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
(1)生產決定消費,影響消費的根本因素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2)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專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屬。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①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影響人們的消費水平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
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系。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
(3)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等也能成為影響消費的因素。
(4)人們的消費行為還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
(1)消費水平對經濟的影響因素擴展閱讀
消費類型:
一是計劃型,按家庭收入的實際情況和夫妻生活目標制定計劃,消費時大致按計劃進行,非常理智,很少出現盲目和突擊性消費。
二是隨意型,這種類型的人完全按個人喜好和臨時興趣進行消費,較少考慮整體消費效益,所謂錢多多花,錢少少花是這部分人的突出特點,較易出現盲目和浪費性消費。
三是節儉型,消費時精打細算,能省即省,並且善於利用再生性消費。這一類型的消費方式能夠使家庭逐漸殷實,然而過於節儉的意識有時可能因過量購買便宜貨而造成積壓性消費。
『貳』 經濟生活影響消費的因素
經濟生活影響消費的因素:
1.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消費的根本因素;
2.收入水平是影響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
3.物價總體水平是影響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
『叄』 影響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1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起基礎性作用2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當前可支配收入越高,未來專預期收入越屬樂觀,收入差距越小,消費水平越高3物價總水平。物價變動影響人們的購買力4生產決定消費(對象,方式,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5消費心理(從眾,求異,攀比,求實)
『肆』 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①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總量就越大專
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屬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
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系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根本)
『伍』 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1、國內生產總值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
國內生產總值()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動總量,人均GDP通常用以評價一國的富裕程度,通常我們把國內生產總值作為經濟發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標。而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又與居民消費水平有很大聯系。
2、居民儲蓄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居民的消費和儲蓄互相影響,儲蓄增加,現實的消費就會減少,儲蓄減少,現實的消費就會增加。
3、通貨膨脹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物價大幅度上漲,直接影響到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另外,通貨膨脹對居民的消費預期也產生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持續上漲,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居民的消費慾望。
4、社會保障對我國居民消費的影響
社會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地區)社會成員享受社會保障的高低程度,其主要衡量指標是社會保障總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5)消費水平對經濟的影響因素擴展閱讀
反映居民消費水平的主要指標有:
1、平均實物消費量指標
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費品的消費量、平均每百戶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電量等;
2、現代化生活設施的普及程度指標
平均每百戶主要家用電器擁有量、電話普及率等;
3、反映消費水平的消費結構指標
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務支出比例、不同質量消費品的消費比例等。
消費計算
根據計算居民消費的不同價格,可以計算出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居民消費水平和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居民消費水平,後者便於觀察居民實際消費水平的增長變化。
為了觀察居民消費的實物構成,還可以進一步計算各種消費品的平均消費的數量和金額,以反映居民在取得基本生存資料的基礎上逐步向需要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方向發展的趨勢。
居民消費水平,是按國內生產總值口徑,即包括勞務消費在內的總消費進行計算的。計算公式為:居民消費水平(元/人)= 報告期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居民消費總額 / 報告期年平均人口。
居民虛擬消費類型:
居民消費除了包括直接以貨幣形式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消費之外,還包括以其他方式獲(如虛擬性消費)得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居民虛擬消費包括以下類型:
單位以實物報酬或實物轉移等形式提供給勞動者的商品和服務;
住戶自己生產並由自己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其中,服務僅指住戶的自有住房服務);
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務;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服務。
『陸』 論述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從人的多種經濟角色之間的關系來看,無論何時何地,從事何種經濟活動,人一時一刻也不能停止消費,否則,就不能擔當生產者、勞動者、投資者等其它經濟角色。消費者要持續進行消費,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就必須進行勞動,通過不同職業的勞動來維持和擴大社會再生產,因而消費和生產是社會成員兩種最基本的經濟活動,具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普遍具有消費者和勞動者的雙重經濟主體身份。由此可見,經濟發展以人為本所指的具體對象,可以進一步歸結為以消費者群體和勞動者群體的利益為本,實現廣大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和廣大勞動者收入最大化是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
(一)消費水平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依存關系
第一,消費水平的變動與國民收入增長的變動有著直接的依存關系,當國民收入的增長較快時,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水平也增長較快,而在某些時候,消費水平的增速會高於或低於國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積累與消費的比例穩定合理,國民經濟就可以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
