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河南省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

河南省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

發布時間:2021-02-13 20:38:31

1.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組織機構

中心已初步形成一支以博士、教授為主體的高學歷、高職稱、知識結構互補、富有開放性和創新性的研究隊伍,現有專職研究人員 15 名,兼職研究人員 22 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 1 名,博士生導師 18 名,教授 32 名,博士學位獲得者 21 名。主要人員的組成如下:中心人員簡介:
中心名譽主任: 李學勤 教授 清華大學
李國英 高工 黃河水利委員會
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陸大道 院士 中國科學院
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李小建 教授 河南大學
苗長虹 教授 河南大學
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按姓氏筆畫)
孫九林 院士 中國科學院
牛建強 教授 河南大學
李小建 教授 河南大學
李玉江 教授 山東師范大學
李玉潔 教授 河南大學
陸大道 院士 中國科學院
苗長虹 教授 河南大學
侯甬堅 教授 陝西師范大學
魏後凱 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心行政機構 :中心主任:李小建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心執行主任:苗長虹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心副主任:高有鵬 教授
牛建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劉東勛 副教授
中心綜合服務辦公室主任: 鄭洪濤 講師 博士 本研究所依託區域經濟學博士點, 耿明齋 教授任所長。現有專職研究人員 5 人,兼職研究人員 7 人,其中有教授 11 人,副教授 1 人,博士生導師 6 人,博士 8 人。
本研究所以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為主要研究領域,近年來在 公司與區域發展、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區域發展理論和政策研究、 欠發達平原農業區工業化 、 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與所有制改革等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研究進展 。代表性成果有:《公司地理論》、《河南農村工業發展環境研究》(李小建), 《中西部工業與城市發展》、《走向可持續協調發展》、 《 21 世紀中西部工業發展戰略》(魏後凱)、《區域經濟與企業發展研究》(耿明齋)、《中國區域經濟差異研究》(覃成林)、《黃河流域經濟》(楊承訓)、《 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區域研究 》(李玉江)、《經濟地理學》(李小建、覃成林等,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承擔的項目主要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欠發達平原農業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工業化發展模式研究」(重點項目,耿明齋)、「 區域創新網路與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方略研究」(李小建)、「區域經濟增長趨同機理與區域經濟差異調控對策研究」(覃成林)、「不合理重復建設的防範機制與跨地區產業重製研究」( 魏後凱)、「 生態位構建理論及其在區域競爭研究中的應用」(高建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 中國中部地區中小企業空間網路組成型式及形成機理研究」 (李小建) 、「中國區域經濟增長趨同機理研究」 (覃成林)、「 人力資本時空結構及對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研究」(李玉江) . 黃河文明研究所依託中國古代博士學位點和中國古代史、古代文化史兩個碩士學位點, 程民生教授任所長。現有專職研究人員 3 人,兼職研究人員 7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1 人,博士生導師 8 人,博士 8 人。
本研究所以「黃河文明的承傳與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對黃河流域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歷史、文化和制度變遷進行全方位的探討,為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研究提供歷史基礎。近年來,本所在黃河文明的承傳與發展的研究上取得一些突破。代表性成果有:晃福林的《先秦民俗史》(上海人民出版社)、李玉潔的《先秦史稿》(新華出版社)、程民生、苗書梅、賈玉英等人《宋代研究叢書》(河南大學出版社)、侯甬堅的《朝宗——黃河與中華文化》、楊朝明的《魯文化史》( 齊魯書社 )、李振宏的「漢代屯戍生活中的古典人道精神」(《歷史研究》)、程遂營的《唐宋開封生態環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先秦社會思想研究」( 晃福林 )、 「中國古代王權和專制主義研究」(李玉潔)、「 宋代地域文化研究」( 程民生)、「 宋代地方政治制度研究」、「宋代鄉村管理體制研究」( 苗書梅)、「中國古代監察制度文化研究」(賈玉英)、 「古代畜牧業生產影響環境變化的實例研究(以鄂爾多斯高原為例)」( 侯甬堅) 、「六經之教與孔子遺說」( 楊朝明)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歷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對西部環境的影響:途徑、方式和力度」( 侯甬堅)。 本研究所以中國文學博士後流動站,中國現當代文學和中國古典文獻學兩個博士點及民俗學碩士點為支撐, 高有鵬 教授任所長。現有專職研究人員 3 人,兼職研究人員 4 人。 該研究所以「黃河文化的承傳與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突出中原民俗與文化的研究,其優勢在於文學、文化、歷史、民俗和哲學等學科的融合。 高有鵬 教授對古典神話、民間廟會、現當代文學和現代學術體系的深入研究,將文學、文化的發展與民俗生活密切相聯系; 張大新教授將古代戲曲與民俗聯系起來透視士人階層所受民間文化的影響,進而揭示藝術生成的民間社會背景; 張雲鵬 教授將美學引入古典文化生活的研究,拓展審美文化的研究空間; 關愛和 教授深入透視近代文化從古典層面向現代狀態轉型的生成機制; 孫廣舉教授對文學豫軍文化性格的解剖; 金惠敏教授著力透視哲學發展的現代性和後現代性,並引入德國精神的對比對照。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現代作家的民間文學觀問題」(高有鵬)、「 從古典走向現代」(關愛和)、「隋唐美學史論研究」(張雲鵬)、「文學理論基本問題與後結構主義批判」( 金惠敏)、「 中國古代戲曲與民俗文化關系研究」( 張大新 ) ,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和《哲學研究》等刊物發表 100 多篇論文,並出版《中國民間文學史》、《中國廟會文化》(高有鵬)、《風中之樹》(孫廣舉)、《盛唐氣象——中國美學思想與藝術審美規律》(張雲鵬)和《後現代性與辯證解釋學》(金惠敏)等著述 .

