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觀經濟學 經濟增長問題
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
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包括:
一是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二是勞動量。在勞動者同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三是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產率也對經濟增長直接作出貢獻。
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大小,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階段,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階段,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或階段,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
我國現在處於發展中國家,國家政策主要是: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增加。
而今年中國處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國家政策有:
一。積極的財政政策。
國務院決定對財政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繼1998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後,再次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1998年,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國內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明顯的問題,經濟增長乏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果斷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有效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快速增長。2004年以來,我國經濟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但也出現了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增長過快等問題,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又一次相機抉擇,從2005年起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轉向穩健的財政政策。」
二。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
這次也是中國10多年來貨幣政策中首次使用「寬松」的說法。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1998年在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經濟中呈現的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貨幣政策轉為「適當寬松」,意味在貨幣供給取向上進行重大轉變。 從歷史上看,貨幣政策的變化,始終與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轉向,凸顯了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
「這次調整是在傳遞國家提振經濟的信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國內經濟已經出現了增速下滑的苗頭,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之策。
自去年以來,我國GDP增速連續5個季度出現回落,沿海地區的一些工廠經營困難;同時,外需減弱使我國出口面臨新的壓力。
央行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前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方面會對促進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另一方面也會為將來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寬松』前加上『適度』二字,就是要強調信貸放鬆的規模不是全面放鬆,而是有保有壓、有所選擇。」張斌認為,「將更加註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三。具體政策實施(以時間為序)
1.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從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
簡評:本來隨著近年來的一次次加息,央行加息的空間已經不斷縮小。然而卻在今年年初開始,CPI指數開始瘋狂上漲,讓金融部門陷入到兩難境地,如果通過加息來抑制通脹,則會導致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和股市走低,而降息則會縱容CPI高漲。無奈之下,只能停止調整銀行利率,而是改用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來實現抑制通貨膨脹的效果。
就在CPI指數連續四個月下降後,更重要的是8月CPI指數下降到4.9%。在8月份CPI指數剛剛公布幾天後,央行就突然宣布降息,這次情形基本跟往常一樣,央行政策跟著CPI指數進行調整。突然降息不僅是為了打破民眾對於銀行利率向上調整的預期,這跟最近沿海地區出現的眾多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經營困難有很大關系。
央行結束加息周期,進入政策調整期,無疑對樓市是一個利好的消息。這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以來首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也是央行9年以來首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在近幾年,隨著銀行利率的一步步向上調整,國內居民購房的貸款需求也逐步被抑制了。關於下半年的銀行加息預期不斷,如果央行再次加息,無疑給正在處於低迷的樓市更大的沖擊。
雖然這次央行降息主要是給中小企業解困,但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通貨膨脹已經得到合理有效控制,未來銀行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將會處於一個相對穩定時期,短期內不會再進行重大調整,至少不會繼續再向上調整。因為國家金融政策一般不會在短時期內進行上下調整,除非是國內通貨膨脹惡化。金融環境的寬松將給目前的樓市發展帶來活力。
普通居民對於銀行加息的疑慮消除之後,在各樓盤紛紛推出特價和優惠價格情況下,居住貸款需求有可能得到釋放,推動國內房地產市場逐步走出低迷,進入健康發展時期。
2. 證券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調整為單邊征稅。 18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將現行的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對雙方當事人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調整為單邊征稅,即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的出讓方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對受讓方不再征稅。
