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斯密的經濟發展理論

斯密的經濟發展理論

發布時間:2021-02-13 03:46:02

Ⅰ 什麼是亞當·斯密經濟學說的最基本觀點

一般認為這部著作是現代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後來的經濟學家基本是沿著他的方法分析內經濟發展規律的,容這部著作也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第一次提出了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的理論,後來的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進一步發展了自由經濟自由競爭的理論;馬克思則從中看出自由經濟產生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必然性,提出用計劃經濟理論解決的思路;凱恩斯則提出政府幹預市場經濟宏觀調節的方法。目前的經濟理論仍然處於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尚沒有任何一種盡善盡美可以完全解決經濟發展的方法,但《原富》(是嚴復當時翻譯《國富論》時使用的譯名)這本書仍然可以看作是用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寫作的第一部著作,對經濟學研究仍然在起一定的作用,現代經濟學研究都是在這部著作的基礎上進行的,不論是發展它或反對它。-----反對了舊的重商和重農思想

Ⅱ 以亞當斯密的理論看當代經濟

一 斯密的經濟發展理論
斯密的經濟發展理論建立在他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斯密首先給政治經濟學確定了一個大目標——即「增進本國的富強」,「討論怎樣最適當地取得財富和達到富足」。總之,其目的在於富國裕民。圍繞這個目標,斯密展開了經濟發展理論的研究。
1.經濟發展的前提和條件
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是以工業的發展為標志的。那麼工業發展的前提是什麼?斯密認為:一國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是以農業的發展為前提的,只有當農業的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後工業才有可能發展起來。
(1)斯密首先認為,只有農業和剩餘產品增加了,才能以這些產品去支持城市的工業發展,工業才可能發展起來。其次,只有當農業發展了,才能為工業發展提供勞動力。也就是說,只有當農業生產水平提高了,原來同量的耕地現在只要少數人就能完成並能生產出維持較多人的食物,剩餘的人就可以來生產其他物品,從而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勞動力。
(2)亞當·斯密不僅指出了工業的發展要以農業為前提,而且指出了國民財富得以發展的必要的政治條件,即必須廢除束縛工商業發展的舊制度,建立適合於城市工商業發展的自由放任的新制度。在斯密看來,只有當生產促進消費者利益而不是生產者利益時,才談得上富國裕民。然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二者又是矛盾的。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那就是建立自由放任的新社會經濟制度。這種新社會經濟制度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內容:第一、市場機制對社會經濟生活起自發調節作用,讓「看不見的手」充分地、不受阻礙地發揮作用並貫徹到整個社會經濟生活中。第二、勞動和資本自由流動。第三、對外貿易自由放任。斯密認為這種社會經濟制度是最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最符合社會利益、最能調動人們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制度。
2.經濟發展的標准
既然政治經濟學的基本任務是富國裕民,那麼,衡量一國經濟發展、富裕程度的標準是什麼呢?在斯密看來,不在於貨幣數量,也不在於生產者所希求的物缺價貴,而在於消費者的價廉物博。斯密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價廉物博的總題下進行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價廉物博呢?斯密把它歸結到勞動上,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經濟發展因素的理論。
3.經濟發展的因素
(1)斯密看來,一國富裕程度的提高,根本上取決於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首先,斯密指出了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主要是分工的結果。其次,斯密認為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以及在工藝上的運用,能夠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力。斯密把科學技術的發明及其在工藝上的應用視為提高勞動生產力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因此,斯密主張對工人輔之以教育,使他們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這對於提高他們的熟練程度和提高勞動生產力來說,並不亞於專業化的分工。「社會上一切人民學到的有用才能,學習一種才能,須進學校,須受教育,須做學徒,所費不少。這樣費用的資本,好象已經實現並且固定在學習者的身上。這些才能對於他個人自然是財產的一部分。工人增進了的熟練程度,可和便利勞動、節省勞動的機器和工具同樣看作是社會上的資本。」[3]這無疑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2)斯密認為一國富裕程度的提高,除了勞動生產力外,還應有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的比例,並且把二者的比例同資本積累和收入聯系起來。他認為生產性勞動是與資本相交換的勞動,非生產性勞動是與收入相交換的勞動。生產性勞動的增加取決於資本積累的增加,非生產性勞動的增加取決於收入的增加,生產性與非生產性勞動的比例取決於資本與收入的比例。為此,斯密主張增加生產性勞動,減少非生產性勞動,並強調了參加生產的勞動者人數對於增進一國財富和收入的意義。而生產性勞動者人數的增加,還取決於資本用途的改善即資本合理配置。他認為資本有四種用途,即用於農業、製造業、批發商業和零售商業。其中投在農業上等量資本所增加的財富和收入比投在製造業上的等量資本所增加的財富和收入要多。因為農業資本家所能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最大、對社會最有利。
斯密關於經濟發展的因素還有自然資源,但在斯密時代,他認為這是不成問題的,所以他也就沒有作詳細的論述。
4.經濟發展戰略
為了達到富國裕民的目的,斯密提出了經濟發展戰略的三個主要問題。
(1)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頭等重要的戰略意義,農業是基礎。斯密不僅論述了經濟發展要以農業為前提,而且還論述了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農業能夠提供就業機會;能夠提供糧食和原料;還能提供資金。這個思想對現代西方發展經濟學有很大影響。西方發展經濟學家認為,對於發展中國家,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絕非一個支援部門,而是發展總戰略中一個主導部門。農業不發展,工業化就不能實現。因此,西方發展經濟學把農村和農業戰略稱之為先行的「綠色革命」。
(2)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注意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有比例的協調發展。斯密在論述工業發展的前提時,指出了工業的發展不能超過農業所能支持的限度,二者必須按比例發展。他說:「無論在什麼政治社會里,都市的增長與規模的擴大,都要按照鄉村耕作及改良事業發展比例而增長擴大」,[4]「決不能超過農村耕作情況和改良情況所能支持的限度」。[5]斯密還認為,農業、工業、批發業和零售業等經濟部門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內在聯系,其中任何一個部門都不能脫離其他部門獨立存在和發展。如果沒有農業部門提供糧食和原料,其他經濟部門就會失去存在的基礎;如果沒有工業對農業上所需要的工具的生產,農業也不能前進;沒有商業,生產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限制等。另外,斯密還分析了生產和消費的比例關系。認為增加積累會妨礙眼前消費,但隨著資本積累的增加和生產的擴大,結果必定是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為了保證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社會經濟各部分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協調發展。
