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經濟形勢
2014年,全球經濟面臨不斷下行壓力,貿易增長低於相對低迷的經濟增長,經濟全版球化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本次G20議程權研討會期間,成員國也就2015年全球經濟面臨的復雜形勢進行展望。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會上表示,2015年全球經濟仍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朱光耀說:「我們認為,目前全球經濟仍充滿挑戰,形勢是不確定和復雜的。今年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指數從3.8%下調至3.5%,這已經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去年連續第四次下調這一指數。這是G20和全球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挑戰。這些不確定和復雜因素是G20成員國必須面對的,並且應選擇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應對。」
朱光耀認為,2015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首先表現為美聯儲何時啟動利率市場正常化進程,這對於美國經濟發展乃至全世界經濟走勢都有重要影響;其次是近年來希臘的金融危機對歐元區的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第三是自2014年石油價格大幅下跌超過50%,2015年預計仍然保持在低價位趨勢,大宗商品價格也將保持低位徘徊;最後是地緣政治危機影響到區域經濟發展,烏克蘭危機、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等都對地域和全球經濟產生不穩定因素。
2. 湖北省各城市經濟發展排名情況
地 區 本年累計(單位:億元)
全 省 12831.52
武漢市 4560.62
宜昌市 1245.61
襄樊市 1201.01
荊州市 707.81
黃岡市 700.32
孝感市 681.15
荊門市 600.53
黃石市 597.78
十堰市 550.96
咸寧市 405.15
隨州市 344.14
鄂州市 308.54
恩施州 280.68
仙桃市 261.93
潛江市 232.07
天門市 208.99
神農架 9.13
這是湖北省2009年全省及各市GDP
3. 簡述一下湖北經濟發展狀況.
武漢可以佔三分之一強;接下來就是宜昌和襄陽,都是發展蠻快的;再往下都差不多了(黃石、荊門、荊州、孝感、黃岡等),還有仙桃、潛江、天門這三個省直管發展的相對來說也還不錯,可能就恩施和神龍架林區那邊相對來說總量小點!
4. 湖北省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怎樣的分工
深圳很多湖北的,人才輸出大省基本到中層就止步了
5. 最影響中國2015年經濟發展的大事件及其原因
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大事件
1、2015年3月中旬的《政府工作報告》
回2、雙創
3、中國製造答2025
4、創新驅動發展策略
5、優進優出政策
6、互聯網+
7、十三五規劃
8、供給側改革
9、金融創新。利率市場化和鼓勵消費金融發展
10、股市將融資成本
11、匯率政策
12、人民幣加入SDR
主要原因:經濟下行壓力,政府通過一些列的經濟政策調控經濟,並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逐步實現中國經濟從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
簡單地說就是以資源和要素驅動發展模式向創新和質量、效益驅動為核心轉變。
進而實現中國經濟的穩增長,保民生,保效益。
6. 湖北省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承擔著什麼功能
連接與輻射的作用。湖北地處我國中部,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省份之一。經濟發展版在全國中上權水平,是長江中上游經濟區的中心地帶,既能連接東南沿海經濟強省,又能聯合湖南,安徽等中部省份共同發展,輻射西部重慶,四川,陝西等西部省份,還能通過河答尺南向北方省份互通有無,承擔著我國整合裂舉返南北,連接東西經濟肆飢的樞紐作用。
7. 2015年湖北省財政收入是多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及我省相關實施辦法的規定,重點報告2015年省級政府預算執行情況:
1、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
2015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021.7億元,其中: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5.8億元,為預算的86.8%;地方政府債券收入219億元,為預算的100%;轉移性收入2646.9億元,為預算的97.7%。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稅收收入25.2億元,為預算的101%,其中:鐵路和高速公路統征營業稅14.2億元,為預算的109.1%,主要是根據鐵路、高速公路建設投資情況依法據實徵收;中央財政返還跨省經營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11億元,為預算的92.2%,主要是中央財政根據相關因素據實計算返還。
非稅收入130.6億元,為預算的84.5%,其中:專項收入32.4億元,為預算的104.8%,主要是部分原政府性基金收入轉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相應增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67.4億元,為預算的72.6%,主要是預算執行中國務院、省政府決定取消、免徵和暫停徵收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相應減收;罰沒收入7.8億元,為預算的69.3%,主要是上劃省級管理的相關單位罰沒收入比年初預期有所減少;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23億元,為預算的116.9%,主要是利息收入增收。
轉移性收入:
返還性收入210.8億元,為預算的100%。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含中央轉移支付收入和市縣上解收入)2012.4億元,為預算的99.2%。在2015年預算執行中,中央財政根據上年結算情況增加對我省的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和其他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同時,動用歷年結轉結余資金,支持設立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和安排部分重大政策性增支、重點項目建設支出。收支變動情況已經依法編制2015年省級預算調整方案,報請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查批准。