簡評:減少股票交易成本可能短期內增加交易量,但是受國際股市受挫,持續低迷的這種本質上金融風險,彷彿有些指標不治本,正如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龔方雄預計,「鑒於全球性危機已嚴重沖擊投資信心,18日中國調整印花稅的決定可能無力振奮中長期股市。」 可能會像過去一些人批評「布票」、「糧票」,現在批評戶籍制度一樣,取消了它們難道就解決了問題了嗎?關鍵是應該使得附著在它們上面的權利義務的剝離。單邊印花稅的實施對短期可能會對股市產生利好現象。
2. 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國資委主任李榮融18日也表示,國資委一貫強調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要成為推動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積極力量。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時候,國資委支持中央企業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
3. 匯金宣布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簡評:國家增持股票、向國企(大型企業)注資無論是在任何意識形態的國家都是無可厚非,也曾經有人批評美國救市是搞社會主義,且不談國家用公眾稅收拯救企業的合理性,單就國家調控市場經濟的工具而言,大型企業盛衰尤其關乎基本民生的領域,國家對其扶持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在其發展逐漸成熟的時候更應該增強自身的風險預警機制和抵禦風險完善缺陷的免疫力。
4. 10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同意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從10月6日起繼續接受非金融企業中期票據發行的注冊。
簡評:重啟中期票據發行將有助於部分大型企業獲取流動資金,緩解其融資困境,不排除將資金用於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同時,由於中期票據發行有一定門檻限制,因此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幫助有限。
5.10月5日證監會表示,將於近期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工作。
簡評:有人稱之為「買空賣空」的套現,證券公司融資困難在股市低迷的此刻尤其困難,推行這項業務既能擴大收益也能擴大損失。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推出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也為當前的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對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與改革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
6. 10月8日,國務院決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0月1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10月9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
簡評:對於這兩項相互矛盾的措施引起了一些人的誤解,免徵利息稅明顯會增加個人儲蓄,並且會成為個人所得的避稅港,並且當前通貨膨脹調控得當,沒有必要進一步採取措施。下調准備金率也明顯是對股市利好的政策,因此可見國家對這兩項措施同時出台目的不同,無意沖突。
7. 10月21日,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關於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提高3486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
簡評:此次政策調整主要為了應對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出口增速的放緩,通過減輕出口企業經營壓力,促進出口企業自我發展,提高應對風險能力。
此次大規模調整商品出口退稅率再次凸顯了中國政府「保增長」的宏觀調控意圖,也是繼近期增加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實施新的外匯管理條例和兩次下調「雙率」之後的又一次重大調控舉措。
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動盪、全球經濟減速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為9.9%,這一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個百分點。
通過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將有助於增強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支持中小企業克服經營困難健康發展,從而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此外,通過提高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將有利於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
8. 10月22日,財政部宣布,從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 ,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徵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徵土地增值稅。金融機構對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性普通自住房提供貸款,其貸款利率的下限可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 。同時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各檔次利率分別下調0.27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勵住房消費的收費減免政策。
簡評:明顯的鼓勵買房提振房市的措施,對於政府拯救房地產市場一直以來觀點不一,包括美國收購「兩房」很多人認為這是對房地產商的保護。房價虛高,產生泡沫是眾所周知的,以北京為例,首都房價確實該長,但是明顯不能一直扶搖直上。0.7倍的基準利率經過測算便知會出現「存貸倒掛」現象,當然這或許這是形式上的口號,用以提振大眾信心是主要目的。鼓勵購房的這些措施的出台讓人也不得不產生懸念:這不會造成中國的「次貸危機」吧?房價不降,不改變「土地」財政等根基性的頑疾,成效顯著的背後或許是一些人謀得了灰色收入和搭了政府便車,佔了政策的便宜。
9. 10月29日,央行宣布,從10月30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0.27個百分點。
簡評:一個月內兩次降息,足以見到政府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防止調控過火,和剛滅了火又去救水的現象。不過這樣添油戰術的效果往往不會特別明顯。
10. 11月4日,央行表示,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不再加以硬約束。
