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家市鎮的經濟發展
大成農業園是文家市鎮投資120萬元,用現代理念新近整合的一個現代農業投資項目。全園面積616畝,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園內已建成混凝土環形公路,距1855省道僅200m,交通方便,園內建有35千伏安輸變電站,與文家市煤礦毗鄰,能源充足、便利,是投資開發現代農業項目的理想之地。旅遊、休閑、養殖、供水綜合開發清江湖(清江水庫)。清江水庫始建於1958年,總庫容1350萬m3,大壩高程196m,水域面積126萬m2,集雨面積27.5Km2,庫區距文家市集鎮3.5Km,有防洪公路直達大壩,交通便利。水庫建有400千瓦水力發電站,且與文家市35千伏輸變電線路並網運行,電力充足。庫內碧波浩瀚,優雅恬靜,水光山色,迂迴曲折,水中有島,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風景迷人。有娘娘廟、蘇維埃駐地、如華祠、神牛推磨等歷史文化景觀。是可供集旅遊、休閑、娛樂、養殖等綜合開發於一體的「鎖在深閨人未識」的寶貴資源。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旅遊開發項目會師廣場簡介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且與胡耀邦故居、楊勇故居毗鄰,年平均瞻仰旅遊者約10萬人次,是集教育、瞻仰、旅遊、休閑等於一體的寶貴資源。
1927年,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從此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文家市會師舊址里仁學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譽中外。文家市鎮現興建會師廣場,規劃於文家市集鎮中心繁華地帶,以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為中心,環繞東、西、南三面,南面緊靠高升嶺,九峰寺、文華公園、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大捷遺址等自然和歷史景觀,第一期工程規劃用地8000平方米,預算投資1100萬元。是開發第三產業的理想投資項目。
Ⅱ 坎市鎮的經濟發展
坎市,位於龍岩市區西南部,為永定縣北大門,總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9375畝,轄1個社區居委會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65萬人,常年流動人口約1萬人,其中集鎮人口2萬多,城鎮化率達70%,是國家和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國家級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市重點發展的15個鄉鎮工業集中區之一。
坎市,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是永定主要礦區之一;距龍岩中心城區僅28公里,為龍(岩)—坎(市)—梅(州)鐵路連接地並設有三級站,省道203線穿境而過,規劃建設的雙永高速公路在鎮區附近設有互通,是永定的交通樞紐;廠礦企業眾多,常年商賈雲集,為龍岩財政收入最多的鄉鎮,是永定的經濟中心;1470年建鎮至今,文化積淀深厚,各類人才輩出,是我國首批院士盧嘉錫、盧佩章和盧衍豪的祖籍地。
坎市是中國閩西(福建龍岩)第一鎮,無論在經濟文化政治方面都是城鎮的佼佼者。坎市資源豐富,煤炭、石灰石等礦產儲量巨大,是永定主要礦區之一;交通便利,距龍岩中心城市僅二十多公里,龍(岩)梅(州)鐵路在鎮區設有三級站,省道福三線穿境而過,是永定的交通樞紐;經濟發達,是閩、粵、贛三省貨物集散中轉地之一,為龍岩首個財政收入超億元鄉鎮,是永定的經濟中心。坎市鎮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項目帶動戰略和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決策部署,提出「把坎市建設成為主動對接龍岩中心城市的魅力重鎮」新定位,以「產業、城鎮、新農村」建設為三大工作重點,做大做強商貿物流、水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和機械製造四大支柱產業,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4年,坎市鎮財政收入1.27億元,位列全市各鄉(鎮)榜首。2005年達1.586億元,比增24.88%。連續2年收入均突破億元,為龍岩市人均GDP和財政收入最高的鄉(鎮)。2007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9.08億元,財稅收入4.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60元。2008年上半年,實現財稅收入35300萬元,比增60.5%,實現社會總產值1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2008年生產總值突破20億元。
