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前新疆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學習到了,出口方面創造經濟GDP是很重要的;能指出新疆方面的主要問題和對策,那是對於後續公司發展方向調整很有幫助。
❷ 發展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重要作用
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學說的由來
本世紀30年代經濟學家羅伯特遜(D.H.Robertson)提出了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Engine for Growth)的命題。①在50年代,諾克斯根據對19世紀英國與新移民地區的經濟發展原因的分析,進一步補充和發展了這一命題。他認為,19世紀國際貿易的發展是許多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因為各國按比較成本規律進行國際貿易,通過兩優取其更優、兩劣取其次劣的辦法進行專業化分工,使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了產量。通過交換,各國都得到了多於自己生產的消費量。他認為這是對外貿易的直接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對外貿易產生間接的動態利益,即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通過一系列的動態轉換過程,把經濟增長傳遞到國內各個經濟部門,從而帶動國民經濟的全面增長。他指出,19世紀的國際貿易「具有這樣的性質:中心國家經濟上的迅速成長,通過國際貿易而傳遞到外圍的新國家去。它是通過初級產品的迅速增加的需求而把增長傳遞到那些地方去的。19世紀的貿易不僅是簡單地把一定數量的資源加以最適當的配置的手段,它尤其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6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家進一步補充了這一學說。他們認為,對外貿易較高速的增長、特別是出口的高速增長會帶來以下幾個重要的動態利益:(1)出口擴大意味進口能力的提高。進口中的資本貨物對經濟落後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一方面,資本貨物的進口使這個國家取得國際分工的利益,大大地節約了社會勞力。另一方面,資本貨物的進口,尤其是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可以提高國內的技術水平,經消化後,會大大地縮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2)對外貿易的發展使國內的投資流向發生變化,資本會越來越集中在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在這些領域中進行專業化生產能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3)規模經濟利益。一國國內市場相對來說總是狹小的,出口的擴大克服了國內市場的狹小性,生產規模可以不斷擴大,以達到最佳程度,使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單位成本不斷下降。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利潤率,另一方面會增強國際競爭能力。(4)出口擴大還會加強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系,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這一點對經濟運行機制不健全的國家尤其重要。出口的擴大,特別是加工程度較深的製成品出口的擴大,會增加對向出口部門提供投入物部門的需求。這些部門轉而向其他供給部門增加需求。如此反復下去,不但能帶動所有部門的發展,而且會大大地促進國內經濟的一體化。(5)出口的不斷擴大會鼓勵外國資本的流入。這對普遍缺乏資本的落後國家日益重要。外資的流入不但能解決國內投資不足的難題,而且會促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傳播。(6)在世界市場上進行激烈的斗爭會使國內出口產業以及與之相關的產業改進質量、降低成本,從而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①
但是,諾克斯認為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的學說,適用於19世紀,其主要論據是英國的經濟發展通過對外貿易帶動了新興國家如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等國家的經濟發展,成為他們的「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到了20世紀,由於各種條件的變化,這一學說不再適用。即在20世紀,中心國家(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並未通過初級產品需求的增加而把它們的經濟增長傳遞到世界其他國家去。諾克斯認為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有6個:(1)發達國家工業結構的變化,由輕工業結構轉向重工業結構(技術和化學工業),即從製成品中原料含量高的工業轉向原料含量低的工業;(2)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勞務部門所佔的比重增加,因而對原料的需求落後於生產的增加;(3)對農產品需求的收入彈性低;(4)農業保護主義的蔓延;(5)工業原料的節約使用(如電解鍍錫,金屬回收和再加工);(6)合成原料和人造原料越來越多地代替天然原料。
60年代以後,隨著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通過出口導向型而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後,這一學說再度流行。
對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學說的評價
(一)就對外貿易能帶動或激發經濟增長這點來說,它是正確的
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史已經證明,商業的擴張往往推動著工業的進步,世界商業和世界市場是在16世紀開始資本的近代生活史的。在產業革命以前的時期如果沒有國內外貿易的發展,工業進步就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商業上的產業大革命是革命的歷史前驅。在戰後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是以發展對外貿易為突破口的,對外貿易的發展帶動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但是,該學說不談生產對對外貿易的決定性作用,只強調對外貿易對生產和經濟發展的反作用,就此而言,這個學說有些片面性。