(3)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注重經濟效益問題。等量資本投在什麼產業上能夠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這是發展經濟的中心環節。按照斯密的觀點,農業資本所能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最大,因而對社會財富增加的價值最大。所以,投在農業上的等量資本較之投在工業上的等量資本,投在工業上的等量資本較之投在商業上的等量資本能夠推動更多的生產性勞動,為社會財富增加更多的價值。
二 斯密經濟發展理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幾點啟示
亞當·斯密以國民財富的研究對象,站在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的立場,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包括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經濟發展的前提和條件,經濟發展的因素以及經濟發展戰略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從而初步建立了經濟學說史上第一個關於經濟發展的理論體系。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肯定斯密的全部思想,但也不能簡單的否定。斯密關於如何才能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以增加國民財富的論述,以及關於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競爭機制,注重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等問題的論述,「已經觸及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帶有某些規律性的東西」[6],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特別是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重新學習、研究斯密的經濟發展理論,對於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第一,斯密關於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需要一種經濟自由條件的論述,對於我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仍然是經濟發展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動力是什麼?列寧曾經作過論述:建設社會主義,「不是直接依靠熱情,而是藉助於偉大的革命所產生的熱情、依靠個人興趣、依靠個人利益、依靠經濟核算。」[7]實踐證明了列寧這一說法的正確性。雖然社會主義的企業和勞動者,與斯密所講的「經濟人」有區別,但決不能因此不重視企業和勞動者個人的經濟利益。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並不能經常地、自動地保持個人、企業和國家三者利益的一致性。在斯密看來,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存在著矛盾,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有賴於發揮經濟規律的作用,讓「經濟人」和「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作用,才能保證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這就是斯密設計的「自然秩序」的完全競爭的經濟模式。誠然,斯密的這種經濟模式是不可能使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很好結合起來的,但斯密提出了一個如何使個人利益或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的方式,以解決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這個問題仍然是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純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還必須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把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採用經濟方法、利用經濟手段和杠桿來處理個人、企業和國家三者利益關系。而且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個人、企業、國家三者利益關系處理得好,社會生產就飛速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的發展。
第二,斯密關於經濟發展應注重產業結構合理化和國民經濟部門保持一定比例協調發展的思想,對我們今天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當前產業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農業基礎不牢,能源、原材料和交通運輸滯後,第三產業比重偏低;而且各大產業結構趨同或自成體系。這一切,嚴重地制約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利於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不利於創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因此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水平,是我國當前經濟建設中的緊迫任務。
第三,斯密關於農業基礎、工業發展不能超過農業發展所能支持的限度的論述,對於我國這樣擁有12億人口的農業大國來說,具有特別現實的意義。當前,我國農業支撐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力量不足。這首先表現在農業資源相對缺乏。生產條件和環境惡化,這與眾多人口日益增長的巨大需求形成強烈反差;其次工農業發展比例失調,農業作為基礎產業難以支撐目前整個國家經濟的迅速增長。我國目前,工農業增長的比例是4.97:1,這遠遠超過了現階段工農業發展的正常比例。由此帶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再度拉大,造成農村購買力下降,長期下去,工業經濟的持續增長就會失去強有力的支撐;再次,我國農業為工業提供的巨額積累遠遠超過了其自身的承受能力,嚴重地制約了我國農業生產力的提高。最後,農業資源要素的競爭力明顯不足,使農業產業比較效益低。從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基礎地位來看,加強對農業的投資和保護是關繫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第四,斯密關於科學技術在工藝上應用能夠極大的提高勞動生產力,主張對勞動者輔之以教育,使勞動者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論述,帶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我國當前強調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都需要大力加強科技研究,認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又一戰略性問題。
第五,斯密關於增加生產性勞動者人數能夠增加社會財富的思想(盡管斯密關於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的劃分已落後於時代要求)對於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我國來說,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收日益增長的勞動力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隨經濟的發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種思想不能居於主導地位。因此,發展我國市場經濟,既要通過開發勞動力資源,更要靠提高要素生產率來增加社會生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第六,斯密關於增加國民財富必須重視經濟效益、合理配置資源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經濟效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仍然是值得研究的中心問題