近年來,坎市鎮根據形勢發展和鎮情實際,提出了科技興鎮、工貿強鎮的發展戰略,為實現把坎市建成全省一流重鎮向前邁進一大步。坎市鎮黨委、政府提出「把坎市建設成為接受龍岩中心城市輻射、具有更強生態意識、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工貿型衛星城」的新目標定位。通過大力弘揚「寬容、誠信、開拓、進取」的坎市精神,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使坎市成為閩西鄉鎮中人均GDP最高、財政收入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發展後勁最足、集鎮規模最大、輻射能力最強、教育事業最優、醫療條件最好、人文環境最佳的鄉鎮。被福建省鄉鎮企業局評為全省「百強鄉鎮」。
工商業發達。境內有省、市、縣企業九家;有離鎮中心400米的國產實業集團投資興建的國產實業(福建)水泥,華龍飼料廠、長豐公司、火電廠等外來投資企業十家;有萬鑫化工廠、復合肥廠、鑄鐵廠、眾旺化工廠等鄉鎮企業及個體私營400多家。
2001年以來,坎市鎮深入實施「把坎市建設成為接受龍岩中心城市輻射、具有更強生態意識,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工貿型衛星城」戰略,圍繞創建省一流重鎮的目標,狠抓落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確保經濟和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2005年,農村社會總產值13.24億元,比2000年的5.357億元增長1.47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416萬元,比2000年增長78.2%;工業總產值4.62億元,比2000年的1.50億元增長2.08倍;財政收入1.586億元,增長3.08倍;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965元,比增21.0%。
2005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17534畝,比2000年的1.7萬畝增加534畝;糧食總產7146噸,比2000年的6885噸增加261噸。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特色農業養蜂從無到有,2005年兌現養蜂獎勵政策1.5萬元,蜂群超過2400群,是發展之初的兩倍多,養蜂業產值達100多萬元。2005年生豬出欄38771頭,比2000年的15886頭增長1.44倍。2002~2005年共培訓農村勞力1800餘人次,成功轉移農村勞力1500餘人,打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市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勝捷家飾有限公司,至2005年底完成投資3000萬元,完成7500平方米的標准廠房建設。第一條生產線在年底投產,解決800個富餘勞力就業。
圍繞做大做強煤炭、水泥、電力、竹木加工、化工、機械製造六大工業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結構日趨完善,集約化趨勢開始顯現。2005年,國產實業(福建)300萬噸旋窯水泥廠完成投資3.54億元,將於2006年10月建成投產,可新增產值7.5億元,新增稅收5500萬元;設計年產原煤30萬噸、總投資超億元的永豐煤礦,由省發改委立項批准建設,並列入省重點項目和市「雙百」競賽項目,2006年6月將建成投產;金業火電有限公司二號填平補齊工程完成投資4725萬元,實現產值7646萬元,比增25%;宏洋竹木製品有限公司投入160萬元完成第二條生產線,實現產值3600萬元,比上年增加1.08倍,出口創匯450萬美元;眾旺化工有限公司產值達4765萬元,比增35%。200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2.5億元,比2000年的5.6億元增長1.23倍。同年,新落戶投產的項目還有投資700萬元的富龍煤炭發運站,投資332萬元的創豐煤矸石磚廠,投資335萬元的興豐礦業機械廠和投資150萬元的洽溪磚廠。龍秀水泥廠投入122.9萬元進行技改,永昌針織廠投入147萬元增購設備。同年12月,原擱置十幾年的先富工業區(印星台區)增簽3個項目、協議投資1億元。其中致星鞋業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龍岩成龍機械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金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前兩個項目在蓮花工業園區建設。
