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述: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表現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和影響在生活中處處表現著
② 試述經濟全球化的本質丶原因及主要內容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資本的不斷增殖推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全球進專行新的、急劇屬的擴張,使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力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擴展到全球范圍,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新現象,是資本國際化進程的新的高級階段.
經濟全球化的原因:一是科技革命帶來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這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二是跨國公司有了長足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打下了一個微觀基礎;三是全球性市場經濟體制的實現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一個制度基礎;四是三大國際經濟協調組織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斷增強,為經濟全球化構築了組織和法律框架.
(內容)表現:
① 國際貿易迅速的發展,國際貿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② 國際金融的發展,巨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③ 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並呈現多元化格局.④ 跨國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⑤ 國際組織的建立.⑥ 經濟管理制度的國際化等.
③ 簡述經濟全球化趨勢及其主要內容
趨勢: 生產,貿易,金融的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回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答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小哦昂湖聯系的趨勢。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內容:生產全球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的一個環節。
貿易全球化。隨著各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國都被捲入國際商品交換之中,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從一般商品到各類服務都進入了交易范圍。
資本全球化。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資本的觸角伸向全球,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速度不斷加快,投資者只要在計算機上敲幾個鍵,大量資金就可以短時間內從全球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
④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是什麼
1、推動了各國經濟走向國際化與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
經濟全球化就是這一過程的產物。各國經濟突破國家界限,相互依存、互相 滲透,在所有經濟部門和各個經濟環節上緊密聯系,實行程度不同的合作與調節,並向著資本國際化、貿易國際化、金融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體現,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國之間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而地區經濟集團化則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2、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將成為一種常態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不少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超過30%,個別國家達到了50-60%。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國際傳染便成為經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任何一個國家的內部失衡都會反映為外部失衡,進而很快影響到與其具有緊密貿易和投資關系的國家,最後極有可能將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與危機的境地。
1997年泰國的匯率危機,很快傳染到整個東南亞地區以及韓國和日本,從而形成嚴重的地區性金融危機。隨後又波及俄羅斯和拉美地區(一度包括美國),形成了事實上的全球性金融動盪,便是危機傳染效應的最新例證。
3、各國經濟主權的獨立性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考驗
歐盟經濟體發展的歷程表明,隨著一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員國經濟主權獨立性則不斷下降。從早期的關稅同盟、統一農產品價格、匯率聯合浮動,到單一貨幣歐元出現以後的統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歐元利率區啟動)。
無不說明各成員國的財稅和貨幣主權已逐漸讓渡給超國界的歐盟協調機制。而這種經濟主權的讓渡曾經使許多成員國付出不小的代價,甚至多次危及歐盟經濟體的存亡。
4、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一個全球范圍內的市場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競爭創造了效率,同時,也使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少數利益集團集中,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
據世界銀行統計,1983年,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高收入發達國家的2.4%,即後者等於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後者為前者的62倍。
雖然幾乎所有參與全球化過程的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從中受益,但並不意味著利益均沾。因為事實上,作為資本和先進技術的主要擁有者,發達國家總是處於全球化的中心地位。這種相對優勢,使它們在價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動權,在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換時獲得更多的利益。
5、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與機遇並存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發達國家占據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則面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給它們帶來的利益遠多於發展中國家。首先國際通行的制度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其國內規則的特點,不存在與國外規則的嚴重沖突。
其次因為主導著國際制度,發達國家可以使其他國家承擔更多的來自內外製度沖突的不確定性和成本,從而轉嫁成本,規避風險。再者發達國家通過國際制度、規則極大地發揮了其優勢和保護其劣勢。