2. 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的機構公告

依照國務院《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規定,2007年元月,經河南省文化廳、民政廳批准,設立了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兩年多來,在省文化廳的領導下,基金會嚴格遵守有關政策法規,積極開展業務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累計向社會捐助人民幣620餘萬元,為農村文化大院建設、培植文化新人、搶救歷史文化遺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為了響應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河南文化大省,打造文化強省的指示精神,並應省有關部門關於將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升格為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的建議,進一步拓寬公益事業的業務范圍,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業經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民政廳批准變更為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辦公地址設鄭州市金水路7718號。
變更後的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決定聘請省政協主席王全書、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侯志英、原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王明義等領導同志為顧問,推舉原省委宣傳部助理巡視員劉富民任名譽理事長。我們相信,在省文化廳、民政廳的領導下,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一定能夠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的發展,為河南省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特此公告
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
二00九年八月十二日 原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業經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民政廳批准更名為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基金會章程相應變更,現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
二00九年八月十二日

3. 黃河文化的歷史及經濟發展

黃河是一條地上河,有史以來,見於記載的決徙計一千五、六百次,其中較大改道26次。它曾向南奪淮入海,也曾向北自靜海東流。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在蘭考銅瓦廂決口而於1875年形成今道。因而,就地理角度而言的「黃河三角洲」,應指西起鄭州,東南至淮河口,東北至天津靜海這一大片扇形區。因黃河自泰沂山脈以南東流入海的歷史不是太久,而且人們講「河流三角洲開發」這一概念,也只是上世紀末葉的事,所以往往立足於河流現狀來界定「三角洲」,這一意義上的黃河三角洲就是狹義的「三角洲」了。若從文化角度而言,以生產生活類型、社會結構模式、風俗習慣特徵、文化心理心態等作為考量參數,黃河三角洲就主要是指由今濱州和東營及它們周邊地區那基本相似的地形地貌、基本相近的生態環境而孕育出的形態基本相同的傳統文化。這一地域文化的發展經過了孕育形成期、交流融會期、開發興盛期。一、黃河三角洲文化的孕育形成期由鄒平孫家遺址所見,至遲在距今8500年的史前期後李文化時代,黃河三角洲就出現了人類生活的足跡。大汶口文化時代至夏商,黃河三角洲故地逐步形成較多的民眾聚落。從文獻的角度考量,《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講述的其先祖少昊氏「以鳥名官」中,任司寇之職的爽鳩氏一族,即聚居在齊地北部。《左傳·昭公二十年》載:「齊侯至自田,晏子侍於遄台。