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影響世界經濟巨頭

影響世界經濟巨頭

發布時間:2021-02-13 00:08:10

① 全球金融巨頭都有誰

洛克菲勒財團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淮(原譯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
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
洛克菲勒財團 帝國大廈
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摩根財團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杜邦財團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創始人為法國移民E.I.杜邦·德內穆爾。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到美國,1802年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創辦杜邦公司,經營火葯生意;經過杜邦家族5代人的經營,終於使杜邦公司變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產從戰前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壟斷公司之一。杜邦財團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財團的資產總額增達26.3億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邦財團從五角大樓獲得價值210億美元的軍事訂貨,戰後又參加原子彈的製造,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十大財團中躍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杜邦財團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1974年該財團的工礦企業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69%。工業資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來,一再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杜邦財團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
杜邦財團的銀行資本較其他財團薄弱,缺少一個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作為核心,長期來,其金融業務不得不依附於摩根財團和其他財團提供資金。杜邦財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財團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組成,其資本多半是家族的財富。所有重要職務都為家族的成員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才相繼由外界「能人」擔任。
杜邦家族是美國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的財富家族。這個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長盛不衰,世所罕見。20世紀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財富1500億美元,出了250個大富豪,50個超級富豪。其家族創始人是伊雷內.杜邦,靠製造火葯發財,後來因一次火葯大爆炸,家族財富盪然無存。20世紀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頭」。他們再次創業,將家族帶入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期。這個家族視家族財富為第二生命,權力傳代非常獨特。在第三代中,家族內部至少有10對堂表親之間的婚配,成為美國近親聯姻最多的大家族。

波士頓財團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洛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入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梅隆財團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克利夫蘭財團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芝加哥財團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加利福尼亞財團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得克薩斯財團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以及華爾街的著名投行:高盛等,另外還有: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等等

② 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但為什麼在很多事情上影響力都很大,世界三巨頭都是中美俄的領袖,歐盟國家都沒巨頭

呵呵,誰給你說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那是對外,要那個虛名幹嘛!中國完全可以算版發達國家,一權個14億人口的發達國家那是很可怕的,為什麼美歐日都怕中國現在,要是這個14億的國家突然不穩定那可是很嚇人的,現如今世界美中俄控制全世界

③ 影響世界經濟的國家主要是哪些國家

所有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有中國,俄羅斯,韓國,巴西,阿根廷,南非等,還有中東石油豐富的國家

④ 世界上有哪些對世界經濟,財富、政治等有重大影響的秘密而古老家族

歷史上,對世界經濟財富增值有重大影響的古老家族實在太多。不過這里加了一個秘密,但是,如果完全是秘密的話,那我們也無法看到它的影響力。

在義大利有一個美第奇家族,創立於1434年,因為後繼無人,1737年解體。

實際要羅列起,歷史和當代的巨大的家族實在是數不勝數。就包括中國近代四大家族,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意義還有待研究。中國的歷代王朝都和各個豪門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要是寫下來的話,我就要著作等身,稿費千萬了!

⑤ 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或作用

《世界經濟概論》——作者:池元吉 P328-P334

好多啊。我就不一一給你打了。有條件的話你專可以去圖書館屬借這本書。這里就挑乾的打給你好不?

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推進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2.加速了生產國際化
3.促進並控制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4.推動了國際資本的流動
5.促使科技的開發和利用日趨國際化

⑥ 世界經濟巨頭

歐洲,北美,日韓台,新澳

⑦ 世界金融巨頭為何都紛紛看好中國市場

世界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大體呈現下降趨勢。目前世界金融巨頭紛紛將資金流入中國市場,世界金融巨頭看好中國市場,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無論是經濟市場需求量龐大或是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亦或者是新冠疫情期間的措施表現良好,這些都是吸引世界金融巨頭將大量資金投向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因此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並能夠不斷向前,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會穩步提高。

