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2016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2016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13 00:32:05

經濟發展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產生的原因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於人們來說擁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額財富,且地租收入較穩定,是發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時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的發展可使人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使國庫糧倉充盈,既可內無糧荒、動亂之虞,也可外無侵擾之慮。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有時也包括手工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當時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商鞅變法,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從而促進了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

㈡ 社會經濟發展對環境產生什麼影響

社會經濟發展對環境導致能源資源與環境的制約加大。

長期以來,能源資源是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物質基礎。隨著對外部能源資源的需求日益上升,能源資源瓶頸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軟肋」,中國經濟也由此與國際市場的能源資源供應風險密切聯動。這其中,能源資源的可獲得風險與價格風險尤其值得注意。

能源資源的持續可獲得,既要擁有較強的支付能力,也要保持供應來源的穩定性和能源資源的運輸安全。並且,保持國際市場上能源資源價格的穩定更非易事。

因此,能源資源瓶頸將是中國經濟必須面臨的長期問題,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難以得到徹底破解。

與此同時,過去許多地區和領域以能源資源的粗放利用和環境污染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控制環境污染的存量和增量的持續上升,必須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加以統籌解決。

(2)2016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發展社會經濟:

1、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五中全會重點從這六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為綠色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以五中全會描繪的藍圖為引領,切實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貫徹到各級各類規劃和各項工作中,我們才能譜寫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2、推進綠色發展,真抓實幹才能見效。

進一步提高綠色指標在「十三五」規劃全部指標中的權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環境質量作為更具約束性的硬指標,是推動綠色發展的政策制度保證。

無論是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還是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都是為了盡快遏止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築牢綠色發展的底線。

