平和統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由於定都南京,現今的江蘇省和安徽省直屬中央六部管理,稱為「直隸」。該區域跨長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將經濟和文化差異很大的廣闊地區,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洪水頻繁的家鄉鳳陽,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蘇南部以富裕著稱的太湖流域,都劃歸同一個行政區管轄。
安徽自古以來是文化發達之地,並經歷文化重心從漢唐以前的皖北地區到唐宋以後的皖南地區的轉移。安徽,歷史源遠流長,鍾靈毓秀,人才輩出,是我國人才最為雲集的地區之一,名人賢士享譽內外,正可謂「一門三進士、五子四登科」。
中國提出中部崛起政策,安徽省經濟有一定的提高。合肥市,馬鞍山市,黃山市等安徽城市也陸續加盟長三角經濟區
『柒』 安徽的經濟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以下是轉自網路「安徽吧」的一個帖子: 「有的安徽同志說,安徽經濟發展緩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省會太弱了,這話粗聽有些道理,但深入分析一下,又並不是這么一回事。實質是許多資源不是放在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而放在了省會,造成嚴重浪費。不信,我舉幾個例子:安徽有一個小小的遠洋運輸公司,這也是安徽唯一的一個遠洋運輸公司,這個公司在那兒呢?不在上海、不在蕪湖或是安慶,在合肥。安徽省屬科研院所有56家,其中46家在合肥,包括無法在合肥研究出名堂的水稻研究所、絲綢研究所、蠶桑研究所等。其他的10家,除蚌埠2 家、滁州2家、蕪湖1家、安慶1家、宣、黃、馬各一家外,有著3500多萬人的阜陽、亳州、六安、宿州、兩淮等地沒有一家。安徽省有高校61所,合肥有24所(不含軍事院校),而有2000多萬人口的阜陽、亳州、宿州三市一共只有四所,安慶也只有一所。至2000年底,安徽省建成高速公路467公里,位居華東六省一市第三位,全國第十四位,密度居十一位,但所修的路段並不是安徽省原先確定的「一線兩點開發」最迫切需要的沿江高速和蚌合蕪南北通道,而是條條高速通合肥。銅陵長江大橋建設時,銅陵江北本無路,無路則無車流量,但安徽還是要強行上,不僅上橋,而且上路,專門修了一條合銅二級汽車專用路,現在又在上高速。安徽的經濟心臟—「皖江蕪馬銅」至今沒有一條通向江蘇和浙江的完整高速。」
參考資料:http://tieba..com/f?kz=271867928
『捌』 政治題:安徽經濟發展優勢
擁有充足的土地資源,在經濟發達地區土地資源匱乏給經濟帶來的「瓶頸」效果已經顯現出來,而加快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土地資源的有力支持。其次是勞動力資源豐富,姚征特別強調安徽的勞動力資源不光是在數量上,而且是在質量上都有很強的競爭力,這是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優質條件。三是徽商文化的傳承和影響將引領安徽經濟的快速崛起,安徽人的勤勞和聰慧在歷史上有過明證,安徽的經濟文化曾經影響過中華大地,安徽人有能力實現崛起。四是安徽有以黃山為主的豐富旅遊資源,這些在創造巨大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向全世界介紹了安徽的好山好水,這樣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有什麼理由不快速發展呢。
怎樣將安徽的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動力,姚征認為首先要找准經濟的「出海口」,他說,中國的經濟圈中最活躍的就是以上海為出海口的華東經濟圈,安徽的發展優勢在這個經濟圈中都是稀缺資源,所以將自己的優勢融合到經濟圈的一體化發展中去,是實現資源轉化成發展動力的有效手段。
『玖』 安徽的發展怎麼樣