Ⅲ 如何評價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

亞當·斯密公元1723~公元1790亞當·斯密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他於1723年出生在蘇格蘭的克科底,青年時就讀於牛津大學。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學擔任哲學教授。在此期間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確立了他在知識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聲主要在於他在1776年發表的偉大著作《國家康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該書一舉成功,使他在餘生中享受著榮譽和愛戴。他於1776年在克科底去逝。斯密一生未娶,沒有子女。亞當·斯密並不是經濟學說的最早開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許多也並非新穎獨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統的經濟學說,為該領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完全可以說《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該書的偉大成就之一是摒棄了許多過去的錯誤概念。斯密駁斥了舊的重商學說。這種學說片面強調國家貯備大量金幣的重要性。他否決了重農主義者的土地是價值的主要來源的觀點,提出了勞動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點強調勞動分工會引起生產的大量增長,抨擊了阻礙工業發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斷的政治限制。《國富論》的中心思想是看起來似乎雜亂無章的自由市場實際上是個自行調整機制,自動傾向於生產社會最迫切需要的貨品種類的數量。例如,如果某種需要的產品供應短缺,其價格自然上升,價格上升會使生產商獲得較高的利潤,由於利潤高,其他生產商也想要生產這種產品。生產增加的結果會緩和原來的供應短缺,而且隨著各個生產商之間的競爭,供應增長會使商品的價格降到「自然價格」即其生產成本。誰都不是有目的地通過消除短缺來幫助社會,但是問題卻解決了。用斯密的話來說,每個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隻無形的手牽著去實現一種他根本無意要實現的目的,……他們促進社會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們真正想要實現的還要好。」(《國富論》,第四卷第二章)但是如果自由競爭受到阻障,那隻「無形的手」就不會把工作做得恰到好處。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貿易,為堅決反對高關稅而申辯。事實上他堅決反對政府對商業和自由市場的干涉。他聲言這樣的干涉幾乎總要降低經濟效率,最終使公眾付出較高的代價。斯密雖然沒有發明「放任政策」這個術語,但是他為建立這個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有些人認為亞當·斯密只不過是一位商業利益的辯護士,但是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他經常反復用最強烈的言辭痛斥壟斷商的活動,堅決要求將其消滅。斯密對現實的商業活動的認識也並非天真幼稚。《國富論》中記有這樣一個典型觀察:「同行人很少聚會,但是他們會談不是策劃出一個對付公眾的陰謀就是炮製出一個掩人耳目提高物價的計劃。」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體系結構嚴密,論證有力,使經濟思想學派在幾十年內就被拋棄了。實際上亞當·斯密把他們所有的優點都吸入進了自己的體系,同時也系統地披露了他們的缺點。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馬斯·馬爾薩斯和大衛·李嘉圖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對他的體系進行了精心的充實和修正(沒有改變基本綱要),今天被稱為經典經濟學體系。雖然現代經濟學說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這些大體說來是經典經濟學的自然產物。在一定意義上來說,甚至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學說)都可以看作是經典經濟學說的繼續。在《國富論》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預見到了馬爾薩斯人口過剩的觀點。雖然李嘉圖和卡爾·馬克思都堅持認為人口負擔會阻礙工資高出維持生計的水平(所謂的「工資鋼鐵定律」),但是斯密指出在增加生產的情況下工資就會增長。事實已經十分清楚地表明斯密在這一點上正確,而李嘉圖和馬克思是錯的。除了斯密觀點的正確性及對後來理論家的影響之外就是他對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響。《國富論》一書技巧高超,文筆清晰,擁有廣泛的讀者。斯密反對政府幹涉商業和商業事務、贊成低關稅和自由貿易的觀點在整個十九世紀對政府政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事實上他對這些政策的影響今天人們仍能感覺出來。自從斯密以來經濟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擱置一邊,因而人們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實際上他是使經濟學說成為一門系統科學的主要創立人,因而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Ⅳ 亞當·斯密的經濟理論屬於什麼經濟學派