⑤ 經濟全球化及其影響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影響
一、不同資本主義國家
由於世界各國在自然資源、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經濟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對不同的資本主義國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二、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
2、有利於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
3、有利於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
4、可以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三、跨國公司產生的影響
跨國公司是當今世界經濟中除國家以外最活躍的國際行為主體,是當今世界經濟活動的主要組織者。
1、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生產的全球化;
2、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資本的全球化;
3、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貿易的全球化;
3、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技術的全球化。
(5)試述經濟全球化及影響擴展閱讀
意義
1、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經濟全球化,可以實現以最有利的條件來進行生產,以最有利的市場來進行銷售,達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提高經濟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
2、促進國際分工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區域統一,使國際分工更加深化,各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事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比較優勢的產品的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
3、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優化
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和生產力的較大提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了在全球化范圍內的科技研究和開發,並使現代科學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迅速傳播,現代科技創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國家的科學技術活動,都必須也只能以世界上現有的科技成果為前進的基礎。
4、促進經濟多極化發展
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復雜,它使以往的國別關系、地區關系發展成為多極關系和全球關系,推動了處理這些關系的國際協調和合作機制的發展,並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全球性經濟規則的產生,使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國家出讓或放棄部分主權,形成和遵守這些經濟規則。
5、促進發展模式創新
全球化促進生產、資源、人員、貿易、投資和金融等生產要素全球優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6、促進國際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現在經濟領域,又表現在其他領域;既表現在雙邊領域又表現在多邊領域。國家間經濟相互依賴逐步深化,俱榮俱損局面開始形成。
7、促進安全內涵擴展
安全已從傳統安全領域擴展到非傳統安全領域。恐怖主義、經濟安全、環境惡化、氣候變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威脅增大,涉及到經濟、民生、社會和自然等廣泛領域。
8、促進國家主權轉移
全球化促進了國際組織的發展。僅1990至1998年,國際組織就從26656個增至48350個,其中政府間國際組織250多個。
9、推進國際體系轉型
今後幾十年內新的國際體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徵:一是世界格局多極化。二是西方與非西方國家共同主導。
10、推進人類文明進步
人類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問題、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礎上,形成人類新的共同價值觀念和新的人類文明,打破西方在人類文明中的主導地位,實現對西方文明的總體超越。
⑥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世界的經濟活動超越了國際,各種生產要素,比如商品、服務、技術、資金都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整個世界形成親密聯系的整體。
(1)表現(主要考點):有很多,主要記住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①生產全球化:一個東西不單在一個國家生產,全球各地都有其生產基地,比如耐克美國的公司只負責開發、營銷,不負責生產;還有蘋果手機,其零部件都會有「made in China」「made in India」等標語,意味著中國生產、印度生產等,這就是生產全球化的表現。
②貿易全球化:生產之後需要賣,賣就是進行國際貿易,賣到全球各地。
③資本全球化:錢不僅可以在國內流動,還可以整個世界范圍內流動。比如中國的錢到美國、越南等國家投資。
(2)經濟全球化其實是一個不公平的事情,因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主導,像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無論在經濟還是技術上都有優勢,因此很多游戲規則都是他們制定的,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不公平的,因為發展中國家本身落後,全球化之後,發達國家的工業製品就會流入發展中國家去,發展中國家會更難發展,因此經濟全球化對整個社會發展是不公平。雖然經濟全球化有好處,但考試會考查經濟全球化的弊端/局限性,
即兩極分化,會出現「馬太效應」,即發達國家越來越有錢,財富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需要從兩個角度評價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有數據佐證,1980 年到 2016 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經濟雖然都在增長,但差距越來越大,原來是 36.6 倍,現在是47 倍以上,確實會影響公平,因此一般評價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
⑦ 試述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在全球政治經濟金融體系變動不居的今天,全球化還能夠按照其既定的方式推進下去嗎?環顧當前的世界,美國對恐怖主義宣戰,阿根廷的金融體系陷入崩塌,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都不斷地給我們提出這樣的疑問。
一 當前全球化的進程面臨停滯的挑戰
縱觀全球近百年的現代化發展歷程,全球范圍內的主要經濟體、以及相當數量的發展中國家幾乎同時陷入衰退的困境,而且不斷有惡化的趨勢,這種狀況應當說還是第一次。
與此相對應,作為全球化象徵的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也陷入停滯狀態: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的統計,全球貿易在1990年以來保持了平均7%的增長率,在2000年的增長率也達到12%,但是在2001年全球貿易的增長則基本上陷入停滯;外國直接投資也基本上是停步不前,2000年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3萬億,2001年則不到2000年的一半。
