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之間是什麼關系
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
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的發展。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行為才算真正完成。
註:消費的這一作用也叫做「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②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註:消費的這一作用也叫做「消費調節生產」,指需求的數量和質量調節供給的數量和質量。如汽車需求量的增加必然帶動汽車產量的增加,對汽車性能要求的提高必然推動汽車產業的升級。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註:消費的這一作用也叫做「消費是生產的動力」。如當前汽車消費成為熱點,從而帶動汽車產業和汽車相關產業的發展。
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註:勞動力指人的勞動能力(體力和腦力),消費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和積極性。
「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和「消費是生產的動力」的內涵不同
「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是指:生產力的發展,一方面推動人們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增加消費品數量和降低消費品價格,從而使人們的購買能力得以提高。「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是指: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相關產業的出現和增長。
補:再生產及四個環節
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樣相互聯系的四個環節。其中,直接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對生產和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2. 說明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增長與抄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兩個襲不同概念.經濟增長是指一國一定時期內產品和服務量的增加,用來量度的是GDP(GNP)或其人均值.經濟發展除包含經濟增長外,還包含經濟結構的變化(如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費結構的改善和升級),社會結構的變化(如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壽命的延長,嬰兒死亡率的下降)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收入分配的變化(如社會福利的增進,貧富差別的縮小)等.所以,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增長就不會有經濟發展,當然也有可能出現有增長而無發展的情況.
3. 簡述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內水平的持續增加。較早的文獻容中也將一個國家的總產出(或總生產能力)作為考查對象。
經濟發展是在經濟增長基礎上,一個國家經濟與社會結構現代化演進過程。
20世紀50-60年代前,傳統理論認為:經濟發展意味著國家財富和勞務生產增加以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提高。60年代後,這種觀點受到了若干國家現實的挑戰,一些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迅速增長,但其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並未得到相應改善,貧困和收入分配不公正情況仍十分嚴重。因此,經濟學家把經濟發展同經濟增長區別開來。前者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不僅涉及物質增長,而且涉及社會和經濟制度以及文化的演變。既著眼於經濟規模在數量上的擴大,還著重於經濟活動效率的改進。同時又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進化過程。
4.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未來發展圍繞以下兩點為基礎發展:
1、穩中求進
「穩」是主基調,是大局。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韌性更足、結構更優、質量更高,為我們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首先就要做好「六穩」工作,即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以穩定宏觀經濟大局。
2、穩中求進
「進」是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如何「進」?就是要在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基礎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著眼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穩」和「進」不是割裂的,而是辯證統一的,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必須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我們講「穩」,不是消極應對、不思進取、自縛手腳,決不能面對外部環境發生的明顯變化無動於衷,決不能面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無所作為,而是要把該穩的堅決穩住,扎實做好「六穩」工作,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4)經濟發展以經濟增長的基礎擴展閱讀: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使沿線各國通過合作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全球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各國必須展開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改革開放讓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助力聯合國提前5年達成了千年發展目標中的這一條,即力爭在2015年前實現極端貧窮人口比例較1990年水平減半。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穩中求進,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希望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更大成就
5.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劃,是以什麼為基礎進行的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劃,是發展工業來帶動農業為基礎進行的。
6. 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一、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
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創新過程或變化過程。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二、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有3點不同:
1、兩者的實質不同:
(1)經濟發展的實質: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2)經濟增長的實質: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
2、兩者的度量不同:
(1)經濟發展的度量:經濟學家們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來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於度量經濟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用若干個具體指標組成的綜合指標體系來衡量和評價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如物質生活質量指數(PQLT)、人類發展指數(HDI)和購買力平價(PPP)。
(2)經濟增長的度量:度量經濟增長速度快慢的指標是經濟增長率。度量經濟增長除了測算增長總量和總量增長率之外,還應計算人均佔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有三大要素,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
經濟增長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統計數據。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總量對比往年的GDP總量,而得出經濟增長的百分比。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負數,即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往年減少,就叫做經濟衰退。
3、兩者的性質不同:
(1)經濟發展的性質: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2)經濟增長的性質:經濟增長,狹義指GDP增長。增長屬於宏觀經濟范疇。
7. 簡述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增長與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兩個不同概念
經濟增長是指一國一定時期內產品和服務量的專增加,用來量度的屬是GDP(GNP)或其人均值.
經濟發展除包含經濟增長外,還包含經濟結構的變化(如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費結構的改善和升級),社會結構的變化(如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壽命的延長,嬰兒死亡率的下降)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收入分配的變化(如社會福利的增進,貧富差別的縮小)等.
所以,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增長就不會有經濟發展,當然也有可能出現有增長而無發展的情況.
發展=經濟增長+結構改善+社會進步+後代人的發展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是有區別的,經濟增長只是指財富在量的方面的增長,而經濟發展不僅僅是指財富在規模方面的增長,還包括社會經濟結構的高級化、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分配的公平化、充分就業、人均壽命的延長
8. 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必須以什麼為基礎
AD經濟發展要與生態建設同步
9. 簡述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增長與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兩個不同概念.經濟增長是指一國一定時期內產品和服務量的增加,用來量度的是gdp(gnp)或其人均值.經濟發展除包含經濟增長外,還包含經濟結構的變化(如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費結構的改善和升級),社會結構的變化(如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壽命的延長,嬰兒死亡率的下降)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收入分配的變化(如社會福利的增進,貧富差別的縮小)等.所以,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增長就不會有經濟發展,當然也有可能出現有增長而無發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