簡評:有人說危機危機,既是危險又是機遇。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體制改革來說也是機遇。目前中國金融資產、企業、操作過於國有化,防範風險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到了小巷當中,適當放手金融商業市場的管束也是金融市場完善的措施,當然也有人認為正是中國金融的相對封閉保護了金融領域(比如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但是金融資本全球一體化加快,中國參與國際金融的程度要求了我們金融市場的改革迫在眉睫。
11. 11月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
簡評:這是財政政策的一個大手筆,基本投資4萬億,拉動地方和各方投資十幾萬億,可能讓西方國家看得瞠目結舌,也有一些國家贊嘆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力度,但是我們自己應該頭腦清醒。投資促進經濟不錯,應該注意的是一要嚴防腐敗,二是要防止政策失誤,投資偏離方向。這些投資主要是基礎工程和民生方面,直接促進消費的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增加農民收入,看好農村市場,擴大內需目標指向農村也成為這次「土改」題中之義,沒有實際增收何來消費?李昌平教授曾經說過「有人測算最近十幾年以來農民實際收入增加不超過9%(扣除通脹因素)」 因此,這次大手筆改善民生輪也該輪到農村了。
12.推進增值稅轉型。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提交的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
簡評:增值稅制的一大優點是能夠避免生產專業化過程中的重復征稅問題。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調,將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面對中小企業目前的關閉困境,不管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6.7萬家還是像一些領導辟謠說的那樣,出口困難和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生存都遇到了麻煩。一些人提出的借這次危機正好促進製造業轉型,但是大量勞動力就業問題不得不在我們的考慮之列。吳敬璉先生也提出了中國製造業轉型的障礙 。此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將通過調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政策在稅收上進一步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當然實施消費型增值稅也會造成財政收入的減少,據統計會大約減少稅收2000億元,有人質疑這會不會給4萬億的支出造成後力不足,時機選擇不對。
13. 11月5日,發改委表示,明年我國將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和良種、農機具和農資補貼,較大幅度提高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的投入。
簡評:從十七屆三中全會一路過來,可以看到中央支農決心,記得******總理到人民大學看望學生的時候說:「不了解三農問題的中國領導者不是稱職的」
中國農村發展嚴重滯後,城鄉二元結構在多方面阻礙了社會發展,真正到了不改不行了。
14.11月10日,******部署落實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項工作。
1、加大投資力度和優化投資結構
2、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
3、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4、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
5、著力提高企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6、認真做好金融財政工作
7、推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
15.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四項實施措施:
措施1 核准審批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措施2 提高3770項產品出口退稅率
措施3 確定災區重建基金具體方案 ,措施4 加強支持林業生態恢復重建 。
16.11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出台十項措施,應對工業增速下行壓力。
財政部: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統一取消和停止徵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將為企業和社會減輕負擔約190億元,財政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共51.1億元。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從2009年1月1日起,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的水平按照當地08年企業退休人員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左右確定。國土資源部:從2009年起國家逐步適當提高征地補償標准。
17.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和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從2008年11月27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1.08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同時,下調中央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等利率。從2008年12月5日起,下調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下調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2個百分點。同時,繼續對汶川地震災區和農村金融機構執行優惠的存款准備金率。
簡評:之所以綜合這幾項措施一起,是因為或許一些並不簡單是為了應對這次經濟危機所採取的,但是或多或少都會對經濟復甦和發展產生影響。同時通過這些政策可以發現應對這次經濟危機貨幣政策應用的較97年金融危機要多,財政、貨幣政策形成組合拳,更為自如。尤其是中小企業問題、農村發展問題等都是基於長期發展目標的,而不是簡單的經濟危機問題。
目前來看,經濟危機還沒有接近尾聲,正如成思危所言:「中國無力英雄救美」,他預測本次金融危機2至3年內就會過去,從2011年開始將迎來世界經濟的復甦。 至於中國的這些宏觀經濟政策效果如何,有些已見成效,走出經濟危機還要各方努力。
**(太多了,我從我在讀課本《西方經濟學基礎教程(第二版)》和網上找的,耐心點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2. 為什麼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
人類活動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引起氣候變化,這個定義是對的,氣體有CO2,CH4,N2O等等,與經濟發展的關聯:舉例1----中國是溫室氣體減排潛力較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加之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開展CDM合作的市場前景廣闊,為主要的發達國家所看好。其中水電項目是我國參與國際CDM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縱觀全球經濟發展史,經濟增長和溫室氣體排放有規律可循:隨著經濟的增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在增加。當經濟增長到一定的水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會出現穩定,然後出現拐點,並在經過一段平穩期後下降。中國現在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階段,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上升階段。