2015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為3021.6億元,其中: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38.6億元,為預算的89.8%;轉移性支出2183億元,為預算的100.5%。
8. 湖北省的地理特點對湖北省經濟發展提供了什麼有利條件
湖泊多,抄降水多,不缺水,不缺人,不缺糧食。基本都有了,可以立國。位於中部,可以聯系各地,但是由於武漢芹鉛沒有中部絕對優陸首手勢,因為實際影響力不在早嫌一線之列。總體來看,湖北武漢一家獨大,全省統籌差,地理特點不能為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9. 湖北省經濟發展情況
根據初步核算的結果,2008年,湖北GDP總量首次過1萬億元,達到11,330.38億元,按可比價格比較,GDP總量居全國第十位,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1,780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4,963.61億元,增長16.6%;第三產業4,586.77億元,增長12.4%。人均GDP達到18,796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33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10.24億元,增長20.3%,稅收收入537.14億元,增長23.8%。與其他省份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湖北的發展速度屬於中等偏後;同時湖北農業經濟數量大,所佔比重高,屬於農業大省。1979-2007年29年,按絕對數比,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蠢仿60.6倍;根據全國平均物價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長率9.3%,增長速度次於重慶、天津等22個省份居23位,低於全國9.8%的平均水平。1978年-2008年,湖北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在第9位至第13位間輪替,1978年位居全國第10位,1990年第滑改9位,1995年第11位,2004年第13位,2007年第11位,2008年居第10位。根據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1978-2007年30年湖北經濟的年增長率,有9年低於當年全國平均水平,21年高於當年全國平均水平;30年間有15年年增長率低於10%,15年高於10%。GDP總量的發展,1992年突破1千億元,2004年突破5千億元,2008年突破1萬億元。人均GDP的發展,1987年首次突破1千元(全國1987年突破1千元),1998年突破5千元(全國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萬元(全國2003年突破1萬元)。2007年,湖北GDP總量(最終核實數)達到9,150.01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4.5%,佔全國的比重達到3.3%;其中第一產業1,422.80億元,佔GDP比重15.55%;第二產業3,633.02億元,佔44.75%;第三產業3,632.39億元,佔39.71%;人均GDP為16,064元,次於新疆、山西等15省份居第16位[5]。湖北經濟結構中三次產業的比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78年為40.5:42.2:17.3(同期全國為28.2:47.9:23.9);2007年為15.5:44.7:39.7(同期全國為11.1:48.5:40.4),從1978年-2007年經過30年的發展,經濟結構漸漸趨向信檔判於合理,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舊佔有較大比重,第三產業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7年,第一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河南、吉林等12省區居全國第13位;二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新疆、吉林等20省居21位;三產業佔GDP比重次於天津、湖南等9省份居第10位。按絕對數比較,一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江蘇、湖南等7省居第8位;二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四川、福建等10省居第11位;三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遼寧、四川等11省居第12位。
10. 湖北的經濟
早在3000多年前,湖北地區已有大規模的采礦業和冶銅業。
楚國社會經濟大步發展,銅器生產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鐵器生產得到改善和推廣,絲織、刺綉、髹漆、采礦、水陸交通、城市建設、商品交易等各行各業欣欣向榮。
秦漢時期,荊楚地區人民以農業生產為主,利用江河湖泊縱橫、沼澤密布、氣候溫濕、雨量充沛的自然條件發展林牧漁業,手工業、商業也比較發達,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農業發展需要,江漢平原水利事業得到迅速發展,經濟作物和漁牧業也十分興盛。武昌(今鄂州)、江陵、襄陽、夏口(今武昌)等城市的興起與便利的水陸交通則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唐代,荊襄鄂地區農業生產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成為全國著名的糧食產區之一。茶葉、柑橘等經濟作物的生產與貿易得到空前發展,制漆業為全國之冠,麻絲織、竹編天下聞名。
宋元時期,湖北農業經濟曲折發展,城市經濟與商品貿易比較活躍。
明代,湖北農業經濟得到很大發展,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稱譽。明中葉,漢口、沙市等城市迅速崛起,交通運輸與轉口貿易十分發達。
清代,湖北政區正式形成。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湖北的農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棉花種植與紡織印染業興起,經濟比較發達。以商業貿易帶動手工業發展,漢口、沙市、宜昌等城市經濟發展迅猛,帶動了整個湖北經濟社會的發展。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列強勢力的擴張,漢口、宜昌、沙市相繼開埠,湖北逐步淪為半殖民地。湖北的資源和農副土特產品被大量掠奪,地方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交通、金融、財政等重要領域被外控制。晚清時期,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洋務運動全面展開,湖北創辦了一大批近代企業,推動了湖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湖北經歷了3年的國民經濟恢復,隨後進行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開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中期,經歷了「大躍進」和國民經濟調整恢復,湖北經濟建設遭受到嚴重挫折,仍取得長足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