安徽近幾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必須承認,安徽的發展正受到東西部的全方位擠壓,所面臨的問題同樣突出。主要表現在: 1、安徽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在不斷拉大,特別是與自己鄰近的長三角地區距離明顯拉大,影響了安徽與長三角地區的融合。 2、西部地區由於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近幾年享受多重優惠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其發展速度,而安徽由於不屬於國家西部開發范圍,政策優勢大大弱化。 3、中部地區,安徽的GDP增長率已落後江西,並且在2002年人均GDP首次被江西超過。1997年安徽GDP全國處於14位,佔全國3。6%;2004年安徽GDP仍處全國15位,但其份額下降到全國的3。8%,其增速從1997年的全國第4位下次至2004年的全國第26位。 4、安徽招商引資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以安徽的地理位置以及雄厚的資源,安徽的發展應該更快些,目前應該是安徽經濟進入一快速騰飛的時期。安徽已經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 國內知名的輕工大省;科技強省;農業大省;旅遊大省;礦產資源大省;能源、原材料基地,完全應該發展得更好些、更快些,以實現富民強省的目標,早日進入小康社會。 安徽要加快發展,我覺得以下問題必須加以解決:1、必須解決心理問題。雖然國家把安徽劃入中部地區,但安徽人在心理上一定要清楚認識安徽其實就是東部,是承檔啟西的要地。對外宣傳上一定要突出自身與東部地區特別是長三角人文思想、地理區域上的天然聯系,交通的便捷使安徽完全能夠融入長三角,接受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的輻射,特別是蕪、馬、銅,要成為長三角城市,要爭取參與長三角城市之間的席位,合肥、滁州要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享受到長三角帶來的巨大經濟一體化優勢,承接從上海以及整個長三角的一些工業轉移!2、必須爭取到貫穿安徽的交通大動脈。安徽省最大的遺憾是缺少縱貫全省的南北大動脈,使鐵路和公路在安徽留下了不少斷頭,不利於形成經濟帶。公路方面:如京福高速公路,最佳的運行路線是從銅陵過江,可是其硬是拐了幾百公里,從九江,南昌經過,再拐進福建。安徽應該充分認識到這類國家大動脈對經濟的推動。應該說安徽也已經嘗到了大動脈對經濟發展巨大作用,如前幾年的阜陽、現在的蕪湖。安徽應該調整自身的思路與相關省份一起,推動國家立項或調整一批能從安徽腹地經過的重大基礎的道路設施建設。重點推動蕪湖成為浙江進京的首選要道,並利用東營到香港高速公路的規劃,把銅陵打造成福建和粵東進入北京的首選過江通道。鐵路方面:安徽應該和福建和以及浙江通力合作,推動國家早日上馬銅陵長江鐵路大橋,打通合肥--銅陵--黃山鐵路,從而實現平行與京廣、京九的第三大國家南北鐵路大通道貫通安徽。東西向要加快建設寧西鐵路與沿江鐵路,以真正實現安徽的承東啟西作用。並集全省之力,加快建設沿江高速公路。 3、必須進行行政區劃的調整。當前安徽的發展重點應該沿江一線與北合肥、南黃山兩點,但安徽的行政區劃以及交通規劃不利於形成共同的經濟圈。安徽要以皖江開發作為安徽發展突破口,可到目前為止,沿江五市沒有一條高速相連。安徽有人為被隔裂的具有厚重歷史的古徽州、古壽州、桐城。有人一聽到調整行政區劃就痛苦,因為這涉及太多利益之爭。但是根據經濟的發展不同時期和程度對行政區劃進行適當調整,對經濟發展的推動是無可估量的,建國後中國行政區劃變動最大的是廣東省,但廣東的經濟發展成績是空前成功的。具體來說,安徽要本著以下指導思想進行行政區劃的調整:一是要尊重歷史文化傳統,不能人為隔裂歷史文化,以利於發展旅遊業;二是培育大城市,培育經濟增長極,對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適當擴大其范圍;三是對一些中小城市進行合並,減少行政成本。 (1)安慶要實現跨江而治,把東至縣劃入安慶。目前規劃的沿江鐵路,安慶是被唯一排除在外的安徽城市,可以肯定如果安慶不能實現跨江而治,安慶將被摒除在沿江鐵路的大循環之外,失去重要的發展機會與吸引外界的目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安慶也就失去了與九江競爭的資格,九江的對面是湖北黃梅,其是不可能實現跨江而治的,而安慶呢,東至一直是安慶的管轄輻射范圍之內的,操作起來容易得多。如果把東至變為安慶一個區,在東至境內或大渡口設立安慶南站,再通過橫貫安慶的南北大動脈,使安慶南部(東至)成為安徽吸引福建和廣東資金的基地,把安慶真正打造成皖西南的經濟中心。 (2)池州並給銅陵,打造大銅陵市,把銅陵打造成皖中重鎮與皖北進出黃山旅遊的中心站。