發達國家一般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4萬到5萬美元時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長會比較平緩。有些國家現在開始有所下降。中國目前人均GDP只有5000多美元。中國人口多,排放總量大。
中國能在人均GDP達到發達國家一半甚至更低的時候出現拐點。
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無約束地排放溫室氣體。中國絕對不會。中國在工業化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在人均僅有4000美元的時候就開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提出了碳強度下降的目標,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
3. 領導權力的發展變化是與什麼緊密相連的
領導權力的發展變化與社會發展階段是緊密相連的,
它經歷了傳統社會時期的領導權力、 現 代社會的領導權力和社會轉型期的領導權力三個階段。
4. 我國經濟發展的高速度是與高成本緊密相連的,高成本
拜仁
5. 未來經濟發展重點
在早期的經濟發展中,人們將目光聚集在大型企業的發展及演進上。這是因為,這一時期經濟發展最快國度,特別是美國及西歐一些國家,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大型企業,特別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福特製」的推廣,大型企業標准化生產創造了現代工業增長的奇跡。在這一時期不少學者和政府決策者看來,中小企業無效率可言,根本不能達到大型企業的效率水平。隨著工業化進程的自然發展發展,中小企業或者兼並、重組逐漸發展成大企業,或者被大型企業兼並,或者破產。總之,中小企業只是工業化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態,是一種短期現象,一種經濟發展進程最終必將修正的異常現象,工業化的發展最終將把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從生產體制中切除,為大型企業的發展騰出空間。這種依賴大型企業的發展模式可稱為「英美經濟增長模式」。這種模式在很長時間中被認為是一國工業化發展的標准模式,至今仍有很大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末,世界經濟進入又一個蕭條期,不少經濟發達國家與地區呈現經濟衰退跡象。在這種大背景下,人們開始重新檢討「大型企業優先發展模式」。以當時工業化發展最為自豪汽車工業為例,剛性生產的福特製開始向彈性生產方式的「後福特製」轉變;伴隨石油危機成長起來的日本汽車製造業,為降低成本,滿足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創造了小批量,產品多樣化的柔性生產的「豐田制」。在生產組織形態上,豐田制生產的一個特點是將大量汽車配件的生產以「分包」的形式轉交給若干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又會以再次「分包」的形式將部分產品交給另一些企業生產,由此形成了一個以豐田為中心的專業化分工生產網路。有必要指出的是,豐田式網路生產組織的出現,除所提及的社會經濟背景外,還依賴於計算機科技發展所提供的快捷、多樣化設計、生產技術手段、運輸方式發展、組織制度創新等客觀社會市場基礎支撐。
在大型企業從剛性標准化批量生產向柔性多樣化小批量生產轉變的同時,人們發現在義大利東北部、德國、法國等國的一些地區,經濟增長出現了與世界經濟衰退相反現象,而且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很多是由中小企業集群產生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謂「第三義大利」現象。義大利中小企業的聚集發展模式,常常被看成相對於大工業發展的新發展模式,可稱為「義大利經濟增長模式」。
在以後的經濟發展中,無論是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如美國的矽谷),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中小企業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就我國經濟而言,經濟增長最快,發展勢頭強勁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區域,放眼望去,不是幾家大公司獨領風騷,而是一片片中小企業集群在唱主角。
為什麼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夠與大企業抗衡,成為經濟發展中的另一支生力軍呢?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中小企業的成長與市場的發展緊密相連。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多樣性、個性化成為社會需求的主流,為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從供給方面看,為規避快速多變的市場風險,眾多的中小企業不再走「小而全」的傳統企業發展老路,基於專業化分工的網路型生產組織形態成為當今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生產組織形態。比如,原來的上海手錶廠,在一個企業中完成鍾表生產製造的全部過程。現在集聚在深圳、東莞的幾千家中小企業,有的生產表盤、有的生產表針、有的生產齒輪,有的從事部分零配件的組裝,為全世界的鍾表企業提供小批量、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是什麼力量將消費者的需求傳遞給企業?又是什麼力量使專業化分工的企業向社會提供消費者所需要的商品與服務?是市場,是專業化的市場。我們在廣東、浙江、江蘇省的大量調查中清楚地看到,凡是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地區,總伴隨著發達的專業化市場。市場不但解決了通常大企業通過生產組織方式完成的專業化分工後的整合問題,而且規避了市場需求多變所帶來的風險。由此可見,培育市場、完善市場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升社會生產力的重要途徑。
市場,簡單地說,就是人、財、物、信息交易的場所。市場的形式是多樣的,有有形的市場,也有無形的市場,有固定場所的長期市場,也有臨時性短期市場。中小企業博覽會就是一個臨時性短期市場。與區域性長期市場不同之處在於,這是一個全國性的中小企業產品與服務的交易市場。她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全國的中小企業,以及關注中小企業產品與服務的公司與企業,到這個場所來從事人、財、物的交易和信息的交流。與許多交易市場相似(比如,義烏小商品市場),她辦得越好,名氣越大,願意來交流的人就越多,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就越大。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對民營企業(民營企業中主要是中小企業)越來越重視。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也越來越需要民營經濟成為一支中堅的力量。因此,中國無數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應該說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希望。通過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利用這個舞台來展示他們的企業、展示他們的產品,展示他們旺盛的生命力!