……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古者無死,爽鳩氏之樂也,非君所願也。』」遄台,據《臨淄文物志》考,在今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西北部。晏子所雲,應指今臨淄及其周邊這一廣大地區。代爽鳩氏、季荝、逢伯陵居此地區的蒲姑氏之都城,《史記·齊太公世家》作「薄姑」,言曾為齊胡公所都。《水經注·濟水注》曰:「濟水又經薄姑城北。《後漢郡國志》曰:博昌縣有薄姑城。《地理書》曰:呂尚封於齊郡薄姑。薄姑故城在臨淄縣西北五十里,近濟水。」又,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言「薄姑城,在青州博昌縣東北六十里」。博昌,原為齊故邑,在今博興縣南二十里;後幾度遷徙,唐時還治故址。那麼,古之爽鳩氏、季荝、逢伯陵、蒲姑氏所都,當在今博興一帶;但其勢力控制范圍應當比這大得多,大概包括今小清河中下游地區。杜預注《左傳·昭公二十年》文曾曰:「爽鳩氏,少昊氏之司寇也。季荝,虞夏諸侯。逢伯陵,殷諸侯,姜姓。蒲姑氏,殷周之間代逢公者。」基本勾畫了商周之交以前此一地域文化的發展序列。因此,可以說商周之交以前是黃河三角洲文化的孕育形成期。近幾十年的考古發掘也證明了在小清河中下游地區、小清河南北部都有大量史前文化遺存。如鄒平孫家遺址、章丘西河遺址、小荊山遺址、張店浮山驛遺址、章丘董東遺址、廣饒傅家遺址、五村遺址、鄒平丁公遺址、陽信的小韓遺址、桓台郇召遺址、齊家遺址等。也就是說,在齊人據有此地之前,在黃河三角洲中心區域的小清河中下游的鄒平、博興、廣饒、陽信等地,都形成了較大的人類聚落群,成為當時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據近幾十年來黃河三角洲的考古成果,可大致勾畫商周之交以前黃河三角洲文化的發展概況:與後李文化相應的有鄒平孫家文化、章丘西河文化等;與北辛文化相應的有張店浮山驛文化、章丘董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相應的有廣饒的傅家文化和五村文化、鄒平的丁公文化;與龍山文化相應的有鄒平鮑家文化、博興利城文化等。與岳石文化相應的出土遺址所展示的黃河三角洲早期文化聚落更多。由考古成果與上述文獻記載相互發明可見,商周之交前的黃河三角洲早期文化主要產生在今小清河中下游南北部:在史前傳說時代為爽鳩氏文化,在虞夏時代為季荝氏文化,在殷商時代為逢伯陵氏文化,在殷周之際為蒲姑氏文化;而後有周代的齊文化。這是黃河三角洲文化的孕育形成期。統而觀之,黃河三角洲文化孕育形成期的特點可以歸結為:(1)社會生產工具的製造水平並不落後於同時期的中原地區,陶器數量大於石器數量;(2)其居住中心自西向東轉移,由今章丘、鄒平逐漸向東、向北輻射發展到今廣饒、陽信、惠民、沾化等地,這與史前先民向退海地的開發有關;(3)有尚蚌和崇尚外飾的風氣,說明此地生活水平相對較高,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支撐。二、黃河三角洲文化的交流融會期 自周秦至宋元為黃河三角洲文化的交流融會期,它大致又可分為如下三個發展階段。周初,姜太公受封於營丘,黃河三角洲故地被納入姜齊勢力范圍,黃河三角洲早期文化與這一地區的主流文化——齊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並且由於姜太公初封於齊時就執行「因其俗,簡其禮」的政策,採納土著文化的進步因素,因而建立在二者結合基礎上的黃河三角洲文化,既保持了較高的物質生產發展水平,又吸納了齊文化的革新、開放、包容精神,推動了當地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吸引了眾多周邊居民匯聚此地,開發經營,使得人口漸眾。《戰國策》卷29《燕策一》「燕王噲既立」章記齊王曾「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既言「北地之眾」,就說明臨淄以北的黃河三角洲故地已有較為密集的人口,否則不會組織可隨「五都之兵」伐燕的「北地之眾」。密集的人口,使得人均可耕地面積日漸減少,必然會向退海之地開荒要糧;加之周邊地區民眾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斷遷徙到這一肥沃的退海之地求生存、求發展,就逐漸引發了「開發東部退海之地」這一黃河三角洲中後期物質文化生產的主旋律。與齊文化融合後,黃河三角洲文化獲得了更多的與其他地域主流文化交流的機會。魯地禮樂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諸種信條、齊地開放文化中的尚實求變精神、燕地尚賢文化中的禮賢下士思想、趙地俠義文化中的慷慨仗義之風,都對此時的黃河三角洲文化產生多重影響,使此地出現了諸多文化名人。