亞當斯密沒有特指是屬於哪個學派
亞當斯密的古典政治經濟學體系是對英國古典經濟學和法國重農學派成果的總結,兼容並蓄,加工而成。
所以,應該說,亞當斯密的自由經濟理論自成體系,我認為後人在說到他的理論時都是直接命名,也就是說,或許,可以稱為亞當斯密學派

亞當斯密不能算是重商主義學派,因為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批判了重商主義。而亞當斯密在對重商主義批判的基礎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成果,形成了完整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實現了西方經濟學演進中的第一次偉大變革。

其實亞當斯密的理論思想包括了重農學派和重商主義的。

Ⅳ 斯密的理論體系有什麼影響

斯密的理論體系是一個網路全書式的經濟學體系,雖然其間缺乏嚴密的邏輯以及版存在各種矛盾,但兩個多世權紀以來,一直對經濟實踐和經濟學的發展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幾乎從他還在世時開始,經濟學家、政治學家以及其他學者都力圖使斯密的思想適應其某種體系或時尚。每一代人和每一個經濟學派都在尋找「自己的亞當·斯密」,且總能如願以償。因此,把他視為「現代經濟學之父」是有充分理由的,他的著作永遠不失為經濟學的經典。

Ⅵ 改進的斯密經濟增長模型由哪四部分組成

經紀人假設和分工理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觀點是「自由放任」回,這是早期資答本主義發展的特徵。主張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私人經濟,主張國家充當「守夜人」的角色。成為19 世紀早期和中期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同義詞。自由放任主義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涉,並且反對政府徵收除了足以維持和平、治安和財產權以外的稅賦。在歐洲和美國早期的經濟學理論中, 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通常與重商主義經濟政策相對立。 斯密分工的思想,成為管理學誕生的直接原因。從數學家巴貝奇到工程師泰羅,都秉承了斯密的分工理論。科學管理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不僅強調生產技術的分工,而且主張組織結構的分工和管理職能的分工。 可以說,斯密的經濟人假設和分工理論,構成了管理學的理論前提和技術前提。

Ⅶ 斯密的理論體系對經濟學有著怎樣的影響

斯密的理論體系是一個網路全書式的經濟學體系,雖然其間缺乏專嚴密的邏輯以及存在各種矛盾屬,但兩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對經濟實踐和經濟學的發展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幾乎從他還在世時開始,經濟學家、政治學家以至其他學者都力圖使斯密的思想適應其某種體系或時尚。每一代人和每一個經濟學派都在尋找「自己的亞當·斯密」,且總能如願以償。因此,把他視為「現代經濟學之父」是有充分理由的,他的著作永遠不失為經濟學的經典。

