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南鄭州簡介
鄭州市,簡稱「鄭來」,源是河南省會,地處華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在3600年前,成為中國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發源地。全市各類文物古跡達10000餘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黃帝故里、商城遺址等歷史名勝。
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目前有汽車、裝備製造、煤電鋁、食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六大優勢產業。
⑵ 鄭州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糧食業。
2018年,鄭州市糧食總產量157.3萬噸,比上年下降1.5%;其中夏糧產量78.8萬噸,下降1.5%;秋糧產量78.5萬噸,增長7%。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24.7千公頃,比上年下降1.3%。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65.5千公頃,增長0.1%;秋糧播種面積159.1千公頃,下降2.8%。
2018年,鄭州市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達10143.3億元。比上年增長8.1%;人均生產總值101349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糧食業增加值147.1億元,增長2.1%。
(2)鄭州市經濟發展概況擴展閱讀
2018年,全市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90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2.1億元,增長9.0%;其中稅收收入859.5億元,增長10.9%;市本級收入439.3億元,增長6.2%。
在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個人所得稅46.1億元,增長13.8%;企業所得稅148億元,增長2.7%;增值稅303.6億元,增長11.3%;契稅96.1億元,增長9.3%;房產稅27.7億元,增長13.2%。
2018年,全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6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41.3億元,增長20.3%;城鄉社區支出597.8億元,增長1.4%;教育經費支出213億元,增長21%。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97.9億元,增長7.8%;科學技術支出36.4億元,增長7%;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115.2億元,增長21.8%;公共安全支出74.8億元,增長11.2%;農林水事務支出73.9億元,增長12.1%。
⑶ 鄭州簡要的發展簡史,側重經濟方面
鄭州概況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東經112° 42' -- 114° 14' ,北緯34° 16' - 34°58'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 C 。7月最熱,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里。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轄12個縣(市)、區,其中縣1個、縣級市5個、區6個。據2003年的統計資料,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12.4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市總人口697.7萬人,中心城區人口322萬。鄭州地處中原腹地,「雄峙中樞,控御險要」,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是國家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已躋身全國綜合實力50強、投資硬環境40優、全國綜合投資環境前10名和衛生城市行列。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中華人文始祖黃帝,著名歷史人物列子、子產、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就出生在鄭州。
鄭州交通、通訊發達,處於我國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隴海、京廣鐵路在這里交匯,107、310國道,京珠、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被命名為全國文明機場的新鄭國際機場與國內外30多個城市通航。擁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和全國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一類航空、鐵路口岸和公路二類口岸各1個,貨物可在鄭州聯檢封關直通國外。郵政電信業務量位居全國前列。已經成為一個鐵路、公路、航空、郵電通信兼具的綜合性重要交通通訊樞紐。
鄭州商貿發達,是國務院確定的3個商貿中心試點城市之一。擁有一大批高檔次、多功能的大型商貿設施和輻射全國的商品集散市場,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就有30多家;每年在鄭舉辦的各類全國性、區域性、專業性交易會、博覽會、洽談會上百次;國內外萬余家商貿機構在鄭州設有辦事處或經營場所。
