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比較佛教庄園經濟與傳統小農經濟的異同
1、相同:①都屬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②農民都受封建地租剝削。版
2、異:①庄園經濟下土地全部為權寺廟封建主佔有,農民沒有土地;小農經濟下自耕農農民擁有少量土地。 ②庄園經濟下農民沒有生產自主性,缺乏生產積極性;小農經濟下農民有一定的生產自主性,生產積極性較高。 ③庄園經濟下農民受寺廟封建主的控制,向寺廟交租服役;小農經濟下農民受國家控制,向國家(或地主)交租服役。
『貳』 元代的寺院經濟為什麼比較發達
由於統治者的保護和利用,宗教在元代的勢力很盛,寺院和從事宗教活動人員的數量十分龐大,為了維持人員的生活和宗教活動的正常進行,各種宗教組織都得有一定規模的經濟收入,因此,元代的各種宗教組織都佔有或多或少的資產以從事一些經營活動,這其中,以佛教的寺院經濟最具代表性。
佛教最受元代統治者的推崇,因而寺院和僧侶的數量也最大,其從事的經濟活動無論是從種類上還是從數量上來說都是各種宗教中規模最大的。
寺院佔有許多土地,因而主要從事農業經營活動。很多寺院佔有大片的田地,僱用佃戶勞作,實際上就是一個個的地主庄園。如大都城西玉泉山下的大承天護聖寺在山東擁有土地十六萬二千餘頃。這些土地都採取租佃制進行生產,派莊主監管和收取田租。
許多寺院在經營農業的同時,還經營手工業和商業。它們佔有銀、鐵、銅等礦,佔有酒店、浴堂等產業,有的寺院還放高利貸,有的則從事海外貿易。
元代高層的僧侶其生活就像世俗的地主一樣,他們經營產業,蓄積財物,甚至建造外宅,娶妻納妾。
元代統治者對寺院經濟是積極保護的,他們不但直接賜予一些大寺院大量的土地財物,還明文規定任何人不得侵奪寺院的財產。對於寺院的經營活動,元代統治者也基本上是鼓勵的,只徵收很少的一些賦稅。
總的來說,統治者的大力支持是元代寺院經濟比較發達的根本原因。
『叄』 為什麼魏晉南北朝時期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占重要地位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大動盪時期,
社會的動盪使得地方豪強勢力得到充分回發展,因而庄園答經濟得到發展.
由於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盛行.使得在經濟上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寺院經濟,並佔有一定的地位.
總的來說是由於士族制的發展和統治者崇信佛教,導致地主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惡性膨脹.
『肆』 庄園經濟為什麼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難道那些地主是不用交稅的嗎為什麼他不用交稅歷史學霸幫忙
LZ您好
地主是需要交稅來的,但是卻可自以通過各種暗箱操作免稅。
我打個比方吧。
某個封建帝國開國,皇帝手下有甲乙丙丁4個農民,有ABCDE5塊土地,在分配土地的時候,甲乙丙很善良,得到了ABC,丁很狡猾,隱瞞了自己擁有E,還從國家分到了D
一開始,每個人土地自產自足,並且每人都上繳1份稅款,國家只得到4份稅款,雖然有土地隱瞞。機器也能運轉。
但是好景不長,外族入侵了A,甲變成沒地的了;B遭遇了自然災害,乙這年沒法繳稅了。
之前通過隱瞞土地,積累財富的丁,掏錢給乙,買下了B(順便對乙說這些錢你可以用來繳今年的稅),然後僱傭了甲來耕種B地。然後,丁再打點關系,就對官員說甲在外族入侵時已經死了(人口隱瞞),於是甲順理成章成為佃農。乙在今年勉強交了稅之後,後面沒兩年也要淪為丁的佃農。(於是很快丁就不用耕田了,躺著睡覺,把3塊田讓甲乙及他們的後代來種就好了,再用不了一段時間,地主丁僱傭甲乙作為佃農,上繳的所得,遠超需要交給朝廷的稅款,從此過上人生巔峰……)
所以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人口隱瞞越發嚴重,人口卻是一直增長,國家稅收卻不見增長,大量本該給國家的財政收入,其實歸地方豪強(丁)的腰包中了。
『伍』 分析豪強地主庄園經濟的發展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地方豪強實力增大,土地兼並嚴重,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危機國家政權的穩定。
『陸』 為什麼魏晉南北朝時期庄園經濟和寺院經
魏晉南北朝時期來是中國歷史大動盪源時期,社會的動盪使得地方豪強勢力得到充分發展,因而庄園經濟得到發展。由於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盛行。使得在經濟上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寺院經濟,並佔有一定的地位。總的來說是由於士族制的發展和統治者崇信佛教,導致地主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惡性膨脹。lz不給點分嗎。。。。我打字很辛苦的。。。
『柒』 什麼叫做地主庄園經濟
西歐封建社會的典型經濟模式
我國東漢時也曾盛行
就是地主廣占田地,建立大庄園,回數千答(甚至更多)農民工作其中。
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基本自理,市場不發達東漢地主庄園情況簡介:
大姓豪強,佔有大量田地人口,形成自成一體的田莊。
田莊規模宏大,經濟上自給自足,築有塢堡壁壘。
莊主不向國家交納租賦。好強地主成為一種地方割據勢力。
他們驅使大量的依附農民和家內奴婢,在田莊內養魚、畜牧,種植穀物蔬菜,栽種花草竹木,從事紡織等各種手工業,製作 酒糖等食品。
收獲物大部分供自己消費,少量拿出去賣。與東漢相比,唐朝時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前期均田制的推行應該不會產生大庄園……如果有的話我想應該在唐朝中後期均田制崩潰以後。庄園經濟情況跟東漢應大體類似,個人認為對外交換可能會更經常一些。
『捌』 什麼是士族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
庄園經濟是指以佃佣為主經濟基礎,我國自春秋戰國私有土地制發生後,農民難堪版生活重負而被迫出賣田地權,富者承買兼並,所謂大地主,即由此而生。
到了漢代,貧富階級,懸殊尤甚。三國承漢之後,其政治制度雖有所損益變通,而生產關系則依然如故,其經濟基礎依然為以佃佣為主的地主封建社會,因而當時的地主階級在社會上極占勢力。
魏晉南北朝,佛教傳入中國,寺院僧侶一直享受著國家的免稅政策,從而形成以寺院為中心的獨特的封建地主經濟形式——寺院經濟。
(8)寺院經濟地主庄園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經濟與社會基礎
寺院的財產被稱為三寶物,即僧物、法物、佛物。作為僧物的田地、宅舍、園林和金銀貨幣是構成寺院地主經濟的基礎。其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封建統治者的恩賜和施捨。
二、寺院地主對於土地的大肆兼並和掠奪。
三、貧苦農民依附於沙門。
『玖』 為什麼魏晉南北朝時期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占重要地位
思想上,統治者信佛教
政治上,統治者是少數民族,即鮮卑族,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