Ⅷ 斯密的理論貢獻有哪些不足有哪些

1.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在經濟學說史上,斯密是第一個明確提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概念的人。他指出:價值有兩個不同的意義,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表示由於佔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叫做使用價值,後者叫做交換價值。斯密認為:使用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至沒有;反之,交換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使用價值,甚至沒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們不能以水購買任何物品,一般不會拿東西與水交換。反之,金剛鑽雖幾乎無使用價值可言,但須有大量其他貨物才能與之交換。這表明,他科學地認識到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但他沒有認識到,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有交換價值。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他一方面認為,任何一件物品的價值,「即要取得這物品實際上所付出的代價,乃是獲得它的辛苦和麻煩」;另一方面他又認為,「一個人佔有某貨物,但不願自己消費,而願用以交換他物,對他來說,這貨物的價值,等於使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第一種說法表明,斯密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第二種說法表明,斯密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決定的。很顯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既具有科學的成分,又包含了一些錯誤的觀念。
2.斯密的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在經濟學說史上,斯密是第一個根據生產資料的佔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將資本主義社會的成員劃分為地主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三大階級的人。他指出,一個國家的全部產品要分解為土地地租、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三部分。這三部分,構成了以地租為生、以工資為生和以利潤為生的三大階級的收入,這三大階級是文明社會的三大主要和基本的階級。這一劃分大致符合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與以往的劃分比起來,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斯密收入分配理論也是二元的。斯密一方面認為,資本出現後,勞動者對原材料增加的價值,就被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另一部分支付僱主的利潤;地租是勞動產品的一部分,是農產品價格超過農業資本和普通利潤的部分。另一方面他又認為,工資是雇傭工人勞動的價格,利潤是對資本家墊付的自身生活資料的補償,是他的實際費用的一部分;地租是地主借給農業資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產物,其大小取決於想像上的自然力的大小。他的第一種觀點,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及地租的來源和資本主義三大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而他的第二種觀點,認為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地租成了自然力的產物,是「自然的恩賜」,則掩蓋了工資、利潤及地租的實質和資本主義三大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
亞當.斯密 人物信息:
姓名:亞當.斯密 性別:男國籍:英國 出生年月:1723-1790 籍貫: 學歷:畢業院校:牛津大學 供職機構:職務: 英文姓名:
亞當.斯密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經濟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創建了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體系。在價值論上,不僅論證了勞動價值論,而且還確定了這一原理的最早理論體系。它的深刻見解為後來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他針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發展規律,提出了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一、時代的呼喚 1、斯密所處年代的英國社會狀況 3、束縛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因素受重商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影響,一些舊法令依然發揮作用;束縛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觀念和政策依然存在,一系列限制進口、和鼓勵出口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依然在實施。 4、社會狀況對經濟理論發展的要求(1)、18世紀中後期,英國「圈地運動」的加速、對殖民地掠奪的加劇和科技進步的加快,推動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受重商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影響,束縛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觀念和政策依然存在。工業資產階級迫切需要理論上的支持。(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利條件) ①、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 ②、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資本。英國的「圈地運動」和殖民地的掠奪,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准備了上述條件。二、經濟學的目的與財富的含義 1、重商主義者的主要觀點(1)、產生:產生於15世紀,反映了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2)、主要主張: ①、金銀是社會財富的唯一形態,在一國沒有金礦的情況下,財富只能來自對外貿易的順差。 ②、要增加國家財富,就必須使本國的勞動者處於貧窮狀態。一方面可以為出口提供盡可能多的資源,從國外獲得盡可能多的金銀;另一方面可以因國內工資水平低而降低本國產品的成本,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③、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主張採取鼓勵出口,禁止或限制進口的政策。(3)、正確評論重商主義 要運用辨證的觀點看待重商主義。一方面,它反映了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積累貨幣資本的強烈願望,對加速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曾起過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在新的條件下,它妨礙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斯密的觀點(1)主要主張; ①、財富包括一國生產的所有商品,它只能來自生產領域; ②、富國裕民,民富與國富是統一的。(2)、政治經濟學有兩個目標一是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給國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務得以進行。(3)、斯密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它反映了資產階級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願望和要求。三、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 1、斯密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認識(1)、價值有兩個不同的意義 ①、使用價值:特定的物品的效用 ②、交換價值:由於佔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2)、評價:斯密是第一個明確提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概念的人。他科學地認識到了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但未能認識到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有交換價值。 2、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1)「獲得它的辛苦和麻煩」即勞動量決定商品的價值。這種觀點正確地揭示了價值的源泉。(2)交換價值決定價值。他顛倒了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但從根本上揭示了勞動創造價值,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來源。四、斯密的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 1、 階級結構理論: ①、 主要內容:斯密把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地租為生、以工資為生和以利潤為生的三大階級分別稱為地主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 ②、 評價:在經濟學史上,斯密是第一個根據生產資料的佔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將資本主義社會成員劃分為地主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人。這一劃分大致符合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與以往的劃分相比,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2、 收入分配理論: ①、主要內容:一個國家的全部產品要分解為土地地租、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三部分。資本出現後,勞動者對原材料增加的價值,被分為兩個部分。勞動工資:是雇傭工人勞動的價格。利潤:是對資本家墊付的自身生活資料的補償,是他的實際費用的一部分。地租的來源:A、地租是勞動產品的一部分,是農產品價格超過農業資本和普通利潤的部分。 B、地租是地主借給農業資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產物,其大小取決於想像上的自然力的大小。勞動≠勞動力勞動是勞動力的使用過程。勞動力是一種商品。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創造了新價值,其中的一小部分被資本家用於支付工人的工資,因此,工人實際上只得到了他創造的全部價值中的一部分。因此說,工資只是工人勞動力這個商品的價值,而不是雇傭工人勞動的價格。 ②、評價:他混淆了價值決定和價值分配,價值首先必須由勞動決定,然後才能夠分配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他把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分解為工資、利潤、地租,這是對的,但是商品的全部價值絕不只是分解為這三部分。