⑧ 為什麼達沃斯會成為世界經濟巨頭的匯集地

世界經濟論壇是一個獨立的國際機構,是非盈利的中立組織。由瑞士大學施瓦布教授於1971年創建,原名為歐洲經濟論壇,1986年改為現名,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由於論壇年會每年1月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辦,因而也被稱為「達沃斯論壇」。
世界經濟論壇致力於召集各界領袖開展合作,以研討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為宗旨,達到確定全球、地區和行業議程,進而影響世界的目的。論壇成員由全球有影響的企業領袖、國家政要和知名專家組成,均是各自行業和領域內最有影響力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經濟聯合國」,成為各國政要、企業領導人、國際組織官員、專家學者就世界重大問題交換意見的平台。
論壇成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論壇基金會。現擁有正式企業會員1100多家(含中國企業19家),要求企業年營業額在50億美元以上,主要是全球前1000強的大跨國公司。
二是各行業領袖板塊。由上述基金會成員中世界主要工業領域內最知名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組成,現有220多家。
三是媒體領袖板塊。包括全球傳媒領域內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他們的參與將保證論壇活動的公開、公正和可靠性。
四是論壇嘉賓板塊。包括全球在政治、經濟、科學、社會、科技等領域內的知名人士。
五是政界人士板塊。包括各國政府現任的領導人以及主要國際組織的領袖人物等。
六是文藝精英板塊。包括全球100多名來自文藝領域的知名人士,他們的參與可增加論壇活動、討論內容的豐富性。
七是全球青年領袖板塊。論壇每年在全世界各個領域內遴選出100名左右40歲以下的青年領袖人物,選拔標準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領導經驗、有服務於社會的強烈意願、希望用自己的才華解決世界正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問題。目前,全部成員約有600名(超過年齡自動取消資格)。他們是全球性問題的新一代決策者,已形成一個可以對全球未來構成影響的國際社區。
八是全球成長型公司。即在某些行業或地區已經嶄露頭角,具有潛力在未來5年內角逐世界經濟領先地位的企業。目前,「全球成長型公司」會員約200家,其中中國會員企業40多家,天津企業15家。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成長型公司」會員總數將達300家,其中中國企業60家。
每年在達沃斯召開的論壇年會,一般是在一月下旬,會議持續約一周時間,每年都要確定一個主題,在此基礎上安排200多場分論壇討論。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和論壇影響的日益擴大,論壇的議題也不斷深入擴展,不僅包括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和企業發展的潮流趨勢,還包括更廣泛領域內的政治、軍事、安全、社會發展等全球性重要問題。

⑨ 請舉一跨國公司案例說明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在《晏子春秋》中有一句被後世廣為誦傳的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很多在華的跨國大公司,顯然也發生了這種變異。
在很多國人眼裡,來到中國發展的跨國公司大多實力雄厚、運作規范、遵紀守法、自覺自律,有著積極的社會責任感。但不幸的是,有些跨國公司披著光鮮的外衣進入中國後,卻慢慢地發生了變異,頻頻患上一些富有典型中國特色的毛病,比如行賄、比如逃稅漏稅、比如污染環境、比如違反勞動法、比如產品質量出現問題……

這些跨國公司在國外為什麼口味純正、有著良好的口碑,為什麼到了中國後卻徒具其表、味道大異?我們不妨找來相關「患者」的病例,對它們好好進行一番剖析,看看到底有哪些因素導致了這種變異?

通過行賄進行權力尋租

通過行賄進行權力尋租,這是某些跨國公司患上的一種典型的「中國病」。

歲末年初,德國西門子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丑聞和動盪之中。2007年5月20日,公司突然任命彼得·羅旭德為公司下一任CEO,而現任CEO克勞斯·柯菲德將匆匆卸任。而此前的4月20日,前一任CEO馮必樂不得不宣布辭去監事會主席一職。

這一切,源自於西門子公司一系列的跨國行賄。早在2006年11月15日,德國警方就搜查了西門子公司在德國的近30間辦公室,並以涉嫌挪用和在其他國家行賄的罪名,拘捕了數名西門子員工。德國檢方確認的涉案金額達2億歐元,而西門子內部審計的結果則稱,可疑資金高達4.2億歐元。如此大規模的調查行動,如此高額的違法涉案資金,讓西門子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驚人的一起公司賄賂調查案。

在一系列可疑行賄名單中,共有9個和中國業務有關的公司及個人被提及,涉嫌受賄金額從幾萬歐元到幾百萬歐元不等。檢方在調查中發現一個規律:通過簽署咨詢合同,向第三者支付咨詢費的方式進行間接行賄。在西門子電信部門前高管的問訊筆錄中,他特別提到中一個和中國業務有關的人,名叫Max Rennert,總共接收了來自西門子474萬歐元的咨詢費。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此人在幾年前曾幫助西門子、德國電信等獲得了中國一個移動通信項目合同。

而寶潔公司近來也陷入行賄丑聞之中。2007年5月11日有媒體報道,寶潔公司在1994年到1997年之間,曾陸續向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進行捐贈,其中800萬元仍在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賬戶上,其餘200萬元多用於口腔保健推廣工作。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讓人吃驚的,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是一個在全國幾乎沒有影響的社會組織,注重實效的寶潔公司,為什麼會對它如此慷慨?而且在捐贈後竟然不抓住這個機會做任何宣傳?