6. 淺談民族團結與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關系
構建和諧社會與我國的民族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兩者之間互為條件、互相作用、相輔相成。和諧民族關系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內容,是和諧社會應有之義。而和諧社會又為和諧民族關系提供製度保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不能忽視這樣兩個基本事實:一是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少數民族人口已超過一億,達到一個大國人口的數量。在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處理好民族關系特別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是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64%,這大半壁江山的穩定,對全國的穩定至關重要。沒有民族的和諧,就沒有社會的和諧,講改革、發展、穩定,只能是一句空話,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只有做到這幾者之間的和諧,才能達到真正完美的和諧。和諧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特徵,民族關系的和諧,既包括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和諧,又包括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的和諧以及民族內部的和諧。我們講人民的團結、領土的完整、國家的統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團結為基礎的。如果沒有各民族的團結,我們國家就會陷於動亂和分裂,中國就不成其為中國。
應當看到,我們在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方面,有許多有利條件,一是我國在民族團結方面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各民族之間逐漸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狀況,各民族在長期交往過程中結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歷史以來,各民族友好交往,在政治上以和為貴,互相修好;在經濟上互通有無,互相影響;在文化上和而不同,交相輝映。從而使中華民族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不斷發揚光大,成為維系中華民族歷久不衰的強有力的精神紐帶。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一整套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成功地解決了國內的民族問題,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少數民族地區在經濟、社會方面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這就為我們在新的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族素質的提高,各民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不斷增多,各民族對和諧社會理想目標的認同和追求在不斷增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激勵各族人民去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
以上是對新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條件的幾點分析。當然,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也要看到還存在一些不利條件。特別是當前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的影響下,我國的民族問題呈現出復雜的情況,胡錦濤總書記去年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概括了「四個交織在一起」,即民族問題往往表現為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交織在一起,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國內問題與國外問題交織在一起。這就從大的方面揭示了民族問題的復雜性。這些問題的存在,是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民族團結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民族團結的四個內涵——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維護促進民族團結、各民族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繁榮發展以及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都對我國現階段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①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能最大限度激起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能使各民族人民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並且平等地享受創造歷史帶來帶來的好處,這就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
②維護促進民族團結能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創造歷史的活動當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維護促進民族團結能把不同的民族的人民群眾聚集到一起。假設民族不團結,那麼各個民族之間就是分裂的,甚至民族內部也有這樣那樣的矛盾,這樣就分散了人民群眾的力量。正所謂「眾人合起力,開動大帆船」,把來自不同民族的人民群眾的力量合成一股團結統一的力量,並把這一力量投入創造歷史的活動當中必然能更好的創造歷史。
③各民族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繁榮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民族團結的最終目的,這是符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論斷的。民族團結的最終目標是促進祖國的繁榮發展,具體來說就是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就是說民族團結從一開始就是出於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考慮的,其本身也就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保障和推動作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各民族是人民群眾根據語言、地域、經濟生活和文化心理素質方面的不同而進行劃分,其本身也就是人民群眾的一部分,民族團結又以促進祖國繁榮為組中目的,這是與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相一致的。