(二)這個學說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過分誇大了對外貿易的作用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它們的經濟發展除了生產關系改革這個重要條件以外,還有四個主要因素,即市場的擴大、資本的積累、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先進的管理。這些因素是互相影響的,只有綜合起來,經濟才能取得迅速的發展。
2.忽略了對經濟增長機制的分析
對外貿易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可以起到刺激和帶動作用,但只有在經濟和社會條件具備時才能充分發揮這種作用。對外貿易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只是它的一個必需條件,而不是它的先決條件。在19世紀西歐國家對初級產品需求的增長之所以能帶動少數白人移民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因為在這些地區存在政治和經濟發展的條件。而許多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盡管它們的對外貿易也增長了,但是並沒有導致經濟發展,原因就是它們在國內還不具備這些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條件。
3.掩飾了資本主義國際貿易中的生產關系
他們只抽象地談論對外貿易給一國帶來的經濟利益,而不談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帝國主義國家通過國際交換,剝削、掠奪殖民地和落後國家的歷史事實,抹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國家藉助其經濟優勢在國際貿易中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的現實。
❸ 新疆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是什麼不利條件是什麼
101教育PPT的課件經濟學里有回答這個問題:有利條件:政策支持、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礦產資源豐富等;不利條件:深居內陸氣候乾旱,山地面積廣大,河流稀少、人口稀疏、經濟不發達等。
❹ 影響新疆對外貿易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二、新疆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呈現六大特點
與新疆毗鄰的周邊國家的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化工原料、棉花等資源,是我國和平發展中迫切需求的戰略性物資,將其納入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戰略重點實現資源進口市場的多元化既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也是保障我國經濟安全的需要。把新疆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事業放在我國積極參與周邊國家資源開發、實現進出口市場多元化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在「十一五」期間使新疆的外向型經濟在參與周邊國家資源開發和經濟合作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把新疆建設成為我國陸上資源進口的戰略通道,對於構建我國資源安全體系,促進新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新疆與周邊國家資源性產品合作已有一定基礎。2003、2004、2005年新疆自周邊國家組織的資源性產品進口分別占進口總額的61.7%、60.8%和66.9%。特別是原油進口逐年擴大,今年上半年進口原油82萬噸、3.65億美元,金額增長5.2倍。中哈輸油管道投入正常運轉後,進口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新疆的資源進口陸上大通道的作用將日益顯現。新疆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呈現以下特點:
(一)從周邊國家大量組織資源性產品進口,進一步提升了新疆的貿易地位
我們充分運用國家西部開發和發展邊境貿易的優惠政策,發揮地緣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進口商品結構,新疆從周邊國家進口從初期的鋼材、化肥等產品為主發展到石油、銅、廢鋼、鋅錠、各類礦砂、鋼材、有色金屬、氧化鋁、化肥、成品油等資源性產品,除新疆自用外,還大量銷往國內市場,緩解了國內資源性產品短缺的狀況,也體現了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將新疆資源與周邊國家資源統籌考慮,發揮「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作用。雖然新疆進出口額僅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0.56%,但新疆資源性產品進口在全國的重要性已日益顯現出來,如新疆原油進口已居國內陸路口岸第二(第一為滿洲里口岸)。
(二)出口商品結構改善,質量檔次提高
出口已從單純的服裝、鞋帽、日用消費品發展到機械設備、車輛、家電產品出口大量增加。對周邊國家出口商品結構的改善有力地促進了新疆出口結構的調整。近年來,石油鑽探設備、石油鑽探配件、新型建材、差別化聚酯切片、客車、柴油貨車、油罐車、電視機、冷櫃、甲乙酮等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對周邊國家出口,以及以番茄醬、果醬、大米、焦炭、石油焦、環氧樹酯、硫化鹼、新型建材、成品油等食品、建材、石油化工等地產品出口逐步形成規模。出口商品質量也大大地提高。
(三)貿易方式多樣化
對周邊國家貿易已從1992年初期的以貨易貨為主的易貨貿易發展到現匯貿易項下的邊境貿易,輔之以旅遊購物貿易、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承包工程帶動設備出口,多種貿易方式共同發展。2005年,新疆與周邊10國實現進出口66億美元,佔全區進出口總額的83%。其中,出口42.4億美元,進口23.6億美元。
(四)貿易與投資相互促進
已從經貿合作初期的純貿易行為發展到相互投資建廠。雙方企業通過貿易合作積累資金,逐步發展,密切關系,開始投資合作,進一步推動貿易規模的擴大。
新疆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哈薩克,2005年底,新疆在哈薩克有30家境外投資企業,中方協議投資金額為2646萬美元,佔新疆對外投資總額的45.3%。新康番茄、亞聯中國商貿城,屯河股份的果汁加工、亞歐大成的畜禽養殖加工、烏蘇啤酒的啤酒加工、美克股份的森林採伐項目等已初見成效。2005年,新疆在哈薩克的工程承包佔全區承包工程營業額的62%,其中2005年完成營業額6745萬美元。新疆從周邊各國吸引外資發展勢頭看好。以哈薩克為代表的周邊國家經濟已初步具備對外投資的能力。截止2005年,周邊國家在新疆投資41個項目,合同外資2860萬美元,實際投資1032萬美元。其中哈薩克在我區共投資31家企業,合同外資總額2747萬美元,實際投資1030萬美元。如拉依姆別克(新疆)食品有限公司,是哈薩克目前在我區投資額最大的企業,該公司注冊資本530萬美元。還有哈薩克歐亞財團投資的新疆艾斯米爾焦煤有限公司年產氣煤焦35萬噸,可供出口30多萬噸,已形成焦炭生產、煤氣發電、焦油化產、還原生鐵的產業鏈,產品直接出口哈薩克。
