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深刻的、全面的影響。近半個世紀發來,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和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不僅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而且科學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給社會經濟與生活以深刻的、全方位的影響。
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所產生的影響決不僅僅局限於產業部門內部,相反它將波及社會每一個角落。時下離我們最近的是計算機信息技術進步的例子,它已經徹底地改變了今天的世界,給社會各行各業帶來空前的機遇,同時也提出全新的挑戰。
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以積極影響為主,影響「利大於弊」。
科學技術主要以兩種方式對社會發生作用和影響。一是作為「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決定性因素,是促進人類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因素;二是科學技術通過科學思想影響社會。
一、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取得突破性進展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並決定著未來生產力的發展狀況。
(一)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諸要素的主導要素,成為決定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
科學技術放大了生產力各要素: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
1.科學化的勞動者所具有的能力,遠遠超過普通人的能力,會創造出更多的使用價值;
2.先進的勞動工具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巨大的作用;
3.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已成為重要的勞動對象;
4.管理也是生產力,現代管理極大地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
(二)現代科學技術的明顯超前性,是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的客觀依據
本世紀前,是按照 「生產—技術—科學」的順序發展的;在當代,是按照 「科學—技術—生產」的順序發展。如運用相對論及原子核裂變原理形成和發展了核技術,促進了原子能在軍事、發電等方面的應用。
(三)科學技術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驅動力
1.產業高次化,科學技術的貢獻超過勞動力和資本,已成為第一生產力;
2.產品科技含量高密化(如軟體);
3.科技應用於生產的周期大為縮短
(四)高科技及其產業的崛起和發展,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體現
1.高科技及其產業是當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2.發展高科技及其產業已經成為一股世界性潮流。
二、科學技術從根本上改善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使人們能獲得更多、更豐富多彩的物質和精神享受,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物質生活更豐盛。
三、科學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權力結構、生產結構、就業結構和人際關系結構。
(一)產業結構將發生重大的變化,信息產業已成為主導產業
(二)生物技術的突破正在醞釀新的主導產業
(三)技術創新能力成為國際市場競爭中決定性的因素
(四)在激烈的技術創新能力競爭中,企業組織結構經歷新的調整
(五)高新技術的發展強烈影響國家安全的觀念和格局
(六)人類生產、工作和生產方式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
四、科學技術極大地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增強了人類的多種能力,其中包括對類發展有害的能力。
(一)人類的活動范圍擴大,如世界村的形成
(二)科學技術是一柄 「雙刃劍」。科技發展失調給又人類造成危害:1.科技負功能的危害(如DDT農葯的大量使用,對人和生物產生了持久的毒化作用);2.對科技管理失控的危害(如核電站事故會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3.高技術犯罪(如計算機網路已被用來犯罪);4.科技發展及應用引起的生命、資源/環境、信息/網路、空間等重要的科技領域中的倫理問題。
五、科學技術進步還促進人們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的改變。
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主要貢獻在經濟方面, 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材料技術、氫能技術,將造就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高增長,推動著整個21世紀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
2. 科學技術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什麼作用
一、科抄技革命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襲
首先,科技發展促進勞動資料(主要是生產工具)的變革,例如煉鐵技術的發展使得鐵器應用於農業生產,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機械農機的使用代替了手工農具。
其次,科學技術促進勞動對象的變革。例如:海洋探測技術的發展是人類的生產活動擴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步伐邁向了廣闊的宇宙,納米技術是人類有了更多更新的生產資料等。
第三,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二、科學技術發展是現代社會生產及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增長點所在。最明顯的是科學技術發展推動產業結構的變化,自從工業革命後大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工業迅速發展,逐漸超過了農業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後第三產業不斷發展,成為比重最大的產業。三、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生活方式的變革。例如改變人們的交往方式、消費方式、學習方式、休閑方式以及娛樂方式。
3.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科技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任何時候談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圍繞幾個核心的問題來展開:
① 如何提高社會的勞動生產率?
② 如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③ 如何讓社會的各個方面得到全面協調地發展?