④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材料場所等等都是由祖國為其提供的,祖國的統一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提供了有利的空間,而民族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
在歷史的洪流中,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揮灑著汗水,甚至熱血,才開創出現如今的社會。民族團結是人民群眾內部的一種團結,能有效避免作為歷史創造力量的人民群眾的內耗,同時為其創造歷史提供有利環境。人民團結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7. 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連的行業有哪些
肇始於美國次貸危機的經濟危機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較高的外貿依存度(78年為.80%,04年為70.01% ,07年為71% ),無論是金融領域還是實體經濟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因此,從大眾輿論一直討論中國政府是否會「救市」,到從9月開始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拉開了宏觀調控干預經濟危機的序幕。從出台的這些政策來看,國家應對這次經濟危機採取的是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一。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務院決定對財政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繼1998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後,再次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1998年,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國內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明顯的問題,經濟增長乏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果斷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有效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快速增長。2004年以來,我國經濟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但也出現了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增長過快等問題,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又一次相機抉擇,從2005年起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轉向穩健的財政政策。」 二。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次也是中國10多年來貨幣政策中首次使用「寬松」的說法。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1998年在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經濟中呈現的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貨幣政策轉為「適當寬松」,意味在貨幣供給取向上進行重大轉變。 從歷史上看,貨幣政策的變化,始終與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轉向,凸顯了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 「這次調整是在傳遞國家提振經濟的信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國內經濟已經出現了增速下滑的苗頭,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之策。 自去年以來,我國GDP增速連續5個季度出現回落,沿海地區的一些工廠經營困難;同時,外需減弱使我國出口面臨新的壓力。當前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方面會對促進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另一方面也會為將來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寬松』前加上『適度』二字,就是要強調信貸放鬆的規模不是全面放鬆,而是有保有壓、有所選擇,將更加註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8.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有什麼現實意義
1. 從歷史的角度看,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是社會工業化,城市化這個歷史進程的必然要求。大家知道,工業化、城市化,在近代以來,已經在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被驗證並加以推崇,已經成為一個現代過國家發展不可逆轉的過程。縱觀世界歷史發展,無論是近代的美國還是法國,亦或日本、英國,都通過工業化實現了民族的騰飛與發展。中國的暫時落後恰恰從反面說明沒有現代化發展所需要的工業化發展以及伴隨其發展的城市化發展,就沒有農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動,也就沒有社會的快速發展進而導致落後。而工業化的發展必然帶來勞動力的集中,造成農村人口向城鎮區域集中,人群的集中就必然帶來市場活動、商業活動已服務業的發展,再次創造就業機會。這種聚集於發展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也是工業化與城市化一體發展的直接表現。所以農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與工業化發展是與城市化發展緊密相連。
2. 從現實中看,解決大量農村剩餘勞動人口的出路問題是社會和諧發展所必須的。城鎮化不是把農村建造成為城鎮,我國許多邊遠地區的農村,很不適合人口居住,除了「封山育林」之外,很難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城鎮化,只有把農村人口吸納到城鎮,提升城鎮的人氣指數,擴大城鎮建設規模,健全城鎮的社會功能,進而克服傳統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弊端,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
3. 妥善處理好農村大量人口向城市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動是解決三農問題,保持社會穩定發展的根本途徑之一。這是一個十分淺顯的道理:城市不可能獨立於農村獨自享受現代文明,就像一個人不可能抓住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一樣。誠然,城市裡有富餘勞動力存在,失業人口存在,但與此同時城裡也有很多工作崗位,城裡人不願意干或干不好,農村勞動力來,卻能找到相應的崗位;從另一方面看,城市人口增加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人多了,衣食住行需求增加,相應的服務崗位需求也增加了。此外,隨著各大城市的的發展,以及農業剩餘勞動力的推力與城市吸力的共同作用,必將進一步促進一些大中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的發展,促進人口向城市中的二、三產業集聚,促進城市化發展。如此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雙贏的好事,我們何樂而不為之呢?