第二,消費率與經濟增長率有一定的依存關系。消費是國民生產總值的主要部分,其變動必然會引起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動。而最終消費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函數,就是消費率,消費率對經濟增長率變動有明顯的影響。
在2000年至2003年的三年裡,我們經濟的成長大致是8%,那麼在這個中間消費貢獻在50%左右,投資的貢獻在四十多一點,外需的貢獻還是在六左右。那麼這樣一種格局表明我們整個國家經濟增長,內需是主要的,外需是輔助的。這是我們可以得到的一個結論,而在整個內需變化的過程中間出現了投資到消費,消費到投資這樣一種順序上的變化,但從平均角度來講消費依然還是內需的主體,投資還是僅次於消費的重要力量,但是這幾年在現實的增長中間,由於我們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以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六千六百億來拉動經濟的增長,因此在年度中間還有不同,也就是有此年份投資的作用更突出一些,有些年份消費的作用更突出一些,有些年份外需的作用更突出一些。因此我們回顧歷史從需求的角度來說:目前正處於一個消費比較平穩,投資繼續增強,外需也是相對穩定的階段。
目前國內消費需求基本平穩、大體正常,居民購買力實現程度穩中有升。但由於收入分布不均,使不同階層實現購買力程度不同,突出表現為收入高的群體實現程度低,收入低的階層實現程度高。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一方面低收入階層有旺盛消費需求但購買力不足,消費潛力難以得到釋放;另一方面擁有強盛購買力的高收入群體,其消費需求已基本實現,購買力大量以儲蓄和金融資產的形式沉澱下來。這一反差是形成目前內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擴大內需,啟動消費應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消費政策和稅收政策,調節收入分配關系,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我國經濟增長仍主要表現投資拉動型有關。由於投資與消費存在著一定的相互替代關系,因此在近年來過高投資的作用下,也使得我國社會消費率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出現了持續減弱。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投資增長率連年提升,同期消費增長率也出現了逐年走低的趨勢。特別是2004年在投資率由2000年的36.4%升至42.3%的情況下,消費率則由61.1%降到了53.6%。
(二)消費水平與經濟結構
合理消費水平,要與生產力發展相互促進。在健康的倫理、道德規范下,合理的消費水平主要體現在消費與生產之間的相互適應和相互促進上。在數量上,合理消費水平應與國民總收人及其增長速度和社會勞動生產率及其增長速度保持恰當的比例;在結構上,合理的消費水平應與消費品的供給結構相適應,有利於經濟結構的合理化。
經濟結構大體上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各成分,各組織和社會再生產各方面的構成,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一國的經濟增長從其內涵來看,主要有兩方面,經濟總量的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優化,而一國的經濟增長又是以一定的消費水平為前提的。當社會經濟實現增長,經濟總量及人均收入量也會相應增長,從而引起需求結構、生產結構以及外貿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根據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和發展經濟學理論,高的經濟增長率必然帶來高的結構變化率。也就是說,結構的變動是與經濟發展過程相聯系,是以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階段(即人均收入水平和工業化程度)為條件,是通過資源的再分配來實現的。
目前,我國經濟結構依然存在不合理的狀況,這一狀況嚴重製約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但這種不合理狀況不是由於過去重工業的傾斜政策而造成的,而是因為當前消費需求結構的升級導致現行經濟結構不再適應當今的經濟發展。目前從我國消費領域的整體來看,醞釀著一次新的消費升級 - 「住行消費升級」(在此之前,已有幾次消費結構升級)。其間消費投入大,積蓄時間長。這使得消費需求不足現象在一定時期內存在。
收入的增長必然引起消費水平的增長,而消費水平的增長又會引起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濟的增長主要是靠生產要素投入的增長和經濟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增長,結構合理,就可以提高全社會總要素的生產率,進而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率,這樣就必然能夠帶來消費水平的提高。
我國經濟增長、投資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來看,經濟增長速度是比較居中的,投資的增長速度基本上是要高於這個經濟的增長速度,而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總是有一些滯後於經濟增長速度,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增長速度明顯地低於經濟的增長速度,這種局面如果長期地持續下去,引起經濟結構在某種程度上的不平衡,投資增長相當地快,居民收入的增長相對低於經濟的增長,這樣會出現居民收入相對增長較慢,消費需求相對增長較慢,在國民經濟增長中,主要是靠投資增長來拉動,短期這種情況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長期是這樣一種局面的話,會引起經濟結構的失衡。
二、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有經濟因素,也有非經濟因素。經濟因素有國民收入總額及其提高速度,積累與消費的比例,消費與投資人口總數及其增長速度,價格水平的變動等。
(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是投資和消費關系變化的基本動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增速位居世界前列,消費結構已從溫飽型農產品消費過渡到小康型工業品消費,部分向比較富裕型的服務類消費邁進。居民消費的增長潛力還很大,消費空間將進一步拓展,這會導致消費率適當上升和投資率相應下降。但是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城鄉低收入群體支付能力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可能制約消費率的提高。
(二)高儲蓄支撐著高投資,而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則壓低消費率。
20世紀90年代,我國總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佔一半以上)穩定在40%左右,2003年高達47%,遠遠高於20%的世界平均水平,因而同期我國的投資率也大體如此。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現儲蓄傾向上升而消費傾向下降的趨勢。1989~2003年,城鄉居民儲蓄平均增長22.6%,而消費支出平均僅增長11.9%;城鎮消費傾向由0.88下降為0.77,農村消費傾向由0.89下降到0.74。最終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隨之都降低。
(三)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的影響。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人口消費在消費市場中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引起消費結構的變化。就一個國家的整體消費而言,在老齡化過程中,消費支出呈現逐漸擴大趨勢;在老齡化社會,消費支出則呈現減少趨勢。從我國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看,老齡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費、醫療費以及交際費等支出的比例顯著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由於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老齡者人均消費額隨著衰老而減少,對住宅建築以及電視機、電冰箱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量減少,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應適當提高勞動年齡上限,以相應擴大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高消費人口;另一方面,可適當擴大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和提高退休金標准,通過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購買力,促進消費增長和「銀發市場」的繁榮。
