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國內經濟面臨房地產市場波動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社會資金加速「脫回實向虛」、各領域金融風險答疊加隱患上升、民間企業投資活力不足、收入增速放緩抑制消費需求等問題。
經濟下行壓力主要表現在:仍然存在部分抑制投資增長的因素;影響甚至是抑制消費增長的因素也較多;外貿進出口仍將低迷;工業品供過於求的狀況並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價格仍難以持續回升。
❷ 請問一下2017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個人對2017年a股的走勢判斷是:樂觀談不上,但至少沒那麼悲觀。目前,中國的股市的低迷狀態,是在比較客觀的反映經濟的發展情況。因為,經濟發展就像跑步一樣,高速奔跑一段時間的人需要慢下來調整自己的節奏,之後如何則要看調整的效果。其實對於目前的經濟現狀,在宏觀層面早有預示,比如,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的新常態正是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的一個指向,也就是既防止經濟因過熱而失控,又防止因硬著陸而形成的經濟萎靡,我想,這也就為經濟與股市的發展定下了基調。按照這個思路,中國股市想要短時間內復制去年的大漲概率幾乎為零,至於什麼時候改觀那要看政策的導向、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情緒。但如果合理的度過了這段經濟震盪期(就像G20設計的一樣),將來的中國股市再次啟航也是可以預期的。建議投資時不要被市場的情緒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而要用冷靜理智的態度去研究市場。採納私聊
❸ 2017年統計公報看中國經濟有什麼新亮點
綜合國力邁上新台階、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民生事業實現新改善……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展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成果、新亮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扎實推進,改善了市場供求關系,質量效益實現新提高。2017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創5年新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21%。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公報顯示,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3.4%和11.3%;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6%,比第二產業高11.1個百分點。
需求結構持續改善。消費基礎性作用有效發揮,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7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繼續優化。2017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5.9%,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6.3%,增速分別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快8.7和9.1個百分點。
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2.35%,提高1.15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經濟增長實現了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消費和投資一起拉動。」盛來運說。
新改善:人民獲得感不斷增強
過去一年,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獲得感不斷增強。
——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增速比上年加快1個百分點,快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4個百分點。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3%,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脫貧攻堅再創佳績。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准計算,年末農村貧困人口304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89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社會保障不斷擴大。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269萬人、408萬人和42483萬人。全國城鎮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604萬套,公租房基本建成82萬套,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52.5萬戶。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7年,在監測的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佔29.3%,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城市年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5.9%。
「黨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各級政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讓人民群眾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盛來運說。
去年的經濟發展很好。
❹ 影響2017年經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我國經濟政策的因素:
一、長期因素,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周期性下行,從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種趨勢。
1、總量方面,經濟增長將從高速向中速轉換。
2、在結構方面,中國再想像過去一樣靠高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我國的投資規模已經50萬億了,63.6萬億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資規模,再擴大投資規模將受到空間限制。還有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製造業規模發展得過大,再繼續刺激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增長,也受到國際市場和國內需求不足的強烈約束。由於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過剩,新興產業成長緩慢,結構調整將面臨劇烈陣痛。
在調整過程中,傳統產業首先要淘汰或轉移,這會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而另外一部分人通過創新將會獲益,這種博弈跟過去30多年以來不一樣,過去是各個行業都在擴張做大,大家都能賺錢,差距不過是你賺得多、他賺得少而已。
現在,結構調整到了傳統產業被淘汰轉移,會使一部分人喪失就業崗位而利益受損;新興產業成長上升,又使一部分人從發展創新中受益,但由於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獲益必須經歷一個過程。因此,本階段產業轉型中,新興產業的成長和擴張,必然要以一部分傳統產業淘汰為代價,比如網路銷售(O2O)給傳統商業帶來極大的沖擊。
二、消費增長緩慢。
我國需求結構轉換已經爆出好消息,消費佔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資的比重下降了。但是,與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相比,我國的投資佔GDP比重依然太高,居民消費佔GDP比重太低。當前我國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在壓縮「三公」消費之後,私人消費沒有及時補上,造成總消費增長緩慢。壓縮「三公」消費,把以往豪華的、奢侈的、超常規的GDP擠掉,使膨脹的消費消了腫。
但消腫以後,私人消費增長填補不了公共消費減少的那一塊,所以總消費「池」的水沒增加多少。當前和今後,我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投資能不能再增長,而是消費在需求結構轉換中不能實現正常上升。
居民消費傾向低影響消費。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對50個城市的兩萬居民問卷結果顯示,81.3%居民願意多投資多儲蓄,僅有18.7%的居民傾向更多消費。這么多人願意多儲蓄,消費增長能加快嗎?儲蓄等於什麼?儲蓄長期等於投資,投資等於產能,產能等於國內消費加出口,當國內消費不足、出口乏力時,我國將面臨嚴重產能過剩壓力。居民消費不足,消費動力不強,關鍵是我們的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還有社會保障水平太低。我國城鄉居民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是沒錢不能消費,二是有錢不敢消費,關鍵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滯後。