如果說全球貿易和投資的下滑只是反映了全球經濟周期的波動的話,那麼,美國911事件和阿根廷金融危機則使得人們對於全球化的方向表示懷疑。911事件顯示,在貿易和投資全球實現一體化的同時,恐怖分子同樣可以利用全球化的網路在全球范圍內調動和運用其資源來從事恐怖活動,使得恐怖活動同樣也實現了全球化。至於阿根廷,在此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一直可以說是積極推進經濟全球化的一個榜樣:在1990年以來,阿根廷放棄了貿易限制,對外資開放了資本市場,允許銀行進入阿根廷的銀行、港口等各個行業;但是,在2001年12月,阿根廷在累積了1550億美元的外債之後無法償還,高額外債引發的債務危機迅速衍生為全面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歷史上,並不總是勢如破竹地向前推進的,在許多特定的情況下,全球化可能會出現停滯,有的時候還可能出現倒退。例如1914年當時正在迅速推進的全球化就為世界性的戰爭所打斷,1930年後全球化也一度為經濟大蕭條所中斷。
在當前的環境下,是否會出現投資和貿易的持續下滑,是否會出現對於市場開放的恢復管制,都直接影響到全球化的進程。
一種可能的預測就是,如果在當前復雜的環境下對於全球化的相關問題處理失當,全球化就可能會在當前這個敏感的發展階段再次陷入停滯的境地。
二 2001年的一系列危機性事件對於全球化的沖擊基本上是可以承受的
反觀2001年的主要國際性事件,美國對恐怖分子宣戰,可能會通過不同的渠道增大全球化的成本:保險費上升、港口運輸成本提高、飛行檢查更為嚴格等等。據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測算,美國公司2000年的商業保險金額約為1480億美元,在2002年則可能會達到2100億美元到2400億美元之間。同時,世界銀行也測算指出,911事件之後,飛行運輸的成本平均約上升15%左右。這些都可能會對全球化形成沖擊。
不過,從目前的市場走勢看,當前國際市場上對於恐怖事件以及阿根廷危機對於全球化的沖擊可能有誇大之嫌。在國際貿易中,主要貨物的運輸是通過海上進行的,飛行成本對於國際貿易的沖擊影響;即使是港口運輸成本上升較為明顯的南非,其貿易規模也沒有見到明顯的下降;911事件導致的全球保險費的上升在整個運輸成本中所佔的比率也是十分有限的。
同樣,911恐怖事件也並沒有在實質上減慢全球投資的步伐。進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2001年外國直接投資之所以大幅降低,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的兼並收購活動明顯趨緩所致,而發達國家兼並收購活動的減緩則部分是因為發達國家股票市場價格下滑所導致的;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即使受到外部的嚴峻沖擊,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並沒有明顯減少,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的統計,2000年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為2400億美元,2001年則僅僅是輕微下滑到2250億美元。
一些個別公司的案例確實顯示部分公司在收縮海外投資,例如,世界著名的投資銀行美林銀行和摩根·斯坦利公司就正在撤出日本市場。但是,這常常時個別公司基於特定市場環境作出的決策,並沒有成為一個普遍的趨勢。聯合國最近的一個調查顯示,有70%的受調查公司打算在未來的3年內增大海外投資規模和雇員數量。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最近對於美國主要跨國公司的調查顯示,有27%的公司打算在新的一年增大對外投資,而在911事件之前這一比率僅僅為17%。
如果將銀行貸款、債權發行、跨境股票投資等形式的金融資產綜合起來考察,從統計數據上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受到的影響相當顯著。代表國際主要金融機構的國際金融協會(IIF)最近發表的統計報告顯示,29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資本凈流出在2001年達到300億美元。這個數據看起來龐大,但是,從結構上這主要是爆發危機的阿根廷和土耳其的資本流出;從歷史角度看,在過去四年中,發展中國家吸收的這類熱錢性質的國際資本的規模僅僅為190億美元,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198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已經使得這些國際投機熱錢如驚弓之鳥了;事實上,據統計,在1994年到1997年間,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吸收的這類投機性熱錢的規模達到6550億美元。
有的金融機構強調,少數發展中國家爆發的金融危機可能還會對國際資本市場形成沖擊,但是,從總體上看,2001年的國際資本市場在經歷了各種沖擊之後還是基本平穩的,主要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和匯率穩中有升。事實上,國際金融市場在經歷了198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之後,對於新興市場的風險和危機的識別能力明顯提高。1988年俄羅斯的金融危機之所以對國際資本市場形成顯著的沖擊,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對於俄羅斯的違約缺乏基本的預警而驚惶失措;與此形成對照的是阿根廷的金融危機可以說是言之已久,國際投資者已經有足夠的時間將可能爆發的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降低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國際債券市場也變得更為挑剔,近年來能夠進入國際債券市場籌資的,基本上集中在少數幾個風險程度相對較低的國家和地區,風險較高的國家實際上已經很難通過國際債券市場方便地籌集資本。
三 目前的全球化並不是全球意義上均衡推進的,而是一種選擇性的現象
盡管國際金融市場在2001年成功地抵禦了多次危機的沖擊,全球化的收益在世界各國的分布並不是均衡的,用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的話來說,「目前的全球一體化只是一種選擇性的現象,有的國家獲益,有的國家則沒有。」
從傳統的貿易和投資角度來考察,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分析,全球范圍內主要有24個國家和地區、覆蓋30億人口左右的區域在全球化中獲益,在1990年以來,這些國家的人均GDP增長達到5%,而同期發達國家的增長率為2%。與此相對,還有接近20億人口(主要在非洲和穆斯林國家)部分分享全球化的好處,這些被稱為是「非全球化國家」(non-globalising countries)近年來的人均GDP每年平均下降1%左右。
因此,全球化的進程實際上並不是真正在全球意義上推進的,世界范圍內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被拋棄在全球化的進程之外,2001年的恐怖事件和金融危機更大程度上加劇了這些「非全球化國家」的處境。例如,2001年全球經濟下滑推動石油和可可等農產品價格的下滑,而這些產品是所謂「非全球化國家」的主要出口產品;「非全球化國家」中的一些國家比較依賴旅遊業,911事件對這些國家的旅遊業的沖擊加劇了其經濟困境。
全球化的推進,使得跨國公司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獲取巨額的利潤,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發展中國家從全球化中也獲得了不少的益處,其經濟增長有所改善,人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卻在事實上擴大了。據世界銀行統計,1983年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高收入發達工業化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2.4%,即後者等於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這一比例降低為1.6%,即後者為前者的62倍。
另外的統計顯示,居住在63個發展中國家的佔世界人口60%的人僅得到世界收入的6%,人均每天不足2美元。.....
http://lunwen.bosse.com/content/2006-2-27/1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