Ⅸ 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說是什麼

亞當斯密提出了他的論斷: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都會「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去達到並非出於其本意的目的」。他的經濟學理論正是以這種基本觀點為基礎而對經濟過程作出分析的。

1、在微觀經濟學方面,斯密的價值論把勞動看成是價值的惟一源泉,並且把每一種商品中所包含的勞動量視為是衡量交換價值的尺度

並以此為基礎,通過考察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的關系。分析了競爭約束個人自利行為的作用形式和價格機制配置社會資源的運動過程。

他的分配理論分析了工資、利潤和地租的決定.並考察了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2、在宏觀方面,斯密所關心的是經濟增長的性質和動態變化過程,他分析得出了「市場機制本身驅使近代社會的經濟不斷發展」的結論。

按照他的分析,這部分地方歸因於市場機制本身。因為,市場在鼓勵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會自然地觸發出他們的勤勞、節儉品質和創造精神,並通過競爭的力量,引導人們把其資源投向生產率最高的經濟領域,從而促成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除此之外,還存在著其他基本的力量,那就是以勞動分工為主要基礎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本積累所推動的生產性就業人數的增加。因此,他一方面詳細分析了分工如何導致勞動者技能的提高、時間的節約和技術進步,並進而考察分工發展的條件,提出「分工受市場規模限制」的論點。

(9)斯密的經濟發展理論擴展閱讀:

1、分工理論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異,那是起因於人類獨有的交換與易貨傾向,交換及易貨系屬私利行為,其利益決定於分工,假定個人樂於專業化及提高生產力,

經由剩餘產品之交換行為,促使個人增加財富,此等過程將擴大社會生產,促進社會繁榮,並達私利與公益之調和。

2、貨幣理論

貨幣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貨幣是為了購買其它物品。當物物交換發展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後,商品的價值就用貨幣來衡量。這時,便產生了貨幣的另一功能-價值尺度。亞當斯密也談到貨幣的儲藏功能、支付功能。

3、價值論

提及價值問題,亞當斯密指出,價值涵蓋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前者表示特定財貨之效用,後者表示擁有此一財貨取另一財貨的購買力。進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價值之財貨,往往不具交換價值,水及鑽石是其著名的例子

Ⅹ 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

分工理論、貨幣理論、價值論、分配理論、資本積累理論以及賦稅理論。最出內名的是《國富論》。容
他的經濟思想主要是自由經濟,主張利用市場本身的作用進行經濟調節,不要進行政府等人為干涉。堅持自由競爭,順應自由市場規則。
我大概自己理解的。

閱讀全文

與斯密的經濟發展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