在具體談論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之前,先說一下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關系,把人的問題解決好了也就可以真正把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講清楚了。
經濟的良好發展即是意味著社會可以為所有人提供更為充足的物質財富。當然了,在這里有兩個很關鍵的含義,一是整個社會有非常充足的物質財富,二是這個充足物質財富的分配問題。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可以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非常的良好,在這個基礎上再來保證這些財富的合理分配,盡量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那麼這個社會必然可以穩定地持續發展下去。那麼什麼才叫做經濟的良好發展呢?
我是這么簡單地理解經濟的良好發展:生產者有能力生產出這個社會所需要的所有產品,所有的消費者都有錢買他們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生產者有能力適應這種變化來保證產品的正常提供。
那麼怎樣才能為社會提供充足的物質財富呢?
勞動生產率①,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從這個關於勞動生產率的標準定義可以看出,提供勞動生產率就是在勞動消耗量不變(即生產投入不變)的情況下, 創造出更多的勞動成果。比如原來一個食品工人,原來工作一個小時可以包裝出100袋麵包,現在工廠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工人經過訓練並熟悉機器後,每個小時可以包裝出500袋麵包,這顯然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勞動成果了,能夠滿足更多的人的需要了,社會肯定就更和諧了。當然了,包裝麵包並不是產品生產的第一個環節,為了保證社會整個生產鏈的高效率,那麼就必須從最初級的環節開始,所有的部門都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比如:小麥的種植、收割、運輸、初級加工……知道麵包出廠,所有的環節都提高勞動生產率,那麼社會的物質產品就可以極大地豐富。在這個時候,不但可以保證本國人民的生活,剩餘產品還可以出口創匯,人民和國家的財富都得到極大的增長,即是說經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人在物質生活到保證的情況下,肯定會積極地向社會的其他領域進行深入探索,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對生產部門進行管理,繼續用前邊提到的提供勞動生產率問題,要提供麵包生產的勞動生產率,除了要提高包裝機器的生產速率外,還要提高包裝工人的個人素質,包裝工人的素質如果進一步展開的話就涉及到他的原始技能和後期培訓問題了,那麼就可以慢慢提出關於國民教育問題了。因為國民的受教育程度肯定是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
下面進一步講教育:
上面提到的關於國民教育就可以牽扯有很多內容,當然了,麵包包裝工人肯定就是受教育的其中一個個體,對他進行培訓和教育可以提高麵包的生產率。整個國民教育肯定就會涉及其他更多的方面,比如:大學里關於機械方面的教育,學校不斷培養出機械方面的人才,也許某天某個學生在學校實驗室里,或者學生畢業後的某天在機械研究所里,對麵包包裝機器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在包裝機器改造過後,同樣再由剛剛提到的那位麵包工人才操作,現在他每個小時可以包裝出2000袋麵包了。在這個問題說完時,其實我也只是對麵包包裝過程稍微講得詳細點,還有很多的環節和很多的方面需要同步改進。比如說:管理環節,如果麵包生產過程中只有包裝環節的效率很高,而其他環節效率很低,那麼必然導致整體的低效率,所以在每個環節都搞效率的同時,還要把這些環節理順,把所有部門都串起來,真正發揮出整體的優勢,整體大於簡單的部分之和就是這個道理了。這就是簡單的社會進步了!
當然了,整個社會的情況肯定比單個工廠的情況要復雜多了。整個社會涉及到各個行業及整個產業鏈,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可以簡單理解為服務產業),以及現在的信息科技革命,各個環節的聯系都是層層相扣的呢,基礎產業(農業、建築業、工業)的發展為現代科技提供強大的支撐。比如說:現在的計算機軟體技術,現在的操作系統越來越復雜,當然了,它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操作系統始終是一個軟體,如果沒有硬體系統的支撐是不可能達到現在的發展程度的,比如硬碟的容量問題,磁軌問題,這些都是非常精密的硬體技術問題,都是要靠基礎製造業、儀器製造業的發展來提供支撐的。
信息科技革命的發展可以怎樣促進其它行業的發展呢?