如以《孫子兵法》名世而後輔佐吳王成就霸業的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孫武,如隱居於陵(今鄒平長白山)而絕齊楚聘相的「於陵學派」創始人田仲,如疾呼「義不帝秦」、又勸降聊城燕將而後隱居少海(今桓台花溝)的義士魯仲連等。在他們的思想學說中,體現出多種地域文化融合的印記。這一階段,是黃河三角洲文化與周邊地區文化主要是齊文化融合的階段。秦並六國,車同軌,書同文,在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方面實施一統政策;漢武帝獨尊儒術,漢成帝將儒家思想推行到民間,於是在思想文化層面也逐漸出現一統局面,從而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漢民族,形成以儒學為核心的漢民族文化,即我們今天所講的中華傳統文化。黃河三角洲文化也融合到中華傳統文化中來,不但在物質生產方面與中原地區有了更多交流,在思想文化層面也與中央文化逐步融合,像其他地域一樣,出現了諸多通經致用的經學名家。如從濟南人伏勝,到同郡人張生,到千乘(今廣饒)人歐陽和伯及同郡人倪寬,到歐陽和伯之子及曾孫高,形成了一個顯赫的今文《尚書》「歐陽學」傳經派別,對西漢學術乃至西漢政治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又如齊人轅固(今桓台縣田莊鎮轅固村有轅固冢)曾與竇太後辯論儒家道家優劣,著《齊詩傳》三卷傳世,是今文經學「齊《詩》學」的代表(均見《漢書·儒林傳》等);又如三國時樂安人孫炎,受學於東漢經學大家鄭康成之門人,人稱「東州大儒」,曾力駁王肅《聖證論》對鄭玄經學之諷。這些著名人物的出現,表現出此時的黃河三角洲文化具有與中央王朝文化更多的趨同性。這一階段,是黃河三角洲文化與中央文化即漢文化融合的階段。魏晉南北朝時期,北地多乾旱,使得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南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運動。此時的黃河三角洲地區不但經歷了空前的戰亂,也承受了游牧文化的沖擊。特別是鋪天蓋地而來的佛教文化,適應了亂世人們尋求精神寄託的需要,在黃河三角洲獲得大發展,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據不完全統計,黃河三角洲在北朝時期的寺院就有近20座。黃河三角洲地區發現的佛教造像,至今尚有北魏太和二年(478年)王上造釋迦多寶瓶坐像等銅佛教造像20餘尊,有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所造石佛教造像15尊。這一階段,是黃河三角洲文化與外來的游牧文化和佛教文化融合的階段。經過這三個階段的文化融合,黃河三角洲文化匯入漢民族文化發展的洪流,在廣納博採中原文化主要是經學文化以及外來的游牧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基礎上,黃河三角洲文化呈現出斑斕豐富的色彩。三、黃河三角洲文化的開發興盛期 明清以降為黃河三角洲文化的開發興盛期。宋代起,中國文化中心南移,北方政治動盪,戰亂不已。至元末明初,由於元軍與紅巾軍在魯北展開拉鋸戰,尤其是燕王朱棣歷時四年的「靖難」戰火,使得黃河三角洲地區生靈塗炭,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文化受到嚴重摧殘。為了改變土地荒蕪、少人耕種的狀況,洪武、永樂年間,明政府從山西洪洞、河北棗強等地大規模移民至黃河三角洲。據《山東省地名志》及各縣市史志、族譜、碑刻提供的資料,三角洲絕大多數村莊為明初立村。明初大規模的移民充實了該區域的人口,使得黃河三角洲的農業經濟逐步繁榮起來。清末民初,黃河三角洲又出現了第二次移民高潮,魯西南之曹州、嘉祥、巨野、汶上等縣水旱災民多遷至今墾利、利津、沾化沿海墾荒種地、下海捕魚。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開發建設,山東省政府有組織、有計劃地向黃河三角洲東北部移民,大規模的移民有6次,以墾利縣為主。新移民的流入,使黃河三角洲文化出現兩大新特點:在物質文化方面,墾荒種田成為社會生產的主旋律;在精神文化方面,民間向學蔚然成風,出現了較多文化望族。由於歷代移民的勤力開墾,黃河三角洲經濟漸次得以恢復,文化教育隨之發展繁榮,各縣均設立學校。明中葉起,黃河三角洲各縣學及官辦書院林立,民間所辦的書院、私塾、村塾、義學星羅棋布。以鄒平縣為例,僅清代恢復、創辦的書院就有伏生書院、范公書院、長白書院等8處,黃河三角洲一時人才濟濟。有清一代,僅鄒平縣就有68人登進士第,中舉者更達252人。這樣的文化氛圍,造就了明清時期一大批譽滿府縣乃至全國的文化名人。他們多父子兄弟傳學,形成文化望族。如曾引領清代詩壇學壇的新城(今桓台)王士禛父子兄弟,如明清時期「一門十二進士」的濱城杜氏家族等等。這諸多文化望族的出現,是黃河三角洲精神文化繼春秋戰國後再度繁榮的主要標志。

