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省是如何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
一、四川簡介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中國西部門戶,大熊貓故鄉。
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工業、農業、軍事、旅遊、文化大省。省會成都在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第四大航空港。
二、發揮特色產業,助推經濟發展
四川將傳統農業轉型,發展成為特色農業,比如四川蒼溪縣瞄準“中國紅心獼猴桃第一縣”這一金字招牌,多措並舉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並將這一產業進行深加工,發展了獼猴桃罐頭、飲料、走出了‘大園區+小庭院’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以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助推縣域經濟加快發展。
在各級政府努力下,四川經濟不斷發展,我們相信“天府之國”會更加繁榮!
㈡ 四川經濟如何
四川的經濟雖然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了嚴重的損失。但是在全國各省一對一幫扶的情況下使得四川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四川現在很需要的人才為新來的企業和原來的企業做事。我建議你先網上查查資料。
㈢ 四川經濟提質增效深度發力的具體措施
1月28日「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正在建設中的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研發總部項目,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與四川省全面戰略合作落地的第一個項目。隨著這一項目在成都的落地,四川將成為全國航空與燃機產業的重要一極。去年,四川全省新項目新企業新產業等新動能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50%,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超過50%,經濟提質增效成效顯著。
提質增效的有力舉措對投資者、合作者的吸引力也進一步增強。元旦前夕,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四川)項目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開工,這是我國首個生物治療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癌症等新葯研發周期有望減半。」參與項目規劃設計的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金亮介紹。去年12月以來,四川省密集與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浙江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四川省校合作「朋友圈」快速擴大,已增加到16所知名高校。
㈣ 四川未來應該怎麼發展經濟
四川未來的發展應該向著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進行發展,四川本來是一個人口大省,豐富的勞動力能夠很快拉動其經濟發展。
至於你說的對未來的投資是否有影響,我想影響肯定是有的,但至於有多大的影響,目前來看還不清楚。不過,經歷這次的地震之後,國家將會以抓典型的方式大力扶持四川的企業。中國是一個喜歡搞典型的國家,深圳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國提出西部大開發已經有9年了,但是西部的發展仍然緩慢,此次算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一方面以成渝經濟特區為核心進行重點開發,一方面以四川作為典型以促進西部地區的發展。
㈤ 四川應該怎麼發展
現在的重點不是發展,是要做好災後重建的工作,在考慮經濟的發展.
㈥ 四川如何保護生態高質量發展經濟
長江經濟帶要發展,保護水體是首位。四川有大小河流1400多條,這些河流絕大多數最終都匯入長江。
按照《四川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四川各地通過創新驅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緊鄰涪江的綿陽,借力軍民融合,高新技術產業突破1700億元;在長江經濟帶三大增州枝雀長極之一——成渝城市群腹地,遂寧市建成冊早了西部國際技術合作產業園;而資陽市則成功申報了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範開發區。如今四川新興產業在工業當中佔比已達14.9%,航空、軌道交通等一批重大產業取得明顯成效。
㈦ 對如何促進四川社會經濟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大力發展榮縣風雨橋沿岸經濟貿易,切實可行多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我的建議完畢
㈧ 四川經濟發展的基本格局
四川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發展差異很大。改革開放20年來,雖然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版,經濟社會有較快發展,但與全權國尤其是沿海省區相比,差距越拉越大,成為經濟落後地區。面對如此嚴峻形勢,四川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勢,發展其優勢,充分利用國家的支持政策,快速發展,追趕經濟發達地區,已成為四川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的問題。我國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中,先是推行區域均衡發展的政策,利用行政的手段將各種資源向條件較差的中西部傾斜,這雖然使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區得到均衡發展,然而,從全國整體的發展效率上看,卻不盡人意。隨著改革開放的推行和深入,國家又實行了重點發展的區域政策,將各種資源向東部經濟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傾斜,這樣雖然提供了全國經濟發展的整體效率,但卻拉大了東部與中西部的發展差距。目前,國家在推進東部發達地區快速發展的同時,又提出了要推進區域間的均衡發展。為此,四川作為西部重要的省份,應響應國家的政策,充分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加快發展,縮小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
㈨ 今後五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到2015年,我省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大關;2015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6萬元左右,進入中等收入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600元(2009年為1390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
調節高收入者收入,減輕中低收入者稅負;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探索通過農村土地權益和城鎮社保權益合理置換,使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及家屬有序轉為城鎮居民;啟動實施成德綿樂同城化戰略,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區最具競爭力的特大中心城市,都被寫入了《規劃基本思路》提出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中。
發展目標
2015年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
根據目標,「十二五」預計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左右,2015年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大關,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6萬元左右,進入中等收入地區,與全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投資持續增長,消費逐步提高,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年累計達到8萬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5萬億元以上,形成投資消費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48%左右,城鎮發展質量明顯提高。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積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以上。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人均期望壽命75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以內,戶籍人口控制在9200萬以內。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增長,與經濟發展速度的差距逐步縮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600元(2009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90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3.1∶1縮小到3.0∶1,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㈩ 綿陽市地理地貌及經濟發展及在川地位