現在的社會可以說是也個資源共享的地球村落,基礎產業的發展為技術革命提供了保障,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反過來極大促進其它產業的發展。比如:計算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做各種復雜的模擬研究工作,極大地提高其它行業的研發速度,比如植物育種,動物繁殖,氣候模擬,等等……
所有的行業到最後都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呢,這樣地良性發展必然帶動社會經濟地高速發展,當然了,社會的發展並不只是經濟發展問題,還涉及到其他方面。比如:府在促進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好像中國現在提得很多的轉變政府問題,由一個管理型的政府向一個服務型、引導型的政府轉變,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法律和體制上都能夠有配套的轉變。這些方面的轉變就會帶動經濟政策的轉變,自然就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自然就會影響到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科技革命進程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了。
講到這個地方,文章大體內容就接近尾聲了呢,這篇文章的性質顯然是一篇表達一個問題是什麼?即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是怎麼一回事的問題。而非一篇怎麼做的文章?文章不但明確地說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而且還從上面提到的關於麵包工人包裝麵包和機械繫的學生改造包裝機器反映出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了,對於社會發展和其他部門、行業在這個過程中的互動也就類似了呢,就不做累述了。再做一個總結如下即可:
經濟的發展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品,生活水品得到提高的人們可以發展社會的各項事業,各項事業的發展即包括科技方面的創新與革命,科技得到創新後可以進一步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肯定會帶動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如此循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見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互動關系。
4.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科技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任何時候談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圍繞幾個核心的問題來展開: 在具體談論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之前,先說一下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關系,把人的問題解決好了也就可以真正把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講清楚了。
經濟的良好發展即是意味著社會可以為所有人提供更為充足的物質財富。當然了,在這里有兩個很關鍵的含義,一是整個社會有非常充足的物質財富,二是這個充足物質財富的分配問題。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可以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非常的良好,在這個基礎上再來保證這些財富的合理分配,盡量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那麼這個社會必然可以穩定地持續發展下去。那麼什麼才叫做經濟的良好發展呢? 我是這么簡單地理解經濟的良好發展:生產者有能力生產出這個社會所需要的所有產品,所有的消費者都有錢買他們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生產者有能力適應這種變化來保證產品的正常提供。 勞動生產率①,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從這個關於勞動生產率的標準定義可以看出,提供勞動生產率就是在勞動消耗量不變(即生產投入不變)的情況下, 創造出更多的勞動成果。比如原來一個食品工人,原來工作一個小時可以包裝出100袋麵包,現在工廠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工人經過訓練並熟悉機器後,每個小時可以包裝出500袋麵包,這顯然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勞動成果了,能夠滿足更多的人的需要了,社會肯定就更和諧了。當然了,包裝麵包並不是產品生產的第一個環節,為了保證社會整個生產鏈的高效率,那麼就必須從最初級的環節開始,所有的部門都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比如:小麥的種植、收割、運輸、初級加工……知道麵包出廠,所有的環節都提高勞動生產率,那麼社會的物質產品就可以極大地豐富。在這個時候,不但可以保證本國人民的生活,剩餘產品還可以出口創匯,人民和國家的財富都得到極大的增長,即是說經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人在物質生活到保證的情況下,肯定會積極地向社會的其他領域進行深入探索,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對生產部門進行管理,繼續用前邊提到的提供勞動生產率問題,要提供麵包生產的勞動生產率,除了要提高包裝機器的生產速率外,還要提高包裝工人的個人素質,包裝工人的素質如果進一步展開的話就涉及到他的原始技能和後期培訓問題了,那麼就可以慢慢提出關於國民教育問題了。因為國民的受教育程度肯定是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 下面進一步講教育: 上面提到的關於國民教育就可以牽扯有很多內容,當然了,麵包包裝工人肯定就是受教育的其中一個個體,對他進行培訓和教育可以提高麵包的生產率。整個國民教育肯定就會涉及其他更多的方面,比如:大學里關於機械方面的教育,學校不斷培養出機械方面的人才,也許某天某個學生在學校實驗室里,或者學生畢業後的某天在機械研究所里,對麵包包裝機器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在包裝機器改造過後,同樣再由剛剛提到的那位麵包工人才操作,現在他每個小時可以包裝出2000袋麵包了。在這個問題說完時,其實我也只是對麵包包裝過程稍微講得詳細點,還有很多的環節和很多的方面需要同步改進。比如說:管理環節,如果麵包生產過程中只有包裝環節的效率很高,而其他環節效率很低,那麼必然導致整體的低效率,所以在每個環節都搞效率的同時,還要把這些環節理順,把所有部門都串起來,真正發揮出整體的優勢,整體大於簡單的部分之和就是這個道理了。這就是簡單的社會進步了! 當然了,整個社會的情況肯定比單個工廠的情況要復雜多了。整個社會涉及到各個行業及整個產業鏈,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可以簡單理解為服務產業),以及現在的信息科技革命,各個環節的聯系都是層層相扣的呢,基礎產業(農業、建築業、工業)的發展為現代科技提供強大的支撐。比如說:現在的計算機軟體技術,現在的操作系統越來越復雜,當然了,它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操作系統始終是一個軟體,如果沒有硬體系統的支撐是不可能達到現在的發展程度的,比如硬碟的容量問題,磁軌問題,這些都是非常精密的硬體技術問題,都是要靠基礎製造業、儀器製造業的發展來提供支撐的。 