三、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在我國,由於消費水平的差異,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表現得非常明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城市發展較快,大部分農村發展比較慢,所以在一定時期內,城鄉之間的消費水平差異比較明顯。
(一)消費差距大於收入差距。
城鄉收入差距的最終反映是生活質量的差距,生活質量主要體現在消費。城鄉居民生活消費差距大於收入差距。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124元,農村居民為4655元,城鄉居民消費比例為2.39:1,大於收入差距25個百分點;城市居民消費傾向為80.1%,農民為71.6%,相差8.5個百分點;城市居民食品支出3523元,是農村居民的2.4倍。其中肉、蛋、奶、水產品支出城市居民為1064元,農民僅為390元,城市居民是農村居民的2.7倍;衣著支出城市居民為906元,農村居民為331元,城市居民是農村居民的為2.7倍;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城市居民為704元,農村居民為272元,城市居民是農村居民的2.6倍;交通通訊支出城市居民為1688元,農村居民為469元,城市居民是農村居民的3.6倍。
(二)城鄉居民家庭財產差距懸殊。
到2003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約為41200元,農村居民約為10180元,城市居民是農村居民的4倍。據1000戶城市居民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用於儲蓄、儲蓄性保險、購買有價證券的支出達3748元,相當於當年農民收入的58%。
(三)城鄉居民社會福利待遇差距明顯。
城鄉居民在各種社會福利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很多社會福利實際上是居民的一種隱性收入。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公積金以及各種社會保險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各種福利如最低工資和低保等,絕大多數農民都不能享受。如果考慮城鎮居民享受的各種社會福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會更大。
四、提高消費水平的建議與策略
針對當前消費需求不足,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的現狀,我們認為推動居民消費增長,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體現以人為本,著眼於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
(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增強消費者信心。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關系、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為增加城鎮居民收入,要努力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大力發展社區服務、餐飲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鼓勵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加強勞動職業培訓,引導職工轉變就業觀念,發展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落實好最低工資制度,確保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要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要徹底消除進城務工農民的歧視性政策和障礙,簡化各種手續,防止亂收費。努力構建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市場,為農民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最大限度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大發展。
(二)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收入提高,必然會擴大消費需求,消費水平會相應提高。通過發展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措施,使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使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提高最終消費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要加大對低收入階層的收入轉移支付力度,縮小貧富差距。
(三)盡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居民購買力的實現。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改善人們消費取向,提高居民購買力實現程度的關鍵。要從社會保障體繫上和各項政策措施上讓居民對自己未來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數,從而增強居民即期消費行為,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對於養老、醫療、就業等涉及城鄉居民切身利益的改革,要提高改革的科學性和透明度,降低人們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促進居民購買力實現。
(四)大力發展消費品市場。
適應消費需求發展趨勢,搞好城鄉零售市場的規劃布局。合理布局城市商業中心,形成能夠帶動消費升級和創造都市商業氛圍的消費中心。加快發展貼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綜合超市。發展專業性較強的家電、食品、建材等專業連鎖超市。重視發展倉儲式商場、專業店、專賣店等新的業態形式。適度發展大型綜合超市,控制發展大型購物中心。
(五)繼續培育和擴大新的消費增長點,激發大眾消費熱情。
近年來,住房、汽車、電子通訊、旅遊等新消費熱點的快速增長對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需求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整體來看,-方面這些新的消費熱點在整個消費中所佔比重較小,另一方面還沒有形成廣泛的大眾消費效應。為了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加快消費結構升級,必須繼續努力培育和保護新的消費增長點效率兼顧的目的,發揮住房、汽車等新的消費熱點在拉動消費結構升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總之,擴大消費大有潛力,大有可為。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增加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巨大作用,採取得力措施鼓勵和促進消費,全面擴大消費需求,一定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柒』 消費給經濟帶來多少影響