據媒體披露,這個所謂的基金會與全國牙防組的人員交叉率高達50%以上,全國牙防組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張博學同時又兼任牙防基金會秘書長,而牙防基金會的法定代表人卞金有教授,也身兼全國牙防組副組長。而在寶潔的相關產品上,赫然蓋著牙防組的「權威認證」。這就是秘密所在!

滑稽的是,所謂的中國牙防組,最終被發現連法人資格都不具備,根本沒權利進行認證。寶潔公司被媒體和公眾質疑,此舉有變相的行賄和利用假認證忽悠消費者的嫌疑。

對環境保護睜隻眼閉隻眼

不重視環境保護、造成環境污染,是跨國公司染上的又一項「中國病」。

2006年6月,有33家在華知名跨國公司並肩走上了一份榜單。可惜的是,這並不是一份任何與榮譽有關的榜單,還是一份全國各級環保局綜合2004年至2006年的涉及環保違規企業的恥辱榜。

登上這份恥辱榜的跨國公司有:上海松下電池有限公司(廢水處理設施未保證正常運轉致廢水超標排放)、長春百事可樂公司(超標排放污染物廢水)、上海雀巢飲用水有限公司(環保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3M上海研磨產品製造有限公司(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擅自投入生產使用)、上海雀巢飲用水有限公司(環保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

除了以上幾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外,其它涉及環保違規的跨國公司還有:日資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因「任意排放超標廢水」被列入上海「2005年第二批該市環保系統查處違法企業名單」。在這份名單上的還有「世界十大衛生陶瓷公司之首」的美國標准公司的在華合資企業,及美國百勝餐飲集團下屬的上海必勝客等;在福建,德國諾爾起重設備有限公司投資的一家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設施便擅自投入生產,造成嚴重污染」,被列為福建省掛牌督辦企業;在浙江,英國漂萊特集團在華下屬的公司被列為浙江2005年省級重點污染企業之一;在湖南,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的下屬獨資企業,因「電鍍生產線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成為株洲掛牌督辦的20家「污染大戶」之一……

據NGO「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上述名單只涉及有水污染的企業,其它諸如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的企業並未包括,所以只是在華跨國企業違規記錄的一部分而已。

到了2007年1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通報了82個嚴重違反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鋼鐵、電力、冶金等項目,全球最大輪胎企業——米其林公司在華投資的上海米其林回力股份有限公司又位列其間。

被點名的米其林輪胎項目涉及四項問題:未按環評要求完成對三台鏈條爐進行脫硫除塵改造;輪胎廠無組織排放惡臭超標;未落實鍋爐在線監測裝置以及廠界雜訊超標嚴重。

公然漠視《勞動法》

盡管中國的《勞動法》中,對職工的權益有著種種明確的規定,但有些跨國公司對此公然漠視,已經是另外一種嚴重的「中國病」。

2007年3月29日,廣州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針對在廣東曝光的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知名洋快餐店用工涉嫌違反《勞動法》的一條條例證,正式對這兩個洋快餐巨頭發出詢問通知書。

自從媒體曝光後,洋快餐店的涉嫌違反《勞動法》的問題浮出了水面。廣東首個非全日制職工小時工資標准明文規定:廣州作為一類地區,非全日制職工的每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7.5元人民幣。但據了解,肯德基兼職工合同上的工資為4.7元人民幣/小時,必勝客為5.8元人民幣/小時,麥當勞最低,只有4元人民幣/小時——兼職工的時薪甚至連買一杯該店的中杯可樂都不夠,遠遠低於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

不僅工資低廉,兼職工超時工作的現象在這些快餐店也屢見不鮮。按照相關規定,兼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5小時,若超出該條件,用人單位就必須按全日制用工形式與職工確定勞動關系,並承擔相應責任。然而在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中存在大量超時工作的兼職工,有的甚至日均工作十餘小時,與全日制工人別無兩樣。