4. 為什麼河南黃河基金會的存款到期不能取

小心此類公司跑路風險
主要業務范圍是組織募捐,接受捐贈;爭取政府扶植;吸收社會閑散資金,發展文化事業。凡符合河南文化發展方向,資金尚未落實,且有市場潛能和還貸能力的文化項目均可向本會申請扶持貸款,范圍包括:文學、影視、戲劇、曲藝、音樂、雜技、舞蹈、...
1、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與宋基基金會兩者沒有直接關系,都是獨立的機構。屬於公募型基金會組織,人民團體和慈善公益機構。 2、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本基金會秉承「上善若水、止於至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理念,遵循公平、公正、公開、高效、...
這是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社會公眾存款,抓緊向當地公安報案!!
黃河農村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不到期也能取出,需要你帶上身份證取錢。很簡單的,並不麻煩。如果你急需用錢,可以提前取出。但是利息會由定期利率變為活期利率。
每個基金都有他的贖回規則的。你打開基金說明指引,裡面應該有贖回的指引的。如果是貨幣基金,是可以自由贖回的。其他類型的基金就看規則,一般收益都會少一些。如果實在不懂,就找當時賣你基金的那個客戶經理。
被騙了
解:P——本金,又稱期初金額或現值; i——利率,指利息與本金之比; I——利息; F—— 本金與利息之和,又稱本利和或終值; n——計算利息的期數。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計息期數 I = P * i * n F = P + P * i * n = P *(1 + i * n) 單利終值(本利...
能取,取款自願,取款自由。詳見儲蓄條例。
這估計是個騙局,小心!

5. 楊永元哪年任中國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2011年10月10日中國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第三屆五次常務理事會會議通過增補李力游、徐長軍兩位同志為副會長,楊永元同志擔任秘書長的決議。

6. 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與宋基基金會什麼關系

1、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與宋基基金會兩者沒有直接關系,都是獨立的機構。屬於公募型基回金會組織答,人民團體和慈善公益機構。
2、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本基金會秉承「上善若水、止於至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理念,遵循公平、公正、公開、高效、規范的原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及本會章程的規定,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目的,依法管理和使用政府資助財產;組織社會募捐,接受法人、自然人捐贈;整合人文資源,彰顯先進人物;組織社會閑散資金,支持扶助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單位及項目;促進文化交流,搶救文化遺產為文化建設服務。
3、宋慶齡基金會,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1982年5月成立了宋慶齡基金會。2005年9月,經第五屆理事大會審議通過,更名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英譯名為「China Soong Ching Ling Foundation」,縮寫「SCLF」。

7. 誰知道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是具體做什麼的

主要業務范來圍是組織募捐,接自受捐贈;爭取政府扶植;吸收社會閑散資金,發展文化事業。凡符合河南文化發展方向,資金尚未落實,且有市場潛能和還貸能力的文化項目均可向本會申請扶持貸款,范圍包括:文學、影視、戲劇、曲藝、音樂、雜技、舞蹈、書法、美術、攝影、少兒文化等領域的創作、演出、製作、出版、展覽、搶救歷史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和文化藝術活動等項目。

8. 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吸收老百姓大幾十萬人血汗錢;一點兒也不兌付

大傢伙兒可以合起來集體起訴這家文化基金會!扒開它的真實的廬山真面目!💀💀💀👊👊👊

9.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怎麼樣

隸屬於河南大學 可以說是河南大學比較牛的研究所了 它整合了河大比較優秀的資源,特別是在經濟、文學、地理、環境等方面。有博士後流動站和多個博士點。教授也多非常有名。歷年錄取分數可以咨詢河南大學研招辦。

以下是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簡介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於 2002 年,2004年10月獲批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個以黃河文明與沿岸地區可持續發展為研究對象的大型綜合性研究與咨詢機構。中心名譽主任為李學勤教授,中心主任為李小建教授,執行主任為苗長虹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牛文元教授。