㈢ 2016年影響國家經濟的政策主要有哪些

2016年國經濟的主要發展目標和政策基調已基本確立。總體看,2016年宏觀經濟政策將以穩為主基調,強調供給側供給,突出長期發展與短期增長的結合,強化市場的力量,保持政策的相對靈活性。
宏觀調控:供給為主、需求為輔
近年來,國經濟發展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工業企業利潤下降;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一些地區甚至出現負增長;潛在風險顯性化的可能性增大。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國際金融危機後外部市場需求變化的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內在因素,即有效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即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原因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面對的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因而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政策實現經濟反彈,而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因此,宏觀調控中需要綜合運用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使宏觀調控從僅需求管理的一維政策,升級為同時包括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的二維政策體系。首先確定供給管理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之間的組合,然後確定供給管理政策內部和需求管理政策內部具體政策工具的組合。
針對2016年的經濟形勢以及穩增長的政策目標,雖然需求、供給二者都擴張,但擴張的力度不一樣,需求方面是適度擴張,而供給方面則擴張力度較大,因此是以供給擴張為主的雙擴張政策組合。
經濟管理:堅持四項原則
堅持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並舉。把握好總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保持經濟總量基本平衡,明確經濟增長合理區間的上下限,加強區間調控、相機調控,加強政策預研儲備,備好用好政策工具箱。當經濟面臨滑出合理區間的風險時,採取更大力度的穩增長措施,以有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堅持在區間調控基礎上,注重實施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瞄準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特別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統籌施策、精準發力,推動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短期和中長期結合。一方面,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通過預調微調,搞好需求管理,促使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熨平短期經濟波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防範化解各種經濟風險。另一方面,著眼於改善中長期供給能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加快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不斷提高要素產出效率,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提升經濟潛在增長能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國內和國際統籌。加快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主動加強與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協調和溝通,更加積極地參與多雙邊國際經濟合作,提升國際話語權,推動國際宏觀經濟治理結構改革。
堅持改革和發展協調。一方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主動調控、穩中有為,保持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有力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改革措施及早出台、加快落地,使改革更加有力地服務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要通過改革創新引導宏觀調控方式創新,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難題,著力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財政:降成本、優結構、促改革
2016年,財政政策一方面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促進適度擴大總需求,力求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一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推進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積極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推進消費稅改革。
二是穩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主要體現在:提高赤字率,擴大赤字規模,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合理確定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進一步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堅決遏制各種亂收費,堅決不收「過頭稅」,給企業和市場主體留有更多可用資金;加大統籌財政資金和盤活存量資金力度。
三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續、保基本原則安排好民生支出。重點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特別是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創新公共服務方式,能夠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不再直接承辦,能夠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非基本需求主要靠市場解決。
四是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繼續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完善預算管理機制,將政府存量債務還本付息納入年初預算,根據批準的限額編制預算調整方案,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及債務收支情況隨同預算公開的常態機制。強化風險預警,督促風險較高的地區制訂中長期債務風險化解規劃,新增債券安排與各地區風險程度掛鉤。
工業:去產能、提效率
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化解過剩產能,與深化改革、企業重組、優化升級相結合。一是嚴控新增產能。進一步加大力度,根據市場需求,設定鋼鐵和煤炭等全國總量「天花板」。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技術改造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增項目。二是淘汰落後產能。對環保、能耗、安全生產達不到標准和生產不合格或淘汰類產能要依法依規有序關停退出。三是優化存量產能。理順要素價格市場形成機制,提高產業准入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態環保標准,促進企業產品升級,加快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轉型轉產。鼓勵企業開展上下游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扭虧無望企業主動退出。四是開拓產能利用空間。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 +」、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走出去等,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五是創造新的就業空間,為企業人員轉崗提供支撐,支持傳統企業開展「雙創」。
在化解產能過剩的同時,加快結構升級步伐。聚焦《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級工程,支持輕工、紡織、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有市場的企業提高設計、工藝、裝備、能效等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扶持創新型企業和新興產業成長。促進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使得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推出旨在推進智能製造、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等產業發展的多個行動計劃。
貨幣:穩健、靈活、防風險
2016年,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優化增量,保持靈活適度,大力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切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經濟金融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又不隨意放水。
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探索建立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繼續運用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引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不斷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協調配合。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全面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繼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繼續加強對區域金融改革的支持。
推動金融市場規范創新發展。防範和化解經濟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
房地產:去庫存、促發展
在經濟增速下行和高庫存壓力下,政府更加重視房地產在促進消費和拉動投資方面的重要作用,政策聚焦於挖掘房地產消費潛能,鼓勵需求入市,進而恢復並帶動投資信心。2016年,將推進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的住房體制改革,把去庫存作為房地產工作的重點。
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將新安排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實現公租房貨幣化,通過市場籌集房源,政府給予租金補貼。改進房地產調控方式,促進房地產企業兼並重組。進一步落實地方調控的主體責任,實施分城施策、分類調控。
農業:由數量轉質量,加快產業融合
當前,國農產品中低端供給較為充足,另一方面放心安全的農產品供給又明顯不足。因此,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稻穀、小麥等口糧,保耕地、保產能,保主產區特別是核心產區的糧食生產的前提下,農業生產將由數量為主,逐步轉向數量質量並重、更加註重效益,更加滿足消費者需求。
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惠農政策由普惠向新型經營主體轉變。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建設現代的飼草料產業體系,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加快農業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後延伸,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推進農業與旅遊 、教育、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從單純的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的拓展,大力發展比如像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等。
土地:有保有壓、控製成本
為加強結構性改革,服務穩增長目標,2016年土地政策將強化去產能、去庫存、降低企業成本、防範地方債務風險等基調。制定配套政策,盤活企業存量土地,促進「僵屍企業」分類有序處置,穩妥安置分流下崗職工。以煤炭、鋼鐵行業為重點,加快去產能步伐。嚴把土地供應關口,三年內對煤炭、鋼鐵新上項目一律不得核准、備案。與此同時,綜合考慮房地產去庫存和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實施有保有壓的用地政策。積極保障新產業發展用地,對於國家鼓勵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各地可結合地方實際,納入重點保障范圍。以「先存量、後增量」的原則,優先安排新產業用地供應。多種方式供應新產業用地,差別化保障新業態用地,鼓勵盤活利用現有用地。
深入研究降低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用地成本問題,合理確定地價水平,防止企業用地價格過快上漲、加重企業用地成本。創新企業用地模式,鼓勵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出讓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對利用存量土地、荒廢地開展技術改造項目的企業,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區域政策:落實總體戰略,加強合作
支持各地發揮比較優勢,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頂層設計以及各省(區、市)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實施方案,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全面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支持三省市制定各自方案和支持政策,穩妥有序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進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協調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和試點示範。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支持建立由北京市牽頭的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協調機制,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產業發展協同協作、市場要素對接對流、社會保障共建共享等重點領域合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認真組織實施即將出台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沿江11省市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協商合作機制,高起點高水平合作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沿江產業有序轉移和優化升級,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推動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沿海沿江沿邊全面開放。發揮長三角區域合作組織作用,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帶動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三大戰略為引領,積極推動珠江-西江經濟帶等經濟支撐帶建設,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其他地區借鑒京津冀協同發展做法,提高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內部協同發展水平。推進重點地區一體化發展,支持有條件地區積極探索同城化。根據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探索建立毗鄰省份發展規劃銜接機制,推動空間布局的協調和時序安排同步進行。
建立區域合作資金保障機制,創新利益分享與保護補償機制,強化區域互助機制。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支持各地開展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加強區域合作的新路徑、新方式,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豐富區域合作工作的手段。