從理論上說,影響消費的因素就是影響需求的因素。經濟學認為,需求是消費者在某一價格水平下願意並能夠購買的商品或勞務的數量。需求必須是既有購買慾望又有購買能力的有效需求,需求有兩個條件:一是購買慾望,二是購買能力。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由很多因素構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偏好和消費者對該商品價格的預期等。從社會宏觀層面看,一定時期的社會消費需求主要取決於一定時期的物價水平和人們的收入水平。因為人們的購買慾望和購買能力是受到物價水平和收入水平決定或制約的。(一)收入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盡管影響消費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決定消費支出最重要的因素。經濟學通過消費函數來表示收入和消費之間的依存關系。消費函數一般以收入為自變數,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隨收入的變動而呈現同方向的變動,即收入增加,消費增加;收入減少,消費減少。對單個商品消費需求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多數商品來說,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就會增加對商品的需求量;相反,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也就是說,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收入水平成正方向的變動。對於某些低檔商品來說,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反之,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時,就會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消費者對其需求與收入成反方向的變動。不過,以上兩種情況不是絕對的,會因人、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就是消費者的偏好對消費需求的影響。消費偏好就是消費者對某種物品的喜好或嗜好。消費者對某種商品偏好,該商品的就需求大;對某種商品不偏好,該商品就無需求或需求小。廣告宣傳往往會改變人們的偏好,從而改變需求。對社會消費需求總水平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到:在物價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時期人們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費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低,消費水平也越低。二者成正比。考察收入水平對消費的影響需要綜合考慮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人們的工資收入並非都是可以由消費者自由支配的收入,比如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等。同時,勞動者和居民也會享有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社會救濟和社會保險以及商業保險等帶來的收入。因此,即使在物價和工資收入不變的條件下,由於以上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影響人們消費需求水平的不是勞動者的全部收入,而是可支配的收入。人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成正比。考察可支配收入對人們消費水平的影響,不僅要考察當期收入的影響,還要考察未來收入的預期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正如價格預期對需求的影響一樣,收入預期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需求,這是心理因素對消費的影響。如果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樂觀,就會鼓勵人們消費;如果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不好,人們就會增加儲蓄而減少消費。收入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還表現為社會收入差距對消費的影響。西方經濟學認為,在人們的收入與消費需求的關系中存在著一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即當人們的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後,隨著收入的增長,消費呈遞減趨勢。這時,政府為了刺激消費增長而提高居民收入的做法往往不能奏效。但是,如果政府選擇給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則會帶來有效需求的增長和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社會收入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既有利於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和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於社會有效需求的增長。(二)物價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物價水平是影響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和直接因素。我們在前面已經從單個商品的角度分析過價格因素對消費需求的影響,這里不再贅述。從社會宏觀角度看價格因素對消費需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當其他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時期的物價總水平越高,社會消費水平越低;反之,物價總水平越低,消費水平越高。因為,在人們的收入不變時,物價水平越高,貨幣的購買能力越低;物價水平越低,貨幣的購買能力越高。也就是說,貨幣的購買力與物價水平成反比,而人們的消費水平與貨幣的購買能力成正比。一定時期的物價水平是通過物價指數來表示的。物價指數是指本期物價水平對基期物價水平的比率,是用以反映物價漲跌的幅度。反映消費品物價水平的指標是消費物價指數。消費物價指數(CPI)一般又稱零售物價指數或生活費用指數,是指報告期與基期商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國消費品和勞務價格上漲或下跌的幅度,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在一年中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了2.3%,那就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了2.3%;當生活成本提高時,消費者的貨幣購買力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現在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務了。可見,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對於保持和提高消費者的實際生活水平與社會消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影響消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因素以外,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因素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請學員們搜集相關資料,分析說明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其他因素對消費需求的影響作用。
『捌』 影響消費水平的6個因素
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 ①居民收版入水平:其他條件不變,當權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費就越大;人們對未來預期收入樂觀,就會加大當前的消費、反之就會節制當前的消費;人們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②物價總體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況下,物價上漲,會引起人們的購買力下降,人們消費水平降低;反之,則人們消費水平提高。 略
『玖』 消費對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投資、出口和消費,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上半年的消費,一如既往地扮演了經濟發展第一驅動力的角色;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後勁足,也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年中回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已成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巨大的內需增長潛力、完善的宏觀調控政策工具手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釋放的紅利,也將有效對沖經濟運行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可以肯定,通過深化改革、持續創新、改善供給,消費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發揮更加重要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