中心依託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區域經濟學、國民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人文地理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七個博士點,地理學、中國文學兩個博士後流動站,通過經濟、地理、歷史、文學、哲學等優勢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了黃河文化的承轉與發展、沿黃地區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黃河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等特色研究方向。下設四個研究所: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研究所、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黃河文明研究所、中原文化與民俗研究所。現有專職研究人員 15 名,兼職研究人員 26 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22名,教授35名,博士學位獲得者24名。

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為耿明齋教授,本所以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為主要研究領域,近年來在公司與區域發展、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區域發展理論和政策研究、欠發達平原農業區工業化、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與所有制改造等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研究進展;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為苗長虹教授,本所融合了地理學、生態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以黃河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來在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基礎理論研究,黃河中下游地區生態與可持續發展互動關系及調控研究等方向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黃河文明研究所所長為牛建強教授,本所以「黃河文明的傳承與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對黃河流域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歷史、文化和制度變遷進行全方位的探討,為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研究提供歷史基礎;中原文化與民俗研究所所長為高有鵬教授,本所以「黃河文明的傳承與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突出中原民俗與文化的研究,其優勢在於文化、文學、歷史、民俗和哲學等學科的融合。

近兩年來,本中心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其中被CSSCI和CSCD源期刊收錄的論文達120餘篇,並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出版學術專著和編寫教材20多部;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40餘項,其中新獲批課題近30項,科研經費共近600萬元;2005年,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建教授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農戶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下中部農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苗長虹教授承擔了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科學發展觀與河南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2006年,中心新獲批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規劃項目3項;中心獲得學術省部級以上學術獎勵20餘項;邀請國內外專家來中心講學30餘次,中心研究人員應邀外出講學40餘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50餘場,其中,中心副主任覃成林教授應邀到中國井岡山幹部管理學院講學;期間,中心外派7名研究人員到國外高校訪學;中心主辦和承辦國內外學術會議5場次,並獲得學術界的好評;另外,本中心的核心期刊為《黃河論壇》,每季度發行一期,面向全國徵稿,稿源豐富,內容全面,涉及到歷史、地理、文學、民俗、經濟、區域和民間文藝等內容。

近四年來,中心研究員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上做出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出版著作6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465篇,其中SSCI源期刊3篇,CSSCI源期刊225篇,CSCD源期刊35篇;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項,自然科學基金 5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提交政府報告18份;獲學術成果獎勵 60餘項;主辦和承辦國內外學術會議9場次,邀請國內外專家來中心講學50餘次,中心研究員外出講學80餘次,9名研究員到國外高校訪學。按規劃出版了《中國黃河報告》第一卷、《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大型叢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輯刊(第一、二輯)

中心在大力推動科學研究的同時,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應用服務工作。中心研究人員多次承擔國家部門、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市委託項目,並被有關部門採納並獲好評。如,中心還積極參加了河南省「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咨詢工作,為我省有關規劃的制訂和修訂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得到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採納;在《中原城市群總體發展規劃綱要》制定過程中,中心研究人員耿明齋教授率先提出了「鄭汴一體化」的設想,纂寫的《有關「鄭汴一體化」若干基本問題的理論與對策研究》,得到河南省副省長張大為的批示和開封市政府的採納,為「鄭汴一體化」的實施奠定了理論基礎,我中心受河南省政府的委託,承擔了「鄭開大道及兩側功能區規劃三維景觀模擬系統」,獲的河南省政府的一直好評;大冶鎮政府委託中心做的「大冶鎮可持續發展方案設計與對策」,深入分析了大冶鎮在依託煤炭資源發展經濟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了該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三條路徑,獲得大冶鎮政府一致好評並予採納。另外,中心研究人員還多次接受電視報紙等媒體采訪,擴大中心學術的影響力。其中,中心副主任高有鵬教授在2006年春節前提出「保衛春節宣言」,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全國掀起了保衛傳統文化的熱潮,是年除夕高有鵬教授應邀作客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春節特別節目談「過年」,還應邀在法國巴黎國際廣播電台談「春節的意義」,《光明日報》於1月28日,整版報道了「春節與傳統文化」,影響廣泛;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鳳凰網、中國新聞社、南方都市報、華商報、南方周末、外灘畫報等單位主辦的「大河之旅·環保中國2005黃河萬里行」河南分場設在中心。中心還承擔了國家科學數據共享工程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網——黃河中下游流域數據中心的建設任務和河南省民間文化資源資料庫建設工程,中心正在自主開發了黃河流域文獻特色資料庫,為中心的科研做好保障。

