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
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1)環境問題影響經濟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Ⅱ 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也是經濟系統運行的基礎,是經濟發展必要的前提條件。生態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長期的生產和生活等社會經濟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破壞而反作用於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的不良影響,其實質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調。環境作為經濟發展所必須的一種資源,其具有資源的特性——稀缺性。自然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財富,環境效益具有公共性,其收益分為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或正的外部效應和負的外部效應。判斷環境對經濟發展是外部經濟還是外部不經濟的標準是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的比較。
Ⅲ 環境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中國現擁有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已經是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應該均衡出口。
華爾街金融風暴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福音,中國人將在現有的生活質量上更進一步。
抑制出品,一方面可以抑制外匯儲備的極度彭脹,二可以擴大內需,讓企業生產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當內需達到飽和或超過一定量,商品價格接近老百姓購買力,才能提高老百姓生活質量。三擴大國內投資,上長期在外打工的工可以回到家鄉上班工作,不在四處漂泊。四可以緩解大城市外來就業人員的壓力。
我們為什麼不抑制出口呢, 我們還別的理由嗎?
中國有關領導說我們有這么多外匯,可能買什麼呢?該買的別人不賣,我們只有拿去買外國國債和儲存。我們的外匯好無奈,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既然我們的外匯沒什麼用,我們就應該轉換一下思維。
中國投資的地方很多,為什麼要造一些與中國購買力相悖的商品出口來國外,換來一堆廢紙和向他國融資。我們應該保持現有的外匯,對外能通匯就足矣了,應該加緊擴大內需,中國老百姓很窮,但比以前來說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共同富裕。
中國的老百姓現在生活的怎麼樣呢?吃穿住行滿足了嗎,沒有?N多人沒有房住,N多人出行不便,N多人沒有用上大城市裡所謂的生活必須品,如冰箱,彩電,DVD,空放,空調,辦工娛樂用電腦,健身器材,沙發,席夢絲,燒飯用天燃氣,抽油煙機,飲水機,洗澡用熱水器。我們的一日三餐肉食禽蛋奶,瓜果蔬菜都一應齊全了嗎?
可以肯定的回答的是,沒有,遠遠沒有,邊都沾不上,為什麼我們不反思呢。我們連基本的生活資料都沒有滿足的前提下,我們有理由去幫外國人過生活嗎?甚至借錢給別人過富裕日子,而自己卻窮困僚倒。
中國人比外國人多工作一半的時間,在中國大數就業的人比外國人上班時間長,工作強度大,我們辛苦創造的勞動成果白白讓別人享用,因為我們目前得到是沒有用外匯。外國普通工作者上班時間短八小時,每個星期有雙休日,節假日,社會福利一應俱全。他們工作這么輕松,卻生活的如此好,這難道正常嗎,難道真的每個外國人的工作效率都比中國人高嗎?
我們工作比是2:1,而生活質量比是1:2。最公平嗎。
為什麼說要抑制出口呢,因為我們用勞動換來的是所謂的美元,已經不能換成黃金,其他我們又沒有什麼可以買的啦,因為想買的他們不賣。長期下去,我們將消耗掉我們的原始資源,我們將沒有可以生存的資源,如果不能出口,或者出口成本過高,許多企業就會把目光放在國內,生產我們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提高生活質量。
為什麼有這么多老百姓買不起,因為我們生產的產品價格與國際接軌,意思就是說他們勞動時間少,生產的產品自然少,物以稀為貴,價格就高了,而我國同類商品工作時間長,生產出來的商品多,價格自然要低,但是沒有變化了,就是因為是根據國際定價的。
我們把中國放到了全世界,而沒有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個體,在這個個體里,我們的商品價格應該按照自己國家的價值規律來定價,我們的體制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生產商品的社會屬性是共同所有,讓人人都可以過富裕的生活,但是我們把我們放在了全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者融在一起,失去了最初的初衷,如果資本主義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哪我們可以按照國際來操作,但是不是,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黨員總數為7080萬名,比上年增長1.7%。黨的基層組織352萬個,比上年凈增4.3萬個,增長1.2%。中國共產黨佔全中國的比是5%左右,大多數同資本主義國家交流的時間,或多或少受著他們思維的影響,而很多中國人對共產黨的理解也是膚淺的,我也是其中一個,對共產黨理解也是支支甚少。意思是說大多數是存在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思維,當他們用商品換來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而國家卻為他們的富有買了單,擁有近2萬億的外匯。
Ⅳ 為什麼環境問題實質上是經濟問題
其實環境問題不僅只是經濟問題,這也關乎於人們的道德素質。造成環境問題的兩大回因素分別為答: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一般自然因素造成的環境問題多數均由於自然災害造成,如洪澇、旱災、地震、火山噴發造成的大氣、水體、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另一主要因素,即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大都是因為過度或不規范、不科學的向大自然所取而造成的,如草地荒漠化、由於植被的減少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不科學采礦造成的水體污染等環境問題。造成環境影響的實質原因還是人們的道德素養,對大自然的大量所取,也就是為了飽滿自己的腰包,繼而增加了「經濟效益」;等富裕的時候,才漸漸地意識到,大自然已被破壞,增加了自然災害,這才「慷慨解囊」來恢復生態環境,所以說,在不富裕的時候,我們只會想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豐富自己,等到差不多了才會分散注意力來關注環境問題。