另外,大部分兼職的大學生與肯德基、麥當勞餐廳簽訂「勞務協議」後,卻無法准時拿到,甚至根本無法拿到「勞務合同」。即便是已簽訂的合同,餐廳也規定單方面可以進行修改,完全是「霸王條款」。

繼廣州發生麥當勞、肯德基支付給小時工的工資低於最低標准事件後,又相繼曝出太原、福州等10餘個城市的麥當勞、肯德基同樣存在違規用工問題。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在中國開設的餐廳共達3000餘家,聘用的中國勞工達20萬人,其中大多是非全日制工人(鍾點工)。業內人士估計,該三家快餐企業所聘用的勞工中,大約有80%約160000人是非全日制工。粗略計算,如果非全日制工每人每小時少發2元錢,按每人每天工作5小時,每月工作21天計算,一年下來,這三家餐廳企業每年至少少發中國勞工約4億元之巨,這比三家企業全年向中國交的稅還多。

《南方周末》也曾發布過一份「2005年世界500強在華最佳投資企業排行榜」。這份榜單表明:在利用人力資源方面,部分跨國公司很不光彩。在跨國公司集中的中國南方某些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本世紀初的工資水平基本上保持不變。跨國公司賺取利潤本無可厚非,但是這些資本巨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卻沒有做到讓中國工人共同享受一定的發展成果。

更讓我們感到不平的是,在這些資本巨頭所賺取的利潤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中國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換取的。如在外資、合資企業遍布的珠三角地區,每年發生斷指事故個案至少有3萬宗,被機器切斷的手指頭超過4萬根,由此竟然使當地醫院的手外科異常繁榮與發達。在一雙雙被機器壓扁、切斷、血肉模糊的手背後,我們看到的是缺乏保護的勞動條件和對勞動者基本權利的漠視。

屢次陷入「質量門」事件

在產品質量問題上屢犯錯誤,也是有些跨國公司常見的「中國病」之一。

跨國公司被中國消費者投訴的案例變得越來越多,在近幾年達到了一個高潮。這輪高潮的「始作俑者」,是「蘇丹紅一號」。但「蘇丹紅」的風頭很快就被「SK-Ⅱ」、「雀巢風波」、「博士倫護理液事件」、柯達「質量門」事件等搶走。

曾幾何時,SK-II系列化妝品中有一款被標榜為「神仙水」的精華乳液風靡整個亞洲。SK-II自2004年以後一直保持者中國大陸高端化妝品市場銷售排序前三名的領導品牌地位。2006年9月份成了轉折點,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宣布,在SK-I中查出禁用物質鉻和釹。消息一出,寶潔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等地的專櫃和專賣店立即遭遇「退貨潮」,SK-II品牌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2006年12月4日,343名消費者投訴柯達LS443型數碼相機存在質量問題,中消協隨後召開「聽證會」,該會議最終引發柯達與中消協及消費者之間的嚴重對立。此後,由維權消費者組成的神秘QQ群現身,表示拒不接受柯達提出的「付費升級」方案。

2007年1月,全球咖啡店連鎖店巨頭星巴克捲入「反式脂肪門」事件。反脂肪一般存在烹調油中,常用於製作餅干、麵包、蛋糕和薯條等食品。經常食用反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易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07年初,一個自稱為「揭批LG聯盟」的組織稱,LG電子從1998年開始,一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秘密的、大規模的小作坊式翻修,並重新返回正常銷售渠道。該組織聲稱,這些在小作坊拼裝出來的LG產品包括等離子電視、液晶顯示器、空調、微波爐等等,涵括了LG在華銷售的大部分產品。有消息甚至稱,各地工商等有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這件事情已經導致了LG在華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

而知名的跨國零售巨頭家樂福,也屢屢在陷入「質量門」事件之中:據2006年1月16日《北京晚報》報道,國家質檢總局15日公布瓶裝(小瓶)飲用水產品質量抽查結果,家樂福自有品牌曝出不合格產品,由北京領先飲食品工業公司生產的「家樂福」牌天然泉水,因為菌落總數不合格上了黑榜;據2006年5月11日新華社報道,上海家樂福曲陽店分3次購進超過保質期限的美國進口豬頸骨肉,共計3781.66公斤。截至監管部門進行查處時,已有1670多公斤過期肉被售出,銷售金額超過1萬元;據2006年4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上海家樂福超市銷售的廉價女包和「LV」女包極其相似,為此路易威登馬利蒂(法國)公司將家樂福超市經營者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告進法院,索賠50萬元;據2005年9月16日《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工商局通報了流通領域通信產品、家用電器、汽車配件等質量監測結果,家樂福馬連道店發現了不合格家電;2006年5月《華夏時報》報道,在一家家樂福店盛咸魚乾的玻璃陶里,竟然發現了上百條大小不一的活蛆……