實際上,引起中國消費動力不足的關鍵是,有40%的中低收入階層的人,沒有解決消費動力問題。我國40%的中低收入階層,除了日常消費外,一生只能幹四件大事,買房子或建房子,結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養老。如果這些人收入水平不提高,後顧之憂解決不了,消費正常增長將是不可能的。
我國的GDP絕對不能與美國以及發達國家比,其原因:
1、在GDP中我國的投資比重過高,西方國家是消費比重高,GDP中消費比重越高與居民福利距離就越近。因為,消費特別是家庭消費,本身就是居民的直接福利。
2、我國的GDP質量差,發達經濟體蓋棟房子一百年不拆,我們蓋一個房子幾十年就拆了;建一座橋一百年不拆,我們有的不到兩年就塌了。
3、我國投資中還有許多「高大上」建設,跟居民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遙遠,大廣場、現代化劇院、豪華政府大樓、摩天大廈、各種現代化會議中心等,給低收入人群帶來的福利是非常少的 。
所以長期高投資並不能將中國帶向發達的高收入國家行列,必須提高消費在GDP中的比重。當前我國消費和儲蓄比,儲蓄永遠快於消費。過去14年中國總消費增加了5.7倍多,儲蓄增加了8.2倍。消費慢於儲蓄,最後結果只能是儲蓄支撐投資加快增長,投資加快增長加劇產能過剩矛盾。
三、落後產能淘汰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導致經濟增長乏力。
從生產投資看,當傳統的產業被淘汰或轉移之後,新興產業成長緩慢,傳統產業改造滯後,導致經濟增長率下滑。落後產能是污染、壞的GDP,當這些壞的GDP被淘汰後,綠色的、好的GDP沒上來,最後經濟增長必然要下滑。因為落後產能淘汰是快變數,產業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是慢變數,快慢之間必有一段空檔期,在空檔期缺乏接續產業條件下,經濟增長是不會太快的 。
四、房地產。
房地產市場可能不會出現明顯抬頭傾向,一、二線城市可能趨穩,三、四線城市還會延續微弱下行,全國總體趨穩,既不會出現大幅度上升,也不會出現大幅度滑坡。但是,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一般要佔我國總投資的55%以上,製造業不景氣,房地產不回升,總投資也難以有起色,這將直接影響今年經濟增長。
❺ 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有哪些
看下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裡面都有。
❻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六大熱點問題怎麼看
經濟轉型開啟「提質」下半場
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緩中趨穩,新增長動力形成取得積極變化,PPI同比由負轉正,效益由降轉升,城鎮新增就業崗位超過預期目標。這些亮點表明,我國經濟供求失衡的態勢正在緩解,經濟質量和效益逐步改善,L形增長正在從原來的「豎」過渡到「橫」,經濟轉型從上半場「降速」階段逐步轉向下半場「提質」階段。
2017年經濟增長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總體上可能呈現內需增速小幅回調、外需增長由負轉正的特點,如果能夠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2017年有條件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當然,2017年經濟運行也面臨著外部環境、流動性、部分區域經濟轉型等多重不確定性因素的沖擊,需要高度關注並妥善應對。
從中長期看,經濟增長能否持續穩定在中高速上,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四個基本方面的改善程度。一是製造業和民間能否逐步回穩。二是金融特別是銀行資產質量能否逐步改善。三是補庫存意願和PPI能否保持溫和回升。四是改革能否更好落地見效。
世界經濟格局朝著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方向轉變的大趨勢沒有變,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方向轉變的大趨勢沒有變。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一方面要穩住陣腳,把國內經濟改革和發展搞好;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經濟合作體系,為自身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和戰略機遇。
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
2016年全面啟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調整經濟結構和改善市場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針對經濟運行內外部環境的新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切實推進、深化。
去產能方面,要突出處置「僵屍」和更重視採取市場、法律手段有效淘汰低效率產能。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抓住處置「僵屍」這個牛鼻子,更加註重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標准,更加強調完善市場機制來淘汰低效率產能,創造條件推動兼並重組,妥善處置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
去庫存方面,關鍵要堅守「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讓住房回歸人民群眾普遍得以享用的消費品本質屬性。這需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加快構建長效機制。
去杠桿方面,關鍵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積極穩妥降低杠桿率。優化債務結構、開展市場化債轉股,以及積極發展股權融資是容易見效的重要手段。引導轉向創新驅動,轉變過去的規模擴張型發展模式,也是有效降低杠桿率的重要渠道。
降成本方面,今年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但是也必須看到,減稅面臨支出規模剛性約束、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巨大的挑戰,減稅空間並不是太大。
補短板方面,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所謂補軟短板、制度短板,主要就是優化市場環境、加強服務,去越位與補缺位並舉。同時要更有力、更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❼ 2017年經濟增長中什麼比重有明顯上升
應該是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上升。
❽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有哪些
財政政策需要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需要保持穩健中性,今年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一共包含如下5個方面的要點:
一、宏觀政策:
① 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
② 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
③ 將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降低企業杠桿率;
④ 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為1100萬人以上, 城鎮失業率計劃控制在4.5%以內。
二、人民幣匯率:
《政府工作報告》對人民幣匯率的表述較去年出現變化,新的表述為「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2016年的表述為「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三、房地產:
2017年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將因城施策。擬在房價上漲壓力較大城市增加土地供應;擬在三四線城市支持自住房需求。此前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稱,今年「兩會」沒有把房地產稅草案提起審議安排。
四、國企改革與市場准入:
① 加快國有企業與國有資產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採取切實舉措;
② 2017年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
③ 鼓勵大中型銀行設立普惠金融部門;
④ 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
五、地方政府債務:
① 計劃發行8300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
② 將把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
③ 研究將融資平台公司債務、中長期政府支出事項納入系統檢測。
(8)2017年經濟發展重點擴展閱讀
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會議提出: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房地產市場: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