現在的社會可以說是也個資源共享的地球村落,基礎產業的發展為技術革命提供了保障,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反過來極大促進其它產業的發展。比如:計算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做各種復雜的模擬研究工作,極大地提高其它行業的研發速度,比如植物育種,動物繁殖,氣候模擬,等等…… 所有的行業到最後都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呢,這樣地良性發展必然帶動社會經濟地高速發展,當然了,社會的發展並不只是經濟發展問題,還涉及到其他方面。比如:府在促進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好像中國現在提得很多的轉變政府問題,由一個管理型的政府向一個服務型、引導型的政府轉變,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法律和體制上都能夠有配套的轉變。這些方面的轉變就會帶動經濟政策的轉變,自然就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自然就會影響到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科技革命進程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了。 講到這個地方,文章大體內容就接近尾聲了呢,這篇文章的性質顯然是一篇表達一個問題是什麼?即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是怎麼一回事的問題。而非一篇怎麼做的文章?文章不但明確地說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而且還從上面提到的關於麵包工人包裝麵包和機械繫的學生改造包裝機器反映出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了,對於社會發展和其他部門、行業在這個過程中的互動也就類似了呢,就不做累述了。再做一個總結如下即可: 經濟的發展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品,生活水品得到提高的人們可以發展社會的各項事業,各項事業的發展即包括科技方面的創新與革命,科技得到創新後可以進一步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肯定會帶動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如此循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見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互動關系。
5. 科技創新對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政治
1.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著眼於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安全對科技進步的重大需求,面向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在我國具有相對競爭優勢和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戰略性高技術領域,超前謀劃、突出重點、整合資源,高起點、高水平地建設12項戰略性、標志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取得一批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的創新性成果、緩解資源環境約束、突破戰略性高技術產業的科技「瓶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要探索和創新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機制、管理機制和使用機制,保證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切實發揮科技基礎設施的公共效益。
「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散裂中子源、強磁場裝置、大型天文望遠鏡、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航空遙感系統、結冰風洞、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子午工程、地下資源與地震預測極低頻電磁探測網、農業生物安全研究設施等12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2.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工程。
構建布局合理、開放高效的科技資源共享體系。以改革為動力,以資源共享為核心,積極探索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打破資源分散、封閉和壟斷的狀況,不斷提高我國科技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強統籌規劃,在國家層面上做好科技資源共享的頂層設計。結合我國各類科技資源的特點,借鑒國際相關標准和規范,制訂法規規章、技術標准和管理制度,確保在不同部門、地方和單位間實現共享科技條件資源。充分運用信息、網路等現代技術,對科技資源進行戰略重組和系統優化,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推進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設施的共建共享,逐步形成全國性的共享網路;改善現有的野外觀測台站觀測環境和科研條件,形成一批聯網運行和資源共享的綜合性、專業性野外觀測實驗基地。整合和完善國家種質資源庫、國家實驗材料和標准物質資源庫、國家岩礦化石標本和生物標本資源庫(館)。構建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國家科學數據中心群,推動面向各類創新主體的共享服務網建設,形成國家科學數據分級分類共享服務體系。建設數字化的科技文獻資源庫,促進相關部門、地方科技文獻網路系統的對接和共享,構建種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國家科技文獻資源保障和服務體系。選擇若乾重大科學領域構建網路實驗環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公共網路基礎設施,營造服務於全社會科技創新活動的跨地域、實時的網路協同環境。
3.知識創新工程。
建設若干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和研究型大學。發揮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創新源頭作用,加強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設施建設,促進科研機構和大學的聯合,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科學研究基地。發揮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培養優秀創新人才方面的作用,將自主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與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構築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