(五)經營主體多元化
進出口經營資格由審批制到核准制到自動登記制,外經貿經營隊伍日益擴大,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確立,大經貿格局基本形成。已從以國有企業為主,發展到非國有企業佔主導地位,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目前,非國有企業已成為對周邊國家經貿合作的主要力量。2005年,非國有企業占對周邊國家貿易的85%以上,涌現出一批有實力的大企業,如野馬、龍華、三寶、伊鑫、屯河工貿、屯河投資、奇台西旅、阿拉山口亞鑫、伊寧新聯、阿拉山口欣克等。
(六)口岸過貨能力大大增強
新疆有17個陸路一類口岸,其中具有鐵路和公路口岸的阿拉山口過貨量佔全區過貨量的90%,經過數次擴能改造,由開放初期的350萬噸發展到2005年的1120萬噸,居全國陸路口岸過貨量的第二名。霍爾果斯口岸2005年進出口貨物45.13萬噸,同比增長7.4%。
❺ 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主要有哪些
外部經濟景氣對我國新一輪經濟周期的啟動和延續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特別是對扭轉前一輪周期中低迷的消費和投資預期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啟了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的新里程,創造了與世界經濟全面對接的新機遇,開放型經濟大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新貢獻。加之,這一時期,我國消費增長速度雖有所加快,但由於投資高增長,高投資、低消費的矛盾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趨於加劇,最終消費率不斷趨於下降,製造業產能迅速擴張,導致製造業和宏觀經濟對外部需求的依賴程度趨於進一步上升。
高投資、低消費的結構性失衡進一步加劇。從2002年以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進入高速增長期,2002年至2007年平均增速高達25.8%,各年增幅依次為16.9%、27.7%、26.6%、26.0%、23.9%、24.8%。與此同時,由於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別是實際工資收入增速相對低於GDP增長,加上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支出預期惡化,導致國內消費需求增長仍相對較慢,消費慢於投資的幅度相對拉大,結果我國最終消費率不升反降。最終消費率從2000年的61%降至2003年的56.8%和2004年的54.3%,2005~2007年進一步降至51.8%、50%和49%,創造了歷史最低點。
固定資產投資迅猛擴張,導致製造業每年新增大量產能,加劇了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由於國內消費需求有限,不得不進一步加大了對國際市場需求的依賴。如2005年,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和傢具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7%和80%,通用設備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82%和69%。目前,不少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企業不得不到國際市場尋找出路。
新一輪增長期以來出口依存度繼續大幅上升。從1978年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較快發展,我國開放度在短短十幾年內就趕上了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外貿依存度從1978年的14%上升到1990年的29.6%。90年代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繼續穩步提升,到2000年升至39.6%。自2002年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急劇上升。出口增長速度從2001年的6.8%上升到2002年的22.4%,之後四年出口連續保持了高於20%以上的超常規增長,對新一輪經濟景氣的啟動和延續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由於外貿增速顯著高於此期間GDP的增速,外貿依存度迅速從2001年的38.5%攀升至2005年63.6%,2007年進一步升至66.2%,短短六年間提高了27.7個百分點,相當於此前1978~2000年22年間提高幅度29.6個百分點的93%。
凈出口對GDP貢獻進一步上升。2002年以來,由於外貿持續高速增長,順差明顯增加,即使是按支出法計算凈出口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也不斷提高。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2~2007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6%、1.0%、6.0%、24.1%、19.5%和16.1%,特別是2005年以來凈出口對GDP增長分別貢獻了2.5個、2.2個和1.84個百分點。如果按照需求導向法分析,這一輪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程度將會更大,估計年平均貢獻將超過20%。
❻ 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第二章
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的作用A、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B、進口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主要作用
二、對外貿易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1)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對外貿易在中國國民經濟中是處於輔助地位(2)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外貿易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戰略地位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對外貿處於重要戰略地位2、
市場經濟發展決定對外貿易處於重要戰略地位
三、發展中國家貿易理論的兩難選擇
四、對外貿易在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外延演變和重要性1、
貿易開放度標志一國對外開放的程度:2、
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的協調發展是擴大對外貿易的基礎:3、