2014年,綿陽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9.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二位,增速居全省第9位,較上年提高9個位次。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52.1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05.70億元、增長10.0%,其中: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680.11億元、增長9.4%,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25.59億元、增長13.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22.01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51:33。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924.74億元,增長10.2%,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為58.5%,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6.83億元、同比增長4.1%。農作物播種總面積66.01萬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1.88萬公頃、同比下降0.3%;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3.93萬公頃、增長0.7%。全年糧食總產量215.94萬噸、減產0.2%,其中:小春糧食產量50.27萬噸、增長3.2%,大春糧食產量165.67萬噸、減產1.2%。油料作物產量35.01萬噸、增長3.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1位,比上年提高7個位次。「2+4」重點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1.1%,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其中:冶金機械產業增長12.3%、化工節能環保產業增長12.2%、材料產業增長11.7%、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增長11.5%、電子信息產業增長11.2%、食品及生物醫葯產業增長7.2%。
全市工業產品產量增長面繼續擴大。重點監測的133種工業產品中,有81種工業產品增長,增長面為60.9%,比上年擴大4.5個百分點。
全市資質以上總專承包建築企業352個,其中:有工作量的343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33.97億元,增長27%,較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完成建築安裝產值323.96億元,增長26.3%;完成其它產值10.01億元,增長57.8%。按控股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69.87億元、增長12.5%。
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80.37億元,增長7.9%,增速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完成649.43億元,增長15.7%,增速比全社會投資高7.8個百分點,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0.1%,較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3.02億元,同比下降3.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25.10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22.25億元,增長8.8%。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10.74億元,同比增長24.0%。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積1888.96萬平方米,增長13.9%;商品房竣工面積353.37萬平方米,增長54.0%;商品房銷售面積302.84萬平方米,下降7.9%。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4.77億元,增長13.0%,總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0位,比上年提高8個位次。
分經營單位所在地看,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516.32億元,增長14.1%,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18.45億元,增長10.7%。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88.04億元,增長23.0%;零售業實現零售額531.80億元,增長12.0%;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9.85億元,增長11.2%;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5.08億元,增長10.6%。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3%,漲幅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中出現五升三降: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2.8%、食品價格上漲2.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2%、居住上漲0.2%、煙酒下降1.4%、交通和通信下降0.4%、衣著下降0.1%。
根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全市實現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01.75億元,增長12.5%,增速與上年持平,其中:稅收收入完成69.67億元,增長10.5%,較上年回落3.3個百分點。公共財政支出294.49億元,增長1.6%,較上年回落16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支出更傾向於民生工程,其中: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住房保障支出分別比上年增加6.86億元、6.01億元、3.17億元。
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621.72億元,比上年增長8.8%,比年初增加211.45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64.46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比年初增加152.55億元。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398.50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比年初增加145.72億元。
綿陽科教發達,產業興盛。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1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5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1.7萬。現有長虹、九洲、攀長鋼、新華、富臨等大中型骨幹企業50餘家,其中長虹加快向千億企業邁進,九洲加快向200億台階攀登,攀長鋼、新華、富臨加快向百億目標沖刺。擁有注冊上市公司12家,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優勢產業基礎堅實,北斗衛星導航、通用航空、新一代顯示技術、3D列印、大數據和新一代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環保等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1個。建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城創新中心、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西科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中心等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台,成立有四川省智能電視、北斗衛星導航等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2012年專利申請量4992件、增長38.6%,授權量2846件、增長66.2%,認證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872家,六合鍛造、富臨精工、三陽塑膠等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2013年10月,綿陽承辦了2013中國科技城科技博覽會,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7400餘人,參展項目1304項,參會單位簽約項目214個、金額486.5億元。
黨中央、國務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綿陽發展和科技城建設。國務院成立了由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18個部委組成的科技城建設部際協調小組,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方面給予科技城強力支持。四川省賦予科技城19項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專門出台《關於加快推進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指導意見》和《支持綿陽科技城加快建設政策措施》10條,明確對科技城土地利用實行單列管理,規劃建設科技城集中發展區,支持綿陽承辦2014中國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省財政五年內為綿陽安排2.5億元科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開展股權激勵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試點,推動中國科技城突破性發展。綿陽市人民政府抽調精幹力量組建了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指揮部,正加快建設5平方公里的核心示範區啟動區。設有駐北京、上海、重慶、深圳、青島、福州和海外招商分局,成立由市級領導負責的6個重點產業招商引資辦公室和行業協會,對重點項目實行市級領導對口聯系和「綠色通道」審批。世界500強艾默生、寶馬、IBM、神華集團、中航集團、中國建材和中國重汽、華晨汽車、海爾集團、新加坡芯聯芯、浪潮集團等大企業紛紛入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