全面推進中科院知識創新三期工程。以提高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的能力,提高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知識基礎和技術支撐的能力,提高保障國家安全、應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能力為目標,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並進行系統集成創新,進一步推進新興、交叉學科等的形成,建立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合理流動、人盡其才的機制與環境。面向基礎研究,建設依託大科學裝置的綜合研究基地。面向戰略高技術開發,建設信息、空間、先進能源、先進製造與新材料等科技創新基地。面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建設人口健康與醫葯、先進工業生物技術、現代農業科技、生態與環境科技、資源與海洋科技等科技創新基地。
實施高校科技創新工程,加強高校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強化科技創新與高等教育的緊密互動與結合。發揮高校在學科齊全、人才密集、學術思想活躍以及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等方面的優勢,實施學科交叉、綜合集成戰略,建設若干跨高校的科學研究中心,促進高校間的優勢集成,強化高校創新基地的綜合性、交叉性,提高國際化水平。組建一批科研設施精良,創新人才匯聚、學術氛圍寬松的綜合性、開放式、國際化的大型原始性科技創新基地。注意發揮行業、地方等高校的特色和優勢,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結合。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完善人才培養設施,構建定位明確、層次清晰、銜接緊密、促進優秀創新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培養和支持體系。
4.技術創新工程。
建立產業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平台。以建設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目標,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圍繞《科技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任務和重大科技專項,在加快高技術產業發展、節約資源能源及提高開發利用效率、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提升裝備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四個重點領域,從產業技術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個層面,加強技術創新設施建設,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新建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提升我國產業技術原始創新能力;新建和完善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提升我國戰略產業和主導產業技術集成創新能力;支持建設和加強一批企業技術中心,提升企業自主研發和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以加快信息、生物等高技術產業發展,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元、集成電路和軟體、下一代網路、新一代無線移動通信、先進計算、信息安全、重大新葯創制、重大傳染病防治、現代中葯等領域,建設若干支撐產業核心技術研發的設施。
以緩解資源、能源瓶頸制約及減少環境污染,保障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油氣及礦產資源勘探與採收、煤炭高效安全開采與潔凈轉化、特高壓輸變電與電力系統安全、可再生能源、先進冶金工程、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建設若干共性、關鍵性技術開發、試驗的設施。
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進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為目標,在農業優良品種選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農產品深加工與食品安全等領域,建設若干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究試驗設施。
以振興裝備製造業,推進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改造,實現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為目標,在軌道交通、船舶與海洋工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大型清潔火電與核電、大型飛機、新材料等領域,建設若乾重要裝備設計、系統集成和先進製造工藝開發、試驗設施。
6. 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有何重要意義
)①通過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人民回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答水平和其各方面的素質,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②通過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可以拓展銷售渠道、增強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所佔份額,有效地解決商品的銷售問題。③通過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可以節約能源。一方面提高現有能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開發新能源,同時還可以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7. 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1)請運用財政作用知識,闡明科
(1)①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2分)
②國家通過財政支持科技和創新,有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分) (2)①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表現形式是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3分) ②企業只有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使其在價格競爭甚至生存競爭中更具優勢。(3分) (3)①科技創新能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單位商品價值量和商品價格,使消費者購買到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2分) ②科技創新能促使企業調節生產規模,在供不應求時擴大規模,滿足消費者需求。(2分) ③科技創新能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開發新產品從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2分。) 8. 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
一、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與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