池州作為一個不到15萬人口的小城,根本起不了地級市的帶動作用,池銅之間相距僅僅幾十公里,與銅陵合並,共同發展,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組團理論,並能有效解決兩市之間的競爭。(3)把旌德、績溪劃歸黃山,打造大黃山市,實現微州文化圈的融合。現代旅遊一個重要的內容是文化旅遊,如果僅僅是黃山,其一年幾萬人的容量絕對是超飽和,而博大精深的徽才是巨大的旅遊資源。通過打造大黃山旅遊圈,實現山水與文化的交融發展,大力發展自助游、休閑游、文化修學游,從根本上提高目前黃山的旅遊發展水平。 (4)桐城在中國文化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也是城市發展的名片,但一直示能加以充分利用,目前桐城又是安徽民營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可以考慮將桐城與歷史同源的樅陽合並並成立地級市,行政重心及經濟重點放至與銅陵長江大橋隔江相望的地區,使其放開手腳,把桐城打造成安徽的溫州。 (5)壽縣與淮南有天然的歷史聯系,可是現在壽縣卻歸六安,從另一方面說,六安的經濟實力是不足以帶動如此巨大的地域,而淮南人口眾多,礦業城市必然要面對資源的枯竭與轉型,建議將壽縣、霍邱劃入淮南。長豐縣水家湖也劃入淮南,其南部地區劃入合肥,作為其儲備用地。同樣原因,淮北與宿州合並;鳳陽劃入蚌埠。 (6)推動合肥巢湖的經濟融合,打造大合肥。安徽缺少中心城市,合肥在全國省會城市的排名*後,這些是歷史形成的,不可能短期內解決,在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推動合肥與巢湖的經濟一體化,等合肥經濟實力增強了,再實現合肥與巢湖的合並。 在招商引資方面,我覺得安徽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取得突破1、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外來投資的扎堆現象。所謂扎堆,就是指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外來投資密集來自於另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如廣東東莞和江蘇崑山就是台商扎堆區;蘇州的新加坡資金扎堆區等等,因為一旦外商在一個地方進行密集投資,形成氣候,其就會形成與自己國家比較相近的生產生活與社交圈,給其生活帶來便利,同時可以降低其經營成本。安徽目前在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如淮南的韓國資金;蕪湖的江浙資金。安徽應該有一定規劃,比如把蕪湖變成江浙資金的扎堆區;安慶、銅陵通過交通的推動變成福建廣東資金的扎堆區; 2、安徽招商必須注重社團的力量,僅以潮人社團為例,世界華人的財富是掌握在潮汕人手裡,潮汕人中不僅有李嘉誠這樣的大財團,還有遍布世界的中小企業主,而且潮汕人有愛國愛鄉的傳統。潮人社團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民間社團。目前全國各地在招商中對潮人社團發掘不夠,我覺得安徽目前應該抓住遍布世界的潮人社團組織,與之建立聯系,把安徽打造成潮汕人來國內投資興業的寶地。 3、安徽是全國最出人才的地方之一,這些人才絕大部分都沒有在安徽發展,中國富豪排行榜上的安徽人都不在安徽,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有一大批創業有成的安徽人。安徽應該抓住這些人脈資源,促進其回安徽興業。另外要大力推動勞務輸出,把一些打工者在外培養成小老闆後再幫助其回鄉創業。 在其它改革方面,我認為安徽還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要學會經營城市,所謂經營其實就是穩健的炒作,這種炒作沒有什麼不好,只要是健康的,科學的。應該讓更多的牛群到安徽當縣長,安徽應該在全國范圍內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選擇一大批有一定事業基礎,有一定的社會知名度,有較高學歷的人才充實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2、安徽是農業大省,但安徽絕對不是農業強省,安徽應該用工業化的思路來發展農業,而不能把農業作為承載農村人口的載體,應該把農業與工業化聯系起來,把農業與旅遊業聯系起來,把農業與城市化發展聯系起來。應在全省范圍內取消戶口差別,鼓勵農業人口向城市集中。深圳人每年都開車去雲南羅平看萬畝油菜花,而且當地也通過舉辦菜花節來吸引遊客,而安徽是全國的油料大省,怎麼就不知道把油菜花變成旅遊資源呢?還有碭山,全國一年有多少人去看了梨花?安徽的炒葵花籽風靡全國怎麼就不想搞一個萬畝葵花基地,並以此來吸引外來旅遊者呢?3、安徽應該多承擔一些全國性的重大改革試驗,以此來吸引新聞界的關注,從而推動其社會知名度,擴大其社會影響。比如類似如農村稅費改革,並很好地貫徹落空