進入新世紀,我們緊緊抓住我國加入WTO、西部大開發、國家批准鄭州市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總體規劃的重大機遇,制定了「十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超千億,到201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增長1.5倍,經濟綜合實力、城市化水平、輻射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個台階,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為率先在全省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十五」目標,我們圍繞拉大城市框架,將高起點、高品位地規劃建設鄭東新區。鄭東新區規劃范圍西起107國道,東至擬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北起連霍高速公路,南至機場快速路,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預計人口150萬,融「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環形城市」等眾多先進理念於一體。同時,還將本著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開發並重、協調發展、共生共榮、以人為本、規劃先行的原則,改善老城區面貌,提高人居環境質量,逐步把鄭州建設成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商貿城市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2004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375億元,增長15.5%,是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35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114.8億元,增長32.7%;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達到2724.8億元,增長11.9%;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687億元,增長25%,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0%。完成或超額完成了新增就業再就業10萬人、工業技改投資100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新增1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0億元、新設立外資企業100家、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的「六個一」目標。全市經濟進入全面提速、加快轉型的新階段。
⑷ 鄭州近幾年來的變化發展
二十多年前的鄭州,只有幾條主要街道,如:金水路,建設路,隴海路,南陽內路,文化路等,還有就是一些容巷子,如:菜市街,弓背街,磨盤街等等。
即老市區。那裡居住的就是鄭州的原居民。為什麼鄭州人的包容性很強呢?她是一個真正的移民城市,鐵路和工廠把全國各地的人帶到了這個城市。
在鄭州,說普通話是時尚和有文化的表象。近年來,省內移民,本地居民的孩子從牙牙學語就說的是普通話,小孩只有到了初中以後才會漫漫學會鄭州話,但是已經變調了。純正的鄭州話還是留在未拆遷的老城區。
二. 那時候,主街道兩旁,法桐樹遮天蔽日,滿目翠綠,鄭州被譽為綠城。即使如此,到了秋冬季仍是黃沙漫天,女人們頭蒙紗巾來遮擋風沙。而現在經過數年的城市建設和發展,尤其是黃河防護林帶的完善,這種情況已經不在人們的記憶中了。
鄭州前年還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 三. 鄭州傳統工業基礎薄弱,但是也有幾大重要產業,如亞洲最大的鋁廠,鄭紡機,白鴿集團,現在的速凍食品領頭羊,三全,思念,胖哥等等。
⑸ 求鄭州最近幾年發展概況
90分鍾交通圈貫通中原九城 鄭汴洛有望建輕軌
○95%的縣(市)30分鍾上高速
○除了拉薩,飛機通航所有省會
○從周口可直接「漂流」到上海
○90分鍾交通圈貫通中原九城
○6條旅遊快速通道暢遊河南
○鄭汴、洛陽有望開建城市輕軌
一條輕軌將貫穿鄭州東西,從周口坐船可「漂」到上海,各中心城市間2小時到達,鄭州的飛機可飛除拉薩外的任何省會(自治區首府、直轄市)城市……昨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河南省綜合交通發展「十一五」規劃》已獲省政府批准,並印發實施。
5年交通投資2770億元
《規劃》規定了我省未來5年的綜合交通發展目標: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將在8.5萬公里以上,新增鐵路客運專線880公里左右,確保我省95%的縣(市)平均30分鍾內上高速公路網;建成油氣管道2000公里以上,飛機年吞吐量突破800萬人次。「十一五」期間,全省交通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將在2770億元以上。
屆時,我省將建成「三縱五橫」鐵路網、「六縱八橫」高速公路網,形成中原綜合運輸大通道。
水、陸、空交通體系連成網
鐵路:實現「三縱五橫」
「三縱」分別是:中部縱向,完成新建京廣鐵路客運專線石家莊—鄭州—武漢段,完成京廣鐵路信陽—陳家河段提速改造工程;西部縱向,完成焦柳鐵路電氣化及提速改造工程;東部縱向,完成京九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
「五橫」分別是:中部橫向,新建徐州—鄭州—西安鐵路客運專線;北部橫向,打通長治—泰安地方鐵路;中北部橫向,完成新菏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中南部橫向,打通登封—漯河—阜陽地方鐵路;南部橫向,爭取開工建設寧西鐵路復線。
公路:高速繞河南南北10個來回