Ⅳ 環境污染對經濟發展的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個人認為是這樣的,社會進步是主流,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經濟的快速增長,文化的多元化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環境污染伴隨著人類社會進程的始終,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的快速時期。例如我國目前處於社會的轉型時期,污染問題也會日益嚴重,但是這不是科技進步帶來的,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發展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而科技的進步恰好可以解決一部分的環境污染問題。科技可以幫助我們開發新型的、污染少的甚至0污染的清潔能源;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研究人類應該如何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科技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目前以及將來所要面對的污染問題,如sbr法,脫硫技術等;科技可以促使環保知識的普及,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舉個生活中的實例,我們都知道國家倡導垃圾分類已經很多年了,可一直收效甚微,一方面因為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夠強烈,另一方面是科學技術尚未成熟,試想,如果可以批量生產出自動分類的垃圾箱,那麼城市的固體廢棄物污染也會減少很多,城市的環境會變得更好。綜上,不難發現,污染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而科技發展可以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很多問題,所以,科技發展利大於弊。下面設計一些防守場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1、對方辯友今天說科技發展會帶來環境污染,可是我想請問您了,污染到底是經濟發展帶來的還是科技發展帶來的?2、所以我們看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通過科技的發展解決了,這樣的好處您方都可以視而不見么?3、對方辯友一直在說,科技發展這不好那不好,是對方辯友我們承認確實存在著一些弊端,但是按照您方看法弊端已經這么多了,我們乾脆就不要讓科技再發展了吧?4、(結了這個防守場)所以今天對方辯友混淆了一個概念,就是科技不一定會帶來環境污染,您今天用一個或然的事實來論證一個必然性的辯題您方今天的論證邏輯是不是有事偏頗?以上是個人愚見,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加油!↖(^ω^)↗
Ⅵ 治理環境影響經濟嗎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環保部獲悉,自2013年9月頒布實施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常簡稱「大氣十條」),實施兩年來淘汰落後產能共造成GDP減少約1148億元,占同期GDP0.03%。
淘汰產能累計減少GDP1869億
環保部昨日對外發布《新常態下環境保護對經濟的影響分析》報告。環保部科技司技術處副處長陳勝介紹,前一段時間有關環境治理影響經濟的聲音不小,環保部為此特意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環境規劃院的專家組成調研組,歷時兩個月調研後形成上述報告。
報告認為,環境保護在短期和小范圍內可能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但從影響經濟下行的原因看,治理環境只是影響我國經濟下行的因素之一,並不構成主要因素。其中,短期負面影響主要指淘汰落後產能帶來GDP的減少。據宏觀測算研究,我國大力淘汰落後產能,累計減少了GDP1869億元。剛實施的「大氣十條」淘汰落後產能共造成GDP減少約1148億元。
唐山APEC期間損失近百億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環保部調研組對河北調查後認為,應對重污染天氣可能對經濟產生一定影響。《關於河北省大氣污染治理對經濟運行影響的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為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河北省先後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11次,採取了限產限排等措施,對企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以唐山市為例,2014年APEC會議期間,唐山市對全市242家企業實施停、限產措施,估計損失近100億元。
不過,報告認為,重污染天氣應對是為切實保障人體健康必須要付出的經濟代價。對河北APEC會議期間經濟損失,報告稱「考慮到時間僅有10天左右,對全年的GDP增長影響不大」。
「十三五」環保投入達6萬億到10萬億
「污染治理帶來短時的經濟下降是正常的,如果經濟一點都沒有下降,那污染治理的效果值得懷疑。」昨日出席座談會的環境規劃院環境經濟部主任葛察忠表示。
葛察忠曾參與臨沂治污的情況調查。今年8月山東臨沂「鐵腕治污」,10天內關停57家企業,有媒體報道稱造成數萬人失業、千億債務危機。葛察忠用數據力證:根據測算,臨沂市大氣污染治理一年的環境效益大概為16.5億元,社會經濟成本約為9.7億元,效益和成本比為1.71。
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表示,一般認為對GDP的貢獻達到2%或3%即可理解為支柱產業。他預測,「十三五」期間國家的環保投入可能為6萬億到10萬億。文/本報記者 鄒春霞
Ⅶ 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問題。
首先要轉變觀念,要端正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不是對立而是統一的思想,要採取各種組織和技術等措施防治污染,做到新賬不再欠,老賬逐年還。對待資源要綜合利用,物盡其用,吃干榨盡,對待污染要綜合治理,化廢為寶,形成良性的循環經濟其實關鍵就看大家自己行動。
Ⅷ 環保影響經濟了嗎
現在的提法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保護不但不會影響經濟,而且還會促進經濟發展。因為,環保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生產同樣的產品,用更少的原料,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騰出了更大的環境容量,更加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Ⅸ 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有哪些