㈣ 2016年經濟形勢怎樣與15年相比

眾說紛紜,但肯定是相比2015更艱難一些!
第一篇:
人民論壇,作者劉瑞,原標題《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展望》

中國經濟正在過一個大坎。許多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預測,在現實的經濟運行業績面前屢屢食言。比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繼續保持8%的增長率,但是實際上是朝著7%、6%的趨勢下行。再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出現一場危機,但是現實是只有困難而無危機。為什麼會這樣?其實自從2011年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行之後,中國經濟就開始了新一輪的結構調整。而對於一個處於結構轉型期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言,常規的宏觀經濟分析均宣告失靈。認識當前的中國經濟走勢,需要堅持運用結構分析的思維眼光來看待。從結構分析的視角來看,2016年的中國經濟將會有如下五個基本趨勢的出現:
第一,傳統產業進入深度調整區間。鋼鐵、煤炭、建材等產能過剩的產業會繼續去庫存減產能,其中會出現多種分化:一部分傳統產業全行業經過調整進入正常業態,如房地產;一部分傳統產業經歷升級逐步走出低谷,如汽車、家電;更有一部分傳統產業繼續收縮,如鋼鐵、煤炭。傳統產業中的大批僵屍企業,是無法逃過2016年的。
第二,新興產業將會持續保持增長的勢頭。2015年國家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已經公布,需要在2016年落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電商、微商在「互聯網+」的戰略激勵之下,已經開始出現良莠不齊的亂象。這表明,2016年必須加強新興產業的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管,建立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和機制越來越重要。同時,即使新興產業也需要通過企業兼並實現發展,因此2016年將會出現一批新興產業企業的資本兼並重組。
第三,城市化進程將提速。自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推出之後,為穩妥推進這項巨大的系統化工程,國家選擇了66個試點城市進行綜合試點。經過一年多的試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各項配套改革措施也相繼出台,這都為新型城鎮化提速推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外,城鎮化提速也有利於化解部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因此,2016年各項有利於城鎮化的措施出台必然會掀起新一輪的消費和投資小高潮。
第四,資本市場重新活躍。本來2015年將是自2008年資本市場高潮之後的又一高潮,但是發生在年中的A股股災打斷了這個勢頭。股災暴露出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深層問題,涉及官員貪腐、券商違規、政策失誤等多個方面問題。隨後的行業整頓和追查,以及政策完善,使得資本市場開始步入正軌。中國的金融改革和市場化發展是持續的過程,隨著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之後,這個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因此受多種利好因素刺激,2016年的股市及整個資本市場將會活躍,再上新的台階。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國際資本依然看多中國市場。
第五,對外經貿出現新的增長。有利於這個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其一,世界經濟繼續處於復甦通道上,沒有逆行可能。其二,「一帶一路」效應開始發酵,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關系將會大大強化。其三,中韓自貿區完成了所有的法定程序,將會給中韓兩國經貿關系注入動力和活力,並為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和周邊貿易擴大帶來新的增長機遇。其四,自2008年以來中國外向型企業調整已經大致完成,新的外向型企業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優勢有所加強。其五,如果人民幣納入SDR的過渡期沒有大的波動,控制恰當的話,目前人民幣的微幅貶值將有利於改善出口狀況。

第二篇!