河南目前已形成以鄭州為中心,以京珠、連霍為骨乾的「米」字形高速公路交通網路。今後幾年,還准備新建焦作—平頂山—桐柏(省界)高速公路,南京至洛陽高速公路河南段,永城—登封高速公路,南樂—林州等高速公路。讓我省95%的縣(市)平均30分鍾以內抵達高速公路網。
屆時,我省高速總里程數將有5000多公里,而我省南北距離約550公里,高速里程相當於在河南境內南北10個來回。
空運:除拉薩,飛機與所有省會通航
航運方面,將按照國際航空港標准改建鄭州新鄭國際機場,2007年完成航站樓、停機坪改擴建工程,年設計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000萬人次。
同時,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將進一步開辟航線,除西藏拉薩外,實現與國內所有省會城市和主要旅遊城市通航。開辟通往東亞、東南亞、歐美、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線。到2010年,使旅客吞吐量突破800萬人次。
另外,我省還將對洛陽機場候機樓、停機坪進行改擴建,爭取將洛陽機場建成國內干線機場;對南陽機場進行提升改造,使南陽機場達到國內干線機場的運輸水平;並適時將商丘、明港等軍用機場改建為軍民合用機場。
水運:從周口可「漂」到上海
除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我省還將進一步打造水上交通。「十一五」期間,我省將開工建設沱澮河(夏邑—省界)、沙潁河(周口—漯河)、淮河幹流(淮濱—省界)、渦河(馬廠—省界)等航運開發工程,提高我省向華東地區的通航能力。
屆時,我省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1584公里,港口泊位數達到145個,港口吞吐能力達到貨運1200萬噸、客運400萬人次。基本形成通過沙潁河、淮河、渦河直通上海等長三角地區的多條水上通道。
管道運輸:蘭州原油直送鄭州
管道運輸,是輸送能源的「專用通道」,未來5年,我省將加大成品油(原油)管道建設力度,重點建設蘭州—鄭州—長沙、錦州—鄭州等成品油管道,建設鄭州大型油品儲備中心和輸配樞紐,滿足西油東運、北油南運和進口國外石油需要。
另外,將加快建設「川氣入豫」主幹線及支線工程,規劃預留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通道,初步形成以鄭州為中心向全省各地輻射的供氣網路。
90分鍾交通圈貫通中原九城
交通是建設都市圈的首要問題。《規劃》特別列出了中原城市群的交通發展規劃。
高速公路方面,新建民權—開封—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鄭州—石人山、鞏義—登封、新鄉—營盤(省界)、濟源—邵原等高速公路,實現鄭州與區域內各中心城市1個半小時內到達、各中心城市之間2小時內到達、縣城和主要旅遊區半小時內可上高速公路。
輕軌方面,開工建設鄭州高新區—中心城區—鄭東新區城市輕軌,加快鄭東新區—中牟—開封、鄭東新區—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輕軌及洛陽市城市輕軌項目的前期工作。同時,將利用隴海、京廣鐵路客運專線和既有線,爭取開行鄭州—洛陽、鄭州—新鄉、鄭州—許昌—漯河等城際列車。
另外,為推動黃河兩岸的發展,我省將規劃建設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大廣高速開封黃河橋及武陟—滎陽、焦作—上街、孟州—偃師等多座黃河大橋,進一步加強黃河兩岸的直接聯系。
乘旅遊專列快速暢遊河南
為加快旅遊發展,我省還准備建設一批旅遊快速通道。其中包括改造南太行輝縣—焦作—濟源二級旅遊公路,新建黃河北大堤孟州—封丘二級旅遊公路,促進南太行及黃河沿線旅遊開發;改建洛陽—嵩縣—欒川一級旅遊公路,爭取建設洛陽—盧氏、石人山—欒川和三門峽—南陽(省界)高速公路,促進伏牛山旅遊開發及豫西經濟發展;加快新縣—羅山—光山等紅色旅遊公路建設,促進豫南的旅遊開發與經濟發展。
鄭東新區5年內成交通樞紐
未來5年,鄭東新區將被打造成為大型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規定,我省將以建設鄭州—北京、鄭州—武漢、鄭州—西安、鄭州—徐州的「大十字」鐵路客運專線為契機,對鄭州鐵路新客站、鄭州公路客運樞紐站及相關的城市輕軌站、城市公交車站、計程車場站等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集中建設。在鄭東新區建成包括鐵路客運專線、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在內的多種交通方式合理配置、有機銜接、換乘方便、集疏迅速的大型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
⑹ 鄭州市經濟發展的突出優勢是什麼
發展的優勢:是便利的交通,靠著四通八達的交通商業商品運至全國各地,乃至直接到海關出口,另外就是廣大的群眾基礎,河南現在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人多了就帶動了消費。
⑺ 河南鄭州經濟怎樣
鄭州市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經濟發展水平偏低,整體競爭力較弱。鄭州市縣域經濟的規模、速度、實力、機制、效益,與全國百強縣(市)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2003年全國百強縣的縣域平均GDP總值達到163億元,平均地方財政收入為8.6億元,人均GDP為2.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600元,人均農民純收入5400元,人均在崗職工工資收入1.6萬元。而同期鄭州市6縣(市)縣級GDP平均規模95.37億元,平均地方財政收入3.22億元,人均GDP為1.38萬元,人均地方財政收入465元,人均農民純收入3386元,人均在崗職工工資收入10494元;縣級GDP平均規模、平均地方財政收入、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農民純收入分別比全國百強縣平均水平低41%、63%、42%、82%、37%。由此可見,鄭州市縣域經濟無論是發展水平還是競爭力,相對於全國百強縣都處於明顯劣勢。