如何防止「中國病」的泛濫

在跨國公司所患的這些「中國病」被媒體或相關部門曝光時,大部分跨國公司並不是虛心接受與改進,往往是採取了傲慢的態度。許多消費者不解,外國公司對中國消費者為何會採用「二等公民」的怠慢作法?為何當中國消費者對發達國家的名牌產品支付了昂貴的價格和預期的信任後,得到的卻是不那麼國際化的歧視對待?為什麼我們要引進的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方式、尊重法規、尊重市場反應、對消費者負責的現代經營理念,到了中國就變了味了呢?究其根本,既有這些企業的自妄和見利忘義,也有國人的輕信和盲從,更有相關主管部門的忽視甚至縱容。

無利不起早。任何資本和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會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這是本性難移。前一段時間,在企業界,以跨國公司為首,颳起了一股企業講求社會責任的浪潮。很多公眾對這些企業的自律行為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但也有清醒之士指出:不能指望以盈利為最大目的企業自學遵守過多的社會責任,他們口頭上唱得這么好聽,其實從一定程度上麻醉了大家,從而讓自己脫離了政府、媒體等各方面的監督。

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淡薄和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知名品牌的扭曲營銷觀和危機處理方式。近兩年來跨國公司的丑聞和質量問題時有出現,但在短暫受沖擊過後,它們基本都能找回市場。在一些跨國公司看來,中國的企業、消費者並不成熟,獨立性還不足以與其進行平等談判、對話和要價。

大公司行為的「劣化」,從另一面說明了我國在守法環境上確實大有漏洞可鑽。因此,在中國,要使外國企業遵守他們在國際市場上遵守的規范,除了依靠企業自身出於長遠利益考慮的自覺外,還應該通過改革形成對企業守規的「硬約束」,「迫使」企業走入規范。

每當一個洋品牌被查出質量問題後,大多數跨國公司都會啟動危機公關。而他們找到工商部門,口氣最硬、講得最多的話便是「你們這樣搞會影響地方投資環境」。有的則具體介紹對中國做出了多少貢獻,有的甚至用為政府部門或為社會提供某些便利、贊助等條件,試圖換取監管部門的沉默。

跨國公司在產品出事後的「政府情結」,折射出的是我們在吸引外資方面的「政府情結」。一些地方和部門長期以來對洋品牌格外關照和優惠,無形中形成了對洋品牌的隱性保護機制。

政府部門在監管上應堅持原則,無論是公布結果還是最終執行懲罰,應更加公平、公正、公開,不要為小私而傷大眾,更不要讓尋租者找到空子鑽,這種時候往往是檢驗政府辦事能力的關鍵時刻;如果相關職能部門一再失語和遷就,事態只會進一步惡化,而如果進行及時地干預和處理,對公司、消費者和政府形象都會更加有利。

另外,在中國還缺乏相關的法規與制度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有些國際大牌公司在全球召回有缺陷產品時,惟獨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外,理由是中國沒有缺陷產品的召回制度。業內人士認為,我們在保護消費者方面缺乏像發達國家那樣的高標准立法,對什麼情況應召回和賠償,缺乏具體規定。

當然,進一步加強輿論監督也至關重要。事實表明,許多問題就是在媒體曝光後,才推動有問題的一方加大解決問題的力度。媒體信息的透明、公眾的看法和態度,不僅會對大公司形成壓力,也會對相關部門秉公辦事產生一定的推動力。

TAGS: 跨國公司

閱讀全文(117) | 回復(2) | 引用通告(0) | 圈子推薦(0) | 編輯

Re:跨國公司頻患「中國病」
編輯晨晨發表評論於2007-10-18 14:53:00
中國製造是給外國人打工,你覺的一個打工者有權利為產品的質量等問題提出異議嗎?我們只能照做而已!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Re:跨國公司頻患「中國病」
八月驕陽發表評論於2007-10-18 11:34:00
中國製造屢次陷入「質量門」是在給我們提醒,想要告別質量門唯有做強做大品牌這樣才能把信譽做出來、
haixingzu

與影響世界經濟巨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