2016年註定是一個轉型之年,也是需要耐心蟄伏的一年。目前經濟下滑明顯,在短時期內不會好轉。 在債務高企、產能過剩已無潛力出台大的刺激政策的背景下,通過貨幣超發進行需求刺激的凱恩斯主義行不通了。通過深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是未來若干年的重點。
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目前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勞動力人口下降,逐步喪失人口紅利。 同時資金投入對經濟的刺激效率越來越低。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粗放型經濟已行不通。社會保障不足導致消費難以刺激,土地等生產要素被禁錮,市場機制失靈。在這種背景下,要實現破局,唯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主要是指扣除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投入貢獻後,由技術進步、管理水平、勞動力素質、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進與革新帶來的產出增加,反映了各生產要素的綜合利用效能,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是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的關鍵因素。經濟增長、人均收入和財富水平提高以及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都要依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目前經濟形勢具體存在下列問題:
十三五時期勞動人口或繼續降低1000萬人以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年均增長13.2%,高於同期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1%的水平,勞動力成本增長已快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這需要減員增效,同時通過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解決對勞動力的依賴。
資本邊際效率下降,從20008年到現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資顯著上升。投資結構也不合理,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這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出清落後產能。同時依靠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國際間的產能轉移,促進全球經濟的平衡以帶動更多需求。
制度瓶頸抑制資源配置效率,國有壟斷企業效率低下,同時由於各種壁壘影響了資源流動和經濟活力。國有企業缺乏退出機制,僵而不死、尾大不掉。既得利益集團影響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是未來攻堅的重點。但上層建築如何自己改革自己,是幾乎無法破解的難題。
2008年後我國杠桿率迅速上升,地方債存在局部風險。 加上房地產降溫,金融機構的壞賬上升都將成為未來發展中的地雷。銀行對企業的停貸抽貸會加速一些企業的死亡,民間借貸的不健全和高成本也無法為企業輸血,甚至還有讓其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因此需要政府簡政放權,深化物價改革,國企改革,使經濟運營真正市場化。降低企業納稅,為企業松綁,提升企業活力。
提高勞動力流動性和勞動力素質,需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以及企業用工制度,使勞動力市場化。需要進行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用工制度改革,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讓勞動力素質和市場來決定薪酬。只有勞動力市場化才能真正促使人才素質的提高以及人才的優化配置。
通過農村土地流轉等改革,促進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解決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農民依靠土地流轉獲得的資金進行投資興業,可促進城鎮化,幫助穩定經濟的基本盤。土地的集中可促使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可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但沒有了土地就沒有了根基,這一過程不宜過急,需配合農民素質的提高,否則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從歷史的興衰看,經濟惡化產生的流民是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力量。會決定政權的存亡。目前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激化,群體性事件增多,很多地方出現一點就著的現象。促進社會發展必須先保證穩定和和諧,提高民眾幸福指數。
因人口結構問題帶來日益擴大的養老和醫療資金的缺口,目前只能依靠延遲退休,削減退休人員福利,提高在職人員繳費。這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個矛盾,即便不進行這樣的改革,最終也會通過通貨膨脹降低購買力,形成實際上的轉移支付。其他出路只有通過養老全國統籌,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資金。這將考驗政府能否放棄既得利益,藏富於民,配合經濟改革中國進民退,讓私人掌握經濟資源。

㈤ 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產生了什麼影響

①蘇維埃政府成立後,將銀行、鐵路、大工業收歸國有,一切實行工人監督;在農村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為經濟的恢復和建設奠定了基礎。(2分)
②十月革命勝利後,為擊退國內外敵人的進攻,鞏固新政權,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軍事勝利,但也對國家的經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2分)
③為解決國內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1921年,實施新經濟政策。使蘇俄工農業生產恢復到戰前水平,蘇維埃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1925年,蘇聯制定工業化方針,1927年實行農業集體化,此後新經濟政策被取消。(2分)
④1928年實行計劃經濟,實施兩個五年計劃建設,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嚴重問題:如農、輕、重比例失調;產品單調,質量不高;農民積極性受挫,農業長期處於停滯狀態。(2分)
(2)啟示:
①制定經濟政策時,一定要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2分)
②要從實際國情出發保證農輕重比例的平衡發展,才能使社會主義建設穩步、高速地發展。

本題屬於「小切口,大跨度」的問答題。以蘇聯的經濟政策為切入點,考查再認、再現歷史史實和綜合、概括、評價等方面的歷史闡釋能力。經濟政策的變化,是貫穿蘇俄(蘇聯)二戰前的歷史線索之一。各個時期各不相同。解答的關鍵是審題,明確其時限是「自十月革命至30年代中期」,分蘇維埃政府成立時、十月革命勝利後、1921—1927年、計劃經濟四個階段,本題的第二問體現了歷史的現實意識,屬於本題最能考查能力的部分,一定要尋找中國與俄國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去回答。

㈥ 2016年對經濟影響的事件有哪些

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義大利公投、美聯儲加息、韓國「干政門」、杭州G20

㈦ 對於2016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認識和看法30字左右

現在中國的經濟形勢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水深火熱。

㈧ 社會經濟發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物價上漲
消費水平的提高與經濟增長,在客觀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數量上有很大的依存關系。研究消費水平,對於確定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的比例,積累與消費的比率,確定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內需的增長,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的消費水平也取得了同步的增長,經濟結構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動。我國今後的消費政策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消費率,而提高居民消費率的主要措施又是提高居民的消費傾向,積極發展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培育城鎮新的消費熱點

閱讀全文

與2016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