2005年,全鎮共有第三產業單位2515個,從業人員7575人。全年營業收入達5.2億元,比2000年增長25%。
Ⅲ 鶴市鎮的經濟發展
在農業穩鎮方面,主要是種植金優、燦優等優質雜優稻,多年來,優質雜優稻的普及率達到100%。2008年,全鎮農業總產值7877萬元。另外,承接了深圳南山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額達億元以上,規劃建設面積7000多畝。
在商貿旺鎮方面,加大貿易市場的建設。鶴市鎮已擁用深圳騰天百貨的分店及集餐飲、住宿、娛樂於一集的錦光大酒店等。
在工業富鎮方面,引進了一批如源通、龍鑫兩家孖生塑料再生企業、龍川養豬廠、恆安高頻變壓器廠等企業落戶鶴市。2008年,全鎮工業產值達3.68億元。 工作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有23個黨支部和近800名黨員,各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現;鶴市鎮有CD級危房4065平方米,已拆除2445平方米,規劃建設面積274平方米。「一保五難」逐步得到解決,有的已基本解決,比如飲水難、行路難、住房難等;社會其它各項事業都順利、健康的發展。
2007年,該鎮以中心鎮建設為契機,城鎮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一是抓好中心鎮文化廣場配套設施完善建設;二是按市政府批准通過中心鎮的總體規劃進行規劃墟鎮建設;三是完成鎮府大院內的司法所、計生服務所的建設;四是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村道的硬底化建設步伐加快。該鎮九個行政村完成了道路硬底化建設,實現了「村村通」的目標,村道亮化工程也日益加快,極大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同時,農房改造工作扎實推進,農田水利、電力、通訊、信息網等設施不斷完善。
鶴市鎮是屬於純客家鎮:
Ⅳ 中國古代市鎮經濟的趨向
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在江南市鎮貿易中已出現市場專業化的趨向。清乾隆《嘉定縣志》記:「布商盛於南翔,花商盛於羅店。至新涇鎮涼鞋,安亭、黃渡鎮藍靛,亦為商賈所集」。特別是隨著農民家庭手工業的發展和部分手工業專業戶脫離農業,出現了手工業專業市鎮。有人統計,明清江南地區有蠶桑與絲織專業市鎮25個,包括唐棲、硤石、南潯、菱湖、雙林、王江涇、濮院、盛澤、震澤等著名市鎮;有棉花與棉紡織專業市鎮52個,包括三林塘、朱家角、江灣、羅店、南翔、新涇、楓涇等;有米糧專業市鎮13個,包括楓橋、滸墅關、黎里等。此外,還有以冶鐵著稱的嘉興爐鎮、吳江村市,以陶業著稱的嘉興千家窯、杭州瓶窯鎮等。
明清時期,華北、華中的市鎮經濟也頗有發展。沿大運河的山東張秋鎮、直隸(今河北)河西務,明代即帆檣如織,商賈攢聚。山東的周村,明清之際開始發展,清康熙時已成大市。直隸灤州的榛子鎮,興於清初,號稱三省通衢。河南商水縣的周家口鎮,南北通冀楚,東西達淮揚;正陽縣的陡溝店,則發展為布匹集中之市。江西鉛山縣的河口鎮,明萬曆時即成重鎮;清江縣的樟樹鎮,則成為葯材總匯。東南閩廣市鎮的發展,不少與海上貿易有關。西北、西南則市鎮尚少,主要是發展縣以上的貿易。
清代「四大鎮」到清代,有所謂「天下四大鎮」者。其中景德鎮原名新平鎮,宋景德時因承造御用瓷器出名改稱,但當時還只是個瓷器集散市場。至明清,窯灶林立,發展成為「煙火逾十萬家」的瓷器最大產地。朱仙鎮,南宋時岳飛追擊金兵至此還是一荒村,元開賈魯河,成為通往開封的水陸轉運點,至明清逐步發展為一商業大鎮。佛山鎮,宋為墟,明代宗時尚稱鄉、堡,但因「工擅爐冶之巧,四遠商販恆輻輳」,民廬達萬余家,清初設治稱鎮。漢口鎮,明初還是漢陽城外一荒郊,明成化間漢水改道,因其地當江漢交匯之處,商賈日盛,嘉靖間成為鎮。清代繼續大發展,乾隆三十七年(1772)有居民32209戶,嘉慶十八年(1813)增為36929戶,號稱「九省通衢」,成為長江中下游第一大埠。這四大鎮實際上已是全國性的商業城市或手工業城市了。
Ⅳ 中國古代市鎮經濟的發展
明清是市鎮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市鎮的發展仍以江南為盛,據近人研內究,江南八府一容州明後期有市鎮329個,至清乾隆嘉慶,增至517個,約有20個已是千戶以上的大鎮。這些市鎮仍多由農村市集發展而來,但有些已全屬新興。如蘇州府的新涇市,明初尚為荒野,嘉靖間即已建市。杭州府的唐棲鎮,宋時無名,明初開運河,後又修塘岸轉漕,頓成南北孔道,清康熙時稱市,乾隆時稱鎮。吳江縣的盛澤鎮,明初尚為村落,嘉靖間成集市,居民約百家,清初已成大鎮,乾隆時有千百餘家。又震澤鎮,元時為村落,民數十家,明成化間增至三四百家,嘉靖間又倍之,到清雍正時建為縣。
Ⅵ 中國古代市鎮經濟的簡介
Zhongguo gudai shizhen jingji
中國古代市鎮經濟
town economy in ancient China
中國自宋代至清代鴉片戰爭前的市鎮經濟發展情況。