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2006年修訂版)》和《教育部關於大力提高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質量的意見》的文件精神,緊緊圍繞「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這個主題,制定了「十一五」科研規劃,著力打造黃河文明的承傳與發展,沿黃地區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黃河流域生態與可持續發展三大特色研究方向,促進文理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形成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框架,產出一批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標志性成果。在「十一五」期間中心重點開展「黃河文明形成與變遷的綜合集成研究」、「黃河流域旅遊文化及其變遷研究」、「明清以來河南基層社會轉型研究」、「河南民間文化資源資料庫建設」、「黃河沿岸地區文化、農戶行為與農區發展研究」、「社會嵌入與黃河流域區域創新模式研究」、「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經濟轉型動力、過程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黃河流域城市群地區城市化與生態空間格局演變互動機理研究」和「黃河流域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等一系列課題研究,並規劃出版《中國黃河報告》系列、《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輯刊、《黃河文明形成與發展》和《黃河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黃河流域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叢書、《河南文獻叢刊》系列等大型系列叢書。

10. 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的重大事記

2006年12月19日河南省文化廳簽發豫文社【2006】第75號文,決定設立「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這是省文化廳對發展南陽文化事業的最大支持。
2007年1月10日河南省民政廳核准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成立。並下發豫民函【2007】4號文件。認為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具備設立公募基金會的條件,特此批准核准登記,其業務主管單位為河南省文化廳。並頒發了《基金會法人登記證書》。一月二十三日,南陽日報為此發表消息稱「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的設立,是南陽文化發展史上的一件盛事」。
2007年1月30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在南陽市梅溪賓館召開,大會由南陽市民政局副局長、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張天慶主持。省民政廳李懷建處長在成立大會上宣讀了「河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設立登記的批復文件」,河南省文化廳翦輝處長為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揭牌。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兵種部田永清少將,司法部副局級巡視員叢衛東,河南省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二月河,南陽市人大副主任劉雲生,南陽市政協副主席王清華,南陽軍分區副政委祝潤安,南陽師范學院副院長劉明閣,南陽市文聯主席王遂合等領導出席了大會。
田永清將軍在大會上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南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上有四聖,如今有一個以二月河為代表的作家群隊伍譽滿中外,成立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利用社會力量支持輔助文化事業的發展,是一件大好事。二月河也在大會上即興講話,他說,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南陽人文品牌,建設南陽文化大市,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有方法,有措施,要有人來做。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的成立,就解決了一個措施落實的問題。基金會需要有一批懂經營的人來操作,用專業力量把文化產業做起來,把我們的文化事業作的興旺發達。
南陽市人大副主任劉雲生代表市人大、市政府講了話。市政協副主席、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王清華也在大會上講了話。
市直有關單位的領導李洪、楊志欣等也參加了大會,並在主席台上就坐。
大會有河南日報、河南電視台、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南陽市文聯、南陽市科技局、南陽日報社、百姓視點等369家單位及有關人員到會祝賀,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肇基在致辭中對祝賀嘉賓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南陽日報、南陽電視台、南陽廣播電台、南陽晚報、百姓視點等新聞媒體的記者蒞臨采訪,並作了報道。
2007年2月2、3、4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召開理事會並討論制定基金會有關規章制度,討論並決定基金會內部機構設置。
2007年2月7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向南陽監獄捐贈《大要案警示錄》、《來自大牆內外的報告》等價值115000元的圖書5000冊。南陽電視台副台長、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王聚成在捐書儀式上講了話。河南宛英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陳學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服刑人員在監獄里接受勞動改造,同時還應該很好的學習文化知識、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為將來重新融入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捐贈儀式由南陽監獄一監區監獄長趙建周主持,一監區教導員梁俊在捐贈儀式上號召服刑人員掀起一個學文化、學知識,積極改造並回報社會親人的新高潮。
2007年2月16日,文化發展基金會召開理事會,討論研究在春節燈會期間組織有獎募捐活動。並制定了「關於在春節、燈會期間組織有獎募捐活動的方案」。
2007年3月6日,下午5時南陽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案件大隊以配合南陽市財政局非稅局聯合執法為由,將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設在解放廣場募捐現場的近一萬元募捐獎品強行扣押,並未出具任何扣押手續。
2007年3月12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向中央電視台《世紀哲人——馮友蘭》劇組注資300000元。該片的製片人由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擔任。