貿易外交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發展中的一個突出特徵:4、
貿易政策趨向於與其他經濟政策甚至外交政策有更大程度的融合:5、
傳統的貿易政策逐漸被戰略性貿易政策所取代
五、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與外貿的發展(1)、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
1、建立經濟特區:
2、開放沿海港口城市:
3、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4、逐步向內地開放:(2)、1992年以後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局面:1、開放陸地邊境市、鎮:
2、開放沿江和內陸省會城市:
六、「大經貿」戰略
1、實施「大經貿」的戰略含義2、實施「大經貿」戰略的目標3、實施「大經貿」戰略的主要政策措施
❼ 新疆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資源非常豐富而且都是戰略資源,基礎較好,國家的大力扶持,而且力度越來越大。
❽ 產業轉移對新疆、浙江兩省社會經濟的有利影響是什麼
樓主你好~
課本上產業轉移的意義:
1.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在發達國家或地區,可使回國內的生產要素集中到答新的主導產業,為產業結構順利調整創造條件;在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接受產業轉移可以加快本國或本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時間,從而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城市化發展。
2.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各國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條件發展相應的產業,從而促進了國際產業的分工和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產業轉移促使不同經濟水平的國家重點發展處於不同階段的產業,形成產業的國際分工與合作;產業轉移還通過企業把轉移國和轉移對象國對同一產品的生產活動聯系起來,形成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與合作。
3.改變了區域地理環境:產業轉移改變了區域的地理景觀,還伴隨著環境污染的轉移和擴散。
4.改變了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轉移國產業大量向國外轉移,減少國內的就業機會,常常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轉移對象國勞動力豐富,大量吸收國際產業轉移或者國內其他地區的轉移還有助於緩解就業壓力。
你可以參照這個來分析產業轉移對新疆、浙江兩省社會經濟的有利影響~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❾ 國際貿易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影響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專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屬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延續社會再生產。
3、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4、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5、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6、增加財政收入。
7、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1、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2、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3、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
4、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
5、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❿ 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因國家而異,對大部分國家來說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使得社會資源分配更加合理,不至於有的資源只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但同時,國際貿易加劇了世界經濟的脆弱性,而且世界經濟日益融合在一起,從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出現貿易順差預示著增加外匯儲備.
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我國出現巨額貿易順差,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並非是一件好事。不斷增加的貿易順差雖然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外匯儲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會引發新的貿易摩擦,為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而順差帶來的過多的外匯儲備,還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巨額貿易順差引發的更深層次影響在於,將加劇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同時也不利於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從宏觀經濟層面看,貿易順差在一定時期內的減少並不意味著對經濟運行的負面沖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利弊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進口產品結構。然而,若因進口增速過高而造成國際收支平衡的嚴重逆向轉變,則會引發人民幣匯價對外貶值、資金外逃、國內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對宏觀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因此,應密切關注進口數量、特別是進口結構發展變化動向,趨利避害,使進口貿易發展更加適應我國經濟增長的客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