截至2015年,湖北省有14個國家級開發區,分別是: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光谷,含東湖綜合保稅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含武漢出口加工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宜昌高新技術開發區、荊州開發區、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仙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隨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2014年,湖北省完成生產總值27367.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176.89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2840.22億元,增長10.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1349.93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為11.6∶46.9∶41.5。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09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66.90億元,增長17.1%。在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873.11億元,增長16.7%。全年財政支出5008.85億元,增長14.6%。
2015年,湖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550.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8.9%,增幅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全國第7,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2位。 工業
湖北省汽車、鋼鐵、石化、食品、電子信息、電力、紡織、裝備製造等產業,是工業產值的主體。其中,產值最大的汽車行業,是湖北省的主導產業。其次是鋼鐵行業和石化行業,食品行業和紡織業這兩大輕工業的增長勢頭猛烈。
2014年,湖北省擁有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842家。全省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0707.96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紡織,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建材,鋼鐵,有色,金屬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電氣機械製造業,電子設備製造業,電力等重點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1%。全年全省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174.63元,增長5.9%,其中國有控股工業實現利潤674.16億元,增長7.8%。
建築業
2014年,湖北省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產值10059.59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實現利潤451.29億元,增長18.7%;稅金480.39億元,增長15.7%。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01億平方米,增長12.7%。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30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983.79億元,增長21.2%,商品房銷售面積5601.98萬平方米,增長5.7%,實現商品房銷售額3088.31億元,增長10.7%。按產業劃分,全省一、二、三次產業投資分別為536.01億元、10733.09億元和13033.94億元,分別增長32.5%、16.8%、23.1%。全省338個在建重點建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595.36億元,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0.7%。
國內貿易
2014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06.27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9884.04億元,增長12.7%;鄉村實現零售額1922.23億元,增長13.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644.28億元,增長13.6%。
對外經濟
2014年全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30.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出口266.46億美元,增長16.7%;進口164.18億美元,增長21.2%。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01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79.28億美元,增長15.1%。
金融業
2014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6494.82億元,比年初增加3591.99億元。其中:個人存款17820.70億元,增加1840.39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5289.82億元,比年初增加3408.8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8613.55億元,增加779.18億元;中長期貸款15517.22億元,增加2388.62億元。全年保費收入700.23億元,增長19.2%;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30.64億元,增長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