2007年3月21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向宛城區官莊鎮黨委捐贈價值12萬元的「農村法律知識科學技術讀本」,為官莊鎮共建農村文化大院提供了文化支持。捐贈儀式上,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陳書慶在講話中說:「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進程中,官莊鎮廣大人民群眾一定能夠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進官莊鎮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為進一步加快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2007年4月3日為了配合公安機關建設學習型看守所,強化對在押人員的法制教育,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於2007年4月3日到鄧州看守所、社旗縣看守所贈送有關法律書籍2000冊,價值50000餘元。南陽晚報,南陽電視台作了報道。
2007年4月6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肇基接受了南陽日報記者采訪,就南陽市文化強市建設,就基金會發展與服務職能發表意見。南陽日報4月9日發表訪談,題目是《做好建設文化強市的實踐者——訪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王肇基》。
2007年4月17日——22日,文化部副部級巡視員丁一到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調研。對基金會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指導性意見。
2007年5月19日,南陽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將基金會春節期間(3月6日)扣壓的募捐獎品退還,並向基金會致歉。
2007年5月22日,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的指導精神。中國新文學學會在武漢大學召開了電視連續劇《姚雪垠》的創作研討會。研討會由湖北省社科院周勃教授主持,著名學者丁一、張永健、俞汝捷、程秋萍、洪洋、吳永平、姚海天、張傳奇、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肇基等出席了研討會、研討會為電視劇《姚雪垠》的編劇思路、指導思想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並制定了編劇大綱。姚雪垠之子姚海天,姚雪垠研討會,正式書面委託王肇基擔任電視連續劇《姚雪垠》的主編。
2007年8月23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成功的承辦了「心連心」藝術團送戲下鄉活動,省市十幾家媒體進行了采訪報道。
2007年8月26日,由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策劃出版的《南陽五聖》叢書出版。其中《商聖范蠡》的作者是王肇基、張建偉、高丙午;《智勝諸葛亮》、《謀聖姜子牙》的作者是逵富太;醫聖張仲景的作者是邱明印:《科聖張衡》的作者是馬雲泰和馬長敏。《南陽五聖》的出版發行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2007年9月2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向中央電視台、中國新東方文化影視公司捐款壹佰貳拾萬元,聯合組織電視劇《姚雪垠》拍攝工作。
2007年10月10日,經河南省文化廳批准,河南省民政廳對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鄧州、新野、西峽、方城、社旗五個縣市辦事處核准登記。
2007年10月29日,南陽日報發表文章,題目是「為建設文化強市做出積極貢獻」。王肇基理事長對基金會發展方向、奮斗目標做出了認真闡述。
2007年11月1日-5日,中國新文學學會在無錫江南大學召開年會,大會增補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王肇基為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
2007年11月20日,年過古稀的袁寶華同志再次約見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肇基,對文化發展基金會的發展壯大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並非常高興的接受聘請,擔任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的顧問。
2007年12月30日,基金會召開理事會。全體理事和全體監事參加了會議。王肇基理事長主持了會議。鄭文芳副秘書長對2007年的業務情況和2008年工作計劃做了報告。會議制定了《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2008年工作計劃》。
二00八年
2008年1月12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與北京新東方影視公司簽訂合同,雙方共同投資貳仟萬元,聯合拍攝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姚雪垠》,總策劃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擔任。
2008年1月26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邀請了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欄目組來南陽演出,慶祝基金會成立一周年。南陽市政協副主席王清華發表了講話。南陽電視台錄播了晚會實況。
2008年5月19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通過南陽市紅十字會,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贈價值47萬元葯品,支持災區人民。
2008年6月6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經主管部門批准,籌建南陽市人物文史館,總投資一億六千萬元,規劃、土地手續已經完備。
2008年7月31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向華龍中學捐款,對升入大學,經濟困難的學生給與救助,市領導王清華出席了捐贈儀式。
2008年9月8日,河南省民政廳侯貴州、楊忠友一行到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視察工作。對基金會業務開展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指導意見。基金會對省廳領導的講話組織了多次學習。
2008年10月10日,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向中央電視台《人物》捐款壹拾伍萬元,用於電視欄目的拍攝工作。
2008年12月29日晚,基金會組織文藝演出,慶祝基金會成立二周年。
二00九年
2009年3月,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捐款出版「南陽實力派作家文庫」共3000套,文庫作者為王遂合、廖華歌、劉正義和殷德傑。
2009年8月12日,經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民政廳批准,南陽市文化發展基金會更名為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辦公地點設在鄭州市金水路7718號。
2009年11月11日,廈門方達投資集團與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簽訂合同,投資肆仟萬元人民幣,共同開發文化產業。

閱讀全文

與河南省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