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論文2000字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20年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海作為中國的特大型城市和經濟中心,則創造了開埠以來輝煌的業績。然而上海在已走過的20年歷程中並非一帆風順,也曾有過曲折,在鄧小平關於上海改革開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東的開發開放和黨的十四大召開為契機,上海的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高潮。
一、鄧小平對上海改革開放的構想
鄧小平對上海改革開放有著一系列精闢論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構想是:通過開發開放浦東,來振興上海;通過抓上海的發展,來帶動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鄧小平運籌帷幄,提綱挈領地指出上海加快發展的關鍵是開發浦東。他說:「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繫上海發展的問題」。這是因為,浦東的開發開放,可以成為上海加快發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區,使整個上海的產業結構、城市布局和基礎設施得到調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夠擴大對外開放度,這就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由此來帶動上海的振興,並把上海推到改革開放的前沿。
振興上海,加快上海的發展,其根本目的還是要推動全國的改革開放,使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正如鄧小平高瞻遠矚地指出,要用宏觀戰略的眼光分析問題,「比如抓上海,就算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浦東的開放開放,也被賦予了同樣的意義,即這不單單是關繫上海的問題,用鄧小平同志的話來說,「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鄧小平甚至不無遺憾地說:「回過頭看,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在長江三角洲、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這段話固然體現了鄧小平作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謙虛恭謹的胸懷,但也點出了上海在全國改革開放一盤棋中的重要地位。鑒於上海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發展,讓其發揮示範、輻射作用,有利於先進技術沿長江由東向中、西部的梯度轉移,有利於我國沿海、沿江、沿邊全方位開放大格局的形成,從而帶動全國的發展。這是鄧小平統籌全局的英明決策。鄧小平在明確上海在全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的同時,還為上海指明了加快發展的具體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發展金融業。因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鄧小平對上海金融業寄予厚望,說「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國際慣例。鄧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國際慣例辦事,人家首先會把資金投到上海,競爭就要靠這個競爭。」
雖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鄧小平卻對上海加快發展充滿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後來居上。他詳細分析了上海能夠後來居上的有利條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較順,這是一股無窮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階級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帶頭羊。」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同樣也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參與,而工人階級是其中的主力軍。上海的改革開放得到工人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條件搞得更快一點。」第二,「上海在人才、技術和管理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輻射面寬。」上海作為最重要的經濟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經濟建設人才,迄今擁有各種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近百萬人。上海還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生產技術,使企業的經濟效益都較好。這些都是上海加快發展所需的寶貴資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質、特殊的品格。」這是上海因歷史發展而形成的人文優勢。上海人來自五湖四海,同時又走向四面八方,他們同各種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處,經歷了兼收並蓄、重煉再鑄的過程,使人的反應程度與適應能力隨之增加,善於包容和轉換各種事物,形成了高度的開放性、敏感性和靈活性,產生了具有鮮明的上海標志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以及交往准則等,這就使「上海完全有條件上得快一點。」第四,90年代是上海發展的一次機遇。從國際來看,冷戰結束,兩極格局被打破,「和平與發展」正成為世界上越來越多人的共識。而亞太地區經濟又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從國內來看,改革開放十多年,政治穩定,社會安寧,經濟發展,成就顯著,特區開發已獲得經驗。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發展的國際國內最好的環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1992年春節,鄧小平在上海強調,這是你們上海最後一次機遇,這個機遇你們不要放過,你們要大膽地闖一闖。1993年春節,鄧小平在上海又著重強調了抓住機遇的問題,他說,「希望你們不要喪失機遇。」
❷ 關於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真可謂是的歇後語
。。。。真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❸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有哪些弊端呢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成績,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專、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的屬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其社會矛盾加劇、貧富差距大、思想文化的匱乏、西方的和平政策演變、貿易順差極大、、、、、、、、、、、
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為世界所矚目。但我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比發達國
答案B
本題考查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①③④均符合題意;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是工業的作用,②不符合題意。故選B項。
❺ 病句修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濟飛速發展
病句修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濟飛速發展。
分析:屬於缺少句子成分的病句類型。
應改為: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濟飛速發展。
❻ 在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具體有哪些
問題是很多的。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清楚的。
比較突出的一個是環境問題,三十年專來的經濟快速的發展屬,環境保護意識的淡薄,使我們的環境深受其害,三廢的污染到處可見,有些污染造成的破壞已經無法挽回,我們政府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另一個就是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問題,我們現在的經濟水平與我們的精神文明極為的不對稱,我們國民的整體素質相對來說比較低,不符合我們現在的經濟、政治地位的要求。
鄧小平的一句話:不管白貓黑貓,捉得老鼠就是好貓。使人民熱衷於在經濟上的追求,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使得類似於這方面的問題有所缺失。
❼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生的變化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不僅建立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就,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不斷擴大。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645億元,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猛增到246619億元,30年間增加了67倍。2007年中國每天創造的GDP為675億元,1978年的GDP現在只用6天時間就可以完成。
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82321億元人民幣,按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1:8.1917計算,中國GDP總量約摺合為22248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5.6%,排在世界第四位。
如按人民幣對美元購買力平價(PPP)轉換系數1.8 水平計算,2005年中國經濟總量GDP現價182321億元人民幣摺合為101289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排在全球第2位。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人民幣快速升值,中國以美元衡量的經濟總量還將快速增加。
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數據表明,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同步性。1978-2007年中國經濟
與世界經濟增長的同步系數是3.4,即世界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3.4百分點,中國經濟影響世界,世界經濟影響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