『拾』 安徽的由來和歷史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大陸東部,介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境內的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新安、廬州、皖江四大文化圈。
安徽自古重視科學研究,是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古今有畢升、梅文鼎、王貞儀、鄧稼先、楊振寧等科學家。截至2015年,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首的科研教育大學109所,科研機構4093個,國家大科學工程5個,國家實驗室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1個。
安徽省名緣於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它始於順治三年(1646年)改江南省安廬池太巡撫為安徽巡撫。據《清史稿·疆臣年表五》載,順治二年七月乙卯出任安廬池太巡撫(駐安慶府治)的劉應賓至三年十月甲申罷於安徽巡撫任上。說明三年已改安池太巡撫為安徽巡撫了,安徽作為地區名稱已經開始。這個最初出現的臨時差遣性安徽巡撫在順治五年就撤銷了。但順治二年七月丁丑就設的操江巡撫存在時間較長。十三年十月丁丑,接任提督操江巡撫的蔣國柱兼安徽巡撫事,管理地方事務。十六年八月癸巳,接任的宜永貴已徑稱安徽巡撫了。康熙元年(1662年),在安慶府再次設安徽巡撫。安徽巡撫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5個府及廣德直隸州。作為安徽區域名稱的安慶、徽州兩府在清江南省的上江地區位置重要,安慶府為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徽州府在明清兩代已是江南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康熙六年建省,正式以兩府首字合成為新置的省名。
安徽建省後,主要變動是在清末。太平天國以安徽省為主要根據地之一,仍建安徽省,仍以安慶為省會,而只佔領安徽部分地區的清政府把江南地區暫劃入浙江巡撫管轄,把安徽臨時省會遷往廬州府治(今合肥市)。抗日戰爭期間,安徽省會遷往立煌縣城金家寨(今已沒入梅山水庫)。因日軍淪陷長江兩岸及津浦、淮南鐵路沿線地區的城鎮,國民政府被迫劃江分設皖北、皖南行署區。與此同時,日偽在蚌埠成立偽「安徽省」。中國共產黨(以下簡稱「中共」)在皖北、皖東、皖中地區建立3塊鞏固的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後期至建國初(1949年4月15日至1952年8月7日),因皖南、皖北地區解放有先後,在長江以北的安徽境內分別設皖西、鄂豫皖、江淮3個行署。民國38年(1949年)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報告備案,撤銷上述3個行署,組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隨著渡江戰役進展,至皖南地區全部解放,組建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安徽地區分屬皖北、皖南兩個與省平級的行署區(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恢復安徽省,定省會於合肥市,至今不變。
安徽省為什麼簡稱為「皖」呢?
安徽省簡稱「皖」,緣於皖西有綿亘的皖山,皖水繞流其間,古為皖國,漢以後沿建皖縣、皖城、皖陽等縣,安慶府舊治潛山為其中心,後古皖又為安慶府境而名。以皖命名,表示安徽歷史悠久,山川壯麗。「皖」又作「睆」。始見於《詩經·小雅·大東》的睆彼牽牛」句,《毛傳》解釋為「明星貌」,唐陸德明解釋為「明貌」,《字匯·目部》釋為「美好貌」。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古皖國就地處山清水秀的皖西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