市和鎮原回是不同的概念答。市指交易場所,起源很早,《周易·系辭》有「日中為市」。後成為城的附屬設施,築城必辟市;農村交易場所也稱市,如集市、草市。鎮則是軍隊駐防地點,始見於唐。因駐軍處常有商販聚集,至宋代,「諸鎮置於管下人煙繁盛處,設監官,管火禁或兼酒稅之事」(《宋史·職官志》)。至明代,正德《姑蘇志》已稱「商賈所集謂之鎮」;弘治(1488~1505)《吳江縣志》也稱「人煙湊集之處謂之市鎮」;市與鎮已無區別。在行政上,市鎮都是縣以下的一級建置,直至清代,鎮一般還大於市。又有稱關、店、集者,實際相當於市鎮。市鎮經濟亦稱鎮市經濟。
Ⅶ 中國古代市鎮經濟的作用與性質
市鎮經濟復的發展,在原有的城市和制墟集之間形成一級市場,形成了城市、市鎮、墟集三個層次的商品流通網路;手工業市鎮的興起,更有促進小商品生產和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作用。但是,直到鴉片戰爭前,市鎮經濟的發展還很不平衡,偏重在中國的東南。市鎮貿易的商品,還主要是農民自給有餘的農產品和農家副業產品,因而它帶有農副產品初級市場的性質,為長距離販運貿易提供基礎。
Ⅷ 撫市鎮的經濟發展
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氣候宜人。耕地面積18442畝,主產稻穀、烤煙,盛產竹木、茶果、松脂等,農業總產值3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06元。
境內煤炭貯量豐富,其次為石灰石、錳礦等。工業有採煤、水泥、農產品加工等,鄉鎮企業繁榮,為該縣經濟活躍鄉鎮之一。私人汽車擁有量多,全鎮工業總產值3895萬元。
省道福三線縱貫南北,撫適公路橫穿東西。村村通公路,村道水泥硬化率達63%。2000年,全鎮擁有汽車286輛,農用車63輛,拖拉機115輛。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儲量0.6億噸,石灰岩儲量0.06億噸,還有大理石、錳礦、鋁土礦等。2000年,煤炭產量達80萬噸。
1988年後,該鎮先後提出「以農業為基礎,企業為重點,市場為導向,各業並進」和「農業立鎮、工商富鎮、三產強鎮、科技興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方針,全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住房條件大為改善,彩電、洗衣機、冰箱進入尋常百姓家。1997年,全鎮基本實現小康,被龍岩市政府授予「小康鄉鎮」稱號。2000年,全鎮平均每6人擁有摩托車1輛,每2戶擁有電話1部。
1997年8月,撫市被省建設委員會定為「全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隨即實施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至2000年,完成長2.3公里、寬32米的福三線撫興大道改造及路燈架設和綠化,建成路面13958平方米,下水道7680米,建成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的綜合市場,形成以福三線撫興大道為中線,綜合市場為中心,商貿區、工業區、住宅區、教育文化娛樂區分布合理的格局,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該鎮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非公有制企業。1999年11月,中發聯合運輸有限公司由鎮辦企業改制為非公有制企業,次年就成為全鎮最大納稅戶,年創稅40多萬元。
Ⅸ 廣安區代市鎮將來發展規劃以及與其他幾個大鎮比較他的優劣在哪裡
提到代市鎮,不就得順帶提到前鋒鎮、新橋鄉,這三個鄉鎮是廣安專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重要的產業屬布局地帶,代市鎮、前鋒鎮、新橋鄉一帶布局了近百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其園區里主打天然氣鹽鹵化工產業、建材產業、金屬冶煉、整車製造、機械加工等等,城鎮化進程在工業化的推動下將顯著提升,按廣安市十二五規劃所提到的,這三個鄉鎮將建成為廣安的輔城區,假以時日將最終與廣安市中心城區連為一體。代市鎮現在正在修建21層的電梯公寓,這在廣安市五區縣市除城區外的鄉鎮范圍內是開創了先河,可以預見的是代市一帶接下來以小區形式開發的房地產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以上可見其區位和定位、政策支持、發展態勢等就是他的優勢所在。其劣勢相對於廣安區其他幾個大鎮(比如肖溪、花橋)來說的話就是工業發展會帶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置業尚可,不適宜居住。
以上拙見,酌情採納!
Ⅹ 鎮經濟發展辦要做些什麼工作....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大項目工程,培育集群企業並壯大發展其規模和加大三產發展為經濟工作重點,濟保持鎮經健康、穩定的發展勢頭,各項經濟指標保持穩步增長。經濟發展辦主要工作:1、為企業入駐做好服務工作2、招商引資3、安全生產常抓不懈4、服務意識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