4. 從政治經濟學理論上看,農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動是社會生產力均衡發展的客觀要求。生產力是支撐社會發展最活躍的因素,而人,是最寶貴的生產力,這是政治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農村大量剩餘勞動生產力的棄之不用,那無異就是犯罪。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密集型就業機會,而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正好是此發展間隙的有益補充,這樣一方面滿足了城市化過程中對大量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均衡發展。
5. 從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看,也需要妥善解決好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的問題,否則城市的城市化發展就成為無米之炊,無源之水。誠然,我方也注意到,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之初,的確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但從國家近年來實施宏觀調整措施上來看,這些負面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上面我方談到了我方的主要觀點,其後將由我方二辯,三辯,四辯對我方觀點進行進一步的拓展與闡述。總之,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不是洪水猛獸,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無論從解決三農問題,保持社會安定,無論是從政治經濟學理論還是從城市的長遠發展的角度看,農村人口大量正常有序的向城市流動都是有利的,誠然在個別方面造成過一點負面影響,但從現實的情況看,這些負面的影響均在宏觀調控范圍內予以了妥善的解決或正在解決。因此,我方認為,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對城市的影響,總體上來說是利大於弊。這樣淺顯的觀點其實三十而立即該明白,而不必等到三十以後才明白。
這個問題我們學校辯論過 我也參加了 我是反方
從政治經濟學理論上看,人是生產關系的組成之一,生產關系要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城市需求的是要有技能的生產者,而並非農村大量剩餘勞動生產力的湧入,這種盲目大量湧入的客觀現象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步降溫。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勞動密集型就業機會,正在向知識化,技術化,科學管理化而轉形,而手工作坊似的密集型勞作即將不復存在,請問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到那個間隙去補充?
5、從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看,要妥善解決好農村大量涌如城市的問題,需要正確的引導,如果預先不正確看待農村大量湧入城市的問題,而將來去做亡羊補牢的事情,勢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1:在城市運作上,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城市的的容納空間是一個常數,而且是有限的。在城市容納能力沒有提高之前,突然蜂擁而來這么多農村人口,勢必會給城市的政府部門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使城市變得擁擠,讓城市難以消化。城市道路、住房、供電、供水、供氣、供暖、交通、污水處理、學校、公共設施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增加城市發展的經濟成本。
2:在城市的環境方面,農村人口並沒有表現足夠的關愛。在某種程度上,大量的農村人口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如吃完早點的塑料袋,對環境極大破壞的'白色垃圾'聚乙烯快餐飯盒,吃剩的速食麵湯……
3:在就業人員的素質方面上,農村人口大多文化素質較低。城市是一個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的中心,須要生存,須要發展,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技術、資金、各種人才。然而,農村人口的特點使得他們難以適合城市高速發展的要求,反而使城市需要花費更多的財力物力和精力處理教育培訓問題,加重城市向前發展的包袱。
4:外地民工大量湧入,外來民工的增多,在增加經濟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治安隱患,導致犯罪率不斷增高。據黑龍江省雞東縣檢察院對外來民工刑事犯罪的調查統計,2002年,該院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起訴農民工刑事犯罪案件為21件37人,占受案總數的16.6%;2003年,受理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農民工刑事犯罪案件為31件53人,占受案總數的22.7%;僅一年時間外來民工犯罪率上升了6%;另據寧波市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統計,僅今年上半年,浙江寧波市452名未成年人被判弄,同比上升62%,呈犯罪年齡低齡化、犯罪行為成人化、獨罪目的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以上調查分析均顯示,主要因為外來務工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疏於管教,文化素質較低,法律意識差,法制觀念淡薄等帶來的原因。
5:在國際經濟競爭的影響方面,農民工似乎給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從而支撐了城市的的經濟發展。但是在透過表象之後就會發現,農民工從事的職業都是低層次的、低技術含量的工種,並沒有在關鍵的崗位發揮關鍵的作用。因而,除了給企業帶了了廉價的勞動力之外,並未在技術上、企業管理上帶來實質性的進步。而現代企業和城市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是高層次、高技術含量、高技術人才的競爭,這是競爭的核心。遺憾的是,農村人口並未能在這些方面提供更高層次的幫助。
9. 我國經濟發展的高速度是與高成本緊密相連的高成本包括哪些
我國許多工業原料來自於進口,由於貿易關系我國原材料購買價格較高。另外許多中間產品不能自己生產,成本較高。
10. 電機工業為什麼和電能發展緊密相連
國民經濟生產中,電機工業是機械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機是回機電一體化中機和電的答結合部位,是機電一體化的重要基礎。電機可稱為電氣化的「心臟」,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隨著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電機的發展又與電能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電能是現代社會一種最主要的能源,這主要是由於它的生產和轉換比較經濟,傳輸和分配比較容易,使用和控制比較方便,而要實現電能的生產、轉換、傳輸、分配、使用和控制都離不開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