環境污染包括了空氣污染,水污染,森林銳減和樹木砍伐,物種滅絕,噪音污染等等內,隨著這些污容染的日益嚴重,尤其是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機污染物和難分解的物質流入到江河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資源污染,也導致了江河的富營養化趨勢越來越嚴重。這些違反自然常規的活動不僅給企業增加了處理的成本,同時也破壞了環境和資源的平衡,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影響巨大的。社會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治理,每年所消耗於環境污染上面的資金和人力也是逐年增加,當增加的比例越來越快時,對經濟發展的社會影響就會越大,我們處在一個資源虧乏,人口眾多的社會,環境污染間接性的限制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大量的資源流失,所以減少污染和無污染是必要的,不要「先污染,後治理」。
Ⅹ 環境問題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要專業的,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求助求助求助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青海地處三江源頭,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稱,是我國淡水資源的主要補給區和生態屏障,這種區域和生態的特點決定了青海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保護和修復好青海的生態環境,不僅關繫到青海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改善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我省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突出重點抓生態,以退耕還林(草)、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四大工程為重點,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局部地區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但由於我省地處高寒乾旱的高原地區,自然條件嚴酷,生態十分脆弱,恢復速度緩慢,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加劇,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5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一半,而且仍以每年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日益嚴重,土地荒漠化和草地中度以上退化面積均佔到全省總面積和草地總面積的20%。同時,濕地面積正在大幅度地縮減。面對不斷增長的人口,日益加劇的經濟社會活動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重,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作任重而道遠。我省是全國欠發達的省份之一,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富民強省和改善生態兩大任務相互交織,決定了我們必須承擔起保護和修復生態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雙重歷史責任,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之間的關系,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在維護和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的前提下,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良性循環。
因此,「十一五」期間,我省要繼續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方針。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並重,力求在發展中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點上治理、面上保護」的原則,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講求實效,認真落實好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各項措施。通過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等方法,不斷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以重點工程帶動,以重點區域治理為突破口,全力以赴組織實施好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通過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生態移民和草地、林地、濕地、野生動物集散地保護工程建設,實行以草定畜,減少草地載畜量和不合理的生產經營活動,解決與生態保護密切相關的移民安置、後續產業發展等問題,發展替代能源,減輕天然草場的生態負荷,遏制住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逐步恢復天然林草植被、水源涵養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搞好環青海湖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通過綜合治理,使入湖水量不再因人為因素而減少,逐步建立起良性循環的草地生態系統和魚鳥共生水體生態系統。抓好柴達木盆地生態環境建設,以城鎮、工礦區、綠洲農業區為重點,大力造林種草,建設防沙治沙工程,遏制荒漠化面積擴大的趨勢。加強河湟谷地和黃土丘陵區的生態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養,減少流入黃河泥沙量。到「十一五」末,使我省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功能得到有效保護,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人與自然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