2、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產業調整依然滯後。鄭州縣域經濟典型的農業經濟特徵明顯,效益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近幾年雖有所發展,但占經濟總量的比重仍然很小;第二產業優勢不夠突出,資源性加工企業規模偏小,能力較弱;現代高科技企業起點低、數量少,技術含量仍然較低;第三產業比重上升雖然較快,但因起步晚、規模小,不足以支撐整體經濟發展。目前鄭州市6縣(市)縣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7.3∶63.7∶29。
3、縣級財政運轉困難。財政是經濟發展的綜合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經濟運行質量決定了財政狀況。由於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財政來源渠道單一,直接表現為各縣人均財政收入差距巨大,最高的縣人均地方財政收入664元,最低的縣人均220元,縣(市)之間相差懸殊。6縣(市)縣級地方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為3.4%,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1個百分點。2000―2003年,全市縣級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3%,而財政支出年均增長21.9%。財政收入的增長遠滯後於其支出的不斷擴張,使得縣級財政只能疲於應付人頭費用,而用於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發展社會事業的資金極為有限,縣級財政入不敷出,運轉困難。
4、生產要素大量外流,對外開放程度偏低。一是資金嚴重短缺。由於縣級財政拮據,加之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縣級以下業務,使縣域經濟發展深受「失血」之痛。2003年,6縣(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10億元,僅占鄭州市各項存款余額的12.7%;6縣(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只有187億元,僅佔全市各項貸款余額的9.4%。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受待遇、人居環境等條件限制,大中專學生回縣率很低,到縣級企業工作的更少。由於在待遇和事業留人方面缺乏吸引力,縣域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三是產品科技含量低。四是對外開放程度偏低。
5、農民增收任務艱巨,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城鄉統籌不夠協調。近年來,由於鄉鎮企業發展步入低谷,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不景氣,導致農民增收渠道明顯變窄;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使得農民收入的增長出現低速徘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2003年與1997年相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6%,遠低於「八五」時期年均增長17.6%的水平;2003年6縣(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386元、6299元,差距達46%,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長速度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慢5.1個百分點。
⑻ 鄭州發展史
鄭州歷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鄭、韓5次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3600年前,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為「有熊氏」生於軒轅之丘,部分學者認為軒轅之丘指現在鄭州下轄新鄭市。部分學者認為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登封市)。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於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金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20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縣經濟得到較快發展。1923年,鄭州爆發了「二七大罷工」。這次大罷工,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團結戰斗的偉大力量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大罷工,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建有「二七」紀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廣場和「二七「紀念塔。這是這座英雄城市的光輝象徵。因此,鄭州就以「『二七』城」著稱。現在市中心已經形成『二七商圈』,是鄭州市內商業活動最發達的地區。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設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著名歷史人物軒轅黃帝、列子、子產、申不害、韓非子、鄭國、陳勝、張良、潘安、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高拱、李誡、李馳航等出生在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